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辨是非教学反思
明辨是非教学反思
篇一:明辨是非>教学反思
思品课,从生活中来,注重实际,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感化、教育学生的目的。《明辨是非》这一课有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流行的从众心理,如果就教材提供的案例来展开教学,显然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教育功效也可想而知,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打瞌睡”。因而,要想让学生认识从众心理并达到教育的效果,应该从学生中挖掘典型案例。于是我结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例举出了多种学生中的从众心理让学生辨别以至于达到明辨是非的效果。
发型。社会上流行碎发,长长的刘海、染发,很酷。起初有一两个男生模仿,进而五六个模仿。这些同学是什么心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从众心理。(此刻,班里的同学开始相互审视谁又染发的嫌疑,谁的发型不合格)
举手。到了八年级,上课时几乎无人举手发言。是不会吗?学生在底下说:不是。是的,是因为大家都不举手,无形中,那会的也不愿举手回答了。这是消极的从众心理,其实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有利于开发思维、锻炼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只是举消极的从众心理案例,这样的教育不公平、不完善。我又举出了学生中积极的从众心理,正面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从众心理。
在校就餐。班内大部分同学都在校用餐,有那想出去吃,趁机玩玩的同学一看没了市场,也就在校用餐了。
生活简朴。学校大多数同学衣着都很朴素,不攀比、不讲名牌。女同学发饰简单,男同学发型清爽。自行车能骑就行,不求高档。
晨读认真,打扫卫生认真。各班负责卫生的同学到清洁区认真摆车认真扫地,不放过任何一片纸屑。从开学到学期结束一天也不间断,同学们养成了负责的习惯,这也是从众。
文明礼貌。每日,在学校碰到学生,都能听到一声熟悉的“老师好”。哪怕是上课不认真的学生,看到老师也很干脆地喊出“老师好”;放学时礼貌地道声“老师再见”。这是因为全校上下都形成了文明礼貌的氛围,“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做了”是很多人的想法。这是集体的力量,也是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
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当成案例讲给大家,既能让学生折服也能让学生便以理解。达到了教学预想的目的。
篇二:明辨是非教学反思
《明辨是非》是粤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第6课的内容,主要通过一封信了解那位写信的学生是怎样走向犯罪道路的,进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基本表现,学会明辨是非;认识自己并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与习惯。
本课设计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谈话引入→读信知意→学法执法→明辨是非→案例警示→认错改错→警句长鸣→作业超市等八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老师从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小毛病、坏习惯。最后老师以案例警示和一则震撼心扉的视频,使学生得到很好的教育。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能一环扣一环,抓住“明辨是非、案例警示、认错改错”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或是或非的事情中明辨是非,让学生从一些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中明确它的危害性,让学生剖析自己的坏习惯或不良行为,去矫正自己,达到提高思想认识,改正行为的效果。教师自身激情洋溢,感染力强,学生学得认真,感情投入。课堂上,都能大胆地说、积极地议、清晰地辨,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俗话说“人无完人”,这节课也有一点小瑕疵。或许因为老师一时疏忽,板书时把“抢劫”的“劫”错写为“却”字。有一位学生立即举手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可能因为慌乱,一时没想起那个字怎么写吧,就说:“等会老师再去改。”过了好一会想起来了才改。我想:当时老师若一时想不起这个字,可以这样说:“请你上来把这个字改过来,好吗?”当学生改对后,就表扬他学习很认真,观察真仔细等那就更好了!在课堂上,我们老师应多一点教学机智。
当然,瑕不掩瑜,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巧妙,教师课堂上循循善诱,学生学得认真深入,教学效果很好,是一节优秀的小学思品课例!
