第一篇:领会洋思精髓 建设高效课堂
领会洋思精髓 建设高效课堂
——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靖远县第五中学 刘凤梅
3月22日,带着对洋思这一教育圣地的向往、带着自己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惑,诸多期盼和诸多想象,随靖远县教育室组织的“高效课堂影子培训”考察团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一周以来,我们以学生的身份通过进课堂、参观校园、听报告、老师座谈等形式,辗转于洋思中学的每一个角落和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紧张而收获着,忙碌而感动着,实实在在地感受了洋思人平实而高效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细节,真真实实地被洋思人细致入微的的管理过程和朴素扎实的教育行动所感动,被洋思细致入微、布局别致的校园文化氛围所感动,被洋思人对教育理想的吃苦奉献和执著追求所感动。感动之余谈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通过听课,我们看到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兵教兵”帮扶探究。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归纳、提高,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复习课上,更有利于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一课时一个循环,或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循环。如复习某单元,可这样操作:第一课时,基础知识调查;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第三课时,针对问题综合训练,这就是所谓的“先考后教”。
因此,我深深的感到: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可分段学、分段教、分段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引导学生学。教师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角色。只有课堂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达到高效课堂。
走进洋思的每一个课堂,我们都看到: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都不多,学生会了的,学生答对的,老师绝不做重复,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是每个学生课堂上有收获”。洋思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全校每个学科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教学,由此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蔡林森校长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 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要顺利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要向洋思人学习: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也都是有学习的潜力可以挖掘的。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心中有后进生。洋思中学令人感触最深,也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们不挑剔、不选择学生。在洋思中学,学生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所谓的好学生,但更多是所谓的差学生。他们有的是父母无暇照顾,有的是家长管不了,还有的是犯了错误停学的学生……但洋思中学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们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原则”:一是合理分班,学校将基础差的学生分散到各个班,调动竞争的力量。二是结对帮扶,排座位时有意安排他们与优秀同学同桌,调动合作的力量。三是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感动着学生奋发向上,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这些后进生学习的热情自然就高了。正如秦培元校长所言:教师要代表最差学生的根本利益;尖子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把 中下学生教好了才是教师的本领。洋思人就是这样在老校长蔡林森、校长秦培元的带领下持久的在课堂上践行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3.立足课堂,教学过程要凸显朴素真实。洋思人敢于把课堂真实的展现在全国的学习者面前,这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重要的是洋思人成功的关键所在。目睹洋思的一切的确都是真和实的,用真实有效的“集体备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均衡性,用真办法“逼着”中下学生自主学习,用真办法引领学生实现“兵教兵”,整个课堂中教师真引领,学生真学,对于学生没有学懂的问题,真显现,在学生竭尽全力都不可以解决问题时,教师才点拨引导。真正暴露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没有作秀的一节真实课。
4.学生自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师徒结队”来实现“兵教兵”的一种形式。三是课堂上老师设计的每一个自学任务都有时间限制,使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了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四是这种做法更重要的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不但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训练了学生思维,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5.课堂上要切实留出时间来进行当堂训练。我们的作业往往是在课后布置,课后完成,课后批改,课后讲评。而洋思中学的作业设计力求当堂完成,当堂作业又力求“精”和“实”,而并非“多”和“杂”。比较课后布置作业和当堂作业,我们不难看出,课后布置作业可能造成的结果是:抄袭严重;学练脱节;监督不力,差生难以被有效地关注;而且反馈不及时,教师和学生都易于形成拖拉的习惯。而作业校本化则有诸多好处:可以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让学生课后有自由支配的空间;可以强化时间观念,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可以强化学生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消除依赖思想;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和心里素质,避免弄虚作假现象,还可以要求老师钻研教材,提高业务水平。所以,我觉得:进行当堂训练不仅要强力推行,更要持之以恒。
短暂的考察学习结束了,我们冷静思考:洋思中学为我们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更不能把洋思的经验神圣化。洋思中学的许多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经验都有它内在的力量积蓄,所以,今天我们学习洋思,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而应该是解读与反思。只有领会洋思的精髓,实事求是,把洋思朴素的办学理念、精细的管理办法、务实的课堂教学等经验内化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内化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才能真正做到学他人之长为我所用。
第二篇:洋思中学高效课堂
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作了长达三个小时的题为“科学施教的策略——用心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洋思中学30年来的成功经验,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刘金玉副校长结合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阐述了课改和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措施。
一、用怎样的思想去指导课堂教学
1、以学生为本。把课堂变成学堂,以所有的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各方面为本,以学生的全程发展为本。
2、从实际出发。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要关注学情,学情大于天。
