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崔峦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0年夏,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第二篇: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作为近期接受到的一个新的理念。当前在语文教学的转型时期,究竟该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成了很多教师的困惑,也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热点话题。聆听了诸多专家的报告后,如拨云见日之感,回想自2002年课改以来,八年时间,语文教学改革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根源又在哪里?前景又如何?当下,语文教学的权威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要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又从何种背景下提出?前景如何?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做?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聆听了崔老师的报告。
一、开篇的话
二、课改的成绩与不足
课改九年,虽然观念有进步,但是师生的负担仍然很重。我们老师的付出,和取得的成效是不成正比的。不尽人意,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在职业生涯中不够幸福,特别是中小学生更加的不幸福。对小学生,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我们小时候比现在幸福多了快乐多了,可能吃得很差,但是很幸福!上学留很少作业,可以尽情得看书玩耍。老师们啊,玩也是学习!玩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上课累,课余学补习班,没完没了,无休止的学补习班。北京小学生,双休日更加忙碌,我很为现在的小学生感到遗憾。童年只有一次,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座的各位,在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全到位的情况下,多给孩子们一点自己的空间,这对他们的终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具体说,课改九年,语文课程反思一下:有几个问题引起我们的重视:
1.基础不牢固。课改四年时,到课改实验区调查报告:课改以来学生的词汇量下降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做,词不达意,用词不同的现象很普遍。课改以来,在给孩子打牢识字写的基础上不如以前。
2.小学生进入阅读晚,比拼音文字国家要晚一道两年,阅读量小,阅读能力不强。比如分析概括能力普遍较弱。阅读文本以后谈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利用上文推断下文的能力都很弱。对文本的评价能力更明显的偏弱。总体不理想。
3.习作,从全国范围来看,下学生不喜欢作文。勉强写出作文,内容很空洞,表达模式化、程式化、表面化
4.口语交际能力很差,对中学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与人交际不能主动大方的交际,不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存在问题的原因有: 一是教育体制机制的原因,以及人才观方面的原因。举国是应试体制,基础教育唯一的目的好像就是为高校输送新生。我们的人才观认为只有读大学考研、读博才是真正的人才。其他国家则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来决定他们的出路。西方大学上大学容易,宽进严出。关键是需不需要,做教授搞科研是人才,做各行各业只要能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美国的蓝领社会地位高、待遇很高,收入的40%纳税,所以没有必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正是高考的指挥棒,让小中学,甚至是幼儿园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这不是老师和我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想说的是,不要过于逼迫自己的孩子,成绩中上等即可,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多读一些书。我始终认为,成绩可稍差一点,如果书读得更多,就会更有潜质,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个更幸福的人生。
