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识字5》教学预案
《识字5》教学预案
许海建
◆教学目标:
1.学习3个生字,认识一个新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课文一、二两行,了解冬天气候特征,感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
3.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品质。◆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课文一、二两行,感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教学难点:
进行说话训练,指导学生能从多方面描述事物。◆教与学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谈自已喜欢的季节。
2、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出示图画,交流画面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出示:活动
(一)3、小组展示朗读,师生点评,正音。
4、再读词串,边读边想:每行词串写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词串。
(一)学习第一行:寒流 大雪 北风
1、创设情境,让学生描述画面。
2、指导朗读。
3、读词质疑。理解:寒流
4、补充:还有哪些描写冬天天气的词语?
(二)学习第二行:蜡梅 翠竹 苍松
1、冬天到了,还有三种植物却不怕寒冷,它们是谁呀?
2、出示图片,观察图画,说说()的蜡梅()的翠竹()的苍松
3、介绍“岁寒三友”。带着喜爱之情朗读(指读、齐读)
4、结合插图,用一两句话或学过的诗歌来赞美这些植物。
5、用你的朗读来夸夸它们?指名读、齐读。
四、随文识字,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学习“雪、蜡、翠”三个生字。出示:活动
(二)2、交流展示,指导书写。
3、完成《习字册》。
五、课堂总结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
《识字5》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组,本课内容是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言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对五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中国的汉字擅长意象思维,每一个文字就好像一幅图画,一处风景,构造独特而意涵丰韵。因此本节课我主张把汉字当作一种意象来把握,在意象中学习汉字,通过识字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本课的识字教学就是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过程与方法:运用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借助意象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和识记生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1、简介谚语。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的语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谚语分气象谚语、卫生谚语、社会谚语、学习谚语等等。
2、听录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听朗读录音后,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把课文读两遍。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勾画生字,朗读课文。)
同桌换着读,互相纠正读错的读音。指名读给大家听,师生共评。
3、课件出示生字
小朋友们将生字宝宝都读准确了,能完整地读好这五条谚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字宝宝。
出示容易读错的字“搓”,搓搓小手做动作,出示“搓绳”读词做动作。出示“谋”、“柴”提醒大家注意。生读。
“挑”和“斤”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生字,说说你想怎么记这两个字?(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挑”字,用数笔 画的方法识记“斤”字。出示与“挑”字相近的字。)看来掌握了识字方法就能记住很多字。
请跟着老师在填字格中写写这两个字。(教师示范书写,生书写)
4、识字写字记字。
(1)“根”、“容易折”四个字怎么记呢?(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识记)
出示“折”字的演变过程。其实,在古代,“折”是这样写的:“”,表示树木被弄断,后来演变成“”,再演变成“折”,最后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红写这四个字。
(2)出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图片。这里讲的是什么“多”?“一花独放”说的是花多吗?(说的是花少。)可以用“独”组词吗?师范写“独”字,生书写。
出示“满”字,这个字很复杂。怎么记住它?写一写,记一记。(生书写)
5、再读谚语。
我们前面认真读过了一次谚语,学习了谚语中的生字宝宝,知道了人多计谋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我们再次一起来读一读谚语,用你们最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出来,看看你们会读了吗?
6、随堂练习。
第三篇:二年级上《识字5》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
识字5
大雪
北风
翠竹
苍松
蚂蚁
刺猬
溜冰
跳绳
寒流 蜡梅 蟒蛇 滑雪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羽字头”。
2.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来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体会“岁寒三友”不畏严寒的品质,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详案)
要求: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11月8日,请你看看今天的日历上写的是什么节气?(指导学生看投影日历)(是立冬)。这就意味着,冬天已经来了。在你记忆中,冬天是怎样的?你怕冬天吗?(有的可能怕,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也有的学生不怕,因为冬天可以开展很多的活动,还可以玩只有冬天才有的游戏——溜冰、滑雪等)其实冬天也与其他季节一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今天老师就与你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冬天。
二、看图说话学词串。
出示投影,看图指导: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通过看图,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很冷,都下起了大雪。指导学生说一说“鹅毛大雪”。)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寒流来了,„„
(2)相机板书,让学生认读:寒流、大雪、北风。
(3)指导理解“寒流”: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前几天,苏州就来了一股较强的寒流,天气怎样?(一下子冷了很多,大家都及时加衣服,以免感冒了)(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很快领悟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再读这个词语:寒流
2.这么冷的天,很多植物都发生了变化,还记得以前学习过的《北风和小鱼》吗?北风一吹,什么发生了变化呀?(树叶落了,小草黄了,小鸟躲进了窝„„),北风可真厉害,吹在你的脸上有什么感觉?(很冷,像刀割一样)不过有一些植物一点也不怕,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样设计,能唤起学生对已知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冬天来临后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学习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格做好参照。)
(1)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表达。
(2)相机板书词语:蜡梅、翠竹、苍松(老师介绍:这三种植物因为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3)指名读这一组词,齐读。
(4)看图,这么冷的天气里,这岁寒三友生长得如何呢?
