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小学几何图形教学因多媒体而动起来
让小学几何图形教学因多媒体而动起来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知识概念多,且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都非常重视用直观具体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概念和性质。常见的方法是运用教具演示或投影仪表现图形的特征,但这些方法在反映图形位置关系时,可能会因教具演示不灵活或投影片翻转不方便等缺点而影响学生对有关概念性质的理解。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声、像、图、文、动画有机地结合,有效地实现对图形进行割、补、拼的发展变化过程,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化静为动,直观形象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动态的演示画面、直观视觉的刺激更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几何图形多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学生对抽象的图形、符号往往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时,出示圆柱体的模型,教学有关圆柱的概念。通过动态演示,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剪开,展开一部分侧面,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展开”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想一想:圆柱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回答后再进行动态演示、验证)。在研究侧面长方形的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时,将一底面的圆放在侧面长方形长的左端点上,用红色突出显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滚动,圆上的红点正好与长方形长的右端点重合,直观巧妙地说明圆的周长恰好与侧面长方形的长相等。师生共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通过演示把圆柱的侧面展现出来,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而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可以围成圆柱。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化静为动,突出重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平面上能画的立体图形真正立起来,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切就简单多了。先将圆进行切割,分成4等份,然后拼接,看不出来是长方形,那就继续切割,分成8等份、16等份、当我们把圆分成32等份的时候。我们发现拼后的图形就比较接近长方形了。如果把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了。这时候观察比较,原来的圆形和所拼图形相比较只是形状变了,但面积没变。而且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圆的周长=πd =2πr,所以圆周长的一半=πr,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 ×r=πr2。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突出了重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用量角器量角是教学的难点。因为画角实际上是在量角器上“找”现在的角,而量角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些,不仅只是“找”的问题,还是对应、方位等操作性技能技巧问题,加上量角器本身有内、外圈两个方向的刻度,什么情况用内刻度方便,什么情况用外刻度合适,让学生观察,一步步地讲解,对学生一个个进行具体指导,往往造成耗时、效果不佳。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设计教学,通过演示,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演示的量角过程,特别是具体操作中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的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以及如何使用内圈、外圈的刻度等问题迎刃而解。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如何度量不同方位的角效果更加明显。学生能亲眼看到教师是如何进行旋转,把它们变成标准位置的角,然后再使用量角器来度量,它对于学生的书面练习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又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四、化静为动,猜测验证
猜测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所谓不正常却一般有用的途径,逐步地找到完全正确的解法的一种活动。而今,“猜测验证”的方法已成为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发表独特见解,极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课件显示学校门口的两个美丽的大花坛,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另一个是长方形,这时让学生猜测,那个花坛的面积大?通过数方格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再通过动态显示,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时,学生猜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底边和高有联系,而且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底×高”。最后再通过剪拼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验证,证实了同学们的猜测。这样,学生凭直觉进行猜想,既增强了参与探求新知的主动性,又训练了思维能力。
五、化静为动,加强图形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
几何图形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把“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识结构。我们只有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比较,才有助于了解图形之间的本质特点,把握它们的异同点,而运用多媒体则可有效地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知识。
例如,在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时,传统的教学只能用一条长线拉直作学具来讲授,无法清晰地揭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本质特征,束缚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借助图示也很难使学生明确三线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体系。而依靠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则可优化教学过程,加强三线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条较短的直线,然后从两头向两端延伸,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直线是无限长的,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无法度量的特征;在直线上闪烁两个亮点,两点间的一段是线段,因此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是直线的一部分,这些特征就清晰地显示出来;同样在直线的基础上,在一端闪烁一个亮点,另一端同时向一方慢慢延长,那么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方无限延长的特征就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突出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学生建构图形知识体系,加强了图形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
