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2》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课题:《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2》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课程的呈现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或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应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对于本节的知识点,学生的头脑中虽然对一次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学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切记急于求成。3.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青岛版初中数学八下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一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概念,以及具体的应用;第二课时主要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以及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作为本节内容,这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象》的基础上,对函数意义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是继续学习其他函数的重要基础。数形结合、解析法思想是本节内容所包含的主要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会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能根据已知条件或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索一次函数的图象;经历待定系数法应用过程,培育研究数学问题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会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任务一: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图象,并知道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评价方法:1.学生自己动手画,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黑板画,展开评比。
2.快速做学案中的相关题目,抢答。
任务二: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评价方法:1.学生做一次老师,黑板讲练一题。
2.做学案中的相关题目,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各自做的题。
3.当堂检测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回顾
1.定义:什么叫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下列哪些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哪些函数是一次函数
1s=60t;y=100-25x;y= x;yx1
3.已知函数y=(2-m)x+2m-3.求当m为何值时,(1)此函数为正比例函数(2)此函数为一次函数
(设计意图:简单复习一下上一课的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做一做,会画图象
在同一坐标下,画一次函数y=2x+1及y=2x的图象(学生已经在课下完成,教师在屏幕展示)
观察并思考:通过画图象,你能发现一次函数的图像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结论: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也称为直线y=kx+b.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思考:你能求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和图像与y轴交点的坐标吗?
结论:一次函数y=kx+b与x轴交点的坐标()与y轴交点的坐标()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练习训练:课本P143 第2题,学生快速画完,两名学生黑板画图 快速做完一下习题,抢答
1.直线y=4x+2过点(0,__)和(____,0)2.直线 y =-3x – 1过点(___ , 0)和(0,__).3.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和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 4.已知一次函数y=(m-1)x+2m+1图象经过原点,则m=________。
(设计意图:紧扣目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画,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会画一次函数图象,并从中体会实践的重要性。设置抢答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自主学习,探究待定系数法
学生自学课本P142 例3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交流合作,互帮互助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交流合作的精神)
四:学以致用,典例分析
1.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6)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与(-4,-9).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设计意图:检查一下学生的自学效果,并精讲点拨)
五:当堂检测
1.已知函数y=kx+2,当x=2时,y值为4,求k的值。2.求下图中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设计意图:考察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六:小结
小组互相讨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分小组回答 1.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2.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图象 3.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4.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小结采用分组讨论,谈收获,这样使学生快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七:课后练习
1.课本P144 4 2.已知点A(1,0),B(0,-2).如果直线AB上有一点C在第一象限,且ΔBOC的面积等于2,求点C的坐标.(学有余力的同学试试)(设计意图:分层次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10.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
1.回顾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定义
2.一次函数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与y轴的交点坐标 3.两点法画函数图象 4.待定系数法 5.例题精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它们的图象以及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学中注意随时观察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表现,如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情感的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情况;通过提问、练习、小组讨论、学生黑板做题等,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如对学习内容的思维是否积极跟进等。另外,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点非常的成功。这不仅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时间太紧张,一些特殊细节性的知识点,没让他们通过做题自己去发现。
第二篇: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应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发现,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能运用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很快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巩固练习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状况,教学设计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第一环节:探究新知,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也可能容易让学生关注代数表达式的寻求,甚至部分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因此该环节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如提出问题:一次函数的代数形式是 y=kx+b,那么,一个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研究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特征 —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对他们而言观察对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逐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及性质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内容较难,我们所用的学案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画图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的内容容量较大,对于有些知识点,如 “ 随着 x 值的增大,y 的值分别如何化? ”,本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讨论,以帮助理解消化该知识,但由于时间紧,学生的这一活动开展的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个别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二)一堂好的数学课常常是由好的数学问题启发并激励学生学习的充实过程。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主体“解决问题,总结性质”设计成由若干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问题,并由这些问题组织师生的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设计好的问题呢?我认为,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点”上,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这也是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例如:本课在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题。给出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合作学习进行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又如,画一次函数图象只需描出图象上的“任意两点”的结论后,提问学生“你取的是哪两点”,找了四个同学回答出各自的两个点,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找图象上的两个点,也使学生理解了刚刚得出的结论。
适当地提出好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发现、推理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而且还给了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给出几个关联问题,问题1:既然一次函数 y=kx+b(k不为零)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作图时,至少要取几个点就可以了?取哪一些点比较简单,有代表性?
