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3 01:1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神峪中心小学

马向军

如今绘本阅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地开展。小学绘本教学可以把绘本的功能和优势作为一种教学媒介,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以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同时,小学绘本教学对于培养幼儿的启蒙认知、创造力、观察能力、想象力、沟通能力、艺术赏析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小学绘本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一无所知

我们的学生多数出生在农村家庭,许多家庭的文化层次和家长素质总体不高,绘本,对于大多数农村家长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们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他们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还不够。学校中还有着众多“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亲子阅读开展起来有相应的困难。

2.望而却步

一些家长能认同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可不知如何科学地选购图书。我们精心选择了适合学生阅读的绘本,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到了绘本与其他儿童书籍不同的地方,但有人认为绘本文字寥寥无几,图太多,没有实际意义,不实惠,价格偏高;有的家长过于强调阅读的功利性,喜欢选择知识、科学和道德训诫方面的内容。有的家庭经济很困难,在绘本昂贵的价格下,家长们望而却步。

3.买椟还珠

有的家长在老师的引领下接触绘本,为孩子购买了绘本,对孩子任之自由阅读,不进行有效的指导。孩子三两下就翻完,从中学不到知识,感悟甚少,之后绘本便被“束之高阁”,令人惋惜,有“买椟还珠”之嫌。家长认为购买了书籍已经“完成任务”,简单的图画,稀少的文字,家长感觉无从指导也无法指导,家长忽视了亲子阅读,时间一久,孩子对绘本渐渐失去了阅读兴趣。

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组建绘本馆——有绘本读

我们首先解决的是书源问题,即绘本从哪儿来?

(1)电子绘本 先确定需要的绘本,再到网上寻找相应的PPT,然后有选择地下载到电脑里。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去!一起分享绘本,一起分享快乐!

(2)班级书架

給学生下发绘本推荐书目,发动学生为班级书架捐书,建立班级绘本图书书架,让班级书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同时使班级有浓厚的阅读氛围。

(3)自制绘本

以班级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群策群力,根据故事自制绘本,一个小组一月一本,丰富班级书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4)绘本漂流

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大家把自己购买到的认为好的绘本互相传阅,用有限的资金看更多的绘本。班级内绘本漂流,孩子间互相交流图书,交流读后感;师生间绘本漂流:教师向孩子推荐优秀绘本,轮流借给孩子;孩子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优秀绘本推荐给老师,让老师来推广。班级间绘本漂流:号召各班级之间进行绘本漂流,让孩子们一同走进图画书的世界。

2.绘本悦读总动员——会读绘本

(1)“一本一教,一本多教”的阶梯性阅读

指导学生读图画书的“图”时,从某个方面切入,进行整体的阅读。一个切入点,就可以成为“绘本阅读”的一个有趣的开始。怎样共读图画书的“字”呢?我们可以慢慢地打开图画书,轻声地读,用我们带着感情的声音,去读图画书中的那些文字,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大人读故事,孩子一边用眼睛看图画,一边用耳朵听大人的声音,这就是图画书最正确的读法。

有的绘本可以“一本一教”,适合哪个年级就在那个年级“漂流”,有的绘本可以“一本多教”,不同年级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可以跨年级“漂流”。

(2)“作者相同,主题不同”的系列性阅读

把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本做成一个系列,让学生在系列阅读的过程中做纵向的比较,从而多角度地去了解作者,把握作者创作的风格。

(3)“主题相同,作者不同”的系列性阅读

绘本的题材非常广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幻想故事、成长故事、幽默故事……许多作品还涉及战争、单亲家庭以及死亡等过去被认为不适合给年幼孩子看的主题。这些绘本透过图画和生动的文字告诉我们,同时也让我们向孩子解答了生命的意义——把我们平时无法解释的话题,透过这样的方式,向孩子去传达、去诠释。对于这类“主题相同,作者不同”绘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系列阅读,同时进行纵向的比较。

