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2_893_华文教育概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93] 考试科目名称:华文教育概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华文教育部分 40% 约60分
(二)华文教学部分 40% 约60分
(三)华文教师部分 10% 约15分
(四)华文学校部分 10% 约1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案例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华文教育
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华文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当代华文教育概况。
2、掌握华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3、了解华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原则。考试内容:
一、当前华文教育概况
(一)当前华文教育发展现状
华侨华人为祖(籍)国的繁荣昌盛自豪骄傲,华侨华人及其子女学习华文人数逐年增多;海外各类华文学校及华文补习班数量不断增加,华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华文教育的层次与办学形式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华文教育日益得到华侨华人所在国教育部门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华文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水平不断提高,华文师资培训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和华侨华人关心、支持华文教育事业。
(二)华文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华文教育工作;海外的华侨华人越来越重视华文教育;海外华文教学的办学环境逐渐宽松;华文实用性越来越强。
(三)华文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范围内华文教育发展不平衡;华文教师数量匮乏,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华文教材的针对性、本土化不足;华文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二、华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一)华文教育的定义
所谓“华文教育”,是指以母语或第一语言非汉语的海外华侨华人为主要教学对象(也包括少数非华裔学生)开展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中文教育。
(二)华文教育的特性
1、华文教育教学性质的多样性
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介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华文教学;双语教学。
2、华文教育的教学对象
华文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子女。
3、华文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
华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汉语言和中华文化。
(三)华文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1、华文教育的特点
教育性质多样;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功能多样。
2、华文教育的形式
中国华文教育工作主要形式;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形式。
(四)华文教育的功能
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经济实用功能;中外文化交流功能。
(五)华文教育意义
塑造华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信息交流;维系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血脉联系;促进华侨华人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四)华文教育研究内容
语言理论、文化理论、教学理论、华文教育史。
三、华文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早期华文教育的办学目的和办学形式
1、办学目的
一是为了传道,二是为了实用。
2、办学形式
主要有三种办学形式:家(私)塾、塾馆和义塾
(二)近代华文教育
1、近代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清政府推行变法改制,重视海外华文教育;维新人士的积极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2、近代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特点
新式学校数量多、规模大;学制形式多元化发展、教学内容丰富;华文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清政府重视海外华文教育。
(三)现当代华文教育
1、“二战”期间华文教的三个时期 复苏期、衰弱期、复兴期。2、20世纪后半期华文教育办学形式
传统侨校、华文补习班、周末学校、纳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的老侨校。3、21世纪的华文教育
四、华文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一)华文教育目标的确定因素
华侨华人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现状;华文教育的学科性质与教学系统;华文学习者的发展状况和华文教学的实际条件。
(二)华文教育德育的目标
推动华侨华人子女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进华侨华人子女对祖(籍)国的感情;培养华侨华人子女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
(三)华文教育的知识目标
1、语文知识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常见文体读写知识、文学体裁及鉴赏知识、文学史常识。
2、语文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掌握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让华侨华人的子女说华文、用华文,让华侨华人的子女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是华文教育知识教育的核心目标。
(四)华文教育的基本原则
华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语言训练与文化教育相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相统一;口语训练与书面语学习相统一;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统一;“模仿”与“创造”相统一;华文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相统一。
华文教学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华文教学主要内容,了解华文教师应有知识储备。
2、把握华文教学中语言要素教学、课型教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3、掌握华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现代华文教育技术。考试内容:
一、华文语言要素教学方法
(一)华语语音教学
1、声母教学
2、韵母教学
3、声调教学
4、轻声、儿化教学
(二)华文汉字教学
1、汉字教学主要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应为现代汉字,主体是简体字;教学性质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字教学;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字能力。
2、华文教师汉字教学知识储备
汉字结构知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汉字教学的定量意识、汉字教学的重点。
3、汉字常用教学方法
利用识字卡片、以旧带新、正字训练、同旁聚合、形近字辨析。
(三)华文词语教学
1、华文词语教学的方法
确定词语讲解顺序的方法;词义解释的方法;词语巩固练习的方法。
2、华文词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近义词释词时要进行词语用法辨析;词语练习时要设计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讲解的范围应视学生的语言程度而定。
(四)华文语言点教学
1、华文教学中语言点教学基本原则:
理论术语尽量少用,以模仿性教学为主;句子教学要注意分化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层次。
2、华文教师语言点教学知识储备
熟悉汉语语法主要特点;了解传统的语法理论知识和一些新的语法观念;熟悉学习者的语法偏误的类型与成因。
3、华文语言点教学基本内容
现代汉语句类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句式系统;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系统。
4、华文语言点教学的方法
对比法、形象法、情境法、归纳法。
5、语言点练习常用方法 扩展法、替换法、句式转换法。
6、华文语言点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级阶段尽量少用语法术语;讲解要注意切入的角度;注意分化难点;例句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五)华文语篇教学
1、语篇教学主要内容
关联词语、省略、照应、时间词语、句式的选择与连贯。
2、语篇教学的方法
指导学生用照应、省略、关联副词等手段来连接句子;指导学习者用学过的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的词语连接句子;指导学习者把语序混乱的句子重新排列成连贯的语段。
二、华文课型教学
(一)华文综合课的课文教学
语音阶段的课文教学;语法阶段的课文教学;短文阶段的课文教学。
(二)华文听说课教学
1、听说课的教学任务
听说教学的目的;听说训练的原则;听说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2、听说课语言要素常用练习方法
语音练习方法;词语练习方法;句子练习方法。
(三)华文阅读课教学
1、华文阅读课教学的阶段性任务
初级阶段阅读课任务;中级阶段阅读课任务;高级阶段阅读课任务。
2、阅读课教学的训练方法
词语理解训练方法;句群阅读理解训练方法;语段阅读理解训练方法;篇章阅读理解训练方法;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四)华文写作课教学
1、写作课训练的类型
基本写作训练;应用文写作训练;限内容写作训练。
2、写作课的训练方法
三、华文教学技能
(一)华文教学的导入技能
1、导入的作用
激发兴趣,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2、导入的方法
直接导入法、直观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温故导入法、语病用例导入法。
3、导入的原则
启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二)华文教学的提问技能
1、提问的作用
推动学习者主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反馈教学的相关信息;训练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问的类型
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评价性提问。
3、提问的要求
趣味性、目的性、启发性、顺序性、归纳性。
(三)华文教学的讲解技能
1、教学讲解的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内容准确;讲解生动形象;语言简洁通俗;语速适中。
四、华文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特点
目的明确、任务性强;师生互动、双向交流;集中学习、利于培养学习这个的竞争合作意识。
(二)华文教学的课型及特点
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其他常见课型。
(三)华文课堂教学的常规训练
听的常规训练、说的常规训练、读的常规训练、写的常规训练。
(四)华文课堂教学艺术
备课的艺术;课堂组织管理艺术;教师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板书的艺术。
五、华文教学设计
(一)华文教学设计的意义
华文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华文教学设计的理论意义。
(二)华文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华文教学设计依据 汉语及中华文化知识;语言、文化习得规律;华文教学规律。
2、华文教学设计原则
对象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三)华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
依据学习和教学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初始情况;确定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
2、设计华文教学任务的角度
从语言知识角度分析;从语言技能角度分析;从语言交际技能角度分析;从态度情感角度分析;从学习者策略角度分析。
(四)华文教案编写
1、教案编写原则 科学性、时效性、创造性
2、教案编写的内容
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数、教学环节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六、现代华文教育技术
(一)不同华文教学媒体的不同特征
华文教学信息的编码方式;华文教学信息的组织方式;华文教学信息作用的感官;华文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学生语言技能训练的功能。
(二)华文教育资源建设类型
“以教为主”型,为一线的教师提供媒体素材、题库、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等。
“以学为主”型,为学生设计语言习得情境、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学习提示与反馈指导等。
(三)构建个性化华文学习环境的措施
分析测评数据的动态性和特殊性;构建基于测评学生的模型;建设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华文学习资源;构建基于学生的教师个性化教学策略。
(四)华文教育技术与华文教学模式
1、现代技术支撑下典型华文教学模式 应用网上资源进行语言情境创设模式;应用网上资源进行主题探究模式;应用网上资源进行任务协作模式。
2、现代技术支撑下华文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围绕明确的教学目的;强化两种设计;重视三种交互方式;培养四种能力。
(五)新形势下华文教师专业发展新需求
专业知识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自身专业持续发展与阶段性学习;教师教育情境性与实践性的关联;华文教师的认知和有效学习;个性发展需求与群体协作发展的关系。
七、华文教学评估
(一)华文教学评估的意义和要求
1、华文教学评估的意义
2、华文教学评估的要求
