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策略
“名著阅读导读教学”设计的立足点为先期的导读。导读要尊重两个规律,即名著独特的阅读规律和教学规律。从阅读规律看,要求学生必须克服名著篇幅长、难点多、时空距离感强等障碍。因此,教师在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计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从教学规律看,要求学生在阅读能力的五个层次上综合发展,即体裁辨析(阅读第一步)、主题阐释(阅读关注的中心)、结构梳理(阅读的枢纽)、技巧鉴识(阅读的法门)、风格流派评述(阅读的高层次追求)。
笔者根据我校名著阅读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将其梳理归纳为三种具体课型,即“激趣式导读课”“发现式导读课”“切入式导读课”。
一、激趣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名人传》教学案例
1、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
2、我们印象里的贝多芬
(1)大屏幕打出贝多芬画像,让学生说说印象中的贝多芬。
(2)播放《命运交响曲》开头,让学生说感受。(3)用一分钟的静寂,体会贝多芬的无声世界。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说感受,教师适时引导。
(4)出示《贝多芬作品列表》,指出其耳聋的开始年限,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优秀作品是耳聋后创作的。
(5)播放《命运交响曲》后半部分,再次从音乐中感受真实的贝多芬。(在厄运中努力向上、拼搏奋斗,展现光明与力量。)
(6)教师配乐朗读《名人传》原文摘录,学生回归文本,寻找印证。
3、发现不一样的贝多芬
(1)爱情:播放《致爱丽丝》片断,让学生说感受。(宁静,优美,深情)
配乐朗读原文摘录,贝多芬致爱人的信。(浪漫,温柔,美好)
介绍真实的贝多芬的爱情经历。(坎坷,被骗,孤独终生)(2)童年:播放《悲怆奏鸣曲》片断,让学生说感受。(轻柔,舒缓,淡淡的忧伤)
配乐朗读原文摘录,贝多芬关于故乡的记忆。
介绍真实的贝多芬童年经历。(母亲早逝,父亲酗酒暴力,过早承担生活压力)
(3)辉煌落幕:听《第九交响曲》片断,欢乐颂主题。教师讲述《第九交响曲》公演的感人盛况和贝多芬贫病交加黯 然离世的情景。
配乐朗读原文关于《欢乐颂》描写。全体静听《欢乐颂》高潮,用心感受。
4、阅读《贝多芬传》的现实意义 思考问题:
(1)歌德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后曾大为震动。你认为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蕴含着“令人骚动”的力量?
(2)你觉得贝多芬于我们的意义何在?当你读完《贝多芬传》,你将如何面对苦难?
5、后续阅读指导
关于阅读《名人传》的其他问题。
(1)西斯廷教堂如此辉煌的壁画,米开朗琪罗是如何完成的?已经有了这样伟大的成就,为什么米开朗琪罗的一生仍然被罗曼〃罗兰看作悲剧?
(2)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一生衣食无忧,地位尊贵,他的苦难在何处?他的苦难是否是“自讨苦吃”?
阐释与点评: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相关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即那些不直接与个体的阅读理解水平相关但又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个层面的能力,如选择能力、速度能力、迁移能力、创造能力等(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在主体部分“发现不一样的贝多芬” 中,教师以贝多芬的爱情、童年、辉煌落幕为线索,将代表性的乐段与相应的文字有机融合,全面地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看到了贝多芬更为血肉丰满的灵魂世界。此环节继续充分使用多媒体,通过光影声色等外部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认同感和求知欲,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人物身世经历等背景材料,真正做到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教师在课堂上由带领学生走近贝多芬,到走进贝多芬的生活,到贴近贝多芬的精神境界,到形成向往崇高的精神追求。全课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阅读所得拾级而上。
二、发现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伊索寓言》教学案例
1、导入
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2、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10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或讲给其他同学听,也可以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3)读题目猜情节: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请读过的同学复述这些故事,和你想象的是否一样? 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在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农夫和蛇》,说说你对农夫的看法。(3)明白寓意:寓言常用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以《农夫和蛇》为例,谈谈在读过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情。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很多故事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4、延伸讨论
问题:钱钟书先生曾经就这本寓言的寓意作出过其他的分析,大家先看看课本中的介绍,然后想想:在自己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可以找到其他寓意的故事?你对于钱老的分析有何看法?