3.我的绘本我做主——“悦”读绘本

(1)绘本是用来“读”的

语言优美,而故事性不太强的绘本适用于朗读,这一类绘本的阅读重在反复朗读,欣赏语言的神韵与声韵,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此类绘本的图画往往也用抒情优美细腻的笔触,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还要引导孩子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使心灵柔软起来、敏感起来。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

(2)绘本是用来“玩”的

有的绘本故事情节起伏、角色丰富、语言描写生动活泼,在阅读过程中,可设计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让孩子边读边演,融入故事,走进人物,获得真切的体验,提高听说能力与身体语言的表现力。在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的过程中,对于角色所说的话不要过度追求与原文一致,那样会影响孩子表演的投入,表达出相同的意思与味道即可。有时也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在文本表达的空白之处,想象人物的对话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如师生示范演、同桌对演,依据文本演、创造性地演等,既分散表演的难点,又逐步加深对角色的体验。

(3)绘本是用来“仿”的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绘本内容的每一个细节,呈现给孩子一个丰满、生动的故事,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总之,绘本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绘本阅读一定会使学生受益终生的!

第二篇: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虽然说农村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是农村的教育问题仍旧是当前教育失业中最棘手的问题。在我国四川的农村初中英语口语的教育中,虽然说是在初中义务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农村教学水平还是有所欠缺,以及初中生对英语的学习一直未入门,偶尔还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这就要求我国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针对当前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可行的对策,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引言:英语口语教学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在我国的四川地区,这种形式也在愈演愈烈,不过,我国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新课改更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初中的英语教师也要应该加强英语的口语教学。针对我国四川的很多初中生来说,英语由于是第二语言,所以是一个相对薄弱的学科,英语口语的学习在当前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我国四川农村初中英语口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英语口语教学当前的现状师资队伍方面

1、农村教育中的专业教师短缺。由于我国偏远的农村生活的条件较差,大多数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城市中被熏染习惯,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去工作,造成农村初中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专业教师。尤其是在四川偏远农村的学校,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少之又少,更甚至是没有,所以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大多数是跨学科教师教学,甚至是出现同一个教师既从事英语教学,由从事其他主科的教学工作。

2、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农村初中大部分英语教师口语较差,而且又缺乏专业的英语口语培训,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英语口语的用量还比较少,做不到让学生耳濡目染。现行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也没有将口语的考察附加其中,有些偏远农村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听的更加明白,甚至是用方言教学,而且在整个课堂上都是针对考试进行的教育,这种应试教育严重缺乏了针对初中学生的口语教育,最终使得学生的做题能力有所改善,在听、说、读等能力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学生学习方面

1、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动机不强。英语口语的学习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感情的过程。英语口语学习的好坏严重受学生感情方面的影响,在学生的感情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决定英语口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总体来看,农村英语口语的学习动机偏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学生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等。

2、学生对出口说英语存在心理障碍。很多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表现出胆怯的心理。这样的心理问题常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障碍,由于心理因素等等,使得学生一张口便会紧张,一紧张就会语无伦次。这样的情况如果一再发生,形成条件反射,最后就会导致学生对发言存在恐惧。还有就是,由于一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或者对口语的发音不标准,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最后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不采取积极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缺乏表现欲。

3、当前的农村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的许多农村英语教师由于受农村条件闭塞的影响,没有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热情,而是一味的凭着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教学,往往初中的教师就会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的进步而改变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向针对教育理念加以改进,但是由于教育课时任务重等原因,实在是没有精力。

4、农村的教育环境缺乏先进的教育设备

许多教学方法的落实都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设备。例如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如果使用相关的影音资料来辅助教学,这样也会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就是即便是条件方便,有些教学的教师嫌麻烦而不进行这样的辅助教学。

5、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英语口语教学在考试以及综合能力测评中,并没有被体现出来,导致一些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英语口语的教学存在一些特殊性。更是注重英语的交际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口语课的好坏以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连。

