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之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多读
多看
多练
传统的作法不能丢
写真话 抒真情
摘要
:小学作文教学要抓好基础,写真话,抒真情,不能急功近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小学作文教学又是对整个语文教学起到奠基作用。许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出成绩慢,难以把握考试命题方向,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作文教学,就连许多语文赛课,真正上作文课的少之又少。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写作文变成了“瞎编”或”乱抄”。打开网络,什么作文没有?谁还愿意静下心思去写呢?去体验生活呢?甚至家长也认为上网抄一篇,再让孩子背一背,考试照样能拿高分,辅导孩子也省事多了。长此下去,学生学到了什么?即使拿了高分,却丢了能力,丢了做人应有的诚信。文学家鲁迅说过: “要想写好作文,唯有多读,多看,多练。” 本人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所教的学生喜欢上了作文,也爱上作文课了。
一、多读多看。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时引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最好是名著。为了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利用预习时间,下午第三节课自习时间,开展讲故事,好书推荐演讲比赛。读书多的学生,演讲起来自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不爱看书的学生呢?也吊足了胃口,时间久了,读书之风蔚然成风。读的书多,积累的知识就丰富,写起作文语言就会更丰富、生动、流畅。其次,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实践作业。如秋天来了,布置实践作业找秋天;国庆节时,布置实践作业:
的变化,用拍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春节时,利用人们走亲访友,家人团聚,让学生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活动。学生经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写作时思路也就打开了。
二、多练。安排学生写每周的作文或周记必不可少,便于他们掌握整篇文章的谋篇开局、写作特点。同时还引导学生根据语文课的内容,穿插进行仿写,续写等,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习惯。定期进行读书心得体会的展示、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因为要想真正提高作文水平,仅仅靠每周一次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不同形式的练笔成为作文课的有益补充,使学生在一点一滴中不再惧怕写作文,养成喜欢写作的好习惯。尤其是学生的日记,一定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而不是记流水账。摘抄好词好句也是积累素材的办法之一,能加深读的印象,提高阅读的时效性。教师检查时不能只看量,要求有质有量,及时对优秀摘抄在班内展评。学生的欣赏能力提升了,写作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三、传统的作法不能丢。随着多媒体的应用,现在的作文课堂内容之丰富,可以说让学生应接不暇。图片、补充资料、范文、情景展示等大大地充实了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可对中等生及学困生来说,无异于走马观花,拿起笔来,很难有真正的收获。教师如果能提前写些下水文,上起作文课也会更得心应手。如果提前安排学生去体验生活,写起作文不至于生搬硬套,无病呻吟。批改作文时,如果仅仅是一两句评语及一个分数,那学生的收获该有多大?因此,眉批、旁批等必不可少,如果每次写完作文后,让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再分别写出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第二次修改,这样做虽然费时不少,课堂纪律难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老师的工作强度,但学生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如果一名语文教师平时就很少动笔,那你的学生怎么会乐于动笔呢?
记得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要写真事、抒真情。”这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一大法宝。可许多学生甚至老师却忽视了。为了所谓的成绩,为了见效快,往往拿他人的稍一改动,便成了自己的“杰作”。反而让学生写一件真实的事,学生却无从下手。记得有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欣赏一篇文章: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大概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的更好,因为妈妈在家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欣赏之后评价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很一般,甚至一些语文老师看了之后也给出了较低的评价,评分大多集中在60至80 分之间。普遍认为文章过于简单与朴实了,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殊不知,该文获得了今年冰心文学奖一等奖。也许正是它的“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才打动了苛刻的评委。这,难道不知的我们语文老师去深思吗?记得有一年高考作文,学生为了打动评委老师,不少学生变了父母去世获得了重病,自己如何艰难求学。在学生还未走上社会之前,我们就有意无意地“教”他们说谎话,那成人之后,如何做到诚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文之初,一定要告诉学生,只有写真话,才能写出好作文。即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那么流畅、优美,也要给与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切不可好高骛远、操之过急。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到的,必须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练出来的。写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底线。在学生写作文之初,一定要让学生写真人真事,有感而发,切不可把艺术的虚构与“瞎编”混为一谈。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作文教学,首先把前者抓扎实,后者才会更精彩。
作者姓名:王东欣 电话:*** 工作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九小学
通讯地址:河南省南阳市范蠡路电业局家属院六号楼一单元西户
邮编:473000 电子邮箱:zhhwdx@126.com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浅见(范文模版)
小学作文教学之浅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为破门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有一种惧怕的心理。写的不好的学生的作文主要有以下的缺点:
1、缺少写作的素材,内容空洞。
2、语言贫乏,且组织语言的能力差。
3、缺乏想象力。
4、假话、空话多。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怎么样做才能解决小学生的作文难题呢!我有以下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第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习惯。很自然的走进作文写作。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
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第二、注意平时的大量的积累,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是语言的内在组织,再创造的过程。怎么样才能做好平时的大量积累呢?
