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几点浅见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
几点浅见
张敏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 223200 孙姣 陕西省洛南县向阳中学 726100
摘要; 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更是可想而知。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怎样提高备课与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有效备课、有效课堂的意义与关联浅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有效备课 有效课堂
关联
意义
正文: 如何教好英语,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不懈探索与反复实践的课题。作为活跃在教育一线学英语教师,作为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年轻教育工作者,我也愿为英语教育积极的建言献策,发挥我的萤火之用。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在此与对教育感兴趣的您们共享,希望能对英语教学有所助益。
一、备课的含义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备课,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 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二、有效备课是英语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英语教学课堂关键是围绕着教材、教师、学生,有了好的教材,还要有好的教学实施者充分理解教材,再通过适当有效的具体实施行为充分传授给学生,才能外显出教材的好。
1、备教材
专研教材包括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首先,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是指教师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其次,专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专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
2、备学生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学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况等。
3、备教法、学法 教师在专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
识以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备课的要求
备课要注意10个字:三标、三点、二实际、一联系。
(一)三标:
1.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的。这里面体现了学科的性质,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和潜在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强调突出其中某一方面。
2.备各单元或各章节的目标各科教材都是按若干单元或章节编排的,各单元或章节又包含一定的知识范围。某一单元或某一篇章只是体现一定单元或章节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某一篇章或某一个篇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吃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全面地、整体地去把握知识,掌握这个单元或章节的目的。
3.备课时的目标一课时是45分钟,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课时目标应该是根据形式实情与新课标要求去定,目标不可太高,高,就不可攀;不可太低,低,学生吃不饱。应该想挂在头顶上的苹果,踮一踮脚就能摘到。要注意三维目标的精心设计。
(二)三点
突破重点、讲好难点、说明疑点。
在任何一篇教材里,都有一些在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难懂的,费解的,不容易掌握的就是难点;学生混淆不清且容易误解并产生疑惑的就是疑点。
(三)两个实际: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首先备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便于因材施教。要倡导教育民主,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其次是备教材。它有三层含义:
1.了解自己所使用的教材的特点。
2.正确理解教材的实质及各项知识内容,并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知识,使教师本体性知识、文化性知识与实际知识融会贯通。
3.在“熟”字上下功夫。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熟练掌握教材的内部联系。
(四)二基本
备课要备“二基本”,即“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与能力。
四、有效课堂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上课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与重要环节,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现行教育模式下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最重要的实施环节。如何有效地利用这有限的40分钟,本人认为至少有两点需要注意。
1、发挥细节在课堂组织教学的作用
细节构成了整体。一个个教学细节有机组合构成了一节完整的课。不同的教学细节也就组合成了一节节不同的课,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过程。“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还有著名的“蝴蝶效应”都在向我们强调整体中细节的重要。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是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一个互动,可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首歌曲,一个游戏。精彩的细节能够不断地营造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诱发和创造教学现场的高潮,能够提升课堂品质。而无效的甚至是反效的细节往往会降低原本可能完美的课堂品质,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长期下来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长效可持续开展。
2、注意教学手段要多而不杂,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
迄今,已有不少优秀的英语教师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如:视听法、听说法、直接法、情景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感教育法等等,面对如此多的选择,个人认为,只要有利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就都可以采用。只不过,“过犹不及”,应因地制宜,选择得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你的学生,你的班级,你的教学习惯,你的课堂情况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适合你,都可以生搬硬套的。只有在选用时本着“教学手段多样而不杂乱堆砌,教学方法得体而不牵强附会”的原则,领会、继承、发扬、创新,才能真正将前人的心血和智慧结晶用到实处,才能更好地致力于新的英语课程改革。
五、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六、有效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上课,就得讲究上课的艺术,衡量课堂教学的标准是五花八门的,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你是不是“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得到发展,这是至关重要的。
1、变“演员”为“导演”
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职责和功能,要从领导者转变为导者,从教育者转变为鼓动者,从组织者转变为策划者,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角色,要变“演员”为“导演”。课堂这个舞台,不是给教师表演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学生在剧中是“演员”而不是“观众”。导演的职责是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2、有效提问的策略
几乎所有的课堂中,你都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组织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回应,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回应做出反应。这些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行为。据统计80%的课堂时间是花在提问和解答问题上的。“问题”是你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理解之间架设桥梁的工具,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属于有效问题,也就是说,并非所有问题都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提问目标常见的有:①引起兴趣,吸引注意力 ②诊断和检查 ③回忆具体
知识和信息 ④课堂管理 ⑤激发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⑥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重新导向 ⑦让学生表露情感。
提问的分类有: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探询性问题。
每一课设计问题的时间,都要反思一下:① 我提的问题是不是有效问题?② 这些问题该按什么顺序进行?③ 我该如何提出一些激发思维的问题?