六、化静为动,扩大知识面,发展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过程,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灵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体积的整理复习》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底面直径是40厘米的圆柱容器中,水深12厘米,把一铁块沉入水中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了5厘米。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道题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在12厘米的水深处用红线标记,铁块放入后,水平面上升超过红线,再在水面上升了5厘米处用红线标记,不用教师多言,学生能很快理解,上面升上来的水的体积即铁块的体积,为学生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以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几何图形教学中,适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对小学生理解有关概念性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将一些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具体化,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图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及运动变化过程。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完整鲜明的表象,在观察、比较中发展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深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小学几何图形教学因多媒体而动起来
街道教委龚庄中心小学
陈雨生
第二篇:让英语教学因多媒体而精彩范文
让英语教学因多媒体而精彩
安化县清塘铺镇中心学校 阙桂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便是“计算机出现之后,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更好规划和利用板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富有艺术性,精彩纷呈。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教学 精彩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当置身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时,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和自信,可以达到最佳情感准备状态和最佳情感激发水平,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学习通道(视觉、听觉),完全没有传统课堂上的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英语教学起的重要作用,学生把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以满腔热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交际,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精彩之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日趋成熟的电脑多媒体技术集图像、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媒体功能于一身,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上的刺激;其强大的信息存储量和交互性,能保证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和信息交流的效率,有利于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多媒体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改变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统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方法。同时,也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起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减负增效的作 1
用,从而全面推进中学的素质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出自好奇。因此无论是对话课,还是阅读课,我们都可以利用新颖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调动手、眼、耳、脑等各种知觉器官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思考、去期待,从而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把他们的注意力逐步引向课堂。例如:我在教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1 Section A Pollution causes too many problems,这一话题时,我利用图片展示出了西山过去有花有草,河流清澈,鱼儿游动,天空蔚蓝,蝴蝶飞舞的漂亮景色的画面,接着我问:“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picnic here?”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of course!”然后我又展示了一张西山现在的图片:河流很脏,鱼儿不见了,所有的花,草都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了,我及时地引出了句型:There are several chemical factories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streams这样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融于英语学习的情境之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若这样长此以往地运用,多媒体以其真实感和趣味感刺激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流畅。
精彩之二: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因缺乏语言学习氛围,往往是就教材论语言点,在想象中学习,所以口语很难提高。现在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课件、录象材料、VCD等,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把英语课本上的抽象的符号与相关材料、语言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变成活生生的语言,增强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将教师承担的相当一部分语音基础训练课程,转由声像图文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承担。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动画,既方便了教师的讲解,又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补充的课外材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因此,课堂内容就变得充实、完整,课堂教学活动连贯紧凑,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从课堂教学看,现代英语教学要求突出交际功能,让学生多说,多练。但课堂时 2