1、阅读,只有多读,才能开阔视野,同时课外阅读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背诵,对于好的句子,好的文章背诵下来,加深记忆,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
3、摘抄,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对于一些名言警句,成语词汇,或者优秀的句子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到用的时候语言才能丰富。
第三、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第四、评价尤其是激励性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学生们的作文做认真的批改吗,同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思想,不要武断的批判,对于学生们的作文要做好恰当的评价,尤其是那些写的不好的,更要做好激励性的评价,对于写的好的可以让其在全班面前朗读,朗读完后让其对写这篇作文的思路和准备情况进行讲解,然后老师在给予总结性的发言,让写的好的学生做好榜样,有时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总之,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努力,必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初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初探
作者单位:晋源区姚村镇实验中心小学 姓名:孙吉芬 性别:女
联系电话:*** 邮编:030054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为之头痛、困惑。农村的孩子耳濡目染毕竟有限,受家庭条件的约束,作文也就成了“言之无物,言而无味”,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甚至成为制约农村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归纳总结一些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关有所突破。
{关键词}作文教学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指导途径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原教学大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订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就正式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提出,虽然竭尽心智,花了不少功夫:鼓励学生写日记;要求写周记;每单元教学完后都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对上交的作文详批详改;作文课上,讲了许多写作技巧,也要求学生记在心上……但是,花了不少功夫,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在农村小学,师资、生源、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经济文化状况、家长素质等诸因素都严重滞后,这种滞后,导致了整个教育教学发展的滞后,在语文科目的作文教学上表现尤为突出,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困境。
要想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最有意义的是探索如何在三年级作文教学启蒙阶段把学生引上路,进而搞好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为此,应从教学的主客体方面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及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指导途径。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
1、学生差异,影响了作文的水平。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枯燥、不规范、不切实。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仍有许多“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会道的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挤不出一点墨水。、地区差异,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3、教师差异,制约着作文的进步。很多教师由于功用、功利思想作怪,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禁锢了部分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教会学生按一定的模式去作文,例如段落是三大段结构:第一段开篇点题,第二段介绍主要内容,第三段谈体会、感受。结果学生的文章谋篇布局是一样的,如出一辙。又如只注重于仿写、忽略了创造性的写作练习。无可否认,仿写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但无创造性、发散性的写作练习,就不会有后来的超越,文风呆板而不活泼。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跳跃的,我们不要给学生定框框条条,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写出他们的习作来。
4、课堂差异,影响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教材与大纲脱节,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读写并未做到真正结合,很大一部分课堂上,内容的理解总是占去大量的时间,正当要涉及写法时已临近下课,于是蜻蜓点水,大有走过场之嫌。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作文,不立足于平时,不以课文为范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停留在仿作甚至套作上,教师的批语又常常是少有是处或一无是处,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优秀的作文。
5、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发展。现今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所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根本是有心无力的。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面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
二、教师的作文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对影响学生作文质量诸因素的分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
(一)语言知识的指导与训练
在语言功底方面,首先应当是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写作的最基础部分。小学生作文时提笔忘字,写起来错别字连篇,就在于识字基础差。教师要高度重视识字积词,字词之于文章就像砖瓦之于高楼大厦。识字时充分注意字的音、形,对于字义则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因字扩词,因词说话、造句,连句成篇。如此,不但真正掌握了字,而且训练了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其次,要高度重视语汇积累,如好词佳句、名诗名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目前教材很有重视语汇积累的趋势,说明语汇积累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当然,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巩固了积累。并且,如果不善于运用所积累的语汇,可能形成僵化的“掉书袋”或者只积不会用。所以要积累,更要在说话、交际、作文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再次,训练语言要重视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多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指导、鼓励、督促其说流畅、说通顺、说完整,说得有艺术水平。口语表达是训练语言运用的一种途径,与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成正比。
最后,在语言因素方面,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我们应该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破万卷”说的就是博览群书,因读得多,下笔做文章自然就会如有神助;诗读得多,自然也就会作诗了。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影响最直接的一面。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阅读文章大多都是优美、标准的典范之作,教师应在教学中多指导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赏析,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作文水平。学生仅限于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不少成功的语文教师的经验之谈,意即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真正受益。
课外阅读要作好指导,具体地说:
1、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把一些好词佳句、谚语警句、精彩片断以及激人上进的材料等及时记在笔记本上,并加以分类整理,熟记于心,有所感时提倡多写读后感。
