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肖俐
小学教育,是小学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享受充分的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发挥他们各自的个性,从而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小学教育,使师生交流的频率加快,互相碰撞增多,这能激发教师的灵感和机智,促使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去钻研,去探索。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教育。
一、“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
1、时代的需要
面向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类高,精,尖,复合型人才最为重要,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来培养21世纪的人才,已经行不通了,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使这形成发展性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成为必然趋势。
2、教学的需要
“小学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观点的革命性变化。《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正是体现了当今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要求,也为第一线的教师提出怎样通过课堂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所以,开展“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改进课堂教学的需要。
3、建立教学理论的需要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数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教育大辞典》第1册P180。所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促使数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而构建起自身内在的相应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在亲身经历的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以进一步丰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宝藏。
二、“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师要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促进“五环“教学模式的实施。该模式的实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在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
三、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准备、活动、探索、交流、激励,五个环节的各自特点与相互联系,探索出一套在新的教学结构下的新型又适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模式的结构 学生 教师
准备→ 激活相关知识 → 作为复习与铺垫
活动→ 展开操作活动 → 巡视操作进程尝试解决问题主动讲解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寻求答案→ 点拨引导质疑
交流→ 小组合作,互相探讨→ 关键时给予点拨,评价 激励→ 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用语言激发学生的产生学习愉悦感与学习积极性成就感
以上“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着手,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实现认知和情意的和谐和发展。
五、“五环”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知识供给的准备
知识供给的准备,它包括了解知识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学习的心里准备状态,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的估价等,其核心是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教与学的结合点,起步点,创建这个平台,是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怎样的教与怎样的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从生活中加工提炼,为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与经验,教学的开始环节展开学情调查。如《小统计》教学有一个“课前活动”,我班的每组4个成员由组长负责,分别去调查、收集:和平公园动物种类数;第二小组学生家庭家用电器台数„„这个活动,既是一项关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习统计前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活动,它应是学习统计的“准备课”。学生通过这个准备活动,对什么是统计工作,什么是统计表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体现了课内,课外结合。并使数学课的内容更丰富,信息量更多了.知识供给的准备,好像造房子一样,需要对地基进行勘察,只有挖得深入才能建立坚固的平台,地基是岩石,就可以直接在岩石上建立平台,建立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平台,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教学的起点,否则,就无法从根本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
2、动手操作活动,启迪学生思维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活动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我在教学中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指导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中,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我对其中的“围成”两个字提出问题,问怎样才是围成呢?你们能用动作来表示吗?经过小组讨论,全班每个同学用小手唰的一下拉在了一起,把我围在当中,我趁势一边做冲出去的样子一边高声说:“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结果,气氛很好,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接着在全班同学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后,再让学生大胆创新,用三角形和四边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根据自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结果,连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拼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小猫、老鹰等。我想,这样的操作活动,既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想象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给学生交流的时空
课堂中应改变班级“静态的集体背景”,使班组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并根据学生的好动但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在多给学生交流的时空。
例如当学生能用小正方体随意拼搭几何图形时,接下来就可让学生摆几何图形,并通过移一移,变一变,使其形状个数发生变化,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让数学课成为教与学多项交流的过程,使学生会交流,会质疑,会借鉴,会合作,学生多次的学习活动尝试中,有失败,有成功,这些都是促使他们交流,交流的形式和方法呈现多样化,可以一个一个地交流,也可以一对一对联地交流,甚至4人一组或6人一组地交流,通过交替开展互相交流,各种信息得到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总结出最好的方法来,以提高学生探究,概括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出明确的交流内容,合理分组,积极启发引导,加强组织,协调,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之间可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学生必须成为主动探索的实践者
