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思性教学”在职业中专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反思性教学”在职业中专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李忠岩(辽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辽宁辽阳111000)
反思性教学在国外大行其道,近年来在国内也备受关注。当代教育家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树立创新意识,重视教学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相长”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不断反思和探究是关键。
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传统职业中专教学仍注重课本知识教学而忽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反思性教学理论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本质,做为教师同样也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并且要树立“能力是发展的原动力”的教育质量观,使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反思、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因此,职业中专教师应全面了解传统教学与反思性教学在教学理念上的区别,从课堂领导变为课堂服务人员。
二、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为师生互动模式,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学习,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将艰苦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好奇探索。长期以来,“教师按教材上课,不脱离大纲”是唯一的教学要求,而反思性教学带给我们的是教师、学生、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内容、环境四位一体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自主学会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其它同学步入学习的更高境界。教师通过感知、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将学生原来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想象。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知活动,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目标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常教学设计也不同。既要考虑学科特色,又要考虑社会和时代对学生的需求。既要考虑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又要与长远性很好的结合起来。并且要兼顾学生的意志和情感。所选教学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新颖并具有很强的可接受性。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策略。
其次,要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学习和互动环节。积极主动对教的行为进行反思:突出教学重点了吗?问题具有启发性吗?学生思考的时间够吗?课堂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呢?课堂用语是否恰当?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度、合作性、思维能力和学习情绪等全程观察、分析和调控。
再次,我们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互动条件,以任务型教学来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反思有反思札记、案例法、自传法、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反思札记是最常用的反思方式。撰写反思札记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把教学过程中好的想法或困惑记录下来,比如:课堂教学中哪部分最精彩?教学目标是否都得以实现?哪部分最不如意?为什么?今后如何改进?哪些学生的表现进步或退步了?等等。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促使教学最优化。也可以通过征求听课教师意见来写反思札记,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作业或测试的评改、个别谈话等方式发现教与学过程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存在的问题。
四、对学习方式的反思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分为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借助于反思性教学可以优化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
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2.在体验、实践和讨论中发展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的内在品质。职业中专教材受多方面限制通常会落后于实际很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多种学习途径,如经常收听收看业界新闻或经常利用网络学习,学会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做中学”,重视对教学实践过程的不断反思,建立起正确的师生观,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职业中专的教学质量。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二篇: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模版)
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日益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以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反思性教学的特点,其次研究了初中历史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实施策略,以便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初中历史 教学应用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方法及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反过来这些变化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创新,反思性教学理念的提出,正是对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因此,如何做好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是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热点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反思性教学并非简单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回忆和思考,而是教师、学生双方的反思,具有以下特点。
1.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
反思并非简单地对教学过程的回忆,而是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中教师、目标、学生等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教师不断探究,逐步完善教学理论,并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更多关注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表现,善于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
1.2以教学实践更优化为目标,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教学实践更优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反思性教学是通过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查找并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各种显性及隐性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实践更优化。
1.3以师生共同发展为前提,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是通过教师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学生不断反思自身学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过程时提出一定的质疑,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整个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智慧会不断得到提升。
1.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促使教与学在循环往复中不断上升。
教学旧问题的解决,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持续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进而促使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反思性教学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持续上升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持之以恒。
2.初中历史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价值
2.1对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2.1.1反思性教学能促进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只要研透教学大纲、吃透教科书、讲透教学内容就是很优秀的学科教师,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的能力日益提升,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历史知识。有一次学生看电视剧《武则天》后和爸妈讨论武则天的特殊心理对用人的影响,由于父母的答案学生不满意,就回学校问教师,教师并未有所准备,约定一周后和学生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加深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其次要研究电视、网络流行的历史剧,提高教师对历史专题的理解,最后要时刻关注历史知识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教师在解决学生历史问题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
