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初步探索
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初步探索
宝坻区 袁海燕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新课程实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或低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究变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放养”,一些情景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种种现象都表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决不能以低效和无效的教学给新课程改革造成消极的影响。关键词 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提升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端正我们有效教学的航向?如何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高效?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是学校教育以及相关研究的焦点,本人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二、如何加强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生物教学的高效率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本人就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了一点探索,浅谈如下:
1、有效备课 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而有效备课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备课要求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一般只是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定教师能讲什么知识。而有效备课更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教师播放一则洗发水广告,并引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图片中的头发为什么会如此漂亮?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了吗?光滑柔亮的头发与蛋白质有什么关系?这种洗发水中添加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氨基酸能有效修复发质?等等,这些问题贯穿着整一课堂,使学生一直保持着求知热情。
(2)有效备课要求对教学目标描述得具体一些和精确一些。传统备课中常利用如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所描述的教学目标,因太抽象而使学生无动于衷。因此,要尽量使用如知道、说出、写出等具体的动词,以达到可以进行实际检测的作用。如掌握呼吸作用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应该改为说出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过程。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师生互动中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和强化的作用。有效讲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因此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技巧之一是创设新情境,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之前,教师先展示一盆栽植物,然后设问“我们有没有看到这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但科学家是怎么看到的呢?技巧之二是把教学目标直接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至始至终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只有在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呼吸作用这一节中,要讲授的内容有很多,而且有探讨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操作过程,又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所以有必要始终给学生指明有氧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这一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否则多样化的教学可能会冲淡教学主题。
3、有效提问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教师),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有效地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封闭式问题(即能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而有效提问则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开放性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学生更有兴趣。如在讲授恩吉尔曼实验时,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恩吉尔曼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封闭式问题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而如果问题设计如下:①为什么水绵是合适的实验材料?②他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的?③为了能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这个实验还做了什么处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有兴趣多了。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怕学生不懂,所提问题大多是一些记忆型的、理解型的问题,如问题: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哪几种?分别是什么颜色?主要吸收什么光?其实这样的问题因难度比较低而难以引起高中生的兴趣。而有效提问则要求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应用型问题,如问题:根据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并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这样的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它超越了记忆和对知识的转述阶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为了体现师生互动,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却由此产生了“满堂问”的现象,即在课堂上人人参与提问,所提的大多是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然后教师领着学生从教材中去找寻标准答案。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它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与“满堂灌”是一致的,都是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4、有效倾听
(1)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之后马上就会让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就会马上打断,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种后果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学生会感到沮丧,挫伤了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2)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叶绿体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够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如①叶绿体的结构及特点是什么?②叶绿体中的酶和色素是如何分布的?③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在哪里?④叶绿体中的哪些结构及特点有利于光合作用?
5、巧用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住,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一:在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内容时,教师阐述今年所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猪流感变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习生物的变异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时,教师也可以用具体的实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二:在学习《细胞的无氧呼吸》内容时,可以课前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保鲜袋包住一个苹果,放臵几天,待苹果烂后观察,有什么气味?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例,而且是身边的实例了解到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什么物质?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讲评课是指在考试后或练习后对试卷或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提高能力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讲评课上成“核对答案”课,而且,试题讲评课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试题讲评呢?本人到上海跟班学习中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应该进行习题精讲,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而要掌握学生的“难、疑”所在,可以通过抽卷批卷调查,也可以通过改卷完后,收集错题、难题,统计错误率。对于错误率在30%以下的试题,不予讲解,因为这么试题,班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已懂,他们可以通过学生互教把问题解决。而错误率高的试题的讲评,也可以通过尖子生的讲解来完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他们思维等能力。
总之,有效教学方法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也有的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而后形成的,所以教学方法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方法不断地发展、革新。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将课堂时间用在“刀口”上,讲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疑,同时教师多反思多钻研多实践,我想在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学生会学得更好,老师们的教学也更有意义。生物教师只有成为一个“反思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慎英.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学生物教学特辑》.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年版
[3]姚金兰.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293—297
第二篇:浅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涉及的因素很多,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高中生物教学,探讨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面向全体,关爱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不偏袒优生,不漠视后进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自然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
