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扬善弃恶》教学案例设计

时间:2019-05-13 19: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辨是非,扬善弃恶》教学案例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辨是非,扬善弃恶》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篇:《明辨是非,扬善弃恶》教学案例设计

《明辨是非,扬善弃恶》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内容 :

《明辨是非,扬善弃恶》是陕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第二目的内容。

二、设计理念:

本课是按照“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探究释疑、达成共识——情感升华、明理导行”的教学模式设计的。学生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通过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疑难,获得知识,升华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明辨是非,做正直的人。

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3、知识目标:了解一些有助于辨别是非善,做出正确选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明辨是非善恶、学会做出正确选择。

五、教学方法:

情景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了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和在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标准。那么,面对是非善恶,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请看小品:“健脑口服液广告**”。

师:看了这个小品,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1: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生2: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能昧着良心做事。师:你们都说得好。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就是“明辨是非,扬恶弃恶”。[探究释疑,达成共识]

(一)明辨是非善恶,做一个正直的人。师:根据上面的小品,四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1)“如果我违心地做了这个广告,今后在社会上还怎么做人?”你是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做人”的?

(2)请设想她做与不做广告对社会的不同影响,对她的选择做出你的评价。

生1: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生2:做一个善良的人。生3:做一个正直的人。„„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我们接着讨论第二个问题。

生1:她做广告对社会不利,不做广告对社会有利。她选择了后者,这样做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生2:有利于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销售。

生3: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

师:可见,这位学生明辨是非善恶,选择了做一个正直的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想做正直的人,就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具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情景分析:“明明该怎么办?”。(课件)

师: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样选择呢?理由是什么? 学生:略。

师:请帮助明明设计几句拒绝去网吧的话。

生1:这样做违反学校规定,我不去!你也别去了,我们还是到操场锻炼身体吧!

生2:我个子不高,就是缺乏体育锻炼,运动太少了,所以我不去,我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去锻炼身体。

师:不管伙伴怎样利诱、威吓,不管用什么理由拒绝,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是非善恶面前,绝不屈从于伙伴的压力,坚决不做错误的事情。师:同学们观察P22的两幅漫画,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要阻止画中同学的错误做法又不伤害同学友谊,你有哪些锦囊妙计?

(2)日常生活中,如果好朋友做错事时,你会选择怎么做?并说明理由。生1:我分析的是第一幅漫画。考试仅仅是检验近期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考试的成绩不真实,教师就不能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就无法帮助我们。何况这只是一次小测验,最后决定我们命运的考试是非常严格的,就是老师也不知道考题,我们更做不了假。

生2:我分析的是第二幅漫画。假如每个人都把自己喜欢的那一页撕下来占为己有,那其他人又看什么呢?假如别人也喜欢这一页先把它撕了,你又作何感想?所以,喜欢它,就保留它,爱护它!

生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好朋友做了错事,我会委婉地给他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为了同学好,为了同学进步,还不会伤同学间的和气。师:敢于对他人做的错事提出反对意见,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那么,如果是你自己做了错事,应该怎么办呢?请看漫画:“撞了人,我该怎么办?”。你赞同画中男生的哪一种想法?说说明理由。学生:略。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漫画中的情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难免犯错。对待错误,往往有以下几种态度,你赞成哪一种呢?请说明理由。

生:勇于认错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师:这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应该做到的。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做了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

师:在是非善恶面前,同学们究竟能否明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呢?让我们来做一次选择。

活动“情景假设”:面对下列情形,你会作何选择?请说明理由。(课件)

师:小李问成绩优秀的小刚一道数学题,小刚表示要小李请吃饭作为帮助解答问题的报酬。

生:反对小刚的做法。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是助人为乐的行为,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的内容。作为学生,关心、帮助同学也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师:考试时,好朋友要你告诉他答案。

生:应该拒绝好朋友的要求。因为诚信对待考试,是《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这样做,从长远看,也是帮助好朋友的表现。

师:到商场购物,收银员不小心多找了你20元人民币,你发现了,而收银员并没有发觉。

生:应该退还。因为诚信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立身之本,是企业立业之本,是城市立市之本,是国家立国之本。师:发现购物时找你的50元人民币是假钞而又无法退还时。生:应该交银行。因为如果用出去,既是不道德的行为,又会损害到更多人的利益,同时也是违反我国有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的行为。

师:从刚才你们所交流的答案看,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但现实生活更丰富、更复杂。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活动。活动“出谋划策”:在你们的生活体验中,在辨别是非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列出来。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并将讨论结果整理、归纳,得出正确的做法。(课件)

师:下面,请同学们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生1:如果看见有人在公园里乱吐乱扔东西,我该怎么办? 生2:制止,希望他做文明公民。

生1:如果他说我多管闲事,我又该怎么办? 生3:„„

师: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大家集体参与,平常单靠一个人很难做出判断和选择的“疑难问题”今天迎刃而解了。这也说明,同学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判断能力,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情感升华,明理导行]

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明辨是非,做一个正直的人。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一些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师:明辨是非善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在非善恶面前,承担压力并做出正确选择,本身是一种成熟;阻止作恶,而且智慧地阻止作恶,更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做人境界。而且要做到这种境界,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严于解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第二,要加强学习,不断增强鉴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第三,要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师: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对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的行为要求。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遇事分清是非,支持正确的,反对错误的; 不畏强暴,不欺侮弱小;

