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电子预习案
1.文言文两则(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1.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能力提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
1.文言文两则(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2.整理文言实词虚词。
3.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能力提升:
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匆匆(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匆匆?
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介绍散文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3.写于90年前的这篇散文,六年级的你们谁有好方法能读懂它?学生推荐学习方法。
能力提升:
积累有关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匆匆(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1.查找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3.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能力提升:
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
3.桃花心木 基础知识:
1.学生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2.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 什么问题想问呢?
2.“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能力提升:
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你领悟到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4.顶碗少年(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1.正音
内疚
肩胛
颓唐 迷惘 不知所措 2.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2.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3.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能力提升: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4.顶碗少年(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1.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
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能力提升:
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5.手指
基础知识:
1.注音:
机敏
堂皇
薄弱
附庸
爱憎
秽物
管弦 2解词:
养尊处优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的开头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和作用,最后以手指的全体比喻()阐明了()的人生道理。能力提升
模仿本课写法,选择类似的事物写一写,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五官的对话、文具的争吵、标点符号的争论等。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解释下列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3.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说说体会。
能力提升:
积累有关民风民俗的故事
6.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说说你知道的春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3.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能力提升:
查阅资料,看看春节各地的风俗习惯。
7.藏戏
基础知识:
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3.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能力提升: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基础知识: 正音:
奇葩
安然无恙
和睦
偏僻 秩序井然
蜂拥而至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2.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3.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能力提升:
看看你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
9.和田的维吾尔人
基础知识: 正音
酷热
铺天盖地
美不胜收
迎风引吭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3.怎么理解“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能力提升:
收集有关和田维吾尔的资料。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1.正音
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2.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3.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用批注的形式提出问题。
能力提升:
读一读李大钊的故事。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回顾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对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进行批注。
2.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能力提升:
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
11.灯光
基础知识: 正音
歼灭
璀璨
黑魆魆
千钧一发
憧憬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3.同学们应该被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能力提升: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1.正音
司马迁
鸿毛
兴旺
炊事员
李鼎铭
哀思
寄托
2.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3.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能力提升:
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2.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继续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这段话共有()句,主要论述()。第一句论述()的原因;第二句话指出();第三、四句话论述采纳批评的前提,就是();第五、六句话举()的例子进一步说明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赏析。
能力提升:
积累有关为人民服务的名言。
13.一夜的工作
基础知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前准备:总理工作照片及其有关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2.你对周总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能力提升:
搜集有关周总理的名言。
14.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1.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
2.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
3.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能力提升:
阅读安徒生其他的作品。
14.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组的听。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
2.结合学生的感悟,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
3.小女孩死了,作者连用了两个“幸福”,作者想的是什么?
能力提升:
继续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15.凡卡(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2.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
3.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能力提升:
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15.凡卡(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
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能力提升:
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16.鲁滨逊漂流记
基础知识: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能力提升: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基础知识:
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理解“梗概”的意思。
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从哪知道的?
能力提升: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
18.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积累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2.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能力提升:
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列出写作提纲。
18.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能力提升:
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基础知识: 积累词语
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能力提升:
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积累字词
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2.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能力提升:
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 继续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3.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能力提升:
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21.我最好的老师
基础知识: 1.积累本课的字词。2.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3.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4.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5.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能力提升:
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第二篇:最新劝学预习案文档
《劝学》预习导学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文言文学习而言,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主张。
荀子(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荀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继孔、孟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共20卷,收文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为其第一篇。
2.朗读课文两遍以上,将生字拼音标注到课文中间。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以为轮 虽有(yòu)槁(gǎo)暴(pù)金就砺(lì)则利 参省(cān)(xǐng)乎己
知(zhì)明而行无过 跂(qì)而望矣 生(xìng)非异也 锲(qiè)而不舍 金石可镂(lòu)须臾(xū)(yú)舆(yú)马 舟楫(jí)跬(kuǐ)步 骐骥(qí)(jì)驽(nú)马 爪(zhǎo)牙 螯(áo)
3.小组合作,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
①輮以为轮()
②君子生非异也()
③虽有槁暴()()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古今异义词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今义()②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今义()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非能水也()③积善成德()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用心一也()(4)“而”字主要用作连词,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顺风而呼()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5)特殊句式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阅读译文,疏通文意。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能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蟹腿,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5.名言警句积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古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陆九渊)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谚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课堂活动
1.文言知识抢答赛
2.听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提取关键词。3.自主研读,解说关键词。
活动方案: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备选词语:学习劝勉 君子 超越 借助 积累 坚持 专心
具体要求:紧扣文本,深挖内涵,调动积累,展示文采。解说步骤:1.点明所选关键词。
2.指出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并翻译。3.适当延伸谈感悟。
解说示例:
我选的关键词是“君子”。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段,作者假托君子之口,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第二段末尾,作者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末尾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的禀赋和普通人没有差异,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即学习)罢了。
作者一再将君子作为学习的标榜,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要向君子学习,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在儒家文化里,君子可以说是一个道德标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应该胸怀坦荡,虚怀若谷。让我们争当谦谦之君子,不做戚戚之小人。
4.用对联或警句的方式写下你对学习的感悟和思考。
第三篇:《声声慢》预习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声声慢》预习案
一、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探究体味作者情感,掌握艺术手法。
3、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陶冶自身情操。
二、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四、问题探讨
1、《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3、《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4、《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我疑我思:
兴化市第一中学校本资料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声声慢》当堂训练
一.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
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
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二.检测
1、《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兴化市第一中学校本资料
高一语文备课组
声声慢参考答案
二.B 三.思路解析:抓住词中形象的意义来解答。在诗词中事物形象叫意象。意象是物象经过作者情感和主观把握而形成的结果,许多意象在历史过程中还形成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答案:晚风 过雁 黄花
课堂探究
1、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2、《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
3、《慢》词中选取了酒、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典型意象。《慢》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慢》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慢》词中得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两词中都有风,然而意境则不尽同,《慢》词中的风较《醉》词中的风更为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
4、《声声慢》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5思路解析:诗词可鉴赏的地方很多。注意审题,这里主要谈语言上的特色。答案:(1)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
(2)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当堂检测
1、思路解析:B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答案:B
兴化市第一中学校本资料
第四篇:《匆匆?预习案
《匆匆》预习案
姓名
一、基础
1、学会本课生字。(认、写)
2、理解本课生词。
确乎
空虚
涔涔
潸潸
凝然
伶伶俐俐
徘徊
叹息
蒸融
赤裸裸
遮挽
一遭
3、多音字:藏
尽
旋
溜
散
薄
4、形近字:挪
徘
裸
挽
5、近义词:空虚
匆匆
挪移
徘徊
叹息
6、反义词:空虚
徘徊
7、听写:罢工
空虚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遮挽 挽回
旋转
徘徊 赤裸裸
8、修辞:
9、熟读课文。
10、写出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11、文章的主要内容:
12、你能找到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吗?
1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14、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15、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16、找出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17、第二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铺叙日子匆匆过的?
18、在这几句话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19、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有哪些感受呢?
20、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作者在思索哪些问题?从作者思索的这些问题中,你感受到什么?
21、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联系自己,也可举一个你佩服的人的例子来说明。)
22、,联系自己的实际,仿照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过的。
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
23、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预习目标和方法
六年级语文预习目标和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至关重要,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就目前来看,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给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困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六年级学生来讲,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但由于受地区影响,目前我校学生的预习主动性很差,不能够主动地参与预习。这就需要我们从预习的有效性加以考虑,从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做好家校协调配合,逐步提高预习要求等方面展开工作。就农村的六年级学生来讲,结合其心理意志水平,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语文预习“六读”要求。一读:轻声读,找生字,查字典,标音节。
通过第一遍慢慢地轻声朗读,扫除生字障碍,为读通课文奠定基础。二读:留心读,找新词,综合法,明词义。
结合第二遍的细细读,找出自己不理解和感兴趣的新词、成语。再利用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此方法是理解词语的主要方法。)
三读:放声读,标段数,抓事物,找联系。
通过放声的朗读,分清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那些人物或其它事物,他们(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四读:默默读,理层次,分段落,抓内容。
在这一次默默地阅读中思考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哪些段落的联系更紧密,初步划分出意义段;归纳出课文各段的段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
五读:静心读,找佳句,质疑难,初解答。
结合静心的默读,摘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提出一两个疑难问题,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初步解答,做好批注。六读:兴致读,品感情,抓基础,做练习。
这是预习的最后一步,我们可以在兴致勃勃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写作的目的)。最后结合相关的预习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