5、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形象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3)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 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并且将你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6、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完整阅读本书。
(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阐释与点评:
从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名著阅读,堪称“认识自己”的最好媒介。本课例体现了“发现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师布置了富有探究意义的任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现新的知识,获得个体经验的更新。
当然,个体经验的更新是一个艰难、渐进的过程。钱理群曾说:“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在本课例中,教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搭建攀援的“脚手架”,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魅力”,并帮助他们坚信这“魅力”的发现者就是自己。从“自我发现”到“边聊边读”,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 在古老的寓言中“看到”身边的真善美、假恶丑,发现自己身上的小缺点,悟到旁人身上的小亮点,说说对生活的联想,谈谈对世界的感受。当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完成了从一般性了解作品内容到评析作品思想这一阅读能力的飞跃,并“内化”为自我的阅读经验的时候,教师的“导读”就功到自然成了。
三、切入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水浒传》教学案例
1、导入
以对联“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导入。
2、明确导读内容
(1)把握章回小说的回目特点。
(2)结合相关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把握《水浒传》的结构特征。
3、借回目析特点
通过“回目”掌握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的相关信息,快速把握小说的脉络结构。
小组探究回目特点,由各组代表发言。举例如下: 第002回 史大朗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06回 花和尚倒拨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007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015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037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038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4、借事件释性格
(1)学生提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鲁智深、李逵、林冲、武松、宋江、吴用、杨志……
(2)结合相关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小组活动,先由各小组归纳,然后采取各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
5、借情节明结构
(1)思考:小说中有这么多的人物,作者又是如何安排结构的呢?
(2)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先分后合的“散点透视”结构。
(3)结合回目资料加深感性认识。
6、借题型谈思路
(1)人物性格的比较。人物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情节概括。对相关人物故事情节的概括。(3)结合语段分析。结合相关语段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相关情节举例。给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举出相关情节作为例证。
(5)细节提问。结合阅读,考查学生对故事细节的识 记。
7、教师小结
《水浒传》人物众多,人物形象鲜明且各有特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每个人物独特的个性,同时也要注意比较人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联系起来进行品味。对书中表现出的侠义精神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我们今天同样要提倡“侠义”精神,但要以遵纪守法为前提。
阐释与点评:
名著阅读教学的复杂性在于,教师往往既要面对高深繁难、包罗万象的学习客体,又要面对理解力有限的幼稚的学习个体。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和谐对接,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比如,面对《水浒传》这样的“鸿篇巨制”,很多教师会在导读教学时产生一种手足无措的茫然感和无力感。其实,名著阅读教学首先要缩小自然阅读和理性阅读的差距,选好“切口”方能入味。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在《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词句的理解、语境的理解与连贯性推理、谋篇布局的理解、写作意图与表现方法的理解、重点信息的把握、潜在信息的推论、整体信息的组织建构等七个子活动。名著阅读的理解正是涵盖了微观理解和宏观理解的一个没有上限的动态发展结构。该课例对七个子活动均由触及,并于朴素和平常中给人以极大 的启发。
教师对如何“导读”这样的大部头作品是下了工夫的。这为教学实施夯实了基础。首先,教师巧妙地将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散点透视”的方法运用到教学设计中,从“回目、情节、人物、结构、思路”等角度切入,让学生先立足于这些有价值的“点”,再去以点带面,最终形成“点点有生成,处处指靶心”的循环阐释,通过循环阐释,使“道”之深沉和“文”之精妙达到完美统一,使原来的“迷”有所“悟”(董菊初《文本的积极阐释与消极阐释》)。临近结尾时,教师又通过“相关细节”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引起了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又实现了对学生后续课外阅读的“动态指导”和“跟踪指导”。真可谓“鸿爪雪泥。不着痕迹”。
第二篇:试论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试论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梁化中学 陈伟强
摘要:读好名著,可以陶冶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名著阅读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在名著阅读的方法指导、兴趣激发、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关键词:阅读方法
激发兴趣
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目标中指出: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只三部名著。相应地,名著成为语文中考的必要内容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名著阅读教学内容宽泛,不容易把握,而学生也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学生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充当一个名著阅读的引导者呢? 下面本人就简要谈谈个人的粗略做法,:
一、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水浒传》,应对施耐庵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童年》,就要了解高尔基的童年遭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主要就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所导致的。
二、教师在知道名著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大概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是写以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为故事主体,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因此,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大概情节 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三、让学生结合相关学习资料,试着自己去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如《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等都是人物的性
格使然。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
四、指导学生积累名言警句,以读促写,模仿写作,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初中生适当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材料积累多了,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有“左右逢源”的感觉。来源于社会生活,还有就是借鉴他人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这就要靠阅读来积累。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做好读书笔记,摘录著作中的精彩片段、优美词句,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有作用。
譬如:读过《在烈日和暴雨下》(《骆驼祥子》片段,)和《智取生辰纲》(《水浒传》片段)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学习、模仿这两篇课文中写天气炎热的方法,或者自己写写读后感,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五、影片片段激发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过程中可结合影视材料进行阅读。
很多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性的阅读。因此,可先让学生进行文字复读,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从而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譬如:本人在指导学生阅读九年级的《智取生辰纲》(《水浒传》)这一情节时,我就先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然后才让学生阅读文字。这样,学生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就会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
六、开展读书交流会、读后感或者“我是演员”等拓展活动,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名著内容丰富,字数很多,有部分学生因为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等原因无法读完整部名著。因此,阅读时可以采取讨论交流来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读书交流会可两周举行一次,交流会可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形式。最为形象生动的莫过于“我是演员”这一活动了,或许因为学生能亲身参与表演,或者写过心得体会,从而使得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提高。
七、以选入教材的名著阅读拓展到课外名著阅读
重视课本上的“名著导读”和入选课文的名著片段内容的教学,对学生了解整部名著有很大的帮助。初中阶段的每册教材,都设计了“名著导读”板块。7~9年级课本中只有十篇课文是名著的片段或相关文章,分别是九年级的《智
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傅雷家书两则》,八年级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七年级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音乐巨人贝多芬》、《荒岛余生》。这10部作品应该重点分析,逐一吃透,期望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要让名著阅读课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切实的措施与相应的办法。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中队七至九年级的阅读目标为依据,结合中学生心智成长的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相信在广大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学生必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2]、张书军《纵向多重阅读--文学类课文教学的核心[J]》 语文教学通讯,2008(9).。[3]、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 华师大出版社,2007年9月。
[4]、肖莉《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 [J] 》 语文教学通讯,2008(3)。
[5]、余映潮《给词写话,趣读课文[J]》 语文教学通讯,2011(1)。转
第三篇: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的理念将更适应时代的需要。语文课程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为了促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熟悉经典名著,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积极响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重点指导学生阅读11部经典名著。课题由我校分管教学王智副校长和教研室刘耀春主任负责,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本课题经上级领导批准,有幸成为宁德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二、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来源:宁德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选题依据: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扰。我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效绩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促使初中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在常规教学管理中的制度化建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最重要的课程理念;同时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关键概念界定:
名著: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