(二)华文教学评估的类型 评教、评学。
(三)华文测试
1、语言测试的种类
2、华文测试常见的命题类型:语言要素测试题型、言语技能测试题型
3、华文测试的常见类型
华文教师
考试目标:
1、了解华文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了解华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了解华文教师的培训。考试内容:
一、华文教师的地位
华文教师是华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代言人,是学生面对的第一本最生动的教材,是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扇窗口;在语言点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最基本的。
二、华文教师的素质
(一)华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提升外部形象气质;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始终保持自信;保持乐观、幽默;培养良好的性格;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
(二)华文教师的业务素质
1、华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全面的汉语言知识;中华文华的知识;语言教学的理论和知识。
2、华文教师的工作能力
基本的教学技能;敏捷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方面的才艺。
三、华文教师的培训
(一)华文教师培训的内容
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教学技能、理论知识。
(二)华文教师培训授课方式 讲授课、讨论课、示范课、实践课。
华文学校
考试目标:
1、了解华文学校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2、了解华文学校的管理运营方式。
3、了解华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考试内容:
一、华文学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华文学校的类型
华人社团或个人开办的私塾和学堂;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全日制学校(按照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开设);以华语和当地与或者英语为教学媒介语的早期双语华文学校;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全日制学校(兼顾中华文化和当地文化),有学者称之为“真正的华文学校”;各种华文补习班;被当地政府归并,仍然开设华文课程的当地国民学校。
(二)现代华文学校的特点 多种办学形式并存;办学层次一般为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学生来源不仅有华人华侨,还有当地其他民族的学生;华文学校的办学目标发生很大变化。
(三)华文学校的贡献和作用
1、早期华文学校的历史贡献
早期的华文学校承担了为华人社会培养人才,帮助华侨华人子女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早期的华文学校是华人社会沟通、协作的桥梁;在社会变革时期,华文学校成为进步人士传播新思想、推动社会思潮的重要场所,促进华侨华人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
2、当今华文学校的地位与作用
当今的华文学校教育仍然是进行华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当今的华文学校促进了当地和中国的友好交流,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当今的华文学校是探索华文教育办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华文教育改革的基地。
(四)华文学校的管理
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五)华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华文学校与华人社会;华文学校与家长;华文学校与校友;华文学校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华文学校与国内外大学。
第二篇:第一章海外华文文学概论
《海外华文文学》第一章
海外华文文学概论
第一节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
一: 命名的特殊性及其意义
特殊的文学写作—— 地域的本土之外,民族语言的边缘性承担着重重叠叠的关系
一句话:
在漂浮不定的异质环境中以汉语书写情志。
主旋律:流动性——漂泊 怀乡 放逐
冲突
寻根
二: 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 ⓵
为多种历史(海外华人史、海外华文文学史、居住国史、中国本土史)提供了另类诠释。
诗人外交家 黄遵宪第一次使用“海外华人”术语。
⓵
揭示了海外华文文学承载的双重传统。
⓵ 推动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汉语的表现功能。
⓵
让人们认识海外生存经验如何转换成独特的文学范式。三: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
⓵跨文化的 新的汉语文学形态
⓵沟通中外文化的门和路
⓵在艺术解读中展示“世界性”和“中国经验”的结合。
第二节
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认同与中国意识
一: 什么是“文化认同 ”
文化认同/身份(Cultural identity)是对一个群体或一种文化的身份认同(感), 也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认同感往往源于自豪感。文化认同与身分政治相似并有重叠,但两者意义并不相同。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五张脸孔: 孔子
/ 针灸 /
功夫/ 戏剧/ 熊猫/茶
骆家辉(Gary Faye Locke,1950年1月21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华裔民主党政治家,祖籍中国广东台山。于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是全美首位华裔州长。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出任第36任联邦商务部长。[1]2011年3月9日,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骆家辉代表美国政府和人民出使中国,同年7月27日联邦参议院一致通过此一任命,骆家辉因此成为史上首位华裔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移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实质是: 一种生存意志的体现,是异质环境里驱逐陌生感、不安全感从而建构心灵家园的努力。族群的标志唤起温暖的归宿感,并且具有互助的凝聚力,较高层面也是一种文化理想的诉求。
杜维明 《文化中国》 意义世界:一,大陆港澳台 新加坡的中国人,二、马来西亚(28%),泰国 10%,印尼菲律宾 3% 华人世界。在大陆也包括中国几十个少数民族。三是 是争议最大的,包括了一批和中国与中华民族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婚姻关系的国际人士,其中当然有学者和汉学家,但也包括长期和中国文 化或中国打交道的企业家、媒体从业员和政府官员。对于中国文化问题,他们常常是通过英文、日文、法文、德文、韩文和其它语言来加以了解。
《海外华文文学》第一章
海外华文文学概论
海外华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天然血缘或者理想诉求外,还有生存策略的因素。文化认同危机
二、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认同类型: 1.情感型认同---召唤式和感伤式
