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反思

时间:2019-05-13 01: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反思》。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反思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反思

刘国文

邵武第一中学(福建邵武 邮编:354000)

[论文摘要] 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带来一场教育技术的革命,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也带来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一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网络教学环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存贮、加工、处理、发布等信息能力,并内化为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从而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品质。二研究网络教学规律与传统教学原则,分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劣,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优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这两条思路,我们进行如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给教育带来机会与挑战。网络教学是基于以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计算机网络具有操作方便、信息资源丰富、传递快捷、交互实时、管理自动化、信息多媒体呈现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而且符合信息社会发展及现代开放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世界范围内,网络教学一直被广泛开展。网络教学具有如下的主要功能与特性:

1、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资源丰富,表现多样生动,检查方便。

计算机网络支持文字、图片、语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为人们获取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用户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便可检索世界各地的信息,在目前资料匮乏的地方使得学生当堂获取需要的信息成为可能。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表现,为创设教学情境,演示、模拟等直观教学提供有效便利的途径。

2.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网络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自由地选择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中表现为学习者可以从任何网络课程的任何章节开始学习,因此,网络教学最直接地显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本要求。网络课程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置身于个人的学习氛围中,必须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己把握学习进度,直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3.实时双向交互,轻松实现讨论式学习、协作学习。

刘国文:男,1966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邵武,198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专业,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邵武市学科带头人,现任邵武一中信息技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组长。致力于推广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育信息化。网络能实现信息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交互,真正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广泛互动。如基于Internet的BBS、博客等平台轻松地实现网上的讨论学习、协作学习。这种互动中,师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避免了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羞于张口的现象。这种互动还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使得参与互动交流的人群更广泛,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吸取

传统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都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不能完全互相取代。

一、网络教学实践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他人之所长。

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4.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交互功能,对每个学生的个人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进行完整、系统的跟踪记录。教师根据记录的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起点、兴趣、风格和知识经验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速度进行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实现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在一旁给出点建议,学生的思维受到老师的影响较小,学生思维活动容易突破传统教学中授课教师对知识意义理解的限制,实现大胆创新。

5.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管理自动化,拓宽评价渠道。

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进行作业练习、考试等教学管理,让教师更容易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进度,调整改进教学;还可以用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高效便捷,拓宽评价渠道。

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信息时代的现代学习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思考,一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网络教学环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存贮、加工、处理、发布等信息能力,并内化为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从而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品质。二研究网络教学规律与传统教学原则,分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劣,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优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这两条思路,我们进行如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实践探索。

1、完善网络功能,营造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

由于网络教学环境远比传统教学环境复杂得多,导致许多教师在网络教学面前怯步。网络教学环境不仅要有良好的软件硬件环境,还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畅通的师生交流空间、方便的管理平台,以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因此,创设这样网络教学环境是进行网络教学的前提。我们首先在网络中架构WEB网站,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网络平台,其作用是:一用网页布置学习任务内容,强调学习要求与注意事项,提示阅读材料与学习资源的位置,说明学习活动过程环节与操作方法, 上交作业,展示学习成果范例,进行评价等,既可用于教师讲授,又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二用网页集成BBS论坛和博客网程序代码,建立网上交流的空间,实现交流讨论与协作学习。其次,架构FTP服务器、MAIL服务器,让学生用电子邮件上交单一文件的作业,用FTP传递学习材料,上交多文件作业,展示学生作品。第三,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中心,整合购买来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库,适度组织各学科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2.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构建一种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的学习体系,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体系中,计算机与网络则作为一种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教师是帮促者,教师如何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兼顾学生已有水平和个别差异,有效实施帮促;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会怎样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探究学习。这此问题都与学

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紧密联系。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在一种虚拟的空间中进行,学生个体的差异、自主学习的意识差异、自律性的差异使学生经常会不同程度地偏离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的差异、信息能力的差异导致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差异很大。在以往的的网络教学实践中,学生信息能力常成为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的瓶颈。因为来自农村学生,极少接触电脑,即使是来自城市不同学校的学生,其信息能力也是参差不齐,许多是精于玩电脑游戏,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很局限,信息意识淡薄。因此,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进行网络教学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在信息技术课中不仅要尽快让学生掌握与熟练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与传送等技能,促进信息意识的形成;还要通过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生动、活泼的网络环境来逐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体系做铺垫。我们在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在教学设计时,引入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的信息问题,将教材内容设计成解决信息问题的专题任务,每个专题涵盖了信息处理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融入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解决信息问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技能,再自学教材或网络资源中相关的技能,并将学到的技能用于正要解决信息问题中。这样要用即学,学了就用,用了立即看到效果,又激发继续学习,边用边学,趣味横生,待到专题任务完成时,该掌握的信息技能也都掌握了。通过这种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学能力,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新型的学习观。又如在提高学生文字输入技能时,让学生登录BBS灌水,或到聊天室狂聊,激发斗志,增加趣味,摆脱单纯训练的枯燥性,让学生在嬉闹中,不知不觉地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同时也为今后参与网上讨论,进行师生或生生互动奠定基础。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