二、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应对对策

(一)消除学生对应于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是师生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可以排除英语口语学习的各种障碍,产生积极的反应,从而实现用感情做纽带加强学生对初中英语口语学习。

(二)激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

无论每一个个体想要做什么事情,积极性是激励个体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英语口语学习的好坏与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一旦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形成经常说英语的习惯。因此监视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英语口语学习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三)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口语教师

在我国现代的农村教育中,应该针对引进高素质教育工作者方面下功夫,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我的提高,在另一方面,学校更要加大对英语口语教师的培养力度。

结束语:在我国四川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质量差,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受到改革的影响也遇到了瓶颈。尤其是在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由于教育事业改的的浪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也被逐渐的重视起来,然而针对现在的现状,英语口语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农村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运春,论情感因素在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农村教育研究,2012(3)

[2]闻群英,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开口秀攻略,[J],教学月刊,2013(6)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实验方案

主研单位:平昌县云台小学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第一、懂得如何教学生阅读,即阅读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生如何阅读,即培养学生阅读方法。长期以来,人们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在科学研究中重视阅读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譬如,二十世纪末,西方国家从‚接受美学‛、‚阐释学‛等美学理论出发,研究阅读对象,认为阅读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后来教育心理学领域兴起构建主体心理学,人们进一步接受了阅读的主体原则,认为阅读是对材料的主观建构,是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重新建构过程。在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以来,阅读研究也三直颇受重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重视的是教师对阅读教材的理解并把结果告诉学生,以及交给学生一些应试阅读的技巧,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在对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基本途径。阅读是适应生活的需要,是个本心理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进步的需要。阅读关系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人生存和成功的基本特质,已经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目前农村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十分落后,这与现代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矛盾突出。我们认为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阅读能力、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论证

语文教学大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文本解读的教学活动。懂得如何教学生阅读——阅读教学方法、教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必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

1、研究目的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师生所处地位(阅读教学方法)入手,审视阅读主体、阅读文本系列关系,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唤起学生内在的力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让学生动起来,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开拓学生的知识和文化视野,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基本内容

(1)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本体)的研究

(2)阅读教学中学生地位(客体)的研究

(3)阅读教学中环境(客体)的研究

(4)阅读教学研究

3、重点和难点

(1)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本体)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地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应答。在大力推广新课改的今天,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被摒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式成了课堂教学的新宠,但仔细一听课,虽然不再‚满堂灌‛、‚填鸭‛了,但似乎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好像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旁观者,没什么自己的语言,生怕一多说就违备了新课改的理念。老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怎样才算是‚主导‛。那么,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呢?这一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阅读教学中学生地位(客体)的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通过课前活动,师生互动,感知课文,研读赏析,延伸阅读,课外实践等途径,达到激发兴趣,畅谈体验,感悟深意,拓展视野,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它试图创造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是让每个学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阶段的快乐,而绝不是‘劳役’,更不是‘苦役’。‛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这既是新课程的理念,又是每一位从教者孜孜以求的教学理想。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被学生所认可,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保中小学生主动地去读书,独立地去思考,个性化地去感悟,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它关系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3)、调查式研究模式

根据研究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基本方法是:通过调查研究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本课题研究思路

采用‚调查研究——整理资料——结果分析——原因探讨——研究策略‛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严格遵循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程序,对研究内容细致分解,明确研究变量,从而使研究目标集中、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程序清晰。同时,根据研究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实施方案。

5、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守雄,从事教育工作26年,曾任教小学语文教学10年,任教初中语文教学9年,任片区教研员7年,对语文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先后多次在全县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获奖的论文10篇。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该同志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主研人杨琼,从事教育工作18年,现任学校教导主任,18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该同志热心教育教学事业,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曾先后在县级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现发表的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10余篇。该同志有精力和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主研人刘华平,从事教育工作12年,该同志热心教育教学事业,现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负责学校科技工作,语文教学成绩显著,参加市县赛课多次获奖,现发表语文类、科技类论文15篇,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杜心满、孙宇、夏宏达、杨希斌、刘晓梅、张映琴、张国、向贤福、孙雪梅、刘军也曾多次参加过区、县级的教学优质课竞赛、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均获优异成绩,而且他们都比较年轻、精力旺盛,是语文教改的积极分子。通过多年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备了承担具体课题研究任务的能力。