2.理智型认同--- 3.审美型认同
澳大利亚华人作家欧阳昱曾写过《家乡》一诗,其中吟道:“固然是陌土千里/固然 是异国他乡/种子却在这贫瘠的土壤中/找到了惟一的滋养……再过一个世纪/这种子将不 知去向/那形如梦匣的方块文字/会把这儿称作家乡。”对于海外华人作家来说,不管漂泊处何,还是身在他乡,只要有母语的滋养,就不会失去灵魂栖息的家园,即使 经历了异域他乡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之间的茫然、痛苦,母语的精神力量也为其构筑起一 个永不坍塌的精神家园。菲华女作家范鸣英的《同是等待》是一篇在审视和
考察跨文化爱情婚姻现象时切入角度颇佳的作品。作者独具匠心地以男主人公威立为支点,设置起两边不同性质的等待:一边是母亲每夜的等待,等待儿子的早归,以免交上菲国 女友;另一边是瞒着母亲“娶”下的番妻玛莉蒂丝与幼女的时刻等待,默默无怨地在黑暗 中等待威立到来的短暂相聚的时光。作品的这种对比,凸现种种偏见带给“等待者”的痛 苦,尤其是玛莉蒂丝虽然认同了华族文化却仍因肤色而被拒之门外的痛苦。夹在这两种等 待中的威立更是心力交瘁,他是否也在等待:等待母亲放下种族的优越感,排除种族偏见,接纳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小说在这种矛盾悬而未决,三方的痛苦无限地延展和深化中结 束,令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三、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国意识”表述 1.对“乡土中国”的书写 2.对“现实中国”的关切
《海外华文文学》第一章
海外华文文学概论
3.对 “文化中国”或“美学中国” 的渴求与向往。
第三篇: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
(人文学院 13汉语国际教育 杨洁 2013064125)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华文教育是联系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和中国的桥梁。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往来的增多,华文教育也受到所在国民众的广泛欢迎,甚至出现“汉语热”。近年来,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工作者以各种方式积极推动华文教育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因为海外华文教育是促进文化多样性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海外华文推行华文教育与其认同所在国并不矛盾;推进华文教育,是构建多元文化桥梁的需要。目前的海外华文教育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相比,的确是出现了“华文热”或者说“发展的黄金期”。虽然海外华文教育逐渐发展略有成效,但海外华文教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下面将展开对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的一系列情况展开描述。
关 键 词:华文教育、东南亚、发展动态
语言和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间交流的桥梁,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作为世界第二大国际通用语言的汉语,既是海外华人的“留根工程”,也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朋友学习外语的重要选项。早在18世纪,东南亚已出现华侨创办的少数义学和私塾,19世纪这种义学、私塾、书室、书院等明显增加。1901年3月17日印度尼西亚巴城中华学校的成立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之后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已遍地开花,广及穷乡僻壤。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即东南亚华校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出获得空前发展,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遭到限制、排斥甚至取缔而萎靡不振,但80年代中期以来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一、华文教育研讨会风靡云蒸
从1995年至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东南亚各国轮流召开了7届,这不但说明各国华人热切关心着中华文化在国外的传承,更展示了东南亚华文教育越来越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得到所在国政府的重视和深入人心。
2001年12月1日,在湄南河之滨的曼谷举行的第四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尤其隆重。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文莱、韩国、澳大利亚及东道主泰国等共400多位华文教育专家、学者相聚一堂,显示华文教育一派昌盛发展的兴旺景象。大会共收到论文125篇。大会主席陈汉士在开幕式致词中说,目前,全世界正在掀起的学习华文热潮证实了全世界人民对潜力无限的中国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在泰国除了有100多所华校正在加紧步伐,改进和提高各校的设备和教学质量之外,还有100家左右的业余华文、汉语学院在全泰国范围内开课,泰国各大专院校,教育部管辖下的39所中、小学及全泰国的公立、私立学校也纷纷开办华文汉语课。
2009年11月18日,以“交流华语文教学经验,促进华语文教学研究,发展东南亚华文教育与华语教学”为议题的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菲律宾举行。来自东南亚8国的近300名华文教学代表齐聚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研讨会。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菲律宾教育部副部长拉布拉多女士及主办方陈延奎基金会创始人陈永栽博士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刘建超大使在讲话中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思考和希望,指出只有中菲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文成为交流的重要手段,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的华侨后代和本土学生加入到中文学习的行列中来。菲律宾教育部副部长则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汉语学习成为越来越多菲律宾人的选择,特别是菲律宾还有着庞大的华侨后裔,华文教学在菲律宾大有可为。
连续几届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不但有来自多个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参加,而且在地域上走出了东南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也来参加。尤其可喜的是主办国的高级官员也来参加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华文学校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以前那样是处于边缘,而是逐步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二、东南亚华文教育现况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学汉语的人数有3000多万人,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而东南亚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60万,华语老师近2万人;开设汉语的大学102所,中小学有2500所,各类培训机构有500多所。
