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法名解一类

时间:2019-05-13 01: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教学法名解一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教学法名解一类》。

第一篇:教育学教学法名解一类

教学法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p8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p2 第二章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p38 第三章

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p75 第四章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p111

2、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p114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p115

4、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p118

5、讨论学习法

讨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p121

6、调研学习法

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p122

7、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p126 第五章

1、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p149

2、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讲解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p156

3、板书技能

板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形式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技巧。p182 第六章

1、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p195

2、纸笔测验

纸笔测验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出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p203

3、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p208

4、合作评价

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p210 第七章

1、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p217

2、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时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p234

3、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利用现代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p219 教育学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p4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p15

3、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p29 第二章

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p62

2、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p66 第三章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p76

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p76

3、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p77 第四章

1、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p99

2、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p109

3、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证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p110 第五章

1、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p165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p174 第六章

1、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p201

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p213

3、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p216 第七章

1、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p265

2、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p269 第八章

(以下一道名词解释降级为单选题。)

1、班级

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p277

第二篇:自制卫生法名解大题

自制《卫生法》名解与问答题大全

卫生行政处分:是指有管辖权的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所属一般违法失职人员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

卫生行政处罚:是指卫生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在职权范围内对违反卫生行政管理秩序而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的一种卫生行政制裁。

卫生法律责任:是指卫生法主体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后果。

卫生行政责任:是指卫生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卫生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卫生民事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和卫生工作人员或从事于卫生事业有关的机构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公民的健康权利时,应向受害人承担赔偿的责任。

卫生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卫生法的行为,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卫生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造成自己合法权益的损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给予补济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法律行为:是指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当事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某种活动。

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而又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也简称事件。

法律事实:是指卫生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直接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卫生法:调整在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卫生法的渊源:

卫生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活动。

卫生行政赔偿: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反映卫生法立法精神、适用于卫生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卫生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医疗纠纷:

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规范的总和。

法定管理传染病:是指纳入《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管理的传染病。

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原料血浆:系以单采血浆术采集供生产血浆蛋白制品用的健康人血浆。

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在卫生活动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医师:是指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及计划19生育技术服务等专业机构中从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执业医师: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注册的执业类别和范围,独立从事相应的医疗工作的人员。

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防治医疗措施决定取舍的权利。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管理法:是调整药品监督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用药安全,维护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队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性规范,有一系列反映药品特征的参数和技术指标组成,是药品生产、经营、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数据。

新药: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销售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仿制药品:是指仿制国家已经批准正式生产、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具有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的处方方可调配、购买和使用,并须在医务人员指导和监控下使用的药品。

假药:是指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以及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劣药:是指药品成分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召回:是指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收回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预期目的:是指产品说明、标签或宣传资料载明的,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取得的作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获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对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按照规定进行试验或验证的过程。

母婴保健法:是调整因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婚前保健服务:指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所进行的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服务。

婚前卫生指导:是指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的以生殖健康为核心,与结婚和生育有关的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婚前卫生咨询:包括婚配、生育保健等问题的咨询。

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及相关检查。

孕前保健:是指以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发生为宗旨,为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保健服务。

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献血法:是调整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

血站: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

临床用血:是指用于临床的全血、成分血。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调整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保障公民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生育调节:是指以经济、行政、法律、医学手段调整人类的生育行为。

身体权:是指自然人对其肢体、器官、其他组织或尸体的支配权。

卫生法学:有关卫生法律规范的学说。

医疗中的一般注意义务:

医疗法律关系:

问答题

1、简述卫生法的调整对象。

答:卫生法调整的对象是卫生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卫生行政关系和卫生民事关系。卫生行政关系,是指经卫生法确认,具有行政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卫生民事关系,是指经卫生法确认,具有民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2、简述执业医师的职业规范。

3、简述卫生立法的基本程序。

4、简述卫生法的渊源。

5、简述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卫生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每一个具体的卫生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因素。主体: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和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客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物,行为,智力成果。内容:权利与义务。

6、简述卫生法律体系的客体有哪些。

7、简述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

答: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有关许可证等。

8、简述卫生处罚与卫生行政处分的区别。

答:见上名词解释。

9、卫生行政救济有哪些途径?

