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
注重教学反思,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反思。并介绍了教学反思的内容与类型,阐述了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而教师的素质发展以及专业成熟的途径最终都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能力,因为教师自身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舍此,教师的专业成熟,教师的不断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本文拟就教师自我研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谈一些认识。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与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唐玉光博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欲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必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据此,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教师自身自省和反思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的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
过程,这时学校或其它部门开展的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期促使教师达到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得到专业成熟。本文所提“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判标准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考察,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如何作为标准;第二,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发展如何作为标准;第三,以教师为其他工作人员、团体或学校所作出的贡献作为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教师的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当成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1]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2]考尔徳希徳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二、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与类型
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主体自身及其活动为意识对象,是意识的一种最高形式。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是联结教学活动的过去和未来,即教学反思在意识的对象上,既指向先前的、已存在的事实、经验和观念,也指向随后的、尚不存在的教学活动,因而反思的结果、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本质上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服务的,是有利于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反思性行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主要是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作出独立决策;第三层次主要针对课堂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反
省和检查有关行动的规范化。[4] 依据教学活动的流程和内容,我们可以把教学反思作如下分类:
1、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在这节课中对我来说重要的什么?怎样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如何组织学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条
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具体包括对教学
流程的诸要素,教学行为等的反思,下文将详细介绍.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了作出必要的反思,教师必须决定需要信息的类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判断,在整个评价、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哪些内容?为什么?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是否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在这几天中一直苦思苦想?我怎样才能找到答案?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的完成了教
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
2、按反思内容,又可以分成对教学观念、对教学设计、对教学
过程、对自身教学行为、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自觉不自觉的根据自身的教学观念与理论素养实施教学。而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观念更新要从多角度、多思维来看问题。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要学会“从高看下”,即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还要学会“从前看后”或“从后看前”,对教育而言,尤其要注意“从后看前”,用未来的眼光看待教育改革,来观察教育现状,来反思教育问题。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学设计要考虑因人、因材施教,而不能因教而学;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适切性,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以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刚拿到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时候,备课无从下手,感觉学科体系、知识完整性与传统教材有很大区别,教学重、难点很难把握。经过对新教材编写理念的认识,经过几堂课的实验,终于明确了新教材备课:一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备课决不动摇;二要以单元为整体来考虑。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有关抗争涉及了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义和团等,如果孤立看,每件事都写得不完整,然而从全局看,它正体现了全方位、全民族、各阶层的抗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重难点把握也就迎
刃而解了。
对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对教学重难点处理、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活动组织、教学是否得心应手、学生思维能力有否提高、教师角色、行为举止等的反思。
例如:八年级上册学习与探究之三《图说红军长征》,是一堂活动课,我指导学生结合有关图片和连环画,通过演课本剧、相声小段、故事朗诵、歌曲合唱、自由论坛等形式进行活动。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氛围热烈、合作互动形成高潮,应该说是一堂较成功的实验课。然而,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思考:活动课“表演”的成分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在活动课中,学科色彩的浓淡尺度如何把握?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与能力?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教师和学生露脸的比重失衡该如何看待?活动是对学生有益还是加重学生负担?一学期这种活动搞几次最有效
果?等等。[5]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势、反应层度、活动程度及效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采取不同途径收集
信息反馈,加以分析研究。
也有学者把反思内容定向为:经验总结、现象分析、问题探究、理论验证。[6]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征;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
再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反思的主要策略与形式
1、加强理论学习,潜心教育科研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的方法论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未来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学观、师生观。无疑这些先进的理念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理念的养成往往就是学习
与反思的结晶。
教育科研与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所累积的研究材料和思想认识是教育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其次,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教育科研也对教育行为
进行反思,但教育科研对实践的反思有明确的主题和研究目标,是比较系统和过程比较严谨的反思,另外,在教育科研中形成的方法、技术和反思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能力。[7]
学习教学理论是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参加教育科研是
教师对教学行为反思的能力保障。
2、勤思多记,撰写反思札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
中”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反思札记可这样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得当?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活动组织是否恰当?教师指导帮助是否到位?学生反映是否良好?学习情感、习惯如何?教师临场应变能力如何?有没有让学生搞得措手不及,为什么?教学手段如何?问题情境是否适切?得意之作与“败笔”是什么?站在学生角度和更高
要求,今后我该如何调整?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 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少走弯路。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当然,反思还包括写课后修正教案,观看自我录像片段进行全程微格研究等等方式,陷于其推广的局限性,本文也就仅此一提。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知识的建构运用、教育才能的发现增长和教育智慧的感悟积淀,其重要途径则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促教师得到专业发展,让教师价值得到升华”,这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的前提,这也是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