课题组人员分工:王守雄全面组织协调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及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杨琼负责实验课题的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案的制定;刘华平负责实验研究的实施和研究论文的撰写;杜心满、孙宇、夏宏达、杨希斌、刘晓梅、张映琴、张国、向贤福、孙雪梅、刘军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提供案例和撰写论文。杨希斌负责经费保障。

三、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2月)

(1)成立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3)统一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

(4)制定实验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

(5)布置好学生阅览室,准备好各种阅读资料,确定一批必读和选读书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3年3月)

(1)收集资料。

(2):整理资料。

(3)结果分析、原因探讨,形成工作报告。

(4)研究策略,不断检验和修正研究方案、实施计划。

(5)不断撰写各种阶段性总结和理论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初步评估研究成交效。

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1)进一步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种资料和素材。

(2)对研究进行全面的终结性评估,并撰写研究报告。

(3)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4)逐步做好该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四、预期研究成果

1、文字成果:各类调查报告、研究成果报告、教师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2、音像成果:示范课辑,学生体验阅读活动集,其他音像资料专辑。

3、学校阅读环境营造策略成果。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06农村区域发展1班060102013谢翔

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旨在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发展农民养老保险事业对保护广大农民特别是老人的权益,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与满足感,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并借鉴一些其他国家的经验,提出一些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世界各国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的发展方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因此如何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的改变,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权利受到侵害,急待解决。

一、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定义及意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为了解除农民养老之忧而建立的保障全体农村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它以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为手段,强制缴费,强制参加,对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或退出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进行基本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为目的 ,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政府的职能行为。它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保险资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根据积累的资金总数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现阶段,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我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1.国家根本大法的要求

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这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赋予广大劳动者以获得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事实上,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只有尽可能地扩大保险范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我国目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来看,其范围是很有限的。如养老保险主要在城镇职工中实行,农村实行的比例还很小;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范围则更窄。因此,遵循社会保险立法的普遍性原则,把所有劳动者都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是发展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一个基本方向。属于社会保险一个重要分支的养老保险理所当然也应遵循普遍性原则,让同享公民资格的广大农民也实际享受到养老保险的权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国根本大法——宪法还有规定,全国所有公民,不论民族、性别、职业、年龄、宗教信仰等,平等的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利。那么,我们从公平的立脚点来说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平体现在机会上、结果上。养老保险制度原则上规定其适用范围为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工、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灵活就业人 1

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上的缺失造成这两类人员在参保机会上的不均等。截至至2001年低,包括个体户在内的1.7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仅有535万人,覆盖率仅为3%。其中农民是领会就业人员的大多数。造成了大量农民的养老保险的不公平待遇。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机会上的不均等,已经或者将造成结果上的不均等,大量的农村老人没有养老金。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贫富差距没有在这个制度上得到改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全国人民以及各项规章法律制度都应该遵守,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于得到改善,才能很好的和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相适应,和宪法的基本精神相适应。

2.农民老龄化趋势的要求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12.37亿,其中农业人口9.14亿。占总人口的73.92%,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35%。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有老龄化的趋势,这一特征在农村人口中表现的尤其明显。预计到2020年后,农村老年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将比城是14.0%-17.7%。在农村,老年人与其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虽然高达88.7%,但收入来源和生活料理依靠老年人自己的比例高达50.7%和82.2%。

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的养老问忒是一个涉及多半个中国的大事件,但现实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10余年,收效并不理想,各级政府特别是民政部花了很大力气,但就全国而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是参保率低、覆盖面宰,管理也出现一些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的重任是保证全国老年人生活有保障,而农村老年人的比重还有现实告诉我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很大空缺,要解决突发起来的“银色浪潮”,迫切要求完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只有这样才可以减轻、化解养老压力,从更深的意义来说,只有得到完善,才可能有全国的安定与幸福。