对于初为人师者,提问过程应注意:
① 不要提出可能有许多复杂情况的答案的问题或模棱两可的问题。
② 要准备接受正确的然而是异常的答案,特别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时。
③ 事先想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将会收到什么结果,不要在还没有作出探询之前就作出回答,④ 不要阻止学生回答问题,即使是一种错误的回答。应该对错误进一步启发并澄清。
⑤ 不要用提问来惩罚学生让学生尴尬。
提问是一种师生间的对话,是实施目标的重要手段,要正确应用,合理应用。
3、启发学生善于质疑
多年以来,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越是优秀的学生,他提出的问题就越多,问老师问得越勤快。那些后进生可以说从来就不会提问,更不会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自己创设的各种外部条件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使学生获得具有个性活动特征的重新体验,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向权威挑战。我们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出发,挑战权威,提出疑问,探究解答,狭义相对论因此而诞生。
4、要注意讲课的艺术
总之,有效备课和有效课堂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两者关系紧密,有效备课是基础,有效课堂是关键。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这两者中下功夫,要勤思索,肯动脑,多反思,乐探究,长发问,善学习。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带着一份砖研的精神、拥有几分学习的尽头、常怀虚心的学习态度。做好学生,向他人学习;做好老师,教会他人学会学习;做好学者,教学与研究同步进行。备课是艺术,是在构思与设想;上课是人生,是在演艺与导演。愿我们的艺术人生璀璨如花。
第二篇: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备课呢?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电荷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比如PEP英语教材中以几个学生为主要人物,贯穿了教材的始终。所以在处理教材时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终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这样,便于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前学后忘,便于教师讲授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要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
2、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和练习。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应该精选练习,使
学生所做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而不是题海战。
3.板书设计。目前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板书的应用。这是不合理的。适当合理的板书可以加强讲授效果,突出教学目的和重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5.学法设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3.适当有效地运用教学用具,如图片,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三篇:备课是有效课堂
备课是有效课堂、成功教学的基础——观钱志亮《有效课堂从哪里来》有感
推荐
今天利用下午时间认真学习了钱志亮教授的讲座。他的授课方式独特,幽默诙谐、活泼开放、睿智深邃、真诚动人,我听得非常投入。钱教授的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让人叹服,但凡晦涩的东西经过他的论述却变的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特别是备课环节,我的感受最深:备课是有效课堂、成功教学的基础。备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备教材、教学内容(吃准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析、处理教材;知识关联;教学内容的转化)
●备心境(心里准备,教师要力图建立和谐、公平、自由宽容、民主平等)
●备学生(知识背景)
●备导入(激发兴趣)
●备方法(教学策略)
●备设问(现场反馈)
●备层次(教学过程,多数学生怎么教)
●备训练(巩固应用)
●备语言(感染吸引,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防止口头禅,防止教师话语霸权,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课堂要体现精、气、神)
●备板书(逻辑思路)
●备课件、备教具(辅助教学)
●备小结(推广提升),准备充分的材料来完成教学任务。
当我静下来后,想到我们的课堂又是怎样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做?我想:就是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
钱教授跳出教育看教育,他的课充满着人生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思考和感悟,从钱老师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人格的魅力,那种感染力是巨大的,我想这种收获对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价值的。
总之,钱教授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有效课堂从哪来?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钱教授提出了4I评价要素,一是兴趣,二是信息,三是影响力,四是学生参与,这四个英文单词I打头的字母精准的概括了什么是一堂生动活泼、激情洋溢的课。我被他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住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回味之余,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这样上课,我们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被我们吸引?我们的孩子有什么理由学不好知识?