二是思想方法上原因:为什么在基础上不如以前牢了。因为在课改初期,丢掉了我们好的传统,过于崇洋媚外。经历了很多波折,语文教育不断摇来摆去。只有语文课才能担负起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任务,特别是运用的能力。所以无论语文课改改到何时,一定坚守语文的性质,要牢牢把握语文的课标和他承担的任务,补充了大量的非语文的资源。在方法上,要克服非此即彼的思想,要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要在统一上到下功夫,避免割裂。怎么统一,一定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情感、情意。这样的情感、情意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的,特别是后者。这样做,工具性突出了,人文性也有了,就没有必要深挖洞多积粮。
看名师大家的课,也要用这样的观点去思考,什么叫好课: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能力培养上有什么收获,在这样的基础上看语文课改。不能只看课堂气氛看轰动效果。
三是课程、教材、教法的问题。包括人教版的教材都有不足。一方面肯定课改以来在观念上和教学中的进步,同时看到问题,进一步改革我们的课程教材,能有一个更大的进步。
三、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问题 1.阅读的意义: 2.阅读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2年,向世界公民发出号召:走向阅读社会。要求全世界公民都要让读书成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发展儿童智力的重点转移到培养阅读能力上。美国:在克林顿时期,就采取了“美国阅读挑战”的行动,小布什“不让一个美国儿童掉队,并把阅读优先作为教育的主轴”,希望经过五年的努力是五年级的孩子做到能读会写。英国,1996年提出阅读是基础,开展这样的全民阅读行动,核心是为了孩子成为终生的读者。还把1998年作为英国全民阅读年。小学生每天1小时在校集中读写时间。女王的生日庆典上,最重要的内容是推广阅读,让英国的小孩子重拾经典。日本:10多年前,推广儿童阅读“学校图书馆法”一个学校是要有12个班,一定要有图书馆。而且《儿童阅读推荐法》指定4月23日是儿童阅读日。香港回归前中文很差,回归后重视中文教育,开展阅读活动,要求小学生一学期读30本书,一年60本书,01年-06年,跃居世界前茅。犹太人:最爱读书。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多读书,生下来就灌输热爱读书的教育,蜂蜜涂在书上,死后的墓地上放着书本,学无止境。中国大陆:中国父母在教育投资上舍得花钱,特别是上辅导班上,在子女教育上工资收入的31%,其实应该更多的给孩子买书、一起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家庭越早给孩子见家庭图书馆,孩子发展得越好。
所以,语文教师教语文不能只教教科书,儿童阅读非常重要,不能等待,家庭要亲子阅读,学校推广儿童阅读。
阅读立校,阅读立人 应该是我们办学的思想。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集中打阅读来说,怎么深化阅读教学,怎么推进阅读。3.对策;(1)改革语文课程。主要讲阅读课程。认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是阅读课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部分,但不是唯一的。但还有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儿童阅读。儿童阅读课程化,希望课程标准里写的更加明确,两部分,教科书和儿童阅读。六年只读教科书,30万字真的少得可怜。怎能培养其很强的阅读能力?不能仅停留在儿童阅读的活动上,如交流、展示、回报活动等。更希望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李怀源所在的跃华学校全校开放阅读课,拓展到全学科的阅读课,阅读能促进各学科的教学,在课程体系没有完成改变的情况下,要尽自己的所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开展儿童阅读,形成制度,固定在课程表里面。深圳南山后海小学,儿童阅读的推广有10年的历史,开了很多种类型的儿童阅读课:如图画书的导读课(绘本导读)聊绘本,创作绘本,一年级的孩子正式出版绘本的孩子有很多。都是一面图画一面文字,全是自己创作。童诗阅读也是低年级,激发兴趣,共同品读童诗。苏说“每个儿童天生就是一个诗人”。三年级孩子诗作“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下棋,月亮婆婆输了,气呼呼地走了,太阳公公收起棋子,高高兴兴上班去了”桥梁书阅读:绘本和名著之间的书,经典阅读分享课。在课堂上就一个方面一个人物聊书。读完三国以后:读三国议曹操。学生能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好人坏人找出依据。懂得做事情看问题要用发展的一分为二的方法,好书推介课一人读书所得全班分享。