对于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另一方面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数学活动,发现与创建新知识,强烈的学习信息是一种动力,充分的认知准备是必要的基础,然而,要真正获得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必须成为主动探索的实践者。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意识,有着思维活动的过程,那就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发挥才智,不断克服困难才可以取得成功,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地,独立地进行思考与实践,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加以分析,研究与解决,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前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变成自身的东西。
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我并不急于出几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后告诉小朋友有余数除法的规律。而是把教室中的课桌椅放在四周靠墙,全班在教室中央做马兰开花的游戏,24双小手和我拉在了一起围成一圈,边围圈走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生说)开了几瓣花,(师说)开了9瓣花。突然,我们9人(即9瓣花)抱成一团为一朵花,剩下8人(即8瓣花)。然后,我问小朋友这个算式你会列吗?随即一个小朋友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算式44÷9=4朵„„8(瓣)接着游戏继续这样做:
„„生:开了几瓣花 师:开了8瓣花 算式44÷8=5朵„„4(瓣)„„生:开了几瓣花 师:开了7瓣花 算式44÷7=6朵„„2(瓣)„„生:开了几瓣花 师:开了5瓣花 算式44÷5=8朵„„4(瓣)„„生:开了几瓣花 师:开了4瓣花 算式44÷4=11朵
在这时小朋友处在兴奋状态的时候,我指着黑板上做游戏得出的算式问:你发现这些除法算式有些什么小秘密?经过观察讨论得出:除法算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以前学的),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今天学的本领),从而使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接着,再从这些除法算式中划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小朋友讨论交流观察余数与除数,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秘密?结果我发现每个小组都席地而坐,讨论畅所欲言,交流时争先恐后,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探索得出了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5、激励学生学习
在教学工作中,激励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探讨激励的过程,研究激励的方法在实施小班化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必要。
1、靠学习的目标去激励
目标具有激励的方向性,每一堂课,教师制定出明确适度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振奋精神,围绕目标形成凝聚力,产生向心力,切合实际的目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也是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支柱,是产生激励力量的源泉。
2、靠鼓励和表扬去激励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当取得成绩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这个时候,恰恰是实施鼓励的良好时机,如能及时抓住并善于引导,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向新目标前进的心理推动力,我重视这一鼓励作用的发挥,每当学生课堂发言正确,送上一句赞扬的话语,每当作业认真时,批上一个“★”,每当测验成绩优秀或进步时,在试卷上留下一句鼓励的话,每当孩子胆怯时,送上温暖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抓住有利时机,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上所做的努力,但也不时时机地指出与其他学生,现役的差距,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向新的目标。
经过半年的实践,我发现我班分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以后不断改进,已提高教学的效果。
1、学生讨论问题不深入。
教师让学生针对开放性的或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不能积极的开动脑筋,认真思索,通过互相讨论,补充形成较为完善的答案。有近30%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深入的思考,其中20%左右的优等生在讨论思考时虽能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但得出的结论与教师希望的有很大的距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依赖性的体现,“吃现成饭,听现成答案结论”的旧习在学生中过多存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2、学生讨论组织不规范,随意性较大
学生围桌而坐形成学习小组,但在讨论时,分组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他们是往往是针对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之后就没事,缺少组内合作能力,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出不会对别人的意见答案进行补充,并不会把组内所有人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因而在全班交流时往往还产生争议,使得教师不得不重新讲解,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3、教室氛围不浓,学生创新意识不够。
在环境育人方面,小班分组教学的教室布置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除了室内课桌椅的座位形式变化之外,缺少使学生思考,创新的氛围天地。另外,学生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不强。对于现实存在的问题,我想通过已下措施进行改进:
1、教给学生分组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不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并及时归纳和总结。如“15-8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又如“对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理解的”。“这题你的观点是„„我的观点是„„”。“因为„„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小组内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把自己的意见讲清楚。另外,教师要告诉在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时,还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学生争论或辩论。
2、改善教室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在教室布置上,我们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创造的空间,布置学生“创新园地”,并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读物,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为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
第二篇:“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应用、反思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路。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的平台(知识、环境和程序等),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共同提高,实现将知识、能力和情感内化升华的目的。
“五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情景构建、问题探究、交流提高、应用拓展、反思升华。需要明确的是,五个环节并不是将课堂简单区划为五个时段,即可以将一堂课整体分成五个环节,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内容分割后,对每个任务根据“五环”的思路组织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创设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情景,具体包括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引入激疑、学习热情的激发等。
