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发挥计算机的潜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19-05-13 01: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 发挥计算机的潜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 发挥计算机的潜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范文》。

第一篇:论文 发挥计算机的潜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范文

发挥计算机的潜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面向新世纪的数学教育,要求教学方法和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求知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计算机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组织机构在运作中不使用计算机。在百货商店,带条形码扫描仪的计算机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结帐;当我们去看足球比赛时,我们能够看到计算机控制的记分牌;汽车引擎系统和仪器面板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有很多人已经开始使用个人计算机来管理家庭的日常收支、管理名片、打印信封、给朋友发送电子邮件、甚至上网玩拱猪游戏。

在学校,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在美国,1994年底已经使用1810万台教育计算机,其中620万台直接进入了中小学,98%的中小学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美小学、初中、高中在校人数与计算机的比率分别为15∶1、14∶1、10∶1。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6年,在我国近80万所中小学中,已有3—4万所配置了不同档次的计算机40万台,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但实际上真正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却很少,计算机教室成了打字室。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高中计算机普及率达99.7%,但教师愿意在课堂上使用的也仅占18.7%。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如有的教师对

CAI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在21世纪,计算机必然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

本文将根据计算机的优势及它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谈谈笔者对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数学CAI也在逐步开展,许多地区、学校都在进行CAI实验。但是,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拥有计算机的状况以及教师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目前的应用还只是初步的,利用CAI的数学课还是比较少,大多也只是讲一讲公开课,而缺乏大范围的、系统的实验。在数学CAI课中,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CAI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如何等等,都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回答。另外,通过实验,寻找数学CAI的切入点,也是发展数学CAI所必须的。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的特点,谈谈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

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高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再如,对于圆周率的概念的教学,利用CAI,可以对圆周进行展开,同时跟踪测量圆周长和圆半径,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圆半径的比是一个定值。由于实验中圆可以随意变化,学生很容易接受π的存在。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

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数学实验课中,可考虑把学生分成2—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

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在98年全国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展评、交流、研讨活动中,北京师大附中的一个课例“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就是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其中有一个解法是教师

在备课时也未想到的。1995年夏季学期,两个美国初中二年级学生David Goldeheim和Dan Litchfiled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又一种任意等分线段的方法;东北育才学校一名学生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抛开这些问题自身的意义不说,他们处理问题的过程(猜测,验证,论证),对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象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他们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3.利用计算机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教师,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目,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

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另外,教师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测试情况,列出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它进入数学课堂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当考虑,有了计算机,学生应当学习什么样的数学?

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可以说是“相互辅助”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几十年来与计算机同步发展的计算数学包括数值计算、符号演算、计算机图形学已有巨大进展,这些进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社会对人的数学素养的要求已经从依靠纸笔运算转换到有效地、恰当地使用技术,能帮助学生数学地深入思考问题、简化概括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在几何与代数、代数与统计和真实问题情景与相关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数学教育应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更本质的方面,学会提出问题和抽象概括,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应用数学。学校的数学教学应更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认识,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数学课程应当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这应当作为制定新数学课程的原则。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这样去做。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早在1980年就建议:在所有年级中,都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并注重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1989年,NCTM又出版了一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

估标准》,明确提出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学、做数学的工具”的要求。在美国,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正在把计算机编程结合到数学课中去,新出版的每一套教材都有BASIC编程的内容,相当于代数课程的8%。因此,如何将传统内容进行现代处理,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是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1. 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繁杂的运算,教学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进行训练。目前许多软件包(如mathcad,marhematic,maple)都能完成数学里各种各样的运算,mathpert还能在每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给出解答。这样,技术使得有关数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不重要,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繁重的运算交给计算机。因此,教材中可以适当删减、调整一些教学内容。例如:查表计算是否可以取消,是否要那么多偏难的四则运算,因式分解和解方程(组)是否要那么多的训练,三角函数的运算可否引入计算器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并不是不要学生练习,而是掌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

数学是讲授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欧氏几何战占据了很大的内容,学生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学习欧氏几何,学习逻辑论证。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就是证明定理就像解四则运算难题一样,是非常难的。固然,这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论证方法也仅仅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类方法。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应当将代数几何综合起来,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尽早地引入解析几何的思想。例如,我 们可以在直线的概念上介绍数轴,可以用方程来讲直线的平行、垂直等。目前,在新的高中试验教材中引入空间向量去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2.增加一些教学内容