3.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由于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2%以上,农民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村现实情况表明,由于被生病和养老问题所困扰,农民不愿也不敢将积蓄用于消费。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为广大农民提供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生产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以家庭和土地为中心的养老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原因是:其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规模缩小,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其二,农村人口跨地区或跨城乡迁移的速度和规模在不断提高,而迁移者大多为青壮年,这也使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使得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减缓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就是逐步建立农村小康社会的过程。

4.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备

社会养老保险是指个人和家庭以外的国家、集体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公民养老或其他方面的保障。现代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强调要增强个人参与的自我保障

意识,但仍以国家、集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为主体。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不然。《方案》明文规定,在保险资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不少地方在实施中还进一步把“个人交纳为主”改为“由个人全部交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的这一模式表明,其主体是个人,而不是个人和家庭以外的国家、集体及社会各方面。养老保险或其他保险的性质决定于资金来源的主体。既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以个人交纳为主”,自然就不具有“社会”的性质。故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具有社会养老保险所共有的根本点,是名不符实的。

5.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有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了近30年,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的经费投入是巨大的。目前城市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但在农村多数地方生育二胎属于合法,三胎以上也大有人在。造成农村高生育意愿是多方面的,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农村家庭养老的现实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农民为降低老年生活的风险要多生儿子,为遵守生育政策而选择性别 胎或抛弃女婴。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民的生育意愿贴近生育政策,降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使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真正得到落实。

6.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些实地调查显示,农村老人最羡慕的就是可以领取退休金的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农民拥有基本生活来源大保证,有利于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可以极大得增加农民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现状及其问题

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近九亿,约占全国人口70%和全球人口30%以上。但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的保险覆盖率仅为30%,特别在养老方面。由于农民收的低水平,使得养老保险投保率低,即使现有近千万农民投保,但是保障效果较差,仍有三分之一的五保户得不到供养。农村的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1.制度覆盖面小,共济性差。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一般是以区县为单位。但这种以区县为主要统筹单位的办法存在着较大缺陷。一般而言,保险覆盖的范围越大,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而在一个区县的范围内,很多情况都相同,这就使养老保险的共济性很差。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所必需的不变成本(机构设置,管理系统装备)较为明显地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特征。

2.商业保险不愿进入农村。由于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小,商业保险作用便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寿险公司缺乏开发农村市场的积极性。除农村人寿的少数在农村具有网点优势和先发优势的公司之外,大部分寿险公司对农村市场持观望态度。原因在于:第一,城市市场依然有利可图,在对农村市场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大部分寿险公司不愿意将有限资源分散到农村;第二,大部分寿险公司在县域城市没有网点。开发县域城市需要重新铺设机构,发展队伍,培育市场,前期投入较大,而实现利润的周期较城市长。

3.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仍在。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仍比较落后,人们的观念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仍在,导致对于养老保险的排斥心理,阻碍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

4.保富不保贫。因为目前推行老年计划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储蓄养老式的社会保险计划,它的收益者必须首先是缴费者。而在农村地区,能够长年负担固定费用的人口必须要有稳定的相当的经济收入来源,这对大多数贫困人口,特别是老年贫困人口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此,大多数贫困老年人实际上不可能成为这一计划的受益者。因此,对于当前正处于老年阶段的老年人来说,很难从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中获益。

三、世界各国的经验

日本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中日两国人口在出生率、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上,在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幅度上都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比日本整整晚了三十年,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大,发展快,各地发展不平衡,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比日本难得多。因此,在研究老龄化政策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各地不同需求,各地区差别以及高龄老人老年妇女的特殊需求。日本在解决农村养老保险时采取的分类指导原则和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应学会因时因地制宜,从不同层次,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分析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美国养老保险政策推行了社会保障税制度,通过税收征收来缓解赤字缺口,解决农村养老保险中的资金投入问题。