光明正大,不说谎、不欺骗,不抄作业,考试不作弊。(课件)

七、教学反思

学生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多种活动,把理论转化为实际,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的。

这堂课给了我一些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景引路,自主学习。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二)联系生活、丰富资源。在创设情景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学会把握正确的是非善恶的标准,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做一个正直的人。通过开展“小品表演”“、“漫画分析”、“情景假设”等活动,丰富、充实、拓展了课程资源,体现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把一些问题放手交给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在开放的形式中,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闪烁,起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使某些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四)换位思考,提高认识。

该课学习的主题是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但现实生活中关于是非善恶的选择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展示了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一些是非善恶的情景,又让学生将自己在辨别是非善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列出来,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师生一起出谋划策,不仅丰富了教科书的内容,而且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

第二篇:陕西省千阳县红山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10《明辨是非,扬善弃恶》学案

10《明辨是非,扬善弃恶》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要想做正直的人,就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这

一观点。体会明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从小培养明辨是非善恶的观念。

2、能力目标:.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根据是非善恶标准做出正确的选择。

能够在生活中扬善弃恶,维护社会公平。(难点)

3、知识目标:知道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明辨是非善恶,做正直的人。

明白要想做正直的人,就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重点)

知识引领

明辨是非

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做正直的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伙伴扬善弃恶的压力而做错误的事情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敢于对他人做的错事提出反对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意见

3、自己做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

4、面临各种冲突,需要我们做

出正确的选择

【自主学习】

阅读20—24页借助知识引领用双色笔画出知识要点。并完成下列习题:

1.我们如何明辨是非善恶,做正直的人?

2.我们要想做正直的人,如何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3.【合作探究】

二、要想做1

1.组织讨论课本漫画将结果写在课本上。

【训练反馈】

1.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

A.不能没有知识,不能没有文化

B.不能没有社会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C.不能没有正直的骨气,不能没有浩然的正气

D.不能没有进取心,不能不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2.在复杂的社会中,要做正直的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学会明辨是非善恶B.遵循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

C。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D。可以做不对但够哥们儿义气的事

3。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行为,你认为下面的做法可以倡导的有()

①小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儿童让座②小刚热情护送小学生和盲人过马路

③小芳参加了“手牵手"活动④小强的爸爸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这段古语倡导的是()

A.做人要善恶不分B.做人要明辨是非、扬善弃恶

C.做人要不拘小节D.关注社会要关注身边的小事

5.在复杂的社会中,要想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

①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于伙伴的压力而做错误的事情②敢于对他人做的错事提

出反对意见③如果做了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④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不问谁对

谁错⑤做了错事,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⑤D.③④⑤

6.一天,17岁的中学生陈勇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与同学刘智发生了口角,并扭打起来,第二天,吃了亏的陈勇带了把水果刀来到学校,并邀好友刘军一同去报复刘智。如果你

是刘军,你的选择是()

A.帮助好友,两肋插刀

B.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c.劝好友陈勇不要意气用事,应向老师反映情况,让学校协调解决

D.自己不去,陈勇想去就去,我管不了

7.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做出的选择是()

①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②不断提高辨别能力③增强自控能力④根据个

人好恶进行选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拓展延伸】

我国人民历来崇敬那些具有正直品格的人,林则徐、屈原、司马迁、包公、海瑞、闻一多„„都在人

们心目中留下了难忘的光辉的形象,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请你说说怎样才能做一个正直的人。

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后反思:

第三篇:1.2 明辨是非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正义善良的人作为人生榜样,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品德高尚的人。

能力目标: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什么是良知,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韩红半月三次违章微博致歉网友不买账》 【师】韩红为什么会道歉? 【生】 【新课教学】

一、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1、什么是良知: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良知的重要性: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避免误入歧途

3、怎样铸就良知的标尺?(1)懂道德,学法律(标尺)(2)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榜样(刻度)

出示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

【师】现实生活中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 【生】

教师介绍2012感动中国人物。

(3)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比如追求创造发明的成就;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个人成功;追求平凡安稳;追求轰轰烈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

【师总】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人生。

材料: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家乡城镇经营了一家小商场。但由于当地社会风气不好,假货泛滥,他的生意陷入困境。有人劝他,想要赚钱,就得找些不正当的门路。也有人劝他,无论生活怎样变化,都应该在心中留一片“净土”。

现在,他欠的债不经商没法还,要经商又得和一些龌龊事打交道。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社会到底怎么了„„”

问:(1)请你现在给他发一个E-Mail,告诉他社会是这样的„„ 【生】

【师】社会是复杂的,善恶美丑无所不包。

(2)有人劝他找不正当的门路,也有人劝他应该在心中留一片“净土”,你觉得他该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建议? 【生】 【师】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二、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师】有哪些人、哪些事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生】

【师】中国有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长辈总会告诉我们他们许许多多的人生经验,以及会告诫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去做些什么。那长辈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一概接受? 【生】

1、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的影响

【师】有些父母、长辈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好,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如赌博、吸烟、贪婪、欺骗等,会成为我们的坏榜样。所以对父母、长辈的言行我们也要分清是非,他们做错的我们绝不能盲目跟随。播放视频《受古惑仔影响 80后杀人抢劫》 【师】他的犯罪行为受到了来自哪方面的影响? 【生】

2、正确对待公共传播媒体发出的信息

【师】除了电视外,你知道还有哪些公共传播媒体吗? 【生】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师】报刊书籍、电视、互联网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信息。课余时间,你会选择以下哪些节目?为什么?(1)《百家讲坛》

(2)到书店租一本言情或武侠小说看看(3)韩国娱乐节目《情书》(4)《百晓讲新闻》(5)借阅《中华上下五千年》(6)看QQ娱乐新闻,玩网络游戏(7)其他„„

【师总】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要采摘什么,抛弃什么,采摘什么,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材料: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 【师】这些人是什么心理? 【生】从众心理

【师】什么是从众心理?