3、以学定教。如何了解学情?就是通过预习,实施真预习,预习放在课堂上。学情是课堂的牛鼻子。要按学习和认知规律办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再自主学习。
课堂上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不让学生出问题是老师的问题,发现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是老师的问题。
不有效地运用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
问题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二、怎样实施高效的课堂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就是先做,课堂上在老师未讲前先做,学生独立做,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后教是对先学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研究。可以是兵教兵,也可以是师教兵,老师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及时的反馈和检测。千忙万忙,课堂训练不慌不忙。
高效课堂的特点:
真实:是高效课堂的的前提。是学习的课堂,是暴露问题的课堂; 有序: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符合规律。
紧张:是高效课堂的标志。思维的高度集中。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第三篇:学习洋思 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教学改革总结
“学习洋思经验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我校从2012年8月份开始按照宛城区教研室的要求开展“学习实践洋思经验,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以学习“洋思”典型经验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抓手,采取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七小特色的教改之路。
一、我校“学习杨思经验 打造高效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确立目标,制定方案,建立课改机制,为高效课堂的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2012年8月,接到区教研室下发的文件,我们在第一时间向全体领导班子传达了会议精神,特别强调了教育局领导对“学习洋思经验 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要求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务必从思想上认识学习洋思经验、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更好地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
1、学校对教学改革的目标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以学习“洋思”典型经验为突破口,把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把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把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2、加强组织领导,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李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南阳市第七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处把新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负责具体安排和督导。实施领导班子包年级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课改计划。落实过程中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畅通无阻的运行机制,为新课程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3、提高学校领导实施新课程和管理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把每星期五下午当作新课改业务学习日,认真学习“洋思经验”,结合我校高效课堂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解决,造就一批改革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熟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干部队伍。
4、严格以国家课程为主线,合理整合地方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在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富有七小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为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广阔的平台。
5、建立科学的发展性的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素质考评体系。在教师和学生的考核上,我们把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制订《南阳市七小教师考评方案》《南阳市七小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南阳市七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我们坚持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和老师的进步和发展。这种评价导向,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6、构建学习型系统,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项措施,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理念,带领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邀请教育专家作专题报告。学校开设“名师讲坛”和“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开展帮学结对。
7、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研教改研究成果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教师建立个人档案,学习心得、经验论文、考核成绩等均作详细记载,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并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二)、创设氛围,主抓培训,确保高效课堂的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
2012年10月,我校开始进入“学习洋思经验
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阶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大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给全体教师开专题会议,传达区文件精神,宣传改革的形势,明确紧迫和重要性,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作为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洋思中学的“洋思经验”,我们要在和教学实际相对照、相结合的基础上,吸纳、整合并求创新、求突破、求发展。
2、进行“学习洋思经验 打造高效课堂”全方位的培训,坚定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心。我们采取“外引内培”的方法,一方面派教师赴外地参加考察和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校内的自培活动,学习洋思“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有关理论,写出心得,聘请区教研室教研员等专家来校讲学。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备课,分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引领,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进行新课标新教材岗位培训,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高。首先对新课标进行研读,教师人手一套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采用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级段的要求,最后人人过关考试,写出心得体会。然后对教材进行培训,要求教师不培训不上岗,培训后对教材还不能正确把握的教师也不能上岗。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全体教师基本上对课标和教材能正确把握。