西方国家最早开始养老保险制度,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依靠立法手段,逐步将养老保障覆盖面普及全社会成员。美国在1935年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典《社会保障法》。英国于1946年和1948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如《国民保险法》等,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养老保险事业。

四、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现状及问题,借鉴各国发展经验,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选择好的乡村,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以扩展农村保险业务。从国内保险市场分析,城市市场竞争激烈,农村市场相对冷清,因此,选择好的乡村,以点代面开拓农村市场,利用有线广播等工具开展养老保险的反复宣传,逐步改善人们的养老观。根据情况,不定期派出水平较高的讲师,召开形式多样的养老保险说明会,提升宣传成功率,迅速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市场。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保险业因确立正确的营销思路,采取恰当的营销策略,开发适合农民的险种,拓展商业养老保险。

2.加强基金的运用,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然而,仅仅凭借存入银行、购买国债、交存财政专户取得利息等手段,根本保证不了兑付要求。为了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建立较高层次的基金管理中心,组建一支懂金融、会运营的基金管理队伍,通过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运作,达到基金最大程度的增值。二是建议国家发行农保基金保值债券。三是加工基金参与股市的力度,或尝试探索银行有偿使用农保基金的途径。

3.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中国是一个75%人口在农村的国家,农村人口的急剧老化不仅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将严

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势在必行,因此,让更多的农村人民意识到保险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宣传,逐渐消除养儿防老的观念,使保险也可以进入农民的意识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逐渐缩小与城镇人民的差距,使中国保险业与农村找到相互的契合点,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

4.农村养老保险还应坚持几点原则:(1)因地制宜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既应立足于我国国情,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地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缴费能力的不同适时、适当地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只有当地区经济的总体实力能够提供剩余积累,而且从积累中提取的资金用于社会养老保险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当前的生活消费没有影响时,建立社会保险才具有可能性,在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就谈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是不现实的。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条件,我们只能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水平,适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而不能不顾经济发展。(2)区别对待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管理。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应灵活对待,能够纳入到城镇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应尽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提前与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衔接。(3)循序渐进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逐渐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第二,资金的筹积,在现阶段因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今后,随着农民收的不断增加,集体和国家支持的份额逐渐减少。第三,逐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衔接,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四,现阶段应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与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相结合,慢慢过渡到完全的以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养老问题。

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是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农民养老保险事业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面对并积极解决相关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农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秦庆武,许锦英.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M].山东人民出版社,[2]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中国农村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孔祥智.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4]廖星成,吴治平.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新华出版社,[5]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五篇: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准确到位;政府还要使农村信贷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的力度,要确定好支农资金的比例和额度,并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启动。另外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使国家能更合理地安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要想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使农业生产多元化,将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使各种农产品的产出得以增加。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各种农产品,同时还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因此,下一步进行农村改革就是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可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

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这种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因此,这种产业化必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结论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性投入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有效引导相对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

下载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晓红 作者简介:王晓红 性别:女 籍贯:贵州毕节 学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学院: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

    农村音体美教学现状及对策

    庙街镇新华小学音体美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体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对于农村的音体美教育发展而言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源头,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可以这样说:农村语文教育的落后,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

    绘本教学

    小学一年级绘本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读讲故事中,发现绘本的精彩之处,初步培养阅读的兴趣。 2、品读图画书中的特殊性语言,培养想象和说话能力。 3、体验绘本所表达的幽默。......

    绘本教学

    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研究之绘本阅读教学四部曲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

    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艾玛捉迷藏》 作者:孙丽艳 时间:2012-10-20 08:29:52 艾玛捉迷藏 活动目标: 1、感觉格子画的色彩与线条美。 2、尝试涂色,体会制作格子画的独特方法。 活动准备: 《艾......

    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oc概要

    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曾春香李德新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2期 [摘要]农村教师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 类别:论文市州报送编号: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姓名:高士标 单位: 白银 市 会宁县(区) 党家岘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