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

时间:2019-05-13 03:0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

第一篇:“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

“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流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流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策略。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教学流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与之相适应,规范的高效课堂流程倡导导学、质疑、..............................点拨三大教学方式。“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理论基础

从人本主义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进行指导。它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错误的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教学基本流程

“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激兴导学—提............................出问题,独立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巩固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教学目标中要解决..........的全部问题,问题要突出重点。针对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用陈述句式,阐明用多长时间用什么方法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检测。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用耳语传递信息,不打扰其他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学会批注,学会总结,能够发现新的问题。逐步实现从有意提醒到习惯性自觉的养成。在独立学习之后让学生结合预设的需要研讨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也就是新产生的问题。此时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总结出规律,也就是要进行精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即使学生把问题都解决了,教师也要把规律性总结呈现给学生,再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正所谓要达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境界。

3.教学原则

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难度适宜,难度系数为7:2:1。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要适时点拨,先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进行指导概括和总结。

4.辅助系统

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的辅助设施,给学生自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就是要运用电子白板,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学法指导;围绕课时重点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习题的难度系数为7:2:1。九年级要有适当的中考题型。通过电子白板呈现给学生,中考题型要提供标准化答案,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5.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但是,学生如果对自学内容不感兴趣,需要时间较长,需要教师非常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在大班教学中有一定局限,更需要利用好开展小组学习。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二篇: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模式解读

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模式解读

和谐学导五步模式详解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什么是情境?

情:是感情,是态度,是兴趣,境:是具体环境,是场景。

数学情境从内容上分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知识情境等等。

2.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能有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好的情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换成儿童熟悉而且喜欢的口味,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抽象的数学,孩子越是熟悉,他接受的程度越高。

3、情境创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如何判定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学生是对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产生了兴趣或探究欲望吗?第二,情境的指向性明确吗?即情境中要解决的问题指向了当堂课的知识点或第一个知识点。反之,不能引起兴趣和思考,没有明确目的,为了情境而创设的情境就不是好情境;第三,好的情境是儿童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不但能有利于发现信息,而且能很好结合儿童的已有经验,有助于儿童分析数量关系。

(二)组织有效活动,探究数学本质。

有效活动。首先是活动的设计,然后是活动的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合理处理生成,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逐渐形

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致力核心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住核心问题,找准数学模型,就要要明白儿童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和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所以我们要知道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什么,要达到的目标又是什么,也就是儿童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新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哪里最接近,增长点在哪?引导孩子寻找到结合点,引起儿童的正迁移,让儿童正面遭遇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放心,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想法,动脑接受小组意见,动心产生知识的碰撞,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模型建立的结点,建立数学模型。

(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也是求简的过程,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逐步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单单是简单应用模型的过程,还是进一步理解和加固模型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辨明本质的过程。

此阶段要注意下列问题

(1)检测的趣味性

符合儿童的口味,增强趣味,乐中学。

(2)体现层次性

课标中说“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儿童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儿童的差异,所以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检测,有模仿型(基本型),变式型,发展型;还可以设计检测超市,学生像逛超市一样,在合理的要求下,自主选择练习去完成,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争星夺旗型,学生以个人或者组为单位,向最高峰冲刺,不断拿下碉堡。等等,这要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

(3)还要求数学教师在这个阶段的反馈要及时,学生完成练习后,他们最关心练习结果是否正确,但其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一般来说,反馈越快练习效果越好,学生的需求也较快得到满足。

(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

卡迪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米山国藏也曾这样说:无论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只是第二位的。如此看来,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于个体来说,具有终身的意义。

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我们必须要看到它在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之路上的延续和发展,给学生思维、品质、素养所带来的启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高度,才有可能使数学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深化和内化,把数学延伸到课间、课外、其它领域,延伸到生活去,延伸到将来的发展上去。

总之,任何模式应是基于学生中心,基于自主构建,基于学习素养,基于互动交流,唯有如此方能符合认知规律,方能优质高效。希望我们的数学课都是五彩斑斓的,丰富多彩的。

第三篇:导、探、练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还学生以自主,展学生以精彩”为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自我评价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乐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一种教学模式。

一、“导、探、练”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

“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导学”、“探究”、“练习”的基本活动。“导”就是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新知的教学 “生长点”,运用“正迁移”规律构架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提供鲜活的例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就是以学案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练”就是指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增加练习量,进行实战演练,及时反馈、巩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导探练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找准基点 导

激活基点,迁移诱导

提供例证

诱导探索

生成问题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探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验证

提示结论

深究结论

专项练习练

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诊断练习

综合练习

课堂作业

三、“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1、体现目标的“三维”和课堂教学的“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2、服务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尽力提高随堂课的教学效率,全力打造“有效课堂”。

3、遵循《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教学策略的科学性。

四、“导、探、练”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第一板块:导(自主学习、导学导教

10分钟)

1、课前复习,温故知新(2-3分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设计1—2个综合性的试题或者与

本课复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目的:温故而知新,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注意点:习题设计简而精,时间不宜过长.准备充分,必要的课件或小黑板,坚决避免随意性。

2、依纲据本,导标(1-2分钟)

[通过课前口述或板书交待本节学习任务和目标,低年级做到合理交待,高年级明确交待。(1分钟)[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意义] 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注意点]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学生能听明白。

3、依课依标,导学(2-3分钟)