二、认真研究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教材的编写内容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去把握教材意图。事实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1、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解读、探讨、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2、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正如专家所倡导的对教材要“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一)了解学情 课标中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准确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我们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中去做一些非教学性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显著的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我们教师的教学法应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冷落、淡化、忽视了学,学生学的自性散失了,萎缩了,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教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等方面的因素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说,选修3《胚胎移植》一节,各部分的教学方法我是这么设计的:
1、通过观看“试管婴儿”小短片和观察“牛胚胎移植示意图”,理解胚胎移植的定义,并加强对过程的掌握。
2、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通过观看“着床”的小短片,理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3、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胚胎移植的必要性及意义。
4、同学们根据教材“牛胚胎移植流程图”总结一个用文字表述的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每一技术操作的作用。
5、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知识巩固。
(三)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课堂
课标中指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的课堂为创设情境而设情境情况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实、有效、有意义的课堂情境的设置。生物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生物服务,应该让学生用生物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生物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所以,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生物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生物思维的发展。有时直接从生物的旧知识引入也未尝不可,或许还会收到开门见山、简捷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四)增强目标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同样是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然而,实际的情况恰恰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非常淡漠,甚至认为备课中目标的制订也是随手写来。即便制订了,也是权当应付,更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对照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整。所以目前不少的课堂往往天马行空,教师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对过程与结果、教案的预设、评价的处理上随意性更大。
四、有效提问与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互动过程中,要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或互动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和“倾听”。“有效提问”是在备课中精心设置问题的基础上实施的,抽答面要广,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倾听”应注意:一要尊重对方,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目光直视对方,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二要耐心,问后要等待,宽容和理解对方的感情和表达方式;三倾听过程要有回应,启发要提供线索,追问要补充信息,并适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将课堂时间用在“刀口”上,讲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疑,同时教师多反思多钻研多实践,我想在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学生会学得更好,老师们的教学也更有意义。
第三篇:如何加强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把学生装在心中,把课堂还给学生
枝江一中 许晓佳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高中生物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从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等设计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以学定教
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 自主合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自主学习和科学方法的教学方式还相当普遍,结果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以致“学生负担过重”和“学生厌学情绪”这两大难题长期难以解决。诚然,形成这两大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教师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正确理解、选择和应用有效教学行为,抛弃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以学定教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例如有些学生对生物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生物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生物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解决问题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开展,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生物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参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趋向成熟时,我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参与提出相关问题。如:复习“生长素发现”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①长时间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向室外倾斜生长? ②将植物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会怎样? ③去掉尖端后植物还生长吗?
④用什么方法证实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与现象①有关? ⑤你还能举几个与现象①相同原理的例子?
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及提出顿时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少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不仅能够根据考点,扩展思路,加深学生对考查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容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新途径。几次实践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减少了基础较差学生的“低头率”之外,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我的思路,将问题扩展、对比、归纳,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愈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课堂教学就会进入最优境界。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一是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二是优化时间结构,即在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三是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四是优化信息结构,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五是优化训练结构,即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内容时,我设计以下的表格:要求学生按照表格的内容与老师的课堂讲述同步来进行学习。
三、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编教材的使用上,教学方法应多采取启发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教学地位,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指导学生学知识,变教会学生知识为学生会学知识,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思考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课堂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主体性保证自己能动起来,有自觉性、积极性和预期性;参与性保证自主性不是任意而为的,而是与社会、集体和谐统一的。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思考具有方向性。在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只需适当分析总结,就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可改为学生自学的形式,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并思考和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光合作用过程”自学提纲
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思考和归纳,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最后教师总结。老师只作了指导、引导的作用,整节课的主角是学生。学生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也轻松。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自主合作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将一章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以某一线索为主组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得到的是“鱼”,缺少了知识结构如何形成这一思维过程的体验即“渔”,学生要将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还需要进行转化和整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是小组协作完成,使他们逐步养成知识整理归纳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方的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得懂的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如《细胞的癌变》一节内容我采取了自学讨论法,首先是课前准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成4个学习小组,给出4个题目:
1、什么叫癌细胞?请举例说明。
2、癌细胞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目前癌细胞研究的进展有哪些?