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师】在从众心理的趋势下,有些流行就产生了。

3、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流行现象或流行事物?

【生】流行追星、流行时尚发型装扮、流行名牌、流行“韩剧”、流行网络游戏、流行QQ聊天、流行减肥、流行音乐、流行读物„„ 【师】社会流行是怎么产生的? 【生】

【师】现在最红的选秀节目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红? 【生】中国好声音

【师】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浙江卫视的宣传 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推动 商业炒作(身份焦点争议)从众心理—微博热传

【师】如何看待这种社会流行? 【生】

播放视频《追星族》 【师】追星有何利弊? 【生】

【师】对于流行事物,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选择,不可盲从。要抓住内在的永恒的东西,从流行中抓住经典。

【师】避免错误、正直做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意志和勇气。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三、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情境:我们都知道沉迷电脑游戏有害,可却总又被它诱惑,怎么办? 看到别人赌博,买六合彩一夜暴富,我也心动了,可是„..【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生】

1、要战胜自己。

【师】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坚定意志,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才能抵御诱惑。

我的困惑:我发现当局长的爸爸有贪污受贿的行为,我知道这是违法的,可是,他是我的爸爸呀,我该怎么办?

我最好的朋友让我考试时“帮帮忙”,帮他吧,违反纪律,不帮吧,又不够朋友。我该怎么办?

【师】这个时候该如何选择? 【生】

2、敢于打破情面。

3、坚定守护自己的理想 【师】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

【师】美好的理想是我们终身的财富,守护自己美好的理想,身体力行,就能成为高尚的人。

课堂小结

【新课小结】我们正处在青春的起点,心中憧憬着社会的正义、人类的光明前途、人生的真善美。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是非,抵制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课后习题 《明辨是非》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的同学爱酗酒,有的爱吸烟,有的爱看黄色书刊„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要

()①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②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②学会拒绝不良行为

④避免盲目从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①

D、②③④

2、榜样是标尺上的刻度,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可以()A、误入歧途

B、懂得法律规范

C、不辨是非

D、避免误入歧途

3、一个人要坚持正确的行为,不做错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

①丰富的文化知识

②高超的技艺

③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④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一个青年因屡次打架伤人被拘留了。小王对小周说:“我知道这个人专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个好样的!”这说明小王()

A、懂得法律规范

B、懂得选择好的榜样

C、学会了理性分析

D、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5、针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影响,正确的吸收方法是()

①吸收有益的营养

②剔除无益的糟粕

③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选择

④拒绝有害的毒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对待“社会流行”的事物正确的做法是()

①要善于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

②要深入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

③要有从众心理,时刻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

④要及时效仿追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小杰同学很喜欢某歌星。有一次,某歌星来本市演出,小杰为了一睹明星的风采,旷了两天课,终于得到了明星的签名。对此,你认为()

A、小杰很忠诚

B、小杰不应该追星

C、对于中学生来说:“追星”应适可而止,不能失去自我。

D、小杰赶上了潮流

8、青少年具有“从众”的心理,他们需要群体生活,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欢乐、分担痛苦。但是有一部分青少年对“从众”心理存在认识偏差,下列几种看法中,不属于“从众”心理表现的有()A、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有益活动 B、不加分析与区别地“从众” C、盲目随大流

D、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9、小军喜欢集邮。一天他在学校传达室,发现一封上有张自己喜欢的邮票。他悄悄把信拿走,撕下邮票,把信丢到了垃圾桶里。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他没有分清是非

B、这是小军的个人正当爱好,没有什么错误 C、他应该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抵御诱惑 D、这是违背道德和法律标准的

10、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我们要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B、我们要学会自我选择

C、我们要跟上时代流行的步伐

D、我们要按照媒体宣传的去做

二、非选择题

11、分析右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右图匿名短信中奖?(2)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我们应怎样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12、辨析题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此,对长辈的话我们要言听计从。

参考答案 选择题:ADDDD BCABA

11、(1)面对匿名短信中奖我们应学会判断和选择。

(2)正确的是非观念需要付诸实践:①战胜自己,抵御诱惑;②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③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12、(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长辈、亲朋常常是我们生活的向导,然而作为社会成员,他们的思想、言行也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长辈如果做错了,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第四篇: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设计

《哲学与人生》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中采用寓言《狐假虎威》的案例,帮助学生学习哲学观点。

2.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制作PPT用于课堂教学。

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布置一个任务,小组分工协作,在教师指导下搜集信息,整理材料,完成PPT展示课件(若有视频资料更好)。

第1组任务:寻找生活中表现真善美的现象 第2组任务:寻找生活中表现假恶丑的现象 第3组任务:搜集网络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4组任务:搜集网络生活中的“流行”现象

【教学环节】

在第七课的学习中,知行统一原理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成功与失败,走自己的人生路。但做人的基本条件是要学会识别假现象,要明辨是非。人生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要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的发展能力找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动力,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发挥内因的作用,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导入环节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动画:《狐假虎威》 ◊设疑引思,讨论交流(1)《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我们从小就学过,成语意思是什么?(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这样一个小小的成语蕴含着哲学的原理。【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易引发学生兴趣,狐假虎威的故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它的寓意学生也很易理解,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引申到本课的哲学问题之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上来,使学生尽快融入到本课学习情境中。

2.问题的分析环节

问题: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设疑引思,讨论交流

(1)狐狸骗住老虎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2)老虎上当受骗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3)百兽害怕逃跑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逃跑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狐狸的出现?