蜡梅开花了,黄黄的,散发出阵阵清香,多么诱人啊!
翠竹还是那样的绿,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青松挺得直直的,丝毫也不怕冷„„
(5)教师补充《青松》,你瞧,这青松在大雪中依然挺拔苍翠,一点儿也不怕冷,听听陈毅元帅对它的赞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能大概知道:青松不怕大雪压,更不怕寒冷„„)
(6)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几位不怕严寒的好朋友吧!齐读。
3.天这样冷,动物们怎么过冬呢?(指名书说说)(有的迁徙,有的躲进洞里,有的搬家了„„)是啊,动物们有自己过冬的高招呢,瞧,这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了,是谁呢?你认识吗?
(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这些动物朋友。
(2)相机板书词语:蟒蛇、蚂蚁、刺猬
(3)你对这些动物熟悉吗?能介绍一下吗?
A.对于蚂蚁,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到了冬天,你还能经常看到蚂蚁吗?很少很好,几乎看不见了,因为它们躲到洞里去睡觉了。
B.关于刺猬:我们这一带虽然属于城乡结合部,但是还是很少见到刺猬,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介绍一下刺猬:它是要冬眠的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遇到敌人会——全身缩成一个刺球,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很可爱哦!)
那你了解“蟒蛇”吗?(先让学生说一说 自己对蟒蛇的了解,教师再补充蟒蛇的特性,并简要告诉学生遇到蟒蛇袭击的解救方法——到水中,蟒蛇喜欢水,遇水会游开。)
(4)这些动物怎么过冬呢?(让学生说一说,应该都冬眠了,好好睡一觉了)指导学生大概了解“冬眠”。(因为天气温度低,为减少消耗,有些动物就冬眠了,大部分冬眠的动物属于冷血动物。)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的?(松鼠、青蛙、狗熊„„)
(6)小结:这些动物可真会享受啊,这么冷的天,索性大睡一觉,啥都不用操心。咱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
4.在寒流到来的冬天,动物们可以躲进洞里不出门,那你是不是也这样,经常躲在家里不出去?冬天这么冷,怎么过呢?(学生可能会说,开展活动多锻炼啊)你们都不怕冷吗?那你们会开展哪些活动呢?(让学生交流:跳绳、踢毽子、跑步、扔沙包、打雪仗、堆雪人„„)是呀,很多小朋友也不怕冷,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指导学生看图(大家在滑雪、溜冰、跳绳)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冬泳、踢毽子、扔沙包„„)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小朋友在开展各种活动呢,有的溜冰,有的滑雪,有的跳绳,玩得真开心啊!)
(2)出示板书词语:滑雪
溜冰
跳绳
(3)指名读正确,齐读。
(4)说话训练: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小朋友们很勇敢,大家一起开展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什么活动?能说说原因吗?
我最喜欢(),因为()。
5.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齐读。
四、归类学韵文。
1.小朋友,看着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哪些词语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示体育锻炼活动的?
2.交流确定。(分行写了冬天的特点)板书:天气、植物、动物、活动
3.读韵文。
(1)自己练习读。
(2)指名读,要求能读准确、流利。
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看黑板读)
五、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请你说一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生字,已经会写哪几个字了?(雪、蜡、翠、蛇、刺、滑、冰、绳)
2.重点指导生字:刺、翠、蜡、滑
刺:左边部分是“棘”的一部分,棘是指长满刺的枝条,刺是其中的一根,注意左边这部分与木有关,中间不封口,背诵口诀“刺字中间不封口,封口不成刺”
翠:指导学习新的偏旁“羽字头”,注意“羽字做部首,没有两个勾”,记字口诀“小卒子头上插羽毛”。
蜡:与“蜡烛”一同记。“虫字后边一个昔”。
3.学生学习这三个字的书写并完成描红部分作业。
六、作业布置:背诵韵文。
第二课时(简案)
要求:学习另外5个生字,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尝试用所学的词语写话。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用“刺、翠、蜡”口头组词。
3.回想以前所学关于春天、秋天的韵文,背诵关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韵文,帮助学生积累。
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刺、翠、蜡”这三个字的书写。今天我们先学习另外5个生字的书写,看谁学得又快又好。(雪、蛇、滑、冰、绳)
(1)这些字中你已经会写哪个字了?(雪、冰、学生会写的比较多,在平时的书面作业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2)重点指导:
蛇:虫+它
滑:三点水 +骨(及时书写“骨”的笔顺。)
绳:绞丝旁+口+电,注意右边部分要紧凑。
2.学生在习字册上各描红3个。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1.逐行练习说话,抓住词语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教师适当指点。
2.能将主要的意思说清楚:
冬天到了,天气„„蜡梅花金黄金黄的,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翠竹还是那么绿,苍松显得更加挺拔,岁寒三友真是一点也不怕冷。动物们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蟒蛇、蚂蚁、刺猬都躲进了洞里冬眠了。这么冷的冬天,小朋友们一点也不怕冷,他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溜冰,有的滑雪,玩得多开心啊!冬天真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季节啊!