现在学校的学生,将来必将走向一个更加信息化的社会,因此目前不仅要用现代技术来改进数学教育,而且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技术社会做好准备。

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收集信息和数据,处理数据,得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我们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离散数学的知识(如统计、线性方程组、矩阵、图论、组合数学等),因此,应当将这些知识引入中学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解决,现在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使用。例如利用电子表格(如 EXCEL)等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任务,如建立方程去解决分组问题,进行估算以及检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等。电子表格在帮助学生探讨数量关系方面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不同列的值,并总结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另外,许多电子表格还有加、减、乘、除、平方根、求和和求平均数等功能和绘直方图、曲线图、散点图、柱形图等绘图工具,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统计里的学习任务。

在数学教材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编程的思想。学生掌握了解决一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后,可以让学生编制程序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把一个数学问

题从一元推广到多元,从一维推广到多维。例如,在学习方程组时,学生可以通过编制程序,来解决一些多元方程组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基本方法的学习上,而不是更多地去关注运算技巧。

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计算机进入数学教学,必将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中的计算机.北京.1998 [3]林建详.CAI的理论与实践——迎接21世纪的挑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第二篇:发挥计算机潜力 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发挥计算机潜力 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组织机构在运做中不使用计算机。在百货商店,带条形码扫描仪的计算机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结帐;当我们去看足球比赛时,我们能够看到计算机控制的记分牌;汽车引擎系统和仪器面板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有很多人已经开始使用个人计算机来管理家庭的日常收支、管理名片、打印信封、给朋友发送电子邮件、甚至上网玩拱猪游戏。在学校,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在美国,1994年底已经使用1810万台教育计算机,其中620万台直接进入了中小学,98%的中小学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美小学、初中、高中在校人数与计算机的比率分别为15:

1、14:

1、10:1。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6年,在我国近80万所中小学中,已有3-4万所配置了不同档次的计算机40万台,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但实际上真正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却很少,计算机教室成了打字室。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高中计算机普及率达99.7%,但教师愿意在课堂上使用的也仅占18.7%。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如有的教师对CAI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在21世纪,计算机必然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

美国数学教育界认为:“在众多促进数学教育改革的因素中,现代技术具有最大的潜在的革命性影响。”而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把计算机用于教育的技术,即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CAI进入数学教学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其交互性、个别性、直观性等特点,可以在学习材料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给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本文将根据计算机的优势及它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谈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的影响

从教学内容看,几十年不变,内容陈旧;从教学方法看,大部分数学课堂没有摆脱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注入式,数学课难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学对象看,数学教育并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的“因材施教”至今还难以实现;从教学目标看,绝大部分精力还放在应付考试的单纯解题训练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被淹没了,数学与实际的生动联系不见了;从教学模式看,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没有改变,缺少必要的“个别化”教学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极其有限的;从教学评估看,大部分是凭经验“摸着石头过河”,难于及时准确地了解教学信息,因而我们的教学策略难以保证有很强的针对性;从教学手段看,没有摆脱“粉笔加黑板”的束缚,计算与画图还是传统的手工方式,教师的工作基本上还属于个体的手工业劳动。数学不仅是学生的沉重负担,也是教师的沉重负担,综上所述,传统的数学教育在喘息,陈旧的内容,陈旧的方法,陈旧的观念,缺乏生气的课堂,事倍功半的效果,传统教学似乎使出了全身的气力,却仍不能满足数学化时代的需求。

