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有效德育教育(法小:梁朝辉)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有效德育教育
法泗小学 梁朝辉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一些德育教育的问题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出来,怎么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地让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从教20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研究与解决,我觉得可以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在平时的上机训练和知识的传授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注重常规,在课堂上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教育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很多德育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如有的学生进入学校机房时追逐打闹,跑、跳、趴、摸;有的学生一开机就打开网络,下载游戏;有的学生会乱敲键盘、摔拍鼠标,甚至拆走鼠标的滚轮;有的学生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有的学生在网络中粗言乱语,等等。我坚持执行:一定要在课堂上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教育。我是这样解决的:
首先是设备、信息安全问题。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速度要快,一旦发现学生报告问题,即发现即止。明确地告诉学生,机房是大家的公共财物,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和保管。机器上我设计了编号座位,各班学生对号入座,专人专桌,并且要求学生每人创建一个自己的文件夹,把自己的所有的文件及资料都放在里面,做到责任到人,专机专用,互相监督和共同维护。
其次是游戏问题。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禁,他们也会天天在想着怎么样去玩;纵,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对此,在高年级备课的策略上我采取了兴趣激励法,还多采取了任务驱动法+奖励激励法,禁纵结合:上一节课,可以分任务驱动,布置好当节课要完成学习的内容及布置的练习,如果你能完成,可以给时间学生自由去练习,当然包括他们可以玩游戏。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多留意学生玩的是什么游戏,并且学生对此游戏的痴迷的程度,加强引导,对此多提示游戏对学习对人的利弊:游戏只是游戏,游戏是用来给人放松心情,打发闲散时间的东西;游戏是虚幻的,不能代替我们的学生和生活。要教育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与计算机游戏,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
再次是网络道德问题。引导他们安全健康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在技术上我们也尽量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阻断学生与不健康内容的接触机会,如学校装教育网并购买了防火墙设备进行网址过滤,安装美萍安全卫士,网络爸爸等防护软件。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常见于应用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多媒体教学;与其它学科内容相整合进行教学;应用于家庭生活中。如利用教学光碟学生可以互相自学、自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自己、为家人设计个人名片、电子贺卡、写日记;利用Excel表格可以为老师、家长进行一些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交流、文件收发等等,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性、文化性和综合性,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信息的价值观和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在竞赛活动中加强道德的教育。
除上完信息技术课外,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涉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竞赛活动有很多,如有: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程序设计比赛活动,现场打字比赛活动、现场贺卡比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也在无形中在激励学生,在信息技术内容上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在选拔赛和竞赛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创作作品时,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一般,看到比自己的更美观更漂亮,于是起了“窃作品”的现象;机器人竞赛活动中,看到别人设计的程序比自己要好要完善,于是便放弃自己的开发理念,直接采用别人的方案;打字比赛中故意干扰对手或裁判,或者低讽对方,等等。所以,在竞赛活动及实践中,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教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成果,学会尊重对手,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总之,虽然信息课每周只有一节,但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学科教学工作中去,学生就能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
第二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科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信息技术虽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责,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1、如: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经历的五次革命内容时,穿插提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通过《五星红旗》作图,学会剪切、复制、粘贴操作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认识国旗和国旗构成的教育。
2、节约和环保教育。如:讲授“让幻灯片飞起来”内容时,我以“保护家园”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意义。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垃圾的可回收性等,培养保护环境 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所学知识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3.严谨态度教育。如:文件夹的使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讲解“电脑小书包”内容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超市来比喻说明文件夹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为了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订了具体的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册——《今天我做到了⋯⋯》,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养成一种使用计算机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鼠标、键盘、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教育学生做好事从身边做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鞋套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常有些学生上课不带鞋套,随便找一个塑料袋套上就进机房。教师为
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总是网开一面让他先进。有的同学下课后塑料袋就扔在教室里,严重破坏了机房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座位下又有一只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展示了这只塑料袋,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在飘满了塑料袋的机房里上课”?同学们都摇摇头,有的同学马上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那些未穿鞋套的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再问:“同学们,每次上课,我们的机房总是很洁净,你们从来没有打扫过一次机房,有没有同学想知道是谁在为你们服务?”很多同学都点点头。