4、癌细胞研究有哪些应用价值?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查找资料,或收集图片,或写文稿等;课堂上学习小组讨论、汇报自己的工作,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或图片,学习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向全体同学汇报本小组的讨论情况,其他组员做补充。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请部分学生代表就有关问题作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订正,教师结合巡视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启发、点拨、补充与修正,将讨论所得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引导,并根据实际需要归纳总结,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这种让他们自己读书充分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注重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近亲结婚危害大的相关内容。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遗传学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近亲结婚的危害应该有更深的认识。为此,老师安排了主题为“近亲结婚与后代患遗传病的风险”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时间为两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A小组设计了调查表,在一个社区对若干个家庭进行了调查;B小组直接拿到了当地医疗机构的调查报告;C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等信息途径获得了相关的资料;D小组从遗传学理论的角度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相关的结论等。各小组分别完成学习报告,并进行全班交流。
首先,这4个小组获得资料的方式都有助于概念构建,都是值得提倡的。其次,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主动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包括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两部分。对小组整体评价的信息主要来自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观察和小组的学习报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目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动情况和学习报告质量等。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是观察其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沟通协作技能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的环境,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作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以上,仅是个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增强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的一些尝试和体会。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认知,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把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江阴长泾高中(214411)吴铁军
编者按: 本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分为五部分:一是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二是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三是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四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五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各位老师,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今天坐在这里与其说是讲座,还不如说是与同行们共同分享教育大师们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点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18日第8版载文说:“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关键所在。”
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现在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堂教育事关重大。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这个话题,专家学者都谈得很多,我想从一个平凡的高中生物教师从教26年的教学实践,来谈点思考。今天,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二是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三是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四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五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就是说为什么要研究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我想,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因:
1、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始终贯穿着一个非常清晰地教学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上海在二期课改中提出了“教师决战课堂”的口号。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跨过去的一个坎。否则,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不能化为现实,只是纸上谈兵。因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2、事业的需要。
在第20个教师节,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著名生物教育家,原北师大附中校长朱正威曾这样讲过:“高中生物学科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多学科中,虽只占一席之地,然而,它所承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却是全面的、艰巨的。如同一滴水珠能折射出阳光所包含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全部 波长的光那样。”教育是有目的地有效地促进人发展的事业,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是我们事业的需要。
3、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曾深情地说: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 江泽民同志对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分析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四大技术大显风采(1)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3)纳米技术(4)认知科学。其中两大技术和生物有关。大家知道,技术的突破,将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例如全世界治疗血友病,传统用献血,需500万人提供血浆。用转基因奶山羊来生产,那就只需1头这种转基因羊就可满足需要。一头转基因动物就是一座天然基因药物制造厂。世界上把生物制药产业称为钻石产业。如果没有今天有效的教学,就不可能有明天经济的腾飞。为此,研究高中生物学的有效教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现实的需要。
医生的成果在手术台上,袁隆平的成果在大地上,教师的成果应在课堂上。基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孜孜追求的东西,我们每一天的辛苦工作,就是要追求“理想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力求高效的最大限度的收获(实施有效教学)。我们一生的辛勤劳作,就是要追求当“理想的教师”: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做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通过我们有效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在一所学校里,若教师人人争当有效教师,个个实施有效教学,这所学校必定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学有效教学也是现实的需要。
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查阅了许多资料,综合起来,我认为:“有效教学”可理解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二)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三)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四)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
要理解“有效教学”,就必须回答“什么是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师生互动交往的活动.从教学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教与学的方式。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就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谓“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有成效,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能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效率,二是有效益.