4、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要求广大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效率,做到“理论上认同,观念上接受,实践中动手”,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实践,转变教师教研教学行为,整体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1.抓校本教研,多主体参与互助提高。学校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多主体参与的“高效课堂”校本教研活动。
2、抓集体备课,交流反思形成共识。
我校坚持集体备课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利用每周一下午语文学科、周二下午数学学科及科任学科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一般过程为:①进行教学反思,交流上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体会(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困惑与对策、教学体验等)②研究下周教学内容及策略(主备人说课,其他成员进行评议)③信息介绍(课程改革方面、学科教学改革方面)每周的研讨,领导全程参与,校长随机检查。这样的交流能使各自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在不断的思索碰撞中统一认识,解决问题;有利于专业生成,共同提高。
另外学校还要求教师不受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的限制,时时集备,天天教研,只要有了问题,就提出来研讨。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
3、抓课堂教学研究 转变行为推陈出新。
我校把抓“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期初第一周听推门课。了解任课教师领会编者意图及其使用教材情况,了解所选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规范其课堂教学行为。
②实施校长、主任教学实践周活动。针对在推门课听评中发现的问题,校长、主任在与任课教师研讨统一认识后,用一周的时间和教师一道备课上课,亲历过程,以便有的放矢,携手共进。
③进行听评课活动。在此活动中,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学习“洋思经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体会,自行钻研教材,运用新方法、新策略精心设计一堂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高水平的课,在年级组中上,包点领导和全组教师听课,听后认真评课,交流反思。
④开展“学习洋思经验 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系列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展示课、名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高效课堂实践研讨课等,分学科进行观摩,组织教师进行互动评课,并开展“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及“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等专题研讨。
⑤组织教师结合学习实践“洋思经验”积极撰写科研论文、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编写优质课案例参加各级评选。
4.抓课堂教学,创建特色,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在深入学习研究洋思经验及其课堂教学模式,深刻领会洋思经验的精髓,深入挖掘洋思经验背后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于学校实际,在发扬和巩固我区现有高效课堂建设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一校一模”的步伐,着力于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我校在语文、数学、作文三个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学情的教学模式,语文、数学学科的“自主探究四步教学法”和“三步四段开放作文教学模式”。2012年开始在全校推广使用,有力的促进了我校课程改革的进程。
附:
语文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四步教学法”
具体教学流程是:
1、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课始,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让学生通读全文,在预习基础上进一步读准字词、读顺句子;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读懂的问题。
2、精读感悟 自我理解
这一教学步骤中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是要引导学生找准课文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重点句段蕴含深刻含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按照“段--句--字词”的顺序理解和体会。第二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归纳问题。首先,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深读课文,要学会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而抓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深度同课文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从而提出“精读课文”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三是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可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多种读书方式,要特别重视默读的作用,默读是引导学生把读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边读,一边想。第四是读要有层次。“多读”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而应当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效果,要指导学生在重点词句旁写上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悟。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务必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的手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3、探究交流 点拨提升
小组内交流自读自悟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拿到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在师生的对话中,让学生“浸润式”地学习语言,积累、感悟、体会、求得思想的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切实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实践运用 自我创新
第一生字会用,就是要求理解字义,能够组词迁移运用。第二会用词造句,就是加强词语的提升运用。第三会仿写句式段落,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课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仿写之“点”,就是课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教材中常作为仿写的句式有:排比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设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等。第四会在生活中实践运用。
在实施此模式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自主构建理念、开放创新理念和语文生活化理念。经过实践,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四步教学法”
具体教学流程是:
1、创设问题情境