儿童阅读课程化。儿童团阅读推广常态化。(2)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找到阅读的时间。
许多学校、教师进行了实践。一是实行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这样的形式。在有限的课时里,多读书。例如交完课文后,用五六分钟拓展阅读相近的几篇文章。霍懋征老师创造的方法,用三课时教三到四篇课文,带读其他课文。
二是单元的整组、整体教学,开始是改革以后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单元课文教学加强课文间的整体性,但是教法呢还是一篇一篇的教,注重联系;现在发展到单元整体教数学。先有有效自学的模块,——然后整体感知交流的模块,——再读课文,用于表达的模块——借鉴文章写法练习习作的模块——拓展读写的模块。整组整体来上。这样非常几个模块,就能节省一部分时间。比如感知模块,能用一个课时完成,一是节省很多时间二是训练的重点更加清楚。
山东潍坊的“主题学习”举全市之力,推广儿童阅读,做得较好的老师:用较少的时间,三年半的时间教完六年的教材,其他时间指导儿童阅读,书读得很多。潍坊面上的做法:一组教科书带读一本教材《主题学习》,人教版一组课文编一本课文。量是很大的。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看到推荐儿童阅读额重要性,要千方百计推进,养成习惯,推进阅读能力的培养。
但不能不考虑阅读的效果,还有提高阅读的质量,要做到: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把自己所教年段的目标搞清楚,从全国面上的情况看,目标不明确的课很多,目标不明不集中很多。要做到省时高效就要把目标明确。存在问题:一是目标泛化,许多课目标差不多,语言训练语文能力训练方面目标不明确。二是目标的越位和缺位。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阅读内容的分析,老师不断地问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从低年级就这样做。一年级没必要这么做为什么:一是不是主要任务,二是不值得这样做。因为一年级的越位,造成识字学词等内容的缺位,造成了学生教学基础的薄弱。识字写字、学词不扎实,课文内容化了太多时间。中年级花大量时间解读课文内容。段的训练的缺位,应该更多的进行段的训练。高年级更是分析内容上过于深挖,但是学习方法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上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表达方式上,缺位。深挖内容太深越位。要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首先搞清楚各学段的目标。
低年级:1。重点应该是字词句的训练。一是一定要体现课表里的要求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包括词语、词汇的教学。识字:加强识字的复习巩固,不仅当堂认识,还要及时巩固。能够使孩子达到顺畅阅读的能力。写字要一丝不苟,老师写很好的三笔字,能够很规范的朗读课文,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这是三大项基本功。课改后的识字写字实在令人担忧。研究生写字惨不忍睹。另外,中国人发明汉字,一定要写好汉字。无论何时练好中国字,不仅仅是书写的问题,更是文化的问题。中国的中小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整体下降,不如日本的小学生,很不好。教师以身作则,是每一个孩子写一笔正确端正美观的汉字。
词语教学非常重要,识字不是目的,学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会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才是目的,尽早给孩子词语的概念,非常重要。生字组词,积累词语。要有足够的词汇量要有7000——7500个词汇,不止会抄,还有会写会运用的积极词汇。低年级要在写字指导上打好基础。
2.初步的朗读训练,尽量读正确。很难,字音读正确,轻声、儿化音、变调音读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字,读出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一方面帮助理解课文,另一方面帮助建立语感。低年级一定侧重读正确。
3.大致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不是课文内容。让他们慢慢知道哪些是重点词句,能够理解少量重点词句。
4.积累语言。低年级是孩子记忆里最好的时候,鼓励孩子多读多背,积累好词佳句。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就是称职的好老师。
中年级:侧重词句段的训练
1.在低年级基础上加强字词的训练,增加识字量,中重要的是识得识字学词理解句子的方法。不仅要能够理解词句表面的意思,还有体会表达上的效果。为什么用这个词,这样写好在哪里?
