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学化学易耗品多,耗时多等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了有关材料考察问题和仪器组装的网络硬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化学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和科技问题较多,为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的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将与化学有关的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利用Frontpage 制作网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先进的知识,并将自己所想与老师、同学在网上进行交流,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达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的目。我国正在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小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的一个重要表示。在基础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中学化学是联系实际,考察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自然学科之一。因此根据目前的要求和实际教学中的体会,我在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从开始的幻灯片的制作,到教学课件的制作,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新软件的出现,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机会。我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国实验校,在这个前提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购买大量的硬件,在整合这一新兴技术做了些尝试。下面仅将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做法提供给大家:
一、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了条件,将它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可行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重视实验是每个老师和同学的共识。目的是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有能短时高效,体现教学三高(即高质量、高效率、高密度)。因此,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的功能制作了有关化学实验的整合课件。课件主要分为实验问题、实验仪器组装、过程分析、合理组装及留言簿等几部分。实验问题部 分概念的检验多是通过客观题来考察的。根据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多个选项,学生必须掌握非常严密的知识,认真做答才能通过,在这种题的解答中使学生了解科学的严密性,让学生周密思考之后填上所选的选项,若正确就能得到相应的提示并给以肯定,继续下一题,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若不正确则给以鼓励,要继续努力,若是还不行,可双击相关内容,看有关的提示或者可以看以下合理答案,使学生达到自学目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课件考察学生严密的思维方式,使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仪器组装部分 实验事端连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途径。仪器组装应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室中操作,作为一个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在组装中可能将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若是想要同学们看下一他的组装是否正确,有时其他同学无法看清,无法为其找出错误,而且在实验室中仪器易碎,这也是一个浪费,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任意组装,若不正确可随时重装,其他同学还可以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与其进行交流、讨论。若是自学还可以看到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结实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合理解释部分 自主学习需要相关的资源和产找知识的能力。本部分是为使用本软件自学的同学设计的。在自学中,不能将仪器拖于正确的位置时,可以使用合理答案,本软件中有详细答案或详尽的分析。通过本课件的制作,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查找学习资源和合理利用学习资源能力,对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真正做到人机互动,增强我要学的思想意识。知识反馈部分 知识反馈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既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的情况,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给予回答。本课件最后一部分为同学设计了留言簿,让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想法留给教师,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件的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时空。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件的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与批判力、动用信息、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明显突出了教师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和评价者,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摆脱传统教学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角色变了,才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点找对了。根据教学中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在课程整合中,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了网页,主要内容是有关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课本中不太常见或解释不多的内容,制作网页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学科的知识,达到了教学大纲中“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中去”的要求。搜集资料是课件制作过程的重点 知识的获得需要量的积累,课件制作也是如此。本网络课件的素材是以《中学生理化报》中化学版中的第四版“高中化学科普内容”为主要素材,将内容按类别分类制成网页。平时我将每期相关的内容分门别类的输入计算机。另一个参考素材是以《高中双综合-能力培养与测试》--(化学)。由于课件是处于制作初期,目前课件的制作还只有“环境及环境问题”方面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其他污染、环境监测及环境的治理等。在以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将陆续把“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化学与生命及人体健康”;“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战争”等融入其中。在这些内容中分别有相关的“背景资料”、“综合分析”、“典型例题解析”等等。制作合适于高中学生学习的网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获取知识的地方,但网络资源是比较专业的知识,学生无法直接系统地获取知识,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但目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相对不足,需要教师的知道。因此,我们制作网页还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做一些解释,并可以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比较而言相关网站的资料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查找,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几点要求: 课程教学要任务化。任务化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完成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以试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查找所需要的内容。在最短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现。课程教学中力求探讨化。探讨化是组织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组讨论,找出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式意义构建的一种模式。在此课件制作过程中,将学生搜集的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公布给学生,并在教学网上进行讨论,让他们发生自己的看法和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制作过程中特意特作了对相关知识的聊天室,如水污染应如何预防、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质的检测等问题。研究化是目前学习的趋势、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给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也就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事例的教学中要有层次性,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网络的课件制作中,将同一部分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材料写出相关的小论文,并将写作背景和研究的前景及探讨的方法,在网络上全部公布,让同学评价论文的质量,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进行多个体交流。另外在制作课件时与相关 的网站都有超链接,学生可以直接上网学习和查找,并将下载内容分类保存待用,为以后制作相关的网页打下基础。网络整合课件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理念的改变,需要教学模式的改变来实现。事实上现在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全的实践研究成果,都是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取得的。因此这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由于专业教师对信息的理解和对软件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不够精通,因此还需要加强学习和交流,也望爱好新生事物的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2章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历程和现状,知道整合的涵义和整合的内容;