就国别而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从1819年五福书院创立算起,迄今已经有190年的历史。早期华校基本上以私塾形式出现。1904年清政府采取了维新派的主张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新学堂,到了1920年代,马来西亚的私塾已为新式学堂所取代。据2007年统计资料,马来西亚人口约2600多万,其中华人62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3.6%,共有华文小学1290所,华文独中60 所,华文大专院校3所。除此之外,还有153所国民小学提供交际华文课程,78所国民改制型中学设有华文必修课程,24所寄宿中学向马来学生提供华文课程,16所师范学院开办中小学华文教师培训课程,全国就读华文人数超过20万人。近年来,不仅是华 裔子女进华校,一些马来人、印度人的子女也开始到华校读书。目前,就读华文独中的马来学生约5000多人,就读华文小学的非华裔学生近7万人。
泰国华文教育已有300年的历史。1946年,全泰国华文民校达450所。1948年起,泰国政府逐步采取管制华文民校的措施,其数量由此开始滑坡,1948年有430所,1976年减少到153所,1994年则降为119所。目前,泰国全国有华文民校150所,分布在首都曼谷及各府,其中曼谷占1/5。全国华文民校就读人数约2万人,曼谷有7000人。不仅华人社团和华侨热心华文教育,泰国政府也已开始重视公立中学的华文教育。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在19世纪中后期有一段私塾兴盛的历史,华文教育呈由华人自己兴办,自己出钱,自己管理的格局。一是华人领袖出钱出力倡办的,如萃英书院;二是家族创办的,如1867年由陈金钟和陈明水创办的毓兰书院;三是教会创办的,如1872年道南学校,集宗教与教育为一体。新加坡早期的华文教育受改良派的影响更大。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1900年康有为到新加坡避难,大力提倡新学,推动华人兴办学校。从1905年到1920年间新加坡迅速兴办了华文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女子教育等。据统计,目前,新加坡各学校虽然华语为第二语言,但87%以上的华人能讲流利的普通话,75%以上的华人公务员通过了华语会话考试,并能以华语处理公务。在推广华语运动的基础上,新加坡政府开始关注华文教育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增加以华文为第一语文的学习分量。
从1899年清朝中西学堂设立迄今,菲律宾的华文教育走过了110年的历程。菲律宾华文学校遍布整个国家的每个岛屿,现有华校100多所。这些华校已经成为菲律宾华人华侨学习祖籍语言文字、绵延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主要载体。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政府以及华人社会重新看到了华文的价值。于是,各类华文学校及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当地的原住民也开始学习华语。很多华文学校也开始走上创新改革之路。
印尼华侨教育史上,第一所旧式华侨学校是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侨慈善福利机构公馆倡议建立的私塾式义学。1729年该校附设于养济院(后因管理不善停办),1797年华侨甲必丹在华侨庙宇重办义塾,称明德书院,以福建方言教学“三字经”、“千字文”和“四书五经”。以后经过1999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康梁“戊戌变法”和华人们的自强不息,印尼华文教育从草创阶段的35名学生发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816所华校23万学生。至1957年则发展到1861所华校30多万学生。随着苏加诺执政,华校的处境每况愈下,最后竟至于全部停办。2000年,随着苏加诺政权的垮台,被禁30年的华文教育重获新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印尼各地华文补习中心约有1000多所,学员20多万人。其中有不少是主流社会大学生、职业青年和白领阶层。
据2005年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事馆提供的资料,缅甸有37 所华文大学、中学和小学中,学生近4万人,华文教师965人。缅北地区的通用语言主要为汉语,在缅南地区,华语为第二外语(英语为第一外语)。
三、是难题也是华文教育之转机
华文教育总体上说前景大好,但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主客观原因。
1、师资方面
东南亚华文师资普遍缺乏。如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中断了30年,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匮乏。40岁以下的印度尼西亚华人普便不会华语,华文教师更加缺乏。除了补习班和华文学校,一些大学和国民学校也有意开办中文课程,向华人社团和教育机构请求派出教师却不能如愿。印度尼西亚教育部门估计,全国至少需要3万名中文教师,需求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同时,现有的华文教师大多已经60多岁,他们有极大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长此以往则难以为继。并且,这些老教师不太熟系现代汉语的教学。培训大批合格的中文教师是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最迫切的问题。马来西亚缺华小教师3000多人。泰国华文师资缺乏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各大学及职业学校纷纷设立中文系,其他中文补习班也相继成立,致使原已缺乏的师资更形严重。
缅甸于1965年以后,经几次巨变华文教育失去盲点,原有教师一部分离境他往,一部分就地改业,一部分年老病亡,继续从事教育工作者已寥寥无几,并且当地现制移民入境,补充师资成为重大问题,目前各华校教师一部分由1965前各华校高初中毕业者充任外,大部分均已近十多年来各学校初中毕业者填补真空,因此华文教育重点师资一项已成当今刻不容缓待解决的严重课题。事实上,教师大部分没有上过师范课程,完全「凭着感觉走」,部分教师发音不准,还有写误别字者。
2、教材方面
各国华文教育所采用的教材情况复杂多样。「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用自编教材,但也存在不断更新的问题,其他的华文学校有的采用中国大陆的,有的采用台湾的,有的用新加坡的,有的采用香港的,内容不统一,且不够切合当地实际情况。」像印度尼西亚就缺乏适应印度尼西亚国情的教材。现在各地、各学校和培训班吉本上是各自为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在八厘文桥学校,幼儿园的识字图片上有「春、夏、秋、冬」,这对生长在热带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有鉴如此,一些华人社团正在积极联系中国有关机关编写一套适合国情的汉语教材。在泰国,各校也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教材,有的学校参照大陆出版的教科书,以简体字与汉语拼音为准,有的采用台湾侨务委员会编篡的教材,并以正体字与注意符号为主,也有的教材是由教师自己编写的。
缅甸华文教育主要教材之各科课本,自由派学校一向以来都采用中华民国国内教科书,从前因当地现制进口,除极少部分由侨务委员会赠送外,只能重复使用回收的旧书,尚幸近年来瓦城与眉苗各有一所印书局翻印中华民国教科书后再售予各地华校来供应学生普便使用,教材可说基本上就地解决了。只须有关单位不时将最新版本送来由印书局换版印制新教材便可。因此全缅各地采用大陆课本的学校已渐趋减少。
4.抓住机遇,提高华文教学效益
