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模式解读
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模式解读
和谐学导五步模式详解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什么是情境?
情:是感情,是态度,是兴趣,境:是具体环境,是场景。
数学情境从内容上分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知识情境等等。
2.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能有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好的情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换成儿童熟悉而且喜欢的口味,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抽象的数学,孩子越是熟悉,他接受的程度越高。
3、情境创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如何判定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学生是对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产生了兴趣或探究欲望吗?第二,情境的指向性明确吗?即情境中要解决的问题指向了当堂课的知识点或第一个知识点。反之,不能引起兴趣和思考,没有明确目的,为了情境而创设的情境就不是好情境;第三,好的情境是儿童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不但能有利于发现信息,而且能很好结合儿童的已有经验,有助于儿童分析数量关系。
(二)组织有效活动,探究数学本质。
有效活动。首先是活动的设计,然后是活动的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合理处理生成,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逐渐形
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致力核心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住核心问题,找准数学模型,就要要明白儿童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和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所以我们要知道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什么,要达到的目标又是什么,也就是儿童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新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哪里最接近,增长点在哪?引导孩子寻找到结合点,引起儿童的正迁移,让儿童正面遭遇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放心,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想法,动脑接受小组意见,动心产生知识的碰撞,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模型建立的结点,建立数学模型。
(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也是求简的过程,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逐步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单单是简单应用模型的过程,还是进一步理解和加固模型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辨明本质的过程。
此阶段要注意下列问题
(1)检测的趣味性
符合儿童的口味,增强趣味,乐中学。
(2)体现层次性
课标中说“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儿童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儿童的差异,所以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检测,有模仿型(基本型),变式型,发展型;还可以设计检测超市,学生像逛超市一样,在合理的要求下,自主选择练习去完成,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争星夺旗型,学生以个人或者组为单位,向最高峰冲刺,不断拿下碉堡。等等,这要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
(3)还要求数学教师在这个阶段的反馈要及时,学生完成练习后,他们最关心练习结果是否正确,但其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一般来说,反馈越快练习效果越好,学生的需求也较快得到满足。
(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
卡迪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米山国藏也曾这样说:无论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只是第二位的。如此看来,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于个体来说,具有终身的意义。
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我们必须要看到它在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之路上的延续和发展,给学生思维、品质、素养所带来的启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高度,才有可能使数学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深化和内化,把数学延伸到课间、课外、其它领域,延伸到生活去,延伸到将来的发展上去。
总之,任何模式应是基于学生中心,基于自主构建,基于学习素养,基于互动交流,唯有如此方能符合认知规律,方能优质高效。希望我们的数学课都是五彩斑斓的,丰富多彩的。
第二篇: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来结出的第一枚教学教研硕果,下面我从其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流程、基本特点、注意问题、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思想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基本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准确展示学习目标,导引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
(四)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从而使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三、基本特点
1、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
3、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注重问题生成,根据课堂学情不断调整课堂。
4、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五步导学中教师要有效落实教师的导,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诱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诱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5、关注学情反馈的及时化。
教师要做好课堂的观察者,随时关注学生,及时把握学情,学情反馈做到心中有数。
6、把握知识点拨的关键化。
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7、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课堂教学要创设生活情境,再现还原生活实际。
8、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9、把握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10、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五步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还必须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因为更多的是鉴别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后续的学习提供预测,所以不能反映出该同学在某一时期内的学习状况,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产生的错误认识。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与分层评价,例如,课堂提问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回答也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予以准确评价,看到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师教学是否发扬民主,教得是否轻松,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等等。
四、实施五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改变原有角色,变权威性的知识拥有者为学生情感的反映者、学习知识的咨询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变讲为导,努力将“导”定位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在自学、质疑、议论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开窍,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消化知识。
2、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五步导学进行因时施教、因材施教,特别关注优生和学习困难生。
①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和掌握自学的方法,教师可拿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带着学生探讨学案中自学环节的问题,探讨他们研读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再借助“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②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在要求大多数按学案完成自学任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较弱的学生的帮扶和指导.