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直观可视化,“难学”变“好学”。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数学CAI也在逐步开展,许多地区、学校都在进行CAI实验。但是,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拥有计算机的状况以及教师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目前的应用还只是初步的,利用CAI的数学课还是比较少,大多也只是讲一讲公开课,而缺乏大范围的、系统的实验。在数学CAI课中,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CAI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如何等等,都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回答。另外,通过实验,寻找数学CAI的切入点,也是发展数学CAI所必须的。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的特点,谈谈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联系实际“课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数学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多数学生感到数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教材理论性因素偏多,学生在学习中联系实际的机会少,抽象化的知识与形象化的实际问题难于“对号入座”。在教学中,只有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理论问题实际化,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定律。比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讲授几何第三章第16节---《勾股定理》时难点是证明定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借用正方形的面积拼组等积来证之,证明完毕后,有很多学生对这种证明方法不理解,对证明过程更是不理解,主要原因是我们画图只限于黑板,无法进行很多的变换,学生;理解起来太抽象,计算机教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计算机中我们把组成正方形的各个面积进行动态的描述、分析、拼图,给学生们一个直观的感觉,理解起来很容易。再如我们教师讲授代数第四册第十三章第8节---《二次函数的一般式的图象》时,都知道二次项系数相同而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不同时,图象的大小、形状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只能用描点法进行讲解、画图,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有的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课堂上应用计算机,把二次函数的抛物线进行空间的平移、旋转非常直观、形象,学生们能够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应用计算机,学生能通过感观认知熟记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动态过程“可视化”,空间想象“直观化”。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牵涉到一些动态过程,而这些情景又是难于在教室外中直接形象展示的。学生缺乏感性认知,想象力又受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的限制,难于理解动态过程。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态技术展示动态的过程,可让学生感受“实际”动态情景,弄清复杂的物理过程。比如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全等的讲解,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屏幕中满足全等条件的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三角形全等的内涵。这样,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变被动为主动,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存在有许多需要许多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情意,大部分学生对此类问题望而生畏。在数学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三维技术展示空间情景让学生一目了然。比如在讲二次函数和性质的讲解,首先,播放篮球运动员进行投篮的精彩片段,然后提示学生:篮球在空间所“走”的路线是一个什么样的轨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模拟篮球在空间划过的轨迹,动态描述出函数y=2x的图象,然后逐步展示二次函数中的各个参数与其图象的关系,使学生深深体会二次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出由函数y=2x的图象来作y=2(x-1)+3的图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归纳出作任意y=a(x+m)+k的图象的步骤,找出作图规律,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效果。这样,既传授了数学知识,又加深了学生的感观认识。

3、“枯燥无味”的练习“娱乐化”

数学教学中经常会进行练习,这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是满满的45分钟的练习和总结使学生们感到厌烦,多媒体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在练习中设计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制作软件判断学生解答的正误,根据联系的情况,给予必要的鼓励或重复练习,这样的练习,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学生通过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变枯燥无味的练习娱乐化,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创“数学操作平台”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讲练结合教学已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但是创设课堂情趣,发挥学生的操作能力更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时,在每人一机的计算机房进行。上课前,发给学生需要在课堂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上面有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结论、练习与作业。开始,教师在与计算机相连的电视屏幕上演示了几种动态的相似三角形,提问:“谁能说出什么是相识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成比例以后,教师问到:“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然后教师讲,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在“几何画板”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教师详细交代了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报告的填发之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验。首先学生被要求作⊿ABC与⊿DEF,接着学生按实验报告中的要求测算∠A与∠D的度数、用鼠标调整角使这两个角相等并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后又测算出两个角的度数并调整角使之相等。在学生观察出此时两个三角形相似之后,他们又按实验步骤的要求测算各边的长并验证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与传统课堂不同,所有同学都全神贯注地进行实验、观察,之后填写实验报告册。学生在实验后进行交流,所有学生都能用数学符号及文学语言表达他们的结论。教师在组织了大家的交流之后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要求学生用当堂得到的结论画两个相似三角形。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积极,当堂有好几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不同位置的相似三角形。这一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他们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几个,而是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与练习”代替了过去的“听讲—笔记—练习”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于引进计算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几何经过从学生的经验上生为理性思考的过程变得有趣多了。以上形式的教学我亲身实践了很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计算机能为数学教学开创一个过去不敢想象的“数学实验室”为、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创了思路。

三、大胆利用计算机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无不时时刻刻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时间的脚步是快节奏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传统教学最大的缺陷是对应用题及开放性问题的忽视,那么计算机对改善这种状况能起一定的作用。例如应用题,由于数据不整齐,计算量较大,传统教学难以处理。现在有了mathcad及mathematica这类数学软件,对处理应用题是极大的帮助。