这时我把四年级二班同学利用每周五下午帮助打扫所有机房卫生的事告诉学生,并进一步启发:“我们班有的同学利用周六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没有理由不爱惜机房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从这件事以后,不穿鞋套的同学少了,既时偶尔真的忘带鞋套,也会主动留下打扫卫生,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使得道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四、正确引导学习,上机操作过程中注重健康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但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多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把计算机当做简单的玩具,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在现代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和资源参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大多数反映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很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针对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给大家做了认真分析和引导,告诉同学们,爱玩是人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游戏当做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部,沉迷于电脑游戏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同时网络上的许多游戏不适合小学生玩,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小学生开发的,长期沉迷不但会对视觉、听觉造成损害,并且列举了国内外一些青少年因沉迷电脑游戏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做出错误行为、违法犯罪以致危害生命安全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沉迷于游戏的危害性。从而达
到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端正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
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容量巨大而又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消极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要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又要能够区分有益和不良的信息,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未成年人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给学生讲解上网安全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幻灯制作中输入一些“某某某是大猪头,某某某是大白痴”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它同学保存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我在教师机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你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第三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学校教育仍是教育主渠道的今天,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是每一位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的良好习惯
计算机是学生们的学习工具,要让他们明白保护计算机就像一个战士保护自己的枪一样重要。战士丢了枪,等于失去了生命,学生毁坏了学习工具,等于放弃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养成正确规范操作计算机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强调正确的关机步骤,让学生知道正确关闭计算机可以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和保存数据的安全;在讲解键盘知识时,强调操作键盘的力度,不以乱按键盘为乐;
讲解鼠标时,则强调要爱护鼠标,不应把鼠标球抠出来影响使用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课堂演示操作和指导教学过程中,自身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言传身教以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扩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随意删除文件和文件夹,以免影响机器的正常使用。在使用计算机时更要讲计算机道德:
1、使用公共场所的计算机时,要爱护计算机设备。
2、不私自为学校机器设置密码,影响他人正常使用计算机。
3、不私自删除公共计算机中的文件,特别是系统软件程序,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
4、不私自修改文件的名字、属性,对同学封锁公共资源。
5、不进入不该进入的站点。
6、不在网上浏览、传播不良信息。
三、利用计算机多种媒体的强大功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视频、音频功能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受到健康美的熏陶。在多媒体教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精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使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从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例如:在编辑图片的讲解中,下载祖国秀美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加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让他们在学习中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自己如何去建设美、创造美和保护美。树立环保意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享受美。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在E时代,虽然网络使许多梦理通过虚拟的形式得以实现,但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和协调各种关系,善于运用集体和团队的力量取得胜利。与伙伴团结协作会产生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个人身心发展健康。一个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总是在一定的环境范围内生活,要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知道自己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中,既要让自己活得充实,也要让他人因为有我而活得更好。例如在制作电子板报时,让学生们分组查找材料,组员分工协作,个个有内容,人人有任务,充分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最后在组合所有的素材,完成最终的板报设计。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体验到做为个体为团队贡献力量的快乐,又切实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增强了作为集体一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学习资源,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学到很多的知识。在这个知识高度发达的时代里,个人的学习范围不在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充实个人的知识储备,培养人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布置一些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自己去网上寻求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加强了成功后的情感体验。为独立学习的再次尝试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终身学习意识的确立。
六、树立“振兴中华我的责任”的忧患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振兴中华我的责任”的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成才。计算机的应用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很多的技术和操作系统还得依赖于外国,我们使用的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公司提供的,芯片是美国的,很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就连很多的游戏都是英文的提示。让学生看到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产生民族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为国争光,让祖国为你而骄傲。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还有待挖掘,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让他们看有靓影,听有妙音,学有深度,行有榜样,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下,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强盛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少年德则中国德。
第四篇:信息技术中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杨 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一)在信息技术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共同学习,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
1、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主要使用演示与实践、任务驱动;