问题探究的起点是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在情景构建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直接创设问题。要求教师要把问题明确的呈现给全体同学,具体包括板书、口述、学案或在相关资料中选择等方式,要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能记住,一次探究的内容不可太多,建议将全部内容适当分割,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指导:用多少时间、实现什么目标、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小组合作、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做记录、实验要注意的事项等。
教师一是要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和问题,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二是要对学生适时予以指导鼓励,要特别注意有困难的学生,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辅导,对速度快、效果好、创新性强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
交流既是探究成果的展示、共享,也是对探究效果的检查,还是对探究中所产生的疑难和问题的解决。交流的方式分为全体、分组交流两种,学生分组以4—6人为宜。分组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要了解学生,将学生按隐性动态分出不同层次。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设计的分层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层次。(一般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现实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一、二、三层。)学生展示表现突出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存在不足的要给予矫正,新的问题也要即使指导解决。
提高主要是对学习进行适当综合拔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要做到有广度、有深度、有梯度、有层次,既要有第三层次学生能做好的对新知识的简单综合概括,又要有中间层次学生能解决了的常见问题的实际应用,还要有适当的能激发第一层次学生干劲的综合题目。
应用拓展,即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开展实际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思维、操作等形式的应用性练习。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鼓励优秀学生讲解。
内容的设计要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量力性、典型性。针对性是指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练习;层次性是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可分为必做练习和选做练习(2/3为必做,1/3为选做),其中必做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选做练习主要面向第一层次的学生,其余学生自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量力性是指练习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当,数量适宜,一般要保证第一、二层次的学生能按时完成;典型性是指要精选典型题目,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可一点多题强化巩固,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的来源要优先考虑教材、助学等资料,以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做题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矫正。
本环节以学生自主反思、知识内化、情感升华和自我评价为目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真心参与、高效参与,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下课前,教师要布置课外作业,内容要精选、要有适当的分层要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微机(综合实践)等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每科每次书面作业也要控制在30分钟内。
第三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引 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伴随着教学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而日渐深入,同时也引领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为教与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或Inverted Classroom Mode)简称FCM,也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录制的微视频为载体,对课上知识传授和课下知识内化过程进行了颠倒安排,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其教学模式或将引发全世界教学改革的高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该校两名化学教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观察学生真正需要教师帮助时是在他们做功课遇到问题被卡住的时候,而知识的传授可通过课下学生的自学完成[2]。因此,两位教师逐渐构建了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颠倒过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受到很多学校的欢迎。2011年,Salman Khan基于网络视频课程的开发将学习资源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创办了可汗学院,打造出新兴的全球性的世界课堂的概念,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国内教育界同仁的高度关注,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面旗帜。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设计中,为创新我国数学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借鉴。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掌握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提出,认为学习者在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及适当的学习条件下,都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掌握学习理论以目标教学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掌握学习为目的[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好为掌握学习理论的实现搭建桥梁。作为传递知识的载体,教学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最佳教学,学生可以在课下充足的时间里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内容,当完成课时或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可采取自测练习或在线评估方式检验自己已学到的内容,针对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矫正性学习,弥补知识缺漏,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因此,以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个性化教学的有益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促进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探究或小组协作研讨,自主发现问题、寻求解答、获得结论的认知建构过程,深刻反映了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五要素
如图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多维环境五个要素组成。图1中展现了这五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及其作用,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教师与学生在多维环境中形成双边互动过程。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特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特征如下。
