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课程理念下中职班主任的教育观
竹溪县教师进修学校胡青
当前,中职学生的三种心理状态值得关注:一是挫折心理;二是厌学心理;三是成功心理。如何有效疏导,需要中职班主任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一、树立“个个能成才”的多样化人才观
当今,社会上很多人,甚至学校教师都认为:只有那些成名成家的才能称得上“人才”;至于学生,只有能考上大学的才可能成为“人才”。在这种人才观的支配下,我们的教育走上了“面对少数人”的歧途。诚然,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是人才,这个观念没有错。但如果说“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是人才”,只有科学家是人才,那就有失偏颇了。按照新课程理念诠释,只要对社会能作贡献的都叫人才。这里的贡献不分等次,不论大小。依此看来,那些歌唱得好、舞跳得棒、字写得好、会开车、会种地、会养鱼的人都是人才。树立了这种观点,教师就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有“挫折感”的这部分学生,大多上进心强,班主任应时时开导,教育他们放下包袱,不以考入大学为唯一成功目标。我们可引用古代、现代落第、落榜后成才的实例告诉他们条条大路通罗马,使他们抹掉“失败的记录”,打消自卑感,重新树立学习目标,并付之于行动。我们要告诉学生:努力了,就会有进步!
二、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代学生观
现代班主任必须具有现代学生观。传统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现代学生观则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思想。事实证明,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班级教育首先应着眼于学生发展。要求班主任善于创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自由参与、自我展现、亲身体验,从而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和成功的喜悦。针对学生厌学心理,班主任应挖掘其闪光点进行激励,切不可戴着有眼镜去寻找他们的缺点,反而应该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心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淡化师道尊严。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也就是说,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有待于班主任去发现、去挖掘。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更是如此,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批看似“失意“的孩子,更需要揣摩他们的个性心理差异,充分地尊重他们,有效地转化其抑郁、内忧心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将会使广大班主任转移教育重心,在施教过程中不仅开发学生智能,更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从而培育和塑造学生具有自信、自尊、自强、自立和丰富的感情等良好品质,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当前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分数高就是好学生。这是一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身心发展的质量观,会导致学生片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终身学习》一书中指出,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未来社会人们需要三张通行证:学术能力通行证,职业能力通行证,有事业心开拓能力通行证。”可见,提高人才能力的质量观是世界教育界的共识。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书呆子”,而是让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面对这一批中考失利,对未来又渴望成功的职高生,他们身上并不是没有优点,没有转化条件,而是班主任和老师缺乏对他们全面的了解和真诚的关爱。“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Q345无缝方管 无铅锡条 U型钢支架 L245管线管价格 L360管线管价格。”无数事实证明,成功的评价让学生感觉自己更多的优点,然后自觉去改正缺点;失败的教育使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丧失信心。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师者。班主任要学会赏识。一个学生能被教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它会化作无穷的力量激励、鼓舞学生成功、成才、成器、成名。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将会使广大班主任转移教育重心,在施教过程中不仅开发学生智能,更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从而培育和塑造学生具有自信、自尊、自强、自立和丰富的感情等良好品质,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宋金梅
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他的思想道德面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他对学生的期望,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他对班级管理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更是面临新的挑战,一些班主任面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困惑,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可真难教,真难管。其实,新课程改革给班主任工作带来的既是挑战,又是压力,它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式。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1、威严与威信的关系。
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不是班级的“加工厂”的“模具”。因此,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坚定的政治、过硬的思想、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去“征服”学生;用火热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一颗真诚的童心去感染学生。同时还针对不同性格、性别、气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调皮捣蛋的“群众”共同帮扶,自尊心强的个别谈心,属学生隐私的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教育,从而“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是,有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征服、打动不了学生时,往往喜欢扮演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唯我独尊的角色,不论任何场合都扳出一副“解放军”面孔,迫使学生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班上的大小事,执着于“棍棒底下出人才”的信念,大搞家长式的“管、卡、压”并以此强化自身威信让学生敬畏。这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切断了师生交往的纽带,关闭了学生的心扉,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管制与自治的关系。
