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课程如何教的精彩》有感

时间:2019-05-13 01: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新课程如何教的精彩》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新课程如何教的精彩》有感》。

第一篇:读《新课程如何教的精彩》有感

读《新课程如何教的精彩》有感

近年来,新课改已走近我们义务教育者的生活,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提出来一些新思想,新理念,也涌现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新人物,新经验。与之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新困惑,比如:课改背景下学生观和学生发展观的变化,教师功能和角色的转换,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乃至高效的问题等,都切实摆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也一直被这些问题所困扰,无法摆脱。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校图书室碰到了它,第一眼被它的名字所打动,《新课程如何教的精彩》——这不是我一直想要的答案吗?借来后,我废寝忘食,埋头苦读,被书中的理论阐述和精彩的案例分析所深深吸引这不是我教学中困惑的解答么?本书从三方面阐述了新理念,总结了好经验。

一、围绕当前课改的一些关键问题,热点问题来构建全书的整体框架,体现出极强的针对性。

二、采取精彩案例分析指引的方式,表现出极好的实用性。

三、荟萃全国名师,吸纳集体智慧,集中攻关,体现出少有的权威性。粗略浏览,已使我受益匪浅。读此书犹如与名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这本书汇集了全国100位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在新课程精彩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意在展示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和独具魅力的教学智慧,给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深刻的启迪。本书分六大部分:新课程怎样提炼教师的素养、新课程怎样备课、新课程怎样上课,新课程怎样说课、新课程怎样听课、新课程怎样评课。这六大内容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每章先讲述理论,然后再配以精彩的案例,非常实用、具有可读性。

曾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几百个听课老师听了入迷,竟然忘记了记录,好像自己就是学生。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预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

这句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奥秘„„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如何备好一节课,对每位教师而言,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人们又赋予了它新的“活力”。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向活跃,学生包括教师也越来越不满足单纯的听讲方式,学习方式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课堂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开放。备课质量的高低,也就成为保证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科学处理教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定的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是这门学科进行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爱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带来教学观念、方式的一大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资源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2 并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实际不了解,讲课会脱离实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所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学生实际,其一是学生的思想实际,即学生的思想情况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其二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即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最佳的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1)新课导入,要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精力听,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课堂提问及练习。应具有典型性,注意反馈及知识的消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充足素材,掌握好分寸,确定好“跳一跳摘果子的高度”,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主动思维的状态,不断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

3(3)板书设计。其目的是加强讲授效果,节省讲授时间,突出浓缩讲、启迪思、引导练的特点。必要时可按黑板的比例划分适当区域,板书要简洁明了。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突出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四、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习,增强试验课、实习课的学习能力,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只有不断的学习、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还要不间断的向同事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上课时就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在备课时就能文思泉涌、信手成文。

通过阅读《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使我深深的感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充实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认识领域,终生学习,学习终生,使自己尽快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新课程中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转变成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和开放的教师。乍一看,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像孙悟空的72变被幻化成了多种角色。曾经听到这些名词觉得不可思议,更觉得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读完《走进新课程》才略有感悟,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是在经济迅速腾飞,世界变成了“村”的开放时代背景下所必然出现认知。这么多的不同角色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的新观念。

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积极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己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己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只有自己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做老师就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做到与时俱进。研究者就是让自己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实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身教”。

三、建设者、开发者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提出的。

现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都自己编印了校本书籍。很多校本课的内容都很贴合当地的传统和特色,或是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创编徒手操、自编舞蹈、武术套路、编写校本书、废旧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戏的开发等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对我来说这方面是我特别欠缺的,另一个方面是这些好的东西实践和推广的人还太少。当我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时,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所教学的内容理解更深刻,剖析更全面,给学生带去的也将是更丰富的知识,更严密的逻辑,更符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教学。

四、开放的教师是从学校与社区关系而言的。

开放的教师从目前来说应该是很难做到的吧!虽然我们现在学校体育场地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上的群众也都参与进来,但是真正参与的老师却很少,或者说参与的老师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学校专职的体育教师一般都会是某个社区或俱乐部的教练,他们会组建社区的比赛团队和另一个社区的团队比赛,并形成一个惯例或一个联赛。而我们现在这样的现象虽然有却很少,规模也很小,参与的年龄很多也是集中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个群体。我们所带出来的运动队也都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赛。在其它的空闲时间内,组织社区间的比赛机会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我们任然把体育教学当成老师的专职职业,只在课堂教授。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人,是社区的一员,也可以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并可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第三篇: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有感

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这是一本对新课程进行全面解读的书。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它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而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新课程》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