在教师交待目标后,教师要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出示与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依据目标,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文学常识等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并整理出自己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辅导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以及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尊重学生独到的认识和体验。数学学科主要出示尝试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等等激励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好奇性,促使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老师应提醒学生:“不会做这道题的同学,请翻开课本看看例题是怎样做的,再想想这道题应该怎样做?”。自学课本前,教师可以提一些思考题作指导。以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成熟就转入下一步。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这部分主要是在梳理整体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以知识树或知识结构的形式将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导学和导教。所设计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设计一些相互比较、系统归类、承上启下、体现结合的问题。学生依托这些问题通过自主梳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目的] 让学生知道导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意义]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注意点]

1、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好,就怎样做。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告知学生怎么自学,引导学生抓住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学生重点思考关键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上。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方法好,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科实际,就采用什么方法。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2、导学激兴,做到三学

(1)激学;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学生状态和教学内容设法调动学生。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激发。

(2)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

(3)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巡视、指导和鼓励。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还要注意做到通过组织学生邻座或小组之间的互查和评比等,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学生主动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要促进和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前的三级预习。养成自觉预习、善于预习的习惯,为课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从三年级起增设简单的预习作业,从五年级起增设单元性的整体预习,要求学生利用大礼拜长短假进行预习下周教材的内容,初步找出疑难问题。

4、低中年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自学能力,教师的导主要的引导,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教学模式可根据年级特点变化。

第二板块、探、(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不低于20分钟)出示题目,合作探究

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题目(一般2—3个),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思维提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人人发言,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探究整理,进一步梳理知识,重在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相关联的知识达到准确识记和理解。在整理、识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相互检查、男女同学互问互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交流复习成果。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精讲点拨,突破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知识交汇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升,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法规律的运用等方面得到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讲要害、讲易错的地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能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的坚决不不讲。

[操作] ①教师在通过第一板块的导学,发现学生学校的困难,进行调整,提出深入探究的题目,组织学生深入研讨,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② 学生根据研讨,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

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④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要有听说读写思议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形式,坚决避免单一的乒乓球式的提问模式。

[时间]不低于10分钟 [目的] 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②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 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探的内容。探的内容应该是导学后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

②明确探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③明确提探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第三板块

练(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不低于10分钟。

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一套注重基础、兼顾能力、能基本覆盖本课时主要内容、题量适当的练习题、作业题或检测题,让学生当堂自主完成。在自练的基础上,学生互批互改、黑板演示等形式进行当堂反馈矫正。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达标检测,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提升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具体要求:

1、练习要典型,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出题,要分层次出题,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可以有必做题,选做题,但并不是将学生人为地划分层次,选择的权利在学生。

2、当堂必须完成,分层次地完成。当堂完成的好处,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能力的培养自己去做。二是可以直接反馈信息。三是可以有效地减轻课后学生的负担。四是可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课后许多活动课的内容。

3、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4、当堂训练的时间应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堂作业和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当堂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词,一般可分为必做题词和选做题词,其中必做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长,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的数量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既不超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完成为限,既然不超量也不偏少,一般以三道题为好。三是典型录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上述针对最难点所进行的训练更要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当然,对学生易做错的题词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6、高年级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尽量指导。当堂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也不予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

7、在学生当堂作业时,勤于巡视督查,了解情况。教师要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学生可能出现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纠正,同时要通过现场批改分作业,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操作] ①布置课堂练习。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督促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当堂清”。

[时间]不少于10分钟。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 ①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当堂清”。

②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注意点] 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⑤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策略:

(1)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一般在15分钟左右,保证学生每节课有不低20分钟连续自学和练习时间,低年级学生没有自学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单一是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2)灵活运用“导探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或师生互动式思议听说读写练的时间。

(3)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4)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溪河中心校 李健雄

“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第四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地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心得

地理组:赵燕利

自2010年8月开始,我校为加快新课程的研究步伐,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大力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教师的我收获很多,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导学案设计编写时,要有鼓舞性启发性的激励文字,这样便于学生主动完成导学案,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充满激情。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这样便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使教与学协调同步、教学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组织学习时,要从说话指挥——点拨指导——激励评价——关注细节入手。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运用知识点拨、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作环节性推动,安排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安排小组发言,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在贯穿于整节课各环节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都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连中、练后的点拨性评价,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1-

种主动达标的行为。比如,我在讲《数字地球》那节内容时,最后设置的问题是“假如你是‘数字地球’的代言人,请为它编一句广告词?”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广告词,这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机会,也满足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问题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导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完成作业,而是自主的学,合作探究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时也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实时的点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导学”教学让学生自学自练,合作互助,板演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自学能力。“问题导学”教学老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学习过程活跃而实在,检测手段严格而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大大提高。

总之,我觉得“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教学的实践运用,充分证明了“问题导学”教学科学、实用,真正实现了知识探究与方法探究的和谐融合。

第五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心得

自开学到现在高一数学一直实行问题导学课堂的授课模式。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下载“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规范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操作规范(建议)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提出本教学模式。 第二条 本规......

    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丹阳市实验学校 毛丽娟 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为主,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的......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窑院小学 陈杰 问题导学教学,是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所谓问题导学,也称之为“基于问题·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它是以问题解决为......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推荐)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

    朱店学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定)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朱店学区 一、“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养成习惯,形成......

    关于“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实施的解读

    关于“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实施的解读 静宁县教科所 孙学良 一、需要澄清的几个误区: 选调。有一个规范性的东西,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真正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会有新的......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实施解读5篇

    县教科所 孙学良 一、澄清两个误区 1.关于课堂教学改革 模式是手段,是技术,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才是课改的核心。 2.关于课堂教学模式 (1)不要抵触,要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