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模式”下的情感体验

时间:2019-05-13 01:5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动教学模式”下的情感体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动教学模式”下的情感体验》。

第一篇:“活动教学模式”下的情感体验

“活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某个教学环节或整个教学流程中,以“活动单”的形式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活动单”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小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是活动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笔者以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情感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活动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一、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感受情感

创设情境即传统意义上的导入课堂。在活动教学模式中,好的情境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感受文本情感,从而快速走进文本。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踏上由现实生活通向作品深处的桥梁。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调动生活经验,积极自觉地了解老师的意图。如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可以首先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体会文本的感情基调,接下去让学生诵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欣赏兴趣,从而获得感性体验。教学“月是故乡明”专题时可以用《故乡的云》《九月九的酒》等歌曲来营造乡思的氛围;还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乡思是一曲不衰的歌,让浪迹天涯的游子、背井离乡的浪子、沦落他乡的断肠人„„从古吟唱到今。”

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握情感

自主学习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预习,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查阅工具书、向老师同学请教等方法,充分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有各的内容和特点,但富含感情却是相同的。自主学习为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直接地接触文本提供了机会。在欣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浪拍岸„„”几句时,那山石高峻、拔地而起的神态,那种惊涛骇浪、席卷而来的声势,能不使学生深受感染、陶醉其间吗?当学生们去品味鲁迅的《祝福》时,谁都会为祥林嫂的不幸洒下同情之泪,学生也会像鲁迅先生那样对制造这种悲剧的封建统治者深深地厌恶、憎恨。当然,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不闻不问,相反,教师要强化方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善于自主。

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情感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以四至六人的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就自己理解的内容、情感做交流,可以争论,可以互相补充,发言者认真准备,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接受,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在这种开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更易于理解文本的情感。当然,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荀子的《劝学》通过设喻把道理隐含其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多么恰当的比喻!多么深刻的道理!作者把一个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的道理寓于议论之中,是那样的拨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文本充分表达了老人家对年轻人的拳拳之心,劝勉人们好好学习的谆谆之情,学生在交流中都能充分理解到这一点。

四、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表达情感

建立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成果展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环节,这时大家都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欲和表达欲,充分表达自己阅读、思考、交流所得,将文本中的情感和阅读后自身产生的情感都表达出来。这个环节还是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了,表达情感的同时,学生收获的有讲清楚文本情感得到的喜悦,更有获得同学老师认可与赞同的自豪与骄傲。在《我与地坛》成果展示中,学生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来,话语中充满了真挚的感动、敬爱之情,有了“母亲是最美丽的天使”“母亲是天底下最坚强的女人”等真挚感人的语句。这些都是真情使然,因为他们在自主与合作两个环节中已经历了与心灵对话并与之产生共鸣的过程,真正做到了情由心生,返璞归真。这时表达情感已然是水到渠成、真情流露。

五、让学生在自我完善、点评提升中升华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把握的情感,要力求深化成学生自己的内在情感。在学生自我完善和师生共同完成的点评提升中要使情感得到升华,努力使文本内的情感在学生内心激起更大的涟漪,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绝大多数课文是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者也必须通过这个课堂的最后环节充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如学习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学生通过前面各个学习环节的阅读与思考,有了一些感知,产生了一些感动,教师在点评提升环节中就可以让学生就“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那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写写自己的认识,比较深刻地理解“虚实相生”的道理,从而形成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当然,“活动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要收到更好的效果,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动情点

文本是情感的重要载体,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总是把人物、事件、思想、感情有机地糅合,它常常以动人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和强烈的抒情色彩熏陶、感染读者。因此,语文教学要从情入手,把握作者倾注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在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中都要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唤起感情的共鸣。

二、语文教师教学要有激情

阅读教学中,教师先感动自己才能带动学生感动,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引导学生产生感情体验的冲动。教学中教师应带着自己的感动、感悟,尤其是充沛的感情,运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语言,真挚地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自然流进学生的心田和思想深处。

三、语文教师要重视方法指导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升华情感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情感,升华自身情感。在范读时,不仅要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激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并且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因为好的文章总是洋溢着强烈的感情,喷涌着激昂的气势,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时,才能再现出课文的意境和氛围。

