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平专题讲座(阅读教学语用20140402)

时间:2019-05-13 01:5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俞国平专题讲座(阅读教学语用2014040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俞国平专题讲座(阅读教学语用20140402)》。

第一篇:俞国平专题讲座(阅读教学语用20140402)

俞国平专题讲座

2014年24学时培训

苍南进修校

(2014年4月2日)阅读教学的语用 会椋鸟

课例:《老人与海鸥》见人之未所见,感人之未所感

让孩子们聊特别是哪些词语感动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很多人都会看到,却只有作者读懂了„„明白了„„深深感受到„„只有走入老人与海鸥的世界,才能感受海鸥那异乎寻常的举动

回到《丹顶鹤的故事》,你会想丹顶鹤会有哪些异乎寻常的事呢? 学生写话:夕阳、晚霞、芦苇荡、芦花、请你从屏幕上这些事例中选择一件,用心想象,描写一个她生前与丹顶鹤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注意在“细节刻画上,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

一、“语文本体”的思辨

(一)两种思潮的交汇与激辩 1.传统

(二)课程性质的“偏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三)“运用”,需要厘清的概念 1.理解与运用

(1)读写的能力发展层次 写(表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写的要求、素养是高于读的。(2)理解与运用关系 理解不等于运用

不理解-第一次飞跃-理解-运用-第二次飞跃 理解是基础、训练是中心、运用是目的

语用不是课堂写,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3)阅读教学的价值

阅读教学核心任务是真正落实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课例《去年的树》

百度将军晶(干净的味道和力量)2.表现与存在

言语表现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言语教育的应用性

语言文字运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感悟、运用、认识语言表达的特点,总结语文表达的方法并在语言实践中实现有效迁移。阅读教学需要指向表达

听读型语感是语感的核心和基础,说写型语感是从这个核心中“生长”出来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课例《林海》:

先了解老舍,回顾学过的课文《猫》

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三个语气词连用,款款深情藏于其中,语言如音乐半婉转绵长,妙绝!叫声 《母鸡》节奏 《草原》细腻

走进课文,批注岭:云横秦岭家何在?„„ 背诵 迁移学法 欣赏

秋日的大兴安岭、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冬天的大兴安岭,更有别样的风味

二、“运用(写作本位)一语料材料,关注秘妙

文章当中语言运用最富有情趣的地方。

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重点就是对秘妙的寻获与品味,不仅知其然,而且还希望能知其所以然„„秘妙就是巧„„有了读到的种种秘妙,他们写作时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对秘妙的追求,就有可能创造出巧来。

精巧灵动的语词 独具一格的句式 丰富鲜明的段落 典范规整的篇式 鲜活细腻的描写 异乎寻常的标点 匠心独运的线索

课例:一点一线,一课一得《军犬黑子》 回读“训练过程”,发现一呼一应 搜读一呼一应,感受层层推进 练笔一呼一应,评点层层递进 链笔一呼一应,学以致用(课外)

二、目标炼制,关切运用

(1)课标的审视,以学段目标为观照 写景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2)整组的观照,以单元重点为导向(3)文体的关注,以文体风格为依据(4)文本的个性,以文本特色为核心。

丰子恺《白鹅》文与画的整合,文如其画,画如其文 幽默诙谐、简洁明快、课例《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初建形象,初触语言;理解形象、品赏语言;观照生活,表达自我;深入情感,品味情怀 为什么王安忆的语言能带给你 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

三、目标的实现,三个走向

从理解分析到表达运用;才获取知识到掌握工具;从教师讲解到学生实践

课例《纪昌学射》

一、温故揭题。正音纪,写字昌

二、预习反馈

梭子、虱子、妻子(轻声)请教、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用先„„再„„后来)说

三、直指寓意

1.按常理,课文应当主要写纪昌练习开弓放箭,可事实上并不这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领悟寓意

课文哪几段写练眼力?

