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窑院小学
陈杰
问题导学教学,是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所谓问题导学,也称之为“基于问题·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它是以问题解决为起点,以问题及问题解决为主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确立态度、培养能力、习得知识的教育任务。或者说是以问题解决为主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习得知识,问题是解决构成了主要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探究为其主要的学习方式。该教学创设的是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教师在《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加工,学生在“问题及问题系统”的激趣、激思、导向、导引下自主独立通读教材和相关材料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产生“疑难、疑问、想不通、不会做”等阶段时,合作学习、展示探究成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教学活动顺理成章地进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争辩阶段,而不是来自教师特意安排的一个学习程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凸显,教学活动随着问题的线索步步深入,既张扬激烈,又自然流畅。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参与、引导、点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而又充分体现。
在该学习方法框架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天然地融为一体;“自主、合作、展示、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成为必然;“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发展自在其中;“教材、教师、校园、家庭、社区、网络、实验、活动”等教育资源浑然一体;人生所需要的责任感、义务感、理解、感恩、公正等基本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体验和不断强化。
“问题解决导学”的“学”是核心,“导”是关键,“问题”是载体,“解决”是目标。
“问题”产生的基点是基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基于教师对认知规律、学习规律的理解、把握和智慧应用。是学科、学生、教师三位一体问题整合相融而生成的。“问题”设计力争激趣、引思,具有挑战性和思辨性,注重针对性、层次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能促成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该教学框架下教师的“导”,是“导”而不包办,“导”而不替代,旨在导过程、导方法、导思路、导思维、导疑难辨析、导学科思想的渗透、导学科活动经验的积累。“导”贵在师生智慧的教学对话中。
该教学框架下学生的“学”是要还给学生并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主张的是“先学后教”,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学、班级展示学,注重生生、师生之间在教学对话中的探究学。
本教学框架追求的功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持续的原动力并不断激发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思维品质,使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地去学习。
第二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地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心得
地理组:赵燕利
自2010年8月开始,我校为加快新课程的研究步伐,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大力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教师的我收获很多,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导学案设计编写时,要有鼓舞性启发性的激励文字,这样便于学生主动完成导学案,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充满激情。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这样便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使教与学协调同步、教学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组织学习时,要从说话指挥——点拨指导——激励评价——关注细节入手。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运用知识点拨、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作环节性推动,安排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安排小组发言,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在贯穿于整节课各环节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都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连中、练后的点拨性评价,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1-
种主动达标的行为。比如,我在讲《数字地球》那节内容时,最后设置的问题是“假如你是‘数字地球’的代言人,请为它编一句广告词?”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广告词,这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机会,也满足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问题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导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完成作业,而是自主的学,合作探究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时也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实时的点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导学”教学让学生自学自练,合作互助,板演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自学能力。“问题导学”教学老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学习过程活跃而实在,检测手段严格而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大大提高。
总之,我觉得“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教学的实践运用,充分证明了“问题导学”教学科学、实用,真正实现了知识探究与方法探究的和谐融合。
第三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心得
自开学到现在高一数学一直实行问题导学课堂的授课模式。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四篇: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规范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操作规范(建议)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提出本教学模式。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学科和课型,用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三条 本规范的意见为指导性意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
第四条 本操作规范由各实验学校教务处负责总结和搜集改进意见。
第二部分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五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应呈现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六条 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七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第八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第一阶段: 预习思考,自主探究。第二阶段: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第三阶段: 针对训练,巩固提高。第四阶段:回归教材,反思再探。
第九条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为切入口,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同时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第十条 科学引导,自主自悟。“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导”: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适时点拨,启迪思维。
第十一条 针对训练,巩固提高。每堂课在初步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围绕教学任务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附则
第十二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为课堂改革的一种新尝试,要注意积累经验,总结改进。
第十三条 要切实理解和把握“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主旨和核心,创造性地运用。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二0一0年九月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丹阳市实验学校
毛丽娟
