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谈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英语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为,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具有诸多作用: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有利于帮助学生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关键词:英语教学 交际活动 作用分析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10-01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针对新课标中的这一目标,传统英语课堂中的教与学方式急需进行调整。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工具而不只是一门知识,用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方式不能形成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的结果,英语教学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那么,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呢?1
有利于提高语言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转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大脑对信息的吸取和记忆是非常短暂的,只有通过多次重复,并加以修正、补充,才能在记忆里长期储存起来。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交际活动过程,有助于提高语言信息输入的效率,促进输入向输出的转换。
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这一特殊的英语语法现象时,教师可根据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征,设计一系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顺利进行的交际活动来完成该项语法教学。
T:(边擦黑板边说)I am cleaning the blackboard.(引导学生得利该句子2-3次,板书)。
这样通过观察和跟读,学生可初步把该句型的形和意结合起来。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让当天的另一值日生在教室里做打扫教室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说:He/she is clening the classroom.在该句型中,学生往往会遗漏了be动词。因此,教师还可增加一些实例以达到强化的目的。如:让几个女生唱字母歌,引导其他学生说:They are sin ging.通过这样的交际活动,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有情有景,学以致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2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交流的。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增强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交互式的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扮演一个角色或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同时,教师在提出任务和活动要求之后,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尤其是平时不擅交往、有焦虑心理的学生一些帮助、指导,使其以组员的身份参与活动,有效地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对自己的期望,进而降低焦虑程度,提高自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英语学习。在对活动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之后有成就感,这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和交际欲望,从而产生不断学习的内驱力。3
有利于帮助学生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就英语学习而言,当前学生学习英语所运用的策略主要是母语策略、形式策略和功能策略,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前二者所占比重较大,这使得学生学习英语时对母语的依赖性特强,处理所学知识时,仅为了完成任务,学习效果令教师大失所望。因此,教师务必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功能策略,培养学生功能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应侧重语言的功能性。例如此句型:Can I help you?若只盲目地运用母语策略来教和学,那么学生就只能理解为“我能帮助你吗?”,理解必然受到了限制:别人是否需要帮助。殊不知,该句型在不同场合可表示不同的意义:在餐厅饭馆服务员口中,表示“你要吃点什么?”;在售货员口中,则表示“你要买点什么?”可见,功能策略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文化氛围,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现行的英语教材已经蕴含了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但这些内容毕竟是“死“的,必须经过教师的活化,通过教学中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才具有生命力。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文化知识产生的背景,有效地地组织交际活动,使学生主动说英语、用英语,把握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学生才能形成有效的输入,最终恰如其分地输出,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获取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过程。
总之,交际活动在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和运用交际活动来进行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当地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充分备好课。在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具的制作和准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交际欲望,为交际活动有效地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课堂交际活动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1]贾卉.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索研究[J].校园英语,2012-09.[2]陆红艳.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读与写,2012-10.
第二篇: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可以在许多语言交际方面起到特殊的辅助教学效果。本文初步总结了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若干文化差异,以使学习者避免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顺利地完成交际,对英语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以适应当前英语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跨文化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显频繁,然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许多是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英语课堂,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造成了课堂交际教学上的误解与尴尬。其实,非语言交际也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舍此,英语教学就不是完全成功的教学。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简略地介绍了中西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探讨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期望对英语教学届师生有所帮助。
二、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的结合人类交际有两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2.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ine,1978,见Malandro,1989:7)。
2.2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及其与语言交际的关系
萨莫瓦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当然,对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一种非语言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或其它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脱离语言行为或其它的非语言行为,孤立地理解或研究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常常是难以凑效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决不可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只有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中西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校园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和文化冲突。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讨论两个问题:教师的仪态举止和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3.1教师的仪表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衣着和化妆、举止和姿态等。
3.1.1衣着和化妆