2.1.2反思性教学能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具有更高的要求,专业技能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历史专业能力,还包括教师的管理和科研能力。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反思用何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在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思,教师的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2.1.3反思性教学能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育人,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教师作为对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情感调控等对历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就要求教师发展自己的智慧。反思性教学使历史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判断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并最终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2.2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价值。
就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而言,最受推崇的是经验型教学和操作型教学。经验型教学通常是要求教师按照以往已经成熟的教学模式进行历史课教学,这就极易导致教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操作型教学更重视教育的权威性,通常将部门比较出名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而不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也在不断变化,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还要求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型的教师不仅要明确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还要及时对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经常性的“为什么”能促使教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3对促进课堂公平的价值。
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公平,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公平,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第二,受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对每个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重要主体,反思性教学是实现课堂公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对课堂师生关系的反思是教学平等的前提,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角色,站在学生立场体验教学,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实现师生平等。
3.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实施策略
3.1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3.1.1教、学、研相结合――从教师角度进行反思。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及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及时运用到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行为,总结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反思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成为反思性教师,必须有效教学、学习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研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1.2转换角度――从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教师也经历过学生时代,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教师可将自己当年的想法和信息化时代初中生的实际特点作为教学的参考,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感受,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服务学生。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社会交往和接触范围日益广泛,认知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极大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快速发展,各种思维具有较大的发展,自我控制和评价能力明显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3.2反思性教学实施方法。
3.2.1集腋成裘――撰写反思日记法。反思性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写反思日记,教师在每节课教学完成后,及时撰写反思日记,具体好处如下:第一,有助于学科知识的积累;第二,有助于及时发现、记录课堂的精彩环节;第三,有助于经验知识的升华。教师撰写反思日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有意思的教学过程。教师可及时反思教学中有意义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反映记录下来,并和之前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隔段时间回顾一下就能发现很多平时并不注意的细节,及时总结经验以便下次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长此以往,就会积累一笔宝贵的财富,促进教师的成长。其二,教学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每节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总是很找到很多不足或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并找出问题的原因,避免在下次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
3.2.2博采众长――观摩讨论法。教师要想成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经常和同行进行交流,经常参加公开课、观摩课,博采众长;多听同行的课,及时和他们进行交流,虚心听取别人对同样课程的教学观点。同时要用于展示自己,让同行多听自己的课,让他们对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要善于通过别人发现自己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别人优秀的经验,向别人学习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能够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3.2.3反观自照――对比反思法。大多数历史教师在不同班级上课时,通常都采用同一个教学设计,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和特点不同,若按照同样的教学设计,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对比反思法主要指教师在对不同班级学生上课时,将不同班级学生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对比,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将调整部分用于下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经过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会越来越完善。具体调整步骤如下:首先,教师根据第一个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其次,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教师要及时反思上个班级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环节,然后根据下个班的具体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及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精彩之处并及时进行回顾、记录和总结,长期坚持下去教师素质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4.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反思性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弥补不足,不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中应用反思性教学十分重要,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04.[2]尹同雪.论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2013.10.[3]宋玉新.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56-57.
第三篇:博客在教师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调研[范文]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学生科研
综合实践项目
申 请 书
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
项目名称:博客在教师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调研 项目负责人: 李秀连陈舒霞秦素芳郭有为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
2011年7月制
博客在教师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调研
一、研究背景