教学效率从过程上看,主要是指时间,我们要重视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学效率从结果上看,主要指学习效果,我们要追求教学的综合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结果包括“成绩的水平、学习的速度和情感的结果”。因此,综合效果应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教学效率包含时间和效果两个维度,若用确定的数学关系式表示的话,则有:
综合效果(即时+长期)
教学效率=———————————————————
时间
对教学效益来说,视角不同,有可能结果不同。我打个比方:现在的高中生物教学来说,三年功课两年学,从追求考试分数来说,效益肯定是好的,但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说,效益就不一定是好的。而我们现在讲的有效教学的教学效益,指的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效益。,体现了教学的价值追求,是对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但教学效益难以量化,宜根据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采用定性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主要指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三、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
根据教学的成效有三种理解:即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综合起来,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我所理解 “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是:第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教学(全面发展)。第二,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教学(学会学习)。第三,能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教学(教学相长)。能有机地实现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这样的生物教学就是有效的生物教学。
四、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是一个上位概念,通俗的讲就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既要具有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又要践行“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主要特征:
1目的性——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有效,是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促进学生发展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中这样 写道:“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从上面可以看出:高中三年的生物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生物知识、各种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2有效性——追求“高效率、轻负担”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能确保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有效性是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显著特征。
(1)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活动。
教学效率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认识。①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学习。②在生物教学结果方面,指有多方面的学习效果——认知成绩、科学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生物学习能力。
同样的学习结果,学生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
(2)有效教学是追求教学效益的活动.
“生物教育问题说到底是如何以生物教学育人的问题(朱正威)。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益问题,其实质是课堂教学质量。在生物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的思维参与,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又要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物教学效益在生物知识形成过程中动态生成,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中凸现。
(3)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成长的活动. “高效率、轻负担”是有效教学追求的教学境界.生物有效教学要降低“心理成本”.“心理成本”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认知活动的强度、情感投入的强度等.生物教学活动主要是师生的心理活动,学生成长也主要是一种心理成长.因此,生物教学中的这种“心理成本”直接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现行的“三年课程两年完,留下一年搞训练”的做法,大大增加了“心理成本”;从高一开始的,高密度的“月考”“模拟考”及没完没了的“解题训练”,是高中生生物课业负担加重的主要根源.这种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拼时间、拼精力”的“题海战术”,是低效教学,必须彻底摒弃!生物教学要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与提高,是个性发展,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不同人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科学性——正确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 是研究有生命的物体,它属于理科,因此有效的生 物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性是生物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
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生物的生命物质基础的非凡性——生物大分子。到目前为止,科学上没有什么非凡的“生命物质”或“生命元素”。组成生命体的全部元素都来自自然界。是非生命自然界普遍存在的。(2)生命自然界的多层次性。生命自然界的复杂性之一是它的多层次性。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下有细胞器、分子和原子;其上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3)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奥地利生物学家、心理学家贝塔朗菲曾说过:“生命的形式不是存在着,而是发生着,它是通过有机体同时又是组成有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永恒流动的表现形式。”(4)生命活动和信息变换。遗传学的中心法则的发现,使得我们使我们领悟到生命活动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运动和变化;(5)生命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
五、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围绕生物新课程和有效教育的理念,我提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以下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
因为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是现实整体高效益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怎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呢?教学中可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勤合作、常总结”的方法,在评课中采用两个95%衡量标准,来有效完成新课程的核心任务。
(1)低起点。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使绝大多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案例1.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教学,可采用两种方法。
①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发酵的装置;
②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发酵装置图,分析讨论发酵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原理及作用。
前者类似于对技术的创造发明过程,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后者类似于对一项新技术的消化过程,相对难度较小,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如果我们教的是一个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就应该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起点,班级绝大部分同学可参与,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2)多层次。降低起点,降低难度,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由浅入深,引申推广,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案例2.多莉羊的猜想
教学时,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多莉羊的培养过程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在课堂上,发现许多学生受到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多数学生不知从何处着眼来回答这一问题。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在竭力“猜测”,可最终还是没能“如教师所愿”!因此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起点高,更会使他们觉得生物学科的学习原来是如此高不可攀!
如这一问题改为:根据教科书“克隆多莉羊的培养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母羊A为多莉提供了什么?
②母羊B为多莉提供了什么?
③母羊C为多莉提供了什么?
④多莉和那只母羊最相似?它为多莉羊提供了什么?
⑤以上事实说明,决定事物形态的遗传物质在哪里?
