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背影

时间:2019-05-13 03: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背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背影》。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背影

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背影

桐柏县一高中化学组 刘成峰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本文从化学实验,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化学史教育四个方面陈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作用,从而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现代教学、优化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走向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象等传播媒体集于一体,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赋予教学信息传播以交互式功能。它可以帮助每位教师运用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动态形象,动听、悦耳的声音,渗透着饱满情感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流、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学进度的及时调整有保证,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下面从笔者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针对教学目的(为什么教)、内容(教什么)、策略方法和教学手段(怎样教),综合起来考虑,谈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观察和设计化学实验

1.1利用视频播放疑难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受学校的实验条件(如仪器、药品)限制不能做,或实验结果不理想、不明显,或不适于课堂演示,更不适于学生操作的实验,这些实验暂且叫做疑难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就存在一些教材不要求的疑难实验,但它们对学生整体知识的理解又是不可缺少的。这时,教师可以到网上查找,用摄像机将这种疑难实验拍摄下来,再转换成计算机视频的文件,课前将文件制作成适合课堂使用的课件。例如,讲授苏教版必修2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归纳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时,传统的做法是在课堂中完成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然后教师口头用语言描述铷、铯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这样处理学生虽然能从理论上推导或想象铷、铯与水反应的情景,但始终无法获取感性认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后,教师可先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完成钠、钾与水反应实验,然后用计算机逐一播放铷、铯与水的实验录像,最后在大屏幕的四个方向上同时播放钠、钾、铷和铯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将疑难实验做成计算机视频文件在课堂上播放,从听觉、视觉等不同的角度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感性认识,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利用实物演示台投影实验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和操作示范都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的教学班级规模较大,中后排、边座学生往往难以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示范动作,大大损伤了这些学生对实验观察的积极性。使用实物投影仪可以使学生当场看到教师的现场演示及“实况直播”,既可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又可放大空间,增大可见度,让细微变化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讲授苏教版必修1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气的生产原理》时,教材中采用的是U形管实验装置,通电实验后碳棒上产生的气泡不仅体积小且量又少(实验前在U形管中的液面上已加入少量的洗涤剂),检验气体用的KI-淀粉试纸变色明显,但中后排的学生由于距离远几乎什么现象都观察不到,学习激情明显降低。为了解决这

一难题,使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笔者将整个实验装置用实物演示台投影,实验装置连同现象被放大,观察条件大大改观,提高了课堂演示效果,改善了大班上课教学资源占有不均的状况。

1.3利用实验软件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体现在利用计算机提供一定的实验设计环境,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在高三《二氧化硫的性质》复习课上,当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了回忆与再现,再用实验分析二氧化硫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的原因,比较了二氧化硫与氯气的漂白原理后,笔者设计了这个学生活动: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生成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由于是复习课,难免存在内容多、课堂容量大的问题,又由于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实验设计和现象重现十分重要,重做实验又会花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笔者的做法是利用实验设计软件预先设置一些与实验操作有关的程序,提供一些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药品以及化学试剂等,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设计实验,将仪器进行连接并进行必要的操作。当学生通过鼠标拖动各种仪器,进行仪器的组合时,计算机即给出操作正确与否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利用实验设计软件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认识化学中的微观世界

2.1利用Flash软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微粒间的作用

在比较抽象的化学理论课上描述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时,教师很难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时可以通过动画进行模拟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更好地处理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比如,必修2专题一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一课,在讲解离子键是怎样形成的、阴阳离子之间是如何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时,学生很难去想象,教师也很难用实物模型或直接黑板作画进行讲解。笔者应用Flash工具制作出不同的粒子(按微粒半径和属性分别绘制不同的大小和色彩),根据反应的过程创建不同的帧,生成可控制的运动画面,给学生展示了直观形象化的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手段使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形象化的实际问题“对号入座”,降低了知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