第二篇:明辨是非复习课反思
《明辨是非》复习课教学反思
石林巴江中学
王文斌
《明辨是非》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本堂课的目标要求为“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遵循建构主义教学观和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书信导入、动手动脑、知识拓展、体验中考、反思评价等教学环节和知识清单、开卷考以及非选择题的技巧方法、中考面对面等小栏目,贯穿书信情景的切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呈现理论,分析解决问题,音乐欣赏等。争取达到教学中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今天早上,在鹿阜中学上完课后,感慨颇多,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反思:
首先,以学生为本,从生活出发。以“小宇致小强的一封信”为切入口引入课题。学生在边看边听的同时,思考小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由于情景的设计是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为背景,小强的“成绩一直好”到“结识社会上的新‘朋友’”,再到“开始逃学、上网、敲诈勒索”,直至“吃摇头丸”,甚至“持刀抢劫”,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引起学生心理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真正体验到“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面对社会不良影响没有做出正确选择”的不良后果。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认同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其次,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先对本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了复习、梳理。而后又以知识拓展的方式对应对开卷考试和如何解答非选择题的技巧方法进行了讲解。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后,又以体验中考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了训练、巩固。这样,不仅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地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颇、错误和不完善的观点进行适时、适度、有效的点拨与指导。
再次,在处理讲与练的关系上。强调了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议论、思考、发言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时间议论、思考、发言,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最后,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愉悦的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开展教学活动。
但是,由于时间仓促、课前计划和准备不周密等因素,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自己对多媒体的运用上还不够纯熟;在对教学环节的把握上还做不到收放自如;在调动男同学发言方面做的还不够(男同学发言不如女同学积极);在教学语言的简洁、准确上做的还不够等等。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多媒体操作方面的知识,达到熟练运用;学习最新的课改革理论,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调整知识结构,扩展知识视野,不断吸纳新信息、掌握新技能。
二、刻苦钻研,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提高驾驭课堂的努力,善于发现和扩展师生互动产生的“亮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防止出现课前设计好僵死的教案,课上让学生就范的局面;理解、贯彻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教学建议,积极尝试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几方面和谐发展;认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反思,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注重学科渗透、开发课程资源上创新;在优化课堂结构、变革教学设计理念上创新;在改革课堂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上创新。
四、师生互动,体验交流。
总而言之,让我们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让我们的心永远飘荡着课改激情,让梦与理想共舞,让我们走出一方小井,去领略教育这片神奇的大海!
第三篇:教案设计---明辨是非
1.2明辨是非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准,学习明善恶,辩是非的能力。
2、人是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学习重点: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三、学习难点: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四、学习过程
1、以故事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小龙拿着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到自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室玩,几天就把钱玩光了,可是他已经上了瘾。这时,一个经常来玩的叫大朱的人对他说:“怎么?没钱了?不要紧,我们来赌一赌赛车,你赢了就给你50元。”小龙想了想,自己没有钱了,可又很想玩,也不敢问爸妈要,就咬牙答应了。第一场就真的赢了50元,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是陷阱,后来是兵败如山倒。小龙欠了大朱近千元,没钱还,大朱就教小龙去偷自行车,卖了还债。小龙无奈,只好照办。一次,当小龙偷自行车时,被警察抓住,送进了派出所。
小龙从玩电子游戏开始,最后走进了派出所,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确,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的判断,都要讲是非善恶。老师和家长常希望我们懂事,懂事就是能判断是非善恶,这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因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是非善恶,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扬善弃恶。而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情,每一次经历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善恶的种子。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让我们来判断一下,对下面的一些事情,你是持什么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课本P11 班级风景 《小立和小海》 1.“等价交换”
小立和小海的行为是不妥当的。
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是一个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让别人代替就失去了意义。
2.“打抱不平”
王云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反了校规校纪,也不符合道德要求。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交流沟通来解决,不应“以牙还牙”。3.“好样的!”
小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这位青年无视法纪,讲“江湖义气”,最终只会害人害已,不值得崇拜和效仿。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难免会受到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判断各种各样的事情。被称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京剧最有特色的其中一方面就是它的脸谱,不同的脸谱代表人物的不同性格。例如: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白脸代表阴险狡猾;黑脸代表正直忠厚。(当然京剧的脸谱有几百种之多,人物的性格、品质等都在脸谱中有所体现)
但是,有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人有脸谱吗?(没有)是啊,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并不像戏剧、电影电视里的人物那样简单。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那样才能决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值得崇拜和效仿,什么应该鄙视和抛弃。那么,我们怎样铸造良知标尺呢?(怎样做一个有良心的好人?)
2、目标导学,探求新知
1、为什么要铸造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怎样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
2、怎样正确对待社会影响?怎样正确对待长辈亲朋的影响?
3、怎样正确对待公共传播媒体发出的信息?
4、怎样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5、怎样在社会生活中跨越障碍做出正确选择?
3、展示交流,解惑疑难问题(只讲学生不懂得地方)
良知标尺铸造法:
1.懂道德,学法律(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一个有良知的人首先是一个守法律、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能遵守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规范,那么一定能被称为有良知的好人)。
2.选择好的榜样(例如从小到大,老师让我们学习雷锋,学习洪战辉,就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良知的标尺,是高尚的)。
3.学会理性分析(很多事情的对与错并不是那么明确,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时就需要我们用理智去深入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结论,哪一种做法才是妥当的)。
4.树立美好理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追求,有的人追求的是舒适安逸的生活,有的人追求的是名成利就,有的人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方法,在关键时刻做出不同的选择)。
4、课堂延伸: 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1.在我们中学生中比较流行的现象或流行事物有哪些?
