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怎样进行美术快乐教学的
我是怎样进行美术快乐教学的
内容摘要:《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美术教学更加注重文化的渗透,教学的情趣性、开放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
关键词:快乐 教学情境 文化 兴趣
成功
问题的提出
“快乐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快乐教学”研究的真谛就是适应这种需要,寻找相关的教学策略。我是怎样进行美术快乐教学的
关于“快乐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理论,它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
美术课的快乐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快乐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为快乐教学搭建良好平台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对于快乐教学而言,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引入愉快、积极、自觉、主动的思维境界。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一)教室环境融入教学情境。
物理环境作为一种缄默的知识,有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非凡作用。
教学中,我努力创建富有文化意蕴的教室环境。根据所上的课,更换教室后面展板、左右墙壁、展示柜内容。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二)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快乐因素的挖掘,往往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化理解。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容易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知识的奥妙和学习的乐趣。
如我在上漫画课时,为了强调漫画中的夸张与变形,我把人物的脸部分为若干个不同特征的五官,并打乱放在同一平面上,以多媒体制作的方式,可以任意点击,这样大大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所学知识化难为易。
又如在教学《头饰》一课时。课一开始几位戴头饰的同学在我精心布置的幕布前表演《骄傲的公鸡》课本剧。下课了,同学们戴着自已做好的头饰,来到了老师精心布置的森林幕布前,随着大屏幕上播放的“走路”等儿童卡拉OK歌曲,兴高采烈地随着音乐“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音乐烘托情境。
音乐用于辅导环节,一般可产生较好效果。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如在《恐龙世界》教学中。当我把用不同方法画好的恐龙剪下来,分别贴到了黑板上“恐龙世界”的湖里、地上、空中。然后对大家说:“我的恐龙已经回到了它们的家,你也选一种喜欢的方式,画一只可爱的恐龙,把它送回家吧。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就动起手来,有的拿起恐龙玩具摆好架势写生、有的闭眼冥思想着要画一只什么样的、还有的干脆拿起笔就画。勾边、涂色、剪贴,一切进行的是那样的兴致盎然和有条不紊,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一直处于高涨状态。铃响了,色彩各异、姿态万千的恐龙也都回到了自己适合的家。如果说事先贴满一黑板的背景图犹如一幅巨型的风景画,那么现在的画面就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恐龙乐园了。
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在快乐创作中,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有趣多变的导入是快乐教学的良好开端
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如教学《好看的的线》一课时。我让学生带一些线来,当有孩子问为什么哪时,我却笑而不答。上课了,我让学生们把带来的线自己玩一种最拿手的游戏,有的学生把一根线两头打个结,和同桌一起玩“挑花线”游戏,有的学生拿橡皮筋,自己用手指编了个“五角星”,有的学生用线编了个“中国结”……,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演示几个特色玩法,让学生们用慧眼去观察线发生了哪些变化?它的形态有哪些?引导学生认识: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斜线等。再引导学生回忆说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线,从而导入了新课,学生既从游戏的快乐中接受新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悬念导入。
古人云:学生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的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巧设悬念,旨在激发兴趣,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如在《恐龙世界》一课教学中。我事先在四张整开吹塑纸上,用油画棒画了远古时期恐龙生活背景图。画面上有静静的湖泊,有高大的树木,还有各色蕨类植物。图画贴了整整一黑板,犹如电影的宽屏幕。让走进教室的同学们为之精神一振。纷纷猜测:“我们这节要干什么?”如此的视觉刺激,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闭上眼,先听听是什么声音,再睁眼看看是谁向我们走来。”我慢慢地说着,注视着同学们。我拨动电子恐龙开关,恐龙边叫边走向同学们,学生们睁开眼一下子欢呼起来,“是恐龙!”“对”,“这是什么龙?”我托着还在叫的恐龙,问大家“是棘龙!”有孩子大声的说。“对,今天就由这只棘龙,带我们走进已经消失了的、遥远的恐龙世界。”于是我将早已写好的板书《恐龙世界》贴在画面的上方。揭开了黑板的秘密,也由此开始了这一课的学习。
新颖有趣的开场,会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导课的环节只用很少的一两分钟,但在课前的预设,却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千沟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这样的反复设计、尝试中,课堂教学的导入会越来越精致。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热情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增强教学的快乐气氛。
如在《变脸的太阳》教学中。自制的课件,由一种形象的太阳渐变为另一种形象。短时间内,七、八个不同面孔,拟人可爱的太阳形象就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再配以教师简洁明了的讲解,对太阳从脸型、表情、光芒、色彩等方面的变化,一一加以领会,同学们思维大开。设计出了有奥特曼的脸型和装扮的太阳大哥,有三角形脸,瞪眼做鬼脸长着手脚的太阳小弟,苹果形脸,红脸蛋笑咪咪的太阳姐姐,还有慈祥可爱一头卷发单眼皮的太阳妈妈。改变了以往一画太阳,就是太阳公公的一统局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又如在《美丽的天空》一课教学中。故事导入新课,图片、课件进行视觉冲击,有意扩大视野、激发想象。每个小组一片35×40厘米的吹塑纸模拟蓝天,组员充分想象,小组共同合作。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中来。
四、合作探究,体验集体智慧之乐