名著阅读:这里所说的名著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名著阅读版块已成了初中教材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母语习惯的特点。名著阅读教学对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重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在综合有效教学观指导下,有效教学可以界定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
四、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调研后认为,目前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研究,把初中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的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设想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名著阅读平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法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完成调查报告,教师论文,导学案、阅读评价方案、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对象:
学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内容: 名著阅读教学内容:根据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接受水平、教学量等的不同情况,特拟定以下内容:初一:上学期阅读《西游记》《伊索寓言》,下学期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初二:上学期阅读《水浒传》,下学期阅读《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初三:上学期阅读《童年》;各年段除进行经典名著导读外,平时视情况适量增加个文学类书籍的阅读。
阅读指导措施: 1.每个班级的图书角上必须有放置名著、作文等方面的书籍,设置浓厚的阅读氛围。2.卡片摘抄,这主要在初一展开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如张贴、手抄报等),引导培养学生摘记阅读内容的习惯,并初步熟悉名著,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知识竞赛,每个学期以年段为单位围绕指定的经典名著从文学常识、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几份知识竞赛试题。4.朗读和讲故事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年段为一组,一学期举办一次比赛。5.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小论文,并进行展示、比较,最后做出总体评价。
6、广播站增设名著相关知识专栏的播报,每周四下午语文综合课开设名著阅读教学。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学校七—九年级学生采取普遍调查的的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涉及到的文学名著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行动,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成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价值。
4、观察分析法:通过对学生在阅读、生活、实践等方面全面而周密的观察,从而获得阅读实践效果的大量真实和客观的了解。
5、经验总结法:针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或本质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年,即:2011年9月到2013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1.9—2012.1)课题组成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方案。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二)实施阶段(2012.2—2013.2)
1.课题开题;
2、“名著阅读知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制订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方案,整理编写名著阅读教学导学案;
4、创设文学名著阅读展示板,加强文学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5、课题组成员每人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初步形成教学模式及检测评价机制,检验研究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3.2——2013.9)
1、整理编撰福安七中《初中名著阅读教案选集》校本教材一册;
2、举行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新模式展示课;3参与研究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经验总结;
4、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总结报告。
十、成果呈现形式:
1、课堂结题报告(论文)
2、整理《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案例集》;
3、整理《“名著阅读教学”教案设计》校本教材
4、编辑《学生名著读后感优秀小论文集锦》
5、整理有关名著知识的语文活动方案及相关资料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顾问:缪剑锋 杨昌辉 缪 坚(提供信息、课题指导)
组长:王 智(课题负责、协调、主要策略研究、主编校本教材、报告执笔)副组长:缪荣亮 刘耀春(负责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协调、资料搜集整理)组员:
缪丽菊(主持开展课题活动、名著阅读校本教材方案设计及汇编、参与研究)马国辉(策略研究实践操作、名著阅读“课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实践操作指导等)
李晋峰(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案例撰写、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读后感等、参与研究、实践操作)陈华芳 陈爱英 李 花 黎 云 翁青松 汤少月
十二、课题研究的基础及条件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的业务领导的高度重视,批准实施的。课题负责人在学校从事语文教学时,曾在自己带的一届学生的语文教学方面作过加强课外名著阅读的探索,虽未从理论层面进行总结,但在实际中明显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负责人曾撰写论文,总结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本课题研究开展之前,负责人就已经带领部分课题组成员就目前我校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做了调查和分析,并在加强我校学生名著阅读教学,进一步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方面达成共识。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课题组成员基本上是我校教育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或是我校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及参加研究的其他成员,在教学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同时还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这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思想基础和有利条件。加之负责人的分管教学副校长身份,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了解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和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秀经验和困惑,决心以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科学有效的道路。保证了课题研究中各环节的工作能顺利开展。该课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很强的针对性。将对大面积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篇:初中名著整理