2.重视段的教学,加强。从自然段到结构段,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段意,二是理清段序,三是揣摩段的表达方法。做好了到高年级前移到篇的训练将会水到渠成。
3.加强感情朗读训练。读出感情要基于对文本的感情脉络的把握上。在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然而然的用朗读传达出自己的理解。这是有效的。除了朗读以外还要加强默读。现在多数是书声琅琅,很少有画画批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全国面上来讲,朗读训练有余,默读训练不足。不是培养朗诵家,是培养孩子理解文本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分析、评判的能力等。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默读,带任务的默读,有指导的默读。
4.略读课文的教学,粗知大意。略读是比较快速的度,有意识的训练阅读速度,通过略读,把握文本的重点文本的主旨。抓住重点即可。与精读课文目标不一样,教法也不同。将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上,所以要重视略读课文的研究。略读课文粗制大意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要重视句段篇的训练。
1.继续进行词句的训练,要理解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四角的天空”“碰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比较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能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老师稍作指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重点,写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北京海淀五年级: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写不出来。平时看课,初读课文以后都要求孩子说说文章主要内容,但老师没有评价和指导,这叫指导不到位,虽然天天训练,但没有效果。北京的一个老师教师指导孩子怎么概括全文?将几个情节用小标题概括几个情节的内容,教师板书,将四个标题记在笔记本上,根据四个标题再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抓住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训练非常到位。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不同文体的文章思路不同。同样问题的文章思路也不一样。小兴安岭抓住春夏秋冬时间的顺序写作。西沙群岛是总分总的结构,过渡句的正确使用。不仅竟是阅读恩指导,更是习作的指导。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要是孩子慢慢懂得怎么叙述,怎么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怎样把人事景物写具体。这些基本的表达方方该能够领会。
3.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要关注不同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4.学习浏览,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根据需要搜集、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如果小学阶段,把握准年段的训练目标,不能越位和缺位,能够扎扎实实的将各年段的训练目标落实,就很好了。
二是内容问题:一是教科书是最基本的阅读教学的内容,但是要用课文教而不是去教课文。而教科书不是唯一的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要引进吸纳其他的教学资源,用名著丰富教学内容。
三是方法策略:
1.加强自学、先学后教。入学不久就要鼓励孩子自学。低年级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等等。高年级放手自学,给他作业单检验自学效果。有50%难度的内容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将孩子的困惑放在心里,从学情出发,目中无人只有教案,那不行。要找准教学起点,要准备教学过程当中要关注学生。
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得当,鼓励改革创新:“实”教学一定要实在扎实,“活”创造灵活多样的有一定创新的方法。四:扎实推进儿童阅读 1.提倡区域性的推进。
比较好的地方有潍坊和北京的朝阳区。区政府牵头搞儿童阅读的区域性推进:儿童、家庭、社区全民阅读氛围。江苏“书香童年计划”,一是图书漂流计划,让图书流动到贫困的地方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师生共度每天全校师生共同读书二十分钟。第五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第六开展诗词诵读,做到五个一,一天一首诗一月一赛等,第七家庭读书活动。八改革评价的机制,把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效果纳入学生评价之中。第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五个一活动:每天阅读一万字,每月读完一本书,读书沙龙,读书成果展示等。2.读什么? 不主张读经。但是有价值的古代的蒙学读物《论语》等等的片段,可以读读背背。基本观点是厚今薄古,厚中博外。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的兴趣不同。幼儿:童谣儿歌,重复性的爱听。学龄初期:童话、绘本;小学低中年级: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贴近的书籍和童话;高年级:有丰富知识的作品科幻小说等,有趣的科普读物等,有一定篇幅的儿童作品,包括好的名人传记等。小高初中阶段: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有分辨能力以后,有推荐有价值的作品。但要以兴趣为先,毅力为重。
群书阅读:一节课上。全班阅读,老师根据一个主题选择一群书,可能选几本,每一本配若干册,上课的时候先指导全班读一本,然后交流,然后自由选书,读完后做两部分交流:一是同一本书的交流。二是不同书籍的交流。交流以后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两句话:我们推进儿童阅读和促进阅读教学的改革:
一要深化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内容分析的教学说再见。实现有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向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第三篇: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7年7月13 大连
各位代表:
感谢辽宁省、大连市对大会的支持,感谢大家牺牲休息,冒着酷暑出席会议,研讨阅读教学。大家假期还在学习、工作,体现了一种责任心。这种责任感、进取心是个人成才的基础,事业成功的希望。
全国小语会从1989年举办教学观摩活动以来,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青年教师的举办两届;青年教师的举办七届;厂矿企业学校、西部地区、情境教学的,各举办一届;总共是十二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创出品牌?因为它产生了这样的效果:一是交流、分享了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的主张,引领全国的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教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个方面使劲,我们在观摩活动之前,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观摩活动还重要。
课程改革已进行九年,需要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研究的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改进教学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的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体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拟提出这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那个年段的阅读课。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便分数高,也只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地内化为适合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具有较强的学习力。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自己的“教”为学生更好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思考、真体验;再次,要有一种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研讨的重点,是十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在一节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一两点上有改革、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不填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最后,请老师们在研讨和上课时,关注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心得,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促进“例”的增值。至于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方法、策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祝此次研讨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祝上课的老师们解放思想,在“体现方向、扎实高效、勇于创新”上,给全国语文教师以启发,以引导!