衣着和化妆要适合本人的身份、个人特点和所在场合,这是各种文化共有的特点。教师是教育青少年一代的人,在这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场合不同,每个人的衣着打扮也不同。教师在学校,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求更加严格。这也是各种文化所共有的。
在西方,库珀在《教师的言语交际行为》一书中讲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美国一位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说:“我们班曾经有一位女英语教师,她的仪表使我们完全无法学习下去。她长相标致、体态轻盈,还爱身着紧身衣裙。我们从学年一开始就陶醉于她那迷人的外表而难以学习进去。整整一年中,教室里总是乱糟糟的。我们班成了吵吵闹闹、纪律涣散的乱班,这位老师毫无办法驾驭课堂。现在回忆起来,我认为这位教师的学识水平并不低,当
时我们对这一点是怎么看的现在是记不清了。然而,有一点我是忘记不了的,那就是,她的仪表举止使我们怎么也摆脱不了她的诱惑力。”(Cooper,1988:70)
在我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郝)对教师仪表的基本要求应当是具有职业美,即衣着、发式都要整洁和大方。整洁就是整齐和清洁。衣服要端正、妥帖、干净、衣扣整齐,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大方,就是在服饰、发式方面不要过分追求时尚华美。一般说来,教师的服饰式样宜庄重、自然、衣服色彩不宜太鲜艳、太刺眼,而应以素雅、含蓄、文中带花为好。因为,一个老师如果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有可能成为一部分学生议论的话题,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师自己的威信。
中英教师之间在衣着问题上有时也会出现文化误解甚至文化错误,有的人不了解文化差异,常常用自己的文化习俗去衡量别人的衣着打扮。例如,中国人在非正式场合单穿衬衣时,有时不将衬衣放入外裤内,有时还会将衬衣长袖卷起来。中国人对此视为正常,英语国家的人却认为不合要求。反之,英语国家女教师穿着拖鞋或木屐可以走进课堂甚至正式交往场合,中国人却认为不雅;而中国人在家中穿着拖鞋非正式地接待客人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也是不礼貌的。这些都属于文化误解。
3.1.2举止和姿态
举止和姿态也可以说是风度。教师应该有一个好的风度。风度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举止行为以及姿态等方面的外在表现。中国教师的举止姿态总的要求是稳重端庄和落落大方。在公共场合还应十分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待人接物要严肃而温和,举止态度要谦虚而自信。英语国家对教师外表的要求也注重教师职业的稳重文雅,但也重视外表对学生的吸引力。
3.2课堂上师生的非语言交际
西方学者认为,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在学生的学习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教学本身的作用还大。许多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库珀说“:非语言交际对教师至关重要。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的态度。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的运用非语言交际,师生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而且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Cooper,1988:57)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包括教师环境与桌椅排列、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3.2.1教师的环境与桌椅排列
中英两种文化的人都认为,教师应当宽敞、明亮,桌椅要整齐舒适,温度要适中。但是,从颜色看,中国学校与英语国家有所不用,部分年级高低和学生年龄大小,都以白墙为最好,认为这样可以增强教室的亮度。
课堂座位的安排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地位的差异。高高的讲台显示了教师的地位,当然也有方便教学的因素。英语国家课堂桌椅排列的常见形式有三:传统式、马蹄式和模块式。
根据调查,上必修课时,学生喜欢传统式排列方法,听选修课时则比较喜欢马蹄式和模板式。传统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因为教师可以控制整个课堂,学生之间不宜交谈;马蹄式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谈;模板式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上述形式的选择有助于多种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希望学生参与的程度等等。英语国家的师生感到中国学校课桌排列过于单调、死板。
3.2.2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与课堂教学
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在学生中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正规教学本身的作用还大。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分为两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非语言行为和抑制学生积极性的非语
言行为。
西方许多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去提高课堂交际的质量。库珀说:“必须记住,每一信息都包含内容和关系连个方面。……姿势、面部表情、体触行为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传递交际关系的信息主要是通过非语言形式。所以,学生会通过对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析去辩明教师对学生关系的看法。”(Cooper,1988:57)
中国教师视课堂为严肃正规的学习场合,教师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学生保持对教师的尊敬态度。英语国家的教师极为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不大计较师生的言谈举止。教师可以坐在讲台上,可以来回走动,也可以夸张式地作出各种表演。学生说出一些不得体的话,但只要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教师也不去计较。例如,某英语国家的教师给一个中国学生班上课,该班气氛比较沉闷,特别是有一名中国学生总不喜欢说话,教师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一次上课,有中国一位校方负责人和该外教国内来的一位教师听课。这位教师又想办法启发这位学生说话。最后这位学生突然说:“I hate you.”(我讨厌你),弄得全班哄堂大笑。听课的中国教师大吃一惊,课后马上批评这位学生太不尊敬老师,并责令其向外国老师道歉。不料,两位外国老师不同意。他们为这名学生终于说了话并且活跃该班气氛而感到非常高兴。此例不一定有代表性,但可以说明问题: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中国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中国课堂不太活跃;中国教师却感到英语国家的教师过于随便,课堂纪律太散。中国学校要求老师上课不能迟到,必须提前几分钟进入课堂;英语国家的教师没有这一要求,上课迟到不属反常。美国大学教师迟到15~20分钟都是合法的。
中国教师部分年龄大小,在学生面前总要体现出教师的身份。因此,讲课时总带有谆谆教诲的口吻和关切关心的腔调。教师对学生表扬与批评、告诫和要求都是正常的。英语国家的学生对此不仅不习惯,还会产生反感,认为自己被教师当成了“不懂事的小孩子”,总要由教师像父母一样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学习和生活,使他们的自尊受到了挫伤。
中国的教师在课堂作业和考试时,习惯于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并不时停下来站在某名学生的旁边看看他回答问题的情况。对此,英语国家的学生感到十分反感,认为老师不信任他们,一直对他们进行监督。库伯说:“身势动作行为可以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例如,监考时,你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到处看学生是怎么答题的,还是坐在一张桌子后面干自己的事,只是不时抬头看一看?”(Cooper,1988:75)
3.2.3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与课堂教学
中英学校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和礼貌都有要求,但二者之间存在差别。
在英语国家,教师进课堂时不要求学生起立向老师致意,只要求他们目视老师,表示已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在中国,过去要求学生一律起立向老师致敬。现在,这一礼节一般只在中小学继续实行,在大学也以坐姿端正、目视老师、静等上课为礼貌。在英语国家课堂上,学生坐姿比较随便,大学生甚至还可以将双脚放在前面的椅子上;在中国大学中这一姿势却是既不尊敬老师又无视课堂纪律的不良行为。
在中国学校,学生如果上课迟到,传统的要求是在门外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内。不过这一要求现在只适用于中小学生,大学生一般只是一声不响地走进教室,课后再向老师说明理由。在英语国家学校迟到学生以静静地走进教室为礼貌。如因急事不得不早退,中国大学生的要求是,课前先向老师请假,离开课堂时可向老师示意后再静静地离开。西方英语国家的学生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既不事先请假,退出课堂时也不向老师打招呼,事后也不向老师解释。在这些国家还有这样的规定,对于迟到的教师必须等候15--20分钟以后方可离开,有的学校还要求对地位高的教师等候更长一些时间。
课后提问时,中国学生常常数人围在教师身边,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这是对先于自己提问的人的干扰,因此是无礼的。他们的习惯是按顺序排队,一人提问时其他人不得旁听。
3.3 课外师生的非语言交际
在英语国家,学生要进教师的办公室,习惯于先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如教师正在打电话或与人谈话,则要在门外等候;如教师正在开会则不进入;教师在上述情况下也不会让学生入内。中国学校的要求与此相似。但是,在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则经常见到一种反常现象:留学生到教师办公室找老师时,往往不管老师是在与人谈话还是正在开会,都旁若无人地“长驱直入”,给中国人以极不懂礼貌的感觉。这种“反常”现象的出现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中国大学生现在不少人比较随便,给外国人以在中国可以不必讲规矩的感觉;第二,中国教师将外国留学生不仅看成是学生,还是把他们视为客人。不论自己正在干什么或与谁谈话,只要留学生来,就立刻停下其他事情而转向接待他们,给他们以不分时间和场合都可找老师的错觉;第三,英语国家的人习惯于某一时间只办一件事,即霍尔所说的属于“时间单一性”的文化,他们认为中国是“时间多样性”的文化,任何时候都可找老师。