1.教学流程的重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完成知识的传递,从而替代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过程。而原来学生课下做作业的活动转移到了课上,通过生生及师生间的协作探究及深度交流共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流程。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教师基于问题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索和协作化学习环境,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尽可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师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伙伴;与此同时,教师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由被动接受知识的 “观众”成为了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探索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深度内化知识的教学目的。
4.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革新
微课程或称微课,是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4]。微课通常以微视频为表现形式,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及回放功能,及时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并方便一段时间的巩固复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课上享用校内资源,社会环境中提供的云端资源更加为学生的课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5.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纸笔测试的形式,加强对调查表、访谈、小论文、学生学习档案袋记录等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手段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表现实施评价。
基于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布鲁姆提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分为:记忆领会、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三个阶段[5]。
图2 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翻转课堂教学
(一)记忆领会阶段
此阶段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学概念、原理、法则等的初步理解记忆阶段。通过三种方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情况:(1)转换:用与原来不同的词汇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2)解释:按自己的理解阐明和概括所学知识,并归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构成要素。(3)推论:对某一现象或事物间的关系,可用所学知识预测未来的趋势或推理预期的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以教学视频作为载体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移到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节奏。同时也改善了统一的教学活动难以满足全体学生不同需求的状况,使学生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记忆领会目标。
(二)应用分析阶段
“应用”是指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新的具体问题情境中,包括对概念、定理、原理等的运用;“分析”代表了比应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可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多个组成要素,并分析内部原理,理解组织结构。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在课上将有充分的时间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作业练习等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活动来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应用分析,从而促进知识的深度内化。
(三)综合评价阶段
综合评价阶段是对知识领会阶段以及应用分析阶段成果的考查。综合是将部分要素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评价作为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它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组间汇报学习结果与分享成功经验的过程中,根据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个作品、方法或结论做出价值性的判断,易将知识各要素组成整体,从而为学生展现知识体系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数学案例
本文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借鉴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 Talber教授及国内张金磊等人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建构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模型,并尝试将其用于数学教学设计中。
图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
由于反函数概念抽象性高,而此部分内容学习课时少,对反函数图像性质及单调性等问题未能作进一步的学习,难以形成知识系统理解。致使反函数概念成为高中数学师生公认的十大难点概念之一[6]。如图3所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由四个阶段及对应的十个步骤组成,下面就以《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之反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个性化与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下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课下知识传授
1.明确目标——准备教学视频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并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
课下自主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能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反函数相关知识的学习,网络互动交流中逐步建立反函数概念体系,提高对信息技术环境中新教学模式的认识,在课下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课上协作内化阶段的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交流深入研究反函数概念实质,加深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其它初等函数性质、图像及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2)创建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由主讲教师录制或使用网络中开放的优秀课程资源。视频内容包括: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对比引出反函数的概念;②求反函数的步骤;③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应用所学的知识求解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视频应从学习者认知特点考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更能集中学习者学习精力,做到主题突出,内容精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布置练习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7]。教师将已制作好的微视频发布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或通过下载进行线下学习。
2.自主学习——记忆领会概念内容
(1)观看教学视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实现对反函数知识内容的感知与记忆。与以往在课堂中听课不同的是,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多次暂停、回放并随时做笔记完成课前练习。
(2)自测练习,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对反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可通过完成相应的练习检测学习成效,练习的布置如下。
①由反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y=x2+1(x∈R)有反函数吗?