2.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3.辨证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各种功能和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4.了解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知道Webquest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它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2.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网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评价
收集并评价两个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作品。
教学概要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1.涵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具有方便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
可以把教育、教学中的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层面有4个: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可将其理解为我们经常所说的课件制作以及一些教学资料的获得;二是课程资源建设。也就是网络型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已经系统化了的教学资源;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2.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内容
(1)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2)以系统论的观点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3)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起“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5)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手段相统一。
3.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建构新型教学环境的整合
(1)硬环境(设施、资源、平台)和软环境的构建;(2)开发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基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整合
(1)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发现式学习);(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研究性学习);(3)网上学习——协作探究(合作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功能
帮助教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与转变学习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可能会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潜能的开发。也可能会给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带来限制,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将受到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可能会导致少数学生沉湎于网络,干扰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不能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和现象来代替实验。另外,微观结构的动态显示虽然生动,但也容易犯科学性错误。
2.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称,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在线通讯与交流。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1)网络课件——知识点的辅助教学;(2)网络课程——全部课程的教学;(3)专题学习网站——专题的学习和探讨;(4)案例库——典型个案分析;(5)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Webquest风行一时,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譬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省内外的化学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
(二)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象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之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实践证明,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情境创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2、实验模拟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演示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信息技术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习总结
在初中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一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总之,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的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组 苗玉
内容摘要:多媒体教学、数字化实验探究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打造更高效的化学教学!我根据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诸如多媒体教学、数字化实验探究等信息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化学教学过程中,而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太多变化。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为高效课堂添砖加瓦呢?下面我就以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来谈谈我对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的一点肤浅认识,不足之处还请能给予指出和批评。
一、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班级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在学校刚开学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化学教学空间”这一网络教学平台。在每节新课授课前,将学生预习时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和导学案等发布在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阅资料、交流合作完成相关内容。课后再把相关诊断性作业和实践活动等发不上去,待学生解决后给予相应评价。
在学习金属《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课前我让学生上网去搜集金属钠在日常生活中、生产的应用和因金属钠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并在课堂中分小组进行展示。学生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还让学生通过“化学教学空间”这一教学平台下载导学案,并通过查阅资料完成相关内容,做到学有所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金属《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2007年9月28日重庆南岸区某制药厂(其中有金属钠)发生火灾的一段视频,并提出了几个与金属钠有关的几个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工业合成氨》中讨论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控制和优化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氨气工业生产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能从实际工业生产的角度,从工业合成氨的各个阶段,真正做到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控制,体会到化学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中的概念和变化规律,更好的掌握物质的应用。
对于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微观粒子的讲授时,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原子晶体时,可以通过模型展示金刚石的结构,然后利用动画演示寻找金刚石的晶胞结构,理解晶胞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内在联系。最后让同学们亲手制作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和晶胞结构模型,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晶体的相关知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针对这一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同样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来解释和说明。这样就使得原本很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形象好、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四、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化学教学中因条件限制难以进行的一些实验,同时也可以使一些实验数据更加真实、精确。(如数字化实验技术)
在中学化学中,有些化学反应完成的速率极快,而有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又很慢,难以控制和展示,对其发生的过程也很难观察和加以判断。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该化学反应,可以理想化的调节反应的快慢,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例如有些有机化学实验不仅反应速率较慢,同时还伴随许多有毒或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物质散发到空气、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酸碱中和滴定、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因素等定量分析实验,则可以利用化学数字化实验技术进行探究。这样使实验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定量”实验意识。例如在用1.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2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待测溶液时,利用化学数字化实验技术可以准确的绘出溶液pH值与所滴加的盐酸体积的关系曲线图(图1)。我们可以通过滴定曲线图准确计算出氢氧化钠待测溶液的浓度,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使同学们对酸碱中和的反应过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图1 在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数字化技术定量测定出在使用了MnO2作催化剂时,反应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3),和使用1mol/L FeCl3溶液催化并在40℃水浴加热时,反应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4)。