2、3段,朗读,简要点拨,读出练的辛苦)课文这样写想告诉我们什么(不管学什么都要先练好基本功)

四、学习写法

1.嵌入型内容选择(1)约与丰

《巨人的花园》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 展开想象具体写;与原文对照 根据材料概括写;呈现课文对比赏(2)虚与实 《父亲的菜园》

根据三个动词化虚为序,续写;呈现教师下水对比阅读,补充(3)仿与创

朗读理解,图片欣赏;句群展现,集群积累;说写训练,实践运用《数星星的孩子》

《桥》短章短句,风格鲜明 2.转换型内容选择

(1)转换句式,凸显表达张力 《祖父的园子》

(2)转换情境,信息整合回扣 《别饿坏了那匹马》

(3)转化文体,形式情趣交融 课内《夜莺的歌声》用剧本的形式来交 《江上》改写:刚刚下水一群鸭 3.延展型内容选择

(1)神游——文本语言的复现(2)倾诉-(3)改编——文本语言的重组(4)随感——文本主题的思考(5)评点——文本赏读的方式 4.综合型内容重组 5.实用性教材研制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同步 《拉萨的天空》 欣赏图片,介绍西藏,理解湛蓝,背诵语句,迁移 新浪一页烟雨博客

第二篇:俞平伯简介

俞平伯简介

姓名:俞平伯

原名:俞铭衡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0年─1990年10月 籍贯:浙江德清

俞平伯(1900─1990.10),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

原名俞铭衡,浙江德清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浙江省视学、浙江师范国文教员,上海大学、北大女子文理学院教授,一度赴英、美,均不久即返。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学院等院校教授。曾加入过北京大学的“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诗人,提倡过“诗的平民化”。1922年1月,曾与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办五四以来最早出现的诗刊《诗》月刊。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是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诗集《冬夜》、《古槐书屋间》,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红楼梦辨》(1923年初版,50年代初改名《红楼梦研究》(再版)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1990年10月15日逝世,终年91岁。

第三篇:听曾国平讲座心得体会

责任能力与教育

——听曾国平教授讲《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后体会

人民小学 刘增贤

2009年12月8号星期二下午,学校举办了本学期第三期“校园大讲坛”,主题是《责任比能力重要》。邀请到重庆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演讲者曾国平教授演讲。曾教授用生动、诙谐的语言诠释了我们平时大家最喜欢推卸的“责任”二字的内涵。在演讲过程中,曾教授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案例征服了我们每一个听者的心。

学校为什么要选这个主题,我想大概是为了提高我们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吧。

曾教授从“优秀”谈起,一个人要优秀,必将有成就。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成就者优秀。是呀!谁不想有成就呢?曾教授说:人生在世,如果想有所成,必须具有三个条件:才能、勤奋、和机遇,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谁不想成为骨干教师,名师、优秀的教师呢?那教师的的优秀之路在哪里呢?曾教授给我们指明了道路。教师的优秀之路在于:立足本职。做好责任、能力、业绩三个方面,就会成为优秀之师了。

责任、能力、业绩三个方面,哪个最重要呢?曾教授说:“在我看来,责任最重要。”解析了责任的内涵,责任就是应尽的义务,做分内应做的事,干于对过失的当担;责任就是负责,对使命的忠诚和信守。教师的工作是培养祖国的未来,难道不是一种使命吗?难道不应该对这个使命负责吗?我们每一次备课,每一次教学,都应有一个责任。在我们的背后很多眼睛看着我们,学生的、家长的、社会的、我能马虎吗?只要我们心里有了“责任”俩字,还有做不好的事吗?还有教不好的书吗?就像曾教授说的那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想不到的方法。前不久我看了全国名师魏书生的一堂讲座录像,他讲了他上语文课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年,学校分配他去教年级上成绩最差、最调皮的一个班。一天上写作课,魏老师讲了怎么写作文,问学生:大家会写了吗?学生回答:不会写。那我念一篇作文,你们写下来,会吗?学生回答,有很多字不会写。魏老师想,这个班的学生怎么这么差呀,连字都不会写。

怎么办呢?那这样吧,不会的字呢,就写拼音吧。有学生回答,拼音都写不来。遭了,这作文没办法写了。这时,魏老师集中生智。大声说:拼音不会写的,就画圈来代替,没有人举手了,没有人不会画圈的。这个案例很长,却说明一个问题,大家常说,我们老师是做服务工作的,是给学生、家长服务的。对呀,你看魏老师做的多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一个学生都不落下。他的服务意识多强,他就是用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精神去教学,了不起。这印证了曾教授说的教师要有责任心,责任感,只要有了它,什么事都能做。

那责任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们不是要优秀吗?我们对学生负责,要学生优秀,教师的优秀又在那里呢?作为教师,也要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曾教授给出答案,那就是业绩。用教授的话说就是用业绩说话。其实,我们教师在就成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只有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才会做出成绩。其实一个人的责任比能力重要,能力有多大,他的责任就有多大。在现实生活中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们看看那些高官吧,他们的权益很大吧,掌管一方大权,呼风唤雨,但是他们身上的责任也很大。近几年,中国政府对官员实行了问责制,只要你要主管的地方出了大事,就要向你问责,不小心就会丢掉乌纱帽。老师权力虽然很小,有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主任”,还有的没有头衔,却责任并不比大官的责任小。