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去教师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育人,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规范好学生的行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一名好老师,学生考试成绩好,行为规范好,就是好学生。教育科研被认为是“教育专家”的事情,不主动参与,不愿参与,甚至不想参与,造成教育与研究的脱节,这些皆是片面的错误的做法。今天看来,那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凭自己固有的经验办事,虽然工作起来“轻松无忧”,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却完全是“事倍功半”,等着“专家们”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简单机械地照搬运用确实是不行了。因为这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因此,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

新课程要求我们做一个 “社区型”开放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有感

我有幸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受益匪浅,我更新了教育理念,领会新课改精神,对我的课堂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新课改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使素质教育能真正得到落实,体现时代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时代发展需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一代新人服务,现在,我们要改变过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把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全能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新课改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

三.新课改体现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倡导学习方式多元化。传统的学习,学生都是被动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引导,在做法上大多习惯于“我说你听”的理论指导,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我们教师最重要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知识,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符合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四.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因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那种片面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育人,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规范好学生的行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不参与教育科研,造成教育与研究的脱节。

五.新课程十分重视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做一个 “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

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有感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们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暑假中,我阅读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这本书,体会很多。现在,我仅就“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个话题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总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呢?在他的一生中,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它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再次,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然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第四篇: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远培——让我成为教育理念的行为实践者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峨 眉 山 市 绥 山 三 小

童 伟 勤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纵观我国识字教学的现状,从全局看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整个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识字教学进程缓慢,使读写训练起步迟,质量受到影响。曾有专家指出:“小学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在总体上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 ;“识字量可以简明地表示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反映学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识字量低,就没有足够的读写资本,而且识字过程庞杂,要求失当,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不高的识字量理应学得轻轻松松,但普遍的事实是学生并不轻松,识字教学往往环节过多,冗余度大,尤其是字义教学花时多,要求偏高。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积累及认识水平有所忽略,一切从零起步;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去达到超过他们认知水平的理性的高度。学生从识字学习起就尝到了语言的乏味与痛苦,反映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的语言文字,他们学得好沉重。识字评价也很片面,主要依靠形式同一重复多次的书面练习,涉及的内容很局限,较呆板。高分之下忽略了对学生识字能力、识字习惯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估价。针对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恢复到建国以来低年级最高的识字量,以这样的量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低年级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提前阅读呢?通过反复研读,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引起大脑风暴,修正自己的一些不足,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无论是在识字教学理念,还是在识字教学方法策略方面都产生质的改变。

一、研读反思,构建了新的识字教学理念。

1、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

研读了专家的讲座后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树立新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汉字学习“主体观”,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

2、认写分开,及早阅读,加强写字。

《新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会认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常用字,大大提高了低年级的识字量,为及早阅读打好基础。通过学习专家的讲座充分认识到: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能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不要在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浪费时间,疲于奔命,修正了以前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二、探索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专家的引领和生动有趣的课例的引导下,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者不要拘泥于呆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方法,应该采用丰富多采的识字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采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趣味识字、熟字识字、组词连句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比如运用:

编一编:可以根据汉字编儿歌、韵语、顺口溜进行识字,如“会——一人云端走,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帮——小丰丰耳朵长,站在一条毛巾上,坐——两个小人儿土上坐”。

猜字谜:在生字的识字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某些生字,会极大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非——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全——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踩”。

演一演: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演一演,动一动。如学“跳、拍、投、跑、扔”时,让学生演,实际感受这些字表示动作与手和脚有关。

三、建立大语文观,拓宽识字渠道。

在远程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者在教学生识字时不要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 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生活环境和汉字的母语,人文特性出发,树立新的以生活环境为“课堂”的汉字学习“开放观”,走开放识字之路,引导儿童在沸腾的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

1、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

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通过远程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是学生学习的大好条件,于是我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让学生给实物贴标签,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制卡片或纸条贴在课桌、讲台、黑板上;班级布置也尽量让学生们动手,如:卫生角,图书角,自然角的标牌都让学生试着写。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认识本班同学的姓名,第一次发作业本时,老师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 :认识本组同学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识的就有当语文大组长的资格。学生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一下课就对着座次表上的同学姓名认真识字,没几天工夫,许多学生能顺利地帮老师发本子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的100多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另外我们还利用课程表,每天请值日生把当天的课程抄写在黑板的一角,学生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每一节课都要注意看黑板上公布的课程。久而久之,学生又认识了所有的课程。我们还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用房,如舞蹈训练房、微机室、音乐室、实验室、语音室等;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和书法作品,如学风:“乐学、尚美、创新、特长” ;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2、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