《汤姆·索亚历险记》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美国19世纪后期著名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二、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作者马克·吐温以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形象。汤姆·索亚是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他讨厌教堂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他不喜欢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他向往成为绿林好汉,他希望加入海盗,过新鲜刺激的生活。他总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子”,体面的“优秀生”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
三、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堡镇为背景,描写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顽皮少年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及汤姆的女友蓓姬·撒切尔的冒险故事。
四、情节梗概: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住在严厉但也十分疼他的波利姨妈家里。他活泼好动,还有着许多精灵鬼点子,而且不爱学习,总喜欢逃了学去钓鱼、和流浪儿哈克贝利·费恩去闲逛、玩“海盗”、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等等。他甚至喜欢上了名叫蓓姬·撒切尔的女孩,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
一日半夜,汤姆和哈克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罗宾逊大夫、印第安人乔和酒鬼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乔把大夫杀了,并把杀人罪赖到了被打晕的波特身上。当时吓得够呛的汤姆和哈克发誓,要对此事严守秘密。但汤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陷于不安之中。
后来,汤姆由于蓓姬和他怄气而与好友乔一起离家出走,和哈克一起坐筏子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去向,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在为他们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们三人却“奇迹般地”出现了。汤姆成了学校里的英雄。蓓姬也在不久之后与他重归于好„„
不久后,法院终于要审理那场凶杀案——大家都以为凶手是波特时,汤姆克服恐惧,告发了印第安人乔,但乔却当场逃走了。汤姆陷入了极度不安之中。
后来,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他们决定找到“二号”。几天后,蓓姬、汤姆和一些其他朋友去“野餐会”,他们来到了麦克杜格尔洞——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蓓姬光顾着玩耍,脱离了大伙儿,迷路了。他们在洞里历尽波折,饥饿、干渴、黑暗和恐惧不断袭击着无助的他们。过了好几天,他们也没找到出路。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洞中看见了印第安人乔„„
镇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死在洞中了,波利姨妈和撒切尔一家都悲痛极了。直到一天半夜——镇上突然喧闹起来——汤姆和蓓姬被找到了!原来,汤姆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最后找到了一个出口。最后被几个好心人送了回来。
由于这件事,洞口被封了。汤姆知道后,便把印第安人乔在洞里的事告诉了蓓姬的爸爸撒切尔法官。法官便带人去查看,洞门被打开了,但印第安人乔早就饿死了。
后来,汤姆经过分析,判定宝藏已经被印第安人乔藏到岩洞中了。于是他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里面有一万两千余元!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
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镇上的“风云人物”,不仅走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而且他们俩的小传还登在了镇报上„„
五、内容概括: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到杰克逊岛当“海盗”;
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蓓姬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找到强盗藏匿的金币。
六、经典情节
1.当“海盗”去: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想到了死、神秘失踪、去做一个士兵、加入印第安人行列等。最后决定去当海盗,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抗心理。
2.“海盗”生活: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上,这里没有人为制造的命令,没有约束人的规矩,他们任意放飞自己的童心和愿望。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后,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
3.洞中历险:这节是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汤姆、蓓姬在山洞中迷路,死亡和恐怖威胁着他们,蓓姬绝望时,汤姆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七、人物评价: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蓓姬、哈克、道格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及镇上的人们。2.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汤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乐观勇敢:当山洞中迷路,蓓姬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2)足智多谋: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3)有爱心: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4)顽皮: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5)喜欢冒险: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八、写作特色:(1)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品语言的特点。(2)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西游记》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生平:吴承恩(约1504—1582),明朝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二、内容概括:《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三、经典情节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为吃唐僧肉,三次变化成人形,骗过唐僧,被孙悟空一一识破,不顾师傅的紧箍咒,最终将妖怪打回原形。2.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为过火焰山,派孙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因记仇,不愿借,孙悟空只好智取,第三次终于借得芭蕉扇,师徒过了火焰山。