英语国家的学生课后在校园或校外遇见老师时,往往昂首而过,不予理睬,中国教师对此抱怨颇多,认为他们太不懂礼貌。因为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学生是一定要恭敬地向老师打招呼的。应该说,不懂礼貌的情况是存在的,其心理原因也值得调查研究。澳大利亚人一般认为不主动对人打招呼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美国学生一般比较随便;有的英国学生却认为:“没有什么事,却非要打招呼不可,岂不是神经病?”所以,这当中也确实存在文化差异问题。中国文化还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应由前者主动打招呼,以示尊敬。英文化的人当中也有人认为,应由老师采取主动,反之倒易失礼,因为老师可能一边走路一边在思考问题,不愿他人打扰。
在英语国家,不经主动邀请,学生是不能登门拜访老师的,有事可在学校教师办公室谈。在中国,教师的住所,特别是校园内的教师的住所向外国留学生开放,而且只要登门拜访,一定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接待。这是中国热情好客的好风俗,受到了来华外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教师还有一种到宿舍探望学生的习惯,特别是在新生到校、老生离校和学生生病之时,老师出于关心,常常要去宿舍探望学生。在英语国家教师是不会去学生宿舍的,学生一般也不欢迎教师去。所以,中国教师的善意探望不受英语国家学生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干扰,有的学生还以为老师是借故检查监督他们学习。
在英语国家,“女士优先”也适用于大学师生之间,除非某教师地位极高或年龄极大。英国某大学一位男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参观一所中学时,座位不够,男教师就和男学生站着,将椅子让给女学生,女学生也不谦让。在中国,一定是先让老师坐下,女学生也可以站着。在师生集体合影时,中英差异也很明显。对此,布罗斯纳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英语国家的人除军人以外,一般要遵循女士优先的规矩,让女士坐前排,男子站在她们身后。如果还有官员的话,官员则站在两头,而且一般站在后排;中国人排列位置就像英语国家的军人排列一样,最重要的人物或当权人士位于前排居中位置。”(毕继万译:65)
四、结语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进行跨文化交际。语言行为应当越正确越好;非语言交际行为却只要求正确、得体地传达和接收交际信息,从而避免文化误解和冲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英语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教学的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希望该研究能为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选择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参考文献
[1]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北京语 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
[2]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载《语言教 学与研究》,1998年第一期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的 关系》.载《汉语学习》,1993年第三期
[4]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5]熊文华等译《.传神的举动:非语言交际》.国际文化出版 公司,1990年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part of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 the western campu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has strong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pay full attention to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supplementary teaching effect of special in many language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estern campu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some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enable the learners to avoid the cultural conflic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communicative English teaching, to help,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current English education.[keywor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n the western campus cultur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One, foreword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b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re shown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But in English teach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a neglected position long-term,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most teachers only pay attention to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gnore the nonverbal behavior information transfer, caused the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misunderstandings and embarrassment.In fac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lso ha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hould become an organic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besides that,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entirely successful teaching.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riefly introduced the western campu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pected to help.Two, nonlanguage communication role of Samova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ffirmative ground says: “most of the experts believe that, in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ocial content is only around 35% of language behavior, the other is transmitted by nonverbal behavior.” Of cour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le of nonverbal behavior in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behavior should have a comprehensive, correct understanding.On the one hand to see, i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non-language with isolated language behavior is often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ly communicating;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also understand that, only with a nonverbal behavior and language behavior or other nonverbal behavior, in order to provide clear information.Therefore, from the language behavior or other nonverbal behavior, understood in isolation or in a non-verbal behavior of meaning is often difficult and ineffective.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can never ignore nonverbal communicative behavior, only the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an be combined to achieve the ideal teaching effect.Three, Chinese and Western Campu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the Wes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and cultural conflict campus non.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eachers deportment manners and class.Instrument instrument
3.1 teachers means the person's appearance, including clothing and makeup, behavior and attitude.3.1.1 dress and make up
