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互动式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互动式课堂
[摘 要]: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学校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对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知识水平,本文尝试构建互动式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使学生体验到交流合作所带来的成功感。
[关键词]:互动式课堂、合作交流、情感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现代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的直接因素,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下面就谈谈自己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式课堂来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
互动式课堂,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通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及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点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要构建互动式课堂,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组织:
一、课前准备——成立学习合作小组
课前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可以采用同质分组(由水平接近或相当的组成),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由互补性强的学生组成),使学习合作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互动式学习,这样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起组织、联络、监督和指导作用,让他(她)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大家知道,有些学生天性好动,上课只顾自己玩,经常做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操作,若不能有效组织纪律,放任自流,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花费时间与精力来维持纪律,这样一来,不但难以操作,而且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加强对组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监督、管好本组的组员,避免出现上述的情况。这样,老师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最好能够恰当地安排好上机座位,这样有利于交流和辅导组员,为互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创设氛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前提条件,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存在着担心、畏惧的心理,部分学生还因此产生压力,很难进入学习的状态。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减缓他们的压力,只有在这样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到真正的互动。
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学习指法时,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有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一早就接触过计算机,已经有一定的指法基础,而有的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有的还会产生自卑和压力,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先用一些鼓励性强的话语来减缓学生的压力,为了避免学生对学习指法产生枯燥的感觉,接着我介绍了指法游戏,“大家想不想学好指法来玩这个游戏啊?”,“想!”,“老师等一下要举行指法比赛,看看你们当中谁玩得最棒!”小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感觉既新鲜又好奇。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在学生处于和谐的氛围而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就可以开始实施互动协作学习了。
三、课堂互动——辅导与交流
这一阶段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互动式课堂构建: 1.人机互动
大多数学生可能认为电脑仅仅是一部机器,这种认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想办法让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互动,必须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合作交流的好伙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引入部分,例如通过一些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主角,不断地创设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个别环节上,还可以利用声音或图形、文字加入一些鼓励性或者启发性的信息提示来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形象友好的交互界面让学生感受到上信息技术课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感觉到计算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一个学习的好帮手,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例如,我在教学《图形的翻转》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制作课件,使用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蓝猫作为主角,创设一个蓝猫在装饰房间时,对一些经过翻转后的画束手无策的情境,并通过计算机向同学们求助,“你们能帮我把这些画摆放好吗?”,学生们都齐声说“愿意”,并很快地投入到探索学习中去。又如在教学《曲线的画法》这一内容时,在展示一幅示范画之后,播放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里面的雨滴、流水和水草是通过什么工具来画的吗?”来引出课题;在实践练习的环节,屏幕上出现“同学们,我们一起动手吧!”或着“你做得到!”,在评价阶段出现“你真棒!”、“你是创作小能手!”等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生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成了学生的“好朋友”。
所以,在人机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好帮手,引导他们与计算机交朋友,做到真正的人机互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情感也得到健康地发展。
2.生生互动
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的情感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学习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实际确立具体的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自觉地朝着目标努力学习。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的精神的培养,又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感。
在教学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实践、创新的机会。上课期间,我布置了“任务”在各组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对于个别较难的“任务”会使学生许多学生仍处于“无助”状况,而过多的提问会使老师难以及时响应,这时,组长的及时指导和组内互帮互助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加强了组内的协作,组员之间优势的互补,出谋献策,互帮互助,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从中得以培养和体现,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巡回指导、点拨疑难,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与个人,然后组间交流,总结经验、方法,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我在学生掌握了多边形的画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而且采用限时竞赛的形式,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这时学生先进行讨论交流,整理出思路,有的学生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有的学生进行美工上的指导、操作能力强的进行操作„„在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优秀作品跃然眼前,之后,每个小组还选出他们之中表述能力较强的一位来进行解说。接着不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学生也进行了经验的交流。在这样的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动”了起来,学生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集思广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而且品尝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以及成功感。
3.师生互动
师生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以及评价阶段。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给予帮助、指导,那么学生在处于无助的情况下就会慢慢削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如果教师在巡视地过程中及时地给予点拨,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响应各组学生的提问,更多地点拨、辅导学生,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的方法,点拨学习中碰到的疑难,丰富学习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引导、点拨这种互动方式,我还采用这样的方法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创设一个老师碰到难题的情境,让同学们帮助老师来攻克难题。例如:在教授《文字的修饰》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说老师要写美化一篇文章,但又不知该如何下手,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个难题,顿时,学生们带着展示自我的热情,你一个建议,我一个补充,他一个点子„„,主动帮助老师,把自己的智慧、才能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这时我在台上进行操作,很快,一篇有鲜明、个性化的修饰的文章就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师生一直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互动中一起提高,在互动中一起创新。
有时,我又采用师生配合完成任务、角色对换等等形式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师生们可利用最后的时间,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各组的合作意识、组员的参与的积极程度等等,对各组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还可展示优秀的作品,进行例如思想品德、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这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互动式课堂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协作能力、创新精神,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9
第二篇: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探讨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探讨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因此,就如何更好地构建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学;构建策略
在国际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英语的作用更加突出,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实用价值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应提高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可以给予学生学习自由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是以自身为主体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压迫下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体现,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一切教学活动的落实都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这样的教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的目标
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英语知识,还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生能够在与同学合作的情况下学习英语知识,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地懂得合作的精髓,具备合作能力。
二、互?邮浇萄?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策略