答: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诉讼,卫生行政赔偿

10、简述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

1.简述卫生法的权威性特征。

3.简述卫生授权立法的作用。

5.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发现乙类传染病时,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6.国家对药品广告有哪些特别规定?

答:

8.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可以适用的抗辩事由,即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有哪些?

答: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9.列举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

1、是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

2、医疗事故是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过失行为造成的;

3、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4、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了人身损害;

5、过失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多因一果)。

10.试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什么规定由医疗机构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11.简述卫生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答:对以下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请行政复议:

1、对卫生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卫生行政机关采取的有关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条件申请有关卫生许可证(照),卫生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

5、要求卫生行政机关履行其法定职责拒不答复的;

6、认为卫生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7、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害其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的;

8、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13.新药研发生产程序或步骤是什么?

14.试比较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

15.《刑法》规定的与血液和血液制品有关的罪名有哪些?

16.结合实际,论述在医疗法律关系中,患者拥有哪些权利,医务人员承担哪些义务?

17.试比较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答:卫生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卫生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活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比有以下不同:

1、性质不同: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属于行政机关系统内部所设置的对于行政

管理相对人实施救济的制度;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属于在行政机关外部设置的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救济的制度。

2、程序不同:行政复议适用行政程序;行政诉讼适用司法程序。

3、审查范围不同:行政复议对具体行政行为既审查合法性又审查合理性;行政诉讼主要审

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4、法律效果不同:行政复议后仍可提起诉讼,行政诉讼是两审终审。

18.《传染病防治法》在传染病控制方面,一般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19.何为医疗法律关系?根据我国法律医疗法律关系大致可做怎样的划分?

20.什么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

22.《传染病防治法》对疫情报告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25.何为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的内容与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26卫生法的效力范围包括哪些?请分别进行具体说明。

27何为假药和劣药,二者包括哪些情形?

28简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9参加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有哪些?

第三篇:巧解一类不等式

巧解含有“f(x)f(x)”的填空题

先看下面的题目:

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yf(x)其导函数为f(x),且满足f(x)f(x),则不

等式f(2x3)e

2x4

f(1)的解集为

2x4

f(2x3)e

2x3

解析:注意到f(2x3)ef(1)可写为:

f(1)e,令g(x)

f(x)e

x,则该

不等式即为g(2x3)g(1),为此只要考虑g(x)的单调性即可,由

f(x)e

x

g(x)

f(x)e

2x

x

e

f(x)f(x)

e

x

0,从而g(x)在R上为增函数,所以

2x31,x2。

从上面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由条件f(x)f(x)可考虑构造函数g(x)

g(x)

f(x)f(x)

e

x

f(x)e

x,则,于是条件f(x)f(x)便用上了。

当然作为填空题下面的方法也很好:

另解:特取符合条件的函数f(x)e1,则由f(2x3)e

e

2x3

x

2x4

f(1)得

1e

2x4

(e1),整理得e

2x4

1,2x40,x2.下面一题和这个题是完全一样的完全一样:

题目: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导数为f(x),且对一切实数x都有对正实数,比较f(a)与ef(0)的大小。(姜堰二中11届暑假作业)

x

a

f(x)f(x,解析:特殊值法:取f(x)2,或f(x)e1.构造函数法:令g(x)

f(x)e

x,则g(x)

f(x)f(x)

e

x

0,所以g(x)在R上是增函数,a

所以对于这正实数a,有g(a)g(0),从而得f(a)大于ef(0)。

第四篇: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

第八章 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A 形成性测验 B 诊断性测验 C 总结性测验 D 安置性测验

10、()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 教学内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11、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 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 式()

A 教学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模式 D 教学方式

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A 难度 B 信度 C 效度 D 区分度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A 测量 B 测验 C 考试 D 评价

14、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A 效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信度

15、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 小班教学 D 小组合作学习

16、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A 教师主导取向 B 学生自学取向 C 形式性策略 D方法性策略

17、在教师指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属于()A 教师主导取向 B 学生自学取向 C 形式型策略 D 方法型策略

18、检验和考试应把握()A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 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D 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9、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0、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1、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是()A 内容型 B 形式型 C 方法型 D 综合型

2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洛克的《教育漫画》 D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23、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属于()A 个别教学法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4、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2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26、难题提供了试题的()信息。