(4)整篇课文出现的假象有哪些?哪些是真相?

问题答案说明

1.狐狸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1)怎样让老虎不吃掉自己?---要找一个老虎害怕的东西---老天爷可以镇住老虎---于是假装自己是老天爷的代表。(第一个假象)

(2)怎样让老虎相信自己?---百兽怕老虎---我和老虎在一起---百兽看见老虎会逃跑---百兽逃跑是因为怕我(第二个假象)2.老虎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如果狐狸是老天爷的代表我就不能吃它---但是必须证明狐狸是老天爷的代表---可以接受狐狸的证明方法---百兽看到狐狸都逃跑了(第三个假象)---相信狐狸是老天爷的代表---不能吃掉狐狸

3.百兽逃跑的思维逻辑很简单:

老虎吃百兽---老虎来了必然要吃百兽---只有逃跑才能不被吃掉。百兽逃跑的原因在于老虎的出现,和狐狸的出现根本没关系。4.课文出现了三个假象:(1)狐狸是老天爷的代表(2)百兽怕狐狸

(3)百兽逃跑的原因是害怕狐狸

但是真相是百兽怕老虎而逃跑,这也就是事情的本质。◊评价反馈,完善结论 这个寓言体现的哲学观点: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因此要透过学会现象看本质。事物的现象丰富复杂,只有通过思维分析,才能把握住本质,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2.任何事物的现象都有真假两个方面。假象也是一种现象,要注意分析假象背后的真相。老虎的错误在于把假象当作了真相。因此老虎的错误有两个方面,一是光看现象不看本质,二是相信假象,没看到真相。

所以:要学会分析事物的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会分析事物的真相和假象。

3、问题的解决环节

问题一: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各种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现象往往交织在一起。

◊小组交流,体会领悟。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派代表来分别展示课前小组所完成的任务。(课件展示)

第一组学生展示成果并说明:体现真、善、美的现象:护送过马路的老人、孩子;义务献血;拾金不昧;捐助贫困地区;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助残扶贫等,奉公守法、主动缴纳税款、爱护公共财物等。

第二组学生展示成果并说明:体现假、恶、丑的现象:仗势欺人、以大欺小;肆意践踏草坪,故意损毁公共设施、污损洁净的墙壁、在文物古迹上刻字、留言;非法侵占他人财物、偷逃税款;假公济私、收受贿赂;损公肥私等。

◊设疑引思,讨论交流

(1)请同学们对小组所展示的材料进行评议?

(2)这些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不同的影响? ◊教师引导,加深理解

一位社会学家说:“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

想一想:这句名言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句话告诉我们明辨是非善恶具有重要意义,是做人的基本条件)◊评价反馈,完善结论

社会生活中的尊老爱幼、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现象,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社会上存在的假、恶、丑现象,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一些贪图享受、意志薄弱者会在他们的影响下改变人生追求,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引导归纳: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如果不明辨是非,就可能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将为此付出代价。

1、不同的现象体现不同的本质。

2、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社会需要坚持正义、为人正直的人,我们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设计意图】说明不同的现象体现不同的本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原理运用到人生中,去解决人生问题,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学会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做一个真正善良、遵纪守法的人,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问题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是十分复杂的,对简单的事物比较容易做出判断,而比较复杂的事物就比较难以判断,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识别真假、善恶与美丑的能力过渡:在社会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辨别是非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会识别假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会把握其实质。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就是道德和法律的规定。有的人不辨是非,是因为不懂法律和道德,以至于自己的行为失控。所以我们要勤于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加强道德、文化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这样才能明确是非标准,做出正确的选择

明辨是非,对于中职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问题三: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小组交流,体会领悟。

请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同学派代表来分别展示课前小组所完成的任务。第三组学生展示成果并说明:网络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四组学生展示成果并说明:网络生活中的“流行”现象

◊设疑引思,讨论交流

(一)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的生活。互联网已近成为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有的网站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开设了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内容,一些庸俗、低级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问题:(1)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上的一些“流行”现象?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如何才能学会理性分析,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呢?(网友诈骗、暴力游戏、色情网站、人肉搜索、中奖信息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色情聊天;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

(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

◊评价反馈,完善结论 归纳:

网络中的很多“流行”现象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消极影响。这些现象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更是给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它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第一个方面,心中要有一把尺,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首先解释了这个标准的含义: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分析:有了这个标准后对正确地判断是非善恶的意义。

第二个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案例:

某职高的一住校生,利用五一假期向学校声明回家过节,节后开学回来该生一只没有返校。经过与家长沟通,该生并没有回家。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警方帮助下在南方某城市找到该生。经过询问得知,该生实际利用假期坐火车到南方某城市去见网友。结果被网友骗入了传销组织,经过警方的解救才得以回家。老师、警察问他为什么会去见网友,该生说,我们在网上认识,她对我特别关心,就像个姐姐一样,我们什么都聊,她还告诉我她所在的城市特别好,邀请我过去玩,还说请我吃饭,所以我就去了。刚到那里,她招待我可好了,不仅请我吃饭,带我逛街,还送我礼物。但是我没想到她是个骗子,把我骗进了个传销组织„„

教师:这是在同学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时下,上网聊天、网上交友已经成为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1.3亿网民,也就是说,我国每10人中有1人喜欢通过网上聊天交友。无可否认,网上交友作为一种新型交际方式,突破了空间、地域、时间的限制,给人们的思想交流提供了方便自由,充实了精神生活。网络交友并不可怕,只要每个网民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网友,在网上同样能找到自己性情相投的好朋友甚至是心仪的知音。但是,网上交友的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经常从报刊、网络看到有关于网友见面被劫财劫色的新闻。

想一想,同学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呢? 对比较简单的事物比较容易做出判断,而比较复杂的事物就比较难以判断这就需要:

思考1:网友是什么样的人能够通过聊天就能看出来的吗? 思考2:网友说的话都是真的吗? 思考3:如何才能不受骗?

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也是本质的表现,但它却是对本质的歪曲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识别假象,提高透过假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列举网络“流行”现象的假象,说明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识别假象。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设置教学情境:

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

首先,交友要谨慎。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网上交友无疑比现实生活中交友缺乏很大真实性,要在网上交到一个真诚好友很难。许多网民的姓名、单位、年龄等资料都是假的,这就容易让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男女上当。由于网友很难象普通朋友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交往,往往不能真实了解对方的性格、品质、为人处世风格。网络中的人,在聊天过程中总是无意地美化对方,对对方的缺点可以说一无所知。说不定你认为最知心的一个网友,就是一个品质低劣、善于玩弄女性的色狼,或者是一个劫财劫色的暴力犯罪分子。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了解一个朋友都需要花较长一段时期,何况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因此,笔者忠告那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善良的人们,网络交友一定要郑重,慎之又慎,注意辨别对方的素质与品格。不要泛交滥交,朋友不在多,而在真、善、好,不值得交的网友千万不要与之交往。(zigui.org)

(zigui.org)



其次,不要随便去见网友。网上交友,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随便与网友见面。据媒体报道,江苏省南京市一个叫李江的男子上网聊天时,与38岁的湖北某银行信贷处女处长肖某相识。肖某告诉李江,自己当天正好在南京开会。李江当即提出到酒店看望她。按理,一个年近四旬的处级干部,社会经验够丰富了,做事够慎重了,不会随便同一个新认识的网友见面的。遗憾的是,肖某抵不出对方的甜言蜜语,同意了。一个小时后,李江来到她房间,一进屋就强抱住她,说是喜欢她,并不顾她的挣扎 先后四次实施强奸。之后,李江趁肖某昏睡之机,将她的钱物洗劫一空。其实任何一个理性的人应该能够意识到,一个刚认识你就迫不及待提出见面的陌生人,一定怀有某种不良企图。尤其是年轻女性网友,千万不能随便去见一个不了解的网友。哪怕是最谈的来的网友,如果要见面,一定要再三反问自己:对方的身份真实吗?对方的人品可靠吗?对方值得你去见吗?这样,你就不会盲目行事了。(zigui.org)

(zigui.org)



再次,见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网友约会见面,无疑是件令不少青少年朋友兴奋和得意的事,但涉世未深的孩子与一个陌生人见面,也是令父母们最为担心和反对的。因为青少年网友涉世不深,往往容易成为受害对象。许多不法分子善于以网友见面实施违法犯罪,而且作案手段多种多样。比如,他们约你去红茶坊、餐馆、游戏机室等公共场所,然后借故用你的手机“回电”一去不回。如果行骗不成,他们就抢。警方曾破获这样一个抢劫团伙——他们在网上聊天室里专门寻找一些警惕性差的女中学生,在聊天过程中,一旦打探到对方带有手机,就迫不及待地热情邀请女生到他所在的网吧一起玩游戏,并告知来的路线。一般女生所走的路线都会经过偏僻的小巷或街心花园。当你经过此处时,早已守候在那里的歹徒便一拥而上,将其所带的手机和随身财物一抢而空。当然,网友见面,更多的是针对女性的性侵害。据东方网报道,今年元月20日,江苏南京市市民何铭和其侄子何林一起上网聊天认识了一个外地女学生小婕。两个月后,何铭叔侄俩邀请这个“知心网友”来南京玩。一见面,叔侄俩就轮奸了小婕。何铭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交待,他曾多次强奸与其见面的女网友。这些网友因为是瞒着家人来的,人生地不熟,被劫财劫色不敢报案。网友见面不但给受害者本人及其家人带来终生无可平复的创痛,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中有80%发生过网恋,有60%发生过“一夜情”。

虽然,网恋、一夜情、非婚性爱并不违反法律,却超越了国人的道德底线,危害了婚姻家庭。就算发生“一夜情”的双方十分隐秘,没有影响家庭,也容易成为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温床,因为调查显示只有30%左右的一夜情男女使用安全套,败坏了社会风气、社会环境。总之,网友见面,一定要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和人品。出发前,最好征得父母的同意,并有人陪同前往,选择的见面地点最好是公共场所。见面时,一定要洁身自爱,不要轻易与对方发生性关系。即使真诚相爱的两个人非要发生一夜情,也不可忘记采取安全措施。同时,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将自己的手机借给别人使用,发现任何疑点都要及时报警。(zigui.org)