2.2利用3DMax软件帮助学生认识分子的空间构型

正确地选择并适时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象空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讲解、传授、突破知识难点的作用和目的。例如,高二化学第五章《甲烷》,向学生介绍甲烷的空间构型时,由于高二学生对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刚刚接触,教师无论怎么分析讲解,学生对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总是感到很模糊,难以理解,为此如何领会有机化学世界中的立体三维空间结构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运用3DMax软件制作了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通过演示三维动画勾画出的正四面体构型形象,逼真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变抽象为直观感受,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点从新教材与老人教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新教材更增加了与化工生产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比重,新教材的设计就是围绕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编写的。为了不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脱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先进的教育技术,将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现代化。运用录像介绍一些身边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化工生产、世界与中国的科技成就等,可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具体,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如,必修2专题一第一单元《同素异形现象》时,可以穿插播放C60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的发现和发展前景的录像。又如,必修2专题二第四单元《生物质能的利用氢能的开发与利用》中讲授生物化学转换时,笔者就选用了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有关沼气池的建设和利用垃圾产生沼气的的电视片,内容丰富详实。影片介绍了沼气是一种高效、廉价、清洁的能源,发酵生成沼气后的残余物还可以综合利用作为饲料和肥料,工业发达国家生产沼气还跟垃圾处理结合起来,变废为宝,净化了环境。短短的影片向学生输送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信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化学史话的教育意义

新教材必修1和必修2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有目的地引入了很多相关的化学史料,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发展史中许多著名的国内外化学科学家及其成

就,如侯氏制碱法(侯德榜)、氯气的发现(舍勒)、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凯库勒)等。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一些科学史内容,不仅可以增加教材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起来,增加亲和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教材中选用的化学史内容,往往受篇幅和文字限制,所载信息有限,或人文内涵隐含在字里行间,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拓展、挖掘和发挥。如,必修2专题一第一单元的《元素周期律》教材中有一“化学史话”——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学生对门捷列夫以及他的元素周期律发现史有了解的愿望,所以笔者课前先让学生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有关门捷列夫以及元素周期律发现史的资料。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纳发布到校园网的指定位置,教师将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制作成交互性的计算机课件。课堂中学生通过电脑观看资料,深刻地了解了元素周期律发现的社会背景,体会了元素周期律发现过程的艰辛,并受到了人文精神的启迪。

众所周知,任何东西都有利弊两方面,关键在于能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迪和技能的培养,更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就能达到和代替的。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在符合学科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注意信息技术的切入点,恰当地使用,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昭生.化学教学中应恰当运用多媒体.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年3月.[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王 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2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如何有效地设计、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如何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有效地评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的有四个重点概念是: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整合、研究。1、“信息技术”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一切可能利用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手段、方式方法等。主要内容包括:(1)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辅助教学;(3)计算机辅助管理;(4)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及网络学习的理论和技术;(5)在信息技术这个新平台上重构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和教学方法。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育及网络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2、“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两者相互渗透,协调融合。我认为其本质特征是: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工具性。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3、有效整合概念指的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4、由于教育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群体,影响其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能是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设计出一些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与以前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环境下,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

(1)探索并总结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激励机制。

(2),研究并探索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3)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出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教学类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4)形成一批优秀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示范课例。

(5)通过研究,系统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

(1)文献资料法:

根据小学教材改革的方向,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教学理论,借鉴相关教学方面的经验,从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3)经验总结法: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阵地,如何认识一节课的好坏,特别是如何认识一节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的优劣,依据什么标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导向,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启发性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创设引导学生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网络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

3、开放性原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设高、中、低多层次非线形的教学环境,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所有学生均可通过即时反馈获得自我评价。

4、探究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探究式学习。

5、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2章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历程和现状,知道整合的涵义和整合的内容;

2.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3.辨证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各种功能和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4.了解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知道Webquest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它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2.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网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评价

收集并评价两个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作品。

教学概要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1.涵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具有方便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

可以把教育、教学中的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层面有4个: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可将其理解为我们经常所说的课件制作以及一些教学资料的获得;二是课程资源建设。也就是网络型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已经系统化了的教学资源;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2.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内容

(1)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2)以系统论的观点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3)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起“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5)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手段相统一。

3.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建构新型教学环境的整合

(1)硬环境(设施、资源、平台)和软环境的构建;(2)开发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基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整合

(1)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发现式学习);(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研究性学习);(3)网上学习——协作探究(合作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功能

帮助教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与转变学习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可能会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潜能的开发。也可能会给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带来限制,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将受到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可能会导致少数学生沉湎于网络,干扰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不能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和现象来代替实验。另外,微观结构的动态显示虽然生动,但也容易犯科学性错误。

2.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称,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在线通讯与交流。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1)网络课件——知识点的辅助教学;(2)网络课程——全部课程的教学;(3)专题学习网站——专题的学习和探讨;(4)案例库——典型个案分析;(5)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Webquest风行一时,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譬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省内外的化学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

(二)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象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之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实践证明,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情境创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2、实验模拟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演示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信息技术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习总结

在初中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一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总之,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的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组 苗玉