所以,听了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最大的体会是:教育工作是最具有责任心的工作,我们面对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对他们负责,对他们的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我们的国家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好好工作,作一名真正有责任心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语用教学

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应当首先和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语用交流之上。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想象世界”和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各显神通地进行语用尝试,是语文课堂训练的第一要务。

一、“广积粮”——为语用打基础

积累词语,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达词汇。语文课文中不乏许多好文,美文,词语追求的是量的累积。懂不懂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先将其储存起来。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深入还是注重词语累积的数量,虽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来考虑,但是没有量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同时,积累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意义认识。

1、立足课本

书本是学生主要的“语言积累”来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是进行语言积累的绝好材料。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呈现新词,好词,不要贪多,以一两个词作为重点进行了解词义,了解词语使用的语境,通过反复练说,达到学生对词语的内化,积累,日复一日,积累的词语量是相当丰富的。比如:《台湾的蝴蝶谷》,本篇课文就含有很多好词,令人难忘,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翩翩起舞等等,课堂中我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反复练说,我相信这些词能存进学生的脑中。

学习写字时,用字组词也是一个很好积累词语的机会,在组词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词语,让学生们互相见识,互相学习。

2、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一二年级集中识字,基本扫除文字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识字教学,集中认字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尽快掌握文字(含语言)这个工具,从而自如地进入阅读领域。拓展阅读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渗透。首先要取的家长的配合,因为学生识字量还是有限的,亲子阅读绘本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到一年级下学期,根据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我设计了“我爱看书”家庭阅读表,引导学生每天从故事书中选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上名字,用累计红花的方式奖励,提高学生积极性。在学校,学生每天下午来校后到第一节上课前,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故事书,目前已经试行一年多了,学生在进行组词的时候,就会说出:扫荡、高贵、万里无云、无精打采„„,都是他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耳濡目染的,虽然有的意思不太明白,但是词语已在心中了,了解其义,也是即将的事情了。

3、生活积累

教学中最大的障碍还是生活体验问题,学生每天在与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接触,接收到许多的语言信息,让其久而久之就内化成学生的语言。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3》中对子的认识,跟学生举例子说,春联就是对子,学生马上就反映出我家春联是迎春——接福,以后学生自然会关注春联的内容。

二、“授以渔”——为语用架桥梁

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如果不能使用,那就形同虚设。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把这些内储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该怎么用?教师就需要沉下心来教书,先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只有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还必须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性使用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把课程资源的开发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一课一得”即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利用这篇课文来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篇课文后,能得到一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训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以课内为主,课内以突出段的精读,课外突出篇的训练,课内以名段为主,课外以精品为宜。比如:《沉香救母》这一课中“沉香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引导学生先弄清“一„„就„„”的意思后,学着联系生活再说。在学到我会写的字“更”的时候,学生组了个词“更帅”,我就顺势问:“xx同学很帅,谁比他更帅?”有一个男生就回答:“我比他更帅”。学生发言热情顿时高涨,请了一位女同学和我站在一起,引导学生用“更”说话:“xx同学很高,老师比她更高。老师头发很长,xx同学头发比老师更长。”学生在说话中,明白了“更”的使用。

三、“磨铁杵”——为语用创情境

学,是为了用,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把语言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用恰当,用合适,学以致,以用促学,当然运用训练必须坚持不懈,多法并举,才能真正内化语用。

1、当堂的词语运用操练,还势必促使课堂教学充满无穷的生命活力。老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大胆,大声,大方的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形成自由有序的语言运用情景。这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老师生硬的上课,严肃的批评都导致课堂的冷却,无法形成语用环境,那就只是老师讲,学生听了。

2、通过设计出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较具生活性,形象性、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的教学,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这样就越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3、重视日常交流语用的渗透。跟学生聊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比如:看到学生打扮特别漂亮,老师夸一夸他,下次他也懂得夸老师,夸别人了。开假时都跟学生聊聊爸爸妈妈带你去哪玩了,玩的怎么样呀?明天就要春游了,大家心情怎么样?等等。

我非常赞赏刘仁增老师据此提出的“语用型教学”的一串响亮口号:生命,因语用而绽放;理性,因语用而温润;意蕴,因语用而开掘;语技,因语用而提升。在语用实践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进行,我将学生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从而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的课。