(zigui.org)

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笔者不否认,网上交友可以交到铮友、良友甚至知己。笔者更不否认,网友就不能见面。因为任何感情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网友之间不回到现实生活,这种关系长久维持下去,必然发展成可笑的“精神恋”。网友一旦真正了解了,把这种美好友情通过见面带到现实生活未尝不是好事。笔者有个聊的来的网友曾经问我,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聊一辈子但是永远不可能见面。我说我无所谓,有缘有机会见见面,双方正面接触,当然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我不会刻意制造机会见网友,毕竟网络上了解的朋友与现实接触中了解的朋友会有很大差距,见面后现实与网络中的美好存在的差别,容易让人感觉到很失望。许多网友有这样的感受,与对方在网上谈的很交心,一旦见了面,所有的美好、幻想都会被现实给撞的粉碎,以后再聊天,就不那么美好了。当然,这是题外话了。(zigui.org)对比较简单的事物比较容易做出判断,而比较复杂的事物就比较难以判断这就需要:

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也是本质的表现,但它却是对本质的歪曲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识别假象,提高透过假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列举网络“流行”现象的假象,说明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识别假象。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设置教学情境:

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倒底应该怎么做?希望同学们落实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要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识别真假、善恶与美丑的能力。

【设计意图】从中学生在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上网现象,并需要做出各种选择谈起,说明事物是复杂的,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往往是真相和假象混杂,不能仅仅把看到的一些局部的、个别的想象当做本质,更不能被事物的现象所蒙蔽。强调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最终达到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的目的

4.归纳评价环节

教师〈课堂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 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另外,我们还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生〈学习感悟〉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会:

5.拓展(作业)

观察社会生活,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我们中学生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四、教学资源分析

(一)本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的使用:

1、寓言《狐假虎威》的哲学思考

●故事内容:

狐狸被老虎抓到之后,狡猾地利用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同时解救了自己。

flash动画《狐假虎威》(时间:)●寓言体现的哲学原理

本质和现象之间是辩证的关系。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现象和假象的关系

●寓言分析问题设置:

狐狸骗住老虎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老虎上当受骗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百兽害怕逃跑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逃跑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狐狸的出现?

整篇课文出现的假象有哪些?哪些是真相?

●问题答案说明

1.狐狸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

1)怎样让老虎不吃掉自己?---要找一个老虎害怕的东西---老天爷可以镇住老虎---于是假装自己是老天爷的代表。(第一个假象)

2)怎样让老虎相信自己?---百兽怕老虎---我和老虎在一起---百兽看见老虎会逃跑---百兽逃跑是因为怕我(第二个假象)

2.老虎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如果狐狸是老天爷的代表我就不能吃它---但是必须证明狐狸是老天爷的代表---可以接受狐狸的证明方法---百兽看到狐狸都逃跑了(第三个假象)---相信狐狸是老天爷的代表---不能吃掉狐狸 3.百兽逃跑的思维逻辑很简单:

老虎吃百兽---老虎来了必然要吃百兽---只有逃跑才能不被吃掉。

百兽逃跑的原因在于老虎的出现,和狐狸的出现根本没关系。

4.课文出现了三个假象:

1)狐狸是老天爷的代表

2)百兽怕狐狸

3)百兽逃跑的原因是害怕狐狸

真相是百兽怕老虎而逃跑,这也就是事情的本质。

●寓言分析归纳:

1.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因此要透过学会现象看本质。事物的现象丰富复杂,只有通过思维分析,才能把握住本质,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老虎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老虎的错误在于把现象当作了本质。表面上看,百兽看到了狐狸的出现就逃跑了,但是它忘记了自己的同时出现,更没有想到百兽逃跑的根本原因。

2.任何事物的现象都有真假两个方面。春天来了,小草发芽变绿。这就是真相。本质是季节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规律受气候规律的制约。春天到了,学校操场上的草没有变绿,这是一种假象。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春天还没有来临。很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草不绿。比如附近水源污染等。假象也是一种现象,要注意分析假象背后的真相。老虎的错误在于把假象当作了真相。因此老虎的错误有两个方面,一是光看现象不看本质,二是相信假象,没看到真相。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教育学生们要学会分析事物的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会分析事物的真相和假象。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两点,一是学会逻辑分析,二是要不断积累经验。经验的积累要靠年龄的不断增长,但是学生首先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补充的教学资源及其使用

1、网络十大不文明现象: 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

制作、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骚扰 传播垃圾邮件

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 网络欺诈行为 网络色情聊天

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 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 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

(使用说明:建议用于“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内容的教学。)

2、小娟与小燕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小娟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至于明辨是非是将来的事。小燕则认为,明辨是非善恶才能走好人生路,中学生应从小学会明辨是非。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使用说明:建议用于“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内容的教学。)

3、社会链接

案情回顾

7月,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将青年彭宇告上法庭,称对方撞倒自己,要求其赔偿十几万元的损失。彭宇则称自己好心帮助那位老太太,将她扶起送她去医院,却反被诬告。