海外华文教育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海外华文教育是促进文化多样性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海外华文推行华文教育与其认同所在国并不矛盾;推进华文教育,是构建多元文化桥梁的需要。目前的海外华文教育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相比,的确是出现了「热潮」或称「发展的春天」,主要表现为:华文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全球使用华语日渐广泛;海外华文教育多元化。海外华文教育振兴的原因在于:华人所在国政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允许并鼓励华文教育的存在;台海两岸经济崛起,中国大陆国际地位提高,华文地位也随之提高,加上中国政府和各高校为华文教育的拓展做了大量而有益的工作;新的华侨社会成分构成和华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促进了华文教育再成熟点。海外华人教育发展有四个趋势,即华文教育在华人居住国将日益普及和受到重视,呈蓬勃发展的趋势;海外华人教授呈多元发展趋势;海外华文教育数字化趋势;海外华文教育社会化趋势。虽然海外华文教育逐渐发展略有成效,但海外华文教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华文师资、教材,此外,还有资金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中文学校与所在国教育体制接轨等问题。当前迫切需要是,从海外华人来说,应该把发展华文教育看成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好当地国的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要学好中华文化,利用文化加强华社竞争力,为整合、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为所在国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参与贡献。
东南亚各国的非华文源流的学校及学院纷纷增设华文课程,为非华裔学生学习华文提供更多的机会。各国政府也愈来愈重视华文的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形式,协助华文教育的发展。东南亚华社及华教机构必须紧抓这个大好良机,增强自身组织及加快步伐,以促使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在新时代攀向另一个高峰。在华文教学方面,必须在教材及教法上取得协调,同时也须由专人或特定单位进行编纂及研究,确保教育质量。同时必须确保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此外,应用最新和更有效的教学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菲律宾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
菲律宾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
简介:菲律宾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颜长城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99年所创办的“小吕宋大清中西学堂”是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的重要标志。它至今还存在,只不过现改名为中西学院。具
有百年历史的菲...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99年所创办的“小吕宋大清中西学堂”是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的重要标志。它至今还存在,只不过现改名为中西学院。具有百年历史的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以划分为初创(1899—1924)、发展(1925—1956)、督察(1956—1975)和菲化(1976—现在)这样四个历史时期。
我们可以感慨地说:菲律宾华文教育的一百年可以说是动荡的一百年。
菲律宾现有华侨华人总计约一百万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祖籍为闽南。因此,闽南话成为华人社区的通用语言。华人和华侨虽仅占菲律宾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一左右,但在菲律宾经济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华校自从菲化以后,已属私立学校。各所华校在招收华裔学生的同时,也招收原住民学生。本着对教育的重视,华校的设备和办学经费长期以来皆由华人族群负担。菲律宾华文教育自创立百年来,正是在华人社区热心人士的慷慨资助和积极支持下,才能不断地发展起来。
菲律宾的私立学校的学杂费都比公立学校高得多,所以一般贫穷家庭的子女就难以进入华校。菲律宾的华人和华侨大多经商。因此,经商收入的好坏,决定了大多数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说:“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同样也是华校的基础。”俗话说得好:“水涨船高”。华人社区和家长的经济收入之“水”涨了,华校之“船”也就高了,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对教育,特别是对华文教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菲律宾的经济繁荣了,华校才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相反,什么时候菲律宾经济萎靡了,华校也必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菲律宾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比索的比值高。那时正是菲律宾华校的黄金时代,学校林立。全菲律宾的华校有166所。那时教师队伍生气勃勃,教学质量很高。可见,经济发达了,教育也就能很快跟上去。
到了七十年代末,菲律宾经济开始滑坡。一些华校也因经济困难而陷入不稳定状态,甚至被迫停办。经济的恶化,也造成华校教师的薪金偏低。教师们越来越支撑不了那昂贵的房租,跟不上那高涨的物价,只好纷纷改行。因而,各华校的华语教师普遍缺乏,导致了教师的素质下降,进一步影响到华语教学的质量。
所幸的是,华文教育的式微,华语教师的流失,学生华文水平的下降,终于引起了菲华社会的纷纷关注。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华人社区展开了“挽救华文教育”的大讨论,就如何提高师资水平、改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到的结论是:虽然华族各界在挽救华文教育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为何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是:华语教学没有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加上社会经济疲软、市场萧条,以致于华人社区和学生家长都囊中羞涩,教师的待遇以及福利都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尽管设立这样或那样的奖教金、助学金,毕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教师生活及穷苦学生上学的问题。华校学生被迫转学公校已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对华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虽然华人社区的领导机构——“菲律宾商联总会”每年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带动了许多社团的捐献,还是难以满足目前华校的实际需要。
如今,菲律宾不仅有南部的亚布匪帮作乱,而且中心城市的绑架和抢劫的案件也接连发生。社会治安的恶化,破坏了商业和环境,寒了投资人的心。许多人的生意一落千丈,导致比索大幅贬值。因为菲律宾的经济是外向型的经济,再加上发展经济还是依靠外国投资。如此治安状况,外国人有可能把大量资金注入菲律宾吗?菲律宾经济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吗?市场萧条,商人经营困难,严重地威胁了华校的发展,也动摇了教师们的敬业精神。