四、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性、理性并重

感性与理性对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只是某些时候其中一方面会略有偏重。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教师有责任告诫学生并认真指导学生努力做到对二者的认识更理性,不可绝对化。同时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讴歌赞颂并追求真善美,批判排斥假恶丑,从而塑造学生高贵的灵魂、高尚的人格,这是语文教育、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用心去领略,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五光十色,让学生演奏出一曲曲爱与恨的交响曲。学生在课堂上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悲时潸然泪下,喜时开怀大笑,乐时忍俊不禁,怒时义愤填膺,使学生对美的事物心生向往,对丑的东西嫌恶生厌。这样,作者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他们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

“活动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体验的教学,是个性飞扬的教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情感教育意味着强调学生生存的独特性(主体性),情感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要求尊重个体生命,张扬个性,充分调动和发展个体能动性,语文才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泰戈尔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师者就是荡水、击石。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去努力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诗情,去奏响他们心中情感的琴弦,让语文插上诗意的翅膀,载着年轻的心灵飞向想象的蓝天,去感受那浩渺和澄净。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第二篇:加强情感活动 注重情感体验

加强情感活动

注重情感体验 ——我对阅读教学中情感活动的再思考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张新元

【摘要】

《语文课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加强情感活动,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乐哀愁,真善美丑,这些感情体验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去体验,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词】情感活动;情感体验;阅读教学;

【正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一种不良倾向:教师分析得过细,面面俱到,搞繁琐哲学,挤掉了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感受、体验的时间,造成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出现“分析多,揣摩得少;讲得过多,感受得少;热闹多,体验得少”。学生无法主动与作品、文本打交道;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阅读”成了教师的“讲读”,学生的“精读”成了老师的“精讲”,其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确实如崔峦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因此,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活动,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教师怎样指导才能在加强学生的情感活动时推进情感体验呢?

一、善于创设激发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日渐广泛,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必将越来越丰富。

但不论是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再情境创设上,必须注重教师的情感投入,用教师之情去触发和带动学生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件随着哀伤的音乐出现了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并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活动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境气氛。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学生“触景生情”,被激发的情感活动引领学生奔向更深次的学习。

这不由得让我忆起一位教师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课堂上出现了一片啜泣的感人情景。之所以如此,除了课文内容本身的感人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老师的情感投入。用那位老师的话说,在备课时,“我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备课时我想得很多很多,想到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非凡的才能,直到周总理几十个春秋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特别是想到周总理的临终遗嘱,真是悲痛欲绝。”在上课时,她更是倾注真情,以情激情,以情换情,营造了师生情感和谐共振的理想情境。

二、善于抓住课文的“传情点”

文章的情感信息总是附着或蕴藏于一定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之中。所谓传情点,是指那些再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传情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情感交流的桥梁。

如教学《伯牙绝弦》时,教师要抓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的传情点“悲伤”展开情感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伯牙伤心欲绝的心情,然后深化引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所创作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从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再如《一夜的工作》一课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感知周总理工作辛苦、生活简朴后,抓住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中的独白,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马?”作者的这两段独白,感情炽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作者那抑制不住的如潮水般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被作者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在抽泣,有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这种入境入情的朗读,学生的内心怎能不激发出对周总理德敬仰之情吗?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有效的朗读,抓住“传情点”,老师只需“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已“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传情点”,就能让学生更直接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和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善于指导学生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对课文特别喜爱的部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自足“标准答案”。

如研读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老师请学生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师话音刚落,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

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欺骗别人,真是个大坏蛋!

生:狐狸非常狡猾,把老虎和小动物们都骗了,我们可不能像狐狸那样去骗人。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狐狸虽然狡猾,可它非常聪明,有些地方也值得我们学习!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便亲切地说:“噢,狐狸也值得学习呀,那你再来说说看,好吗?”

生: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儿也不慌张,还把老虎给骗了,说明狐狸很聪明,值得我们学习。

生:狐狸如果不骗老虎的话,说不定早就让老虎给吃了。你看,它多会保护自己啊!生:这只老虎也真够笨的,还说自己是大王,怎么就上了狐狸的当?它也不想想,百兽怎么会怕狐狸的呢?

生:要是老虎和狐狸能成为好朋友,那该多好啊!让所有的动物都成为好朋友,那么他们肯定会生活得十分幸福!