对于开放性探索问题,需要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索的环境,并创设富于启发式的问题情景。有了计算机就和传统教学不大一样,比如,提出一个问题:“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城什么图形?”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比过去灵活的多。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可以在屏幕上给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忽而是凸四边形,忽而是凹四边形;四边形中点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问题可以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条件将导致何种结论。这样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为学生辅助性学习的工具。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需要对数学解题思维过程的经验与规律进行总结,这反过来将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

四、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能取代一切。

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功能特点,已成为一种有效有力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若以课件代替真实教学,不管课件做的多好都缺乏系统性,不能以次代主。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只能作为求知过程的再现、补充。

总之,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计算机进入数学教学,必将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在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

第三篇: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凭借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真切的特征,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的教学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因此,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效低耗”的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拼音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音像皆备、图文并茂、交互性强。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教学反馈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情景,使拼音教学妙趣横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比如,笔者在教“o”的声调时,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一边演示一边模拟公鸡鸣叫的时候,发出“o”的四声,学生们观看了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教师做拍翅鸣叫的姿势,并且一边拍翅膀一边发音。紧接着,笔者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平又平,二声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同步活动,把本来学起有困难的,变容易了。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特别轻松自在,教学效果明显。(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接近生活、富有乐趣。教师根据编者意图,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图画。启迪学生发现图画与拼音字母音、形有联系。比如:在教学声母“k”时候,笔者先让学生仔细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图上画了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学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学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耍)。笔者随后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学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耍)这样联系看图,启迪学生想象,不仅增添了情趣,而且使学生容易记住字母的音和形。

2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1)借助动画故事感知教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文本中的文字与视听有机地联系起来。经过多种感官传递到大脑,极大限度地施展大脑“接触、判断、储存、想象”四个智力区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感知教材。新教材几乎为每篇课文都配备了生动有趣的电脑动画片。在导入新课后,笔者常常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听课文一边看动画。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加之录音中抑扬顿挫的朗读,时常把学生带进故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故事情节,也使他们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增强了了解课文内容的效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借助录像激发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借助了光、声技术,生动形象地把教学内容揭示出来,这比教师的讲述、板书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教学《花木兰》时,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词语,如“英勇善战”“巾帼英雄”等,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词语,体会花木兰的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笔者又适时插入了一段动画录像,录像中的花木兰在千钧一发之际,临危不乱,想出了通过制造雪崩打败单于,从而挽救了全军的生命,挽回了战争的胜利。动感的画面,生动紧张的故事情节牢牢地吸引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花木兰的英勇善战,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巾帼英雄的含义。看完录像后,当教师提出“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时,小朋友们都高举小手,各抒己见,课堂上好不热闹。(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的制约,形象地传输、保存和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这就简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学习《拾贝壳》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去过海边,没有见过金光闪闪的沙滩,也没有见过那些奇特、有趣的贝壳。于是笔者便在课前制作了PPT课件,上课时当学生读道“啊!一只贝壳,犹如一把打开的扇子,太漂亮!看,一个螺蛳壳,犹如一个朵盛开的小喇叭花,多么惹人喜爱!”。笔者便一一出示这些图像,并调出单个贝壳图像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语句。这样图文并茂,并且动感,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有一种好像来到海边的感觉,不但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经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让学生认真欣赏优美的音响,仔细观看有声有色的镜头,体会形象化的语句,形成丰富、清新、多面、立体、强烈的视觉、感觉、听觉印象。从而改进作文指导过程,增强作文指导效果。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作文:写一处秋天的景色。(1)化静为动,激趣寻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因知识不够丰富,阅历太少,观察力不强。大脑中储存的写作素材不多。即使回忆出一些场面,也只是零散的、局部的,结果写起作文来,只能是凭空臆造,闭门造车,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因而写作兴趣不浓,害怕写作文。由于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形声具备的功能。在写作指导时,笔者适当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形象、活泼、直观以及善于感动人的生活场景或事件,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写《秋天的景色》时,笔者让学生主动地去观赏画面,积极思考,选取素材。笔者在课堂上将精心拍摄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录像片,放给学生看。将学生带进一幅幅美丽的秋天画卷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在观赏的同时,激发想象,完成素材的选择。(2)视听结合,构思表达。《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这就是说写作指导必须重视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语音设备辅助教学,做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布局谋篇,想象特征,构思表达。例如,写《秋天的景色》,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赏过秋景录像之后,引导学生去认真构思,然后利用语音设备,先让学生戴上耳机对着电视上的慢镜头自己说,自己听,再通过音频传输,互相对说,纠正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讨论加工,再讨论再加工,进一步完善说话内容,厘清说话条理,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口头表述能力,为涉笔成文打下扎实的基础。综上所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有利于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2]钟晓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珏。梳理:“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走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7—11。