(二)立足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留心日常生活,做生活有心人——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家乡、学校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学校老师的工作表现,观察班上同学的学习变化,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通过参与不同活动,学生对活动过程了然于胸,情感体念较深,写出的作文有内容,有真情实感。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而且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三)拓宽知识面的指导 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另一大原因,还在于知识面、视野的狭窄。为此,教师并非无所作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充分利用课堂、学校条件拓展知识面,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向学生介绍各种常识,各种学生应当了解的知识,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课外尽量让学生多阅读。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还可以无限地扩展知识、开阔视野,间接地对作文水平发生影响。“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学习,可以弥补学生接触面狭窄的不足。对于作文,知识面广了,自然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内容怎么可能不充实呢!
其二,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养成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习惯。让学生不光具有丰富的书面知识,更具有丰富的结合实际的生活积累。事实上,农村的有些事物也是城市学生从未深刻体验的,大可加以开发:自然本真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人们在寒来暑往中的生活劳作、喜怒哀乐,大可引导学生去细细观察,用心感悟,并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在平凡、单调、枯燥中发现美,记录美,化腐朽为神奇。不管何时何地,告诉学生,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到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只要善于去挖掘,去发现,作文的素材真是俯拾即是。
(四)重视讲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老师改”为“学生互评互改”等形式,就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爱学爱思,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适时予以指导,让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帮扶,小组合作,鼓励竞争,激活士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的好品质;其次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的或同龄人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学生之间也容易接受;组织学生小组交换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自由争论,在争辩中学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作文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组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进行调整,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三次再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不打折扣,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是最大的“获胜者”。只要走好每个“一小步”,结果就是大进步。
总之,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诸因素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促成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发面都具有不可偏废、不可忽视的地位。而教师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即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的困境,进而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从实际出发,联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创意,写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小学生也应该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读内容,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⑴《昭通教育》2005年第一期
王家秀 施汝坤 吴静等人作品 ⑵《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主编
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版 ⑶《课程的反思与重建》任长松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之管见
寻找快乐作文
响水县实验小学
单玲玲
摘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写作的初步技巧,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但长期以来“教者命题——学生作文——教者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让小学作文“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为了让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我们应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用笔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关键词:
小学作文
教学
方法
兴趣
渗透
写作,也称作文,指用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书面形式1。写作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2。
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不再让孩子们谈作文“色”变,教师的教学思想首先要转变,尽快改变我们陈旧的课堂教学观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说过:“倘若没有什么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而又无益的事。”3由此看来,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4。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素材可写。学生作文的内容是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结果。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其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 12 参见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第17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版。
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3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第490页。4 参见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第2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游戏活动、参观游览、做家务等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其二,要寻找各种趣味浓厚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刊、民间采风、编写故事、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还可以设作文专栏,采用“接龙”作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3、观察积累,激发兴趣。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可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积累材料,这对写好作文有多么重要。因此,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用眼看、耳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脑想,多积累素材。一旦解决材料来源,学生的作文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例如:班里有个孩子因意外破碰了头,几个孩子送他去医院。在缝合伤口的时候,那几个孩子都在,他们的感触特别深。后来其中的一个孩子写了题目为《一次意外》的作文。他在作文中写:“只见他手死死地抓住病床上的凉席,眼泪大串大串得往下掉„„看着他疼得煞白的脸,我也从中吸取了教训。”这篇作文不但在班上传阅,还在校报上发表了。这件事告诉学生其实作文写的就是一些身边的小事,只要细心观察就有内容可写。
二、巧妙渗透,把握教学机会。
小学中、高年级要想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靠每周两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作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即要有大语文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必须把作文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1、从“读”中渗透。
