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19-05-13 01: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篇: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瑞金市象湖中学

赖瑞明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年,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物理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新课标从课堂教学的角色定位、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都是以“学生”为基本立足点的,所以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实践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现结合我白身的课堂教学及所观察的课堂现象,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树立科学教育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树立面向全体的学生观。教师应面向全体,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切实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做到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提供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尖子生”和“学困生”的表现,更要关注一般学生的表现。

2.尊重个性差异,提倡欣赏教学。世界是千姿百态的,学生自然也是干差万别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教师的职责在于发现、在于引导。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欣赏教学,将学生的优点放大,使其能扬长避短,而不是一种“模予”教育,用生搬硬套的“模子”去禁锢学生,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生气、失去活力。好学生的定义不应该是“乖孩子,听话的孩子”,而应该是思维活跃、大胆创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有独特个性的学生。

3.关注学习品质,培养科学素养。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命运。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会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更会关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质,会使一个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初中物理应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科学、敢于探索、敢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物理品质。有位初二的物理教师在执教的一堂课中曾多次捉醒学生:“同学们,这个实验你认真做了吗?”、“这句话我们用物理语言应如何表达?”、“这位同学的发言,你听仔细了吗?”等等。教师的这些做法,看似细节,却切切实实地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优化教学行为,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每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能性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

1.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我县使用教科版教材,该教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科学地、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材,重组教材,引进开放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一切科学均产生于社会实践中,作为基础科学的物理同样是人类为了适应生活,为了改造大自然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只有当物理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物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2)教学内容弹性化。我们的教材是面向全体的,对于不同班级,不同个体,教师应敢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否定和重构。

2.优化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物理的学习,应让学生经历物理活动,感受和体验物理过程,“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蛊得快,但动手动脑做过了,学生就会记住了”。只有让学生亲历物理探究活动的过程,感受挫折、痛苦、成功和欢乐,才能激起他们对物理的亲切感。

3.优化作业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练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教材中,有许多机械重复和模仿型的作业,它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每个人的水平不同,能力有差别,对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好的学生在做重复的劳动,而差的学生则根本完成不了。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2)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现行教材上重复、机械模仿的作业较多,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作业。

(3)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课堂作业为基础性的作业,一般要求课内完成。自选作业为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作业如社会调查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写物理日记、编物理习题等形式的作业。

三、改变学习方式,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学习为主,过度地重复练习、过度的封闭性练习,使学生思维僵化,缺乏主动性、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创造力,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所以要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基于个性的学习。基于个性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是具有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不断增强自我了解、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基于合作的学习。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有许多重大的科学成就都是在团队合作中取得的,因此,从小应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具体学习活动之中。在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分工、学会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优、缺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整合;要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3.基于实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因此,在课堂中,多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研究的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会学习的人。

第二篇:11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字数:2679 字号:大 中 小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呢? 让学生充满兴趣

有兴趣,才乐意做,乐意做,才积极主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古董”味较浓,学生远离那些时代和作者,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鉴于这些情况,语文课要上得饶有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心理学表明:只有教师自己有广阔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钻研问题,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从上课的对象上变出趣,让学生做一次老师,各组请二个人上课,一个主讲,一个补充。看哪个组讲得好、教得好。学生听自己上课,也特别有劲,个个都很专心,重点部分都能讲到,字、词、句、篇的分析,基本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些可以互补。因为学生回家预先精心准备了,超出原先的预期效果。一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用这种方式上,学生记忆深刻牢固,因为重点部分各组都讲了,起到反复巩固的作用。这种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2)从教材内容上找出“趣”。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喜欢哪些动植物,再让学生谈谈七彩的校园生活,然后导入新课,看看鲁迅小时候是怎样的呢?百花园怎样?三味书屋怎样?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就能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缩小了时空,理解课文就不难了。让学生思路清晰

一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主要是指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自己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清晰,重点、难点清晰;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清晰这堂课了解多少、懂得多少、必须学到掌握多少。师生共同透明度高、清晰度高,而不模模糊糊。这样更利于学生去主动学习。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如果要学生掌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可以在黑板的右上角写“记叙、议论、抒情”,做到“安民告示”,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接着用肢解法,让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部分,也可叫一个有朗诵水平的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抒情与议论。然后用默看3个小故事来理解记叙,再阅读全文让学生议论出记叙文中这三者的关系:必须以记叙为基础,抒情、议论为突出中心服务,起到感染读者、升华主题的作用。最后让一个学生口头讲述班中的一件好人好事,然后为这件好人好事的口头作文配个抒情议论性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学生在课内就完成模仿——迁移——创造的过程,掌握了记叙、抒情、议论。当然,由于各人的理解水平、原有基础不同,掌握得好坏不一,但是这三者是清晰了,知识也学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发挥。