图3 压强-t变化曲线
(一)图4 压强-t变化曲线
(二)由上面实验及数据可以看出:MnO2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比使用FeCl3溶液催化并在40℃水浴加热要大的多。图3中压强变化大小明显大于图4,而且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短。不仅让学生从定量角度观察到了不同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催化剂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化学课堂容量,加深教学密度,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三的化学专题复习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容量大、信息新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专题复习资料,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复习效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我在高三进行电化学的专题复习时,我会将近三年考试说明中电化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进行归纳。我会让学生将近五年的有关电化学的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和归纳,总结高考中的经常考查的考点、考查形式,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对于这种容量大的专题,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阅卷,可以准确诊断出学生在平时化学学习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使下一阶段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们现在每次考试后都采用网络阅卷,利用相关数据作出线状图、雷达分析图等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准确知道学生在每一题的得分情况,每一个选项的正确率,从而准确的诊断出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通过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并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作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补充和完善我们的化学教学。
以上是我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用在化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一点肤浅的看法,以及我在平时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们给予指出和评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在越来越多的用于化学教学中来。但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下几种问题:一是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代替板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并没有发挥出其作用。二是有些老师也精心的准备,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但仅仅局限在公开课或赛课时,而平时则是束之高阁。第三则是“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师生互动,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甚至在有的课例中显得很不太恰当,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既耽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没有得到提高。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呢?这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处理信息能力和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打造更高效的化学教学!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通过文本、图象、声音等方式可以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能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优化课堂结构
正文:化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但有的实验费时,有的实验过于抽象,有的实验危险等等。这些不利因素使化学教学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教学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下面就初中化学教学来谈谈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重点实验现象,重点表演 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学科,这对于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他们而言,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很多人对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相信学生很快就会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声形具备,表现形式多样,从而极大的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而且要求学生记忆。但是有些反应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学生产生侵害,如硫、磷在氧气中燃烧。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媒体播放实验现象,并采用放大、慢放、重放、定格等特技帮助学生观察、记忆,收到良好效果。
2、难点概念,层层透析
化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和我们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如分子、原子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化学反应历程的模拟,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电子的空间运动等。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正确的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运动状态,从而有助于认识化学的本质。例如:在讲“分子”的概念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人怎样闻到酒香。从而说明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使学生对“分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面的“分子的性质”做下铺垫。
3、模拟实验过程,形象直观
有些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但原理确不容易理解。例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一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学生往往认定是空的,而用另一种无色气体通入瓶中把空气赶出来,从而集满另一种气体。这个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如果用多媒体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可以使之具体化、直观化。例如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一种空气和另一种要收集的气体,通过颜色的移动显示一种气体把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赶出,其直观性是很强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它能使学生获
得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如石油和煤的形成,钢铁生锈等。
4、危险实验,显示后果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验纯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等等。教师在讲解如何避免化学实验中这些典型错误操作时,不宜在课堂上演示,否则会造成危险。但仅仅靠教师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讲解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往往比较抽象和乏味。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效率 目前化学知识总量增加,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巨增,要在化学教学中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训练技能,提高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如进行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比较、小结,出于课的容量大,密度紧,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中重现,可能造成以口述实验或用传统的方法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如果制成课件呈现出来或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就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优化课堂结构,加强指导 一些重要实验,教师应在实验前讲解实验装置,说明实验步骤并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最后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如果进行速度过快,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前,如果设计几道思考题,通过计算机启发、引导,使学生真正领会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意义,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多种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单孔塞、水槽等等}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所用仪器然后连接。比如:试管如何放置,反应需要什么仪器加热,如何导出气体、收集气体等。无论选择或连接是否正确,计算机都会给出评判和解释。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味到“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计算机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弥补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解决了实验教学中一大堆难题,使实验教学更直观、更具有现代意味。它不仅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有很大作用,而且增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