班主任工作绝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化的管理,而是给予心灵的拨动和点化。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制定的整体方案不宜太多、太细。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寸步不离,工作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起抓”。早读时,第一个到教室;集会时,亲自整列排队;劳动时,指手画脚督战到底;各种竞赛更是亲自拟计划、订措施,作部署,唯恐不周。班级多少获得一些金、银、铜牌,但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却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整个班级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长期以往,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缺少创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老师面前表现一样,老师背后又一样表现。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实践证明,“管制”不利于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为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集体自主能力和经验,变“管制”为“自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班集体当作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综合素养的实验场所。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3、表面与立体的关系。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孩子面前,班主任表面上要管的事情很多,小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班级的文化建设与和谐发展。许多班主任常常扮演“管家”、“警察”的角色,这种停留于表面上管理容易造成学生创造性、独立性差,阻碍了学生的完善与发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
因此,只有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学生能做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做,并大胆放手,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管理、活动组织、班干部轮换、班刊墙报的出版等等。管粗放细、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分层管理,既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二、协调好“三先三后”,让每一位学生身心得到发展。
1、处理事情先调查后结论。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生了事情,要先调查清楚,再下结论。
2、执行守则先做表率后落实。
新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身教重于言教,要学生做到,班主任首先要做好。
3、正面教育先树典型后搞指导。
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自我教育为主,决不能包办代替、空洞说教。从学生内部选择各方面的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感召学生、教育学生。先进典型给学生的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学生们学先进、比自己、找差距、订措施、赶帮超、齐努力,形成了一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活泼群体。
三、把握好“三忌三做”,让每一位学生品格得到发展。
1、忌做“牧羊人”,做“领头羊”。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扮演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的角色,又要扮演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普通一员的合作者、促进者角色,即做好“领头羊”,不做“牧羊人”。因为,稚嫩的童心犹如一棵棵,需要教师用爱去滋润,用情去浇灌,才能茁壮成长。一是深沉地爱,爱学生。如果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不会长期不厌其烦地去启发诱导学生,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增强能力,健康成长;二是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管是平时相处还是批评教育,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人格的尊重,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主人翁地位,从而对集体更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还会进而发展成为社会责任感。他们成年后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三是充分地信任,相信学生的觉悟和道德水准。如班内出现问题,班主任先不必急于作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透彻分析原因,深刻认识其影响,集体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做既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同时发扬了民主精神,对学生思想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都大有益处。
2、忌做“裁判”,做“同伴”。
孩子之间的事有很多是讲不清、道不明的。班主任处理起来往往也是无从下手。有一则消息报道说,某校一位三年级学生丢掉了身上的零花钱,班主任老师主观判定是一个八、九岁女孩子所为,尽管那孩子苦苦争辩不是她干的,老师还是随心所欲地亮出“黄牌”。于是这个小女孩面临着来自同学、老师的巨大的压力,先是郁郁寡欢,后来夜里做噩梦,最后发展到厌学。这是一个“误判”,可是这个“误判”却给这个小孩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由此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成同伴,走近学生,学会倾听,才能真正为儿童的发展做点实事。
3、忌做“风雪”,做“太阳”。
班级里总有几位学困生,他们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讽刺、挖苦都会把学生推进绝望的深渊。但如果我们的评价从他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就会发现学生每天都在变。正如夸美纽斯说的那样:“班主任应当占据适当的位置,使他能看到所有的人,而且被所有的人所看见……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他能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而且同时能发出同样的光,均匀地照亮每一人。”
时
时间:9月26日 地点:五楼多媒体教室
题目: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主讲:宋金梅
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新课程改革给班主任工作带来的既是挑战,又是压力,它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式。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1、威严与威信的关系。
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不是班级的“加工厂”的“模具”。因此,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坚定的政治、过硬的思想、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去“征服”学生;用火热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一颗真诚的童心去感染学生。
2、管制与自治的关系。
班主任工作绝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化的管理,而是给予心灵的拨动和点化。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制定的整体方案不宜太多、太细。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寸步不离,工作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起抓”。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却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整个班级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长期以往,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缺少创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老师面前表现一样,老师背后又一样表现。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集体自主能力和经验,变“管制”为“自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班集体当作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综合素养的实验场所。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3、表面与立体的关系。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因此,只有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学生能做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做,并大胆放手,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管理、活动组织、班干部轮换、班刊墙报的出版等等。管粗放细、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分层管理,既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二、协调好“三先三后”,让每一位学生身心得到发展。