问题2:在前面的直角坐标系中作一次函数 y=2x-1,y=2x,y=-1/2x的图象,并观察四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3:正比例函数 y=kx(k不为零)是一次函数吗?作图时需要几个点?每一个正比例函数一定能通过哪一个点?
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使得学生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提升他们思维的深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提高数学素养。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索时间,有与同学合作互动的空间,有与老师交流表达的机会。学生不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是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体验成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然而,组织、引导本身就强调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而不是撒手不管的“非主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主宰”课堂,而应体现在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素材,体现在对学习团体的严密组织,体现在对交流活动的精心策划,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及时有效。这不仅需要教师透彻领会教材实质,更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个性。试想本节课,如果教师不是真正了解学生,就不能组成协调高效的学习小组,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三)一次函数图像,是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这一节时,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讲解。我着这样安排的,先讲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用一课时,今天我就是讲这一节。
先介绍函数的图像、画法。再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出正比例函数是经过原点的直线。接着介绍怎样作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用这种方法,作几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结规律。接着练习。
练习之后我备课时又有一个性质要介绍,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讲解,就下课了!
反思:
1、课堂中前段时间留给学生的时间长,没完成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
2、本节课讲到第三个性质。
3、练习题要精而且少,难易适中。
4、注意课前准备,上课注意语言。
第三篇:《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作者: 史利利(初中数学
河南济源初中数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7 / 14
发表日期: 2010-12-17 21:13:56
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一次函数》
· 前一节已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定义,接着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需要二课时,这一课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及简单性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一部分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济源市轵城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学生对怎样从两个函数图象的比较、分析中提取有用信息,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兴趣浓厚;
(4)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还不强,对数形结合思想还比较陌生,没有深刻的体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可由直线y=kx平移得到
2、.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的象限,能判断k、b的正负,反之亦然;
3、会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联想、表达,达到会利用画大致图象来直观形象地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2.体验“数”与“形”的转化过程,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难点: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的象限,能判断k、b的正负,反之亦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探索图象的变化特点,从而总结出函数的图像规律和性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设置问题来研究,由同学间的讨论得出结论;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引导学生发现变化规律。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对应关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探索函数图象,最后由性质又回归函数关系式(即总结出字母 k,b 的符号与图象及性质的关系)。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作图工具
学案
学具准备: 学案
绘图纸
作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什么是一次函数?从解析式来看它们有什么关系?主要是什么不同?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______的______,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______象限
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______象限
既然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那么它们的图象是不是也有一些特殊的关系呢?由此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类比、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平移规律做好铺垫,自然的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同桌两人分别发学案A、学案B,画两个不同的图象,以便交流,并发现一般规律 [动手操作,画一画]
A、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与y=—2x+3的图象 B、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与y=x-4的图象(同桌两个同学一个做A,一个做B,以便互相交流猜想)
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从列表来看:当x取同一个值时,它们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体现在图象上你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应描点法来画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在描点的过程中去体验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观察图象,填一填]
A、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______,并且倾斜程度____,函数y=-2x的图象经过_____,函数y=-2x+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______,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2x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______,并且倾斜程度____, 函数y=x的图象经过_____,函数y=x-4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______, 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x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交流猜想,论一论]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直线y=kx有什么关系?