当今教育面临着全新的网络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开放的资源库,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数据和资料的收集与共享。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库,网络课程,网络学习的平台等也逐步运用到教育领域,并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目前我们所提倡的教育信息化正是与这一网络环境息息相关,它通过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地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从教学论、课程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转向教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一场如何为21世纪做准备,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素质的教育改革高潮。反思性教学便是在这场世界性教育改革和实践中蓬勃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也是近年来备受欧美教学界青睐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成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或口号。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现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也开始对“反思性教学”或“反思性教师教育” 展开了探讨,实践层面的以“反思”或“研究”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也正处于形成之中。
由于博客(Blog)在操作和使用上的简单快捷,技术要求较低,因此它比维客(Wiki)、魔灯(Moodle)等其他软件更受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中小学教师对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如何使博客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人们的交流、娱乐,还能广泛的应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帮助一线老师通过在博客上共享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并能将教学反思共享给新手教师,帮助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教师行业的发展。
本课题《博客在教师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调研》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建立的。
二、研究意义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它关系到教育效能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甚至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鉴于“实验研究法”的课题研究,通过“博客在教师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调研“这一课题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而博客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信息具有很强的共享性。教师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教学反思,不仅可以通过同行等的建议来提高自己,还可以对新手教
师以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启发性,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共同提高。因此笔者认为这一课题,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首先结合理论与实践现状,阐述了本研究课题开展的背景。其次,通过借鉴相关的参考文献,分析并总结了教育博客以及教师反思性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通过阅读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对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界定。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教育博客和教师反思性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理念。最后,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具体研究问题,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等。本研究采用丰富的研究手段,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更加深入了解教师运用博客进行反思性教学,在通过实验法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和个性成长。通过分析收集资料得出结论,并为教学提出建设性建议。具体研究内容为:
1、认识和研究博客在教学实践的应用,分析教学案例,研究出如何正确结合博客和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如何利用博客从多方面的渠道提高自身素质。
(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博客中来,正确分析老师的教学反思,结合自己听课的亲身经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2)教师如何和同行之间有效合作,即提高了自己,有帮助了别人,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行业的发展。
(3)教师如何利用在博客中共享教学反思来自我提高。在整个研究中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
1、问卷调查法:用相关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本文中有两次主要的问卷调查,第一次问卷调查是在教育博客平台应用之前,目的主要是了解教师对博客的了解程度,应用博客的频率,是否利用博客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测量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问卷调查是在教育博客平台应用之后,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和同行对教学反思的回应频率质量以及态度,教师本身所做的工作,在利用教育博客教学反思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
2、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贯穿与整个教育研究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论文的写作,搜集关于教育博客和反思性教学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向等。
3、实验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还有实验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来分析教育博客在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五、研究思路
1、分析研究背景,确定“博客在教师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调研”这个研究课题。
2、利用文献研究法搜集关于教育博客和反思性教学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根据本研究课题的需要制定问卷,设计相关问题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本文采用两次主要的问卷调查,第一次问卷调查是在教育博客平台应用之前,目的主要是了解教师对博客的了解程度,应用博客的频率,是否利用博客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问卷调查是在教育博客平台应用之后,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利用教育博客做了什么,是否接受教育博客这种教学反思形式,在利用教育博客教学反思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4、根据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来分析教育博客在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5、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
6、为博客在教师反思性教学中应用提出建设性建议。
六、技术路线
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要真正的利用博客这个平台去帮助老师发展,而不是把博客作为关注老师教学的一种单纯的方式。同时老师还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来决定他的参与程度:低年级的学生参与的程度相对低一点,高年级高一点。
教师与同行的关系。教师之间不仅要相互分享经验教训,从同行的总结中学习并反思自己。同时还要积极地对同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自身。教师应该投入一定的经历与时间认真总结自己,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并勤于关注自己博客的动态。不要只是为写而写,忽略了博客在自身发展中的真正作用。
本课题以教师在博客上写教学反思为自变量,应变量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师行业的整体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中的其它因素均为控制变量。鉴于在学校教育自然状态下开展实验研究,只能采取一些适当控制措施,如采用随机抽样法确定实验班级,同一教师原来的专业技能作为对照等。在处理实验结果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状况。
七、研究计划: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利用博客或者微博探讨有效的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自主决策、反思和研究能力。
(2)通过教师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有利于教师反思的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运行机制。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
3、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促进中小学教育和谐、全面、协调发展,促进教师自主、主动、协调发展,重建学校文化。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
(3)坚持合作的原则,鼓励集体反思,厉行团队精神,促进同伴互助。
(4)坚持行动研究的原则,教研重心下移,重视专业引领,关注教学原生态,以现实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先行组织者,以解决现实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基本任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为基本价值取向。
4、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首先要搞清所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研究这一问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等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有条件的话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