这样一改,增加了层次,降低了起点,班级可参与的同学大大增加,体现了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3)勤合作。生物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案例3.“基因突变”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略)2.教学过程
2.1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处理及学生分组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查阅的有关资料,把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5个小课题:①生物变异的类型;②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机理;③基因突变的概念;④基因突变的特点;⑤基因突变的诱因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将全班学生(共45人)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9人,为A系列小组。提前一周把任务分配给各A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任务不同,即:A1~A5,在课外由各A组小组长自行组织学习。步骤一般包括:资料收集→资料交流→重新整合→共同学习几个步骤。
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步骤,再将A1~A5小组(每小组9个人)中每组抽取一个人组成新的小组,为B系列小组,以此类推……由每个组员将自己所掌握的小课题知识(其他组员没有学习的内容)轮流介绍给其他组员,或要求他们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活动,目的是达到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掌握5个小课题的全部基础知识。
由于A系列小组是带着任务学习的,将来他要作为老师,给其所在的B小组其他成员讲课,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动下,他们会认真学习。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次重新分组,为了便于操作,定于在生物实验室上课。2.2课堂教学
2.2.1 A系列小组的合作学习:资料收集、整合与处理
(略)
2.2.2 B系列小组的合作学习:互助协作与交流
(略)2.2.3 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反馈与补救
(略)
评论:本节课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也得以增强,对学科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4)常总结。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总结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有所进步。
案例4:例如,“遗传和变异”一章的复习,可归纳形成图解(见下图)。
(5)评课:把有效教学做为评课的标准。评价一节生物课是否有效可以有两个衡量标准,即两个95%,本节课95%以上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本节课所学内容95%以上学生能掌握。通过两个95%,实现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目标。
2、问题驱动
生物学习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演练“问题”,生物考试是回答“问题”。因此,问题是贯穿生物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开展生物学习的驱动力之一。因此,问题驱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驱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用问题导引学习,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1)设计情境性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5.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提出以下问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你能利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食物,而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策略一: 先吃鸡,再吃玉米。
策略二: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2)设计层次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发展 案例6.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逐步设计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 ②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
③如何进行豌豆之间的异花传粉?
④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子二代又出现矮茎呢? ⑤子二代中出现3:1的比例是偶然的吗?
⑥你能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吗?
(3)将低水平问题重组为高水平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
7、如:这是关于细胞膜的一些常见的问题:(低水平的问题)
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
②这些方式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浓度梯度、载体、能量)
③常见哪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现将以上问题与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组合一下:
①列表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问题大多可以从此表引出)
②常见哪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O2、CO2等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
③ O2在血液中怎样被运输的?(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
④ 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⑤ 成熟的红细胞能否进行分裂,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细胞核)
⑥成熟的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呼吸产物是什么?(无氧呼吸,乳酸,因为没有线粒体,无有氧呼吸酶)
⑦CO2产生的场所是什么?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CO2的浓度最高?(线粒体)
⑧为什么脂溶性物质比其他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⑨一位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与水的运输有关的蛋白质,请由此判断水分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协助扩散)
经上述重组后,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环环相扣,让学生顺藤摸瓜,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过程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这样设计,使前一问题成为后一问题的切入口,或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不仅帮助学生找到了上述知识的结合点,并将之进行有机整合成知识链,进一步构建成较为牢固的知识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条块分割”式的学习,并且做到知其然,知所以然,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3展示过程
展示过程,是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前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了解前人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惑与挑战、体会科学研究过程及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还要学习科学家们不断挑战权威,不断创新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享生物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8: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以时间为线索):
17世纪 比利时 海尔蒙特(水是植物建构自身的养料)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还在淀粉。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产物中的碳来自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卡尔文循环)。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事件的分析,概念被一次又一次地更新和完善。随着事件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建。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生们还能体会到科学家挑战权威、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因为像海尔蒙特这样的科学家大胆质疑前人的论断,“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才得以发现。另外,通过对海尔蒙特的实验价值的评价,学生对于如何科学地、客观地、历史地评价前人及其为科学发展所作的贡献也会留下深刻印象。可见,科学史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素养。4 体验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探究性学习,将倡导探究性学习列为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体验探究,就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探索生物世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9:“基因的表达”一节的教学设计
设计时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个部分?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在哪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如何从细胞核传到核糖体从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让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在DNA和蛋白质之间可能有一种中间物质充当信使。然后由教师介绍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的过程和方法,请学生思考并依此推出结论:蛋白质合成与RNA有关。继续请学生思考,如何证明RNA与DNA之间的关系呢?让学生做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出预期,然后教师介绍拉斯特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的实验,请学生思考: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推出:RNA是在细胞核中合成。把DNA中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中转移到细胞质中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物质很可能就是RNA。师生共同推出结论:遗传信息的传递与RNA有关。然后请学生将此与自己的假设、实验方案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提升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再请学生思考:RNA与DNA之间有何关 系?如何证明呢?在学生猜想后,教师介绍1961 年科学家们发现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的实验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与科学家的不同在哪里?引导同学不断总结,然后再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思、分析。再请学生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经讨论后学生推出结论:DNA 能控制 RNA 的合成,即 RNA 的合成是以 DNA 作为模板的。在上述过程中,学生真正体会了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理解了科学探究的艰难和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这些还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经过上述一系列的体验探究获得的知识,可以理解的更透彻,掌握的更扎实,更容易在新的情景中去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5.联系生活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增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10:比如在学习DNA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引领学生对相关生活素材进行归纳和演绎而获取新知识。
材料一:DNA指纹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样品中提取出来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材料二:最近有许多商家隆重推出一种被称为“核黄素”的保健品,据说其主要成分是从一些生物细胞中提取的核酸,并吹嘘其有健脑作用和能够为人提供丰富的营养。核酸真的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吗?