内容摘要:多媒体教学、数字化实验探究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打造更高效的化学教学!我根据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诸如多媒体教学、数字化实验探究等信息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化学教学过程中,而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太多变化。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为高效课堂添砖加瓦呢?下面我就以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来谈谈我对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的一点肤浅认识,不足之处还请能给予指出和批评。

一、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班级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在学校刚开学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化学教学空间”这一网络教学平台。在每节新课授课前,将学生预习时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和导学案等发布在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阅资料、交流合作完成相关内容。课后再把相关诊断性作业和实践活动等发不上去,待学生解决后给予相应评价。

在学习金属《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课前我让学生上网去搜集金属钠在日常生活中、生产的应用和因金属钠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并在课堂中分小组进行展示。学生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还让学生通过“化学教学空间”这一教学平台下载导学案,并通过查阅资料完成相关内容,做到学有所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金属《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2007年9月28日重庆南岸区某制药厂(其中有金属钠)发生火灾的一段视频,并提出了几个与金属钠有关的几个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工业合成氨》中讨论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控制和优化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氨气工业生产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能从实际工业生产的角度,从工业合成氨的各个阶段,真正做到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控制,体会到化学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中的概念和变化规律,更好的掌握物质的应用。

对于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微观粒子的讲授时,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原子晶体时,可以通过模型展示金刚石的结构,然后利用动画演示寻找金刚石的晶胞结构,理解晶胞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内在联系。最后让同学们亲手制作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和晶胞结构模型,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晶体的相关知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针对这一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同样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来解释和说明。这样就使得原本很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形象好、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四、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化学教学中因条件限制难以进行的一些实验,同时也可以使一些实验数据更加真实、精确。(如数字化实验技术)

在中学化学中,有些化学反应完成的速率极快,而有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又很慢,难以控制和展示,对其发生的过程也很难观察和加以判断。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该化学反应,可以理想化的调节反应的快慢,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例如有些有机化学实验不仅反应速率较慢,同时还伴随许多有毒或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物质散发到空气、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酸碱中和滴定、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因素等定量分析实验,则可以利用化学数字化实验技术进行探究。这样使实验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定量”实验意识。例如在用1.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2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待测溶液时,利用化学数字化实验技术可以准确的绘出溶液pH值与所滴加的盐酸体积的关系曲线图(图1)。我们可以通过滴定曲线图准确计算出氢氧化钠待测溶液的浓度,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使同学们对酸碱中和的反应过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图1 在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数字化技术定量测定出在使用了MnO2作催化剂时,反应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3),和使用1mol/L FeCl3溶液催化并在40℃水浴加热时,反应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4)。

图3 压强-t变化曲线

(一)图4 压强-t变化曲线

(二)由上面实验及数据可以看出:MnO2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比使用FeCl3溶液催化并在40℃水浴加热要大的多。图3中压强变化大小明显大于图4,而且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短。不仅让学生从定量角度观察到了不同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催化剂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化学课堂容量,加深教学密度,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三的化学专题复习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容量大、信息新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专题复习资料,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复习效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我在高三进行电化学的专题复习时,我会将近三年考试说明中电化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进行归纳。我会让学生将近五年的有关电化学的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和归纳,总结高考中的经常考查的考点、考查形式,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对于这种容量大的专题,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阅卷,可以准确诊断出学生在平时化学学习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使下一阶段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们现在每次考试后都采用网络阅卷,利用相关数据作出线状图、雷达分析图等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准确知道学生在每一题的得分情况,每一个选项的正确率,从而准确的诊断出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通过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并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作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补充和完善我们的化学教学。

以上是我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用在化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一点肤浅的看法,以及我在平时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们给予指出和评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在越来越多的用于化学教学中来。但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下几种问题:一是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代替板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并没有发挥出其作用。二是有些老师也精心的准备,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但仅仅局限在公开课或赛课时,而平时则是束之高阁。第三则是“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师生互动,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甚至在有的课例中显得很不太恰当,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既耽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没有得到提高。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呢?这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处理信息能力和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打造更高效的化学教学!

下载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背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背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整合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学化学易耗品多,耗时多等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了有关材料考察问题和仪......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归纳等方面的主......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精选)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 杨庆祥 0634-6272302 内容概要: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保持良好......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楚雄市鹿城中学 杨忠美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等问题是新课程改革首要考虑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互动式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互动式课堂 [摘 要]: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学校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获取......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魅力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魅力 昌吉州木垒县东城镇中心小学 刘伟丽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是......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精选五篇)

    三个教学案例中信息技术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从以下句子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 案例1风筝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