学生必须要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必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联系,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建构与认识重组。建构学习的过程需要指导,但是这种指导只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建构的手段,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建构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如在《百变团花》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制作团花的规律。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队.第一小队探究折的方法,看看中心点和折过的印有什么关系;第二小队探究画中间花纹的方法,看是从哪起笔从哪收笔的;第三小队探究画中心和外形的方法.完成任务的小队,在经过大家的认可后可在自己的山顶插上红旗。四人一小组,每人手里都有老师自制的不同教具,可以互相交换观看,然后再在大组内交流。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要探究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不太容易.所以,教师在探究过程中适时适量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每一小队的胜利都离不开各位组员的共同努力”,我暗示着合作的力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老师的指点和各位同学的努力下,各小队基本胜利完成任务,都插上了鲜艳的红旗。各小队的代表拿着教具边讲解边演示小组探究出的规律,俨然像个小老师。虽然显得拘谨、稚拙,但是他们一脸的认真和探究出的规律让我感动、钦佩和欣喜。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找出规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又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元评价是快乐教学的高潮
孟子曰:“用人者,去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也就是说,教师要发挥学生的长处并帮助他们克服短处。我们说,学生奇迹的发生源于教师对学生积极期待和热切的关爱。对刚入学的孩子,为了激发他们学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是特别认真画了,就给他们100分的鼓励。然后极力肯定他(她)画好的地方,指出某处如果这么改,或是再加上点什么、去掉哪一部分、就会更好,会得100+。既让他们心理高兴,又让他们知道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有时,老师说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打分。一方面学生新鲜想自己打高分,就认真、努力去画,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培养一下他们的鉴赏力。有时,让学生互相打分、互相评论。或是拿出一些有特点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发现其构图、色彩搭配、遮挡关系、创意等方面的优缺点,再说出你喜欢这幅画的什么地方,你认为哪里画得最棒、哪里还需要改进、如何改等等。这些形式的评分和评价,学生既感到新奇,又不觉得有画不好的压力,再加上教师经常地、由衷地赞美和鼓励,所以他们都很爱上美术课。无拘无束的课堂环境为快乐创新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绘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有时遇到哪怕是不合情理的回答或不合画理的图画,也不泼冷水或轻易否定。而是多说些“谁能说得更好?”,“你的画加上什么或减去什么会更好”等征求性、探索性的话,不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哪怕画面只有那么一点点感觉,都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启发他们自信地去画想画的东西,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
六、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体验教之快乐
在讲《北京的桥》、《走进荣宝斋》等课时,我们师生互换角色,由学生主讲,教师旁听。这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让他们过了一把教师瘾,学生们兴趣盎然。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规定了讲课内容,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为了讲好课,学生们真是煞费苦心。有的搜集资料,有的寻找视频,有的收集实物。讲课的同学神采奕奕,他们在过足教师瘾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由此我体会到相信孩子,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孩子,我们的世界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和不可复制的幸福体验。
总之,把快乐请进课堂,让学生在美妙快乐的感受中学习表现美的技巧,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美的创作,让学生的心灵自由地舒展,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张扬。让每一名学生都在这种激励的氛围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并使他们终身受益,将是我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美术教学论》王大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现代教育心理学》 冯维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美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第二篇:我是怎样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的
我是怎样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的
从教二十多年,对低年级识字教学很少深入。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走入一年级语文课堂,新鲜、好奇、茫然,有点让我不知所措。一年级上下册共安排了生字738个,其中要求写的427个,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们掌握这些生字的确是一大难题,对于我这个老新手让孩子们掌握这些生字更是难上加难。一切从头开始吧,我从新课程标着手,明确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让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识字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一年下来我力争做到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识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把自己在这一年中的做法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在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教学中,如泳、池、海、洋、波,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去发现他们的秘密,这些字都是与水有关联的,因此他们都是三点水旁,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的事半功倍效果。
在象形字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图与字、物与字结合入手,知道川、山、竹、燕、石这些字都是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在观察和比较中让学生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从而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
