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

时间:2019-05-13 01:3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

第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

摘 要:高中化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高中生都表示难学,甚至于慢慢地开始恐惧上化学课。所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许多化学教师关心的问题。面对这种状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问题导学的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通过教师有技巧的教学,进而学好化学知识。这样就凸显出化学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何种教学技巧的重要性,而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导学法就被众多教师纷纷拿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并探究它的实践意义。

一、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情况分析,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化学课堂氛围太过于沉闷。这不仅是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于听教师讲解的上课模式,而且还可能是有大部分学生听不明白教师上课的内容,所以只能自己做自己的东西。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此外,大多数学生如果不是高考要考试的原因,根本不会想学化学。也就是说,学生本来对于化学的学习就不喜欢,再加上高中化学难度增加,导致许多学生开始出现讨厌学习化学的现象。

再者,我们的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缺少变化,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常常都是采用口述来讲解化学知识,容易形成“满堂灌”的课堂讲解。另外,就是上课形式已经进入一种模式化教学,缺少实际情况变化。

二、问题导学法对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化学知识,比如说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还要通过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态度。但是,往往是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知识,吓跑了一大堆的高中生,使他们都不敢或不相信自己能够去探究各种化学问题,进而见识到化学的魅力。

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师就有责任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实验、验证。这样一系列任务做下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在问题的讲解中,增加自己学习化学的自信心。这绝对会比单纯地讲解知识更能够促进学生进步,而且这也更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一)在情景中提问

很多教师都会因为担心提问学生而浪费上课时间,打乱自己的上课节奏,或者说担心提问题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所以一般就采用回避提问的方式。

其实,如果教师采用在情景中提问是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也就是说,在提问题时,教师先创建一个情境,使学生有亲自参与的感觉。这样既有趣,又真实生动,而且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了。

比如说,高中化学必修一的课本中的《物质的分类》,主要是让学生应用分类法,将一些物质进行分类,同时了解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收拾东西来设计情境,让学生理解分类必须在一定的标准下进行才能顺利地完成。一旦分类标准不明确就必然会导致分类混乱。

(二)利用社会实际来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生活实践,最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莫过于它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师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一点,将我们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和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而掌握分析、解释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结合中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以及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说,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了解膨松剂为什么能够使食品变松软,或者明白钢铁为什么会腐蚀等等。学生就可以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使自己转变生活态度和观念,并且学会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在交流中深入问题

问题导学法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俗话说,一个人学习的知识只是一个人的知识,但是如果两个人相互交流自己的知识,就会变成两个人的知识。同样,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学生还是像以往那样埋头苦干,不管他怎么努力,都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学习。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相互进行交流,就可以在交流中吸取别人宝贵的意见,以及学习别人有用的知识。这样更能够使我们的问题深入,以及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比如说,对于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这方面的内容时,学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知道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验中是如何运用的。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方法。

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的欲望,而且可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师需要在传统优秀的教学法的基础上,积极地使用该方法来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化学成绩,而且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罗宇达

南昌一中化学组 330003

摘要: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应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构建过程。而要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关键是创设引导、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其中,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本文将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联系笔者的教学实际,来阐述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关键词: 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 三维目标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

1、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就要教师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来实现。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也充分体现了利用情境创设、促使学生主体参与的思想。

情境创设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其作用在于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什么是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应从教师向学生提出已知、现成知识的模式 开始,而应从教师通过设臵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识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

3、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五大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内容中的许多知识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环境、能源、卫生、健康、人文历史等联系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工业合成氨”时,提供“第一化学反应”的相关背景资料,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要花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这个反应?(人工固氮的意义);研究的方向在哪里?(从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的角度分析);在学习Cl2的性质时,创设问题情境:如果发生Cl2泄露,人们应该如何发现并防护?介绍H2S性质时,提供重庆开县井喷事故的背景材料,设问:造成重大惨剧除人为因素外,当地的地理环境也做了帮凶,为什么? 体现了H2S的哪些性质?……

学生在接触这些知识时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接受新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教师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在学习Na2O2性质时,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提问:实验体现了Na2O2的什么性质?让学生往装有Na2O2的试管中滴水,并用手指略堵住管口,有什么感受?再用带火星的火材靠近管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并思考原因。通过创设一系列连贯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得到Na2O2的性质。

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我先提出问题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呈什么性?不少学生根据NaCl溶液呈中性就认为盐溶液都呈中性。我再让他们测NH4Cl、AlCl3、KCl、Na2CO3等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现象?你能推测NaHCO3、Na2SO3、CuSO4、FeCl3、K2SO4溶液的酸碱性吗?能发现什么规律?得到什么结论?