让学生读最好的书

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阅读的优秀读物。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教师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学生心灵的书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一个人童年没有读到适宜的优秀读物,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从小面对零乱荒芜的杂草、臭烘烘的垃圾堆和从小目睹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是一样的吗?它们在学生心灵中引起的感受一个是蛮荒的,一个是美丽温柔的。好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绘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适合学生的图书,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有了读书的欲望,还愁不主动去读书吗? 让学生主动探索

4.1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教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岂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4.2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亲自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于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多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

第三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关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创设适合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在本次课内比较学活动中,我们八年级语文教师总结出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能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力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不是学生单人的学习行为,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交流,共同探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像一篇文章的字音、词义,必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认知,尤其是词义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知,并且标注在书上,养成习惯,自己动手去做。文学常识让学生利用工具自己书查阅。对于课文内容自己要能概括,要有自己的感知领悟。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对于重点词语、句子、精彩部分等有自己的所得,简要的批注在字里行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认知、感悟、思考,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就学生读书中的问题,一部分学生自己通过深入思考能自行解决,还有一部分需要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启发,才能解决。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在合作交流启发中求得问题的解决。理解课文重点如学习《三峡》一文时,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后进入重点段落的合作学习。教师梳理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写山、写水,反复朗读全文,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景物?为什么?

步骤1 先指定小组读——“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诵

步骤2 分组读,每组一段接龙形式朗读

步骤3 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讨论老师指定的问题,或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时弄不懂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

步骤4我们组觉得感受较深的景是水。因为水是长江的灵魂,如果没有水哪来的三峡之景。而且从“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读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水在流动,在变化。

师:讲得很精彩。看来同学们与我真是“心有灵犀”啊!那么,本节课我们不妨把学习的眼光聚焦在三峡之水。请同学们再读写水部分(2-3段)。分析三峡之水有什么特点,并且能说说理由。(学生合作学习,待小组示意合作已有结果后,进行小组交流)

步骤5 各组学生讨论,争先回答分析水的特点:

生1:三峡的水急,流速快。从“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可以看出。生2:三峡的水清。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

生3:三峡的水绿。从绿潭中看出,虽然水本身没颜色,但由于绿树的倒影使水变绿了。

生4:三峡的水深。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素湍绿潭”的“潭”中可以看出。

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后归纳综合,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认识也加深了。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施语文口语训练“生活化”。新教材构造的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摆在突出的位置。要讲究口语训练的“生活化”,就是做到训练应面对生活的实践,着眼于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重心点,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说的内容、说的方法,给学生以充分说的机会,给学生创设语文“生活化”的情境。例如进行语文课堂内的各种朗读和表演实践,可以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剧本、小说的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音乐化、故事化,从而达到对说的内容、胆量、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另外,还可充分利用课

前三分钟的演讲,引导学生评论发生在身边、周围的人和事,或评论校园生活。

实施创新作文训练“生活化”的方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述。强化作文训练“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它每天每时每刻或多或少会生发出些许的感动,正是有了这些许的感受因而使我们能捕捉瞬间的灵感,从而点滴成文。因此,语文教

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求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写实感;要指导青少年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注重捕捉生活小事中点滴;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伟大文学家茅盾说:“应该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的警觉,把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如果把这些与本身已有的感知素材融化,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开流掘源,把握其内涵,从而获得写作灵感。写有源头,全局皆活。

从教材中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可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以“生“为本,注重优质高效。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课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推进,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的反思、总结,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就一定找到更多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让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更明亮。

第四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才能培养具备较好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要求。

主体性教育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如何理解、分析教育中主体性的特质,是进行主体教育的重要问题。北师大的教授通过实验构建了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三个维度,受到广泛认可。

当前人们在观念上一般并不反对学生是主体,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往往不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来对待。因而,课堂上如何真正落实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得到发挥,谈几点看法。

一、遵循主动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必须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把教学活动看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生过程及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过程。坚持主动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必须注意二点:

1、提供努力目标,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主动传授文化知识,在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实施传授。传授效果,即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只有通过大量的作业和习题加以强化和巩固,只有通过考试和测验加以检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课后被动地做大量的作业,为了日后考试的成功忍苦负重。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灌得辛苦,学生课后题海溺得难受,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就不足为奇了。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应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过渡语或投影等形式使学生明确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识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

2、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主动参与学习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主动参与学习的优越性。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在讲“简单电现象”这一节内容时,教材的范例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上就知道,而且比较熟悉,让同学们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做这个实验,这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材和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有学生想到把实验改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一小撮棉花后再将棉花甩出,就可以用橡胶棒控制棉花在空中运动的方向,即“棉花跳舞”。其他学生看到了感到非常“奇妙”。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在猜想棉花跳舞的原因,有的急着想自己动手做。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主动的探求愿望。为了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课堂上要允许和鼓励学生:

(1):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特点。反映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或不时举手发问。教师要善于鼓励,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敢于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事实追根究底、打破沙锅问到底、探究真相。

(2):不满足。不满足教师的讲授和物理课本上的现成的结论与方法,不满足现有手段和途径,乐于寻求捷径和佳途。

(3):好冒险。学会猜测,并有面对被批判的勇气,敢坚持已见来应付未知的情况。(4):爱动手。爱将头脑中的创意或见解构思出来,直到亲手自动使之具体化。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每个人都有一种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主动性。其实,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以课堂提问为例,在设疑点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时要因人而异。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解答,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对基础差、反应慢的同学可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还有困难再作提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欢乐,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品质化、人格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之目的。

二、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课堂上的“注入式”、“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改变为“指导式、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指导、启发、诱导的作用。学生要改变“死读书、读死书”,“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受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将课堂知识学懂、学活。

深圳市华侨城中学的方兴老师开了一堂全国公开课----《趣味发声》,本课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与评价,并预言其可能成为21世纪的优秀教学模式。本堂课的结构:

引入:诱导实验-----自主实验-------诱导归纳总结.深入:诱导实验-----自主实验-------自主归纳总结.提高:自主探索-----自主实验-------自主归纳总结。

本课时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总体教学策略是“发现即学习”策略。教师不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实验研究,然后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本课时“教”的主要策略是引导的“分层递进”。教师的引导源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又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引入-实验探究-得出初步结论-验证-得出初步结论----,层层递进,步步紧扣,使学生的认知一步步深入,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时“学”的主要策略是“自主探究”,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发生的问题应正确引导,切莫胡乱批评。整堂课以提供最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实施素教育的途径就是要打破以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如今,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二类:(1)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在观摹一些公开教学课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反正老师要讲的,又何必费尽心思想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2)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学课本。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等从不考虑。当然,有些老师也曾布置过让学生预习的作业,可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办法,结果布置与不布置完全没有两样。所以,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教师可以从如下二方面着手:

1、大胆改革课堂45分钟的时间分配,还学生自由。现在我们的教学课堂,虽然改革的意识人皆有之,教师们在展示课、研讨课上也能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安排一点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但由于学校教育仍受制于“升学率”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应试教学”仍然是许多学校的基本事实。有很多的课堂往往是这样的场面: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小心翼翼地回答。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够自由。

现在要求教师每堂课“灌输”知识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而应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实验、去实践。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了,教学时间不够怎么办?办法是“少讲”、“精讲”,将个体学习、小组讨论与集体听讲穿插进行。个体学习有利于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而4人一组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在不变的教学时间内所提供的发言机会猛增了好几倍。因此,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采取讨论、引证、实验、参与、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学生自立自学,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要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初中物理》(苏科版)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基本改变了传统的“叙述式”的编写方式,用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一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看、做、读、想中进行学习,得出结论。教材对许多结论和公式作了提示,留下方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自己填写结论和推出公式。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自主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个体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也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要真正落实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个体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能力。

所谓创造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去创造的欲望,是推动人们去发明、去创造的“内趋力”,创造动机对青少年创造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很大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我主要在以下二方面做了努力。