例如:唱流行歌、收集明星图片、剪一个流行发型、流行送生日卡片、流行开生日派对„„
2.这些流行事物为什么会吸引我们?(师:其实很多时候人们跟着潮流走并不是因为适合自己,而是因为别人这样做,自己也跟着这样做,这种心理叫做从众心理。)
所谓的从众心理,大家来看一下课本15页的“小链接”(叫一位学生读)。简单地说,从众心理是一个人跟从另一个人,另一个人跟从这两个人,以此类推,就变成了一种流行,例如很多同学都照过的贴纸相,一开始可能有一两个人去照,另外一些人看见了,觉得好看,也去照,这样照贴纸相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很流行。但“流行”的东西能长久吗?同学们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观察到,例如照贴纸相,现在已经很少人去照了,也就是说不流行了。所以“流行”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3.这些流行事物的价值何在?
流行事物恐怕对商家来说是价值最大的,因为商家可以从中牟取利润。例如流行贴纸相,流行直发、染发、电发,流行送生日卡片„„得益最大的是商家。所以社会流行其实是一种商业运作。例如,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但知道圣诞节由来的又有多少?圣诞节是不是我们的节日?为什么会兴起过圣诞节?过圣诞节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这一切如果我们不知道,那么我们就只是墙头草,随风倒,在追求流行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追求流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这种事物有什么利弊,是否适合自己?(例如健美裤、烫发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4.追求流行事物有什么利弊? 唱流行歌——
利:愉悦身心。弊:如果过分沉迷,既浪费钱财,又浪费时间,还可能误入岐途,荒废青春。
上网聊天、玩游戏——放松、减压、开阔视野。照贴纸相——有趣、好玩。追星——找到精神寄托。
小结:喜欢新鲜事物是年轻人的特点,追求时尚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太狂热、太过分。做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它的利弊,发挥它积极的一面,例如我们崇拜明星,不是盲目地模仿追随,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明星们的勤奋、敬业乐业、勇往直前的精神。明星们受到崇拜,主要是因为他的内涵,而不光是他的外表,你要模仿学习的是明星们的内在气质、内在精神。每个人心中的偶像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失。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为何而崇拜,偶像的价值在哪里,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不要盲目崇拜,不要只学外在的东西,要择善而从,抓住内在的永恒的东西,从流行中抓住经典。“三要”“三不要”宗旨:
1.要做“潮流”的主人,不要做“潮流”的仆人。
2.要使“潮流”成为成长的助力,不要让“潮流”成为成长的阻力。3.要学会辨别、懂得拒绝,不要盲目跟从、随波逐流。
5、加强训练,巩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学习科学文化只是不重要 ④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很重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年来,中学生离家出走正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学生把离家出走当成“闯世界”当成乐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好男儿志在四方,中学应该出去闯世界 ②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离家出走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③青少年离家出走既有当前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有家庭教育不当的原因 ④寝室那些声音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做人的良知就是:()
A.自己的是非善恶观 B.家长的是非善恶观 C.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D.传统的是非善恶观
4、以下属于正确对待社会流行的是:()
A.剪与李宇春一样的发型 B.崇拜费劲龙,学好文化 C.穿戴与周笔畅一样的服饰 D.尝试新鲜的食品
5、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做出各种选择,为了保证选择的正确性,我们的做法是:()A.明辨是非善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 B.看别人是啊恩麽选择的,别人怎么做,我就这么做 C.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即可 D.听听“哥们儿”的意见,怎么讲义气就这么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上流行的东西我们青少年就应该追逐 ②我们昨晚饿哦初中生,一个学会分辨是非 ③长辈亲朋往往是我们生活的向导,所以对他妈的言行应该一概服从 ④中学生浏览上网要学会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7、要提高选择能力,首先要提高我们的:()
A.明辨是非的能力 B.在各种场合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C.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的能力 D.审美能力
8、《东郭先生和狼》和《农夫与蛇》两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帮助别人要保全自己 B.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生物 C.我们要向东郭和农夫学习D.与 人为善要讲究是非分明
二、非选择题
9、有个叫王宗仁的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衣,又说:“还是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想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1)请你准确告诉他什么是良知?
(2)请你为他出主意,帮他唤醒自己的良知。
10、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面对这些障碍我们应该怎么做?