在会意字的教学中,我根据苏教版一年级下第78页的课文内容将看图与识字相结合,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
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转转盘、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也”字,“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笔”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经过不断启发,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帮助儿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此外,语文学习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我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入社会,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如上学路上的店铺名、广告牌、报刊杂志、同学的姓名等等。我每周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本周课外识字和同学们交流,开展有意义的“本周识字王”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识字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变识字为快乐。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肯想办法,就能找到一把钥匙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第三篇:我是怎样进行英语故事教学的
我是怎样进行英语故事教学的
康平县含光小学 李桂红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这也恰恰是故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谓故事教学就是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要让故事充分地被利用到教学活动去,除了教师生动的讲解,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一、找准‚故事眼‛,成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理,学习一篇故事也要找准切入点。我把这个切入点称之为‚故事眼‛。他是整个故事中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有时可能在第一幅图,有时也可能在故事中,有时也可能在故事的结尾处,甚至有时是一副图,有时会是几幅图。‚故事眼‛的确定,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的。在上课前,我有时随机的问问孩子,‚这篇故事中你最喜欢哪幅图‛或‚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这样,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就能准确地找到学生对故事的兴趣点,从而准确的确定‚故事眼‛。如The ugly duckling一课,学生最喜欢的就是丑小鸭往水里看,他发现自己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的一幅图。我就选用这幅图作为‚故事眼‛。出示完这幅图后,我问学生what’s happen on ugly duckling?来提问学生让学生猜丑小鸭发生什么事了?学生一下子被这个问题吸引了,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有时因为每个故事的教学角度,教学设计不同,‚故事眼‛的选择也不会相同.如The giant’s garden一课,我分析教材后,发现整篇故事都是围绕The giant’s garden 展开的,于是我把The giant’s garden选为‚故事眼‛。一上课我就出示巨人的花园这本书的封面: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tory?(你对这个故事了解一些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The giant’s garden。激发起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以极大的兴趣来开始学习这个故事。
由于故事的不同,教学角度的不同,甚至是教学的学生学习层次不同,每篇故事的‚故事眼‛的选择也会不尽相同。我在故事教学中,首先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准‚故事眼‛,这是我故事教学的第一步。
二、创设空间,提高孩子思维拓展能力
(一)利用情景,理解词义、句意
对于学生来说每个故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不认识或不会读、不理解的词、句。如何处理好故事教学中出现的这些词、句是我故事教学的重要内容。我把这些词、句放在故事中教学,依托故事,让孩子猜测句意、词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在The ugly duckling 一课时,ugly 是一个新词,如果单独剥离出来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困难,我依托故事,选择黑色的小鸭子和另外三只可爱的小鸭子的对比图,让孩子们读故事根据图意猜词义,学生很快猜出是‚丑的‛的意思。
(二)利用提问,提供想象空间
提问时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时一个有效的问题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张开嘴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最有效的问题算得上是what will be happen next?和why?(会发生什么和为什么?)了。借此来引出下文。
例如在刚才教学The giant’s garden一课时,在处理第3幅图到第4幅图,学生在前三幅图已经了解到了巨人为了阻挡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而在花园周围修筑了高墙。接着我提问:‘Imagine, what will happen next to the giant and his garden? ’巨人和他的花园将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出本故事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去想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了输出,而且还发展了思维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在努力的去观察,努力的去猜测。这样有利于每个孩子的学习,教师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收获。讲完故事后一定要让孩子完整的听、跟读故事。让孩子头脑中对故事中的文字和画面都有所加深。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情感
我在故事教学时,紧紧围绕教材,联系生活及时地激发学生的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如在教学‘My day’一课时,在了解Kitty一天忙碌的生活后,我因势利导的问,‚你感悟到了什么?‛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的情感。同样,在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一课后,让学生‚快乐要与人分享,自己才能快乐的情感体验。‛
就这样,在故事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便被不由自主地培养出来了。
(四)朗读、表演,活跃学生思维