间有限,仅靠黑板和投影,操作费时,常令课堂容量不大,尤其在处理长篇幅的对话、文段等时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后让学生进行操练的时间已不多。但运用多媒体电教课件开展教学则不同。教师作为电脑操控者,可把握时机,控制节奏,做到张驰有度,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以及学生进行交际训练的机会和时间。这在篇幅较长,语言点较多的文段教学中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复习课时,尤其是在初三英语的专题复习课中,多媒体电脑课件的多样化,大容量的优点更发挥得淋漓尽致。且多媒体电脑课件生动有趣,赏心悦目,使学生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高度集中,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使得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这些都是一般的传统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例如:在新版的九年制义务教材的英语课本中就有非常多的英语对话课文和练习。可这些对话最多只有配套的磁带。这使得课文教学缺乏可视性,生动性。几年前一套《走遍美国》风靡全中国。它的成功是因为它结合了英语教学中视与听,为学习者模拟了一个很好的英语环境。我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中学英语教育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一期由于学校的重视,我们学校多媒体进课堂的愿望也实现了,同学们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精彩之三: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的限制,知识重点、难点往往不易解决。计算机媒体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传统教学的界限,使口语、文字、声像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认识对象。现代计算机有许多特殊功能如:闪烁、变色某个单词、字母,声光同步的动画画面,扩大或缩小某一点,拉长或缩写某个句子等。这一特有功能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的作用下被化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比如,教She is watching TV这一课时,学生需要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这是一个教学重点,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学习难点,难以把握。教学中我以play the piano(弹钢琴)sing(唱歌),dance the disco(跳迪斯科)为例设计动画内容,并用文字加以说明。具体做法如下:制作一个动画:今天是康康的生日,他的朋友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并在表演节目,Maria在弹钢琴,在动画的下面出现英语句子“She is playing the piano.”;Jane在唱歌,在动画的 3
下面出现英语句子“Jane is singing.Michael在跳迪斯科,在动画的下面出现英语句子“Michael is dancing the disco.动画中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的单词“playing”,“singing”,“dancing”采用空投效果,形象直观,使人容易接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化为生动有趣,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
精彩之四:有利于更好规划和利用板书
传统教学进行课堂讲授和练习,要么教师印发资料,要么教师板书题目,费时费钱。而文字学科教学内容和练习题的一个共性是题目较长,字数较多,教师写板书的时间花费较多,则思考和解决就必须在短时间里完成,使得讲课效率极低;要么是由教师或学生朗诵题目,不利于对题目的理解,也浪费时间。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代替手写板书和朗诵,不但节省时间,而且体系完整、表达清楚,在讲述知识的同时,有关知识要点、有关资料能及时展现。在较长时间里,教师讲课配以多媒体展示资料,必然会加强讲课的效果。在练习巩固阶段更可发挥巨大作用,练习的数量和范围大大扩展,参考答案的展示也变得十分方便,从而提高了讲课效率。若是以前,某个内容就要占去板书的2/3左右,而且书写起来费时又费力,还没有多媒体展示的整洁、清晰。
总之,英语课堂会因多媒体而精彩,作为教师绝不能忽视这一先进而又科学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了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能使教与学产生最佳效果,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多媒体教学能促进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时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是优化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
第三篇:古诗词教学因多媒体而精彩
古诗词教学因多媒体而精彩
【摘 要】随着计算机走进课堂,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等功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不但改变了古诗词教学一味串讲串读的枯燥,而且有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诗境,领悟诗意,表达诗情,使古诗教学恢复了原本应有的“余音袅袅,绕梁不绝”之美,从而使古诗词课堂教学诗意浓浓,画意浓浓,情意浓浓,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功能;古诗教学;感受意境;激发情感;诗情画意
在中国古代蔚为大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她字字珠玑,句句意浓,情亦美境亦美。曾令多少文人雅士“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直至今天,她依然给每一位亲近她的人以心情的愉悦,灵魂的飞舞。
对于中学生来说古诗那丰富的内涵,瑰丽的语言,有助于培养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但事实上由于古诗语言的凝练,古今词义的差异等特点,致使古诗教学陷入了一味串讲串读的境地。枯燥乏味的讲解,使古诗理解浮于表面,古诗教学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余音袅袅,绕梁不绝”之美。
随着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而且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等功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诗境,领悟诗意,表达诗情,从而使古诗词课堂教学诗意浓浓,画意浓浓,情意浓浓。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并能让学生较直观的体会古诗的情感美以及语言美,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教学效果。解题导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的题目简洁凝练,概括了全诗的内容,破题方能入情入境。如果在教学一开始能有一个新颖别致的解题过程,那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登岳阳楼》时,我借助录像创设情境。那高大巍峨的岳阳楼,杜甫站在楼上,远眺长江,那憔悴的身影,那凄婉的音乐,让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怀,无不撼人心魄。这段录像生动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视听结合,整体感知,不仅诗题不解自破,还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理解诗意――能探风雅无穷意,字字句句总关情。
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时,很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且这些知识又经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把这些抽象知识通过电教媒体的模拟功能加以展示,能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理解古诗时,最忌学生就字论字,而不能真正理解体会诗词的含意。利用电教媒体,就能让学生融入诗的美妙意境之中。