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学情,这样就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完《将相和》后,问学生:“你喜欢课文中的蔺相如、廉颇吗?还有别的让你喜欢的人吗?”作为课后拓展项目,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胸怀宽广。也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因为他英勇善战,知错就改。可这时,有一个男生却说秦王也有可取之处,全班哗然。这一观点也出乎老师的预料,有几个学生已在偷笑,大家不由把目光集中到教师身上。教师没有否定这位同学的观点,而是鼓励他说出理由。有了老师的支持,这位同学更加自信,他说:“虽然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心,而想骗取和氏璧,但当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后,秦王没有杀掉蔺相如,说明他还有取信于天下的良知和志向,正因为如此,他才有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伟绩。”说毕,全班同学不由自主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啊,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和理解学生的个性体验,允许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地思考、发现和表达。独特的见解,往往蕴含着创造力的萌芽。无论他们的个性体验是多么地出人意料,甚至“荒唐”,教师都应该真诚地理解和鼓励,从而点燃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由表及里,以理服人,学生的见解趋向于多面化,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而且有理有据,学生创造性、个性化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并引领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与体验。

四、注意提供适当的背景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关系密切,只有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适合于学习新知的观念时,有效的认知活动才能产生。情感的产生也是如此。对一些与学生情感经验相距较大的课文,教师若不先做有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就有可能出现文章感人,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后。学生追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教师随即介入背景材料。

师:你的追问多么有价值呀,老师提供几组数据,你们对比这些数据,会读懂为什么的。介入材料:

我志愿军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付出了相当的代价。198 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数字为,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的共36万余人,(其中阵亡11.5万余人,战伤22.1万余人,事故伤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

生1:这些数据中浸满了志愿军战士为保卫朝鲜付出的鲜血。生2:正因为志愿军战士的牺牲换来了今日朝鲜的胜利与和平。

生3:朝鲜人民目睹志愿军战士的这种牺牲精神,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感谢,不去爱着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呢?

生4:有了志愿军战士的这种无私的献身精神,所以朝鲜人民表达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意。

生:„„

背景材料的介入,丰富文本信息,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走向多元、立体的有价值的学习之中。

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片断:

师:文中有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都有哪些人“醉”?为什么会产生“醉”的感受?

生:两个“翁媪”喝醉了。

师:这里是指喝醉,还是有别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陶醉的意思,两个老人家被舒适平静的生活而陶醉。生:两个老人的三个儿子勤劳,为他们的儿子所醉。

师:其实岂止只有老人家醉,就连路人、作者也为之而醉,同学们读着读着也会陶醉了。

师:如果把这幅画面放在现在,也是一派写意的田园风光,但在当时年代之下,却是难得的和平生活环境。为什么呢?请看背景资料(辛弃疾是南宋爱国将领、诗人,他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亲眼目睹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被贬职。英雄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但他不忘收复失,盼望统一,向往和平生活。)此时,看着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辛弃疾肯定感慨万端,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生:希望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快乐的生活。生:如果战争再持续下去,这样的生活会变破坏的。生: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

通过补充当时年代资料,学生更加亲近作者,深知文字背后的特殊含义,其要表达的东西不言而喻。文以传承,诗以载道,在和学生一起解读诗词的同时,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个人抱负被学生所了解,思想上引起共鸣,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将相关背景资料的运用融入阅读教学中,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渗透,让学生在丰富的背景资源中,更深刻地感悟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文本的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视课文实际进行适当的背景介绍是必要的。语文姓“语”名“文”,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立足语文学科的“本,学语文,用语文,在学、用语言中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倘若学生连基本的语言文字都不能正确的感知与深刻的体验,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课事情感性的,文本亦是充满情感色彩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种“情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情弦”。因此,我们的语文课(阅读教学),更需要要我们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并善于抓住文章的“传情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情感交流的桥梁;善于指导学生做出有个性的反应,使个性化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注意提供适当的背景知识,引起思想上共鸣,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的情去挖掘文中之情,让文中之情感染学生之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得到激发,学生定能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也能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充实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崔峦.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J].《小学语文》2010年第九期.[2]陈瑞洪.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之见[DB/OL].http://xxyw.dgjyw.com.2010-12-09.[3]张新元.好课,离不开情感的激发──管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激发的艺术 [DB/OL].http://.2012-02-06.