②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y-3x-1(x∈R),(2)y-√x+1(x≥0),(3)y=x3+1(x∈R)。
③ 若f(x)=x2+x(x<-),则 f-1(4)=________。
课下,学生通过一学一练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疑惑,基于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平台,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并将自己的疑问放在平台上来寻求帮助。同时,教师可通过在线交流了解学生在观看视频及课下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出具有探究性的典型问题,并为组织课堂活动做准备。如此的课下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上知识内化
1.协作探索——应用分析概念实质
(1)确定问题
教师根据反函数知识内容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下练习时提出的疑问,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根据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
其一,如何判定已知函数有没有反函数? 如果有,怎样求出它的反函数?其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像之间有什么关系?其性质能否做推广,得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性质,同时教师布置作业(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教科书必修一第106页练习A与B)。
(2)自主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基于探究性问题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通过“1对1”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解教学内容及完成作业中所遇到的困惑。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开展高质量的有效课堂学习来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3)小组协作
基于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人数通常控制在6人以内。组内成员可通过平板电脑中多媒体电子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来扩充知识内容。针对反函数的性质问题,组内采用对话、商讨、辩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批判思维,提高与学习伙伴的合作沟通能力。同时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学生的解释性语言有也助于其他成员对认知过程的了解和监控。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加强协作交互学习的设计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2.交流展示——综合评价形成体系
(1)成果展示
经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之后,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个人或组间通过多种方式在班级进行表达、交流最后互相补充,归纳总结出反函数的性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和相同的奇偶性;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只有在定义域上单调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2)反馈评价
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独立学习过程及与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由专家、学者、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不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良好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综合评价能够获取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了解各项学习活动实施的效果,学生参与活动的状态与程度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出今后开展主题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四阶段的教学设计中,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习者数学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活动中逐步深化数学概念实质,建构知识体系。
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全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录制教学视频的质量、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组织情况,都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数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也必须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视频来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解答自己的疑问。因此,要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运行与发展还需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数学学科为例。
第四篇:五环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五环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教学模式,尤其针对青年教师,特别是初上讲台的教师,学习“五环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的组织教学,锻炼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组织 教学基本功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不仅具有技术性,而且具有艺术性,它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说教学是技术加艺术,那么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面。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授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教学质量具有决定的作用。
作为教师,如果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细想,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不容忽视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深思、去策划。
备课环节虽然不被计为“五环教学模式”的一个环节,但此环节是课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好一节课的前期铺垫。备课环节是教师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我们现在所讲授的课程可以说大部分是在学校学过的知识,也有一些是在学校没有学过的。无论哪一种,通过备课的过程都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对于新课来说,通过备课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章节的学习目标。对于已经教授过的课程来说,备课环节可以重点放在特殊问题的处理以及学生以往出现的一些错误的纠正方面等等。在讲课的过程中,介绍知识点的同时,把经验以及以往学生出现的错误也给学生指出来。避免学生再次犯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备课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预演。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不好把握一节课中内容的多少。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班级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容易导致课时安排不均。通过备课可以对授课内容做一个预演。同时可以对特殊情况做一下准备,比如,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同一个案例任务,三分之二的同学完成,而三分之一的同学未完成,如何进行处理等等。通过对这种课堂环境的预演,准备出相应的应急方案,避免在授课的过程中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安排。
课堂组织教学阶段,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抓好课堂的组织教学呢?