如古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字、“浮”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坼”字是什么意思?洞庭湖是如何把吴楚之地分开的呢?乾坤是如何浮在洞庭湖上的呢?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成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体会到“坼”字、“浮”字的妙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既是写实,有寓想象,一“坼”一“浮”描绘出洞庭湖无比壮阔而又生动的景象。利用多媒体帮助学习古诗“能探风雅无穷意 ”,因为“古诗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拓展阅读――始知所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优质的语文课堂教学,从阅读、理解到巩固、延伸,都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如在学生学完了《十五夜望月》之后,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供几首表达思乡的作品,一方面巩固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迁移,培养他们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多读古诗词,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由此教师可以挑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马致远的《秋思》,配上和古诗内容相应的画面做成课件。学生可以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诗,自由组合学习伙伴,进行迁移自学,让学生自由争鸣、畅所欲言,形成“不及林间自在啼”的课堂学习气氛。
4教学总结――言虽尽而意无穷。
在优质的课堂教学中,“总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压轴”对于整体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如在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这时教师适时播放一段优美的《高山流水》古筝曲,学生随着乐曲声进入诗境,摇头晃脑地低吟:“几处早莺争暖树……”在古曲旋律与情绪的烘托渲染之下,便能声声震撼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依然高涨。一曲虽终,学生却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优化“总结”环节。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现代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古诗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古诗词的教学因有了多媒体而更加精彩。
第四篇:让生命因语文教学而更加精彩
让生命因语文教学而更加精彩
——听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感
临沂湖南崖小学初淑珠
11月17日——18日我有幸在册山中心小学观摩了罗庄区小学语文首次“青年教师汇报课”,七堂课让自己感受颇多,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语文教学的热情让我感动。18号又倾听了五场报告,特别是青年教师张志勇关于“低年级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的成长历程让我震惊,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去教语文,去爱孩子!最后,教研室吕学超主任做了总结,提出了“十五字”忠告——真心的思考、专心的研究、细心的落实。一天半的学习是有些劳累,虽然冬天的雨在那两天一直没有停止,可是,我知道我们因为爱走到了一起,因为青年教师身上的激情,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语文教学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精彩!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真心的去爱,再多的劳累、再多的疲惫都将化作满脸的幸福。
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而青年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重要问题。学校进一步发展需要一大批骨干教师来支撑。如何将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要从各种活动中培养、发现。为此,我区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次活动的开展,是我区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次大检阅。活动中,执教的每位教师都上出了自己的风格。教师们把新的课程理念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完整具体的展示出来。这14节风格各异的课,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区教学在新课改下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亮点。
1、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比较高,比较注重扎扎实实的基础的学习,重视朗读和情景渲染,注重课堂写字指导和小练笔。留下印象较深的是册山中心小学的王桂馨老师,她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内容十分充实,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吐词清晰。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我们要求加强基础,然后追求创新。本次课堂教学老师基本都注重了基础知识教学。
2、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让学生自己说学习后的收获体会,让学生学会总结,心智得到发展,这比以往由教师自己总结的方式更有效。所有的这些,表明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力图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这种意识越来越明显,说明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教师思想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3、师生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语言亲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的位置遍及课堂的各个角落,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双向交流和师生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又体现了一定的引导、组织作用。
4、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学习方式。多数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或找小伙伴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然后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动口、动手、动
脑,在发展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采用,能熟练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反思与改进:
1、部分教师进行发展性的评价语言不够具体。学生不知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非常好”这样的评价语使用过于频繁并且不切合实际,给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印象不深,有的学生明明读得不好需要教师纠正的,但老师还是说“非常好”,有点太牵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积极挖掘延伸,给学生以启迪和新的联想。
2、教师的基本功需要提高。如教师的板书字迹不规范;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教学中教师用语简洁性需要提高,举例严谨性、专业性不够强。
3、有些课教师更关注自己的教,讲得时间过长些,而且讲对学生思维关注不够。
语文教学,她与生活息息相关,她使生命充满感动,她让真情尽情流泻。因为有生活为背景,语文教学才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有语文作点缀,生活才变得情趣盎然。乘着语文的风帆在生活的海洋中遨游,你会发现世界真美。在语文教学的世界里,不仅可以提升素养、陶冶情操,更可以唤醒生命的自觉,提升生命的高度。在美妙的阅读世界里徜徉,阅读能够唤醒美好追求与向往的文字,更可以澎湃激情,涌
动理想,发展智慧,收获生命的感动。语文教学是一片碧蓝碧蓝的晴空,在这里遨游的人,他的生活是美妙的,他的理想是多彩的,连他的梦都是芳香的。所以我说,语文教学是诗意的生活,她更让生活充满诗意!让我们走进语文教学,走进充满诗意的世界,用人类最璀璨的珍珠,点亮生命的精彩!