材料三:据中央电视台 2003年12月15日 报道,驻伊拉克美军经过将近一年的艰巨搜寻,终于在今天早些时候,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市郊的原野洞穴中,生擒了落荒中的萨达姆。由于近年来,萨的生活环境条件较差,故其已面目全非,让人很难辨其真伪。假如你是一位专家,你认为在美国情报局已获得萨达姆的照片、指纹、口腔上皮细胞标本和皮屑标本的条件下,哪种鉴定方法最可靠?
6.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高中生物教学,利用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提高生物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性。
① 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案例11.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就 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我通过电脑动画,把噬菌体如何从外界吸附到细菌表面、如何把DNA注入到细菌内部而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如何使细菌本身的DNA解体、如何利用细菌的营养物质合成噬菌体本身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并把它们组装成子代噬菌体、最后如何使细菌解体而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等主要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学生观看之后就可以很明确地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外部,因而对子代噬菌体的合成不起作用,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只有进入了细菌内部并控制了子代噬菌体合成的DNA才是遗传物质。
②在课堂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案例12.如,在讲“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时,由于高中刚刚开始上生物,不清楚一些生物术语,从相关教学网站上找到了一个简单的内吞和外排过程的小Flash,动态表现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内陷形成小囊,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以简单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省去了教师画图讲授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
③ 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可提高传递知识效率
A.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
案例
13、在“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的教学中,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3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用Flash演示,最多需2课时就可完成了任务。
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
14、分析兴奋的传导时,在放Flash时,向学生推出一序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的丰富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样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评价激励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案例15.苏州吴中区长桥高中金琦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及赏识。我所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一开始学习非常用功,但成绩平平,后来学习劲头就明显没有原来足了,但无意中有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情况,那是今年三月份在我上《遗传和变异》的一堂课上,我提出一个有些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后回答,先点了几个我认为成绩不错的学生,他们要么答错,要么不知从何答起,我正要准备自己说出答案时,我看到了他期待的目光,于是便点了他的名字,他居然答对了,我感到非常意外。在意外之余,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了问题的难度并表扬了他。自那以后,我发现他学习劲头尤其是学习生物的 劲头比一开始学习劲头还足,并经常提出一些别的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当然,我也常以肯定并欣赏的态度对待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六月底市统考的期末考试中,他以128分的高分轻松取得全校生物的单科冠军。由此可见,我的激励使这位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提高了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
8.有效反思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倡教师写教学叙事。如果一个教师能持之以恒,那么这个教师一定会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不断提高。
案例16 教 学 叙 事 刘灿艳
今天该讲减数分裂了,这一节课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难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大家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引入新课的时候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狮可以生狮,虎可以生虎,但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为什么不可以产生后代呢?”很多学生可以迅速的答出骡子的染色体是奇数条。接下来老师继续发问:“为什么奇数条染色体不可育呢?”学生会继续思考,这时老师解释:“马的染色体条数是64条,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是32条,驴的染色体是62条,产生的精子染色体为31条,这样精卵结合,骡子的染色体为63条,无法正常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骡子的减数分裂不可以正常进行。”学生的问题又出现了:“老师,香蕉没有种子是这个原因吗?”“老师,无籽西瓜没有种子是这样的原因吗?”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并且大致体会到减数分裂的核心思想,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分裂方式。
接下来讲解了精子形成的过程,通过各时期的黑板图展示给学生,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对各时期的特点有更准确的了解。最后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精子形成的动态过程,这样动静结合让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一节课下来心情真的很好。同时体会到教学中的“教学相长”真是太对了,学生说的多,问的多,教师发挥的就越好,学生得到的知识就越多。一堂课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站在前面讲课,也真是索然无味。
刚刚搬到我们的新校区不久,班级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可以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学好知识,作为老师,内心深处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很幸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应该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学校、家长、老师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学生可以成才。
教育家斯图尔特(J.Stuart)曾说过:“我坚信教师通过他的学生而永生。如果我的教学是有启发性的,好的和坚持优良价值的,我就会长生不老。你说优秀的教育怎么会灭亡?优秀的教育将永存,优秀的教师将永生!”我相信如果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有效的、优秀的,那我们也将随之而永生!