第四篇:计算机技术教学论文 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

计算机技术教学论文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

关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抽象难懂且实践性强的专业课。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上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0 引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迅猛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涉及的学科面广,是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外,包括众多电工参量、机械参量、热工参量、成份参量的检测原理、方法与技术等内容。学生开始学习本课程时通常感觉很抽象、不适应,容易出现枯燥、难以学好的感觉。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改革进行探讨。

课堂教学改革

1.1 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课时为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32学时,实验教学课时为8小时。教材采用的是刘晓莹主编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该书包含了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在有限的32学时里所有内容全部教授完是不可能的,在课堂教学时内容要适当进行筛选,一些典型常用的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光电传感器等)要进行详细讲解,有些内容课堂简单带过,鼓励学生课后多查资料自学,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扩大知识面。另外,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不可能及时更新,教师应该及时查阅资料补充些最新的传感器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传感器的最新发展动态。

在学习一种传感器时,教材上的教学顺序通常先讲传感器原理,再讲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最后讲传感器应用,这种平铺直叙的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2]。传感器的原理和测量电路听起来比较乏味,而传感器的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会比较有趣。在讲课时,可以先介绍传感器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实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再去学习传感器的原理和测量电路,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如在讲电涡流式传感器时,首先提到近年来高考、研究生考试等招生考试考生将手机等通讯设备带入考场,采用了金属探测仪。为什么金属探测仪可以在不接触考生身体的情况下就可以探测呢?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兴趣,接着再介绍金属探测仪的工作原理:由于金

属的电涡流效应,当探测线圈靠近金属物体时,金属导体表面会产生电涡流,由电涡流产生的磁场会使探测仪振荡回路中的能量损耗增大,检测出这种变化并转换成声音报警信号,这样就可以判定探测线圈下面是否有金属物体[3]。金属探测仪就是电涡流传感器的典型应用之一。再如讲到光电传感器时,结合图片先介绍紫外光电探测器在军事、民用、医疗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然后结合本人读博期间如何设计和制作紫外光电传感器,最后再来解释紫外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属于光电传感器中内光电效应制成的器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更高了,教学效果不错。

1.2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授、板书结合多媒体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养成不爱问、不想问的被动学习习惯,过于依赖老师,有的学生从头到尾不听课,甚至趴在那睡觉[4]。针对这一问题,课堂教学中适当采取“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先准备,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课堂上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先阐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并补充学生讨论中的疏漏。这种教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课堂气氛热烈,大家踊跃的发言讨论,对知识理解得更生动透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调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采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把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简洁地概括出来,使学生思路更清晰,也有利于课后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做好多媒体课件,书上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生动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也更透彻。例如对于抽象的霍尔效应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出来。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学校建立了空中网络课堂,学生可以下载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课件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网络课堂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可以提出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

实验教学改革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重应用的一门课程,实验环节必不可少。我们实验教学采用的是浙江天煌教仪生产的THSRZ-1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由主控台、激励源、17个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块、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组成,可以完成一些常见参量的测量实验,主要是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实验指导书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包括电路接线图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即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消化理论知识,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没什么意义,只是模仿性的实验去验证已知的结果而已[5]。另外,由于实验设备的数量有限,每次实验5人为一组,有的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观望、甚至去做别的不相关的事,一需要动手就躲在同学后面,实验报告也是抄袭敷衍了事,实验对于这些同学毫无效果。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在实验内容上,除了些基本的验证性实验外,适量增加了些设计性实验,如利用热敏电阻和热电传感器制作温度自动报警器,利用光电传感器制作遥控小车等。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其潜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考核方面,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实验项目,然后独立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考核结果纳入到期末考试成绩中,以监督那些平时不愿动手的学生。另外对参加“挑战杯”、“飞思卡尔杯”比赛的学生酌情加分,鼓励学生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实践学习中去。

结束语

通过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将继续进行探索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莹,张新荣,任海果.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蒋全胜,吕家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3):144-146.[3]邹绍芳,吴开华,马莉.检测技术课程交叉教学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4):74-76.[4]孟洁,曹洪军,富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改与“学”改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193.[5]陈光军,常江,张连军.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129-131.