(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3.学生交流,集体评议说的情况,有没有把天气、植物的特点、动物的可爱、小朋友们的活动说清楚。
四、指导学生把这段话写下来。
要求:能用上这些词语,把冬天的一些特点写出来,还要把动物、植物以及小朋友们的活动写下来,注意句子要通顺。
1.学生开始写,教师巡视,指导用好词语,注意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2.请先写好的学生把自己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集体评议。
(这样设计不但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词串后能运用与迁移,并结合生活实际尝试写话,这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久而久之如此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学生就能逐渐说流利的话、写通顺的句子,实现课堂学习向生活运用的真正迁移。)
五、背诵韵文。
教学后记:
1.在看图读词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了解了课文内容,不但理解了“寒流”等课文中的词语,还理解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冬眠、岁寒三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把具有冬天特点的事物分类识记,从天气、植物、动物、活动四个类别学习词串,印象深刻。
3.适当在第一课时增加说话训练,学生能将以前的学习经验综合运用,将词串的内容融会贯通去理解,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4.第一课时在读词及理解词语方面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课堂学习书写生字的内容也分解为两个部分,将另5个生字安排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从整个设计看,似乎第一课时的分量比较多,与一般情况下认为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经过以前教学此课的经验以及目前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可以接受这样的安排。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对这些冬天的事物有极高的兴趣,在理解词语上难度并不大,因此充分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展开课堂学习,效果显著。通过本课再次设计及课堂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效果好!
第四篇:二年级上 识字5[范文模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二年级上册 《识字五》教案授课教师:杨明
工作单位:门头沟区大峪二小 授课时间:2015.10.30
教学目标:
1、用形声字和字源识字的方法认识“柴、焰、折、斤、搓、绳、独”7个认读字。观察字形结构,学习书写“满、独”两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3、感受谚语生动、夸张的表达特点,培养继续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学习谚语中认读生字,识记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用字源识字法理解“斤、折”的意思,观察“满”的字形结构并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播放动画片《小蚂蚁搬虫虫》,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出示:人心齐,泰山移。
指名读句子 认读生字“移”
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这句话向我们讲了一个道理,而且简单生动,这就是谚语。今天咱们一起来走进谚语,学习生字。
二、读文识字,纠正字音:
1.请你翻开书,自读《识字五》,要求把字音读正确。2.逐句出示谚语,指名带读,用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字音。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生字,出现错误要互相纠正。4.男女生对读谚语。
三、理解谚语,句中识字:
1.这些谚语里,许多句子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多
指名读带有“多”字的句子。课件出示 2.同桌互相说说这两句什么意思?
3.逐句讲解带有“多”的句子,同时识字。A、【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交流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出示课件。
“柴、焰”变红,结合图片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重点指导“焰”: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B、【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说说这句的意思。
教师出示:一棵树与树林的对比图。标红:“斤”,用字源法识字。
出示图片,看图看图说说它的本义是什么?
“斤”在古代指的是斧头,现在它的意思发生了变化,你能用现在的意思填一填吗?一斤()
“斤”现在指表示重量的量词。课文中的“千斤”说明什么?
这么沉的东西,课文中说用什么挑的?——搓绳 指导: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学习“搓、绳” 你能做搓的动作吗?
师解释:搓就是用手掌在东西上面来回摩擦。教师同时示范搓绳。要想挑动千斤重物,得怎么办?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半句。
小结过渡:刚才我们读到的谚语,都用不同事物的“多”向我们讲道理,你
猜猜,这是什么字? 还记得他们吗?课件出示,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人多(),柴多()。树多(),线多()。
5.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花独放不是春,……”两个句子 这两句话中没有“多”字,但是却有“多”的意思,你能找到这些词吗? 一把筷子、百花齐放
同桌两个人一起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意思。逐句指导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折”是什么意思?字源识字。
出示图片,古人是怎么表达这个字的?