第五篇:探索课堂模式促进教学有效
探索课堂模式 促进教学有效
帝景分校 李威
前一段时间,学校发了一本书,名字叫《有效教学十讲》,里面有一个隐喻,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看看谁第一个到达目的地,这是速度。
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即使你第一个到达但两手空空,没有收获也不行,要看最后谁掰的玉米多,这是效益。
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这是安全。
如果你跑得最快,可是却伤痕累累,没什么收获;如果你收获很多,但速度非常慢,皮肤被划得伤口非常多,也不行;如果你速度非常慢,一个玉米也没掰到,你当然安全了,悠闲了,但没有收获,也不行。通过刚才的隐喻,我们可以思考,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落在哪里呢?同样可以看做是由速度、收益、安全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的长短——效率;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学生也就会轻松。
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的产出——质量;学习结果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
回顾帝景分校两年多走过的路,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进行的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中,也始终坚持将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作为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逐步形成了“课前预习-课上交流-当堂反馈-节周日清”的有效课堂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践行素质教育,实现陈经纶中学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办学目标。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将我们组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课前预习,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
常常会听到有些老师抱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不够自觉,上课不爱听讲,而我们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也不能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常常显得束手无测。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很明显的独立性倾向和独立性要求,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听别人多讲;感到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在反复罗嗦,相信自己能想出的答案,就不愿意别人提示,认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意让别人帮助或多嘴。所以当学生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时,要让他们先独立阅读和思考,教师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才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所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一条铁律。为了更好的做到“教为学服务”,我们引进了预习稿,让预习稿带领着学生去探索新知,去发现问题,去
决定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不断使用和不断改进后,我们组现在的预习稿已经进入了第二轮的使用和修改期,三个年级的预习稿结构基本相同,大致包含知识回顾,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牛刀小试,挑战自我,好题共享,有问必答等环节,下面我就以一份预习稿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出示:26.1二次函数(2)预习稿
这份预习稿的第一个环节是开启记忆环节:
我们知道,学习新知必须要以旧知为基础。预习时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并自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掌握,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新教材特别强调知识的螺旋上升,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学段就有不同的要求,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涉及到以前学过的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及时的复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明确目标环节:
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要求(即教学任务),知道学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要注意叙述知识目标时语言一定要短浅,让学生能看得懂,看得明白,他才愿意去看。
第三个环节是自主学习环节:
首先是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明确提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后,再完成相应的问题。数学预习时,主要是由“粗”到“细”,先将内容粗看一遍,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细看文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细看这些内容时,理解数学关键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限制性条件,指出条件必要性;弄懂公式推导、定理、推论的证明过程。对新教材中很多涉及到实际生活中问题还可做进一步的调查,真正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图像,根据图像发现函数的性质并应用。描点法画图像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时,学生都经历过,所以我将描点法画图像及观察图像,寻找二次函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放在了预习稿中,让学生在家独立完成。他们也有能力独自完成,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连线时没注意到要用光滑的曲线等,课上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至少能节省15分钟的时间。课上老师再利用几何画板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达到共识,学生学起来轻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前预习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在时间上追求节约,我们要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我们有限的时间用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知道传统学习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但利用预习稿,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潜质不一样,让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牛刀小试部分是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才能挑战部分是对性质的灵活应用,放在不同的环节里,可以供不同层度的学生去完成,各取所需,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好题共享是改进后新加入的环节,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解决他们最感兴趣,最想弄清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弥补我校班级少,在教学方面缺少同头老师的商量的不足,努力来挖掘学生资源。