3.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生成性教学体系,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理念,研究网络教育的规律,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优方法,以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与生生之间广泛互动、学生协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生成性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是资源环境、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探究工具、研发工具,教师要角色定位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坚持先进的课改理念,要掌握并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强烈的资源开发与整合意识,要确立以情感沟通与心智互动为核心的教学交往。我们在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①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使教学更直观。

例如,在传统物理教学比较难理解“照相机成

像变化情况与物距、像距间的关系”,利用电脑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和模拟照相机拍照,使得这个抽象的关系具体生动;对抽象“相对运动”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空中加油和等速救护的过程,使得抽象的概念更直观。

②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突破

教学难点。

许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学生来不及看清楚现象,无法理解其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例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简谐振动”、“波的传播”等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借助数码相机把运动的全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再运用慢镜头、暂停、回放等操作来展示运动过程,让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全过程,探索出物体运动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③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

换。

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物理实验在课堂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难于理解深刻。例如:“原子核的衰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天体的运动轨迹”等。采用三维动画进行动态模拟演示,实现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换,来帮助学生理解。

④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讨论。

在网络环境中人人有发言机会,且发言内容都显示在论坛中,全班同学都能看到并参与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教师发出一个议题时,全班同学在同一时间并发回答,教师可以很快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课堂上学生不可能短时间内输入很多字,这就要求他们不得不提炼观点,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用尽量少的文字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效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将讨论的内容以文本形式保存下来,以便课后教学反思时,再现当时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教学进程。

此外,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景来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要解决,如:

1、如何有效控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

由于网络环境的学习过程是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差异、自律性的差异,使学生经常会偏离学习目标;互联网上信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常使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学习能力的差异,信息能力的差异,导致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差异很大,如何有效控制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教学实践的反思

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带来一场教育技术的革命,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漠视它。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也带来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我们在教学实验中真切地感受网络教学带来操作的方便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快捷性和交互性等优势的同时,也感到网络并不是万能的媒体,网络教学并不能代替传统教学。只有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传统教学中,才能使网络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开展教学实验的做法是,在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认真分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当前具体教学的优势所在,重在探索网络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当前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优方法,力图将两种优势进行有机融合,以求优势互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学实验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还有许多问题需

2、在网上讨论时要给学生多少自主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如何把握这个度,该如何驾驭讨论的进程。

理想的状况是都能按教师提供的主题思路进行讨论,最终得到预设的结论,这样教师就容易控制教学的进程,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网络教学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每个学生的互动未必都全在教师的掌控中,他们的讨论有可能偏离教师设定主题,也有可能探究过深,一发不可收拾,还有可能扯到其他方面的内容,严重跑题,同时不排除有些学生做一些和学习不相干的事,甚至在其中乱发帖子,哗众取宠,进行搅局,这些都大大增加组织教学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多少自主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如何把握这个度,如何驾驭讨论的进程等问题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

3、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网络教学给教师带来挑战与机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或较高的信息素养,才有可能分析出网络教学在当前具体教学中的优势所在,才有可能寻找信息技术与当前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有可能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进行网络教学的设计,配置教学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并在教学过程熟练应用网络技术,有效地实施网络教学活动。因此,只有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提高,网络教学才能从示范性或实验性教学,进入全面推广普及。如何提高教师整体信息素养,是开展网络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4、校本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网络教学中,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资源建设现状不近人意。首先,在内容上,资源建设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形式变化了,内容是讲授教材的翻版,缺乏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不适合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强化了传统教学。其次,缺乏统一标准,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各自为政,资源建设者多是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出发对资源进行分类、定义,缺乏统一标准,致使由各种资源的凌乱,难于兼容,重复建设,更新频率缓慢。第三,资源库平台的结构差、不开放、难扩展,使得不同建设者的资源自成一体,不能共享,导致一个学校常购置两三套资源库,浪费资金,教师或学生要就对不同资源库平台的操作,增加操作的难度与繁度。第四,参考文献:

很多资源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定制课件,不能被再次开发与重复使用,资源的可利用性低。第五,许多网络资源缺少有效导航系统,影响学习者对所需知识、技能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其结果只能是在网上走马观花地浏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此外,还有如网络教学资源由谁来建设、怎么建设等诸多的问题。

5、缺少评价和反馈,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检验和提高

评价和反馈是网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教学的评价方式多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价很少。而这两种评价对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反馈途径才能知道资源的利用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有效实现网上学生自评与互评,展示评价的结果,使评价机制真正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学习激励机制;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进程,以便教师调整与改进教学,实施有效邦促,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此外,还有存在其他问题,不在此累述,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继续探讨研究。[1]教育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慕菊 主编 《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3]顾建军 李艺 董玉琦 主编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冬梅 主编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5]余文森 吴刚平刘良华 《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 [7]刘国文 元新民 《关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教育》2004.11 [8]刘益民 刘远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中国电化教育》2003.7 [9]唐文和 于勇 《中小学网上学习活动的分类与实践案例》 《中国电化教育》2003.7 [10]李芒 李仲秋 黄健荣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学习环境设计》 《中国电化教育》2003.7

本文作者简介:

刘国文:男,1966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邵武,198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专业,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邵武市学科带头人,现任邵武一中信息技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组长。1998年起参加学校承担的多个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2003年起负责学校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推广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育信息化,成果显著,由本人开发编制的多个课件先后在国家、省、地获奖,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奖与发表。

通讯地址:福建省邵武市八一路48号 邮编:354000 电子邮件:lgw@fjswyz.org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

(456381)河南省内黄县第三高级中学 巩彦民

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凭借黑板、粉笔、书本、挂图等媒体以口授的方式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靠耳听、笔记的方法接受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靠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的最高权威者,并且要有序的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比较现代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与传统物理的教学,二者其优势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传统方式教学,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但是要想真正的上好一节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程,并非轻而易举,尚有许许多多问题需要探讨。还是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做后盾才能有效的开展。

当前,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我从实践中对这两种“中心”进行比较试验,主要是以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体形式的不同和学生自主程度不同来区别的,从以上论述中可知,网络环境有助于形成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但是它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内容和要求的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来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以多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比起照本宣经的原始方法先进了许多,但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地位依然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依然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因为各个内容区是用虚框围起来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时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位置,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当然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意义建构,个体特征不一样的学生对某一教学目标意义的建构就不一样,有的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有的可能会问在导航系统设置一个虚拟教师,随时随地指导学生,不是更好吗?实际上,目前的计算机智能化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计算机依然是程序控制的(设计上可以采用菜单式、图表式、层次式、递进式等方法实现导航系统)。在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班级上课的教室必须能满足人手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必须构成局域网并且联接上互联网)、必要的多媒体控制平台(可以是以计算机为主的软硬件)、完整稳定的网络教学信息系统和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物理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教师、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培训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现代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所带来的反思,时代呼唤教师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上述的物理教学实践给我们很多思考,我们认为,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如前所述,这种教学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教学条件。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育部长陈至立。为了顺应这种转变,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讲主要是掌握WINDOWS、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收发电子邮件、网页编写、课件的编制、动画制作、学科教学专门软件等。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

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的范畴),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实施。这给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一套办法,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现代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实施环境 看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教学,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在我校校园网这一智能教学环境下,我做了课堂教学实践。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中,作者的个人体会是:一是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式(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这次课堂教学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研修反思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英语课堂中,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亮丽多彩。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这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英语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责任所在。一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将使学生接受知识时会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并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在教学中我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我还借助录音、录像、电视、电脑、语言、实物、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我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比如在教“up与down”这一对反义词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了一片美丽的草地,太阳在慢慢升起,小男孩在放着风筝,一会儿太阳落山了,可小男孩的风筝断了线,掉了下来,但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的一只气球突然松开了手飞上了天。学生充分想象,造出了许多句子:The sun is up.The red sun is up„.为了更形象地让学生理解“up与down”,我利用情景自然地教学生们唱英文歌曲《Fly your kite>>,学生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就很自然地学会这首英文歌曲。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播放一些配图的原版的英文歌曲、英文儿歌,它们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唱词简单,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歌唱。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而且极大提高了他们的语感。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图画,让它们产生强烈的动态效果,创设自然的情境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如在教字母时我又提供了M 麦当劳、KFC肯德基、WC 厕所、P停车场等录像场景,这样使学生们能得到优美的视觉享受,感受英语的实用价值。