the teacher is the engineer of the human soul, to be a model for othe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instrument should have the occupation that beauty, clothing, hairstyles are clean and generous.Cooper tells a compelling story in “speech act” teacher's book: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grade eight the United States said: “there is a female teacher of English in our class once, her appearance so that we could not learn.She is pretty, graceful carriage, also love to wear tight dress.We started from the academic year is intoxicated with her charming appearance and difficult to learn.During the year, the classroom is a place.Our class into a noisy, discipline to a class, the teacher had no way to control the classroom.Now remember, I think the teacher's knowledge level is not low, how could we see on this point is now can't remember.However, there is one thing I can not forget, that is, her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so that we could not resist her temptation.”(Cooper, 1988:70)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matter of clothes sometimes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some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ten with their own culture and customs to judge others dressed.For example, Chinese informal single shirt, sometimes not the shirt into a coat, Chinese are regarded as normal, people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s considered undesirable.On the contrary, the English national women teachers wear slippers or clogs can come into the classroom and even formal communication occasions, Chinese are considered indecent.These all belong to the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3.1.2 manner and attitude behavior and attitude can be said to be.Teachers should have a good manners.Grace is the outward manifestation of a person's temperament, behavior and attitude etc..Chinese teachers behavior attitude total request is dignified and be liberal and dignified.The public should als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ir own speech and manner, the way one gets along with people to be serious and mild, be humble and confident manner.English n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appearanc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 occupation is sedate and elegant, but also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to
students.3.2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 Cooper sai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vital to teachers.If the teacher to learn how to use more effectively in the classroom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ill improve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the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will improve.”(Cooper, 1988:57)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teachers nonverbal behavior and students.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2.1 teachers nonverbal behavior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of nonverbal behavior and suppres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of nonverbal behaviors.Cooper said: “posture, facial expressions, body contact behavior and so on will have an impact on students.Therefore, analysis of students throug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for teachers to explain teachers' opin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Cooper, 1988:57)Chinese teachers as the classroom for formal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er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own speech and deportment, students maintain respect for teachers.English teacher very focused on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 not care about the speech and deportment.Teachers can sit on the podium, also can make all kinds of exaggerated style.The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improper, but as long as they can to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teachers also do not care about.For example, some English teachers to a Chinese student class, the class atmosphere is boring, especially a Chinese students don't like to talk, teachers try to also be of no avail.A class, a Chinese officials and the foreign teachers at home to a teacher.The teacher and try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to speak.Finally, the students suddenly said: “I hate you.”(I hate you), get the class set the whole room roaring with laughter.The Chinese teachers be startled at once, after criticism of the students don't respect their teachers, and be ordered to apologize to the foreign teacher.And behold, two foreign teachers don't agree.They provide the students finally spoke and active the class atmosphere and feel very happy.This is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ative, but can describe the problem: English people think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oo seriously, not too active Chinese classroom;Chinese teachers feel English teacher too casually, discipline in the classroom is too loose.Chinese schools require the teacher can't be late, must be a few minutes before entering the classroom;English teachers do not have this requirement, late for class is not unusual.American University teacher late for 15 to 20 minutes is legitimate.Nonverbal behavior and classroom teaching
3.2.2 students in English schools for students to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politeness are required,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does not require students to stand up to the teacher, the teacher only asked them visually, is said to have been ready for class.In China, the past students are to pay tribute to the teachers.Now, the etiquette in general only schools continue to implement, in the university to correct posture, visual, static, for politeness class teacher.In English class, the students sitting casually, students can even feet on the chair in front of you;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in this posture is neither respect teachers and ignore the bad behavior of classroom discipline.In Chinese schools, if the student is late for class, the traditional requirement is called “report at the door!” The teacher allowed, the rear can enter.But this requirement now only applies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just quietly walked into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 after class to explain the