课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具体情境中甄别撷取有效信息,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课前必须要对可能出现的自探问题进行预设,要心中有数,对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要有意识的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妥善引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规范,为整节课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自主探索感悟
对于“设疑”环节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独立探究,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巡视,了解各层次学生自探的效果,特别是学困生的自探情况,要给与具体的指导和点拨。比如指导学生运用双色笔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合作学习中解决。比如提醒他们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交流合作获知
合作交流可分为同桌间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交流。自主学习结束后,首先,同桌交流学习成果,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合作交流。要求每个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人人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合作时要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要关注个别的学生,加强监控和指导,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其次,在班内展示小组探究的情况或结果,对疑难问题交给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对学生的独特思路,也可在评价中达到理解和认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智慧,集体力量的价值。合作学习的过程,既是解决自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大胆的创新。
4、实践拓展运用
(1)适当提高。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时就适当拓展教学的空间,适当提高对新授知识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2)开放练习。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题,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张扬,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联系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一切数学学习的源泉和根本。只有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数学学习才能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的生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自己学习教学的价值,增强他们学好数学信心。因此,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寻找生活和数学的联系。(4)综合应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学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应该学到数学知识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能比较综合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生活问题,让学生不断体验策略的价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有效拓展的要义所在。
作文教学模式:“三段四步开放作文”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流程是:
1、我的习作我做主
写作伊始,教师通过做游戏、切身举例、创设情景、作文竞赛等多种激趣激情方式,充分利用共同交流场景,打破习作教学的种种封闭状态,全面放开学生的手脚,同时激荡起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波浪,开拓他们的思路,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让其自觉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作文指导时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破除禁锢学生思维的镣铐,在内容、表达、问题等方面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有创意的写作空间,让学生在全方位开放的习作空间里自由驰骋,从而创造一种“为自己写作”的宽松氛围,真正体现“我的习作我做主”。
2、我的发现、体验和思考
(1)引导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积极鼓励或组织学生参加感兴趣的各种实践性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产生体验。例如:参加兴趣小组、小课题研究、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家庭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各种情况、作出了各种试探性研究、设想的成功与失败、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心理等都是他们一吐为快的内容。同时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景,如联系生活展现情景,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景等,有意识地制造材料,进一步诱发学生体验,让学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愿望和写作灵感。
(2)体验自然、社会生活。教师注意引领学生去关注感悟自然、社会,如反映自然现象、风土人情的,反映社会公德、家乡变化的,反映群体交往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生成,反映社会焦点等,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并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唤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原型体验”,学生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多彩,不尽“材”源就会滚滚而来。
(3)体验家庭亲情生活。家庭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家庭生活中,强化亲情体验,激发内心情感,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家庭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学生很有价值的习作内容。
3、我手写我心
保证学生在写作中有充足的自由的时空,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来命题,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拟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能诱发内在的生活体验,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同时,淡化作文要求,淡化写作技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在真实自由有创意的表达中,在无拘无束的抒写中,体验到作文就是生活,作文就像呼吸一样自在自然,学生无须顾忌叙述的章法,立意的高远,选材的典型„,叙述不用编话套话,而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表达属于孩子的真情实感,充分享受自己的主体地位,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快乐。当然,教师还要有行之有效的写作策略指导,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要帮助其建立起从说到写的脚手架,帮助其掌握适当的程序性写作知识,这和学生的随意自主习作是相互促进,不矛盾的。
4、交流与展示
当一篇作文写完之后,获得老师、同学及其他人的赞赏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期盼。给学生一个成功的起点,点燃他们写作激情,对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自改自评,互改互评,集体评改,家长参评,展评佳作等形式,让学生自我修改,自我展示,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学会修改,学会评价,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进一步增强写作自信,体验到评改作文的乐趣。从而迅速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我校结合实际,提出了“三段式”作文教学体系:低年段课内童话作文、课外绘画作文;中年段课内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高年段课内应用作文、课外生活作文。