第三篇:体验经济时代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体验经济时代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旅游业将历史传统教育置于体验经济背景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红色旅游是我国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今天世界范围的体验经济背景下,探究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注重体验因素的构建“,寓教于乐”,很可能是目前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有很大潜力的着眼点。本文从体验经济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探讨了我国体验式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关键词】体验经济

体验因素

红色旅游

发展模式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名著《未来的冲击》中体验经济的预言,到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中将体验的重新定义,体验经济由于与当下的企业管理潮流暗合,已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少实例所证明,故已广为所知。当“体验”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心灵感受,也不停留于传统服务业的附属品,而可以单独作为一种经济价值出售的时候,体验经济时代来临了。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旅游产品作为最适合“体验经济”的生产和消费工具,则从中寻觅到了无限商机。因此关注体验经济背景下体验因素在红色旅游产品中的构建,很可能是目前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有很大潜力的着眼点。

一、体验经济时代红色旅游发展的新理念

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西方旅游业将历史传统教育置于体验经济背景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际上有一种盛行的规划理念,将娱乐和教育合成一词edutrainment。这,译成中文就是“寓教于乐”。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也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求知和旅游是一种完美的结合。受我国国情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公民情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载体的“红色旅游”又恰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成分。革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审美习惯以及审美接受的有机结合才能最好的发挥其教育职能。在体验经济时代,设计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大量设计的是“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体验设计以消费者的参与为前提,以消费体验为核心,几层意思恰恰对应旅游规划中的设计。因此体验具有的这种高经济附加,只有在红色旅游产品中得到充分的设计和展示,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发展红色旅游的目标。

二、体验经济视野中红色旅游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红色旅游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红色旅游在一般日子里的游客数量与特殊纪念日形成鲜明对比,红色旅游单靠每年几个纪念日参加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而生存是不现实的。面对日益市场化的红色旅游消费者,于体验经济视野下对我国红色旅游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红色旅游模式的构建红色旅游目标实现。体验经济视野中要求我们的旅游产品构建应注重体验设计等,使各种体验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保证其旅游产品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红色旅游产品缺乏以下几个方面体验因素的构建:第一,体验细节的构建。我国红色旅游产品以博物馆陈列,室内展示居多,为突出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主题,说教的成份较大,并且很多景点孤立地存在着,主题与周围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而国外的类似产品比较注重游客的体验。奥斯维辛集中营正是通过外部周边寂静的各街区(原犹太人的社区,主人几乎均不存在了)和集中营里面各种体验细节的展示(被屠杀的犹太人的鞋子,眼镜,老式皮箱,毒气室外的堆积如山的各种头发,还有孩子穿的带有缎带的蓝色的小裙子)来构建体验因素。去过奥斯维辛营的游人均有这种感受,不用一句话,一走进去有着不可思议的和不能言说的神秘和悲凉,过后满脑都是无数心酸的故事。因此红色旅游不仅仅要关注各种场馆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内外体验因素的构建周边原生态的历史环境的保是核心,还历史以沧桑感。其次不能孤立地保护和开发,同时注重内部各种体验细节的构建。第二,体验主题的构建。目前我国许多红色旅游产品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明确的主题。主题是旅游活动的灵魂,体验的关键在于找到产品或服务)与体验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制定出“体验主题”。好的主题还能加强旅游者在活动中的综合体验感并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旅游产品的活动品位和体验价值。在德国,还有许多二战遗址和纪念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反省。在德国的二战景点,经常会看到德国人的身影,德国的“二战旅游”和其中体现出来的正视历史、彻底反省、积极弥补战争伤痕的态度对德国年轻人历史观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必然存在生命周期问题,只有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中,融入到“和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独特性和可持续性。第三,体验过程的构建。红色旅游产品过去多是有组织参观,散客非其主流游客,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对散客缺乏吸引力。目前红色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正从“文件消费者”转向“市场消费者”,散客将成为主流客源,关注市场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才能打造吸引力。心理学家克珍特米哈依在其名著《畅: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中提出了最优的体验标准是“畅”,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适当的挑战指活动的难度与一个人所掌握的技能相适应,太难的活动会让人感到紧张和焦虑,而太容易的活动则会让人感到厌烦,而不能让人获得快乐体验。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在红色旅游产品体验过程的构

(二)满足多种需求的红色旅游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

1、结合地域文化的发展模式。

地处四川东部的广安,三年前几乎还没有旅游产业概念,但2004年一举成为继九寨沟、峨眉山之后的四川第三大旅游目的地。正是以邓小平故里为品牌的红色旅游产品为龙头,广安结合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及民俗宗教旅游为一体,充分满足游客多种体验需求,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安红色旅游发展模证明了任何一种单一的旅游产品都会显得单调缺乏张力,无法满足游客多方位的需求,只有融合当地的风俗和文化,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产品结构才会更加的合理。