同桌学生填空后把学案放到一起交流、猜想、讨论再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互相补充,得到:(教师板书)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0时向上平移, b<0时向下平移)
最后教师动画直观演示平移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富有层次性、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猜想讨论,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次函数y=3x-4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直线y=3x有什么关系?这个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函数y=-6x+5呢? 由学生说出“经过的象限”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画大致图象帮助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刚学的知识说一说,及时巩固应用新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的认识)
(三)、拓展思维:
1、探究并填表: K、b符号 y=kx+b图象 K>0
b >0
K>0
b <0 K____0
b ____0
K<0
b <0
经过象限
图象过第
_______象限
图象过第
_______象限
图象过第
一.二.四象限
图象过第
_______象限
2、思考:
画一次函数图象时怎样画更简便?为什么? [试一试]
一条直线y1=kx+3与直线y2=-2x-3平行,则k为多少?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条直线,并说出直线 y1可以由直线y2=-2x-3怎样平移得到?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教师动画演示,加深理解平移规律 总结:
1、函数y=kx+b的图象位置由k、b的符号决定,已知函数 y=kx+b的图象经过的象限,能判断k、b的正负,反之亦然;
2、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取两个适当的点即可,取点以简单为原则。(设计意图:梳理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体会数形结合法在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熟悉和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四)、自我检测
1、直线y=-3x-6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图象经过第________象限.2、直线y=3x-1经过
象限,可以看作是直线____向____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的.3、一次函数的图象y=kx+b图象是下面的A图,则k___0,b___0
4、当k<0时,y=kx+k2的图象大致是()(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查漏补缺,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帮助)
(五)、运用提高(课后作业)
1、已知直线y=8x+n不经过第四象限,则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直线y=3x+2与直线y=3x-2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可能是()
(六)、课堂小结:先由学生说说你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在师生共同查漏补缺,得出总结,达到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的直线,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得到直线y=kx+b(b>0时向上平移,b<0时向下平移)
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位置由系数k、b的正负决定
3、会用简便方法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4、可通过画大致图象来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5、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诗用心体会: 数缺形时少直觉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离分家万事非
————华罗庚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小结并允许学生答案不同,培养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思考习惯,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再进行补充完善,并用一首诗让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
七、教学反思
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我们新教师在行动中可能无法达到此境界,但首先在意识上应以这样的境界要求自己吧。先前总觉得坐在电脑前、打开书本、翻阅各种可利用资料的资料等就可备好一堂课,自从备“7.4一次函数的图像(1)”这堂课之后才逐渐领悟到备课就像酿酒,最重要的是酝酿过程,在我们对教材及相关资料熟悉的基础上,随时随地在脑中反复地琢磨、酝酿、修改,这样才能挤出精华、酿出香酒。另一点感触是:任何一项教学辅助技能的掌握都是在应用中达成的。先前虽然学习过制作Flash动画,但学习效率很低、主动性不强,加上时间的推移,掌握率的几乎为零,由于在“7.4一次函数的图像(1)”这堂课的引入部分需要制作Flash动画,所以燃起了自觉学习探究制作Flash动画的激情。
满意之笔
能大胆对教材作出调整、修改本来这节课还需要由图像讲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及求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但由于内容较多,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我决定还是先不讲一次函数的性质,放手上学生画图像,掌握平移规律。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应描点法来画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在描点的过程中去体验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再通过一系列富有层次性、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猜想讨论,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梳理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体会数形结合法在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熟悉和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遗憾之处
一、时间把握不准。由于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加宽了知识点的面,拓展了知识点的深度,个别环节还需要小组活动或学生个别上台动手操作,而我又想将这所有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似乎太高估了自己和学生的能力。
二、部分内容上处理出现失误:在探索一次函数的画法时,我直接用多媒体展示自己事先先取的五个点,然后动画连成了一条线,而没有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怎么取的,有没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取这五个点(理由应是:这五个点分布均匀,它们的坐标较简单,有代表性)
三、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合作,深入探究。但对于严重两极分化的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因而缺乏合作能力,没有合作意识。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参与的机会。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四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黑山镇九年制学校 王新来
一、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信心和兴趣,这也是教学目标。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函数图象画法之后。目的是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并能简单应用性质。它既是探究其他函数性质的基础,又是后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形状以及会 选择两点来画直线。会使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函数图象。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由一次函数图象观察归纳一次函数性质的过程,掌握并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和学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类比和分类讨论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实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实验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手段:几何画板软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明和爸爸比赛跑步,小明速度为每秒1.5米,爸爸速度为每秒2米。小明在爸爸前面2米,两人同时出发。分别写出两人距爸爸起跑点的距离y与出发的时间x的关系式?谁能获胜?