3.孙悟空一调芭蕉扇:孙悟空为过火焰山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不借,只好智取,先向灵吉菩萨借的“定风丹”,不怕铁扇公主扇他,然后又变做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她交出芭蕉扇,最后得到的是一把假扇子,越扇火越大。4.美猴王:孙悟空本来是一个来历不凡的石猴,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率先发现瀑布的后面别有洞天,于是众猴一致推举他作为领袖。(故事的启示:真正的领袖从来都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最后由公众推举出来的。)
四、人物评价
1.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斗争精神,最受读者喜爱。
2.猪八戒:他也有许多优点:不怕脏、不怕累,战斗勇敢。也有许多小毛病,爱占便宜、好吃贪睡、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但他还是一个好人,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3.唐僧:目标坚定、信念执着,慈悲忠善。有时糊涂,人妖不分。
4.沙僧: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老实忠诚,默默无闻。但同时又过于老实,缺乏主见。
五、妙语佳句: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2.会家不忙,忙家不会。3.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4.见鞍思骏马,滴水想亲人
六、艺术特色
1.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2.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3.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4.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5.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二、内容梗概:保尔早年丧父,母亲靠帮人洗衣来抚养保尔。12岁时,为了挣钱糊口,保尔到一个车站食堂去做杂役。在那里,他受尽老板、堂倌和吃客们的凌辱,也看到了有钱人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这时,十月革命爆发了,保尔结识了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一天,朱赫来被白匪抓住,保尔勇敢地救了朱赫来。但由于贵族子弟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他受尽拷打,却坚贞不屈。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他被错放出狱。他不敢回家,躲进了当地林务官家的花园。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是个热情而活泼的女孩,保尔曾经帮助过她,所以她对保尔颇有好感。保尔被捕后,冬妮亚一直很惦念他,现在突然相逢,冬妮亚惊喜交加,向保尔吐露了爱情。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阿尔焦姆把保尔送到咯查丁参加了红军。
保尔转战疆场,浴血杀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和出色的政治宣传员。不幸,他在一次激战中负了重伤。在与死神的搏斗中,他那惊人的毅力使医生们都大为惊讶。伤愈后,他已不能重返前线,便参加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修建铁路。在困难面前,有人倒下了,有人逃跑了,但他依然工作着、战斗着。在艰苦的环境中把自己锻炼得无比坚强。
在保尔不断成长的同时,他的女友冬妮亚在思想上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最后他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然而,在保尔的人生道路上,他还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他得了伤寒。虽然他以顽强的精神再次战胜了死亡,但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先是肢体瘫痪、行动不便,接着是双目失明,无法工作的痛苦折磨着他,他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然而,他还是勇敢地活下来了。于是他开始回忆自己的成长的历程,每天阅读18个小时,在妻子的帮助下,拿起笔开始了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来激励新一代的年轻人。几年以后,凝结着他的心血的长篇小说《暴风雨中的儿女》却在邮寄的过程中丢失了,保尔没有气馁,又重新写作,作品获得了成功。
三、经典情节:1.生命的意义:保尔战胜伤寒,即将回基辅,临别故乡,来到烈士墓前,悼念战友,思绪万千想到人生命的意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保尔一生恪守的人生原则,同时也是全书的中心。这段话成为几十年来代表革命青年精神追求的一种誓言。经典背诵文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2.筑路:保尔积极参加修筑轻便铁路,他和战友们统一认识,克服了饥寒的痛苦,克服了物质的匮乏,展开肃反,展示了筑路者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表现了保尔和战友们为保卫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显现出的英雄本色。
四、人物评价:说出作品的主要人物的名字:保尔、朱赫来、谢廖沙、瓦莉娅
1.评价保尔: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给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
保尔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人生的追求、执着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及对人生的坚定信念,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保尔身上凝聚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五、作品价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战斗性,洋溢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
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尔,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格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六、中考链接:1.小说以保尔的成长经历来组织情节,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与疾病顽强斗争。2.小说标题中“钢铁”有什么含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比喻革命战士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艰苦的战争环境,异常恶劣的劳动条件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水浒传》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二、内容概括:小说十分生动地描写了宋江等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农民起义的原因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揭示,那就是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特别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造成了“官逼民反”。(被逼上梁山的各种情况列举:阮氏三弟兄是活不下去了,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后来上了梁山;鲁智深本是军官,因为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被迫落草;武松是在屡遭陷害之后终于彻底造反;林冲本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有相当美满的家庭,即使已遭迫害,仍然希望委曲求全,但阴险狠毒的高俅父子竟然设计要烧死他,林冲实在忍无可忍,这才起来造反„„)