第四篇: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有效
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有效“追问”的研究
“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研究表明,高成效的教师更倾向于对正确回答了一个问题的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以鼓励他进一步思考。因而对于一个成熟的数学教师而言,必须常常实施“追问”策略,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规范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指导策略。教学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在实施追问的教学策略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要规范,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追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
一、课堂追问教学的实施方法
1、学生发生错误时追问——迷途知返。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的确,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教学“平方根”这一内容,学生初步理解了“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是a的平方根”这一概念,教师安排求81,0.0625的平方根后又出示了一个判断题:
(1)、9的平方根是3.(2)、3是9的平方根。学生的判断各不相同。
师:你能对你的观点加以说明吗?
生:刚刚我们得到81的平方根是9与-9;0.0625的平方根是0.25与-0.25,所以9的平方根是3与-3.所以1题是错的
生:他举得例子太特殊了,不能把所有的数都包括在内。师追问:那你想怎么说?
生: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师:那对于第二个问题呢?
生:根据生1的方法,9与-9是81的平方根;0.25与-0.25是0.0625的平方根;3与-3是9的平方根。所以第二题是错的。
生:我不这样认为3的平方等于9,所以3就是9的平方根。师追问:为什么此时可以不说那个负值呢?
生:从平方根的概念上我们就可以的到“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是a的平方根”即:x2=a,x就是的a平方根,x可以是一个正的也可以是一个负的。师再次追问:你能就此题再举一个例子吗? 生:-4是16的平方根。
对于学生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不是难点,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从而挖掘到事物的本质。追问不是一般的对话,对话是平铺直叙地交流,而追问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在辨误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判断对或错是不够的,要通过教师的有效追问,让学生明白对或错的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利于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学生理解重点处追问——画龙点睛。
有经验的教师经常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判断得真准,你是怎么判断的?”“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哪位同学还有补充?”„„在不同的追问中,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内容,在学生初步得出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师进行了以下设计:
请学生用准备好的4㎝、5㎝、6㎝和10㎝的小棒,任意取3根围三角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发现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适时地追问:“我们发现用4㎝、5㎝、10㎝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两根短的小棒加在一起还没有第三根长,所以围不成。”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予以肯定,鼓励道:“你能从边的长短关系上进行思考,想得真好!”
教师随即追问:“能围成三角形的几组小棒的三边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我认为是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置可否,继续追问:“对于这位同学的回答,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进一步思考后,发表意见:“我认为他回答得不够完整,应该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继续追问:“任意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道:“就是随意,每两条边加起来都大于第三边。教师还是不表态:“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中都有这个特点呢?” 学生在教师的再次追问下,用各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性质。
至此,教师终于露出欣喜之情,称赞道:“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通过我们的猜测验证,最终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容看似简单,但真正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理解规律,还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求,并能尊重学生最原始的表达。学生的回答难免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偏差、错误,这都是最真实的课堂现象。教师紧追不舍的一次次追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和探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通过一次次探究和发现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
(5)、学生理解不全面时追问——追求完美。
在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追问”可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巧妙、适时的“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例如:
师: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题目在黑板上显示)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题意画一个草图予以解决?使边的长度尽可能与题意中数值相同。”
学生动手操作大部分同学可以得到周长为23厘米,因为学生习惯画出的是锐角三角形;
师追问1:“只能这样画吗?”