1、使学生正确认识创造的含义,扬起创造理想的风帆

说起创造,学生都认为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其实不然。初二年级是学习物理的初始年级,在“现象篇”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参观前面几届学生的优秀小制作、小发明,例如:小孔成像、测力 计、浮沉子、变阻器、潜望镜、直流电动机、调光灯等。同时将这些小制作的功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告诉他们,创造并不神秘,这些小制作、小发明都是创造,甚至用不同他人的方法解题、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创造。同时通过大量的创造发明事例让学生知道,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曰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物理问题时积极尝试创造,争当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2、使学生深刻认识创造的社会功能,志趣创造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像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如:在学习光现象时,让学生知道城市中光的反射会造成光污染;在学习电磁波时,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等的使用会给环境造成电磁波污染;学习核能时,让学生了解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这样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些甚至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而能很有效地把物理、技术和社会三者融为一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的爱心,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形成“治理环境”、“发明能源”等的创造动机。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物理素质得到提高。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摘要:在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农村中学中学生物理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虽然现在中学教师开始打破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模式,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但这些手段只能是起外因的作用,我认为最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思考和实践也即是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一节物理课感兴趣进而发展到对物理这一学科感兴趣,这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成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包括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这两个心理成分。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学习必要性与重要性有一定的或明确清楚的认识,并由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认识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也称求知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中下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认为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的措施。

一、启发性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指导学生预习新课。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 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使中下生能弥补前面基础知识的不足,而且为学习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答对者,统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奖励他们一道题,或一个小小的礼物。在初二的物理教学中,有很大部分的内容是演示实验。教师在做演示实验中可以多给予中下生上讲台协助实验的机会。比如在讲《汽化和液化》这一节内容时,让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来做“观察塑料袋的变化”这个实验,一开始同学们对他不信任,认为他不可能把实验做好,那学生有点窘迫,我鼓励他:“你试一下,你肯定行。”那位同学树立了信心,把实验做的非常好,同学们对这位学生的印象也得到了改变,而且就因为这个简单的实验,他慢慢树立了学习物理的信心,成绩也逐步得到了提高。最后,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作业中基础题要占大部分,少量的拓宽题,中下生可以自由选择。在批改作业时,可以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分,还可以适当用文字评述学生作业的情况,比如作业做得好的有哪些方面,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样的作业批改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讲评作业和试卷时,要充分挖掘中下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甚至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二、科学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提问对中下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前中学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价值,该提问的不提问,不该提问的却提问;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在关键处设问;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立刻换人回答,这无疑对前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是一次挫伤;繁问繁答浪费时间,不能引起学生高智力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难度系数应该不同。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能力会慢慢培养起来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中学物理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些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制作小发明。对于班上一些好奇心较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做水瓶琴、针孔照相机、水果电池、指南针、电动机等,通过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些小制作并不受学生成绩水平的影响,甚至有一大部分中下生思维特别活跃,动手能力特别强,课外的小制作为他们才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只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均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大面积调动中下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STS是现今中学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这部分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在教材的一些章节中,STS包含的内容丰富,有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的历史故事,如《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有趣物理现象和知识的介绍,如《双耳效应》、《乐音和乐器》、《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凸面镜和凹面镜》、《海市蜃楼》„„这些课程资源虽然作为阅读材料,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会提前阅读这些资料,而且经常几个同学会热烈讨论物理现象的原因,争论后还积极向老师提问。这时,老师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既要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又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并解答相应的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古怪而打击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布置同学们搜索资料的作业,在课堂上给予中下生充分发挥的机会,让中下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学习的方法和物理知识的美,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五、良性竞争

学习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经常在教学中被采用。竞赛有个人间的竞赛、集体间的竞赛、自我的竞赛。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认为,当竞争是在能力相当的各组之间进行,既要求合作,又要求竞争时,或者每个人都努力超过他自己以前的成绩时,竞争似乎最为有效。竞赛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课堂上,通过适当紧张的竞赛思维活动让同学们兴趣增强,思维大为开阔。由于竞争是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他们在课余讨论,堂上争论得相当热烈。在这样的良性竞争环境下,他们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参与和竞争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培养了竞争意识和不甘落后、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

六、心理激励

中下生普遍的心理比较脆弱,对挫折和失败较为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中下生进行心理激励。大多数中下生成绩并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存在智力差异,更多是个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青春期的情绪问题。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找出并克服学习障碍,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中下生适当机会发挥其所长,让他们体验进步与成功。

在此情况下,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有所成绩。暂时走在别人后面的人,只要有恒心,鼓起劲,迈大步,终究会后来居上的。鼓励了他们,故事鞭策着他们,他们的心中有了方向。

以上的只是阐述了调动中下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一些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当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美,那么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新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出:物理课程应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过程,体现为教师为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从学的方面看,指的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而从教的方面来看,实质上是在教学活动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过程中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活动。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和生活又紧密联系着。物理课改变过分知识传承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语言或事例来说明课本理论,使课堂教学情趣横溢;教师也可以用巧妙的预设疑问,形成有价值的课堂冲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由此来吸引并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真理,真正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愉悦。