三、经典情节: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听说金氏父女的遭遇很愤怒,在送走金氏父女之后,直奔郑屠肉铺,先故意激怒他出手,然后三拳打死了他,并机智脱身。
2.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在黄泥冈上假扮卖酒和卖枣人,利用天热地偏的条件,引得押送士兵买酒,用混在酒中的蒙汗药麻翻他们,劫得生辰纲。
3.武松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喝了很多酒,他不听人劝阻向冈上走去,遇见一只斑斓猛虎,借着酒劲和神勇打死了老虎,从此威名大震。
四、人物评价:1.宋江:是梁山的主要领导人,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梁山事业的发展与他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他又有着很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宋江这一人物的魅力即在于他的复杂性,这位第一把手的复杂性大约也反映了小说作者思想上难以解决的矛盾。2.鲁智深、李逵、武松都是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不畏强暴的好汉,但又各有特色。鲁智深急躁莽撞,疾恶如仇,而且主张“救人须救彻”,粗中有细。李逵造反精神最为强烈,是一个莽汉,说话极其直率,天真、坦诚、毫无心计,有时也想把事情做得聪明些,结果更糟,显得相当滑稽可笑。武松是一位打虎英雄,本领高强,在为兄报仇的过程中,有胆有识,光明磊落,干练果断,后来越发厉害,复起仇来毫不留情,有时不免杀人过多。3.熟知人物绰号:智多星吴用、及时雨宋江、神行太保戴宗、浪里白条张顺、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4.“四贼”:高俅、蔡京、童贯、杨戬。
五、艺术特色:1.情节紧张、生动、富于传奇色彩,变化莫测,扣人心弦。2.语言简洁、鲜明、准确、生动,充满生活气息。3.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六、妙语佳句:1.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2.恩仇不辨非豪杰,黑白分明是丈夫。3.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4.有力使力,无力斗智。
《格列佛游记》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斯威夫特 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二、概括内容: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三、阅读提示:作品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全书由四卷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情况。
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在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第三卷写的是飞岛国。这一卷比较松散,铺得较开,写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智马国(“慧骃国”)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耶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痕迹。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如小人国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当时的辉格党,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党,关于打破鸡蛋是从大的一头打还是从小的一头打的争论反映了宗教战争。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首版在一周内售完,并立即被译成法文和荷兰文。18世纪末叶出现了改编的小册子。伦敦塔巴特出版社于1805年首次出版了专门的儿童版本,并附有三幅彩色铜板插画。迄今的儿童版本一般只涉及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奇遇。《格列佛游记》对英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其构想手法、离奇描写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开拓意义。
四、列举情节
(一)小人国:1.宫廷游戏——第一种是绳上跳舞,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谁跳得高,而且不跌下,就担任重要官职。第二种是节日表演,朝廷官员时常于重大节日奉命在皇帝、皇后和首相面前表演,按照跳棍技术的高低获得不同颜色的丝线。2.两派相争——朝廷里充斥阴谋诡计、倾轧纷争。穿高跟鞋的一派和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击,势不两立。
(二)大人国:格列佛被当作小玩意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
(三)飞岛国:1.语言的妙用——科罗拉多科学院的设计家们提出废除口语、以物示意,遭到妇女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的反对。作者巧妙地用反语进行讽刺,批评了英国殖民统治政策。
2.科学发明——在科罗拉多科学院里,设计家们在研究如何从黄瓜中提取阳光取暖,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繁殖无毛的锦羊,软化大理石等课题。
(四)智马国:在这个国度里,居主宰地位的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智马,供智马驱使的是一种类似人形的畜类耶胡,耶胡生性淫荡、贪婪、好斗。
五、写作特色: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作品熔现实与幻想于一炉,将两者进行对比,用虚实的反差来完善讽刺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五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给中学生学习词汇带来了不少困难。表现如下:第一,学生在读音方面感觉困难很大,难以读准单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还用汉语为英语单词注音。第二,在拼写方面,学生没有意识到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一定的规律。
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常常是死记硬背单词字母的组合。第三,在记忆单词的意义的时候,过分注意该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掌握单词。在初中一年级时,由于内容较少,词汇简单,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词汇的记忆已成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于是,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于放弃这门学科。
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呢?