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化学问题情境必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察”、“好问”、“勤思”习惯 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就容易养成学生“善察”、“好问”、“勤思”的良好习惯。

例如, 《钠》这节课中研究钠的活泼性,教师先提出问题: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会得到什么产物?方程式是什么?(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学生大都认为钠把铜臵换出来)。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并推测产物是什么,思考原因。(而实验事实证明,钠和铜盐溶液反应并无红色的铜生成,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气体)。

学生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时,经常会与他们原有的知识发生“冲突”或是结果“出乎意料”。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经常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联系新旧知识主动思考问题,及时发问,通过同学的相互讨论或老师的引导指点解决问题。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有效的学习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形成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4、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可能会随着学习者以后不再接触相关学科的学习而遗忘或无法运用,但学习者形成的化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则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终身受用。

各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特点,都有相应的学习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学科思维。而科学素养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这两者都是学习者能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能力。

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臵身于分析、思考问题的氛围的同时,不仅使他们容易形成问题意识,了解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教师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教学中,设臵以下问题:在准备阶段酸碱式滴定管是否要润洗?为什么?锥形瓶呢?在滴定过程中眼睛应盯在哪里,为什么?达滴定终点时能否立即读数?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不仅明白正确的实验操作,还能了解化学实验中误差分析的方法。

5、创设问题情境,是落实“双基”、实现“三维目标”的良好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自然科学。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对高中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作出了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尤其重视。由于学科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散,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然而许多知识都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环境、能源、卫生、健康、人文历史等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机械生硬的落实“双基”而不注重创设与教学内容、目标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不仅可能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我省即将实施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做了重大的调整,课堂教学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标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良好途径。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化学学科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水平精心预设,创设好问题情境,必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接受教师对他的感染的同时也在彼此之间形成相互感染。从而在良好的群体风气、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求知,在勤思、民主的氛围,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认知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形成问题意识,从而积极自主构建以获取知识与技能,体会化学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科学素养与价值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洪明:《试论问题情景式教学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化学教学2001.9 2.蔡铁权:《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全球教育展望 2006.3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4 4.汪明微:《化学探究活动中问题的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 5.陈 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2002.6 4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学校课题负责人孙万祥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问题导学法”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 研究 实验

2010年5月针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我申请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承担了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调查、实验、探索,本人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由此,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发现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重视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所谓问题,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一般的解释为不能即时达到的目标。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多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里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解决问题时,你碰到了问题”。问题在科学的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有关自然的各种信息,然后加以理性的加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科学的发现似乎来自偶然的观察,但事实上任何人都是根据一定的问题去研究、观察的。在观察之前总是先有种“预期”,构成某种先于经验的参考框架。只有当观察的事实落入这一框架时,才会有所发现。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自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要获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都需要获取各种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对问题进行探索。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理想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去做,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个思想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理”或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寻找真理中得到发展”。

诱思探究理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点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多向反馈,注重智能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在“导”上下功夫,导知识、导方法、导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而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量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究其原因,出了基础问题外,主要是不注意学习方法,不积极思考问题,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较差和作业依赖性强。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着力使教学重心下移,使学生学会学习。“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划分为数个相应联系的动态结构,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双边活动。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结果,轻知识形成过程的倾向。“问题导学法”就是通过提供背景(问题)、自学教材、探讨问题、运用知识等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 形成过程,从而培养良好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所要求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索、研究,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面对问题的“想学”“想尝试”。

2、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的研究,让学生 根据问题自学教材,使其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具有一种求知欲望,从而把他的智慧力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

3、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切实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质的飞跃。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三、课题研究内容

1、“问题导学法”课堂环节。“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合作探究——反馈点拨——生疑再探”这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也是本课题研究中比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2、“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时 “问题”设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探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问题提出的技巧。