表演故事是对故事内容进一步的理解,也是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过程。小学生天性喜爱故事,也喜爱表演,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的功用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完成默读和听录音的过程后,对整个故事有了一定的认知。首先进行对口型的表演,学生的情绪会立刻高涨起来并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学生只有听懂并理解了故事的对白,才能作出相应的表演来。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及理解力。通过表演,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学生对于他们表演的故事里的对白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故事中的相关词汇和句子。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表演进行指导。首先,请几位同学与教师一起示范表演。有条件的可以戴上头饰,配上道具、服装,以营造真实的氛围。教师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他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便于在学生忘记台词或情节时提醒学生,对学生的站位、动作、表情等进行指导,还可以控制表演的节奏。然后,进入小组排练阶段。教师对各小组排练情况进行观察与指导。最后,请小组成员上台表演,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果时间允许,尽量让全班各小组都参加表演,因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合作能力都大有裨益。
(五)改、续编故事,拓展学生思维
教材的故事性特点为改、续编故事提供了条件。这也是拓展思维,运用语言的手段之一。改、续编故事就是鼓励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可以只改变故事的结尾,也可以改编整个故事,还可以续讲故事,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这样既提高了操练强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完‚The giant’s garden‛后,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又会发生什么。编一编,演一演。学生很乐而为之。
这是我在故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为了真正有效地运用它来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我会进一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故事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活动中去。
第四篇:我是怎样进行课堂提问的
浅谈美术课堂的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基础、智力水平设计提问,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更自然生动,更活泼多样。
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我们应该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有趣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老师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接着又以同样的方式提问: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可这一次看不到学生举手了,面对学生的无动于衷,这位老师只能开始代学生回答。最终这节课上得枯燥无味,学生也没有对如何进行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很窄,单纯的没有设计的提问往往会演变成讲述,因为学生根本就无法回答你的问题,只能是你自己去回答。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其次,避免课堂提问的专业化。在《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一课中,为了讲清透视规律,我曾经先让学生预习,又出示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然后提问:你能从上述图片中指出哪些是平行透视,哪些是成角透视吗?学生多数对这一提问感到茫然。我马上意识到这个提问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过于专业化了。于是我立即改口:对这一问题如果弄不清不要紧,不过同学们总能在符合透视规律的立体图像中找出哪些线条由于离观察者近看起来长了,哪些线条由于离观察者远看起来短了?最后学生们在寻找这些变长了和变短了的线条过程中理解了透视规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近大远小。
我认为:准确生动而又富启发性的提问,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双向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加深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顺利开展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希望老师们都能充分运用课堂提问这一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异彩纷呈,充满勃勃生机!
第五篇:谈谈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浅谈怎样进行美术欣赏
班级: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美术欣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选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我们的美术欣赏能力,有助于“美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多交流我们对于美术作品欣赏心得,多看一些美术欣赏类书籍,让我们艺术鉴赏素质得以提高。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术欣赏;提高
纵观中西美术发展史,美术作为一门美学艺术得以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生活价值观的取向和我们鉴赏水平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美术的鉴赏,便没有美术的蓬勃发展。时下,艺术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首先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社会。而美术作为一种艺术的主流形式,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而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在美术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美术鉴赏是在时间习练中培养出来的,不能立竿见影,往往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美术欣赏,由于作品本身客观的艺术描写的生动性,唤起了欣赏者的某些形象的记忆,印证了人们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审美情绪,从而获得一种感情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在欣赏者主观层面上通过艺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对客观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自然地接受了画家对美的发现和评价,经受了艺术美的熏陶。着眼于这两个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我们该如何进行美术鉴赏呢?