有一部分同学又得到周长为19厘米;
师追问2:“如果本题中的5厘米换成4厘米,这时的周长是多少?” 这时有的同学会得到22厘米或17厘米,但也会有同学得到只有22厘米的结果;
师追问3:“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种结果呢?” 学生会说“以4厘米为腰不能构成三角形”;
师追问4:“考虑本题时有两种可能,但它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呢?”学生可以得到构成三角形时必须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真正理解本题的内涵;
由此及彼,让学生养成演绎、归纳等数学思维品质。通过老师的追问和学生的作答,对其他同学来说,教师的讲解没有作答学生的说明更亲切易懂和切合实际。
二、课堂有效“追问”带来的收获
通过本课题组研究在实施了一段时间的课堂有效追问后,我发现在课堂的提问中我不再使用的如“是不是”、“对不对”等思维含量低的问题进行追问不止。数学课上的巧妙设问,题目类型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恰当地运用有效追问,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被有效激发,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四、反思
在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追问者”,一个智慧的“追问者”。善于追问的老师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和关键的把握了然于心;善于追问的教师就是能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善于追问的教师,看似“无为”却有为,是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从而“于无为处而无不为”。追问的艺术就是教学的艺术,就是引导者的艺术。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在学生的心田开出自然而鲜艳的花朵;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的快乐驿站。
第五篇: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翻开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仔细研读,感触颇多。
书中谈到教学的有效性内在地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为此,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备课
1、研读课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读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作为自己的“教学指南”。
2、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白教。”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钻研教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对固定性,作为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分析教材,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
3、了解学生: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 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材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4、设计练习:练习的设计,应该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的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者综合练习。不管是哪门学科,都要做到“重要的练习、核心的内容,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过。”这样才能,保证练习的有效性。
5、撰写教案:不管是哪门学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之达到有效、优质的标准,必须备课于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是备课的全部”,“备课于心最要紧”。
6、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的一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持久又最现实的一种方式。在健全集体交流研讨制度的前提下,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
二、上课:
上课是最复杂、最核心的工作。从“复杂”方面说,上课面对的是人,而做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更何况是众多的未成年人。从“核心”方面说,老师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上课服务、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上课而做的。因此,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是在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技能是:
1、讲授技能:教师的工作要靠自己的言说去传道、授业、解惑,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讲授的能力和艺术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讲授,不等于注入式,它不是“注入式地讲”,不是“灌输式地讲”,而是“积 极创造性地讲”,讲在点拨、在启发,即教师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理解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表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因此而谈“讲”色变,讲授仍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教学技能。
2.提问的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能否科学地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3.倾听的技能: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是教师倾听的重要任务,而在倾听中向学生学习是教师必要的态度,在反省自己的“倾听”的同时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方共同建构出对现实的定义和理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
4.观察的技能:课堂观察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感官、思维来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是理解学生、理解自我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教师要具有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的观察能力。5.点拨的技能:课堂中的“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运用理清思考、排除故障的艺术手段,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点拨时,要遵循启发性、适时性、适度性、灵活性的原则。
6.情境创设技能:情境创设要站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高度上进 行创设。有效的情境创设应具有悬疑性、生活性、真实性、复杂性、情感性和典型性。
7、课堂调控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种“教育的技巧”主要是指教师的课堂调控技能。课堂调控的要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自控、调控学生、调控教学。这三个方面并非完全分割,而是统一于教学活动中。
三、听课
听课如同阅读一本活动的教育教学书。如何正确认识听课?又如何进行听课呢?必须要明白:
1.听课是当老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基石;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路径。为师,当从听课开始。2.听课,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听课者只有占据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听课,才能在听课中有所感受和体验,才能听后有所收获。3.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所得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4.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同要先备课后上课一样,要先备课后才能听课。准备得越充分,越能在听课中有所收获。
5、听课后要全面反思。课后,把听课笔记与备课笔记进行对照、与自己专业储备进行对照,找寻执教者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智慧等背后的理论依据、思想观念;剖析其优劣得失成败,借鉴别人好的地方,错误失误尽量避免,总结他人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素质智慧,这样“他山之石”就能“攻玉”了。
四、评课:
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倾听执教者反思:在组织评课前,一定要认真倾听执教者的发言,把执教者的心路历程与你所观察和记录的课堂历程以及听课思考进行比照,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或修正、或补充、或完善、或提升原来的认识,可以使自己的思考更客观、全面、深刻。
2、多角度思考,但不面面俱到:多角度思考源于多角度观察,即对教师的观察、对学生的观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另一方面,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评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评课时,应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表达出来,切忌面面俱到。有时候,面面俱到反而会弄巧成拙,面面不到。
3、就课论理,有理有据:评课时,要以课例为依据,有理有据地评。切忌空发议论、堆砌名词、滥贴标签。
4、真诚评价:评课时,评课者应该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