第五篇:让作文因生活而美丽
让作文因生活而美丽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走进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 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丰富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物捐款奉献爱心,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前往医院看望生病的老师、同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只要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 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夸 X X”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3.参与实践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例如完成作文《记一次家务劳动》,他们如果没有亲自钉过一次纽扣,捣过一次蒜,包过一次饺子,无可非议便会随意编造,空话连篇。在作文教学的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爸爸加班的日子,替他洗净汗渍斑斑的衬衣;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 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这样不但锻炼了其自立能力,而且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描绘生活
感受丰富多彩生活
生活如此丰富,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怎样去描绘她?教师就要授之以渔。
1、广泛阅读 学习写作技巧
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1).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3).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已经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主编,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发行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4).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眼的一个人。
2、从点切入,扎实写作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 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因 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我们具体地抓了这几种素描:物件素描、植物素描、动物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动作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通过素描练习,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勇础。
3、因“体”施教
掌握不同写法。
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写事呢,若写一件事则要注意:记叙要完整,“六要素”缺一不可;内容要具体而有条理,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用准人称,写出真情实感。若写几件事,则要注意:中心明确,先后有序,有详有略,注意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让几件事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写游记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所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地写下来。写参观记最重要的是按时间的顺序、地点的转移,将参观时所见所闻有选择、有详有略地具体地写出来;既要写人物的活动,又要进行景物的描写,把参观过程(动态)和看到的景物(静态)写清楚„„ 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感受生活乐趣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三、创造生活
展示生活新天地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 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1、拓宽思维 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作文、想像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像,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像能力,而且提高了作文兴趣。面对作文训练《十年后的我》,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自己成了大风车栏目的节 目主持人,有的说自己发明了一种摘椒机,正准备申请专利,有的说自己刚刚著完第一部长篇小说„„每一句稚嫩的话语都是纯真心灵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往校园里带进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保护校园环境卫生,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老师和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作文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
2.以物为本,发挥联想。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地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例如出示“一张照片”、“一本荣誉证书”、“一封表扬信”,再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找出它们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3.动手创作,诱发想象
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 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橡筋动力航模飞机”、“摇控电动快艇”、“自动驱蝇 器”、“吸尘黑板擦”等也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设计生活,激发想象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1)设计人物角色。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细节,都是未来社会的格局,他们的敢想敢做,令人惊叹!(2)设计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怎样搞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我们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新颖别致,让人看了拍案叫绝。(3)设计美化校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怎样使校园香化、绿化、美化,我们发动学生仔细察看校园环境,针对地形位置,构画创建方案。画廊的安排、雕塑的造型、花坛的装点、喷泉的分布、假山的式样„„学生的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俨然以学校主人的身份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在构思着学校的宏伟蓝图。
另外,我们还让学生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成了全面发展的“小能人”。
参考文献:《小学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