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怎样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
我是怎样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并茂的化解课文的难点,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怎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像,静中思动。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五团中学 张朝华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以黑板作为教学主阵地、学生单一的接受信息的方式转变为视听动画等全方位信息展示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向沙漠进军》为例,在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沙漠向人类进军的方式“阵地战”、“游击战”是怎样的?并且,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例如,在讲《水调歌头》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画面,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进一步启发,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服务,为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第三篇: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华爱萍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只是局限于听,死记硬背,缺乏自主思考探索的空间,缺乏实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积极性不高的局面。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习方式变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浓郁的教学气氛。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运用多媒体还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一,创设情境
触发个性
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我认为一篇课文,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主能力差,往往对课本上的知识无兴趣。教师一开始就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很好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翠鸟》时,我先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多媒体播放“百鸟争鸣”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出示“翠鸟”图片,利用教材的背景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效果好。
二、运用多媒体,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能动态的展现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动静结合,从而把事物的变化规律,全面的演示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动性和全面性。【案例】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时间赛跑》是让学生从作者身上受到启示,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学生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从演示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对理解课文深刻含义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设计在画面的左上方是一个钟表,右边有初升的太阳,随着钟表的走动(比实际钟表要快),太阳慢慢移动,由东方升到当空,再到日落,天色由暗到明,再逐渐变暗。教师操作可循环两三次表示时间过去了两三天,课件设计太阳颜色、位置,天空中云彩每天稍微有一些不同,让学生观察后感觉太阳都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但时间不同了,从而让学生明白时间不断流逝,一去不再回头;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今天永远地过去;今天的太阳也成为过去的太阳,永远见不到了,所以要珍惜现在,珍惜今天。由于制作的动化感强,画面清晰,所以学生看的仔细,听的认真,这样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画面,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难以讲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中,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认识。
三、运用多媒体,使枯燥的问题兴趣化
教材比较注重农村与城市题材兼顾,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许多城市生活的题材都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这样对于他们来产在“解决困难”的时候就会有比较大的困难。教学来源于生活化,又运用于生活化,将生活中一切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案例】
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播放背景音乐和小短片,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的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然后深情导入,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又设计了人们砍伐树木来盖房子,做家具,做木柴的图画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资源,因为学生是在听故事中慢慢长大的,他们喜欢听故事,也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在听故事的同时,还让学生接受了不能没有节制的乱砍乱伐,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后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让学生懂得了人类如果只会向大自然索取,却没有保护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动,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一片空虚,只会是自食其果,失去美好的生活。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大自然,维护好生态平衡,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运用多媒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些意思比较深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当教材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其声音、图形、色彩的有效组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演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在学生对事物从表面到本质的理解认识过程中建立一个过渡区,能有效地减缓坡度,化难为易,更好地突破难点。
【案例】在教学《翠鸟》一文时,学生对“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这个句子不理解。于是,我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了宽阔的水面和生长茂盛的芦苇,一只翠鸟从远方飞来落在苇杆上,这时,一条小鱼在水中机灵的游过,说时迟,那时快。站在苇杆上的翠鸟展开翅膀,双脚蹬开苇杆,闪电般地叼起小鱼,飞向远方。通过观察,学生了解翠鸟是贴着水面飞,而且飞行速度极快,自然就了解了“贴着水面疾飞”这一句话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大胆向网络资料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亲自经历获取知识。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的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教学的恰当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此时正被烟 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地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处。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打破以往的教学只需“粉笔和黑板”,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初探(xiexiebang推荐)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初探
李天嫦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是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课。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现如今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影响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也改变了单一的书本文字型教材形式,多媒体技术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来综合编排。让多媒体计算机走进课堂,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性
得到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它适应了知识更新加快,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同时使教师操作方便,学生更于接受。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教学历来被许多人公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情感体验,通常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课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音材料,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创设一种悬念或愉悦的情境。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
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集中听配乐朗读,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人们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在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心灵得到净化。
(二)情境凸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它在教学领域体现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为改革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蓬勃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要的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密切相关。有人感到,语文课,“一本书,两支粉笔足矣”。殊不知,这仅仅是维持低效课堂活动的起码要求。口头讲解与板书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反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度到抽象思维,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三峡》一文的教学中,三峡的风光,文章是怎样把三峡形势的险峻和优美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两岸连山,略无缺处“的意义,对文章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样,也使得学生对这较为难懂的课文一目了然,从而使教学难点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
(三)情境引导,激发创造力、想像力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培养起
理解,鉴赏文章的能力,这个过程中想象、联想的参与非常重要,有了它们,才能有“进得去”的深切体验;有了它们,才能有“出来”之后的比较、鉴别、判断;有了它们,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语文教学中,想象的触角伸得越长,对文字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也就愈生动、愈深刻。一个毫无创造意识的人,即使知识再多也不可能有所发明和创新,所以,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语文教学中就有不少培养创造意识的机会。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多媒体提供的现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间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朱自清《春》一文,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演示动画山坡上小草慢慢地钻出了地面,山坡变绿了;小河边柳树吐出了一粒粒新芽,柳树渐渐被绿色包裹了;乡村农家庭院周围桃蕾竞放,桃树被桃花盖住了。春满人间的动画,欢快无比的乐曲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学生兴趣盎然,激情高涨,学生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怀油然而生。伴随课文音乐,观赏五幅图。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逐一呈现,一幅幅直观、形象、动感的画面把大好春光活灵灵体现了出来,一句句充
满情感,如痴如醉的朗诵,把学生装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春”的天地,朱自清散文的那种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在同学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情境教学的体会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情景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体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基础之上的。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情境教学,下述几个方面是要特别注意的。
(一)要注意外表,更要注重内涵
有的教师为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真正的内涵,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二)不盲目追求形象性,视情况制作情节多媒体课件
虽然多媒体从形声色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但它统一的展现方式容易抑制学生的想象能力,简化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片面。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这种想象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都无法替代的。语文学习的课堂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东西是需要心灵感悟的。电脑技术加快了信息的传输,便于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等形式使学生鲜明的感性认识。但教师如果忽略语言文字本身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像中,就会剥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创造个性,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员,更是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要展示自己创造的个性,更要让学生领悟学习的真谛,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增加课堂的容量,但其前提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还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要达到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举的例子、要说的话都详尽地制作在课件中。教学时,教师只要动动鼠标,不用写也不用多说,完全让课件代替了教师。
在这种缺乏师生交流的教学中,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因此,不宜制作那种从头放到尾的课件,而应在教学中留一定的时间让师生交流,特别是让学生能现场聆听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因为课堂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
当然,语文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从总的方面来看,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乐于教,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但毕竟,多媒体教学只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或包办一切语文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采用,不应抛弃了一直以来都沿用的优良传统、优秀教学经验,应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现代化服务。
第五篇: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今年任教一年级语文,在教学中,我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教学中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如,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如在教学《小壁虎找妈妈》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朗读,看动画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小动物们尾巴的功能。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学《棉花姑娘〉时,电脑演示之后,学生分角色表演,兴趣盎然。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问题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训练学生的朗读 一年级学生朗读时,总喜欢拖长声音,没有相应的语气,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朗读,照样子学读,学生兴趣浓,效果好。尤其是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朗读,又能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又可以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