3、通过“问题导学法”探索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动机。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

如在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期刊、图书、互联网网站文献及电子文献检索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及理论上的应用等。

问卷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目前教师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及课堂教学效果等相关情况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实效性。

通过实验研究法检测所研究的内容上是否达到研究目标,为成果论文提供有力的论证。

五、课题研究程序

1、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a.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b.资料准备;c.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5月)

a.设计问卷,确立调查对象、方法、反馈教学效果;b.进行课堂设计;实施实验研究。

3、实验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主要任务是全面梳理汇编相关资料和完善研究成果,形成书稿;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报请课题组进行评审。

六、课题成果形成

1、教案设计

2、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1、“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研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

2、“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的研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反馈点拨——强化运用”

1、设置问题:设计问题应围绕主题和课标。备课时,教师在钻研新课标、教学用书和熟悉学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明确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可采用小黑板,小卡片,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做呈现载体。

问题设计的范围:问题要围绕本节课内容设计,可以是复习旧课而直接为本节课服务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值要适当;开始运用此法教学,要尽量注意问题不宜过难,要尽力切合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回答。领受成功的欢乐。提高投入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中师生共同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 故事中,种田人的愿望是什么?

② 他采取了什么办法让秧苗长高?结果怎样?

③ 种田的人愿望很好,但是他错在哪里?(联系庄稼的生长过程展开讨论)

④种田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可采用什么办法?你能替种田人想个办法吗?(联系自己种种子的体会来谈)⑤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例如小学科学课: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一》中问题情境:

①同学们,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②说说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③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④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⑤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⑥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⑦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⑧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2、自学思疑:问题导学与学法指导,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必定和以前旧的知识有必然的联系。教师课前应将教学目标分化,布置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及突破难点、重点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更有趣、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每节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看书思考时允许学生讨论,也可分小组进行。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这段时间来回指导,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即进行自主学法指到。有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从“疑”字入手,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不仅获取知识信息,而且利用这些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得出答案。

相应策略:①合理解剖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区分难易。②正确处理课堂内外的学习,让学生课外独立探究思考,课内教师引导探究学习,教学目标难易全面得到内化。学校通过特别的措施,即充分鼓励教师利用自修、业余在校时间下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3、反馈点拨:精讲问题,提问检查,老师提问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回答,对他们的正确答案,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适当表扬,这样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懂的问题不讲或少讲,个别有困难的可在课外单独辅导。对于本次课的难点、重点应讲透,可举一反三。相应策略:教师的导学应该从导思、导议、导练入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的启发性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又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的结论的得出是用“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是用“它说明了什么”或“这是为什么”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导议的过程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合作、主动的教学关系,创设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及时指导点拨,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

例如科学中:在学完“光的现象”这一章后,让学生看书自己总结本章要点,接着,让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派代表起来概括,有分三部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及应用),光的折射(及应用);也可以分五部分(即把应用分开算);(也有把颜色分开算)分成六部分的。有的是以表格形式表示,有的以段落方式表示,有的以图画形式表示。教师要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比规范的答案本身更重要。课后的反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加强学生的课后交流。课外任务一般采用查资料,写体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如在学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内容后,让学生通过上网,泡图书室等方法找资料来研究听觉缺失的原因及防护,写出分析报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密切了科学、生活、社会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强化运用:课堂回顾,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课堂上要精心设计练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练习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加以系统归纳,并据以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可以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典型知识点的理解、应用。根据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获得控制。通过反馈获得信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应策略: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课堂提问、板演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个别问题可个别进行解答,以求给其他学生课堂积极活动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普遍性的问题可当堂解答。注重重新引导学生思维,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总结有关规律,以利后继学习运用,教师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补充相应的练习,重新使目标达成,然后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一定难度,有代表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内或课外练习。这是对学生课堂所掌握知识的更高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根本所在。

以上四步的具体操作策略在不同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呈弹性状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学习理解本堂课要点的程度作相应的变化,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为根本目的。

八、研究成果:

“问题导学法”在我校各学科教学中地有效实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研究各年级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大胆思考问题,敢于回答,基本改掉害怕问题,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保证。“有志者事竟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有成就者都是自信心强的人。课堂上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学习效果卓有成效。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能力。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最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问题导学法”中“问题导学”环节正是为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设立的。“问题导学法”遵循了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善启发、诱导,不硬拖,激励不硬压;点明解决疑难的“决窍”不硬灌;给学生指引认识的路线,进行分析综合,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向,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激励学生要知道自己还未知道的东西的愿望。“问题导学法”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以激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内动力,通过“导”,教会学生如何自学课本和查阅参考书,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如何去发现、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自觉地把探索问题答案的认识活动进行到底;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用“问题导学法”的基本模式是“设置问题——自学教材——反馈点拨——强化运用”进行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思维等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了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的含量和质量,我们通过实施“问题导学法“,学生参与实践基本实现了自主化,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甚至连表达结果也有自主权,因此参与学习的质和量都有了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九、自我反思

“问题导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现代教学关系中角色转换。教师不到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决不点拨,让学生通过交流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让每个学生学会思维、带问题进课堂、勇于开拓、勇于思考,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限于师资能力和水平,还更多地停留在经验层次上,缺乏一种理论的自觉,还有待遇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一位特级教师是这样评价反思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我反思,是优秀教师自省常新的有效手段。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道德课堂理念下‘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问题导学法”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 研究 实验

2010年5月针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我申请参与了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承担了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研究”的研究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调查、实验、探索,本人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由此,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发现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重视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所谓问题,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一般的解释为不能即时达到的目标。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多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里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解决问题时,你碰到了问题”。问题在科学的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有关自然的各种信息,然后加以理性的加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科学的发现似乎来自偶然的观察,但事实上任何人都是根据一定的问题去研究、观察的。在观察之前总是先有种“预期”,构成某种先于经验的参考框架。只有当观察的事实落入这一框架时,才会有所发现。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自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要获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都需要获取各种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对问题进行探索。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理想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去做,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

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个思想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理”或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寻找真理中得到发展”。

诱思探究理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点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多向反馈,注重智能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在“导”上下功夫,导知识、导方法、导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而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量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究其原因,出了基础问题外,主要是不注意学习方法,不积极思考问题,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较差和作业依赖性强。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着力使教学重心下移,使学生学会学习。“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划分为数个相应联系的动态结构,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双边活动。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结果,轻知识形成过程的倾向。“问题导学法”就是通过提供背景(问题)、自学教材、探讨问题、运用知识等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 形成过程,从而培养良好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所要求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索、研究,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面对问题的“想学”“想尝试”。

2、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的研究,让学生 根据问题自学教材,使其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具有一种求知欲望,从而把他的智慧力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

3、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切实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质的飞跃。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三、课题研究内容

1、“问题导学法”课堂环节。“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合作探究——反馈点拨——生疑再探”这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也是本课题研究中比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2、“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时 “问题”设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探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问题提出的技巧。

3、通过“问题导学法”探索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动机。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

如在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期刊、图书、互联网网站文献及电子文献检索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及理论上的应用等。

问卷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目前教师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及课堂教学效果等相关情况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实效性。

通过实验研究法检测所研究的内容上是否达到研究目标,为成果论文提供有力的论证。

五、课题研究程序

1、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a.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b.资料准备;c.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5月)

a.设计问卷,确立调查对象、方法、反馈教学效果;b.进行课堂设计;实施实验研究。

3、实验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主要任务是全面梳理汇编相关资料和完善研究成果,形成书稿;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报请课题组进行评审。

六、课题成果形成

1、教案设计

2、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1、‘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研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

2、‘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的研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反馈点拨——强化运用”

1、设置问题:设计问题应围绕主题和课标。备课时,教师在钻研新课标、教学用书和熟悉学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明确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可采用小黑板,小卡片,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做呈现载体。

问题设计的范围:问题要围绕本节课内容设计,可以是复习旧课而直接为本节课服务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值要适当;开始运用此法教学,要尽量注意问题不宜过难,要尽力切合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回答。领受成功的欢乐。提高投入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 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中师生共同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 故事中,种田人的愿望是什么?

② 他采取了什么办法让秧苗长高?结果怎样?