1、处理事情先调查后结论。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生了事情,要先调查清楚,再下结论。
2、执行守则先做表率后落实。新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身教重于言教,要学生做到,班主任首先要做好。
3、正面教育先树典型后搞指导。
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自我教育为主,决不能包办代替、空洞说教。从学生内部选择各方面的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感召学生、教育学生。先进典型给学生的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学生们学先进、比自己、找差距、订措施、赶帮超、齐努力,形成了一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活泼群体。
三、把握好“三忌三做”,让每一位学生品格得到发展。
1、忌做“牧羊人”,做“领头羊”。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扮演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的角色,又要扮演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普通一员的合作者、促进者角色,即做好“领头羊”,不做“牧羊人”。
2、忌做“裁判”,做“同伴”。
孩子之间的事有很多是讲不清、道不明的。班主任处理起来往往也是无从下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成同伴,走近学生,学会倾听,才能真正为儿童的发展做点实事。
3、忌做“风雪”,做“太阳”。班级里总有几位学困生,他们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讽刺、挖苦都会把学生推进绝望的深渊。班主任应当占据适当的位置,使他能看到所有的人,而且被所有的人所看见……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他能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而且同时能发出同样的光,均匀地照亮每一人。”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永济中学 张晓娟
一个真正的、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都不能妄下定论,在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项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勤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了。新课改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科技,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在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无疑起着十分重整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作用,除了本身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外,当好一个交往者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悉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其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说:相同的学习目的可能源于不同的学习动机,相同的学习动机也可能指向不同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如学生的认知兴趣(求知欲)、意志品质、志向水平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需求、学业成绩是一种存在,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也是一种存在,作为交往者的班主任必须从这一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洞悉不同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在施教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其次,班主任要确立平等观念,懂得学生的心理需求。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决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从教育实践来看,有的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习成绩不一样的学生,往往采取不平等待遇。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方式,一方面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班主任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实际上,不管处在哪个层面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求: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班主任在交往中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他们。因此,作为交往者,班主任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个同学。这种平等,是一种人格的平等,它拼不排斥班主任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思想教学工作。作为交往者,班主任如果不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或是理论上知道而没有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实践,则必然会导致思想教育工作失败。
第三,班主任要善于矫治学生的心病,青少年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阶段,但生理的发展往往快于心理发展。从主观方面来说,一方面,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社会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也往往比较肤浅。从客观方面来说,在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今天,父母总是对子女寄以厚望而不顾子女的实际惰况,加之一些学生在班级里
与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被认同的感觉,缺少一个比较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使学生处于-种高强度的心理负荷之中,日积月界,势必使一部分学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理障碍。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对于一些学生的心理疾病,作为交往者的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才能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得到调节,帮助学生解开心头之结,恢复自我,找回自信,从而确定正确的行动方向。
总之,班主任必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提高自己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他面对的不是一个个零件,工人只需要把零件组装起来就可以了,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这就加大班主任工作的难度。