reason.In the English n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late to quietly into the classroom as polite.As a result of urgent need to leave earl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s required, the lesson before you leave to the teacher left the classroom, when the teacher motioned again to leave quietly.The western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do not have such habits.They did not ask for leave in advance out of the class, also not say hello to the teacher, it is not explained to the teacher.Four, the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teach students the correct appropriately use language behavior and non-verbal behavior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Language behavior should be as exact as possible;non-verbal behavior only correct, appropriate to send and receiv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o as to avoid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lict.To achieve this goal, we need English teacher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nonverb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ideas for the workers engaged in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making them better selection method and strateg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English teaching reform.Reference
(1)translated by Bi Jiwan.“English and Chinese contrastiv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Beijing.Language College Press, 1991
(2)Bi Jiwa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arrier “of language teaching.Study and research ”, in 1998 the first period
Bi Jiwan(3).“Intercultural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learning“.The ”, 1993 third
(4)edited by Hu Wenzho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cultur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5
(5)Xiong Wenhua et al.”Vivid mov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第三篇: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张山锋
论文摘要
口语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职高的学生来说,不管其英语基础多么薄弱.英语听说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训练的目的是培养他们通过大量听说实践帮助他们训练和发展听说技能,以便自觉而有效地学习和提高口语水平.如何更好的使用英语教学法中的交际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口语技能,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职高英语教学 运用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提纲】 I前言 II正文
一交际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职高英语教学的原则及现状.2.交际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和主要优点.二.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创设情景,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4、注重交流和学法指导.三.职高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时的注意事项.1、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而教师则无事可干,袖手旁观.2、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任何本族语。
3、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仅仅是两人对话、小组对话和角色扮演等。4.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对语法的轻视,以交际法教学法须注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III结论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I前言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实际语言环境中的交流,即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却有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不少人以为掌握了语言就必然或自然具备交际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其实并不然。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以讲解语法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就的只是大量懂英语的哑巴,而不是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交际型人才。目前,英语的全球化趋势及中国加入WTO的国际国内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打破我国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学生客”的英语教学,采取更实际更有效的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地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创造条件实现以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即在英语学习中进行英语交际,在英语交际中学习英语,全面提高学生视听说水平,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II正文
一交际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职高英语教学的原则及现状(1).职高英语教学的原则
职业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岗位型实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也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职高英语课程设置要符合高职高专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的这一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艺型人才”,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对职高毕业生而言,英语不再仅仅是其素质的表现,更是一种与其职业能力相伴的直接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的专门英语能力无疑将起到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增强高职毕业生竞争力的作用。因此,职业学校应把英语教学从“学科型”或“知识型”中解放出来,放到整个职高教学体系中重新定位,不再跟着普通中学教育亦步亦趋。职高英语教学应树立为服务于学生职业的理念,把有限的英语教学资源(时间、师资、设备)和学生的态度都集中于与其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形成和熟练上来
(2).我国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但没能升学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目前 我们使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语文出版社).这套教材每单元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设置四个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但由于学生生源状况和知识结构。使这套教材很难适用当前的英语教学.在设备方面,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在教师方面,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整体素质跟不上,他们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交际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和主要优点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交际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交际教学法主张下列三种学习原则:(1)沟通原则——实际的沟通情境会增强学习效果:(2)任务原则——籍由语言沟通来完成任务的学习型;(3)意义原则——教学内容对学习者能产生意义则较能增强学习效果。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foaches)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1earning to uselanguage),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learning language),更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learning about language)。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2)交际教学法的主要优点