[1]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 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48-52
[2]王小明 胡谊 《师资培训的新思路—对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版
[3] 张立昌 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 教育研究 2001(12)17-21
[4] 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版
[5] 案例有关内容参考广西周珽教学设计。
[6] 沈克强 教学活动的反思 新课程(5)5-6
[7] 鲁兴树 反思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程与教
学 2003(2)11
第二篇: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必须有根本性的改变。而教师角色的重新建构的支持源泉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引导”的结果,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本文拟就教师自我研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谈一些认识。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唐玉光博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欲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必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教育论文《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据此,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教师自身自省和反思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的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时学校或其它部门开展的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期促使教师达到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得到专业成熟。
本文所提“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判标准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
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考察,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如何作为标准。
第二,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发展如何作为标准。
第三,以教师为其他工作人员、团体或学校所作出的贡献作为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教师的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当成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1]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2]考尔徳希徳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与类型。
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是联结教学活动的过去和未来,即教学反思在意识的对象上,既指向先前的、已存在的事实、经验和观念,也指向随后的、尚不存在的教学活动。
第三篇: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必须有根本性的改变。而教师角色的重新建构的支持源泉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引导”的结果,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本文拟就教师自我研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谈一些认识。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唐玉光博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欲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必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据此,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教师自身自省和反思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的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时学校或其它部门开展的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期促使教师达到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得到专业成熟。本文所提“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判标准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考察,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如何作为标准;第二,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发展如何作为标准;第三,以教师为其他工作人员、团体或学校所作出的贡献作为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教师的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当成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1]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2]考尔徳希徳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与类型
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是联结教学活动的过去和未来,即教学反思在意识的对象上,既指向先前的、已存在的事实、经验和观念,也指向随后的、尚不存在的教学活动,因而反思的结果、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本质上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服务的,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反思性行动,第一层次主要是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作出独立决策;第三层次主要针对课堂中的道
德和伦理问题,反省和检查有关行动的规范化。[4]依据教学活动的流程和内容,我们可以把教学反思作如下分类:
1、按教学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怎样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如何组织学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具体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诸行为进行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了作出必要的反思,教师必须决定需要信息的类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判断,在整个评价、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哪些内容和方法?为什么?是否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怎样才能找到答案?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
2、按反思内容,分为对教学观念、对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对自身教学行为、对教学反馈的反思。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自觉不自觉的根据自身的教学观念与理论素养实施教学。而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观念更新要从多角度、多思维来看问题。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要学会“从高看下”,即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还要学会“从前看后”或“从后看前”,对教育而言,尤其要注意“从后看前”,用未来的眼光看待教育改革,来观察教育现状,来反思教育问题。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学设计要考虑因人、因材施教,而不能因教而学;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适切性,不断探求教学目标、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以不断改进实际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刚拿到北师大新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时候,备课无从下手,感觉学科体系、知识完整性与原教材有很大区别,教学重点、难点很难把握。经过对新教材编写理念的认识,经过几堂课的实验,终于明确了新教材备课:一要紧扣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来设计,二要以单元为整体来策划。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有关抗争涉及了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义和团
等,如果孤立看,每件事都写得不完整,然而从全局看,它体现了全方位、全民族、各阶层的抗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制定教学目标,正确把握重点难点。
对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也就是对教学重难点处理、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活动组织、教学是否得心应手、学生思维能力有否提高、教师角色、行为举止等的反思。例如:八年级上册学习与探究之三《图说红军长征》,是一堂活动课,我指导学生结合有关图片和连环画,通过演课本剧、相声小段、故事朗诵、歌曲合唱、自由论坛等形式进行活动。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氛围热烈、合作互动形成高潮,应该说是一堂较成功的实验课。然而,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思考:活动课“表演”的成分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在活动课中,学科色彩的浓淡尺度如何把握?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与能力?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教师和学生露脸的比重失衡该如何看待?活动是对学生有益还是加重学生负担?一学期这种活动搞几次最有效果等等。[5]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即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势、反应程度、活动水平、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采取不同途径收集信息反馈,加以分析研究。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征;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再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1、加强理论学习,潜心教育科研。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的方法论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未来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学观、师生观。无疑这些先进的理念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理念的养成往往就是学习与反思的结晶。