彭宇称,2006年11月20日,他在公共汽车站好心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起来,并送其去医院检查。不想,受伤的徐老太太及家人得知胫骨骨折,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一口咬定是彭宇撞了人,要其承担数万元医疗费。被拒绝后,老人向鼓楼区法院起诉,要求彭宇赔偿各项损失13万多元。

7月以来,此案一直是当地最热烈的网上话题,西祠胡同“南京零距离”一个论坛就有上百个帖子讨论此事,网友几乎一边倒相信并支持彭宇,并感慨现在好人不好做。对于以后遇到有老人摔倒的情况是否上前救助,网上展开了激烈辩论。

网友评论

福美来2 发表于:07-11-14 14:42

我宁可相信是他撞到了老太,要不他为什么不走人 郑姐 发表于:07-09-07 17:59

彭宇案,看似小彭输了,可大家知道吗?输的是社会的公德、输得是民众对善的认可、对善的信任度!可悲呀!我们的社会将何去何从?!还留下诸多疑点?!

ycxkk 发表于:07-09-07 08:51

支持他们上诉,一定要打赢,否则社会将很冷淡了,有谁还来助人为乐,还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儿女后代??我很困惑~~我真的很怀疑社会公道在哪里? 草摩静 发表于:07-09-06 20:23

让人寒心

做好事的下场

想对老奶奶说句:多为自己积积德吧 孤剑冷眼 2007-09-15 19:23:51

今后遇到这种情况,我得赶紧走开!

和解撤诉

200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时透露,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且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1、透过彭宇案,你怎样看待彭宇和徐老太以及她家人的是非善恶观?

2、你是怎样看待众多网友的评论?这对你有何启示?

3、通过彭宇案,你觉得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应该怎么办?

教师寄语:

是非善恶判断准,学会辨别很重要,正确行为要坚持,错误行为不能做。

(使用说明:建议用于“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内容的教学。)

4、中学生身边的不良诱惑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技巧

◆ 不良诱惑 《吸烟的诱惑》 《金钱的诱惑》

《网吧、游戏机的诱惑》

20世纪,因特网诞生了,地球变得如此之小,无限风光近在咫尺;同时,世界也变得如此之大,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的事物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如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国也跨入伟大的“网络”信息时代,2000年全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万人,各地的“网吧”遍布大街小巷。

网络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现代科技的骄傲,它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部分中学生几乎天天泡在“网吧”中整夜不回家,有的同学甚至发展到白天上课精神恍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网络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原因在于政府缺乏对大量充斥着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网站的控制,管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个别中学生也以为在没有道德和法纪约束的虚拟世界可以肆意妄为。网上无德,不算无德;而经营者更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他们以赢利为目的,无证无照经营,超时经营,超范围经营。于是,“网吧”里乱七八糟的游戏,庸俗不堪的聊天和大量淫秽的图片,便成为电子海洛因,吸引着中学生,而那些意志薄弱者便倒在这网毒下了。

网毒的出现并非网络发展的必然,也不能归于网络技术,更不能限制网络的发展。当前,我们中学生对网络技术还不很熟,只会运用它发泄和勾通。还不会用它为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参与社会竞争和社会服务。因此,我们中学生在学校要认真学习电脑课程,丰富计算机知识,培养自己对电脑的爱好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强网络文明意识,明是非,辨美丑,文明上网,常去文明网站,常浏览健康的内容。同时正确处理好上网与学习,上网与休息之间的关系,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毒品的诱惑》

 毒品在中国的历史

 鸦片,曾经是英国殖民者打开近代中国大门的敲门砖,鸦片战争导致割地赔款,“东亚病夫”的屈辱称号使中国人蒙羞百年。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起,中国人民发动了多次禁毒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仅三年,就将毒品一扫而光。 毒品再次威胁中国

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放的中国再度面临毒品的威胁。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之下,毒品又沉渣泛起。目前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了百万,这一数据令人震惊。《邪教的诱惑》

 法轮功的受害者——陈果

 某音乐学院攻读瑟琶专业的小果,成绩优秀,是一个人见人爱大学生。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大学生,竟然参与了天安门广场的自焚事件!火焰将她美丽的生灵烧得体无完肤。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的光明前程,就这样被“法轮功”彻底葬送了! 法轮功的受害者——刘思影

刘思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受妈妈的影响迷上了“法轮功”。01年1月23日,她和妈妈还有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到天安门广场自焚。

思影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3月17日抢救无效,带着一身被汽油烧伤的灼痛和对妈妈的不解和怨恨,离开了这个世界。

案例分析:

初中生小霍、小年和小冰是在网吧里认识的“铁哥们”,经常一起在网络游戏中联手“打杀”。由于长时间泡在网上,他们很快便囊中羞涩了,于是决定在现实社会中冒一次险。他们于一个深夜来到一家废品收购站抢劫看门的老人,遭到反抗后,竟然像玩游戏一样痛下杀手,将老人当场打死,抢走了100元钱后便若无其事地返回网吧,接着玩开了游戏。直到被警方逮捕,他们才如梦初醒。

 上述案例中的三位初中生的结局会怎样?

 他们是受到了哪些不良的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1)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2)学会拒绝。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3)联想后果。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5)专时专用。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从而增强抵抗力。

(6)请人监督。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等监督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

(7)请学生自己写一句拒绝“黄、赌、毒、网瘾”和“传销”等不良诱惑的警示语。如:怯懦的人被不良诱惑征服,弱智的人沦为不良诱惑的奴隶。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等等。

◆ 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使用说明:建议用于“布置拓展(作业)”内容的参考。)

五、教学评价分析

(1)使用大写一级序号五。

(2)正文为宋体小四号。

第五篇:河道弃渣案例

河道弃渣“连环案”该追究谁的责任?