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为主,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格局普遍存在。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想办法将教学重心下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怎样引导?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关键,因为一切思维活动均从问题开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问题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导学法又称“设问教学法”,也称“问题情景教学法”,就是通过老师精心设置问题和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形成教学活动的双向交流,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合作探究、开拓创新等能力,并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老师诱导点拨,略加示范,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内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问题导学法”把“教学”改为“导学”,用“问题”启发学生来学习语文。在这教与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特别注意三点:
1、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把教学内容问题化,老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2、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直到学生理解弄懂为止;
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根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思维活动规律,“问题导学”教学法要求老师根据所授内容的特点和所授对象的认知水平,将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划分为一些前后联系的动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展示总结——迁移提高”等五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互动双边活动。一般以两课时为一教学内容。
1、激情入境,引发兴趣。语文课和其他课不同,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阅读篇目饱含作者创作的激情,因此,在问题提出之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发展能力的主要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示范、或表演、或朗诵、或吟唱、或模仿等均可,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导入环节容易准备和操作。该环节时间不宜太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作者、背景简介等可设置问题导入。
2、质疑问难,活跃思维。这就是阅读思考,启发思维的环节。“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思维由问题引起,疑问是发现之母。问题可以是老师课前精心设置,也可以是学生预习自主提出;可以个人提出,也可以合作研讨提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疑好问,要善于巧妙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会答”到“会问”。当然,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方面:①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不能偏题;②注意启发性,选择的角度要新颖,精心设计“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③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为此,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此为设计各个问题的依据。在教学的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
问,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导向更深层次,让学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更加主动地继续钻研和探索;④涉及面要广,不能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问题的设置应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设问,使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回答,也就是在“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问题可以板书于黑板或用学案下发,也可以用课件显示,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3、自主合作,探究答案。对问题的理解,较容易的可由学生单独探究来完成,较难的可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可根据座位的不同摆放采取不同的思考问题的形式: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可用单独或“四人帮”的形式思考或讨论,“四人帮”形式即前2人和后2人形成学习小组展开讨论;茶馆式的座位排列可利用小组内部异质,小组之间同质的特点展开思考,小组成员不同知识层次的互补产生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小组之间优差生的均衡带来小组间的良性公平竞争,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为理解课堂知识奠定自身的基础。这个环节大约30分钟左右,为下一课时的展示做精心的准备,更重要地是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课堂展示,研讨总结。有疑就要释疑,释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研讨争辩。根据学生准备的情况,个人展示或小组派代表公示问题的答案,或板书、或演示、或讲述,形式由学生自定,其他同学或小组针对答案可以展开争辩,达成共识,老师加以指导确实有难度的问题。这个环节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精心设计好竞赛的流程和规则。问题的选择和回答不一定面面俱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问题的难易情况进行,问题逐一解决,目标逐一达到。根据问题的多少和难易程度,时间可有弹性,控制在30到35分钟之间。
5、巩固知识,迁移提高。可以用问题的形式选择刚学知识进行巩固,或者选择相关的知识,扩散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个环节可控制在10到15分钟。
“导学法”五环节中,“提出问题”是基础,“自主探究”和“展示总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次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后两环节的完成情况,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甘当助手,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充满自信,大胆展示。这样能创造活跃有序,思维开阔,没有压力的课堂氛围。
三、“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特点及作用
“问题导学”教学法重点解决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课堂缺乏活力带来的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就业素质。它有如下特点:
1、主要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即认为学习是把新知识与人脑旧知识相互结合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把新知识作为预先给定的东西“灌给”学生,而应该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长新的知识,从而扩大学习者原来的知识结构。
2、符合了学生的特点,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半成熟阶段,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3、体现了民主教学的思想,蕴含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教师为学生服务。
“问题导学”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自主的状态下学,并得到老师的鼓励,自觉地把探索问题答案的探究活动进行到底,从而学到知识,将对学生带来巨大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进行自学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会去熟读教材,精读材料,主动挖掘教材,做好读书笔记,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存在偏科思想,加之语文阅读难以理解,甚至较为隐晦,如果再加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势必让学生丧失兴趣。“问题导学”就避免了这些弱点,首先针对要点设计问题是压缩了教材内容、降低了难度的;其次,有了问题等于有了学习目标,使学生主动参与,就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3、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结互助精神,加强集体荣誉感,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4、有利于促进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导学”教学法对老师的理论素质和教学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源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但与“启发式”教学模式相比,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课堂教学的新格局。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用“问题导学法”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势必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大影响,也利于学生适应将来的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