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低年级以兴趣为主,结合生活,看看,玩玩,画画,说说,写好每日一句或几句。(激趣)
三四年级着重于:
1、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乐写);
2、不拘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自由写)的自由,焕发主体精神,增强自信心;
3、互相交流,充分享受表达的乐趣,分享快乐。(爱写)
五六年级着重于:
1、明确写作目的,懂得为谁而写,为什么而写(会写);
2、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和感受(写真);
3、注重写作个性化(创新);
4、将作文与阅读、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写实)。
各年级的教师把握各阶段的目标,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为作文教学生动鲜活、作文课堂生机勃勃、学生作文多姿多彩打下良好基础。
“开放习作作文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闯出了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教师的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基本树立,作文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上出了一节节充满趣味的精彩的作文课,同时增强了科研能力,撰写了一些高质量的作文教学论著及相关的教科研论文、案例。我们的学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大家更积极、热情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能自觉地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学习、生活,表达自己的心情、感悟。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写作水平稳步提高!,已经基本达到“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自如”的理想境界。
以上是一般的操作流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安排。总之模式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一般的操作程序,并不是金科玉律,必须按步进行,而是要灵活运用,合理安排,以达到在学生学得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最佳目的。
(四)、抓课题,加强教育科研,促进课程改革发展进程。
为了将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和教师成长融为一体,针对新课程改革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我校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工作的研究主线,成立课题组,制定了若干研究专题,兼顾大课题和小课题研究。形成了“人人都参与,组组有专题、全校成体系”的科研格局。
1、承担规划课题,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承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个,《“十五”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生写作能力评价研究》、《南阳市七小发展战略研究》《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等省级课题,其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获省科研成果一等奖,《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获省二等奖,《小学生作文序列训练研究》等10多个课题正在通过专家组验收。市级课题有《研究性阅读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优化整合的探索》、《新课程中校本教研研究》等20多个,在课题的实验中,我们努力抓好立项、指导、结题、推广四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了科研课题在高效课堂研究中的培养、提升和带动作用。
2、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寻求教学难题的突破。
教师在教学中的生成性课题,虽然题目不大,却是教师亟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促进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我校开展了“学习洋思经验 打造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每次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完整认识。如“低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等小课题研究,解决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素质的提高,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学习实践“洋思经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1、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①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喜人场面,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提高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减少,每个人发言和活动的机会相对增加,个人意见的交换变得容易,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形成团体性思考和创造,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大有益处。
②评价形式多变:原来评价学生都以个体为主。现在学生们在合作小组中,形成了一个集体,采用了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③教学目标明确,教法和学法相得益彰,教学效果明显。
④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开放”课堂,“放飞”学生。
⑤教师角色定位基本准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原来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2、教学风格各异,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洋思经验”及我校教学模式的指引下,许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也摸索出了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如王静的“情感课堂教学”模式,徐辉的“语文细读”教学模式,朱玫梅的“情境创设作文教学模式”等颇具特色,得到全体教师的好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这些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和学生课业负担,实现了“两高一低”的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课前高投入、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带动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新课堂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不断自我加压,与新课改一同成长,教师教研成果教学效果显著,课题研究能力逐渐增强,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名优教师梯队已经形成,如以赵晓娜、吴文娟为代表的模范班主任队伍;以贾艳梅为代表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以胡文丽、李士波、杨威为代表的能够独立承担省、市级别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