二、情感的交融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中心理反映。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活动的统一过程,没有情感交流是上不好课的。情感的交融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表现。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上,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即教师要尽力与学生建立起真挚、亲密的感情关系,以情育情,以情动人。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下轻轻的抚摸„„见缝插针地接近学生,从点点滴滴上关心学生,就和学生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在物理教学时,就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教学效果就极其明显。

而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神来鼓励。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催化剂。常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教师的眼神是课堂上有效的、非语言信息传递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亲切的眼神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是调节学生情绪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鼓励的眼神配以亲切的语言加以肯定,让教师和学生在目光中情感相融,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应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使其有成功的喜悦体验,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善于自始至终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导”字上下功夫,即知识上导读导析,释疑上导引导议,矫正错漏重在导评,尽可能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参与性最为典型的是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对概念的分析理解,对教材的阅读分析;也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师生分工合作,互相答疑,互相启发;或是让学生参与命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思路。比如:在讲述“火箭”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小老师”法,首先布置学生查阅资料,科代表登台组织讲授,学生讨论,气氛活跃,课后和学生沟通反映这种方式相当好,经测试评价,学生知识点的接受率很高。

除此之外,还可用出“物理小报”、“今天我来问”、“天天告诉你”等知识传授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竞争性,他们因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而产生一种愉悦感,增加学习兴趣。

四、采用多种学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学法激励,通俗地说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有适应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要重视学习指导,在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学法指导,即备课要备学法,上课要指导学法,作业及其讲评习题的解法。我在课堂上指导学法的两点做法是:

1、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初步理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教师可列出阅读提要,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题可以从教材的结构思路,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知识之间关联点等处设问,使之起到导读,导思的作用;教师也可安排一些启发性练习,以激发学生兴趣,检查阅读效果。

2、指导学生正确地整理知识,清晰地把握每课的基础上,理清脉络,找到线索,善于从纷繁的知识体系中抓住核心及重点内容,最常用的做法是指导学生编制知识结构图表,或编制框架图。先指导学生理清头绪,线索,把形似孤立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归类,浓缩学习内容,把知识由点到线进而到面贯穿起来,构成网络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最后用简单洁明了的框架群体现出来。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得好,鼓励学生把制成的图表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然后提供几份比较好的编制思路和图表让学生参考,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这样既激励了典型又带动了全体。

教师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所讲的方法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他们可以用发散性思维把书读“厚”,用集中性思维把书读“薄”,增强坚知识的记忆,加深对知识和知识结构的理解,这样长期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有利于学生由生动的直观进入抽象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综合、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等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兴趣的培养、积极性的调动会极大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了45分钟出效率,为今后的教学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为物理教学更好地完成课标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漳县三中

漆想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才能培养具备较好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当前人们在观念上一般并不反对学生是主体,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往往不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来对待。因而,课堂上如何真正落实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下面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挥,谈几点看法。

一、遵循主动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必须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把教学活动看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生过程及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过程。坚持主动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必须注意二点:

1、提供努力目标,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主动传授文化知识,在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实施传授。传授效果,即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只有通过大量的作业和习题加以强化和巩固,只有通过考试和测验加以检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课后被动地做大量的作业,为了日后考试的成功忍苦负重。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灌得辛苦,学生课后题海溺得难受,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就不足为奇了。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应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过渡语或投影等形式使学生明确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识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

2、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主动参与学习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主动参与学习的优越性。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在讲“简单电现象”这一节内容时,教材的范例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上就知道,而且比较熟悉,让同学们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做这个实验,这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材和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有学生想到把实验改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一小撮棉花后再将棉花甩出,就可以用橡胶棒控制棉花在空中运动的方向,即“棉花跳舞”。其他学生看到了感到非常“奇妙”。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在猜想棉花跳舞的原因,有的急着想自己动手做。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主动的探求愿望。为了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课堂上要允许和鼓励学生:

(1):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特点。反映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或不时举手发问。教师要善于鼓励,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敢于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事实追根究底、打破沙锅问到底、探究真相。

(2):不满足。不满足教师的讲授和物理课本上的现成的结论与方法,不满足现有手段和途径,乐于寻求捷径和佳途。

(3):好冒险。学会猜测,并有面对被批判的勇气,敢坚持已见来应付未知的情况。(4):爱动手。爱将头脑中的创意或见解构思出来,直到亲手自动使之具体化。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每个人都有一种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主动性。其实,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以课堂提问为例,在设疑点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时要因人而异。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解答,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对基础差、反应慢的同学可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还有困难再作提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欢乐,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品质化、人格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之目的。