“五环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教学模式,尤其针对青年教师,特别是初上讲台的教师,学习“五环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的组织教学,锻炼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质量。“五环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以五个环节为中心,并且做到环环相扣,各个环节均要把握得当,最终实现教学期望效果。
一、教学组织环节
这一环节是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环节的第一阶段,教师需要在这一环节把学生的松散状态调整到注意力集中状态,可以通过检查出勤等方式唤醒学生,引领学生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复旧引新环节
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温故知新,可以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温习前次课程的重点难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境地。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且连贯的知识体系,新知识的引入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和必要环节,虽然它在一节课中所占用的时间非常短,但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成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的引入不能过于生硬和死板,因为课堂教学引入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的必要环节。所以这一环节教师更应重视。以往,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采用问题式的引入方式,带着问题完成一节课的讲授,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完成一节课的学习,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及掌握新的知识。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每位教师均有其善用的方式方法,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通过引入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课堂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新知识的学习环节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中心环节,是教师传授新知识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吸收掌握新知识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特点,努力找寻出适合学生,并适合课程特点的教授方式。笔者所主讲的为计算机类相关课程,考虑到此类课程中实践性较强,传统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也常常使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参与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案例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巩固环节
课程结束前的总结巩固非常有必要,这一环节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的环节。有些教师认为,课都讲完了,该讲的重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已经提及了,没有必要重复强调。其实不然,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重难点有很多,在这一环节中,应当系统归纳总结本次课所学知识点,通过总结来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够强化教学的效果,并弥补课上可能漏掉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整堂课程。
五、布置课后作业环节
课程结束后,适量的课后作业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温故而知新”,自我检查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的。
综上,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五环教学模式”对于很多青年教师及初上讲台的教师来说,非常有必要。以上各方面如果把握到位,并达到珠联壁合的效果,对于锻炼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及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春玲.谈谈高职数学课繁荣开讲[J].陕西:2007年4期
[2]杨少平.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新课导入环节2010年9月
[3]马云龙.实施五环教学模式构建语文高效课堂2010年11月
第五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站推荐)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多年来研究的重点,初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此其应不断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重视现代教学模式的应用。“学案导学”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进行指导,将“教”与“学”有效的结合,既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学案编写 初中数学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48-01
0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单向性教学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的特征,课堂的开展多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自主性低、积极性差。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颇受欢迎,于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自主探求新知识,合作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并增强了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幅度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载体则为学案,教学方式则采用导学,即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将依据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案与教案不同,其利用者是学生而非教师,其内容也与教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大致内容将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梯度训练、自我总结与反馈等多方面内容,课堂教育前学生将获得学案,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导学”则指学案的实施过程,存在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所占比重最大。教师可于课堂教学中,依据学案内容进行引导,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不再由教师一人完成,而是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指导完成教学任务,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质量与效益均有所增强。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暴露的弊端,“学案导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制定,以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现以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学习为例,在进行新授课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如下:
(一)学案编写
教材是学案编写的重要依据,编写学案前,教师应充分掌握教材内容,选取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本课学习中,学习目标: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最终能够利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重点: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难点:逆用法则的掌握与运用,以及法则的具体推导过程。学法指导内容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题型,比如说选择题、填空题、例题解析等,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知识点的归纳是学案的精髓,应在相应的例题后加以说明,而试题的设定要注意量的适度性,以及题目的趣味性,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依案自学
学案应与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自学,了解并明确学习目标;课堂开始后教师可借用2-3min的时间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内容。待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后,循序渐进的依据学案内容进行学习,学案中的知识准备可设置如下问题:
(1)计算:①2×2×2×2×2②54×53③(-3)2×(-3)4
④103×104
(2)通过以上公式,同学们对同底数存在怎样的理解?
(3)经过计算,同学们能否发现规律性的结论?
(4)()m×()n、3m×3n,(m、n均为整数)是否存在以上计算规律?
(三)组织讨论
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过程中疑点不同,为此可进行同质分组,即各组之间无差异,但是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每组人数4-6人。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自学后,适时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并针对上一阶段学习提出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以供学生探讨。以问题(4)为例,让学生探究两式的计算结果,是否存在“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规律,“若将底数换为字面a,a可以是任意数吗?若让以上计算规律成立,a应具体的条件是什么?”
(四)精讲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由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更好地让所有同学掌握,教师要对争议问题多加解释,并在讨论结束后归纳知识点。
(五)当堂练习
课堂某部分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应相应的配以习题进行巩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本课在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方法后,给出4道判断题,若存在错误,并改正。(1)a3×a2=a6;(2)x5+x5=x10;(3)b4×b4=2b4;(4)y×y5=y6.通过当堂练习教师可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结语
课堂教学方式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时期的教学需求不断创新与探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于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力的手段,要想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实效,教师应认真编写学案内容,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李建业.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案导学与探究性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218-219.[2]袁碧.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才智,2013,14:100.[3]黄慧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5:119-120.[4]王旭花.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8:315.[5]曹芹蓉.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整合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