2、产品延伸的发展模式。

目前有部分红色旅游产品留存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红色旅游需扩展其产品链,延长旅游者的游览时从而增加其消费时间,在尽可能保持红色基调的基础上,向其它旅游形式方向扩展。目前已有的红色旅游景区将红色旅游与拓展旅游项目结合,它倡导“learning from doing”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综合补充。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这种项目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挖掘出最大的潜能,在体验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支持和沟通,达到振奋民族精神,挑战自我、锤炼团队的目的。红色旅游还可以利用现有自然和品牌资源对其产品进行组合包装,使其更具内容。例如,云南省寻甸的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如果只游红色景点去,半小时就可完成。然而寻甸有著名的大草场,若将两者进行捆绑,作为自驾车短线休闲游来定位,将大有前途。

(三)把握活动及场景的设计,突出角色参与性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旅游中的活动,一般分为参与性、交互性两种。文化旅游,特别是修学成分较重时,通过参与性和交互性设计,可以把枯燥的历史遗迹、抽象的文化景观转变成为游客与科技、历史、文化的过程式接触,细节触摸式接触,环境复原式接触,奇巧游戏化接触。通过人与人交互式活动的组织,通过群体角色扮演,可以使历史文化中的社会角色与游客的社会角色及其旅途角色形成更替,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这与我们红色旅游重体验轻享受的特性是相佐的。红色旅游重体验轻享受的特性,要求其突出参与性、体验性、挑战性与受教育性。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红色旅游模式有更深层次的发展。近年来,在一些英国人的生活中战争旅

品和服务的质量,特色、功能上搞得一团糟,这样不仅不会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反而会带来负面的体验,导致消费者的憎恨,讨厌。目前,有许多红色旅游点为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将领袖神话化、迷信化,过度商业化、庸俗化,这种体验只会给游客带来负面的验。因此在红色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中,我们要通过合理的体验化设计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避免在某些旅游地体验化开发泛滥和低级化。同时关注社区的发展,社区居民本身是构成游客体验中“友好气氛”的必要成份。保护社区发展实质上是保护了文化多样性,社区为游客的新鲜感以及亲切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红色旅游模式构建成中要以能体现积极体验主题和美好体验意象的正面线索来指导旅游环境建设。

(三)合理把握红色旅游产品体验化价值。

一般来说随着经营者对旅游产品的体验化价值的追加,经营成本在扩大,旅游者得到的旅游体验效用满足也随之增加,根据满足感支付的费用也在上升。但旅游者得到的满感的增长速度是呈下降趋势的,即旅游体验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旅游产品体验化符合有效递减规律。为此,在争取体验的高经济附加值中,不能盲目地投人成本,一味追求高效用的体验,而要把握好体验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在系统地分析旅游产品体验化进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来提高旅游产品的价值。正如中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四种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能同时并存,红色旅游的发展中的几个过程(起步,成长和成熟阶段)在各地也是可能共存的。体验经济不排除产品和市场,但更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感受,体验经济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五、结语

体验经济正在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在这个潮流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红色旅游而言,体验经济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红色旅游业是一项新新的旅游项目,有很多不完善、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将体验经济的营销方式溶入红色旅游中,有效解决红色旅游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使红色旅游业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皮平凡.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探索[J〕,学术交流,2005,2 [2] 宋咏梅.关于体验旅游的特点与设计原则「J〕,旅游经济,2007 [3] 王淑翠.基于顾客体验开发旅游产品[J〕,商业经济,2005,12 [4]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及构建模式

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及构建模式

摘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情感体验则各有所创。本文作者从自己学生和自己教学环境的实际出发,论述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构建情感体验教学几种模式。

关键词:情感体验;实践;音乐教学;构建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对象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音乐能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因此,要学会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蕴涵,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通过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化的生活进行沟通,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但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却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特质,常常以单一的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了固定的区域内,这种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削弱了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热情,表现呆滞、僵化、千篇一律,抹杀了学生的心灵和创作激情。

