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心素养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培训总结——潘超
沉入文字 涵泳语言
——赴曲阜学习有感
南站镇中心小学 潘超
三月末,正直阳春,万物欣欣然。
何其有幸,在县教研室苑平主任的带领下,和几位老师一起前往圣城曲阜,参加了“苏鲁豫皖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一日半的会议,三位谦逊睿智的名师,四节精彩朴实的课堂教学,三场深入浅出的学术报告。学习着,惊叹着,钦佩着,感动着,而后是深深的沉思。遂记之一二,以期分享点滴心得,共勉之。
一、教学策略收获:
1.《我和祖父的园子》——在品读中赏析语言。
苏派名师张敬义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这是天才女作家萧红的名著《呼兰河传》中的节选。云淡风轻的文字中,充满了童真童趣,仿若“一切都是自由的”。这般美文,学生若能细细品读,沉入其中,定能受益良多。于是乎,在理清文脉“昆虫家园”——“‘我’的天地”——“自由王国”之后,张老师直奔赏析语言这一核心环节。
“昆虫家园”这一板块的教学,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和喜欢的原因,张老师则循循善诱,引导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本身,从萧红的具体描述中读出喜欢。孩子们受其感染,慢慢沉浸其中,开始关注“满身带着金粉”、“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些句段,张老师形象地说:萧红可真了不起,一句话就生成了一段文字,绘声绘色绘形,悦耳悦目悦心,美美地读一读吧!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水到渠成。
接下来,在教学“我的天地”、“自由王国”这两个板块时,这种赏析语言式的品读更是深入人心。张老师将作者模仿祖父的段落和学生一起读出了一首小诗,抑扬顿挫的变化,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学生们入情入境,恍若自己也变成了那个顽皮、淘气的小萧红。尔后,巧妙地拓展到《清平乐.村居》中“无赖”一词,孩子们恍然大悟,竟模仿出“最喜萧红无赖,园子乱除谷穗”这样有趣的诗句,正可谓得意又得言。
文字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萧红质朴的语言对于当下不易感动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童心的返璞归真。张敬义老师将这篇美文教出了经典的味道,而品读、赏析这些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最终能够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我想还是离不开他不断地提醒“沉入语言文字当中”,不断地引导“从关注作者写了什么到关注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的”,也正如他所言:喜欢汉字,喜欢读文,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感于目,会于心,动于情,发于声。
2.《伯牙绝弦》——在诵读中沉入经典。
安徽省特级教师施广胜执教了古文《伯牙绝弦》,精彩纷呈却扎扎实实。尤为感动于他不断地帮助学生明确古文的学习和浸润离不开诵读和积累。于是乎,在他的课堂上,听到了“语速放慢,适当停顿,就把这篇古文越读越好”、“再认真地读一读一至四句,体会那知音欢聚的快乐吧”、“这真是欲取瑶琴弹,知音却已逝,纵有千般意,复弹与谁听?子期死,伯牙是这样茫然、怅然进而决然,让我们读出此时伯牙的心声吧”、“这么经典的文章,去熟读成诵吧”这些虽质朴却极具感染力的引导语。也正因为如此,课堂上才出现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生一唱三叹、互为知音,以及全体同学当堂熟读成诵这般壮丽景象!
对于经典古文,扎扎实实地以诵读为主线,在分层次的朗读中,体验着字里行间作者的澎湃感情,感悟着古文言简意丰的特点,进而沉入语言情境,内化积淀。施老师是这样做的,学生是这样学的,我也是这样被感动的!