2、懂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采用交流、互动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3、熟练操作计算机:给他们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获取信息、完成任务,重点培养这类学生求异、求新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带动一、二类同学共同学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互助合作精神。
(二)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组。在上信息技术课时,采用兴趣分组,让每位同学在各自兴趣小组中进行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个性。
这样,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了交流与学习,在合作中进行了探讨与提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同时理解了资源共享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做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远离网吧,珍惜前程”的幻灯片,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1.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更应该倍加珍惜;对时间负责,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再属于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良好的言行造就良好的德育,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前途负责。2.对别人负责。因为现代社会最讲求的就是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同学们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努力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这样社会才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3.对家庭负责。家庭是养育自己的摇篮,每个人都有义务对家庭负责。作为学生,以最好的成绩和表现向家长汇报就是最好的负责。
4.对集体、社会、国家负责。作为学生,首先要遵守班规、校规、校纪,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更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有修养的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总之,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要使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
第五篇:浅谈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单位: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邮编:212200 作者:朱锦花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你们做有知识、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国民,不要做书呆子。”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我们不能只顾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如果能在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学
情景一:
“哈哈,这个是谁弄的啊?”,刚走进机房就有同学在大笑,我过去一看,屏幕保护程序为“某某某是猪,某某某是白痴”„„
情景二:
“老师,我的键盘坏了。”我闻声而去,咦,真的打出来的字母与键上对应的字母不一致了,上节课还好好的,仔细检查后一看,居然被哪位“高手”把两个键壳调换了„„
情景三: 打扫机房的时候,值日生会从主机和桌子的缝隙中找到一些零食包装袋、一些话梅的壳、一些吃完后吐在地上已经变得黑乎乎的口香糖„„
为什么已经讲了无数遍的问题还老是存在呢?我问了其他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普遍反应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个学校都是这样的!现在的学生怎么啦!学校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为什么学生还会出现这些不文明的举动呢?看来,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商榷: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做“无声的老师”,为学生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典范,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端庄、实事求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陶冶、教化。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行动的实际教育,耳濡目染,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例如:老师在进机房的时候自觉的穿上鞋套、不把茶杯带进机房、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为的时候不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反之,如果老师不注意这些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比较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情景一”和“情景二”反映的就是学生不尊重他人,不遵守公共道德的行为。有的学生除了爱把“某某某是猪,某某某是白痴”、“某某爱上某某,暗恋某某”等不尊重他人的话作为桌面背景。还有的调皮的学生把其它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把别人画好的作品画改成大花猫,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我在教师机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我要表扬那些可以修改和删除别人文件的同学,因为他们在上课时把老师教的知识都学得很好。但是你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
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自己呢?”并且让那些被别人删除了作品的同学上来讲讲见到自己心爱的作品变成了大花猫的心情,同时也让那些删除别人东西的同学上台讲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这样教育他们设身处地感受一下别人的感受。最后为了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我就把信息世界里的“电子警察”、“黑客”和“骇客”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使他们认识到在信息世界里要守则信息世界的无形规则。通过这件事,让全班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
三、教育学生换角度思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情景三”反映的就是学生不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中,机房卫生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常有些学生下课时不能把鞋套放在指定位置,随便一扔就走了。教师每次下课守在门口看他们摆放也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而且还有小部分同学下课后会在机房地上留下一些纸屑等,严重破坏了机房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下课,我发现有五六个同学随便把鞋套扔到一边就走了,我当时想把他们拉回来训一顿,但是为了不影响他们下一节课,所以没有这么做。不过我利用数码相机把这些乱扔的鞋套拍了下来,还把教室里的小纸屑拍了下来。再把打扫卫生时的“残局”的现场录下来。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就让同学们看看,让他们评论一下,谈谈感受。之后教育他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一下,他们都知道自己的错误。我也表扬他们的知错能改。然后布置一道题目让学生回去做。让他们分几个小组用相机、录音机等现代信息设备以“清洁工人的一天”为主题去采访清洁工人,并在第二课堂里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
这次主题活动结束后,一下子就解决了机房环境管理的难题,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现在学生还会主动地协助老师搞好机房的环境。
四、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学会与人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由于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因而非常适合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例如:在学完WORD后,结合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要求学生利用WORD做一份班级小报,内容包括新闻、图片、感想等,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并树立学生敢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同学们有的画画,有的写感想、有的收集新闻、有的设计版面,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总之,德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帖,使信息技术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孙少晶《青年研究》1997年第七期
[2]姜根龙:《论信息技术时代教育的文化功能特征》《中国教育学刊》,1999第6期
[3]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实施方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