一、认识美术欣赏的本质。
美术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它依然纯在一些本质内在的普遍规律。美术欣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由浅到深,由表到里,由局部到整体,再不断反复的循环,再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提高人的素质修养,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获益,乃至影响到社会的文明。美术欣赏并不是单存的画面描述,也不是异想天开的无边幻想,而是在对美术作品加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进行提炼,进行加工。
著名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是直觉,因此欣赏只有感性阶段,不存在理性判断。然而克罗齐相反,一些庸俗社会主义者认为有欣赏就一定有理性的判断,因此只准许用固定不变的条条框框去硬套作品,不加以自己的感性认识。这种冰冷空洞的概念进行的所谓的理性分析,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术欣赏,而是成了一种纯粹的理性的固定了思维运算活动。当然,艺术欣赏建立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社会阅历、对于作品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一千个人看蒙拉丽莎的微笑,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认识。
每一个欣赏者在受作品的感染同时,其实也在进行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它对欣赏者的作用是诉之视觉的,它能够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和满足人的某些对知识欲望,并启迪人的智慧。这实质上是一次审美活动,这是审美能力的提高积累的重要过程,自然也是健康的审美观的培养过程及直接的主要途径。因此美术欣赏的本质就是通过作品的图像信息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对作品的认识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解读。我们不断的欣赏美术作品,是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美术欣赏的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便知道了该怎样来欣赏一幅作品,我们应该摒除那些限制我们的条条框框,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用自己的感性认识加以描述。但是在我们欣赏作品时应该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因为优秀艺术作品饱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或人们普遍的感情、理想和情绪,甚至于艺术家的表现方式或手法,都流露出作者的生活度。所以我们的美术欣赏必然要建立在了解艺术家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美术作品更好的欣赏。
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罗中立画的一幅著名作品《父亲》,画面上是一个满脸皱纹的父亲,常年生活在黄土高原上,风吹日晒,因此皮肤黝黑,但是在他的没有血色的耳朵上却带着一支铅笔。罗中立的这幅《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在父亲的耳朵上画上一支铅笔呢?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行了,为什么罗中立要把铅笔添上去?当时的中国及其落后,而落后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教育,这就是《父亲》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他想借父亲耳朵上的一支铅笔来表现老人对于知识的一种最求,来体现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谓科教兴国,没有教育的发展,没有知识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强盛。
从上面的一个实例中可以看出,对于作品创作时代背景的了解,是我们美术欣赏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对于艺术家生活时代背景的了解,更有利于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
三、仔细观察作品的画面结构和画面信息。
艺术作品的画面结构和画面信息是我们美术欣赏的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我们对作品欣赏认识的直接客观来源。通过艺术作品的构图内容、题材、形式、表现技法的分析,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从而不致于抽象或教条地理解艺术,而且有助于实质性的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只是耶稣被钉十字架前一晚上与自己的弟子们聚会共餐的情形。耶稣受罪获刑是因为他其中的一个弟子出卖了自己,但是这个人他不知道。达芬奇的这幅画中,观察每一个人送别的人的表情,我们会发现犹大的表情与众不同,恰好就是犹大出卖了耶稣。
从这一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信息就在画面当中。在我们欣赏作品时认真仔细观察画面,使我们更好欣赏美术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步骤。
然而对于抽象艺术作品,有一定的超逻辑性和抽象性,我们要根据画面的色彩变幻等诸多方面进行联想。对于这一类作品的欣赏,对启迪我们的智慧有很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帮助我们认识艺术现象和提高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对具象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
四、揣度艺术家所要通过作品表达的价值观。
揣度艺术家所要通过作品表达的价值观,是美术欣赏的升华和精髓。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这也就是指让我们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例如,莫奈为什么把睡莲画成色彩缤纷的小碎点?八大山人的荷花为什么画得那么简单,这样的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
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所以我们每个人获得艺术享受也是不一样的。
美术作品是名符其实的造型艺术,是生活的浓缩艺术品。我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对于美术的欣赏其实就是对于我们生活的欣赏。任何美术作品都没有脱离生活,所以我们在美术欣赏中,因该着眼于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个人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我们生活品味的提高。美术是艺术的表现,生活是艺术的载体,所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培养美术欣赏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对于美术的欣赏,应该尊重客观,深刻理解美术欣赏的本质,了解美术作品创作时代背景,根据画面结构和色彩信息,从主观感知出发,感悟美术作品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
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黄河出版社
美术选修课(实验本)《欣赏基础》、《美术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克罗齐(Croce,B.)著,朱光潜 译《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光潜 《谈美书简》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