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伴随学生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激动,是对艺术的一种共鸣和愉悦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便能强化他们的学习。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情绪的体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的完善,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家舒曼说:“音乐是情感的表现,音乐是从情感入手,触及人内心深处,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受到感染。”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通过作品感受作者曾经感受过的情感,体会到作者要展现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达到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的目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完善学生的人格。音乐的教学不是一种纯艺术的东西,它有着其他基础教育学科所共有育人的功能,可以说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是在一种寓教于乐的音乐体验中完成。学生在体验贝多芬音乐的同时,无不为其伟大的人格所震撼,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中的抽象贯彻。

2、积极的情绪与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情感对人的影响是具有双重性的,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有的情况下又有可能起消极的破坏作用。情感又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及内化,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若对学生多给予鼓励,一定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美的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这是现代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

音乐中的情感体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归纳出在音乐课堂上构建情感体验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主要环节:情感呼唤、情感深入、情感外化。

一、情感呼唤,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节音乐课教师都不能忽视情感效应,能否产生情感效应及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自身要赋予激情,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

二、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获得情感深入体验,首先要聆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引导聆听歌曲→引领体态律动→引发情感歌唱。

三、情感外化,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造美,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热热闹闹的流于形式的课堂,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使命,从创造人才素质的全面性看,它需要较强的审美素质,而大学音乐教育所具有的具体可感的、非智力情感因素体验的、充满独特个性的创造性特质,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而情感的介入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情感体验的教授与培养,使学生能融入音乐的欣赏与表现之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节奏感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与表现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史爱荣等,山东教育出版

2、《跳跃的音符――唱游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沈湘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五篇:“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心路历程

与你同行

——“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心路历程

若不是幼鹰忍受着被折断肋骨,推下悬崖的痛苦,又怎会有苍穹间那无比完美又充满哀嚎的振翅一飞;若不是幼蚕耐的住黑暗,坚持等待破茧而出的一刻,又怎望得见“蝶儿蝶儿,偏偏飞。不知不觉,“自主体验”教学模式这颗种子在我校已茁壮成长了近一年的时间,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迷茫、困惑、最后一步一步实践下来,这其中不仅仅是喜悦,更多的是感动与收获。

自从实施“自主体验”教学模式以来,每个星期二下午,成了教研室雷打不动的研究新模式的日子。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研讨,模式成形了,教学流程分四步:

一、阅读质疑,自主体验。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并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有自己各个感受或独特体验。

二、合作质疑,互动体验。师生提出问题后,共同寻求答案,或者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寻找答案,共同交流,说出各自的感受。

三、变式质疑,深入体验。就是把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完以后,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应用质疑,矫正体验。此环节就是围绕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做一些练习,看看完成得怎么样,起一个巩固的作用。

理论提出来,但要想真正用在课堂上,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校老师听了评,评了听,听了再评,评了再听,一次又一次,老师们都不厌其烦,为了同学们,我们没有一个说苦说累的。我自已在课堂上也不断尝试,第一次用这种模式的时候,很糟糕,学生乱成了一团,整个课堂像失控的汽车一样,无法停止,一节课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束了,我沮丧极了,但有一句话不断在我耳边响起:“能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没有谁能拯救你!”。对,我不能这样下去,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强的走下去,无论前面的路有多少荆棘与坎坷。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中课堂有了较好的改变,也让我增添了一些信心,让我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我自己在这次模式的体验中,受益匪浅,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

体验是一个过程,它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

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

“自主模式”与我一同成长。

下载“活动教学模式”下的情感体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动教学模式”下的情感体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活动体验作文教学模式解读(共5则)

    活动体验作文教学模式 从作文教学的现状看,“无米下锅”仍是学生作文中最头疼的问题;从写作情感的发生角度看,“情动才能辞发”,只有当学生因强烈的生活体验而情满心间不吐不快,......

    语文教学如何注重情感体验1

    语文教学如何注重情感体验 嵩县明德学校孙红飞 内容提要:本篇论文从钻研教材、注重挖掘情感体验因素;改革教法、注重选取情感体验突破口;创新学法、注重调动情感体验积极性三个......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摘 要: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学生的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

    新课改下的情感教学范文

    新课改下的情感教学 涿州市义和庄中学:王红云 一 引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

    “情感体验”话题作文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主题读写 情感:在读写中释放,在体验中荡漾 浙江宁波 谢辉根 [策划人语] 人生有如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虽然淡化了过去......

    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浅谈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

    “主动体验”音乐教学模式总结(模版)

    一、研究概况:1、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音乐......

    浅谈小学品德“体验――分享”式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品德“体验――分享”式教学模式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笔者尝试在小学品德课堂上进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