出示完整课件:“斤”在甲骨文中指“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树砍断,表示“折”的意思,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树这个部件变成了“手”,更符合“用手折断”的意思。
谁来尝试一下折筷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他的感受,齐读这句谚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老师这有一段小视频请大家欣赏,同时,也请你从这句话中选出一个词给短片当名字。播放视频,欣赏
这句话中从哪看出花少?——一花独放 你能用“独”来组个词吗?
教师归纳学生词语,总结“独”的意思:单一,一个 6.比较这两句话,你能发现什么共同之处?
——这两句话都是先写少、再写多,在少和多的对比中告诉我们道理。对比读:女读少,男读多
四、总结回顾
1.出示全部谚语,指读思考:这些谚语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呢? 3.哪句话最直接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齐读:“人心齐,泰山移”
4.总结:谚语这种语言形式能把道理说特别生动,简单好理解,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谚语呢。教师展示谚语欣赏。课后我们还可以再去搜集。
五、学写生字
1.出示“满、独”的部件,你能在白板上拖动这些部件,把它们组成两个汉字吗?
2.观察“满”的结构,选一个与它结构相同的方框拖动到它的上面。
强调:“满”是左右结构
3.观察怎样把字写漂亮: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重点笔画 4.书写:范写“满”,学生动笔书写。5.展示评价
6.独立观察“独”,自主书写,评价
六、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走进了谚语,不但读懂了他们的意思,还用字源和形声字等方法记住了很多新的生字,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搜集、积累更多的谚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给他们分类。
第五篇:二年级识字5说课稿
《识字5》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孩子们认字和认识事物。课文由插图和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12个词语分为4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上有联系,便于记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通过看图,识字写字、诵读词串了解有关冬天的天气和活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然寒冷,但是仍然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和写字。难点:用词串练习说话
四、说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识字。在教学本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几个场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营造冬天的景象和氛围。把大家带进冬天。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寒冷之后,认读 寒流,大雪,北风 这一组词串。因为生活积累的关系。学生对于这些天气术语都是容易理解的。
2、小朋友们在干吗呢?播放冬季运动的图片,认读一组词串:滑雪、溜冰、跳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学会生字,并且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串联知识。
本课的词语是有关冬天的词串,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韵文,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出本课,系统的将学生学习的内容串联成知识树,更加帮助学生记忆。
2、紧扣“趣”和“实”,帮助学生感受韵文。
本课词语中,大多数词语都是学生新熟悉的事物或喜爱的运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主要扣住了“趣”和“实”,要让学生读出乐趣、说出乐趣、听出乐趣;在有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到知识,让学生在读中有悟,在听说中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
因此,我抓住了每组词的侧重点进行教学。第一组主要是冬天的气候,我通过呼呼的风声、大雪纷纷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了冰雪覆盖的世界,“寒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冬天常有冷空气南下,冷空气过境时气温显著下降,带来风雪和大风,这冷空气就是“寒流”。学生感受到了冬天的美丽与寒冷,通过反复练读感悟情境。第二组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这块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主要放手让学生学习,由于前面的辅垫,学生能进行较好的说话练习,并能读好这些词。
3、强化参与意识,主动识字。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体验与内化。
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两组词串中的四个字“雪”“滑”“冰”“绳”。我用多种方法帮助孩子们记住这四个字,再进行写法指导,掌握重点部首的写法。在教学的时候,我采用“先扶后放”的形式,重点指导“雪”字的学习,之后让学生仿照之前的学习方法,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其他的生字,并且每个字的识字形式尽量多样化,防止单一枯燥。课堂上我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写字练习,并对孩子们的写字姿势进行及时指导、纠正。有了之前的这些铺垫,孩子们写的很认真,字写得也很漂亮。孩子们的写字兴趣更高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整个课堂,我发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关注,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有意识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能,不断促使他们在心里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整节课我力求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互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反思本堂课,也使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1、朗读训练不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押韵,培养语感,但是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有些学生还没有读出两组词串的不同感觉,如果融入教师的范读会更好。
2、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本堂课由于预设不到位,对词语“渑池”的“渑” 有学生说出来,虽然我提醒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但是自己就没有做到,以至于对学生引导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看书来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给学生做好示范作用。
这堂课上的这一片断,使我深切感到在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过程中,随时都会发生各种情况,教师应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从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让课堂成为学生各种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场所,让课堂里洋溢着人文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