教育科研与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所累积的研究材料和思想认识是教育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其次,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教育科研也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但教育科研对实践的反思有明确的主题和研究目标,是比较系统和过程比较严谨的反思,另外,在教育科研中形成的方法、技术和反思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能力。[6]
学习教学理论是教师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反思水平的能力保障。
2、勤思多记,撰写反思札记。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反思札记可这样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得当?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活动组织是否恰当?教师指导帮助是否到位?学生反映是否良好?学习情感、习惯如何?教师临场应变能力如何?有没有让学生搞
得措手不及,为什么?教学手段如何?问题情境是否适切?得意之作与“败笔”是什么?站在学生角度和更高要求,今后我该如何调整?等等。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少走弯路。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当然,反思还包括写课后修正教案,观看自我录像片段进行全程微格研究等等方式,陷于其推广的局限性,本文也就仅此一提。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知识的建构运用、教育才能的发现增长和教育智慧的感悟积淀,其重要途径则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促教师得到专业发展,让教师价值得到升华”,这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的前提,也是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第四篇:和平与发展教学反思
2013年肇庆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网络全员培训
教学反思(和平与发展)
上公开课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好方法,课后的评课活动更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这一节公开课准备的匆忙,上的也问题多多,但是,收获却是巨大的。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二是建立国际新秩序。其中,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对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一系列主张是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重点。
在选择这节课作为公开课后,我发现,第一个重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学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过于简单;第二个重点——我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内容限定的太死板,没有发挥的余地。所以,如何把这节课上的内容充实、有思维高度、又有发挥的空间,成为教学设计是考虑的重要内容。经过考虑,我发现,世界主题的判断问题,是国家制定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国民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的前提。所以,无论从学习第七课中国外交知识的内在逻辑来看,还是从德育目标的实现来说,都有必要强调世界主题判断问题的重要意义。于是,我把这一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则主要选择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于二战后世界主题的不同判断的对比,让学生从中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十年来的国际局势,对于世界主题进行重新判断,从而最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应该采取的内政外交政策。这样的思路确定下来以后,重要的工作就放在了课堂提问的设计上。课堂提问是引导教学推进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好预设
2013年肇庆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网络全员培训
感觉是:罗列了一大推学生回答的观点,散乱而没有中心;课堂没有得出多少明确的结论;教师仅仅是为学生搭建了发表不同意见的平台,但却没有成为一个有效的引导者。
这节课引出了几个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开放度(开放给多少学生和问题的指向性)如何把握?
2、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如何有效的回应和探讨?
3、政治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如何运用?
第五篇:和平与发展教学反思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反思
海拉尔第一中学:苏咏霞
2012-5-10 一:导学案的反思:
优点:
1:学习目标设计准确,将目标分解得清晰,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 2:基础预习案能够将课本内容清晰而有条理的呈现给学生,通过预习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看书,为课堂内的深入探究做好必要的前提和准备。
3:合作探究案:探究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而且设计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来设计,每一个问题都有情境,这样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合作探究一材料挖掘的新颖 贴近时事,问题设计的巧妙。
(2)合作探究二 的思想碰碰撞的设计能够很好地体现人文学科的特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知识的升华。
(3)合作探究三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去关注热点问题,关心时政。
(4)合作探究六的设计新颖,问题设计是教师自己原创,材料挖掘得到位准确。不足:
1:教师过于注重让每个组都得到不同的任务,所以探究题出的过多,可做适当的删减,比如第一个探究,和第三个探究,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可考虑删减,。
2:学生做导学案的时间过短,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初次接触这种导学案模式表现得很不适应。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点:
1;复习旧知和新课导入不仅衔接自然,而且还体现了学科知识体系。2:以抢答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形式新颖,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我首次采用此方法,以后可以大胆尝试使用 3:对课的模式流程的总体评价:
(1)本节课的模式开放,借鉴了山东省昌乐二中271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又学习了中国名校共同体总结出的有代表性的“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海拉尔一中的2223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又渗透了政治学科自己的特色,课的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普适性,可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2)本节课的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的自由度高,参与的热情高对课堂生活充满期望。
(3)本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课堂学生与问题作斗争的组织者,指挥者,策划者。是导演而不是演员。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师生关系和谐。(4):学生上黑板板演,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为高考答题奠定良好的书写基础.(5):在课堂上学生能自由展示自己的思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足:
1:教师在学情方面把握不够准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预想过高。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课堂是否精彩,与小组成员能不能默契合作有很大关系,所以小组的建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课上讨论环节小组成员没有真正的达到高效讨论。3;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抗干扰能力不强,由于录像的需要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眼神的交流,由于学生的讲解不精,影响到老师的情绪,所以课堂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导致很多点评不到位,影响到了讲课的效果和情感目标的实现。4:教师课前对重点知识探究二的设计到底怎么处理没有预设清楚。
教师只预设到了两种观点,并给与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但在课堂上自己怎么操作没有进行预想,所以在一个组完成之后就急于进行点评,急于肯定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观点,导致另一小组的能打起来的观点不敢展示,没有达到思想碰撞的目的。应该在两个小组都表达完自己的思想后,再进一步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自由辩论,在辩论中对撞观点,在争论中学生自己提炼正确的观点。
探究二教师定评不到位:导致挖掘的探究材料和问题两张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课堂上最大的能出亮点的地方黯然失色,成为课堂的败笔。
5:由于时间原因探究六的处理很不到位,学生的讲解耽误了很长时间,此地方老师应能借助点评升华,使课堂这个舞台亮点百出,精彩纷呈。但时间原因教师不得不将这一环节删减,导致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没有很好地达成。
总之这还是我在新课程探索过程中的一节展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