A错误率 B通过率 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2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28、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属于()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29、()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A 教学大纲 B 教科书 C 参考书 D 教学进度 3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3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32、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33、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3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35、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3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37、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 说明下列哪科质量指标高()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38、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A卢梭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3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 杜威 B 华虚朋 C 柏克赫斯特 D 克伯屈

40、()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4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42、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方式。A讲演 B讲解 C讨论 D讲授

43、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44、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A 教学任务 B 课程标准 C 教学目标 D 教学内容

45、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进程 D 课的类型

46、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A 学习策略 B 学习计划 C 学习方法 D 学习内容

47、在结构化策略方面成就最显著的教育家是()A 杜威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苏霍姆林斯基

48、“探究训练”策略提出者是()A 萨奇曼 B 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 多尔

49、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 收集资料 B 选择问题情景 C 形成解释 D 组织实验 50、结构化策略属于()

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51、形式型策略中最理想的是()

A 集体教学的形式 B 个别教学的形式 C 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D 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

52、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

A 分组教学 B 集体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复式教学

53、课题计划即()

A 单元计划 B 教案 C 课时计划 D 教学大纲

54、下列属于供答型试题的是()A 选择题 B 论述题 C 填空题 D 判断题

55、计算机的这种独特性,为教学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而是一些革命性变化的可能,其中不包括哪一项()A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B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

C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D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原理和程序语言

56、()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A课外辅导 B备课 C上课 D布置和批改作业

57、与学生自主性探索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不包括()A确定主题 B布置任务 C备课 D制定评价标准

58、()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A 教学基本步骤 B教学程序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59、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 D道尔顿制 6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 B夸美纽斯 C斯宾塞 D杜威 61、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是()A 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2、具有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的特点,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 较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 个别教学制 B 分组教学制 C 现场教学 D 复式教学

63、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其他场所,通过观 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A 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4、以下属于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是()A 单一课 B技能课 C练习课 D综合课 65、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A 先决条件 B 中心环节 C 决定因素 D重要环节

66、在教学工作中,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环节是()A 课外辅导 B上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D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67、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6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 信度 B 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9、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70、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A考查和考试 B考核和考试 C考查和考核 D检查和评价

71、()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 教学内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72、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A 唐代 B 宋代 C 清末 D 新中国成立后

73、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A 个别授课 B 个别辅导 C 班级授课 D 讲座

74、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规律 D 教学原则 75、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 了解学生 B 阅读参考书 C 上网 D 制定教学计划 76、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

A 知识的传授者 B 学者和学习者 C 集体的领导者 D 学生的榜样 77、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 课后练习78、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来编班。

A 年龄 B 发展水平C 知识经验 D 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79、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的教学实践形式是()A 教学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模式 D 教学方式

8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A 测量 B 测验 C 考试 D 评价 81、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 理解 B 巩固 C 应用 D 迁移 82、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A 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 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 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 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83、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84、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实物 B人自身的活动 C说教 D标本 85、形成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 B分班、分组 C调控教学 D阶段性总结分析 86、总结测验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 B分班、分组 C调控教学 D阶段性总结分析 87、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是()A赖斯 B泰勒 C桑代克 D杜威 88、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A标准参照性测验 B成就测验 C学能测验 D常模参照性测验 89、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90、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布置与批改 91、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92、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是()A结构化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93、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9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9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96、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97、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8、()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 上课 B 备课 C 钻研教学大纲 D 布置课外作业 99、()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A 教科书 B 教学大纲 C 教具 D 有关的参考书 100、()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检查与批改 D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从教材的哪几个方面下功夫()A 逻辑顺序 B 科学性 C 系统性 D 重点和难点 E 理论联系实际

2、学年计划的内容包括()A 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B 本学年教学的要求

C 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 D 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 E 各个课题需要的直观教具

3、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

A 课题名称 B 本课题的教学目的 C 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D 本课题的课时计划及各个课时的问题 E 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

4、一个课时的教学目的包括()

A 知识教学目的 B 技能教学目的 C 情感教学目的 D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E 学生的一般发展目的

5、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 传授新知识课 B 巩固新知识课 C 培养技能技巧课 D 培养思想品德课 E 检查知识课

6、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 讲授课 B 演示课 C 练习课 D 实验课 E 复习课

7、考查的基本方式有()