①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语言不只是表达思想,更是交际的工具。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及地点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使用适当的语言,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并懂得如何适当地使用外语。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②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只有形成外语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③以话语为教学单位。话语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必须在体现交际情景的话语中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④不苛求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允许学生犯一些不影响交际活动的语言错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言语交际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⑤创建按功能项目为纲的外语教学体系,在外语教学中引进功能项目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二.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交际法教学是指模仿某些交际活动,在掌握一定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如学生特点、教材特点和语言环境)而创造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把交际教学法应用于职高英语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因为好的课堂导入往往能造成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而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又能使学生把自己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地投入到”学”的这个角色里去。以下是有关课堂导入的几点建议:
(1)以一些轻松幽默的对话开始。如.我在教授unit 4 Hobbies 这一单元时首先以提问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your free time? 等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开始,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以实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我在教授课文,
(3)、让学生汇报值日,每堂课前我都留3到5 分钟的汇报值日时间 如问,Who is on duty today? What day is today? Is everyone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here? 等等。
(4)以与课堂及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或背景为开始。如在教《Bill Gates>>时,可以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为开始,我拿一张带有电脑的图片问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并就此讲述它的发展历史,然后讲述它的创始人直接切入主题。
此外,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办英语学习园地,或用名言名句,习惯用语等向学生宣传。使学生无时不刻都会有想学英语的冲动,这些都可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 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需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应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起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兴趣和渴望,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1).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看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了教学并掌握了一定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在授课时要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引人入胜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文上来。课堂上用设疑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步步设疑,可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以BOOKII Unit 2 Reading B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疑:
1.Whom wrote the short story about ? 2.Have you read his novels? 3.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大胆回答,并用英语介绍Mark twain的生平,让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接着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全文.设计问题的难度要有针对性,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而对于课本中的难点,教师稍加点拨,然后让学生课后查字典并掌握其用法。在整篇课文都熟悉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扮演Mark twain, The dog’s owner和 The gettleman,整个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通过对话表演,既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又使学生掌握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英语是怀着一种害怕的心情,所以教学任务不应太繁或太重,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然地培养出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应尽情发挥自己的”导演”角色,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方案。如Unit 6 Reading A;《The Great wall》,教师可就中国的古长城的故事作为话题来引出课题,说Today we will learn The Great wall.It's made of millions of huge stongs.可结合该内容补充有关中国的其他名胜古迹。并借此讲述中国的大好河山。
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创造语言情景的关键,它决定整个课堂的交际氛围。教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直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接影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交际也就更活跃,否则,以学生为中心也只能是奢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这些英语基础薄弱且又好动的学生。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扳脸讲课.结果压抑了课堂气氛,学生不敢交流或不想交流.4、注重交流和学法指导
交流是教师执教的重要基矗,这里的交流一是指学生知识的交流。教师应当熟悉教学的内容,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二是指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试问一个与学生无法沟通的教师又怎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自觉地去学习他所教授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呢?
在与学生的知识交流中,势必会碰到一些语言不熟、词汇量不够、时态不懂等诸多困难,教师应耐心地加以指导和引导,做一些巩固练习。如在教学BOOKI;Unit 5 Reading A;《COMPUTER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完成Practice中的问题,然后互相讨论 :互问互答.三.职高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时的注意事项
交际法教学思想的产生是外语教学的一大变革,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交际法教学在真实或半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而教师则无事可干,袖手旁观。相反,教师要干得更多,教师须有系统的知识去引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导学生从知识的“城外”走向“城内”。要精讲多练,要安排学生外在语言情景中反复操作和实践,要让学生主动地在较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会运用知识。
2、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任何本族语。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语言甚至是肢体语言。有时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利于吸引学生思维的动作表情等。
3、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仅仅是两人对话、小组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教师须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的个体差异来创设适合学生的活动形式。
