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挖掘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挖掘
中国古诗词讲究情趣和神韵,讲究情景的融合,让读者从文字中感悟到作者传达的自然之美和细腻情绪。中国古诗词特有的意境概念,是古诗词的重要标志,使得古诗词同其他民族文化区分开来。意境是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达到了生活和情感的统一。想要学好古诗词,学生就要充分发挥联想,体悟字词传递的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1.传达意境之难
意境关键在于一个意字,在于意会而不是言传。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古诗词中体现的意境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古诗词意境之美。为了避免麻烦,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干脆只是向学生解释古诗词字和句的书面含义,用直接的翻译让学生明白诗句的意思;或者是让学生机械式地默写和背诵,想当然地认为靠量的练习和积累就能让学生自然地学好古诗词。这些机械呆板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品读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就像是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是一项审美行为,不是单纯理解字面意思或者机械背诵就能做好的。意境不能靠教师直接传授,又不能靠机械记忆去领悟,的的确确是个教学难题。
2.忽视古诗词的诵读分析
古诗词之所以要注意押韵,目的之一就是让句子通顺且读起来有韵味。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对字句的理解讲评,却忽视朗读作品本身的魅力。在现实教学中,很少会有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学生主动去做的就更是寥寥无几。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所占比例本身就少,题材相对比较单一,更需要师生充分掌握好每一篇古诗词,把握它们的独特韵味。
二、如何挖掘意境
1.通过意象的整合挖掘意境
融入了作者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意象。意象是古诗词的重要内容。历代文人赋予了许多意象特定的内涵,成了许多情感的代表物。比如,杨柳,因为常在风中飘飞,象征着人们离别和不舍之情,所以才有了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月亮,也以它的遥远和明亮圆满,象征着盼望团圆和思乡之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才有了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意象的掌握,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身临其境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2.运用散文的语言挖掘意境
古诗词的字词是浓缩式的散文语言,养成用散文语言帮助理解古诗词的习惯,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文学素养。例如在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词句初步理解词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发挥想象,把整首词补充为一篇短篇散文。苏轼可以化身为和家人一起赏月的温润夫子,在有着徐徐清风的夜晚,陶醉在清冽的月光下。这是一种创造性地理解诗词的方式,能把虚无缥缈的意境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美好画面,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语言一起陶醉在千百年前的美好景象中。
3.利用音乐的烘托挖掘意境
音乐歌颂生命和感情的旋律,最能反映人类的情绪,是一种极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而意境跟情绪正好紧密相关。所以,在古诗词意境教学中当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烘托气氛,创造需要的情境。把音乐和古诗词作品联系起来,让音乐去诠释意境,达到审美的深层境界。古诗词的前身便是古代乐府诗歌,当时的人们编写好优美的旋律,然后才为旋律配上合适的字句。比如,《蒹葭》《木兰诗》《渭城曲》等等。现代人们也时常会把古诗词进行改编谱曲。比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委婉如诉,就是改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还有王震亚《阳关三叠》,吟唱了凄美的送别;杨荫浏和夏一峰的《关山月》,演唱得澎湃大气。在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找一些适合古诗词意境的古典名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引领、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表演情景剧,诠释诗中角色,设计人物对话和情态,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再或者是,让学生比较多首同一情感不同诗人或者是不同风格或者是相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三、结束语
古诗词有着优美的语言和丰沛的感情,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的的文化瑰宝。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快速成熟发展,文化鉴赏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古诗词有利于他们人文价值和各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运用结合作品特色的方法,挖掘古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体味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第二篇: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艺术挖掘
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艺术挖掘
摘要:音乐教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而教材的内容又是教材的依据,是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意图,学会分析和利用教材,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文化、知识等艺术特点,学会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表现能力、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积极地融入到音乐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挖掘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艺术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音乐教材;初中;音乐艺术;特点
一、挖掘音乐的感受性和直观性
音乐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抽象性,我们不能用一句话把它描述清楚。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音乐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听、唱、看、动、划等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的意境当中,体验音乐所表达和描绘的各种情感。
如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欣赏《长江之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那雄壮的旋律、感受长江那宏伟的气势,我找来歌唱家万山红演唱的《长江之歌》MTV放给他们欣赏,然后再让学生把这首歌的旋律线划出来。
1=F4/4 4| 5315|6― ―23| 45 54 ? 3|3 ― ― ― ||
通过旋律线的走向,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歌曲《长江之歌》高亢雄壮的旋律,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法能奇妙的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挖掘音乐的人文因素和审美因素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的提出,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这种可能),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同时也间接地阐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与其他形式音乐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我们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挖掘音乐的表现性和活动性
一首好的作品能打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是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去强调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训练,要提供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兴趣。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教材中着眼点,让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激发他们音乐表现的欲望和兴趣。