4、课改、科研成果累累。学校先后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多节,张珂、万晓艳、陈俊华等数十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国家一二等奖,省市级论文获奖100多篇,3个科研课题获国家级奖,如《小学语文能力评价研究》等,7个课题获省级奖,如《南阳市七小发展战略研究》、《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等。《凝心聚力办名校,豪情泼墨书华章》、《人本凝聚力量,和谐促进兴旺》、《敢于做小学研究的领跑者》等多篇总结七小课改经验的文章在《南阳日报》、《南阳晚报》、《教育时报》等刊物上发表。南阳市新课改优质课比赛中,周校长代表七小在会上交流经验。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全市调研测试和区抽考中,多年连续保持宛城区乃至全市前列,得到了上级表彰。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实验学校”“全国中华古诗文诵读优秀学校”“中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基地”、“河南省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学校”“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师大教材示范基地”“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胜单位” “河南省以校为本教研基地”“河南省教育变革榜样学校”“市义务教育新课改先进单位”“市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南阳市示范性学校”“市高效课堂活动先进学校”“市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宛城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宛城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区小学调研测试优秀单位”“区教学规模质量效益先进单位”等称号。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向导,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扎实具体、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不足:
1、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特别是我校的超级大班情况,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更多了,教师不好驾驭课堂。
2、个别教师对课改认识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性有待增强。
3、有的课堂小组交流,有形式无实质,活动多样,但讨论不深入,学生体验不深刻。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估机制;加大“高效课堂建设”力度,改革课堂教学,把教学活动组织的有序有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研机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洋思课堂模式经验总结
着力打造“洋思课堂”模式,切实提升教学效益
——皇路店镇中课堂改革发展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几年来,皇路店镇中在县教研室及镇中心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扎扎实实推进“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现把我校几年来的课改工作向大家汇报。汇报的题目是:着力打造“洋思课堂”模式,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一、感受洋思课堂模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早几年,学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课堂模式,起先总觉得是一种宣传,一种夸张,认为是一种假象,是不可能的。但洋思这个名字就烙刻在我们教育人的心头,她就象一面旗帜高高飘扬。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针对这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很多教师都争论过,甚至不满意这样的偏颇表述!当然,我们知道,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严就没有成绩!所以“严格要求,严格检查”等就成为学校的办学方式,在严格的管理过程中,展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认真负责的主人翁意识,并且将这样一种自我加压、高度负责的思想落实在务实的教育教学行动之中。于是, 我们镇中学校在每周一、周四晚上组织教师学习洋思课堂模式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模式相对照,在不断的学习商讨中,在家有了新的认识:洋思课堂模式,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表现的多了。
我们老师最好的行动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只有我们在课堂上兼顾到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活动情况,让他们参与到45分钟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呢?我们都在教和学中探索,寻找。在经过很多遍的观看洋思教学模式之后,老师们有所发觉,洋思中学提供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很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得到了一个高分数的成绩而已。正如李永平教师说的:“如果我们的学
生每节课也得到这样的锻炼,那么他们也会达到这样的高度。”教师们对洋思课堂模式彻底地服气了。
就是这样,通过很长时间对洋思经验的学习,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教师对洋思课堂模式有了兴趣,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
二、走进高效课堂,感受教学快乐
“走出去学习先进教育理论 请进来成功教学经验”
“请进来,走出去”,这是一条提高学校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一面立足自身发展,一面积极走出去进行校际交流与合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研讨,促进“洋思课堂”模式在我校快速发展。
围绕“洋思课堂”模式这一教学改革主题,课堂教学要进行“四个转变”,即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评价方式转变。为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队伍,突出特色,形成模式,提高全体教师教学水平。探索学科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学校近几年曾先后带领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远赴洋思、永威、杜郎口、西峡五里桥、内乡实验中学等学校,深入高效课堂,感受教学的快乐,享受教学的成功。
通过走出去,教师们深切地体会到导学、乐学,自我求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方式,镇中学校的教师已经深切地体会到现在的课堂不是仅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自我求知,懒老师可以培养出勤学生,教师有意识的懒,可以逼着学生去动脑筋思考,去动手写,去动口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效果要好。像试卷评讲课,我们正常的做法是逐题讲解、提问、分析,重要的题型详细解析、详细举例,有经验的教师会给学生进行总结。而洋思课堂,就不是这样的,他们以小组讨论,自行评讲错题,解答。大多数错题,小组中就可以进行解决。
而对于典型的错题,教师指定小组给全班同学解答分析。在解答中有不足的地方,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自行解决,他们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这一点,我们学校在张校长的讲解指导下现正在逐步由点到面地施行,教师一致认为效果很好。
课堂上讲得少了,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长了,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学生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这就应了在理论学习时我们张校长所说的那句话:“学生听到的,会很快忘记;学生见到的,会记在心间;学生做过的,深刻理解了,永远不会忘记。”