3.《月之故乡》——在体验中涵泳语言。
诗歌是最为含蓄的语言艺术,寥寥数语,却把意象、意境、情感三者合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愿意在大型公开课上展示诗歌教学。尤其是文字浅白内涵却极为丰富的现代诗歌。可是,非常有幸,全国名师陈金龙老师就“迎难而上”,不走寻常路,自选了诗人彭邦祯的小诗《月之故乡》。两节课下来,学生非但不觉得枯燥,反而越上越带劲,对现代诗兴趣倍增。这样的课堂,借用陈老师的讲座题目最为合适,那就是——“生命成长的美丽相遇”。
静下心来,从头至尾回忆那美好的八十分钟。陈金龙老师好像做了许多,又似乎什么也没做„„你看,这首小诗,学生是陌生的,陈老师就开了一个头“天上一个月亮”,然后师生合作,慢慢地完成了这首诗;题目是学生根据陈老师的“绝招”——把九句诗读成一句话,抓住诗眼“看月亮,思故乡”定下的;初读是在孩子们原有朗读技巧上展开的,陈老师将所有功劳送给了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品读,他也只不过像一个引路人般,补充了一些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流亡路线,适时拓展了《长相思》、《乡愁》这些思乡的诗歌,然后,学生所有真实的感受就在这样的移情体验中得以升华;创作小诗的过程,是内化运用语言的体现,他有的放矢,只是引导发现“反复”这一手法,然后鼓励模仿,于是出现了“饼之故乡”、“果之故乡”这样有趣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儿童作品。
他说“声音不在高低,语速不在快慢,而在文字背后有没有景,有没有情,这才是有感情地读书”;他说“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刻,思念故乡的感受是不同的”;他说“只要心中有故乡,一景一物,一庙一寺,一山一水都可以抒发”;他还说“写什么东西,为什么这样写都是有原因的”学生就在这样诗意的引导中,感悟着文字,体验着情感,涵泳着语言。
我想,语文课如若都如这般,那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将会得到无穷的滋养!这样的课堂,我愿意不厌其烦地去聆听,去学习,去琢磨!
二、评价与课堂智慧收获:
精彩的课堂呈现关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当然,更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三位名师质朴、走心的评价。好的评价语不能流于形式,它需要静心倾听学生说了什么,需要教学的充分预设,更需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课堂智慧。
也许,心中有学生,课堂上才能风景如画。于是,张敬义老师在学生想说不敢说时,鼓励道“从你灿烂的笑容中,感觉应该挺有意思,说说看吧”;在引导对话朗读时,他风趣地说道“这一部分,就像相声一样,说学逗唱,有意思极了”。于是,施广胜老师的课堂上,真挚的鼓励喷涌而出。如他所言“学习即是成长”,“我们都是同学,同学同学,就是一起学习”,“不敢张嘴,到可以张嘴,到积累下这些词语,这就是进步”,“倾听,就要听同学说得好的地方,听同学说得不好的地方,听老师的点评和指导,然后为我所用”。他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对耳熟能详的“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样的初读要求做了详细的介绍。也于是乎,陈金龙老师才能在学生创作小诗语言比较干枯时,耐心的指导“好的诗句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然后一字一句地和学生通过朗读发现韵律之美,进而体会修改的魅力。或许,这样扎扎实实地教,这样关注着语言文字,关注着学生的转化,才是简约的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突围之路吧!
现已即四月,思索短暂的学习经历,回忆名师的风采,心中仍有悸动。我想:那应该是对语文的一丝守望吧,沉入文字,涵泳语言,和学生一起„„
第二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
1、为什么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再出发?
校应该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我们这一轮的课程改革,就像全面围绕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审美情绪等等几大方面,将会成为下一轮深入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
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中心素养是关于先生知识、技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名先生取得成功生活、顺应团体毕生开展和社会开展都需求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其开展是1个延续毕生的进程,可教可学,最后在家庭和学校中培育,随后在1生中不时完善。中国先生开展中心素养以培育“片面开展的人”为中心,分为文明根底、自主开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迷信肉体、学会学习、安康生活、责任担当、理论创新6大素养,详细细化为国度认同等108个根本要点。文明根底、自主开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构成的中心素养总框架。
3、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增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性。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另外还得加强运算练习,养成好习惯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提高学生的运算也不例外,必须加强练习,进行严格训练。综合练习可以较好的把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练习起来加以运用。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其次还让学生建立纠错本,把平时算错的积累起来以便日后不再出错。
(2)做好情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初四第一节课,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解知识,而是从我自身学习数学的经历谈起,从小学的数学学困生到中学的成绩进步,到大学的专业选择,最后谈到研究生的考试,我这样对学生说:“一个人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被自己击败,我这样一个笨的人都能学好数学,更何况你们这些聪明的呢?”于是接着和同学们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其中我重点强调了“做一个永远赶在老师前面的学生,学会预习的学生”,一节课就在我所谓的“演讲”中很快结束,同学们表现的出奇的认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发现,想学习数学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同时由于自己毕业只有三年时间,和学生的沟通显得很方便和直接,课前总是早去,一方面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和学生说说话,谈谈心,不只限于数学,久而久之,学生把我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为自己的以后教学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础。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分层次,进行梯度教学.任何一个学生,他的智力和学习状态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这样学生才能有积极性。
(3)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的学习,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总之,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的重要职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知识层次上要不断地学习和牢固掌握现代数学知识,领悟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并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在方法层次上要认真研究教法、学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最终实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第三篇: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核心素养培训总结4篇
篇一
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必然会产生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不同结果,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间的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
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对学生说“一”不“二”。特别的歧视差生,这样让学生始终是一种烦躁、恐惧的心情,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下降。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我国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教师政治立场坚定,但也有少数教师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三、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剩余全文82.89%)