A 口头提问 B 期中学期测验 C 检查书面作业 D 阶段学绩测验 E 期末学绩测验

8、教学策略包括()

A 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 B 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 C 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 D 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E 教学效果的检查过程

9、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有()

A 分析式 B 综合式 C 直线式 D 分支平行式 E 螺旋式

10、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E 分析型策略

11、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A 新授课 B复习课 C练习课 D实验课 E测验课

12、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试教学

13、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设立小组目标

C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D个人责任的明确和均等的成功机会

14、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它的优点是()A便于管理 B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

C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 D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

15、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应注意哪几个问题()A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 B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 C采用复试教学 D均等的成功机会

16、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主要从哪几个 面为上课做好准备()

A钻研教材 B教学目的明确 C了解学生 D设计教学过程

17、一般来说,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过程紧凑

18、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口头作业 C书面作业 D实践作业

19、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布置作业 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A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

C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20、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哪些()

A全面批改 B重点批改 C轮流批改 D当面批改和指导学生互相批改

2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批改作业

22、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内容固定 D时间固定 E场所固定

23、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板书形式有()A 论点式 B 线索式 C 图解式 D 陈述式

24、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A 客观性原则 B 计划性原则 C 随机性原则 D 指导性原则 E 发展性原则

25、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

26、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27、以下做法属于外部分组的有()A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 B兴趣分组 C能力分组 D学科能力分组 E班内分组

28、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局限性表现在()A难以因材施教 B不能大面积培养人才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缺乏灵活性 E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9、教师撰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A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教学计划 C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D课时教学计划 E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30、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布置课外作业 D检查复习E巩固新教材

31、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A复习、预习B阅读课外书籍 C书面作业 D口头作业 E实践活动作业

32、测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测验有()A论文式测验 B客观性测验 C问题情境测验 D主观性测验 E标准化测验

33、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是指()A 观察 B 考查 C 调查 D 考试 E 测验

34、上课的基本要求有()

A 目的明确 B 内容正确 C 方法恰当 D 结构紧凑

35、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内涵有()A特殊的师生互动 B特殊的时空安排 C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D 特殊的教学内容

36、钻研教材包括()

A 钻研教学大纲 B 钻研教科书 C 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D阅读课外书籍 E 了解学生

37、制定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

A 课题名称 B 本课题的教学目的 C 本课题的计划 D 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E 本课题的教学方法

38、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A 班级、学科名称 B授课时间、题目 C 教学目的、课的类型 D 教学方法、教具 E 教学进程、备注

3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课可分为()A 单一课 B 综合课 C 实验课 D 检查课 E 技能课 40、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

A 简答题 B 是非题 C 多项选择题 D 组配式试题 E 论述题

4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A 综合性 B 可操作性 C 灵活性 D 层次性 E 指向性

三、判断题

1、课时计划就是教案。()

2、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这里主要是指在教学方法一栏写得详或略。()

3、组织教学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4、一节课成败与否,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5、评定学生成绩时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的要求。()

6、分组教学是个别教学的一种形式。()

7、教学设计包括的范围较大,而教学策略运用范围较窄。()

8、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所以从教学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

9、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10、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11、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和展示与交流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2、备课首先要做的就是钻研教材,即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13、设计教学过程实质上指的就是设计教案。()

14、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上课的水平。()

15、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17、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18、现代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到教学并重,并以研究学生创学习方法为创立现代教学法的前提。()

19、实验法就是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

20、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谚授法。()

2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22、复式教学是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形式。()

2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模式。()

24、讲授课是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

25、古代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

26、在教学工作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

27、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28、效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0、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1、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

32、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3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参考书。()

34、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时间的分配。()

3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6、老师在备学生时,只需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7、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制定出来。()

38、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制约。()

39、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40、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前可以不用写课时计划。()

41、根据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42、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是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43、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

44、备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45、课的类型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46、组织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7、简答式试题的最简单的形式是填充题。()

48、选答型试题课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统称为跨学科能力分组。()

49、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50、分组教学制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51、课外辅导的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

52、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53、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54、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5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56、陈述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

57、学生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和考试。()

58、简答式试题又被称为论文式试题。()

59、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60、简答式试题属于试题类型的选答型试题。()61、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62、结构化策略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综合式和螺旋式。()63、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是过去的班级授课制。()64、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