面对如此艰苦的困境,仍然有我们的华族同胞在坚持不懈地支持着华文教育。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他们都给予了华文教师和华校当局极大的鼓励。我们更应当找出问题关键的所在,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去解决,去跨越。
“教育与经济”,就像一把双刃剑。无论哪一面不锋利,这把剑不但发挥不出最大的功效,而且会事与愿违。经济的好坏固然对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教育的好坏对于经济的发展其影响更加深远。教育不光要为着教育而教育,还要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而教育。我们认真地分析了现今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形势,不光要抓好华文的基础教育,也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比如:培养在不久的将来与中国建立政治、经济、文化频繁往来懂华语的菲律宾人才。
菲律宾现任总统阿罗约女士已着手力拼经济的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特别是注意与中国搞好关系。这是一个太好的时机,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历届的总统,不管有这样或那样的情况,都力求与中国改善双边关系。阿罗约上任不久,已两次访问中国,不愧被称为“中国的老朋友”。她在与中国联合开发南海、发展农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阿罗约总统已充分认识到“筑巢引凤”的重要性,她已宣布将放宽欲赴菲律宾投资的中国人的签证。阿罗约总统真诚地说道:“一方面,菲律宾与中国地理相近,两国保持长久的贸易关系,华裔菲人活跃在菲律宾商界,对菲国极为有益;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的降低及中国销售管道的改善将激发贸易量的增长。”
千岛之国物产丰富,除了水果资源,还有矿产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等等,都值得利用和开发。除了传统的出口商品早已在中国立足市场,随着中国的“入世”,菲政府决心迈开更大的步伐。菲政府不仅将天然纤维、椰子打进中国市场,还把有关教育和市场经营的专业服务人员打进中国市场。最近,菲国外劳进军中国深圳,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无疑,中国的“入世”将为菲律宾经济开辟一条新生之路,有助于菲国尽快地摆脱经济困境。
我们真诚地希望菲律宾能够富强起来。只有菲律宾再次富强起来,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才能迎来又一个春天。我们也应该站稳脚跟,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祝愿并坚信,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也能很快地像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兄弟国家一样,华语教学跟中国接轨,才能有效地提高华语教育水平,也才能为世界华文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五篇:哈尔滨市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总结
哈尔滨市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总结
表彰大会时的讲话提纲
张显友(草稿)2010年1月15 日
尊敬的国侨办xx司长 尊敬的省侨办xx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对哈尔滨市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表彰总结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百忙之中拨冗出席大会的国务院侨办文宣司的领导、省侨办的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
十几年来,哈尔滨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在国务院侨办、省侨办的支持帮助下,蓬勃发展,不断壮大。自1998年5月起,我市陆续派出中文、数学、体育、电脑、音乐、幼儿教育等师资39人次,分别在泰国、文莱、菲律宾等国家任教,其中担任华文教学督导2名、教学主任1名,任课教师36人次。市外侨办与哈尔滨中国旅行社北京华文教育学院合作,累计接待了华裔冬令营团组25批,夏令营10批,共计3700余人。
多年来,这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各级 主管部门积极努力下,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将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作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给予高度重视并作为向世界人民宣传哈尔滨,展示哈尔滨,让哈尔滨走向世界的战略任务来抓。要求各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提升到“发挥国家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促进民间外交”的大格局中加以认识。提出了做好海外华文教育就是构筑“侨心工程”和“为侨服务”工作的具体体现。为此,哈尔滨市外侨办、哈尔滨市教育局、密切配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遴选优秀师资担任外派教学工作任务。对于外派师资的选拔,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严格遵照国侨办的指示和海外侨校要求选派政治合格、身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赴国外任教。在注重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师德人品。工作中,我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相关学校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给予积极配合。学校领导要向全校教师积极宣传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要以“舍小家,顾大局”的观念,克服师资紧张的困难,积极推举一线教师出国任教。对于选派的外派教师提出,要克服工作环境艰苦,工资补贴不高等不利条件,将外派任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完成。
(二)加强出国前培训,确保出色完成外派工作任务。为使我市外派教师在不同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生活环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出国前,市外侨办、市教育局专门组织“外派教师行前培训座谈会”请市外侨办领导就有关外事纪律、外交礼仪、侨务工作、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培训。为使外派教师出国前在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市教育局请曾经担任过外派教学任务的的教师现身说法,讲教学、讲生活、讲环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培训,使我市的外派教师提高了认识,不仅出色地完成外派教学任务,而且宣传了家乡,广交了朋友,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自己。目前,我市外派教师经过在国外1至2年的锻炼,回国后有三分之一的教师陆续走上学校中层以上教学和行政领导岗位,为学校发展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制定优惠政策,让外派教师安心、放心地在国外做好华文教学工作