儿童要生活,必然要与汉字打交道,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作为母语的书面符号自然渗透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布置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里要经过哪些单位,看见哪些广告、标牌,运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和“问——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每人准备一本生活识字本,回家后自己说一说,并让家长写下来。还引导学生认识整个家族中的名字。经过这样的活动,有的学生几天就认识一百多个字,象“合家欢超市”、“卫生局”、“人民医院”等。另外我们还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剪贴本,可以将自己在读书看报中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到本子上,还可以把自己吃的零食或物品的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定期举行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识字量,同时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3、与阅读写话相结合,在阅读和写话中巩固识字。

从长远目标看,识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阅读,但低年级阅读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更好的巩固识字效果,虽然学生在阅读时收获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收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有的是来自于语言的,有的是来自于精神的。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天安排学生利用15分钟读配套的自读课本,让当天所学的生字在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巩固,而且每天印一张与生字相匹配的词语单,让学生反复朗读,识字强化。由于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大大加强,很多学生认识大量的字。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安排了每周一篇写话,学生在写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汉字,很多学生不会写的汉字也不愿用拼音代替,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本次远程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反思中不断促进了自己迅速成为教育理念的行为实践者。

第五篇:读书笔记:读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后感

在这本书籍当中,其中有这样的内容是新课程怎样备课?新课程怎样上课?我重点选择了精读里面的内容,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不但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教师风范,还要有精干的业务能力,才能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所以在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就想了解本书里的100名优秀教师,他们是怎样备课?怎样上课的?他们用怎样的风采来展示自己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我选择这本书就是想吸取其中的教学经验,来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新课程怎样备课”中,使我知道了备课的概念和意义,所谓备课就是教室上课前所做得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等,知道了新课程教学的误区,还有如何备好一节课等等,如果没有学习这本书,我不会知道备课当中会有那么多的要求,那么多的知识蕴含其中。在这里有一位优秀教师写了这一篇文章,题目是:《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看完这篇文章使我更加了解备课的意义,它是一位教数学的老师,所写内容也是从教数学的角度来思考来看待问题,文章中写到备课要:

一、切实转变传统观念,为学生制订全面的学习目标,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三、认真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四、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这其中包括

1、学生自己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 ——诱导学生,3、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4、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习。

五、充分估计学习差异,为学生构建弹性的学习方案。这篇文章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备课不能只是从教材得的内容和教师的个人思维,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和要求来制订学习计划。把过去的那种注入式教学转换成启发式教学。在怎样上好一节课的文章中,也是在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上备好课,怎样上好和完成所备的课程内容。备课好不一定上课好,上好一节课,充分的让学生在其中获取知识,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才是真正体现教师的能力。在这里告知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指出,理想课堂应该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参与度,既有学生的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即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四是整合度,即整体的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从这六个特征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为了我们的学生精心的备好上好一节课,这才是我们做教师的目的。有这样一位教师的教学心得,“课堂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圆”,“新课程,我们的课堂要追求什么?”,都是教师的亲身体会。良好的课堂我们作为教师所追求的,一是发现并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二是创造环境与时机,引领学生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三、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促进智慧力的全面发展,四、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

总之,看了此书让我深受教育,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所写心得中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是他们兢兢业业为了学生的学,而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我,还有整个新课程教学中所提倡的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得学,作为教师的我,为能跟上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就理应多看书学习,多了解知识,吸取经验,了解新教材教法的具体要求,为孩子传授知识,用心去培养孩子,呵护孩子,在不断学习中加强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用心去塑造一个个精彩!

下载读《新课程如何教的精彩》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新课程如何教的精彩》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读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尽力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并以令人注目的速度顺利的推进。音乐新课程理念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

    读《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感

    读《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感 《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这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尚志和张思明主编,属于专业类方面,共分6章,分别是:第一章、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第二章......

    读《简单教数学》有感

    读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 前几天,看了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一书。戴曙光 1969年出生,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校长助理,新世纪小学数......

    读《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有感

    读《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有感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7年。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却有这样一种体会:对新课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详,脱口而出,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摆脱不了传......

    读《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感(最终版)

    读《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感 仔细听了王老师的视频,在不断的思考与反思之后,从中悟出了很多东西。 这本书详细的阐述了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又安排......

    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有感范文

    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龙川县麻布岗镇中心小学学号:048 杨志宏 我参加第一次教师骨干培训回来特意找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说实在的,这本书是我们学校为......

    读新课程教师必读有感(5篇材料)

    假期中我读了《新课程教师必读》这本书,起初只是随意翻翻准备拿它消磨时间而已。可是当我渐渐读进去,走到书中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教育教学故事中时,我真是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

    读《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有感

    读《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有感 体育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体育课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