首先,词汇教学也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按照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年级,特别是一年级,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因此,词汇教学也一定要首先是“听”。即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教师所展示的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同时,又能为学生学好语音、语调打好基础,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听能,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语的输入做准备。
其次,在听的基础上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inventedellingability)。这是因为,英语属于拼音文字,虽然字母的名称音和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不同,但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听英语单词分辨出单词的读音之后,再进行读音规则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这就解决了学生掌握词汇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拼写单词。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应该从最简单的拼读抓起,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归类和比较,使学生掌握单词中字母及组合的读音规律,能够听词能写,见词会读。
(一)在学习字母表时就结合字母音和在其单词中相同读音进行拼读训练。学习字母A时,可列出laketakename,让学生拼读。
(二)学生在读完一个单词之后,可将辅音变换进行替换练习,如将lake中的“l”替换成b,c,d,f,g,h,j,m,n,p,r,s,t,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三)采用类推方式。如学生已学过car,在学习farm,lark,hard这些词时,先让学生复习car,然后让学生尝试读farm,lark,hard这些词。
(四)让学生归类。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可让学生对同一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不同单词中的读音进行归类。如字母“A”在单词中不同的读音可分类如下:
1、读/a:/音:askbananabasketclafathergla2、读/附图{图}/音:aleatbackbadblackcancarrycatcatchdadfactoryfamily3、读/ei/音:agebabycakeerasergamelatemakenameplanesametabletake4、读/附图{图}/音:aboutAmericaawaybreakfastcanCanadaChinaEnglandEnglishmanhavehas(以上词汇选自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一册)
(五)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有意先读一些词汇,或读课文,让学生先不要去看书,跟老师读这些词,然后再让学生拼写,和学生讨论如何去拼写,看这些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对于一些没有规律的单词构成,进行比较,以促进记忆。老师还可以先写出单词或句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拼读知识试着去读出这些单词或句子。
(六)拼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前所述,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拼读能力,从最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掌握有规律的单词读音,比较无规律的单词读音,从而达到记忆词汇,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课本中所出现的词汇,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单词拼读难易程度、读音和字母组合进行归类:
1、我们把词汇根据其拼读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一类、二类、三类。
第一类是最容易拼读的词汇:aandaskatbackbagbedbigblackboxbusbutbycakecancarcatcladaddesk这些词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听,然后试着去拼写。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由字母组合构成的词汇:carstarallwalkwhichwhothatthisslowknowplaygay这
些词汇就需要教师加以归类和总结,告诉学生一般发音规律,以及例外的读音情况。如ow字母组合读/ou/音,但在cow中读/au/音。
第三类的词汇就是一些无规律的词汇:halfoneuncle在这些词汇中,个别字母的读音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根据读音来分类(如把有/ei/的单词归类):aageAustraliaawaybabycakedayeighteighteeneightyerasergamegradegreatheylatemakenameOKplaneplaysamesaystaytabletaketheytodaywayweekday通
过这种方式的分类,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字母与读音的关系,他们自己就会认识到,a,ai,ay通常在单词中读/ei/音。
3、按照字母组合进行分类(如把字母组合al归类):allballfootballhalfsmallwall通过该项分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字母组合不同的读音;并且认识到在一般情况读什么音,有时候读什么音。
三、在词汇教学中,要避免过分强调记忆词义,特别要避免强调记忆其所对应的汉语意义。这是因为,要掌握一个词,并不仅仅是要掌握其意义。词义只是一个方面。除了意义之外,还应该掌握该词的读音,拼写,词性,搭配等。我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学习一个字或一个词,也不可能把该字或词的几个方面同时全部掌握,往往是听明白了,但不知道怎么写;或者是会写,但不会读;或者是会读会写,但不知意义。随着多听多见,并且通过使用,才得以完全掌握。总之,我们学习语言,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在学习词汇时,应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能一下子把读音,拼写,词性,意义,句法功能等等全部掌握。因此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也不能过分强调词义的记忆,特别是相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以避免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认为只要知道词义,就掌握了单词。一旦学生在听或阅读时,遇见一些词而不知汉语意义时,便无所适从,并从心理上产生过度焦虑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如学习母语那样掌握词汇的正常过程。
在初中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帮助学生避免用汉语词汇的意义来记忆英语单词的词义是可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一年级的主要词汇大多接近生活。下面是初中一年级课本所出现的有关词汇的统计表:词汇总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其它词388***现在我们就以词汇量占总词汇量最多的名词和动词为例加以说明。名词中,大多数的词(约94%)是表示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词(只有下面的词表示抽象的意义:agebreakfastclosecolordifferencedutyexercisefamilygoodnehomelunchsecret);动词中,只有下列词是比较抽象的行为的词:cancouldexcusefindforgetguehelplovemustpleasestudythankwantworrywould;其它词如askjumpwatchgo等都是一些表示具体行为的词(约79%)。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物、情景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词汇的教学而没有必要过分地死记硬背所对应的汉语意义。
英语的词汇教学有很多方法,但我们认为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应该坚持听说领先原则;加强读音规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拼写能力;通过实物、情景教学的方式讲解词义,帮助学生摆脱在记忆词义时,对汉语意义的过分依赖,使他们把英语单词和其所指的事物、情景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英语单词的语音、拼写、意义等几个方面积极地吸收词汇,从而达到掌握词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