(一)立足于教学内容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想要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构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立足于英语教材。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是离不开教材的,教师先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析,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来确定互动式教学方案,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举例来说,在课堂上开展“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喜欢的学科这一话题来开展互动式教学。在这一篇文章中,其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主人公最喜欢的学科,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这一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学科,以及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1]。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能够对各学科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对于彼此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二)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情境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氛围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当教师为学生营造的课堂教学氛围较为良好的时候,学生才能够有效融入教学中,进而在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在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来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之后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制作成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制作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这样教师在播放课件的时候,学生就能够通过观看课件来探讨课件,挖掘课件中的悬念,这样学生在互动探究中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牢固。
比如,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弹吉他的视频,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同学来说说自己对于吉他的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说一下自己会的乐器,若是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表演一段[2]。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会变得轻松惬意,而且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也能够被调动起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体现,学生能够在互动学习中对英语学习更感兴趣,同时也可以在互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合作精神,这样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好处,同时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等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树梅.互动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18.[2]刘韵.以“故事”为中心的互动教学:耳科英语教学改革初探[A].首都医科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年会论文集[C],2010:64-65.编辑 赵飞飞
第三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为了使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构建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在体育课教学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最终达到“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磁化、变化、感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构建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 磁化 ;变化 ; 感化1“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高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兴趣。
2“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兴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
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除了上述兴趣化的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应该使教学方法儿童化、游戏化。所谓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中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3“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磁化、变化、感化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构建优质高效的体育课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四篇: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山西省浑源中学
贾琳
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同一本教材要给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授课,必然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怎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信心学下去,又怎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保持兴趣学下去?面对着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尽量兼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层导学、协作互助”的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了。这一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下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谈个人实践体会。
一、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该理论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并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为我们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分层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
(1)有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好,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顺利。相反的,有些学生从未接触电脑,对电脑没兴趣,一切都要零开始。
(2)学习态度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乐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求知欲望。
2、备课分层
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要充分备课。我在课前充分准备,设计适当的教学辅助资料。由于网络的发展,课堂教学已离不开网络环境,我一方面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将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分栏展示在学习网站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演示,将这些内容整合成教学知识演示软件,方便学生登录到专题学习网站学习。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参与进来。
3、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4、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反馈,达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完成的并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测或提高。
在学完word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可选择的作业:(1)提供一份图文混排的范例《再别康桥》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范例的内容。(2)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又提供了几个范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老师提供的范例,完成自己的作品。(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电子版报,教师只提出格式上的要求,如:分栏、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等,并让学生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一份精美的电子报。
5、评价分层
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有不同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学评价由不同教学目标来支撑。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慧 《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 教育现代化
2、郑建 《浅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如何有效地设计、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如何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有效地评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的有四个重点概念是: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整合、研究。1、“信息技术”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一切可能利用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手段、方式方法等。主要内容包括:(1)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辅助教学;(3)计算机辅助管理;(4)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及网络学习的理论和技术;(5)在信息技术这个新平台上重构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和教学方法。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育及网络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2、“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两者相互渗透,协调融合。我认为其本质特征是: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工具性。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3、有效整合概念指的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4、由于教育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群体,影响其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能是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设计出一些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与以前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环境下,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
(1)探索并总结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激励机制。
(2),研究并探索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3)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出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教学类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4)形成一批优秀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示范课例。
(5)通过研究,系统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
(1)文献资料法:
根据小学教材改革的方向,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教学理论,借鉴相关教学方面的经验,从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3)经验总结法: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阵地,如何认识一节课的好坏,特别是如何认识一节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的优劣,依据什么标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导向,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启发性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创设引导学生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网络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
3、开放性原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设高、中、低多层次非线形的教学环境,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所有学生均可通过即时反馈获得自我评价。
4、探究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探究式学习。
5、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