③ 种田的人愿望很好,但是他错在哪里?(联系庄稼的生长过程展开讨论)

④种田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可采用什么办法?你能替种田人想个办法吗?(联系自己种种子的体会来谈)⑤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例如小学科学课: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一》中问题情境:

①同学们,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②说说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③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④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⑤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⑥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⑦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⑧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2、自学思疑:问题导学与学法指导,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必定和以前旧的知识有必然的联系。教师课前应将教学目标分化,布置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及突破难点、重点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更有趣、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每节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看书思考时允许学生讨论,也可分小组进行。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这段时间来回指导,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即进行自主学法指到。有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从“疑”字入手,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不仅获取知识信息,而且利用这些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得出答案。

相应策略:①合理解剖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区分难易。②正确处理课堂内外的学习,让学生课外独立探究思考,课内教师引导探究学习,教学目标难易全面得到内化。

学校通过特别的措施,即充分鼓励教师利用自修、业余在校时间下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3、反馈点拨:精讲问题,提问检查,老师提问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回答,对他们的正确答案,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适当表扬,这样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懂的问题不讲或少讲,个别有困难的可在课外单独辅导。对于本次课的难点、重点应讲透,可举一反三。相应策略:教师的导学应该从导思、导议、导练入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的启发性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又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的结论的得出是用“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是用“它说明了什么”或“这是为什么”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导议的过程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合作、主动的教学关系,创设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及时指导点拨,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

例如科学中:在学完“光的现象”这一章后,让学生看书自己总结本章要点,接着,让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派代表起来概括,有分三部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及应用),光的折射(及应用);也可以分五部分(即把应用分开算);(也有把颜色分开算)分成六部分的。有的是以表格形式表示,有的以段落方式表示,有的以图画形式表示。教师要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比规范的答案本身更重要。课后的反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加强学生的课后交流。课外任务一般采用查资料,写体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如在学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内容后,让学生通过上网,泡图书室等方法找资料来研究听觉缺失的原因及防护,写出分析报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密切了科学、生活、社会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强化运用:课堂回顾,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课堂上要精心设计练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练习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加以系统归纳,并据以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可以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典型知识点的理解、应用。根据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获得控制。通过反馈获得信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应策略: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课堂提问、板演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个别问题可个别进行解答,以求给其他学生课堂积极活动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普遍 5

性的问题可当堂解答。注重重新引导学生思维,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总结有关规律,以利后继学习运用,教师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补充相应的练习,重新使目标达成,然后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一定难度,有代表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内或课外练习。这是对学生课堂所掌握知识的更高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根本所在。

以上四步的具体操作策略在不同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呈弹性状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学习理解本堂课要点的程度作相应的变化,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为根本目的。

八、研究成果:

“问题导学法”在我校各学科教学中地有效实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研究各年级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大胆思考问题,敢于回答,基本改掉害怕问题,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保证。“有志者事竟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有成就者都是自信心强的人。课堂上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学习效果卓有成效。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能力。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最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问题导学法”中“问题导学”环节正是为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设立的。“问题导学法”遵循了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善启发、诱导,不硬拖,激励不硬压;点明解决疑难的“决窍”不硬灌;给学生指引认识的路线,进行分析综合,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向,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激励学生要知道自己还未知道的东西的愿望。“问题导学法”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以激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内动力,通过“导”,教会学生如何自学课本和查阅参考书,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如何去发现、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自觉地把探索问题答案的认识活动进行到底;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用“问题导学法” 的基本模式是“设置问题——自学教材——反馈点拨——强化运用”进行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思维等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了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的含量和质量,我们通过实施“问题导学法“,学生参与实践基本实现了自主化,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甚至连表达结果也有自主权,因此参与学习的质和量都有了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九、自我反思

“问题导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现代教学关系中角色转换。教师不到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决不点拨,让学生通过交流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让每个学生学会思维、带问题进课堂、勇于开拓、勇于思考,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限于师资能力和水平,还更多地停留在经验层次上,缺乏一种理论的自觉,还有待遇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一位特级教师是这样评价反思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我反思,是优秀教师自省常新的有效手段。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 要:

中学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使学学生自觉并主动地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化学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模仿、重复,从而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作为化学教学主战场之一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来组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设计;新课标;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且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吃透课标,研究学生实际,倾听学生意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他们喜欢十么?,讨厌十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2、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重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4、发动学生,信任学生,不要企图所有问题都由自己讲清楚。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阅读、思考、交流、提问。

5、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与学生融洽相处的本领。

6、多阅读多学习,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上的成败与得失,跟上步伐。.二、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主动地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涉及到提出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试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实验现象(或数据),结论和解释,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环节。

1、要精心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由于课时有限,要精心选择探究强强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获得乐趣。

2、要循序渐进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意识比较薄弱,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没有掌握。所以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并教给探究的一般途径和一般方法。

3、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由于受课时限制,经常性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不太现实。选定内容后,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认真把握,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都要充分准备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想法,哪怕是偏僻的、怪异的,甚至是错误的,都要认真细致、耐心地给予解决,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因此,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用化学知识信息,构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

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设计中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1、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如对于某一化学概念,应把他讲到理解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2、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3.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从以上三个入手,可设计六种教学方案:

1、理论分析综合法。如设计培养目标时,可将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思想。

2、素质归纳演绎法。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多种提法,我们可遵照某一标准对素质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素质提出要求。如把素质分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智能结构素质等四个方面,然后,确定具体要求和培养规格。

3、系统分析综合法。系统分析法即是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即而研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的方法。如认知目标、品德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皆可采取此类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或设计课时计划时,把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原则及方法都统一在教学逻辑系统之中。

4、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布图解,进行逐步图解的方法。

5、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结构分析成若干个小步骤,然后逐步分析的方法。如一项技能分为感知、回忆、计划、完成四步,然后让学生分步掌握。

6、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功能分解为若干项小的环节,让学生逐步领会,然后再合成为一体的分析方法。

四.“问——动——探——导”教学模式是把上学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

1、问——激活思维:科学始于问题,一个新问题的提出就意味着可能有一个新角度的出现,一个新看法的形成。正如陶行知所言:“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一问“要问得巧,问得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欲罢不舍,这时候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兴趣、思维立即被激活。要得此”巧问“就需要教师在熟悉化学课程内容,依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加以科学的处理和设计,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好准备。提问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⑴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⑵通过实验或图片等直观工具展现化学现象;⑶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⑷通过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加以提问。

2、动--多维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所以学生们在一连串问题的刺激下,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秩序有些混乱,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不仅不能制止还应协调好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应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如采用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法: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保证每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把同一学习小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

3、探-探索求证:当学生经过准备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可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判,比较自己与他人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逐渐找到相对最佳方案,并且训练了他们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在群体中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时,如何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即使对他人的方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也需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

4、导--归纳引导:研究证明: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每次练习后信息没有及时反馈,学生就无法使正确的理解、分析、推断得到强化或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矫正。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矫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细心观察、了解,可先归纳出学生各种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自评,哪个最合理;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规范思维过程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后,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简要总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之条理分明,并可适当将内容延伸,引出新疑问,为下个知识点埋下伏笔。

五、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精讲,每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

2、每堂课要有具体教学目标,一定要当堂检测,最好当堂反馈矫正。

3、编制”学案",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学生先做答,然后教师点评,学生要落实纠错,教师检查落实情况。

4、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练后要反思整理、分析错因,归类总结,二次训练;建立并用好错题记录本或疑难问题卡。

5、针对不同的学生,课堂教学要进行分层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辅导、多检查;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学习、多拓展、多督促。

6、加强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教学,要进行专项训练,重点落实,将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的规范使用落实在整个教学中。

下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好的课堂设计能顺利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

    与安全携手,让平安点缀幼儿亮丽的生活 ——浅谈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 摘要:对幼儿的安全保护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这是由幼儿身心发......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 摘要: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问题。教师应找到新教材与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结合点,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设计问题的过程,理解科学设计问题的方式......

    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余再春 (梅州市梅州中学 广东梅州 514011) 摘要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

    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余伟 (德江县第二中学化学教研组)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固有的法制......

    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浅析

    如何使教学更有成效,是教育界永恒的课题,人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希望寻求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方式。如何以人为本,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

    浅谈“分层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分层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字数:2707 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我校提出“分层导学”理念已有多年,它不仅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