我们知道,生长在北方的外派教师远离家乡,在一个陌生的热带国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所付出的艰辛是可以想象的。为此,哈尔滨市教育局制定了一项政策,即承担外派教学任务的教师等同于到我省边远艰苦地区完成支教任务。这既是对我市外派教师辛勤工作所付出代价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外派教育事业的一种鼓励。同时,为保证外派教师家庭生活,使他们在外安心做好教学工作,我们按照国侨 办的要求,在保证外派教师与在职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致的情况下,要求所在学校对他们的家庭给予多方面的照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外派教师在国外的工作、生活状况,市外侨办、市教育局还分别于2002年、2003年、2007年先后3次派出华文教育考察慰问团赴泰国、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深入当地华校和华侨华人社团,一是慰问我市外派教师,考核外派教师的工作,二是了解华文教育需求。结交当地重点侨团。此举受到当地华侨社团、华文学校、外派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不仅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做好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也取得了拓展侨务外联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间交流,外派教师成为侨务外联工作的得力助手
一、教书不忘育人 教学成果斐然
哈尔滨的外派教师来到国外,面对着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完全不同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每一位外派教师新的考验。对此,哈尔滨的外派教师一方面虚心向当地的老教师学习,观察其教学特点,在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去,我市外派教师孟庆红过去在国内她一直从事高中教学,来到菲律宾初次接触初中教学,因为接触到也是特殊的学生和特殊的教材。开 始给她带来了一些困难,但她坚持不懈,努力钻研,在教学中总结出“走进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四步教学法”教学成果显著,得到了校方和学生们一致好评。在泰国蒙福学院工作的郭煊鸣老师遇到的问题是:泰国学生年龄差距大、中文基础差,语言不通,对学习中文不感兴趣。曾经在工作中感到有一种“挫折感”。为此她潜心钻研,细心观察其他国家的外教授课方法,用英语讲授中文,并从培养学生学习中文兴趣开始,利用道具、寓言故事启发调动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同时,她还运用体态语言和眼神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同学生形成了一种默契,课堂气氛变得既轻松又活跃。一年的工作使郭老师总结出一个道理,用心去爱学生,即使语言不通。心灵也能沟通。又如,我市首批派往泰国南部工作的两位女教师,工作的地点是泰国的边远山区。也是当地的第一批中国教师,承担着开创泰国南部华文教育基础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地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在没有中文教材的情况下,她们根据当地情况,自己动手编印教材,在教学中耐心细致,孜孜不倦地对泰国华裔学生进行中文的启蒙教育,赢得了校方领导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通过她们的一年的努力,使这所学校的中文教学在当地名声大振,带来了大量生源。在次年招生中,该校比原计划多招200余名新生,扭转了多年来该校生源匮乏的局面,在当地华人华侨中产生很大反响。多年来,哈尔滨的外派教师有标准的 语音优势。工作积极热情,业务能力较强,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牵线搭桥,积极为我市开辟外事侨务工作新领域 我市的外派教师除了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中还不忘把中国的发展和哈尔滨这座东方“冰城”介绍给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和华人华侨朋友,让他们了解哈尔滨,了解祖籍国。在华文教学之余,不忘广交朋友,联系侨团,拓展侨务外联工作渠道。并且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充当我市外事侨务的“民间外交大使”。几年来,通过我市的外派教师牵线搭桥,市外侨办与菲律宾、泰国、文莱的重要华侨社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例如,在菲律宾华文教育中心工作的马凯老师的引荐,通过市外侨办的努力,使哈尔滨市与菲律宾卡加延市成功的结为友好合作城市。2009年下半年,在菲律宾华侨社团的邀请下,市外侨办组团参加了在马尼拉举办的第10届世界华商大会,结识了一大批世界各国重要的海外华商和侨领。今年冰雪节期间,市外侨办接待来了菲律宾重要侨团-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代表团的来访。期间,哈尔滨市海外交流协会与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成功的签署了《建立友好交流协会关系》合作协议书,为我市进一步拓展侨务外联及招商引资工作谱写了新的篇章。
三、借助优势资源开展寓教于乐的冬夏令营活动 冬季是我市旅游的黄金季节,而夏季的哈尔滨又是我国 著名的避暑胜地。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和冰雪文化艺术的展示,吸引着大批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北方独特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冬夏令营活动。接待中,我们把最具特色的关东风情介绍给海外华裔青少年师生,并通过举办篝火晚会、联欢酒会、观冰赏雪等形式,给他们提供一个与我市大中专学校学生联谊交友的机会。为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天活动中留下比较深刻印象,市外侨办、哈尔滨中旅社还把师生们在哈尔滨的活动制成影碟分给同学们留作永久的回忆。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冬夏令营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国务院侨办和北京华文学院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北京华文学院将哈尔滨做为冬令营永久性校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努力完善哈尔滨旅游基础建设,深入挖掘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同学们来到哈尔滨可以更多地了解祖籍国的历史、人文,国粹,看到更多绚丽多姿的冰雪美景。同时也要让师生们在哈尔滨吃好,玩好,学习好。
同志们,中华文化是凝聚、支撑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全球炎黄子孙相拥相依的纽带,是增进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华文教育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领导和人民教师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借助中国大发展、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国侨办、省侨办的支持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把我市海外华文教育工作 做得更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