4、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对语法的轻视,以交际法教学法须注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提高当然包括:教学前对教材的认真钻研、教学时对课堂安排的精心设计,教学经验的吸取和对错误的改正,还包括与学生关系的处理等等。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占据了教学的大量时间,似乎英语就是在教语法,学生听得多,写得多,做得多,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有些教师在“淡化语法,突出交际运用”的口号下又走得太远,忽略了语法的教法。笔者认为,教学应以语法为基础,以交际为主要手段,才能使学生在二者兼顾的情况下取得成绩。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单纯的交际法教学也未必能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可。教师总在学生见过大量的语法现象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某项语法项目再做练习,如在进行 Book II Unit7 Reading A的第二段时,应先让学生通读一遍,再让学生总结本段重要的时态是过去完成时,再做一些相关练习.教师还可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用学过的语法通过小组的形式去编对话,以巩固知识。III结论
总之, 交际教学法抓住了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运用了社会语言学的成果,同时吸取了听说法、认知法的优点,是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是新课程的要求
3、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有助于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孔燕平《外语教学中交际式读学的应用》
载〈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
<2>梁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3>金亚秋.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成人教育.2004.2
<3> 史宝辉.交际式语言教学二十五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66-70.<4>.束定芳.论外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外语学刊.1993(3): 9-14.<5>.文 健.论英语大班教学的利弊及交际教学法的运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75-78.<6>.辛 斌.交际教学法:问题与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第四篇:谈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的作用
谈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的作用
李万样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讯技术的输入输出设备,能够真正成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这种即时响应交互,并能将生成的内容随时进行呈现、记录、调用的功能,为解决传统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体现信息化课堂的特色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技术手段,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英语教学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英语教学,能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的关注学习内容,动态交流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形成高效的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将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知识经验进行分类整理,更好的体现前后联系,帮助学生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的形成思维体系,更容易地将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两者的协调统一。电子交互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1年秋,随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全体教师并先后参加了全县组织的几场不同层次的电子白板培训,还参加了全县性的教师电子白板技能测试以及全县性的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融合应用优质课比赛,有力的促进了我校教师电子白板技能的掌握及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水平。现结合我校教师电子白板与英语教学融合应用的实践与探索,将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功能总结如下。
一、英语教学应用电子白板,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电子白板有任意书写、展示多媒体、任意拖拽、绘画、模拟教学工具、批注、平移、旋转操作对象等强大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各种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我在教学How can I got to the hospital?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图文等功能,精心设计了在电子白板上展示问路和指路等活动,启发并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争取操作机会。电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方便地解决 PowerPoint 或Flash课件中难以实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地使用遮罩功能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用文字拉幕、页面快照等功能来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电子白板中前置、后置、对象移动、翻转等功能来诠释教学中的难点;电子白板信息涵盖量大,演示迅速便捷,演示手段多样,演示效果直观、形象、生动,从视觉到信息量上无不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冲击与震撼,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比如:老师在白板上创建一个单词“orange”的链接图片,一个学生来到白板前点击“orange”,将会出现相应的“orange”图片。在教授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中的交通工具时候,我课前就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放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库中。上课时,让学生从资源库中找出自己认识的交通工具,并加以介绍,学生很容易找出,并很有成就感。此时,借助动态的单词拼写,让单词与图片同步呈现在屏幕上,再让学生在电子白板前用无感应笔将单词与图片配对。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致。
二、英语教学应用电子白板能够灵活组织教学,随手应用资源 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其支持屏幕内容的随时编辑与修改,方便了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对教育资源的不断调整、修改、增添甚至于现场创作和再加工。不断形成和积累可重复使用的新生的鲜活的教育资源。强调了教学的生成性。注意教学实施中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寻找教学的成长点。如初一英语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教师教学时可以利用白板的整合功能,把PPT.和知识点同时展示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进行即时活动并处于主导地位,呈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个简单的教法处理,即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也体现了这位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的从容的控制能力和对教学进程的把握能力。
三、英语教学利用电子白板,能创设互动课堂,活跃课堂氛围
利用感应技术在电子白板上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同步显示计算机的一切操作,还能够像在传统黑板上一样,随意批注、书写、画线、标记,这就让教师终于摆脱了鼠标,离开了操作台,面向学生进行教学。这就让师生回归了课堂,加强了师生的共同参与及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书写、表情等,无意识中更多地达成了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沟通。电子交互白板不同于其他教学多媒体的主要区别在于白板的交互性。
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能与学生充分互动,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给予教学内容多方位的展示,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例如我在上一篇Reading 的时候,先让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好朋友的图像,用幕布功能将每个好朋友的特点蒙住,之后就让他们彼此讨论下他们的性格特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接着我让大家安静下来,用探照灯功能将他们的特点亮了出来,学生顿时拼命举手抢答接下来的特点,并且有几个活跃的还走上了讲台做了“小老师”,这样不仅教了新单词而且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堂中来,用电子白板上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展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英语教学利用电子白板,能够化静为动,感知新知,突破教学难点
英语教学利用电子白板,能根据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克服了学习上难点。例如:在教学c初一英语Unit8 What does he look?时,可以用白板的绘画功能,画出一个人物,然后让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他/她长什么样;接着通过画出几个人物进行对比。再画一些名人,让学生进行描述。以此来让学生理解如何描述人的长相。接下来,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再让学生认识这个人的新形象。