二、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课堂上的“注入式”、“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改变为“指导式、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指导、启发、诱导的作用。学生要改变“死读书、读死书”,“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受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将课堂知识学懂、学活。

我认为一节高效的课堂它的结构应为:

引入:诱导实验-----自主实验-------诱导归纳总结.深入:诱导实验-----自主实验-------自主归纳总结.提高:自主探索-----自主实验-------自主归纳总结。

教学策略应是“发现即学习”。教师不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实验研究,然后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教学策略应是引导的“分层递进”。教师的引导源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又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引入-实验探究-得出初步结论-验证-得出初步结论----,层层递进,步步紧扣,使学生的认知一步步深入,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应主要以“自主探究”的模式进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发生的问题应正确引导,切莫胡乱批评。整堂课以提供最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实施素教育的途径就是要打破以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如今,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二类:(1)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在观摹一些公开教学课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反正老师要讲的,又何必费尽心思想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2)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学课本。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等从不考虑。当然,有些老师也曾布置过让学生预习的作业,可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办法,结果布置与不布置完全没有两样。所以,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教师可以从如下二方面着手:

1、大胆改革课堂45分钟的时间分配,还学生自由。现在我们的教学课堂,虽然改革的意识人皆有之,教师们在展示课、研讨课上也能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安排一点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但由于学校教育仍受制于“升学率”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应试教学”仍然是许多学校的基本事实。有很多的课堂往往是这样的场面: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小心翼翼地回答。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够自由。现在要求教师每堂课“灌输”知识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而应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实验、去实践。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了,教学时间不够怎么办?办法是“少讲”、“精讲”,将个体学习、小组讨论与集体听讲穿插进行。个体学习有利于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而4人一组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在不变的教学时间内所提供的发言机会猛增了好几倍。因此,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采取讨论、引证、实验、参与、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学生自立自学,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要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现行教材基本改变了传统的“叙述式”的编写方式,用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一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看、做、读、想中进行学习,得出结论。教材对许多结论和公式作了提示,留下方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自己填写结论和推出公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自主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个体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也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要真正落实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个体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能力。所谓创造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去创造的欲望,是推动人们去发明、去创造的“内趋力”,创造动机对青少年创造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很大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我们应在以下二方面努力。

1、使学生正确认识创造的含义,扬起创造理想的风帆

说起创造,学生都认为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其实不然。八年级是学习物理的初始年级,在“现象篇”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参观前面学生的优秀小制作、小发明,例如:小孔成像、测力 计、浮沉子、变阻器、潜望镜、直流电动机、调光灯等。同时将这些小制作的功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告诉他们,创造并不神秘,这些小制作、小发明都是创造,甚至用不同他人的方法解题、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创造。同时通过大量的创造发明事例让学生知道,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曰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物理问题时积极尝试创造,争当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2、使学生深刻认识创造的社会功能,志趣创造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像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如:在学习光现象时,让学生知道城市中光的反射会造成光污染;在学习电磁波时,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等的使用会给环境造成电磁波污染;学习核能时,让学生了解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这样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些甚至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而能很有效地把物理、技术和社会三者融为一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的爱心,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形成“治理环境”、“发明能源”等的创造动机。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物理素质得到提高

下载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跨越式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跨越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听过很多本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做的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后,我感觉到:“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的确是越来越少了......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题:学习困难学生及其转化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中学姚峰2012年12月20日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宾满族自治县......

    最优秀的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教“懂”、教“好”上,把学生这一“主体”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取“满堂灌”等教学方法,课......

    案例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马鞍山八中 董丽琴 为了使思想政治课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解决思想政治课纸上谈兵的现象,真正让学生用学会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思想政......

    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语文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河南省商丘市 王明超 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导着教师观念、角色、及教学方法的转变,课堂教学重教书更重育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几大缺憾: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脱节;不善于从教材文本范例中得到启发;不会从课内外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疏于动脑深思;学生作文......

    党员主体地位(合集)

    党员主体地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并通过修改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系列措施来落实和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其次,2004年正式颁布《中国共......

    如何在备课中落实有效教学

    如何在备课中落实有效教学 乾安县第一中学 曲广军 我校自实施“136”有效教学模式以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历史课的备课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