第四篇:【最新讲话】《崔峦老师在第七次 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从1989年起,全国小语会总共举办了十二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其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办了七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成了学会的一个品牌?因为它有如下作用与效果:一是交流、分享各地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主张,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老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些方面使劲,我们在每届观摩活动之前,总要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小型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大型的观摩活动还重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 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根据“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改写)2010年7月13日 大连
第五篇:崔峦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从1989年起,全国小语会总共举办了十二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其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办了七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成了学会的一个品牌?因为它有如下作用与效果:一是交流、分享各地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主张,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老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些方面使劲,我们在每届观摩活动之前,总要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小型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大型的观摩活动还重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 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崔峦讲话
各位亲爱的老师,我还想说一句感谢的话,我真诚地感谢坐在会场里坚持两天半来认真听课、认真的思考,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平时辛勤地操劳,这几天认真地学习的可爱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这次活动没有安排大会总结,本来不想讲什么话。这两天有不少老师希望最后大会要有一个态度,有一个看法,我们评委在议课的过程中,觉得应该、也有必要说上几句。那么,我们临时加了一个环节,由我代表评委们来做一个听课感言。
讲得对的,是大家的意见,讲得错的,由我个人来负责。这个发言很简短,老师们不会太辛苦。
我们走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正处于由课改初期的兴奋到向语文本体回归的调整期。我们这次观摩活动取得了一些进步,表现在:
1.上课老师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有所加强。2.非语文、泛语文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
3.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在教学设计上有新意,有突破。4.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上课的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可以说,每个老师的板书都是又规范又漂亮,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老问题,有新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是比较严重的。例如:
1.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像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向中年级靠、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像字词教学,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与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区别不大。
2.一些老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理解的,已经懂得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学生不少宝贵的时间,上这样的课的我们为学生感到痛惜。
3.有的老师,或者说相当多的老师过于强势,教学霸权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挖个坑,让学生往里跳,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比较多,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出现在相当多的课上。其严重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越强势,学生越没有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这样做,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新的思维,也就扼杀了祖国的未来。
4.依标扣本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一些课上,或者说相当多的课上,利用相关资源,又显得不够。有效地穿插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的阅读比较少见。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点,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5.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 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加强。
6.关注学生,比较多的课停留在口号上。目中无人,也就是目中没有学生,走教案的情况还普遍地存在。因此,我们难见到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没有问题,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生成的课,其实效性大打折扣。没有充分自学的课,没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课,既不经济也少有实效。刚才看了香港老师的课,我们会受到一些启发。
7.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我们看得出老师是想努力挣脱内容分析的桎梏。但是,课走着走着,又回到了、又落入了内容分析的圈套里。我们老师的提问有许多不是从学生中来,不是从学生质疑问难中来,问题缺少整合。琐碎、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我以为,逐段分析死,整合处理活。
8.我们的朗读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警惕那种纯技术性的,强调读出一词一句的轻重快慢的指导。我们比较提倡的是,根据课文整体的情感调子(基调)来读出自己的感情。
9.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有模式化的倾向。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比如说,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或者其他的课型,应当有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从文章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教学思想还没有深深地扎根。
10.字词教学有所重视,因为我们在长春会议上强调了这个问题,这一次有些改观。但是,字词教学的年段性、阶段性还不够明确。有的在教学中,处理得不是很得当。比如,中断教学的思路来进行识字写字,这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的字词训练还不够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之,成绩我们要充分地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发扬成绩,下大力气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决心尽快地走过调整期,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在正确、健康、高效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