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优秀学生在出色地完成本身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做教师的小助手,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伴。让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让差生在一个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合作小组或班集体中,与其他同学同步学习。④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待激励的学生,把导学问题中简单的重复提问的问题留给他们,迫使他们调动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变依赖观望为积极投人。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中上生,使各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通过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或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⑤要及时对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查辅导,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每位学生都能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案要求完成学案任务,力争堂堂清。
3、要加强合作学习组织建设。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与学生所处的学习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有很大的关系。要加强合作学习组织建设,首先要抓好学习小组长的培养.尽快让他们能胜任主持小组学习的重任。其次,要求每人要明确在本组中的角色定位,主动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和义务。
4、要注意利用情感保障学路。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学,是一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让学生把学习任务当作一件令人愉快的礼物来接收,就需要对学生实施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鼓励,多创造成功机会,有意识让孩子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始终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一起去体验获得新知后的喜悦,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断强化他们探寻、研究的兴趣和意识,引导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会不会学,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也要克服消极等待的思想,特别要克服不敢放手的保守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采取慢慢来的做法,而要在一开始就舍得花时间、花力气对学生严格要求,进行培养和训练。要引导学生开展自学训练,且要坚持一段时间,不能时导时停。值得注意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也不能长期依赖于学案指导。指导是为了不指导,最终要让学生丢掉学案这根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6、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才能胜任“导师”的角色。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导”得主动,必须要导在学生主动学习上。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要具备这种主动导学的本领,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五、重大意义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
①“五步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②“五步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还处在起步阶段,可能还存在某些不足,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因而需要说明的是,模式是灵活的框架,我们的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允许有变式,主张各学科教师在五步导学的基本框架下根据具体教情和学情创新出一些“自选动作”,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生动高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过渡:那么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呢?我们教师应如何作为呢?导学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抓手。
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备课方案(试行稿)
一、导学案的含义
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二、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性化,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三、备课指导思想 以五步导学案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成长。把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根植其内,把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把教、学、做联结为一个过程,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四、备课思路
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在备课中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备课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5.实用性原则。导学案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6.规范性原则。导学案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导学案编制流程、导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要统一规范。
六、备课要求
1、五步导学案案应该具备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
2、五步导学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五步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4、五步导学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
5、五步导学案应按照目标导学、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反馈提升、达标应用的模式备课,可体现某个环节的创新性、但不可走样。
七、备课模式
按照五步导学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进行:
人人备课--------集体研讨--------自我微调--------课后完善
八、具体方案
(一)人人备课——形成草案。备课组长按照学科组的统一要求,安排好每周的每一节课的备课时间,学科组内的每位教师人人备课,教师个人确定几本参考资料,提前一周完成备课。备课中,要求每个教师精心、充分备课,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弄清所备教学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考点和能力训练点,并就此设计教学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导学的内容和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导学方法、导学思路以及创新点、德育点;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达标应用习题;对于教材上没有或该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研究性地去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还存在疑虑和障碍等,使每个教师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入自我教学思想的导学草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一人主备,其他人依赖的集备弊端。
(二)集体研讨——形成共案。在集体研讨时,学科组教师人人拿出草案,供同科老师参考,并轮流进行五步导学说课,说教材学情、导学目标、自学提纲和方法、导学过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然后全组讨论学习目标是否具体、恰当、可测,自学提纲是否要点清晰,自学方法是否明确可行,问题探究是否有序有效,反馈提升时如何进行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是否实现了精讲巧拨,达标应用问题设计是否具有层次性、针对性,能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商定后确定导学共案,最后由一人执笔整理出五步导学共案。集体研讨是备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克难攻坚,达成共识,共享智慧成果。
(三)自我微调——形成个案。
集体研讨后的导学案在使用前,任课教师要有思考,须再优化,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知识结构、个性气质等方面,并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认识基础,层次差异和思想水平等情况,进行微调,从而在众人智慧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再创新,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我个性特色的个案,并将其应用教学实施中,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这种个案不要求执教者一定写在导学案上,只需做到心中有数,有备实施即可。因此任课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五步导学案备课与使用不走样的情况下,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
(四)课后完善——形成新案。