研究阶段:与具体的时空条件、实际工作的现实需求和人们的价值取向联系起来,重点转向怎么做的问题,并成一套成功有效的操作系统和规程,围绕“when、where、who、whose、whom”等主、客观条件实施研究,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成果;利用博客或者微博反思研究过程和方法。
总结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有一个系统构建理论范式、完善操作机制体系、全面反思总结方法,实现整体认识的飞跃与提升的要求,总结、收集、整理实验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物化成果;收集整理课题成果;进行经验交流。
八、研究基础
1、研究人员:首先是对这个课题很热爱、并且有独特见解,希望了解这些情况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引鉴的相关人员。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熟悉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可以熟练操纵整个研究过程。
2、研究对象:在教学中使用博客记录教学反思,并有一定感受的教师以及其相关团队。
3、财政:科研经费的保证,无需太高的科研经费,相对减轻了研究成本,提高了完成研究课题的可能性。
4、硬件环境:能保证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教师申请博客平台,并在上面发表一些教学反思,和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5、此课题的现状情况:教育博客,教师反思性教学都是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网络中相关论述比较多,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的却很少。所以引发笔者对本课题的研究。
九、研究成果:
1、随着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反思性教学理论出现了与中国国情结合并影响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趋势,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教学评价、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并从教师的反思性地教迁移到如何引导学生反思性地学。
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框架来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并深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组织制度,并用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而且着重提出了反思性教学团队建设和反思性教学文化环境的创设问题,组建了由指导教师、合作教师和实践教师构成的反思性团队。
2、许多教师养成了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的习惯;掌握了许多具体的反思技巧,由个体反思转向更多的团队互助合作反思,由个人的纸笔写反思转向反思资料共享型的博客型反思,由课后的反思讨论转为即时的课堂短信互动型反思,由感想型的反思转为主题型反思。反思性教学有效地打破了教师职业原本封闭的隔绝局面,实现了同质团队和异质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了许多以反思为主题的由一线教师承担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从而大大促进了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运用和理论发展。
3、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评述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文章。如果说辛涛的第一篇述评更多的是一种介绍的话,那么马颖、刘电芝所写的《反思性教学研究述评》的贡献则在于提出了反思性教学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指出,反思性教学出现了与具体教学情境进行结合研究、逐步重视定量研究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趋势,为反思性教学的可操作性、客观化及可验证提供了有力手段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语言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长了,势必违反全面发展的原则。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2、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二、提出问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多媒体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解决了这些长期困扰着我的难题。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解决问题
(一)研究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相关论据
1、正确认识多媒体计算机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着力构建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核心的体育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课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中学阶段的许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在室外进行的,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授课时间是必须在户外完成的。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它确实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思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2、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该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呢?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现是要依靠多媒体教学平台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场地是需要在室内进行的,而我们在前面说过,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教学场地是在户外,也就是说体育课是无法在室外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降低了它的使用频率,使它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体育课件的贫乏也使得多媒体的运用受到了限制。那么是不是说多媒体教学就不能在体育课中使用了呢?不,我认为只要使用得当、合理,多媒体教学是辅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教学手段。
3、如何体现多媒体教学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辅助地位?
(1)体现在理论课上
中学体育大纲中要求每学期必须要上四节理论课,这些内容涉及了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这些内容是非常适合在多媒体课堂里上的,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排除了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从各项体育竞赛的起源到比赛规则,从长跑时出现的极点到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从如何应对比赛失利时的心理状态到青春期运动生理的特点,都能一一找到很好的答案,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符合目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
(2)多媒体教学与技能课的紧密结合
在每教授一种体育技能的时候,应该划出一定的课时利用网络和相关课件向学生讲解动作原理和生理基础,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解短跑动作要领时,摆臂动作一直是一个授课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只能利用教师反复的示范和学生反复的练习进行学习,可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们往往由于平时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过来,从而影响了整个短跑技术的学习质量,但是,假如让学生通过观看网上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级运动员的正确跑姿,通过课件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在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摆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跑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体育运动是最讲究体位感觉的运动项目,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时,在上技能课时,他就能够自觉的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体位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质的突破。
(3)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
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时要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主体性和创新性。
――层次性。学生认识事物是循序渐进的,知识的形成是靠一点一滴。由难到易,从旧知到新知积累起来的,计划的制定就应该体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这一规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并显现整个过程,突破重、难点。
――主体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课堂上始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体现这一点,该用的精心设计、制作,充分运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否则制作的课件过分程序化、单一化、形式化,在教学中,学生就会缺乏思维的空间,跟着计算机的程序走,与初衷相违。
――创新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运动,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创新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动画的应用