11、流行文化有极大的渗透力,对其说年有极大的吸引力,不可避免地进入中学校园。各种各样的赶时髦、追星潮流影响学校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对社会流行不能简单地统统否定,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有所取舍,避免狂热,保持适度。为此,八(1)班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进行了一些问题的讨论,下面,请分析:
(1)当今社会还有哪些流行现象或流行事物?
(2)你认为中学生追星都有哪些原因?
(3)作为中学生,你认为盲目追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社会流行”?
(6)我学习,我收获
通过学习,我感悟到了什么?
第四篇:《明辨是非》测试题
《明辨是非》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的同学爱酗酒,有的爱吸烟,有的爱看黄色书刊„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要()
①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②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②学会拒绝不良行为 ④避免盲目从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①
D、②③④
2、榜样是标尺上的刻度,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可以()A、误入歧途
B、懂得法律规范
C、不辨是非
D、避免误入歧途
3、一个人要坚持正确的行为,不做错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
①丰富的文化知识
②高超的技艺
③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④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一个青年因屡次打架伤人被拘留了。小王对小周说:“我知道这个人专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个好样的!”这说明小王()
A、懂得法律规范
B、懂得选择好的榜样
C、学会了理性分析
D、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5、针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影响,正确的吸收方法是()
①吸收有益的营养
②剔除无益的糟粕
③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选择
④拒绝有害的毒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对待“社会流行”的事物正确的做法是()
①要善于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
②要深入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
③要有从众心理,时刻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
④要及时效仿追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小杰同学很喜欢某歌星。有一次,某歌星来本市演出,小杰为了一睹明星的风采,旷了两天课,终于得到了明星的签名。对此,你认为()
A、小杰很忠诚
B、小杰不应该追星
C、对于中学生来说:“追星”应适可而止,不能失去自我。
D、小杰赶上了潮流
8、青少年具有“从众”的心理,他们需要群体生活,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欢乐、分担痛苦。但是有一部分青少年对“从众”心理存在认识偏差,下列几种看法中,不属于“从众”心理表现的有()A、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有益活动 B、不加分析与区别地“从众” C、盲目随大流 D、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9、小军喜欢集邮。一天他在学校传达室,发现一封上有张自己喜欢的邮票。他悄悄把信拿走,撕下邮票,把信丢到了垃圾桶里。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他没有分清是非
B、这是小军的个人正当爱好,没有什么错误 C、他应该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抵御诱惑 D、这是违背道德和法律标准的
10、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我们要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B、我们要学会自我选择
C、我们要跟上时代流行的步伐
D、我们要按照媒体宣传的去做
二、非选择题
11、分析右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右图匿名短信中奖?
(2)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我们应怎样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12、辨析题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此,对长辈的话我们要言听计从。
参考答案
选择题:ADDDD
BCABA
11、(1)面对匿名短信中奖我们应学会判断和选择。
(2)正确的是非观念需要付诸实践:①战胜自己,抵御诱惑;②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③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12、(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长辈、亲朋常常是我们生活的向导,然而作为社会成员,他们的思想、言行也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长辈如果做错了,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第五篇:明辨是非教案
《明辨是非》教案
闫曼曼
周口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0902010023
一、教材介绍
本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二、学生介绍
初中生正值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心理上的不成熟性和思想上的不稳定性,对于是非善恶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不能够正确的判断身边的事和人们的行为,对一些事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有意识的加以引导,一些学生可能会扭曲是非善恶,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有效作用。因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良知标尺,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班级风景”活动进入课程内容,结合“心灵导航”的第一节,体会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作是非判断,明确做人要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这就是铸造良知的标尺,懂得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作是非判断。
通过阅读“探究园”中的“社会风景”,“实践与评价”的“女工和明星”活动,结合“心灵导航”的第二节,体会社会的复杂性,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各方面的社会影响,正确判断社会生活中的是非问题。学习科学的分析方法,正确看待社会流行,独立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结合“阅读与感悟”的《有所爱,有所憎,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践与评价”中的“角色扮演”活动,学习“心灵导航”的第三节前半部分,认识有正确的是非观必须知行一致落实到行动上,突破内心与外部的障碍,不做错事。认识如何正确对待朋友的影响,不追随别人做坏事。
结合“阅读与感悟”中的《不要让生活夺去理想》一文,学习“心灵导航”最后一小段,深刻领悟美好理想对于培养正确是非观的意义。鼓励学生坚持理想,坚持真理。
情感态度:
价值观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善良正义的人作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对诱惑不软弱,对错误不盲从,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难点: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景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六、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情境体验、总结反思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短片,故事情节如下:
王涵是一名中学生,寒假期间,他拿着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到自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室玩,几天就把钱玩光了,可是他已经上了瘾。这时,一个经常来玩的叫大成的人对他说:“怎么?没钱了?不要紧,我们来玩一场游戏,你赢了就给你50元。”王涵想了想,自己没有钱了,可又很想玩,也不敢问爸妈要,就咬牙答应了。第一场就真的赢了50元,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是陷阱,后来是兵败如山倒。王涵欠了大成近千元,没钱还,大成就教王涵去偷自行车,卖了还债。王涵无奈,只好照办。一次,当王涵偷自行车时,被警察抓住,送进了派出所。
放完视频,我会问学生:王涵的做法为什么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王涵从玩电子游戏开始,最后走进了派出所,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确,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的判断,都要讲是非善恶。老师和家长常希望我们懂事,懂事就是能判断是非善恶,这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因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是非善恶,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扬善弃恶。而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情,每一次经历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善恶的种子。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明辨是非。
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让我们来判断一下,对下面的一些事情,你是持什么态度的?