第五篇:俞可平关于政府创新

俞可平:政府创新的若干关注点——关于1500则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分析报告

1、大力推进行政机关自身的改革,确立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目标,提高政府机关的绩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是合理地设置政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提高政府行为的绩效;强调依法行政,将政府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更多地听取公众对政府机关的意见,在政府绩效评估中日益增大民意的比重,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的公信力正在严重流失,依法行政的程度还不高,离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科学的政府绩效和国家治理评估体系急需建立。

2、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进入21世纪后,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府改革目标,这既反映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政府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各级政府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增大公共服务的投入,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许多地方的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公共服务的制度供给相当缺乏,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偏低,官僚主义作风在一些部门依然比较严重。

3、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

政务公开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事关公民的正当知情权和信息权,关系到公民对政府政策和官员行为的有效监督,关系到决策的民主化,还关系到政府的廉洁。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推出了许多重大的改革举措,例如,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进行重大政策公示和官员任前公示等。但下面这些问题仍然不可忽视:政务公开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机制很不完善,各级党委的政务公开明显落后于政府机关,不少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决策公开性远远不能满足公民的需求,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迟迟没有建立起来。

4、推广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电子政务对于政府管理创新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可以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增加政府事务的透明度,扩大公民参与的渠道。在过去的十年中,经过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引入了电子政务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之间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差距很大,许多地方政府缺乏电子政务的长远规划,不少已经建立的电子政务系统实际效率不高,电子政务的普及率与网民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

5、简化审批,减少管制,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管制政府强化行政审批,增大政府寻租的机会,而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则必然要求减少行政审批的环节与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公民。政府不是企业,不应当有获利的动机,但政府应当像企业那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为准则。在过去的十年中,行政管制开始放松,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从中央到地方,有将近一半的行政审批程序得以减少。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政府的行政成本畸高,一些领域中行政管制过多,但在某些领域则出现了行政管理的真空地带,在行政管制中,政出多门的现象尤其严重。

6、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应当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势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而造成教育、卫生、安全、参与、养老甚至司法的不公平。对于市场经济的不足,只有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家的发展战略逐渐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社会保障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公

平正义的一项基本制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许多重大举措。但从总的情况看,我国的社会保障程度还相当低,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别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呈现出继续扩大的态势,覆盖全民的福利国家体制亟待建立。

7、实施扶贫政策,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市场经济不仅不会自发地消除困难群体和贫困人口,反而会催生新的弱势群众。实施扶贫和救助政策,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责任。各级政府充分利用了现行政治体制的优势和传统的政治资源,在扶贫和救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方面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长久的、持续的扶贫机制,实现从以输血型扶贫为主,转向以造血型扶贫为主;在政府救助之外,尽快建立民间的社会救助体制;除了继续注重对困难群体的物质性救助之外,更加注重教育、司法、环境等方面的制度性救助,除了继续注重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外,更加注重对妇女、儿童、民工、残疾人员和少数民族的帮助,从而全面地维护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的权益。

8、改革社区管理体制,促进城市居民自治

快速的城镇化、大量农民工进城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催生了当代中国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问题。传统的城市管理制度不仅严重损害外来居民的正当权益,而且也不适应户籍居民的正当需求,并开始影响城市社区的和谐稳定。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开展了包括户籍制度和社区管理制度在内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现行户籍制度造成了城市户籍居民与非户籍居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自治和城市社区管理都面临着严重挑战。

9、改革完善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发挥公民社会的建设性作用

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的兴起,是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最重大的变化之

一。原先对民间组织的管理体制已经严重不适应这一重大变化,为此,一些有远见的地方政府开始探索新的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其着眼点不再是阻止和防范民间组织,而是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建立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培育公民社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行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目前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并形成了对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束缚;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制度性和财政性支持不够;民间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从总体上说,现存社会组织的行政化色彩过重。

10、化解矛盾,加强治安,维护社会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是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基本策略。改革开放的过程,其实也是中国社会根本性转型的过程。旧的利益格局瓦解了,传统的管理体制打破了,正统的道德价值观消解了,这一切都引发了众多新的利益冲突和价值观冲突,从而使得社会稳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级政府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从整体上维护了转型时期的稳定局面,这种努力和成绩必须充分肯定。但以下问题仍需要我们高度警醒:犯罪率居高不下,公众的社会安全感明显不足,恐怖活动成为新的威胁,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机制尚未建立,而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机制正在积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11、发挥现行政治体制的优势,探索协商民主的新形式,扩大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和国家着力推动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种民主形式中,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民主选举可以解决权力产生的问题,民主决策则可以解决权力的运用问题。对于民主政治而言,这是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民主选举方面,中国现行法律的制度授权相对不足,但在民主决策方面,现行的制度空间则相当广阔。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决策民主和协商民主方面作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改革。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决策民主的制度化程度不高,一些好的做法迟迟不能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形式主义现象在各种协商民主和决策民主尝试中比较普遍存在。