这样,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所见所闻让大家震撼多、感触深、收获大。了解教改动态,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李永平、赵俊杰、陈天勇、李超等十几位教师,回来后就积极主动请示上公开课,让同组教师研讨指导,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另外,出去学习的教师通过写学习心得、教研组讨论、上公开课等形式与本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以此激发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切磋洋思课堂教学策略,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特色教育氛围愈加浓厚,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观看教学录像课,感受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渠道。对新上岗教师和新岗位教师,为了促进他们潜心钻研洋思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评课、反思的能力,学校买来各学科大量的课堂教学光盘,同时从网络上下载洋思课堂教学视频,由校长办与教导处组织这部分教师在间周二下午观看,要求教师在观看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常见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每人写出看后心得体会,相互交流。青年教师王会洋、褚雪等还把相关的教学光盘带回家中反复观看、品味。这样,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就有很明显的提高。
四、优化集体备课活动,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
我校现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让老师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大家一起研究教学,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研讨以及讨论这节课该怎样上,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大家取长补短,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
学校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镇中学校施行了“教师集体备课教学案”。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同备课组先进行集体商讨、研究,定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主备课教师先行写出教案。本备课组教师在使用教案前进行二次备课,采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写在活页教案右边指定的地方。另外,要求每节或每课讲之后必须详细写下课后反思,把教学的成功或不足记录下来,以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学校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这为“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快速深入发展增加了动力。
例如青年教师郭晓亚在学区语文课改教研会上讲授的《本命年的回想》一课,语文教研组长黄明浩组织了备课小组,与她一起讨论。这一节课她试讲了一次,备课组成员都为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甚至如何导入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根据备课组集体讨论后,郭晓亚老师认真斟酌了各种意见,并把意见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第二次教案进行讲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与会领导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五、传递教学技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以老带新是一种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见效快、易操作的师资培训方法。
以老带新,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青年教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每学年初,我们学校就制定出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方案,有计划地逐步培养新上岗的、新岗位的青年教师,使他们快速掌握洋思课堂模式。
传师德:学校张校长经常从网络上选取教师岗位的典范事迹,把他们的视频下载下来,在周日教师例会上领导教师观看学习,培养教师的思想觉悟,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及爱岗敬业,恪尽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他们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教育理念。另外,学校从新华书店购买《心态决定命运》等书籍,让教师传阅,以此坚定教师的信念。
帮教学:每学期初老教师帮新教师制定计划目标,指导新教师认真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等。老教师反复观摩新教师的教学过程,帮助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把听、析、改结合起来,做到实践——反思——实践——提高,帮助他们稳步提高,快速掌握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上岗第二年的特岗教师关琼在学区语文课改教研会上讲授的《我的母亲》一文,就是在有教学经验的黄明浩、王平、孙杰等语文组教师的指导下,从备课到制课件,从课堂的导入到课堂的其它流程一一研讨指导,同时,关琼老师积极好学,勤于发问,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教学完全符合“洋思课堂”模式。
带教研:老教师带领新教师进行教研,研讨教材,研讨学生,研讨课堂,从理论上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给新教师上示范课,让他们进一步学习领会洋思课堂的要旨。
六、间周听评课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而听课与评课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校间周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评课。课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几种情况:一是业务学习性的听课评课;二是指导性的听课评课;三是示范观摩性的听课评课;四是研讨性的听课评课。如果没有评课,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学校要求,同一教研组教师听课要做好笔记,写出自己的评课意见,写好教学反思,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安排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反馈交流,评课时评说教学经验的同时,必须指出教学的不足,让讲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像我们学校数学青年教师董小丽同志,经常虚心听取同组教师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她讲的课既实用又符合洋思课堂模式,教学效果很好。另外经过全教研组教师的集体评议,大家共同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不管是在如何上好一堂课还是在对某个内容的具体教学上,对于执教者和听课者来说,都受益匪浅。
各位领导,同志们,经过几年的努力,镇中学校教师已经掌握了洋思课堂模式的流程。就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2011年南召县洋思课堂“两课”验收中合格率达100%,中招成绩在2011年南召县第五的基础上,2012年上升到全县第二的好成绩。当然,在进行“洋思课堂”课改活动中,教师们仍有不足,像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精髓,还没有让学生真正进行探究,有时只留于形式。请各位领导及同仁多加指导,使我校教师对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把握再上新的台阶。
谢谢!
第五篇:高效思品课堂
高效思品课堂
一、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等。如设计“感悟青春”的导入,我首先播放青春健美操录音,同学们在激昂、强节奏的乐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贴近生活——让思品课亲切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学习邻里和睦相处一知识时,上课后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他们列举了发生在他们身边邻里之间许多凡人小事,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让他们自己明白了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
三、联系时政——给思品课注入鲜活的血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朝鲜半岛六方会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四、诙谐幽默——还给思品课欢乐的笑声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小品、课本剧都是思品课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