学生说出解析式:y=2x 和 y=1.5x+2,引导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谁能获胜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充分讨论。若能讨论解决,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用图象直观形象地解决。若学生还不能解决,适时指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从而自然引出课题—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板书这堂课的课题内容.二、实验探究、发现新知 实验探究一: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环节一)提出探究问题:k、b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何影响?(环节二)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画函数图象)
(环节三)启发引导学生,要想研究一个因素,就保持别的因素不变,就改变这个因素,看它的影响。(分四种情况画图:y=2x+
1、y=2x-
1、y=-2x+1 y=-2x-1)(环节四)学生自主探究与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个参数要一个一个研究,研究一个参数时,另一个参数保持不变。
(环节五)得出结论: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
(1)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
① 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② k<O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k相同,直线互相平行
学生探究后,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并用课件配合演示k的变化对直线的影响。(2)b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 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上;
②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上;
b相同,直线交于一点
学生探究后,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并用课件配合演示b的变化对直线的影响。实验探究二:K、b对函数y=kx+b的图象位置的影响 启发学生根据K、b的符号,探究画图,得出结论:
①如图(l)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②如图(2)所示,当k>0,b<O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
③如图(3)所示,当k﹤O,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④如图(4)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实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行纠错,力求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冲突中,强化对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思维升华、应用新知 1.下列函数中
① y=2x ② y=-0.2x ③y=-3x-1 ④ y=5x-7 ⑤y=4x+6 y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有
y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 直线交x轴负半轴的有 2.(1)直线y=2x 和y=2x+1的位置关系如何?(2)直线y=-3x与 y=-3x-1的位置关系如何?(3)由直线y=6x如何得到直线y=6x-1 3.请写出一个一次函数,使它的图象与直线 y=-x+1平行,且经过点(0,-3).4.根据下列一次函数y=kx+b(k ≠ 0)的草图回答出各图中k、b的符号:
5. 已知一次函数y=(3-k)x-2k+18.(1)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原点?(2)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点(0,-2)?(3)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4)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x?(5)k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四、总结收获、反思提高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巩固落实 课后习题4、5题
2014年9月15
第五篇:画风教学设计教学评一致性
15、画 风 学习目标
1、认识“宋、丹”等7个生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说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画风。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学习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字谜
二、导入新课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歌唱。这是什么?(谜底:风)
2、那大家能把风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三个善于动脑、爱思考的小朋友,看他们是怎么样把风画出来的。
三、检测预习
1、同桌互测认字、组词情况。
2、老师抽检。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思考:是谁第一个提出画风的?
又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的呢?她是怎么做的?
陈丹、和宋涛又是怎样画风的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有风?
2、指名回答问题。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4、说话练习,“风来了,风把 ____ 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 里。”
5、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6、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身是怎样画风的,想一想,举手告诉老师。
7、让学生自己汇报。(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五、拓展
1、同学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声音,那大家已经掌握了如何画风,再动脑筋想想如何画声音。
2、教师引导。
六、总结
有些事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咱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小朋友。
五、作业
1、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气味。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
勤于思考
陈 丹 小树弯
善于动脑
宋 涛 雨丝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