五、英语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英语课堂,是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既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服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的平台,使用灵活,便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尤其在听、说、读、演、唱等语言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学习活动中,可以毫无拘束地说、演、唱,施展自己的个性,充分显露自己的潜在能力,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大增强。想象力也变得丰富了。比如,初二英语Unit5 If I am a.....教学该单元时,通过电子白板观看名人故事,我发现班中性格内向的学生钟某,平时在课堂上基本就是老师说什么自己听什么,一直不肯举手发言,但是在白板下的教学中他有了明显改变,逐渐变得活泼、开朗;愿意与同学交流,愿意参与竞争,渐渐活跃了,当然个性也有了合理的发展。甚至说,假如他是市长的话,他要„„。在课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特别注重利用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大多数能相互帮助、相互影响,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很多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共同提高。
六、英语教学运用电子白板,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笔记的抄写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任何的地点进行了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自发的加入到学习过程中,交互白板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交互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交互式教学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运用电子白板,使英语课堂中多元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得到整合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拥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根据各自的智能类型来选择的,这就产生了多元学习策略。而以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主要任务的英语教学策略相应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才能满足多元的学生。英语教学方式只有不断转变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之间的转换和学生自我目标的多样化,才能与多元学习策略不断地整合,提高整个教学过
八、英语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能够提升教学评价,促进课堂反思,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所有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储存起来,能够形成个性化的授课纪录,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进一步了解学生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学习风格的差异,为今后的授课、反思和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学生也可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便于巩固以前的旧知识和内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电子白板为英语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利用交互白板以更感性、更直接的方式授课,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课堂交互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了教师的教学潜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中小学电教,2012年11期
2、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教学课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第五篇:TP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TP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TPR教学法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也被叫做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完全生理反应理论等。TPR教学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Dr.James J.Asher)提出,其理论基础在于:人们在幼儿时期学习语言时是听说促进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当通过听说获得的信息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幼儿就能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了。TPR英语教学就是根据该理论发展而成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
2~10岁是儿童学习外语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系统的有方法的第二语言学习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有着明显的学习优势。
二、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法同TPR英语教学法的比较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还是以语法教学为基础,通过讲解英语的语法结构知识和体系来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以此类语法教学为基础的传统英语教学法已经明显偏离了英语的语言运用特点,大部分学生在很好地掌握了那些语法规则之后还是不能够在日常生活英语中脱口而出,仍然单复数不分,性别he/she不分等等。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是一种书面语言,非常不适合幼儿英语教学,儿童难以掌握。
TPR英语教学法是要根据儿童的特点(例如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等),让儿童在活动中游戏里学英语,这和让小朋友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是有明显区别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起主动的儿童学习情绪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采用TPR教学法,自然地重复小朋友发音不准的单词,直到发准为止,小朋友只需要根据老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反应即可,而不用重复老师的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强迫幼儿做事或说话会引起幼儿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不利于儿童的语言学习。
三、TPR英语教学模式
1、TPR游戏教学法
老师组织游戏教学,让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英语。TPR游戏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小朋友在轻松、欢快后的气氛中形成英语意识和英语思维。
2、TPR绘画教学法
经验表明,幼儿对黑板上的图画比文字更感兴趣。幼儿英语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在黑板上画出所讲讲内容,逼真而夸张的图画将有助于儿童展开想像。比如介绍“circle”单词,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这将比在黑板上直接写一要有效得多。
3、TPR表演教学法
老师通过形象的表演,即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口中语言信息。例如在教“jump”的时候,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跳;在教“run”的时候,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跑动等。
4、TPR整体教学法
老师通过把句子或单词设定在特定的故事情节或场景中,教小朋友从整体把握意思,例如“Yesterday I ate a piece of bread.”老师可以将a piece of bread替换为a piece of cake或者a bowl of dumplings.这样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小朋友英语学习中举一反三。
5、TPR直观教学法 儿童通常对具体而直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尽量教小朋友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单词,用实物图片代替简单文字,例如教“bird”可以让小朋友看到鸟的图片,并播放鸟叫声,教“dog”可以让小朋友听听“汪汪”的狗叫声。
四、TPR教学法的优点和缺点
TPR教学法有助于迅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小朋友们在真实的环境和体验中学习英语,其重点在于帮助儿童理解英语并实现使用英语交流,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不是主要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消除小朋友的紧张心理,促进儿童大胆开口说英语。TPR英语教学法同时创造了一个虚拟真实生活学习环境,让儿童在快乐的活动中和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TPR教学法针对儿童英语教学来符合乐学原则,有助于让儿童感受到英语学习中的愉悦,但它也有不足之处,一是TPR英语教学法只适应于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适用层面较为浅显,因为它涉及的活动和言语都比较简单而基础,所以TPR英语教学不适合于深层次的英语学习,这是其局限性。二是TPR英语教学方法灵活且丰富,其中包含了游戏、表演、竞赛、舞蹈等大量活跃元素,这样小朋友很容易在教学进行时注意力分散,手舞足蹈,东张西望,倘若没有比较好的课堂管理方法,则将很难将小朋友有秩序地组织起来,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你说你的,我玩我的。这是TPR英语教学的不易把握性,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有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