导学案实施后,教师还要针对课堂中发生的现象作生成性分析,就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如课堂导学是否灵活有效,教学组织是否有序,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等等,并记录下来,即教学反思。并调查搜集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效果,据此反馈来刷新自己的观点,最后把自己的课后反思和学生的反馈集中到备课组,集体交流、归纳、整理、订正,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科学高效的导学新案,作为下一次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从而更好地改造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实践,体现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下五步导学案的使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九、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规范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概括地讲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
十、导学案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好一份科学有效的导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1、以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实施细则
(一)做实五步导学
1、目标导学
备课组精心备好《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后,教师根据学习难度系数,确定课前自学或课堂自学形式,如果章节内容学习难度系数较大,可在教学前一天发给每一位学生;如果章节内容学习难度系数较小,可在课堂教学时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所学章节内容具体学习目标,导引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如果有困难就解决一部分任务和内容,不懂得难解决的做好标记,完成课前自学,然后进入课堂自学,整理出自我学习疑难点,课堂上的自学环节是不少于10分钟的,做到精心自学,有目标的自学,老师则在学生自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方式。并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指南针”,针对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老师加以梳理、归类为导学做好准备。
3、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老师提出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整合归纳,预备反馈提升环节时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4、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展示,是学案教学实施的核心。因而教师心中即要明确展示目标: 1)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其他学生的听讲、更正、补充、拓展,实现对知识的再一次认知。2)通过展示,尽可能的将学生在预习、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暴力出来,以待修缮。3)通过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个性化的展示,使劲可能多的学生从中提样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生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又要把握展示的基本要求,做好反馈展示活动: 1)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展示的全过程。
2)展示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认真听讲、更正、补充、拓展。
3)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及时点拨、总结、拓展、调控和激励作用。
4)展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相互鼓励,积极创造团结和谐的展示氛围。5)展示汇报完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结论。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归纳,思想让学生生成固化,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易学、易懂的一带而过,事先应做好充分准备,对展示重、难点适时地加以必要说明,以引起学生的足够认识;重点、难点展示时教师适时引发交流,适当点拨;教师在精讲点拨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这是教师主导的关键发挥,学生学习的质量保障、三维目标的达成都依靠它来实现,所以说点拨启发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精心点拨、巧点拨,点拨到位。
5、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这样才能够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成功的体验,都有进步。不能搞一刀切,用“统一要求、统一训练”代替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在这个环节,并不强求一律,快手会得到拓展,慢手会得到帮助而提升。对于导学案上“达标应用”部分的题目,力争做到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质量,及时矫正易错点,并举三反一,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做细课后管理
课后管理是《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实施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后管理做的好坏关系到一节课的完整性和高效程度。
1、盘点反思:课后反思包括“学后反思”和“教后反思”两个部分,学生写学后反思,老师写教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老师要指导学生盘点课堂,对本节课或本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性的反思,落实课程标准,归纳主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达到学有所得,一课一写。学后反思用平实的话,写一写自己的得失,可以写自己的成功之举,可以写瞬间灵感,可以写学法收获,可以写思想困惑……写中有学、学中有思、思中成长。由此,让学生学会及时回顾反思,培养概括、归纳能力。学后反思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写,也可以放在课后。老师要对学生的学后反思做及时的评价总结。
2、整理督学:课后管理中老师不仅要求学生盘点课堂,写好反思,还要指导学生整理、巩固导学案,然后收齐上交,由小组长做认真批阅,最后教师审阅,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全盘把握课堂学情和教情,对学困生及时跟踪辅导,做到监管到位、反馈及时,确保每个学生学习任务“日日清”。同时对课后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认真总结积极改进,写出深刻的教后反思。课后管理主要包括当天检评作业,当天反馈改正,当天课后反思,堂清、日清、周清。三、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案内容认真进行自学,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作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力争自行解决教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并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中面临的困难、难点,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在完成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导学案上的作业力争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要与同桌和同组同学主动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3、导学案上要写清自己所在班级和姓名,便于老师课后管理的查证和反馈。
4、导学案上字体书写要一丝不苟,完成导学案时要求学生使用双色笔,蓝色钢笔,让学生完成导学案时使用;红色油笔或铅笔,在课堂上其他同学展示后或老师点拨后,学生补充完成或纠错时使用,并及时在导学案的后面写上学后反思,不得敷衍了事。
5、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有序。以备复习时使用。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的作用,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2、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3、要做到“三必讲”、“三不讲。
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生米做成了夹生饭”。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也就是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所以,动态地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分”与“合”是学案运用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必讲”即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必讲,多数学生不会的必讲,出现原则性错误的必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能小组合作学会的不讲,能借助工具书、资料、网络等渠道学会的不讲,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4、无论上新课还是上复习课必须使用《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否则不准进课堂。
5、教师要结合本班学情和自己的能力,根据学科特点,有创造性地使用《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课,不能死扣导学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避免把新课上成习题处理课。
6、在学案导学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要有区分。
就整个实施过程来讲,一般遵循五步导学的顺序。但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和掌握自学的方法,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教授他们钻研教研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可以借助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7、整理成册
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三)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学生自学预习后检查导学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四、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使用评价标准
1、看学习目标设置是否具体、恰当、可测。
2、看学生学习是否主动,学习气氛是否浓厚。
3、看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充足,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
4、看学生的达标率是否高。
5、看课堂是否朴实、丰实、愉悦。