阅读与写作时相逆相通的。阅读活动表现在“文—意—物”的转化,正好是写作思维走向的逆运转。提高作文能力,最终要从阅读教学找突破口打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
语文课本中的选文,都是作为母语作品中的经典范文而入选的。因此,通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但要使学生了解内容,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要解决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了。如《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烟台海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形成了独特的海上景观,再分述每个季节的特点,最后总结。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以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象分别表现出烟台的海凝重、轻盈、浪漫、高远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要知道学生理解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理解作文是如何选材如何把景象写具体生动,即对写景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教材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都能给学生的写作起到示范作用。
从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心理看:儿童和少年有很强的模仿本能,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发表欲。求知欲是阅读的内驱力,发表欲是写作的推动力。二者共同发展,互成正比,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不断促进他们的发表欲,不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读写结合,双向互进的根本。总之,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从“说”中渗透。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用笔头说话。写成的文字平凡一点,浅近一点,都不妨事。”5怎么说就怎么写,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是最好的开篇、布局和立意的方法。蔡成先生的《最感人的理想》中记录了这样一篇作文:“阿爹还没走的时候(当地人称人死为走),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都不怕了„„”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用的都是大白话大实话,没有精巧的结构,什么烘托、照应一概没有,而且还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一条狗,但小作者以孩子的语气准确的表达了对母亲真挚的爱,是纯美人性的一次告白,意之所到,笔之所至,没有什么作文技巧,但确属一篇好文章。
三、多批少改,尊重学生的原意。
作文后指导工作的第一步是批改。作文批改也称为评点、修订或评语,是一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批,是指出学生习作的优缺点及其原因;或褒,或贬,或辩证分析;改,是帮助学生改正习作中的缺点和错误6。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所以必须坚持鼓励原则,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1、多保留,少删改。
批改时做到少而精,可改可不改的坚决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坚决不批。作文批改不能改得太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太好的,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把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成年人并不完全相同,老师阅读学生作文时,要细心体会作文中所反映出来孩子的想法、语言,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语言习惯去看学生的作文。比如,斯霞老师讲到这样一个例子。她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让学生练习写话,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在成年人看来,“法国阿姨是女的”是多余的话,应该删去。但她认为:“小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个话出自儿童天真、幼稚的脑海,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他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留在文中,没有关系。”7事实正是如此,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天真可爱的童言稚语,对此尽量不要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去随意改动。
2、多鼓励,少批评。有人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小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上进心,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于优秀的作文可以用泛读或传阅的方式给予鼓励。对于平时作文较差的小学生,就是只有一个词用得好或一句话写得具体生动,也要表扬。如:在下边标上嘉奖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准确”、“你的进步很大”这样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师生共评,分析得失求提高。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过程的小结,是对学生的习作实践全面检查了解后再 56 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81页。
参见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第18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7 斯霞《指导与批改》,《江苏教育(小学版)》1962年第10期。指导,它比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批改更深入、更全面,能使学生从写作理论高度认识自己习作中的得失8。在作文讲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议自己评。
1、抓住重点。
作文讲评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只抓一些枝节问题,而要抓住重点。讲评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才能深刻。作文讲评的重点要根据习作要求来定,同时也包括全班学生这次作文主要的共同性的问题。无论是采用品味优作还是分析作文得失的方法,教师都要把握住讲评的重点使学生在训练的重点上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2、重在表扬。
作文讲评主要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成功之处,在讲评时加以鼓励。即使是存在带有共性的问题,最好也通过表扬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让没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师还特别注意发现作文比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更要热情地加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体会到成功或进步的喜悦,也看不到自己不足,盼望下次作文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自议自评。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摆正位置,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手独揽的现象。在作文讲评教师不能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只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自己品出味道,看出得失,得出结果。学生的结论只要不错,教师都要加以肯定,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加学生自主体验、自我感悟的分量,达到有感而发的目的,引导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选材、构思、习作、修改,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南京:江苏出版社,2007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斯霞:《斯霞教育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1版
5、斯霞:《阅读与作文》。《江苏教育(小学版)》1962年第7、8期
参见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第190页,江苏教育出版2007年版。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感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感
平江县梅仙学区东皋小学:吴张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
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
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
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