二、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使用的方法有:通过发送email,应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整合。例如:发送email。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课就是LiYan发给她的外国朋友的一封电子邮件,主要介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外国朋友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策略的有效整合,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学策略的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的整合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1)、直观演示策略。(2)、主体参与式教学策略。(3)、探究性教学策略。具体的整合模式有:(1)、辅助式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2)、交互式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应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有创意的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信息平台;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每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不断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学生持久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外语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促进外语学习。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十 多年来,语文教学已在黑板、教科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基础上,融入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录像等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因此,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

电脑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中,可以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多媒体不仅可以把语文课文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学《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时,可以用电脑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下落,霞光笼罩着沉静的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涛滚滚地从鹳雀楼的前方向东流去的图景。这种落日、霞光、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动有静,壮丽多娇的画面,既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们的联想,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涵的哲理。同时,使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发展智力因素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电脑多媒体可以对复杂事物或现象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小学生能较快地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并且从中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例如,有的教师在教看图学词学句《鸡鸭鹅》一课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认识“这边”、“那边”所表示的位置不是绝对不变的辩证关系,初步懂得辩证地看问题,并丰富和发展其语言,在课本插图的基础上,设计了观察者在岸上、水中的辅助课件。学习时先显示一幅画面,让学生思考第一句话:“这边少,那边多”是观察者站在哪里看的?学生正确回答后,呈现观察者在岸上的图像,启发学生思考: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有的说:“鸡少,鸭和鹅多。”有的说:“近处少,远处多。”还有的说:“岸上少,河里多。”然后变更观察者乘着船在水上看的动片,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很快便说出:“这边多,那边少。”“近处多,远处少。”“岸上少,河里多。”最后师生共同小结:“这边”与“那边”所表示的位置关系不是绝对不变的,随着观察者的位置变化,这两个词所代表的位置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样,既更好地完成了学词学句的教学任务,又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了智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课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就会成为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因此,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诗《宿建德江》,其中有这样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为什么比树还低?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这两句诗的意境又是怎样的?小学生难于理解。采用了多媒体进行了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想象,他们依据电脑多媒体画面所呈现的意境,很快就明白了所谓“天低树”并非指天真的比树低,而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好像比树还要低些;他们通过观察月亮影子在水中浮动的景象,也就很快想到:因为江水很清,月亮倒影江中,所以月亮似乎与人接近了。这样,学生头脑里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一幅原野空旷、云清水碧、月影沉江的美妙动人的夜景,从而顺利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有50多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也是十分抽象肃穆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可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到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 ”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对老师来说,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学习效率同人的感官功能、运用的媒体和学习方式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较好的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经有些小学校实验证明,拼音采用常规教学要用四周或四周多的时间,巩固率还不理想;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只用三周时间便能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巩固率达95%。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王冕学画》时,“王冕开始画得不像“,这时在屏幕上出现他开始学画的荷花圈(形状不像,运笔不流畅),“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屏幕上又出现了后来画的荷花图(与湖里的荷花一模一样)。接着两幅图在屏幕上同时出现,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讲出为什么会画得跟湖里的荷花一样。这些生动的动画影像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王冕学画成功的原因是“不灰心,天天画“,从而懂得了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事实说明,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时间的节省,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课堂自学的练习,从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培养技能,减轻小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如二年级《日月潭》一课,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学生未曾到过的,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于是,我上网收集了大量的台湾省、日月潭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进行综合处理,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让他们看到了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一片朦胧;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台湾宝岛,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发出了众多的感叹:“哇,多漂亮,日月潭真美呀!”“这么美丽的日月潭!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

(二)、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和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上较为普遍的存在兴趣问题,因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这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陈旧有直接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例如,小学课本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采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学生从未见过的新奇有趣的事物,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的鱼群、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美丽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活生生地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这样,他们不仅不会感到厌烦,而且还会怀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蓬勃兴起,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后要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第五篇: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所学所有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于生活实践,成了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难点,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网络环境 实景教学 任务驱动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计算机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具备如下优势:

(1)交互性: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网络电子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视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以及集网页制作、网站管理于一身的可视化网页编辑器设计出来的跨平台、跨浏览器的充满动画的网页,更具有设计新颖、版面整洁流畅等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真正实现人机交互。

(2)实时性:计算机具备高速传输信道,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我在讲《电子邮件的申请、收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申请到的电子邮箱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的学习,又促进了师生交流,同时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留言板发贴子,老师实时进行点评,大大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3)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到达事先不可预料的地方;因为开放性,老师可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中断学生操作,将教学内容实时传递给每个学生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问题可向老师电子举手或通过耳麦请教老师,教师可跟不同的学生交流,一对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新型的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宽松、平等环境中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体会(1)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学校之间硬件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学生上中学后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有很大差异。在上初一年级第一堂课时,我没有急于上新课,而是调查学生“能用计算机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通过调查,我发觉有的同学能够上网,有的会用电脑画画,更多的同学会一些游戏,也有少数插班同学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学生实际有了大致了解,我便开始研究教材,调整教学顺序。例如:我安排两个学时,学习键盘指法操作,然后学习Windows窗口基本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上较难部分,我适当降低要求以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操作性强、实用性较大部分,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Word2000表格的基本操作时,我增加行列插入,表格合并、拆分以及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表格的删除等知识点;讲文件复制时,增加了运用“拖拽法”实现文件复制这一知识点;在学习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生动网页时,增加在网页中插入插件,播放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源的内容。这样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激发了兴趣。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层次差别、兴趣爱好灵活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

(2)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大致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人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在老师等外界力量引导下产生的兴趣;试问一下,从小学到中学,没有老师教学生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轻车熟路,炉火纯青。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兴趣,他们会主动体念游戏带来的乐趣;相反,在一次课堂上,我在讲网页中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时,给一个同学讲了3遍,让他给同学演示一下,结果他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根本就没听,为啥?一句话“没兴趣”。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机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景大致有3种模式:

A、在上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总结前一节课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知识内容,也可从近期身边发生的热门话题入手等。例如:我在讲Word2000版式设计时,从平时学生喜欢办班报入手,告诉学生用计算机办班报具有方便、字体工整等特点,启发学生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办班报;还有,在学习上传主页这课时,我告诉学生,这学期我们都在学习如何设计网页,网页做好了,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到,要使做的网页在一个区域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该怎么办?这样来引出上传主页这节课的课题。

B、充分利用实景教学,创设课堂情景

网络环境本身具备的优势使实景教学变得非常容易。信息技术课操作部分都可应用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边讲解边操作,这样师生教与学都变得相对容易,既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又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C、创设问题情景

信息技术科学性很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脑;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也很强,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些不可预料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适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多加鼓励,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学好每一节课。例如:在学习屏保知识时,我们提出“计算机为什么要设置屏保?”这一问题,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去探索该问题,教师可加以点拨,提示学生屏保特点是运动的画面,最后从显示器显示原理去讲授计算机设置屏保原因,这样可让学生加深问题的了解,又能发展个性化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讲文件的基本操作中文件的删除时,可以设计出如下问题:“被删除的文件放到了回收站,文件是不是一直放在回收站?”引出了“先进先出”的原理;学习如何设置网页中滚动字幕属性时,可插入两个滚动字幕,设置不同的数量(速度),不同的滚动方向,由速度及方向的差异,类比出数学上的相遇和追击问题。

(3)“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实践出真知”,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例如:将办班报、设计课程表作为学习Word2000的教学任务;将制作学生成绩表作为学习Excel的教学任务;将制作班级主页或个人主页作为学习Frontpage2000的教学任务;有了任务,就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加强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思考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实践。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虚空间,开放性是一大显著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上课时随意性很大,学生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不能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信息,以致导致迷恋上网聊天、游戏、交友,分散学习精力。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下载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研究与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研究与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的目标分析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学科教学与反思 (共5篇)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中小学各科的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广大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拓宽了师生视野,使课堂更具生机与活......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与网络研究探析

    2010年度萧山区共青团调研论文评比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与网络研究探析 水务集团(工)委:来雍敦 2010-7-13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 引发了......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研 究 方 案 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丰富......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发挥网络优势,探索教学新路 石首市东升第一中学 沈朝刚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内容摘要】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模式”进行高效教学。 【关键词】 网络环......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於建構主義的資訊技術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周志娜1 葉錫恩2 劉曉3 摘 要:本文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結合資訊技術、網路教學中現有的硬體與軟體基礎,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