第五篇:计算机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教育教学工作是各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其终极目标。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也最能展现各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体现名校风范。我就结合计算机教学谈一下对职业学校的若干问题的认识、教书育人的思想与实践。

一、教书育人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新世纪的人才观,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是善于协作、能集思广益,有开阔的胸怀,充满激情,具有个性,心态稳定、勇于向挫折挑战并充满爱心、能与学生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师,他对学生的成长所产生的终身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学与育人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创造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逐步成熟就是顺理成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是最好的育人环节”。

二、将德育教育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我们学校是一所职业中学,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初中阶段学习不太认真,考不上高中的后进生,学生普遍素质较低,且生源结构复杂,他们来自于全国很多个省市,而且有很多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且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他们的不良习惯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随时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技能为主,德育先行”,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学做人与学技能相结合。将德育教学贯穿计算机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由于网络的发展,信息的畅通,计算机发展快,学生获取信息便捷等特点,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更应该将德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结合计算机课程知识新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思;结合计算机发展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结合计算机应用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结合计算机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德育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譬如在计算机网络教材中提及“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在讲授理论内容时,向学生介绍部分网页内容的低俗、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等现实,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法的健康的网络公民。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的现象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正确开机关机步骤时,让他们在了解方法的同时,知道要爱护公共财产,保护设备,延长计算机的寿命。在提醒同学们保存文件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不要删除其他同学文件时,增强学生上机的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

2、从小事抓起,从学生的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由于高中、大学的扩招,职业学校的学生总的来说,素质较差,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在行为习惯上尤为突出,再加上我们计算机教育有其特殊性,在机房和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机会较多,有的学生比较随便,迟到、早退、吃零食、不注意公共卫生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对他们展开思想教育,让他们要有纪律意识,对表现好的或改正的加以表扬,并计入平时考核中。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见机玩游戏,作业或考试擅自拷贝他人作业,以求蒙混过关的,在教学中严格管理,及时督促,正确引导,同时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3、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知识的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学习与上网的关系,上网时间的把控,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三、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结合不同课程、不同章节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改革创新举措。

1、应用适应计算机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且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分,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更新都要快,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建立以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如何用教材,目前的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①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②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③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我们学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它是学习方法的一种新形式,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计算机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分组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间相互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间的互相协作。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对于计算机操作,学生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在家或网吧上机摸索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可设计一些特殊的授课方法。比如当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来有创造性的完成任务,这样就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让做得好的学生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或与同学们互教互学,这样对一些学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他们会马上钻研、探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让学生们在舒心的方式下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放开学生的自主性也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是课前被预定下来的,教师起到的作用是高瞻远瞩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下载论文 发挥计算机的潜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 发挥计算机的潜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先锋示范引领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发挥先锋示范引领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124”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推进 为发挥课改先锋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扎实的开展“124”模式健康课堂教......

    如何发挥班干部的潜力(5篇)

    如何充分挖掘班委成员的潜力和作用 学生进入高中后身心发展很快,独立性增强,逆反心理增强,在情感上处于不成熟的过渡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不再那么神圣,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

    发现人才 激励人才 发挥人才潜力

    发现人才 激励人才 发挥人才潜力2011-3-8学习要点一、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工作必须要解决好工作着眼点的问题,只有眼睛盯着无名之辈,在政策制度、舆论导向上给予“弱势”群体一......

    母语教育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模版]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化处境的变迁,汉语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展开,国内学术界和公共舆论开始关注母语及母语教育问题,重视母语价值、提高汉语地位的呼声日渐高涨。在高等院校中......

    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模版)

    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靳 村 乡 中 心 小 学2012年 12月......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措施探讨论文[5篇材料]

    摘要:近年来,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教材内容分类、知识结构、技能要求都随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逐渐深化发生了很大改变。初中的数学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重视研究教师的......

    数学与计算机关系论文

    目录 一、 高等数学 ························· 2 1、 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数学 ··················· 2 2、 高等数学的分类 ·......

    2008~2009学年度计算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2008~2009学年度计算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是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