加载中,请稍后
第四篇: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2018年厦门市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专题
2组罗海燕研究总结
在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进
有幸来到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参加培训,认真研修了各位名师大家的讲座内容。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的《新课标解读与实施》、韦志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实践——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感悟》、李锋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范式与核心素养的界定》、肖广德《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郭芳《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设计思路探讨》、林众《在高中信息教材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马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案例设计》、樊磊《信息技术新课标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实施与创新》,各位专家各有所长。
在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进。早在刚拿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本的时候,学校领导再三叮嘱我要仔细研读。不过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通过这次更深层次的学习与多方位的解读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才觉得课程标准是“活的“。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由三维教学目标到四个核心素养。信息意识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是明显特征。如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人文环境,对于信息技术创 2018年厦门市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专题
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在教学案例的选择、试题设计中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不仅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同时要加强产权意识。本人刚走上工作岗位,指导老师李富勇以及学校教务处多次强调课堂上德育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中在选材以及设计上尤其注重这点。
二、课程衔接
1、年段的衔接
遵循学科教育规律,注重课程融合和內容体系的衔接与初中的衔接。由于本人同时承担初中和高中的授课任务,如何和做好衔接呢?必修模块教材在处理与初中阶段的衔接时,我们通常以“体验探索”形式,把初中相关内容以案例、摘要、故事、事件等方式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并提出思考的问题和探究的方法,从而引出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与高等教有阶段街接。教材往往以“间读拓展”、“探索思考”等的方式进行铺墊,以适应不同需求和志向学生的需要,引领他们将来进入高等院校后能够展开深入的学习。
如本人授课多个班级,班级之间学习氛围、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并且学生间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别较大,做好分层任务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2、学科间融合。
在教材设计中,比较新颖的是注重课程融合,如“搭建温湿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知识,如学生熟悉的地理,物理知识创设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带来的是更人性化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培养方法更重要。
3、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的融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艺术学科知识是载体。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加工、处理、存储、传送和发布艺术作品,来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方法。信息技术使艺术更具有普适性,更贴近大众生活。
不禁想起美团秀秀的发明吴欣鸿,将美和技术结合,成为美丽的制造者。教 2018年厦门市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专题
材设计中感性品质追求人有两大心智能力:理性和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生活。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感性品质。产品的品质:功能性质量(实用)+感性质量(申美)。好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让产品成为作品。针对音乐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更加需要注意践行。
4、注意事项。
在融合和衔接中,注重度的把握,如必修中的人工智能和选修中人工智能内容和深度的把握,一定要结合学生,提前调研。
三、教师如何应对变革和挑战
1、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更迭快速,有专家甚至说老师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教师必须有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这次课标修订中,新加入了如人工智能模块、数据结构、Python语言等的内容,教师需要多多关注并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输入、加工并输出。
2、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不仅要明确四大核心素养,还要落实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中的具体表现。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爱占项目学习的数字化环境、资源和条件?如何体现计算思维?一是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二是把握项目学习的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三是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项目素材,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在”尝试——验证——修正”的“试错” 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寻求项目实施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项目成果交流中,提升信息社会责任。四是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通过这次培训开阔了视野,如“ 李白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当时是什么季节?”开放性题目的解读,为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人教社全程统筹安排行程,实属不易。通过这次培训,明确了新课程理念及其中立德树人的价值,明确了课程标准内容及教学要求,紧跟当前信息技术科学 2018年厦门市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专题
发展的最新动向及趋势。需要提升的是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求新求变,勇求改进以及完善。
一人之力有限,所以想尽快看到其他教师的教研心得,思不齐,以求共学共进。
第五篇:《落实核心素养,打造生本课堂》培训心得
《落实核心素养,打造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2018年11月21日在实验小学四楼多媒体教室举行了《落实核心素养,打造生本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此次培训由洮北区进修学校举办,这次培训上午进行了三节听课活动,下午进行了研讨和总结。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收获颇丰。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数字地球”,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现代化”,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4.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适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件大事。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