65、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是作业。()66、测验的效度又称为测验的可靠度。()67、内部分组有两种形式,外部分组只有一种。()

68、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与测验的难度无关。()6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70、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

71、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72、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我们把他的这种教学称为产婆术。()

7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4、班级授课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7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普通教育学 》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76、教学策略是指为完成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7、在中国古代的学校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教学的形式。()

78、班级授课是集体教学的代表,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必须随时代发展而变革。()

79、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

80、分组教学制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81、1862年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使得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8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83、外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84、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85、课的类型划分的根据是教学任务、完成任务的数量、教学方法。()86、内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87、问题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88、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89、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讲授新教材、复习过渡、讲授新知识、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90、教学组织形式是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91、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有启发式和注入式。()

92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称为课的结构,也叫做课堂的环节。()93、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94、美国学者肯普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95、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96、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97、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98、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有考查和考试。()99、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自评的能力。()

100、综合型策略是按照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AD,6~10:BCBBD,11~15:CDBDA,16~20:ABBAB,21~25:DBDBA,26—30:CDBBD,31—35:CDBAB,36—40:BDCDB,41—45:CBCBC,46—50:DBABA,51—55:CDABD,56—60:ACCAA,61—65:CDCCA,66—70:CCACA,71—75:DCCAA,76—80:ACDCB,81—85:ADABC,86—90:DCDDA,91—95:DACDB,96—100:AABA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CDE 3.ABCDE 4.ADE 5.ABCE 6.ABCDE 7.ACD 8.ABD 9.BCDE 10.ABCD 11.ABCDE 12.ABC 13.ABCD 14.BCD 15.AB 16.A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E 22.ABCDE 23.ABC 24.ABDE 25.ABCDE 26.CD 27.BCD 28.ADE 29.BDE 30.ABCDE 31.ABCDE 32.ABCE 33.BD 34.ABCD 35.ABC 36.ABC 37.ABCDE 38.ABCDE 39.AB 40.BCD 41.ABC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五篇:教育学教学(上)

第八章

教学(上)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了解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学模式的分类、教学原则应遵循的要求、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与评价,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定义

所渭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牛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二、教学的任务

(一)关于教学任务的传统表述

先前我国理论界关于教学任务的研究,主要是在学习前苏联教学论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近些年以来我国关于教学任务的不同表述

目前,在国内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以及由各种学术团体发起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在任务和目标的表述上做了许多改革,表现之一就是不再恪守国内的传统,采用了类似发达国家的方式,将思想感情和能力的培养置于教学任务中居前的位置,同时将学习知识的任务放在靠后的位置。显然,这样的变化,意在改变长期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知识,以至忽视了思想感情和能力培养的倾向。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一、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

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因此它应该服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过程的规律等等。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认识活动,既要受到这些认识规律的制约,又表现出了它自己独特的特征。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一)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认识主要指中小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下面几条特征也要受到这一决定性特征的制约。

(二)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去认识人类已知的事物,在认识的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本人亲身获得的,而是现成的、前人的认识结果,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是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问由前人逐渐积累起来的,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的真理性知识。

其次,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学生不是直接同事物打交道去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而是通过读书、听讲、观察等方式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通过作业、实验等方式应用。

由于教学认识的这种间接性,使得教学活动获得了在一般认识活动中所没有的巨大优越性,这就是教学认识的高效率,学生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掌握人类几千年认识结果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应当指出,教学活动虽然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却不等于无视直接经验。而且,是否善于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是否能够将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或者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对于教学活动的成功是举足轻重的。

(三)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而孤立存在。教师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以下两点: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

(四)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和社会的教育都会将自己的根本利益及其要求体现在教育目的中,教学认识必然要为某种教育目的的实现服务。因此,教学认识的教育性不能够像其他认识活动中那样偶然地、自发地发挥作用,而是成为经常的、自觉的追求,成为必须有意识、花力气去实现的东西。教师必须努力保证教学认识的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方法都与教育目标方向一致,必须努力使得学生从教学认识中产生的情感、形成的价值观等是积极的、向上的,是与社会要求和教育目的相一致的。

三、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按照一般的意义,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和相应的定义,教学模式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二)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对于教学模式的分类也十分多样,有些比较注重模式的概括性,有些则更注重模式的具体差别。

