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教学在农村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分层教学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张东山
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你能力水平,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A,B,C”三类,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分层教学
化学
分层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大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科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它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具体化,是顺应“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的新课程理念的改革实践。
分层教学在理论上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支撑,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更为分层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人人化学观体现了化学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化学教学应当面对每一个学生,适应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 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化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一、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照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中三个此次的教学此次,可将学生按2:6:2的比例分A、B、C三个此次:A层是优等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学习一困难的学生。在具体的分层过程中,对C层学生突出了一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化学,对化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A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对B层学生的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学生的设计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使他们学习基础的知识,掌握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发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演评价,寻找起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二、实践的反思
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对问题:
(一)实施分层教学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在时间、精力、课前准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农村学习教师跟班、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跟自习、查住宿等等繁重工作,分层备课的时间的办不到保证。
(二)分层评价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时间、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由于当前农村教育大环境所致,对考试的最终评价没有太大的改变,对学生的最终评价仍然是传统的。
(三)农村学生、教师个方面条件不足,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存在很多的困难,需要以后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篇:分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分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一、何为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多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测验的教学模式。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实验对象
高一年级六个班(每班60人),前三个班实行分层教学,后三个班作为对比班。
2.实验时间
本实验在两年内完成,每一学期为一个阶段,共分四个阶段。
3.分层方法
根据高一招生考试中的化学成绩,将前三个班的学生(共180人)分为A、B、C三类,A类为三个班中的前60名;B类为61~120名;C类为121~180名,分别组成A、B、C三个班。
4.分层上课
将前三个班的化学课排在同一时间,分别由三位教师上课,每次化学课学生都按A、B、C三类组班上课。A班学生基础扎实,在教学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加深,以培养学生的能力;B班主要学习课本知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班基础较差,可先复习初中的化学知识,然后再学习高中内容,以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
5.分层作业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可布置不同的作业。A班学生的作业量可适当增加,难度可适当增加,可做一些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B班学生作业应适中,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稍微增加难度;C班学生的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
6.分层测验
每章学习结束后,要针对学生的基础选择不同的题目组成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A班试题难度较大;B班试题难度适中;C班试题较简单。
7.评价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的三个班级每学期要参加全市组织的期末或期终考试,根据考试成绩与后三个未实行分层教学的班级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总结出分层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的分层教学积累经验。
8.班级重组
每学期全市期末或期终考试后,根据考试成绩,对A、B、C三个班进行重组,重组的原则是:A班中的后十名进入B班;B班中的前十名进入A班;B班中的后十名进入C班;C班中的前十名进入B班。
三、分层教学的评价方法及效果
每次考试后将学生化学成绩分为A、B、C、D、E五类,对比如下表:
通过上表中A、B、C、D、E五类学生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实行分层教学的三个班级中A类学生人数明显增加,D、E类学生明显减少。与未实行分层教学的班级相比,分层教学在培养“尖子生”和推进“后进生”方面显示出了强大优势。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不仅在提高学生的单科成绩上有重要作用,还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品质上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一类学生都能听懂学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同一类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分层学科的成绩相差都不大,使学生不会感到与别的同学差距大,追赶不上,相反,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赶上并超过其他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3.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优胜劣汰”,适应以后的社会竞争
竞争是残酷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社会竞争的良好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在每学期考试后都要重新组班,成绩好的学生升入A班或B班,成绩差的降入B班或C班,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为以后进入社会参与竞争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1.如何使分层上课更快速、高效
分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尖子班”和“非尖子班”,是根据单科成绩进行分层,不能固定班级。上课时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秩序很难控制,需要很长时间学生才能安静下来。如何使分层教学更快速、高效,还需要继续实践。
2.重新组班时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每一学期考试结束后,都要对A、B、C三个班进行重组,A班中的后十名要进入B班,B班中的后十名要进入C班,如何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将是分层教学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3.如何使教师的工作更实效
实行分层教学,每一位教师要独立负责自己这一类学生的教学工作,要备课、批改作业、出试卷、分析学情等,使原本几位教师共同完成的工作变成由一位教师单独完成,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师的工作更实效,还要不断实践。
4.多个学科进行分层教学时,如何更有效地组织上课
当多个学科同时进行分层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单科基础不相同,所以同一位学生在不同学科中所处的班级也不相同,如何使不同学科的分层教学互不影响,需要继续研究和实践。
(收稿日期:2014-07-20)
第三篇:化学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我采用了“五段式”教学模式。
根据班级中好、中、差三个层次组学生的实际,依据信息论关于人体机能的五个阶段:信息输入,信息交流,信息放大, 信息反馈和评价,确定了“分层教学”新授课课堂模式的基本程序――“五段式教学法”,即:分层设疑、依纲探究――分组讨论、引导点拨――启发诱导、归纳小结――分层练习、评讲深化――巩固引申、应用创新。
一、分层设疑,依纲探究
1、设疑激趣。思维自疑始,教师应用各种事例、实验等巧妙地设疑,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依纲探究。应针对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自学能力,在提问角度和难度上有所区别。如:在《氯气》一节中,三个层次组的探究提纲为:
基础组:
1、氯气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
2、制取氯气的原料是什么?