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移动、旋转、定格来演示运动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而传统教学手段中靠挂图展示或教师自身的动作示范讲解达不到较好效果。我们以挺身式跳远为例,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同步解说、慢动作示范,更别说空中旋转和定格。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较容易做到。学生通过图形和动画的同步解说、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可生动直观地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点,加深理解,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迅速形成运动表象。
2、人机对话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师根据体育理论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制作合适的课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人机对话。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足球规则中“什么是越位”这一问题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编写了一些交互性练习。若回答正确则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赞扬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按钮。若回答错误也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鼓励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按钮。学生通过点击“解释”按钮可以看到教师详细的解释,从而及时检验是否真正理解规则。这种带交互性和娱乐性的练习效果非常好,可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它激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演示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象、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
4、对照分析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像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像或图片放在一起对照分析,找出学生技术动作的差异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一技术以往运动队训练应用较多,应用于体育教学对身体本体感觉较差,不能很好感觉自身动作的学生尤为有效。
(三)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多媒体教学能否能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如1994年美国教育部在题为《用技术来支持教育》的报告中所指出:“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可以突破诸如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因此体育教师应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学平台,掌握课件制作软件,并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总结
多媒体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它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只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而不是盲目的泛用。体育教师是这一手段得以合理、正确运用的前提条件,这就使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第五篇:教学反思--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高度发展,对我们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机遇。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增加压力。但是我们应该也应该抓住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大量信息这个机遇,利用好这些信息。这主要是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对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信息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教育技术,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美丽的圆明园、壮丽的长江三峡、笔陡的华山、汶川大地震的感人场面等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的感受。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四》,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孩子给妈妈洗脚的广告片。“你从片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体会?平时爸爸、妈妈是如何的关心你的?”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生病的时候„„。”“他们为我„„”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父母温暖的怀抱。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沿着“感恩”这个主题进行交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电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课前导入、精读欣赏、重难点突破还是讨论探究,时时都可以见到多媒体技术的身影。从简单的图片展示、视听效果、到精美的CAI课件制作,使我们的课堂愈来愈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但是,所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技术仅仅还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局限于教的范围。学生依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的去接受、理解、认知。如果媒体容量偏大或教师处理失当,学生将处于更加被动的不利地位。然而,如果把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学生失去了教师这根“拐杖”,必然得打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放开手脚,自己去针对问题,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学生必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教材《太阳》时,课文通过太阳的远、大、热,让学生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课文语言活泼简洁,却暗含着较为深刻的逻辑思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明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寻找相类似的事例,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我运用CAI课件演示,将课文的内在因果联系层层推进,较好的说明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所思考与探究的话题却远远大于我开始的设想:学生不仅谈到了“太阳”和大自然中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还谈到了目前环保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难,以及因为人类的无知与贪婪,给大自然带来的种种恶果的担忧。有的学生甚至将自己收集的具体事例与课文相互映证,借以表述较为深奥的事理。话题大到南极的臭氧洞,小到身边的一次性碗筷„„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活跃、探究的热情,让老师都惊讶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内在的活力。事后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前上网查找资料获得如此多的信息。
所以现在我经常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人物生平、收集格言警句、课文相关知识延伸和补充、探究质疑课文、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等等。当学生面对计算机时,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学生自主参与,需要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必将对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将来的终身学习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网络把全人类的智慧与知识汇集交织在一张庞大的网络之中,形成了一条覆盖全球、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就如同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从中汲取到无尽的智慧营养。语文来源于生活,仅仅局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闭门造车,无疑是学不好的。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通道,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巧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两个方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在教学中播放傣族人民过节时的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去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桂林山水》、《观潮》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新教材也选编了很多古诗词和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凝炼,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想象力的贫乏(尤其是来自贫穷地区阅读量很小的学生)一般都很难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描摹富有特征的形象画面,无疑会把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悲与喜,品读出诗文的意境。在讲杜甫的《绝句》时,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画面随着朗诵进程陆续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同时,又显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整个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烘托出我国古诗特有的意境美。
正如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所说“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将继续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