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

我国有的学者指出,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从根本持征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别,即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2.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在西方,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最为全面、完整,最有代表性,从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在这本关于教学模式的专著中,他们提出了信息加工类、个人类、社会类、行为修正类4类教学模式,共有25种:

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包括: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

个人类的教学模式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

社会类教学模式包括: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

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二、介绍几种教学原则体系

(一)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基本的有五条即下面讨论中的前面五条,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一般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由简到繁。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求是。

(4)讲究教学艺术。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地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最后.应当注重中小学生发展的实际。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

第四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每个弟子之间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和提高,个别教学因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观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四)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可以说,没有班级授课制,就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因为它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越性,尽管不断受到批评和加以改革,仍然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许多改革实际上是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由于具有这样一些局限性,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人们并没有停止有关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而这些探索又相当集中地围绕着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展开,人们一直在努力,试图在保持克服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它的局限性。

(一)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1.分层类型

通常在每一年级有A、B、C、D、E五个水平,A组为最高,B组次之,余此类推。就一般情况而言,A组和D组人数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在B、C两组。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合流运动(main stream)之后,弱智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学生一同学习,许多学校的E组实际是这些学生。还有一些学校只有二或三个等级。

2.分层依据

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家长意见决定。

3.分层范围

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比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4.分层管理

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进步显著,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

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由于在每个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使各小组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竞争。同时,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与互补,又有利于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

2.设立小组目标

学习目标为小组而不是个人设立。这样,改变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学偏重竞争的课堂气氛,形成合理的组内互教互助、组际公平竞争的良性机制。而对小组目标,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学习不再是自己的事。因此,成绩好、能力强的,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学习较差的,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尽量使所在小组不因自己失败而被拖后腿。这样,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的相互依赖关系。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与小组目标的设立相互联系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源泉。在小组奖励面前,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保证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评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不是你输我赢的关系,而是大家输或大家赢。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小组合作,促进成员争取小组目标的实现。

4.个人责任的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要在两方面确保责任到个人:

(1)通过将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或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也会对小组或全班完成任务带来不利影响。

(2)在单元检查、小测验和竞赛中,不再允许依靠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来证明个人掌握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每个组员必须靠自己力量独立完成测验。统计小组总体成绩之前要先计算个人成绩。

5.均等的成功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要自己努力,有同伴之间的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很好,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采用“个体提高分”的计分方式:个体本次测验的分数比上次测验高出来的分数。

(三)小班教学

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不仅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有几个问题应当给予注意:

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在多数实行小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在小学阶段尤其普遍,甚至在一些班额仍然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在小学也是教师包班。在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具有合格学历的小学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教师包班,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分科任教所无法比拟的便利,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了分科任教条件下难以得到的充分条件。发达国家之所以先后将班级授课制改为小班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发展所做的选择。

2.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在大多数国家,小学阶段没有严格的班级组织,不存在正副班长、班委、组长相对固定的角色,各种活动所需要的工作由所有学生轮流承担。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各种锻炼,也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获得不同的体验.四、复式教学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学,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

【学习要点】

1、识记教学的定义。

2、识记教学的任务。

3、领会教学活动的本质。

4、识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5、识记教学原则的概念。

6、识记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并领会贯彻这些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7、识记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8、识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领会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9、领会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下载教育学教学法名解一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教学法名解一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名称:解一元一次方程姓名:梁丽琼工作单位:下庄二中学科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上学期的内......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解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人文组 解慧琴 伴随着新年的临近,本学期的工作也顺利结束。在过去的这一学期,我担任了高一(1—4、6),高二(5—8)的体育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严格贯彻素质教育的......

    《解比例》教学反思

    《解比例》教学反思 福和希望小学:金新兰 “解比例”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重在鼓励学生解法的多样化,所以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教学的:“解比例”时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

    解比例教学反思

    解比例教学反思 篇一:解比例>教学反思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先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然后告......

    《解比例》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

    解三角形教学反思

    解三角形教学反思 解三角形教学反思1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灵活运用;会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利用已知的边和角,求未知的边和角;能结合仰角、俯角、坡度等知识,综合运......

    解比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涉县偏店乡南寨小学 赵伟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联系生......

    解比例(教学设计)

    《解比例》教学设计 向阳小学焦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5页例2、例3。 教学目的: 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