提高组:
1、制取氯气实验用了哪些仪器?
2、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用什么物质做干燥剂?
超越组:
1、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
2、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和启普发生器有何异同?该装置适于制取什么样的气体?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制气装置?学生自学时要做到: 逐字逐句认真读课本;积极思维动脑想问题;随时思考动笔画重难点;读完课本尝试做习题;不懂的地方及时问。
二、分组讨论,引导点拨
1、四人小组讨论。此环节相当于信息论中信息交流,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的方式是由前后排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每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主持本组学生讨论。各小组依据提纲,交流和讨论学习的体会和遗留的问题。
2、教师引导点拨。当学生持有不同意见争论不下时, 教师应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其方法如下:定向阅读。讨论到一定“火候”时,可诱导学生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重读课本。提倡边读,边思考,边分析,边讨论。通过增设实验、改进实验、重做验证实验,并再读课本, 辨清模糊认识。
三、诱导分析,归纳小结
小结是信息的放大,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后, 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零散的认识层次也是比较低。因此, 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归纳, 将零散知识点, 串成线,织成网,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
四、分层练习,评讲深化
通过各种形式训练,了解学生学习知识达到的程序,并及时矫正,促其知识的内化。在信息论中,此环节相当于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1、分层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不同难度的三套题目分别对三个层次组学生进行测试,取得反馈信息。
2、评讲深化。试题评讲方法:一是教师将三套题答案公布出来, 让学生自我批改,自我评估;二是小组长掌握答案,同学间互批。小组长组织本小组讨论,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巡回指导, 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和补偿性教学。评讲内容:每节课准备1~2 道压轴题,教师着重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或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悟出道理。
五、巩固引申,应用创新
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或概念有较好领会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有一定难度、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创新之目的。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创设新情景,用课堂里获得的知识, 改变条件, 提出新问题, 让学生随堂解决或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现象。如:
1、久置氯水应该有什么变化,写出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之,化学教学采用“五段式”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能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四篇:化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化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个班中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在化学教学中,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
一、分层教学做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化学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科学分类,优化组合。分类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化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大家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化学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中等生)、丙(差生)三个程度等级并按照优、中、差搭配进行编座。这种安排给教师按层次教学带来了便利;每一桌都有一个甲类(或乙类)学生和一个丙类学生,这样便于组织优秀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秀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进步。
(二)针对实际,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化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目标、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上课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2.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学习各有所得。
3.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新课标、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
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
4.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秀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化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课标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基础题训练,培养其分析、理解、表达的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5.注重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过关考查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化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秀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秀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补救外,还可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6.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
加努力拼搏。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主导性原则
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也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三)保底性原则
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新课标、新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创造性学习。
第五篇: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形式下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内容,达到不同的的教学目标,取得不同成功的有差别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想必是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大概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集体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分层教学产生与班级授课制基础上是实现“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实践形式。
目前英语分层教学的依据主要是学生英语考试分数或结果,所谓英语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将同在一定分数段范围内的学生组合,构成一定人数的集体进行的教学。
西方历史上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昆体良曾著有被誉为“整体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雄辩术原理》,其中反映了昆体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因材施教。昆体良所理解的因材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个性不同的学生;
二、是发生发展各个人的特长。这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出发点,后者是目的`结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减少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同时,也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