面对各异的学生,要有统一的管理,班主任就要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才能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才能提高教育工作 的有效性。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班主任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可以看到,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转化差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因此,班主任的工作,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班级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而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就显越来越重要。当班主任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班的发展,关系到育人工作的成功与否。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工作,心中要有 “爱”,才能善待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善待学生的一切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建立起来。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让他们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并促进他们独立自主的发展。
最后,在班级管理中放飞学生主体作用的翅膀,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学生间进行“心理位臵互换”,从而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增进了同学间的理解,形成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在纪律、学习、生活和活动等方面的自觉性;培养了学生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协作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益!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总离不开学生,很多教师都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一
项多因素的伟大工程,这要求从事班级管理的老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去适应当前学生的变,去总结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愿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如果再“课改”的大潮中,把准航向,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困难。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班主任工作自然也不例外。
一、正确认识新课改,弄清班主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不等于照搬西方教育模式,课改必须坚持我国的教育方针。
其次,要通过课改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培养方式的改革。所以,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对我国教育的彻底否定,而是“扬起”的过程。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这一角色定位不会因为课改而改变,因此,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职责等不会发生变化,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也不会有变化;长期以来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原则还要贯彻,一些有效方法还要坚持。明确这一点可以使我们明确班主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思想的更新和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班主任的思想也要进行必要的更新。
首先,班主任要强化民主思想,弱化权威意识。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以“绝对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管理者思想与致力于建设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班主任要强化创新思想,弱化陈旧意识。新课改要求班主任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培养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个体之存在差异。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差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给以不同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再次,班主任要强化以人为本思想,弱化功利意思。学校评价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标准也决定着班主任奖金的高低,结果导致班主任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和奖金,造成不良的影响和恶性循环。新课程要求班主任要正确树立评价观念,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分数的高低和奖金的多少。
三、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重点的转移
班主任担负着一个班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每天面对着几十个思想各异的心灵世界,其工作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的主要精力用在了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上。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依旧是全面而复杂的,但其工作重点会有所转移。
首先,班主任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学校,必须有社会力量的加入才能更好的发展现代教育,新课程理念也体现着这一趋势。(优秀班主任)一方面,班主任要把本班的科任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使之目标一致的共同教育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还要与家庭和社会取得密切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参加班级的管理和建设,班主任在逐步适应角色的转变
其次,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班主任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班级干部的岗位职责。并且实行岗位轮流制度,这样即可以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
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进班主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培养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班主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是必然的。
首先,要重“反思”轻“说教”。说服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不少教师把它变成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对与错”、“是与非”,通过“反思”形成正确认识。
其次,班级活动要以学生为主。班级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充分利用这一途径施教时,要把自己由组织者、决策者转变为指导者、合作者、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方式、自己去组织实施活动。
新课改呼唤新思想、新模式,也需要我们队过去所走过的路进过反思。冷静的思考不仅是勇敢,也是进步。我坚信,班主任一定会在新课改中不断跋涉、勇往直前,去创造新的辉煌!