现在想想这个环节还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学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有一个孩子就提供了一道题,就是证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我也觉得挺适合这个阶段学生,就让学生们把题目抄在当天预习稿的背面回家思考。第二天上课我们交流时,学生提供了好多解题办法,有构造平行的,有利用面积的,然后我们又一起去分析每种方法,为什么可行,是如何利用的已知条件的,如何与结论联系上,然后再进行方法的比较,评选最值得推荐的好方法,大家的参与的热情非常高。然后又有学生进一步思考,将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的条件换为外角的角平分线会不会也有相似的结论成立呢?学生马上比较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画图,猜想结论,然后是证明及交流。由于题目是学生提供的,新问题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所以整个过程学生都主动参与,极大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学生提供的一道题,占用了我有限的课堂时间,但对学生和我来说,收获是无限的,也许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有问必答环节是想增加一些师生的互动,希望不太敢上课提问的孩子能与老师提前有个交流便于老师课上对他进行重点关注。
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思提升环节:
对学生而言,每次的预习不应仅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反思学习正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作为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使之成为人生发展的一种基本技能,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和方法。
“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通过我们的预习提纲,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规性的预习方法。如:通过预习了解学的是什么?与以前哪些内容相关?用教材中引导的方法探究一下,看是不是能理解?除了教材中的方法,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试着做一做练习,看是否能做出来。问一问:关于这个方面的知识,自己还有什么疑惑?还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只有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将能形成自觉行为,也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佳时机
上课前我们都会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个初步了解,以确切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既是一个展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可肯定他们预习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问题,适当的调节课堂内容,努力实现“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过程。
这一阶段,是一节课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真正让学生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上升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三、当堂反馈,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的如何,每个学生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有余力的生能更好发挥,在当堂训练的阶段中就要有所体现。所以每节课的当堂训练是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题目数量不多,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运算能力,说理能力必须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当堂掌握;对程度较好的同学可适当增加一些拓展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四、节、日、周清,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
我们组的老师对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做到当天批改,当天反馈,由于学生经历了课前的预习,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又经过课上的答疑解问对知识又进行了巩固,再经过当堂检测后,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完全掌握所学内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节清。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就可以以预习新知为主,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对于出错的学生,教师会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哪些是知识性方面的,哪些是判断理解方面,哪些是粗心大意方面,哪些是记忆方面的等,而对于问题多,基础又差的学生,在分析时要适当给予帮助和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努力使他们在自己并不擅长的学科中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达到日清。其实日清的方式很多,学生之间的合作小组的互帮互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学校每周会进行周周清测试,进一步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再进行巩固。
以上是我们数学组对有效教学的一些尝试,可以说,无论是从我们预习稿的设计还是到课堂教学、检测、辅导,我们正是在努力实现时间、结果和体验的最好的结合,我们的学生在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后,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堂上
大家相互讨论解答问题,教师适当点拨提升方法,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测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
在我们帝景分校,无论是基础较弱的初三年级,正在分化的初二年级,还是一位老师教三个班的初一年级,几乎没有学生对数学学科厌学,虽然有的学生基础很弱,但在我们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在我们老师的耐心关怀下,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没有出现学生之间较大的分化,几乎在所有的区统考时,我们的及格率都能达到100%,平均分均列全区公立校前三名。
在建校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数学组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初中三年每课时的预习稿和检测稿已经基本成型,并正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三年的周周清试卷也已全部收集成库,以后只要进行简单修改就可以使用。可以说这近三年的摸索与实践的过程是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很大的毅力的,但我们组的老师始终记住一句话就是:“教师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而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你,就希望你百分之百地成功,所以我们必须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好每一个学生”已成为我组教师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为,也正是这样的责任感、使命感一直在支撑着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我想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地探索实践落实,我们定会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并逐步实现优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