五、注意事项
1、《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是导案和学案的统一。所以既要有导案的必要环节;又要有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提示,有精要的分层设计的练习,题量要少而精,知识覆盖面要宽,适宜迁移。
2、《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操作要灵活,注重实效,切忌生搬硬套。
3、实施《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后,要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任课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4、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5、最大限度地发挥《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效果。
6、整理成册
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第三篇:浅谈“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操作策略
浅谈“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操作策略
赤峰松山区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刘明珠
内容摘要:“和谐学导五步教学”创新使用,要求教师做到: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以培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点;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充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发展式地运用好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创新、培训创新精神、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情趣、创新运用模式。
正文: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构建一种科学实效的教学模式显得十分重要,松山区教研室主研的“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教育科研课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适合我学区学情的教学模式,现就 “五步教学法”操作策略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以培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点。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模式中,第一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适切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不断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然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
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
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模式第二环节“组织有效活动,探究数学本质”中,教师就要摆正师生关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讲授者,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良好学习品质。为此,为师者,必须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引导学习群体集思广益,实现多向交流。这一点正式模式所体现的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4、努力强化数学模型的构建,力求学有所得。在模式“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一环中,就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和关于建构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总结一堂课的内容、一次讨论的结果、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过程中。实现知能新的构建。
四、充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固然有诸多模式,但“五步教学模式”确为适合我学区学情的较优模式,在实体操作中,我们重视以上四个方面,将会创新发展式地运用好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第四篇: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2.第二步:对学、群学;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四、几点说明
1.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3.各环节时间安排问题。
由于学科、课型、学习内容难易度和学情不同,各环节时间不可能去统一确定。只能作一般性预设,就一课时的内容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分钟;独学—10 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含小展示、大展示及准备时间)—1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8分钟。但往往独学可以是在课前自主自习课进行,课上以其他环节为主,这样各环节时间就要适当调整.五步三查基本模式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作提前预设,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
4.“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5.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求老师要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
第五篇:五步教学模式
横山县第五小学“五步教学模式”探究指导意见(初构模式框架、人人试用、修改完善发展、优秀者表彰奖励)
一、“五步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打造有效课堂,力求高效学习,提炼教学模式,实现名师工程,展示名校风采。
二、“五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五步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五个步骤,第一步“问题提出”,第二步“诱导学习”,第三步“问题解决”,第四步“展示评价”,第五步“归纳总结”,即:“问、学、解、展、结”。
三、“五步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第一步“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提出问题,因此这一环节显得至关重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人(学生、教师)是问题提出的主体。对于低年级来说,主要由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承担问题提出任务;对于高年级来说,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承担问题提出任务。因课型、学情而定。
2、问题的呈现形式:大致分为两类—口头和笔头回答的问题,形式包括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图一图、写一写、算一算、背一背、记一记、选一选、答一答等,也可以以试题等多种形式呈现。
3、问题设置遵循:抓住课程的重点、突破课程的难点、依据课程的标准、关注课型学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渗透德育教育。
第二步“诱思导学”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围绕“核心”,狠抓“中心”的落实。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要恰到好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学生学的精彩是衡量有效课堂的唯一标准,学生自己能学通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似是而非的教师作必要的提示,学生无法学懂的教师诱导或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心”,学生回到“核心”,应用“中心”,解决问题。
1、重点解决第一步设置的问题。简单问题独立完成,较复杂问题合作完成,纯复杂问题指导完成。
2、动态生成的知识,教师重新设置问题让学生再解决巩固。
3、极力提倡“一题多解”,杜绝“多题一解。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智慧。
第四步“展示交流”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活心”,学生将学习成果活跃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1、展示分“自我展示、小组展示、全班展示”三类。自我展示即自己给自己展示。三类展示形式可以都用,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二。
2、展示必须伴随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可以是学生评价,也可以是老师评价;总之评价以激励为原则。
3、展示交流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或教师立即回应、讨论、纠正。
第五步“归纳导结” 提问式对本课进行总结、反思,这一环节是理论提升阶段,必不可少。
1、就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式总结,可将要点板书黑板上,反复提问强调,加深理解。
2、将三、四步暴露出来的问题在通过提问的方式反复训练,强化纠正。
3,作业布置。上课前设计好的作业根据课堂反应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分类布置完成,也可根据三、四步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新设计作业内容分类布置完成。
四、“五步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1、该模式是基本框架,是理论指导,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模式步骤可增可减,灵活应用。
2、该模式对小学一二年级不太适用,请一二年级老师依据本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加以修改、创新,确立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各老师在实践本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本模式的教学环节、思路和思想,不断形成赋有个性的、适用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4、本模式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教师在应用过程中理清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照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