第五篇: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对“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理解,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并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要素进行简单分析与思考。对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更有助于促进师生双方对教学的深层理解,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196-02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国内外的有关研究
国外的有关研究:“教学设计”这一术语被用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1]“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递系统的全过程。”[2]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2]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引文的第一个解释中格斯塔弗森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谈教学设计;引文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解释中布里格斯以及瑞奇是从侧面,从不同学科的完整性角度来谈教学设计。侧重点不同,研究的任务和对象也不同。
国内的有关研究:我国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点:“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3]由此可见,第一种观点是从整个教学系统出发,把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理完成并加以充分发挥的规划方法。第二种侧重获得优化的教学目的。第三种将教学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对这两个维度的探讨来谈教学设计。第四种是依据已有的理论,对教学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安排。
对于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笔者的观点是:“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各个单元的最优化组合。”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计划的过程,它规定了教学的总体方向以及大致进程。对教学的各个单元做好最优化的设计,并把这些单元合理组合,这些过程可以称为是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实践并加以完善,从小处着眼,逐步实现每个单元的最优化,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实施。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首先,教学设计具有引导性。为教学活动制定计划的过程统称为教学设计。它把握着教学活动的总体方向以及大致进程。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的各个单元都具有指导性和参照性,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单元都受制于教学设计,并为教学设计而服务。教学设计的优劣事关教师是否能够实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发挥,能否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捷径。
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具有综合性。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各个单元的最优化组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教学设计具有综合性这个特点。教学设计包含诸多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将这些要素按照一定方式方法合理的放置在一起而实现某种既定的目标,这种方式方法就是教学设计。综合地将一个一个要素衔接起来,交织在一起,一环套一环,从而形成整个教学设计的理论图景。
二、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理论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就是指在学校进行的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现代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只有明确了教学任务及对象,将教学中的“讲教材”向“讲知识”方向逐步过渡,那么,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也会比较容易实现。
以往从教材出发,将课本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无非就是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所用到的考点,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所用到的考点也都是点到为止,进行简单的阐述而缺少深入分析。当然,这些都是教师对显性教材的运用,当然,分析不应仅局限在显性方面,而是要充分发掘隐性教材,现代教学的载体不只是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教与学所产生的某种教学现象其实也是一种隐性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深加工,对教学内容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和思考。
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该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为落脚点。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态度、思维特点以及迁移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都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教学的目标
教学设计所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的目标是教学设计付诸实践的第一步,是教学设计的根基所在。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在教学中想要完成什么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通过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要各自达到的目标来完成教学计划。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有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方面。教师是否可以达到或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设计内容的理解,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在教学的目标主体性来看,通常为教师主导学生。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为主体,所以对教学目标的全新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整个教学的设计要求。
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的同时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其对学生所具有的指导性和方向性。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教学目标设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范围和情感诉求。
(三)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如何把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合理优化的组合在一起,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来认识教学内容,使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和各个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教学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第一步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多样化,走向开放性的形态。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学诸多要素交错着前进而不是独立的前行,呈现出一种立体的交织的图景。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点。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的过程,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通常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以最好最优的方式制定出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最佳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古语有云: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教学方法虽然灵活多变,但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还应回归课堂,在不断的实践中,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逐步找到最适合本课堂的教学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大多是从教师活动来谈的,这些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缺乏对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理论思考。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略有不同,教学策略包括三种策略即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随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增加,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渐渐落伍。新的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组织形式成为主流方向。因此,应该重视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发掘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我们要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快乐学习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设计,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克服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强调与现实学习经验的结合,改变传统单一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加强情感体验和过程体验,将新型教育技术融入课堂,同时不要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比如板书,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加以合理的改善而不是摒弃,运用多媒体以呈现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的评价
教师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提高教学的元认知能力的手段。为了促使教师更好地思考教学问题,加强教学的元认知能力,教学评价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上文我们曾谈到教学设计具有综合性、系统化的特点,那么教学设计同样也是一个在研发、设计、应用和评价四方面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检验者。教学评价在纵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进行。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中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再次设计方案,课后要及时总结分析,呈现出可行性高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学设计涵盖很多方面,比如对教学任务及对象的认知,对教学目标的设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最后对教学的设计进行总体教学评价。所以说,教学评价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元认知活动。
教师在对教学的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设计进行现实模拟,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在应用教学设计于教学活动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应对,从而更好地完成最初的教学计划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二度创造。这是实现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在教学设计实施之后的评价,主要是总结教学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更多的是对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预期的对比,产生好的影响以及不完美的地方。教师的初衷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出色完成教学活动,每一份教学设计都尽善尽美,但是不会做到完美,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所应用的教学设计经过不断的实践再实践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真正指导教学活动。每一次实践都有不同的收获,建立反思性评价的设计就是从每一次实践中总结得与失,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有效。成熟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Husen,Torsten&Postlethwaite,T.Nneville.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nded.)[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2]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