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情趣性
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情趣性,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简谱教学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最头疼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学习简谱很乏味,不积极参与。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简谱学习变得生动有情趣。
首先,我采用“轮唱”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两组,我教第一组唱第二组在轻声的学,唱一句学一句然后再交换,这样学生就学了四遍,然后一组唱曲谱一组加歌词,再互相交换。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导地位,学习热情很高,学习起来也不感觉乏味,简谱也容易掌握了。最后,为了巩固歌曲还可以一组创编节奏为另一组伴奏,这样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了。
以上是本人的几点感受,我想,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思考、多动脑、多挖掘,挖掘音乐教材中的音乐艺术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作者单位:贵州省都匀市第十中学558000)
第三篇:浅谈如何挖掘古诗的意境美
浅谈如何挖掘古诗的意境美
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
何小敏
诗歌有意境是诗人想像的疆域,感情的领土,形象的王国,艺术的境界。读诗,如果能进入意境,就会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沉浸于美的享受中。目前语文课中古诗教学的普遍缺陷是习惯于用对待一般文章的方法,对古诗作刻板的结构和语言的分析,这样古代优秀诗篇中完整的艺术形象往往被分割成几块僵死的“预制板”式的部件。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验诗的意境美呢?我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头脑中再现诗人所创造的完事而丰满的艺术形象,达到诗歌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眼里“闻”声,耳中“见”色。
眼里“闻”声,耳中“见”色是一种典型的“通感”表现方式。通感,是一种奇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大量信息,储存于人的记忆之中,当受到外来刺激时,感受会在一刹那间与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发生联系,产生某种信息流。“通感”用得好,可以使景物的描写更加细腻深刻,引起读者更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诗句,写出了红杏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绘舞的蓬勃春光。诗人正是运用一个“闹”字,把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相互沟通,使人仿佛听到春在争鸣,春在欢唱,一派活鲜鲜的大好春光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奇特的夸张、飞腾的想象的妙用,有磅礴的气势、壮观的画面的勾勒,有高远的意境,雄奇的境界的展示,情景交融,令人拍案叫绝。教学时,可根据诗的特点,运用通感的手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步入诗人发自肺腑的感受。
二、发挥想象,体会意境。
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它没有直观性,要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必须通过对诗的准确领会,进而在脑海中想象出作品所描绘的情景,只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在想象中“看到”和“听到”诗人所描绘的事物,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作品借景抒情,突出一个“愁”字,这四句诗二十个字没有像绘画、雕塑、舞蹈那样有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要想把这些文字符号在学生的头脑中化为鲜活的图画,就要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进行形象的再创造: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正是万家归宿之时,牛羊归栏,鸡进笼舍,炊烟袅袅,合家团聚,而诗人却在江海漂泊,离乡背井,怎么不令人愁绪满腔?对这两句的形象阐释,要给学生在情调上,在色彩上以朦胧、渺茫,思绪迭起的感觉。“新”字有开始生愁和愁多且深的含意,不寓景联想,就不能境界全出。
如果说前两句要启迪学生想象诗中的处所和时间,那么后两句则要引导学生想象出诗人眺望江景之所见:旷野无垠,远望水天相接,似乎地上的树木也高出开外,那悬挂于高空的明月,映照在澄碧的江水中,同诗人亲近相依,诗歌以“间接的形象性“的描写,诉诸人的”空白状态“由读者填补,可以发挥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把握情感,带入意境。
文学作品是再现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统一,而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草木,是其生命力之所在。郭沫若指出“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所以我们对古诗的教学,就要抓住情感这个关键。例如杜甫的《春望》一诗,通篇都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战争造成山河破碎,草木蕭深,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诗人抚今追昔,发出物是人非的无边感慨。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教师更要从心境给人的审美活动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形象的剖析:花鸟本是赏心悦目的娱人之物,这里之所以会催人“溅 泪”,令人“惊心”,这源于国破家亡的特殊心境,教师要把充满感情,身临其境的诗人那忧国、忧民、忧家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使之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这也是以花木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寓情于物的一种情感表现方式。
四、图像引路,体验意境。
一首古诗,往往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语言形象,充溢着丰富的图形色彩形象,因此读诗看画,看画读诗,能互相触发,进一步体验古诗的意境美。如杜甫的《绝句》,教学时先展示天空蔚蓝,溪边的草堂前几棵翠柳的背景图,然后引导学生吟诵、思考、观察画面,再让学生根据诗的前两句在画面上贴图,这样把眼前的两只黄鹂鸣叫于翠柳之间的近景与高处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远景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时,画面上的鹂鸟嫩黄,柳色翠绿,鹭鸶雪白,天空蔚蓝,再加上莺歌宛转,鹭鸟矫捷的音与影真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它把学生带进了春和景明的艺术境界。接着,再在远处贴上积满白雪的西岭,在门前溪边贴上一只小船,结合画面,很容易理解诗意,但为什么要用“窗含”、“门泊”呢?最后重叠“窗”和“门”的图片,启发学生:作者这时是在哪里观察到这些美丽的春景的?这时,学生豁然开朗,难点很快突破了,而学生也在全诗的逐步理解中渐入意境,在美好的艺术境界中得到感染,受到熏陶。
总之,古诗的阅读不只在于对文字的理解,理在于对古诗意境的挖掘。只的调动多种感官,理解古诗,品味古诗,才能使自己穿越时空,再现诗中蕴含的立体情境。
第四篇:意境优美古诗词
意境优美的古诗词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忆江南》(其一)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骊歌》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第五篇:意境唯美的古诗词
白海棠(红楼梦)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林加林大豆油,非转基因,物理压榨,寒地黑土,绿色富硒。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诗(陈沆)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解连环(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拚(pàn)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佛教情诗(仓央嘉措)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剪梅(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也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系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
系腰裙(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回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新荷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藉,几时莲。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楼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遇见心事,独语栏杆,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