案情提供:蒋巧丽 刘庆铭

案评专家:水利部政策法规司 翟天夫 案情

2001年8月23日,河南省济源市水利局接到举报:境内北漭河河道里有大量垃圾。水利局立即派水政监察员赶往现场调查取证,经现场勘验,弃渣量为960立方米。济源市水利局认为当事人的河道弃渣行为已经违反了《防洪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

垃圾是谁倒在河里的呢?这要从2001年初说起。济源某陶瓷有限公司为清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料和生活垃圾,与某村委会协商签订了垃圾占地协议。协议约定由该村委会指定倒渣地点,陶瓷公司支付垃圾占地款10000元,期限为一年。

随后,该公司与村民燕某签订了垃圾清运协议,要求其将废渣、生活垃圾运至规定地点,并每月支付清运费3300元。从2001年5月起,燕某每天负责将陶瓷有限公司的废渣、垃圾运出并倒在村委会指定的北漭河西该村段。

针对违法事实,济源市水利局根据《防洪法》第五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分别作出对陶瓷有限公司处以40000元罚款,对燕某处以8000元罚款,责令限期清除弃渣的行政处罚决定。

处罚决定作出后,燕某不服,随即向济源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理由是:陶瓷公司雇他为其拉运废渣及垃圾,地点也是指定好的,并不是他私拉乱倒,所以不应该承担责任。

对此,济源市水利局认为,燕某受雇于陶瓷有限公司清运垃圾,将960立方米垃圾在汛期倾倒在河道中。虽弃渣地点为某陶瓷有限公司认定,但燕某是直接行为人,且与陶瓷有限公司均为独立主体,根据《防洪法》规定,对倾倒垃圾者进行处罚并无不当。

依据《防洪法》,复议机关维持了济源市水利局作出的处罚决定。

燕某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处罚决定,济源市水利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燕某清除了倾倒于河道内的废渣、垃圾,并交纳罚款后,此案结案。争论

针对这起案件,有人认为陶瓷公司、村委会、燕某均应受到行政处罚。

理由是:其一,弃渣地点是村委会指定的,并收取了陶瓷公司支付的占地费用,既有主观过错,又与弃渣行为有因果关系;其二,陶瓷公司雇佣燕某将该厂垃圾倾倒在河道内,是水事违法行为的主要责任人;其三,燕某具体实施了河道弃渣行为,是直接行为人。

也有人认为:受行政处罚的应是陶瓷公司和燕某。理由同其

二、其三。

还有另外一种观点,那就是陶瓷公司应受到行政处罚。理由是陶瓷公司雇佣燕某将本厂废渣倾倒于河道内,违反了《防洪法》规定,其行为具有主观过错和客观事实,是水行政违法主体,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陶瓷公司与村委会以及燕某签订协议,形成了民事法律关系,但村委会不是行政相对人,不负行政法律责任。同时,燕某按陶瓷公司的要求拉运废渣等行为,并无主观过错,不应代人受过。

到底此案中谁应该受到处罚,依据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看看专家的意见。案评

主持人:您认为济源市水利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适?

翟天夫:对燕某的处罚是正确的,因为燕某是违法行为的直接实施人。他的行为违反了《防洪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规定,按照《防洪法》第五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应对其处以罚款。

主持人:那么在本案中,陶瓷公司有无责任呢?

翟天夫:我个人认为,对陶瓷有限公司所作出的处罚值得商榷。因为虽然渣土是陶瓷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是陶瓷有限公司与某村签订了垃圾占地协议书,并由该村指定了倒渣地点。

陶瓷有限公司为处理生产中产生的渣土,只是与村委会签订了渣土占地协议,并没有直接实施违法行为,且渣土倾倒地点是由村委会指定的,故因地点选取而造成的违法事实,不应当由陶瓷有限公司承担相应责任。所以说应对燕某进行处罚,不应对陶瓷有限公司处罚。

就此案分析,所作出的处罚应该是针对直接实施违法行为的人。水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水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对其调整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才能作出相应处罚。其他涉及的民事关系,因其不在《水法》、《防洪法》等法律的调整范围内,故不属水行政执法机关管辖。

主持人:怎样才能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

翟天夫:从此案中可以看出,加大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普法工作更是当务之急。要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水法律、法规,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并树立起自觉守法的意识,此类案件才可能避免发生。

法律链接

《防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下载《明辨是非,扬善弃恶》教学案例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辨是非,扬善弃恶》教学案例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明辨是非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明辨是非教学反思 篇一:明辨是非>教学反思思品课,从生活中来,注重实际,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感化、教育学生的目的。《明辨是非》这一课有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流行的从众心理,如果就教......

    教学设计案例

    自己去吧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 兰海燕(068350) E-mail:fnlanlan123@126.com 一、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

    教学设计案例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

    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级乡镇中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并自学生词 ②预习Grammar Focus 二、教学课题 新目标九年级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

    教学设计案例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实验室仪器。 【教学目标】 (1)参观实验室;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3)学习建......

    教学设计案例

    测量旗杆的高度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相似三角形”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的一节研究活动课。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初......

    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目 录 第一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 ......................................................................................................... 2 一、 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