12、逐步扩大竞争性选举,稳步推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民主离不开选举,尤其是竞争性选举。没有竞争性选举,选举就可能变成推举。但是,我国没有选举的文化传统,公民的选举经验也不足。竞争性选举给我们造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困境:不推进竞争性选举,民主政治就难有突破性的发展;若推进竞争性选举,则有可能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继广大农村实行竞争性的“海选”后,在乡镇和县两个行政层级,一些改革者大胆而审慎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竞争性选举试验。但总的说来,这方面的进展很少。我们对竞争性选举还存在一些恐惧心理,竞争性选举制度也很不完善,试点性的突破改革也不多见,甚至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县以下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也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机制而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13、广泛推行村民自治,改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城镇化转型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之初,农村与城镇的人口比例为8:2,在急速城镇化的三十年后,变为4.5:5.5。因此,中国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三农”问题。不解决农民问题,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转型就无法实现。无论是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如家庭联产承包制,还是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如竞争性的选举,首先都是从农村开始的,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战略眼光。各级地方政府遵循中央的改革思路,在村民自治和农村治理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突破性改革。但是,现行的农村治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需要,曾经对众多农民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家庭承包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正面临着严重困难,对农村治理进行结构性改造,建立新型的农村土地、房屋、行政、自治和公共服务制度,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任务。

14、拓宽监督公共权力的渠道,加强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督

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导致官员的腐败,这是政治学的公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腐败进入高峰期,至今仍没有实质性下降。为了遏制严重的腐败,党和国家推出了众多的反腐倡廉法规。在过去的十年中,一些地方政府试图另辟蹊径,以加大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力度,例如,开始进行预算监督的试验,这些新的监督形式意义极为重大。但在权力监督方面的突破性举措不多,预算监督等重要的监督新方式得不到推广,权力监督主要局限于体制内的自身监督,体制外的公民监督严重缺乏。

15、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公民参与是人民民主的实质性内容。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不仅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在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日益增大的条件下,如果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所面临的政治压力将不断增大,直至爆发严重冲突,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央屡屡强调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一些地方政府也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但总的看来,这方面的探索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严重短缺,相关的法律制度未能与时俱进,政府对公民参与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

16、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增大国有资产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原先的国家和集体所有制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国家、集体、私人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并保持其增值,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尝试。但仍有许多重大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例如,土地制度的改革、林地制度的改革、矿产开采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如何有效防止花样翻新的国有资产流失,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等等。

下载俞国平专题讲座(阅读教学语用2014040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俞国平专题讲座(阅读教学语用2014040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俞敏洪讲座观后感。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这样说到。理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正如赫伯特说的那样:对于盲目的......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心在成就,曾经三次参加高考而最终考入北京大学,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使我对俞敏洪肃然起敬。 听完俞敏洪的讲座......

    俞敏洪讲座有感专题

    一、让我最有感触的几点: 1、永远不要放弃对生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活着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即使遭遇挫折也不要放弃希望,生活中总是充斥着转机也与奇迹。 2、成功与相貌......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俞敏洪演讲观后感 软件工程1班 106 孙晟杰 在思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俞敏洪先生的演讲视频,其语言幽默风趣,讲理朴实无华,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并在课后查找他的讲座视频观看,观后......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今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看了俞敏洪的讲座,让我从中获益匪浅,也使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感悟。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现在得成就,曾......

    落实语用教学

    落实语用教学 一、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语用能力。1、错读的资源:读书中的语用 对......

    俞平伯进城情感美文

    公共汽车于下午五时半进城去。圆明园是些土堆,以外,西山黯然而紫,上面有淡薄橙色的晕,含着一轮寒日。初冬,北地天短,夕阳如箭,可是车儿一拐,才背转它,眼前就是黄昏了。海甸镇这样的冷......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0402(含5篇)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综合经济管理部 梁云峰 三月二十日,在油田公司机关党委的组织下,我和单位同事们集体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片。影片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