活动一:朋友之间
(1)活动目的
认识到校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存在是非问题,判断是非要有正确的标准。同学朋友之间不能不讲原则,不分是非。通过活动学会理性分析,懂得做人的良知是正确的是非观,要铸造自己良知的标尺,学会判断是非,与同学以正确方式交往。
(2)活动内容分析
小立与小海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说明,这两个朋友做事有是非不分的倾向。
“等价交换”——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是他们各自的责任,应该自己完成,不能作为利益互相交换。
“打抱不平”——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交流沟通解决,不能“以牙还牙”。
“好样的”——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没有正确的判断,缺乏正确的是非观。
(3)过程指导
第一步:阅读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分别分析,这三件事情是否是“好朋友”应该有的行为,分组讨论并作是非判断?
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并不像戏剧、电影电视里的人物那样简单。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那样才能决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值得崇拜和效仿,什么应该鄙视和抛弃。
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我们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好坏是非。因此,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是做人的首要的问题。只有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善恶是非以后,才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扬善抑恶。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良知的含义是指人的本能中具有的、以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在本课中,良知就是指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所谓“是”指对的、正确的。所谓“非”是指错误的、不对的。“是非”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所谓“善”,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性。满足需要是从人本身的出发的。人的需要可以分许多层次。所谓“合理地”是指满足形式的客观合理性,是就社会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在社会当中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一来,善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的,也不纯粹社会的,是主体的、社会的、历史的。所谓“恶”,就是与善相对的东西。
2.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
(1).懂道德,学法律(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一个有良知的人首先是一个守法律、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能遵守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规范,那么一定能被称为有良知的好人)
(2).选择好的榜样(例如从小到大,老师让我们学习雷锋,学习洪战辉,就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良知的标尺,是高尚的)
(3).树立美好理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追求,有的人追求的是舒适安逸的生活,有的人追求的是名成利就,有的人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方法,在关键时刻做出不同的选择)
3.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社会生活非常复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价值标准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是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事物的。选择哪一种价值标准,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是人的自主行为。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出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价值标准的例子:以发财致富为标准、以出人头地为标准、以清闲享受为标准、以奉献社会为标准、追求创造发明的成就、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个人成功、追求平凡安稳、追求轰轰烈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人生追求面前,自己如何判断,如何选择,这就要看有没有正确的标尺。在青少年阶段,人生标尺的选择,决定你将会成为怎样的人。
活动二——角色扮演《选择》
八年级(2)班和(3)班在足球比赛时发生冲突。(2)班的小昆被(3)班的小刚打了一拳,鼻子出血。小刚虽然后来道歉了,小刚还是不平衡,把事情告诉表哥。第二天,表哥带着小昆来找小林,约他教训小刚。小林和小昆时好朋友,一向什么事都互相帮助。这次,看着小昆发肿的脸,小林心里既难受又为难。去,还是不去?
小组交流:当生活中出现了情感与原则冲突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小结)建立正确的朋友关系,以正确的是非观为依据
八、教学反思
1.课前思考:注重学生的心里特征、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立足基础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四性”——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合作性。
2.课堂反思:利用课堂观察、学生讨论等反馈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情况。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给学生多肯定,多引导。
3.课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总结,获取教学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力争下次讲课得到改进。备注:
理论: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德育课,明辨是非是学好其他德育课的基础 教学环境:视频播放、情景模拟、小组讨论
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网上材料搜索,真景播放,画面设计,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