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研讨
初中作文教学研讨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长期性的定势影响。其六册课本,每册六单元约三十课左右。然而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有些作文训练重复出现,“读后感”的训练只是有数的几次。教师多年教学的习惯形成其定势思维及做法,如今日益显出其的不适应性。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其次,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加之一个月两次作文训练占两三个课时,一学期包括两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也只占二十个课时左右。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农村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
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谈,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写作素材料分析课等等。
帮助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
“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生活素材,例如开校会、文艺晚会、野外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进行作文教学。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生活,多与亲人和友人交谈,多看书读报、看电视,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社会。其二,“不会写”是存在学生中最突出的难题。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怎样讲道理;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中不会写的疑团。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疑团逐步解疑,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片断写作等各种不同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学生学会写。其三,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词汇。教师好好利用大量阅读课文的教学来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也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或给一组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有意识的把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学习分类摘抄,做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
总而言之,中学的作文教学确实陷于困境之中,是语文教师中老大难问题,到了非改革变新不可的地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让我们携手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走出困境之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
第二篇:语文教学研讨
“全国名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会”的概述及体会
◎下司镇教育辅导站 罗焕河
4月23——24日,笔者参加了在凯里市篮球馆举办的“全国名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会”,现场观摩了支玉恒、戴建荣、吴琳三位专家的课堂教学,并聆听了他们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座。现将本人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汇报如下:
一、支玉恒(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山东威海市高新区第一小学校长)课堂教学展示及讲座
1、课堂教学展示:《生命 生命》
教师在课前先跟学生(凯里市第七小学四一班)交流,并交代了学习任务:《生命 生命》。
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课文标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连续两个重复的词。接着通过启发和交流让学生明白课题是在强调生命的重要,此间指导学生按照“总述—分述—总结”的要求进行有序地说话,并让学生在自读、放声朗读中体会课题的寓意。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教学第一自然段。教师领读第一自然段“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让学生齐读,启发学生从前面的说话练习中领悟到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总起;然后让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启发学生领会其总结的作用;最后提示:那么,文章中间那几段就是分述了。
第二步:教学课文的分述部分。教师提问:在分述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谁来读一读?在第一个例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读后提问:“这一段写了谁的什么”,生答:“飞蛾的生命”,教师接着问:“飞蛾的生命怎么样”,生答:“强烈、鲜明”。教师再次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气势,并领会关键词“强烈、鲜明”(板书)的意义。在第二个例子教学中,教师先指名朗读,再要求全班齐读,在读后划出重点词句(描写生命力的词句),接着纠正要求划出来的是词句而非完全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板书),让学生感悟小瓜苗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的的生命力。在第三个例子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指导划出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抓住“震撼”体会“由自己决定、对自己负责”(板书)。
第三步:教师从课文的分述部分过渡,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师问:为了说明生命是什么,作者举了3个例子,第3个例子和第1、2个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归纳:前两个例子中描写的生命无法自己掌握,第3个例子中描写的生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的生命是有主动权的。接着,教师让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活得“光彩有力”(板书)。在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后,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强烈 鲜明
生命 生命 不屈向上 茁壮成长 光彩有力(是什么)由自己决定 对自己负责
2、课堂教学展示:《乡下人家》
这堂课借用了凯里市第七小学四二班学生,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教师在板书课题之后提问:乡下在哪里,你对乡下生活有哪些感受。让学生汇报、交流。接着,教师让学生齐读课文以实现整体感知。最后,教师指导学习“觅”等生字。
第二步:教学新课,理解课文。在学生逐句轮读课文之后,师问: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是写景还是叙事?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指出:这篇文章是写生活的。在接下来第一至五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名朗读或齐读——弄清所写的内容——归纳段意”的方式逐段展开教学,并随机板书各段段意:打架种瓜、养花栽竹、养鸡、养鸭、露天吃饭、秋虫晚唱。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原文词句或者自己的语言归纳段意,并指出第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生活环境(板书)、第三四五自然段描写的是生活习俗(板书)、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是生活情趣(板书)。
第三步:总结全文。师问: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文章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汇报交流。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怎么描绘你的城市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生活情趣等方面去观察、描写。最后,师问:还有什么问题?生答:没有。教师宣布下课。板书设计: 生活环境 搭架种瓜 养花栽竹
生活习俗 养鸡养鸭 独特 迷人 和谐 露天吃饭(亲近大自然)生活情趣: 秋虫晚唱
3、专题讲座:《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首先,支玉恒教授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用语文的手段解决了语文问题。第一个事例:一位老师在教学《詹天佑》中讲解“人字形”铁路设计时,学生不懂,老师就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学生明白了,就算讲完了,缺少在读中去体会,这个教学过程并非语文的过程;第二个事例:一位老师在教学《雪地上的小画家》时,讲完之后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在雪地上画画?上来示范一下,学生争先恐后登台表演,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滥用美术手段,花费了不少学习语文的时间;第三个事例: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詹天佑》时,不用课件,让学生逐句朗读并联系上下文思考、理解,遇到确实难以理解的“人字形”铁路设计时,利用简笔画辅助理解,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简图演示、口述,最后指导学生不用简图仅用口语来表述,这就是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的问题。
接着,支玉恒教授指出:语文教学要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的问题,即是通过听、说、读、写来理解和掌握字、词、句、篇,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歌态度价值观、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在此,支玉恒教授对上面第二个事例提出建议:在讲完《雪地上的小画家》之后,只让两三个学生登台画画,让其他学生参与交流(口头表述),就避免把语文课上成美术课。
然后,支玉恒教授讲到了如何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他说,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统一到语言文字上,落实在语言文字上,因为语言文字具有工具性也包含人文性。他说,语文新课标提出来以后,对于其强调的人文性许多老师不知道怎么去落实。于是,有位老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父爱而拓展了另外3篇文章,忽视了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原文的解读。在此,支教授把前面他所上的《生命 生命》的教法作为范例:指导学生从段中找出重点词句,在读和说中理解,从而领会生命的意义,在读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光彩有力、实现价值。此外,支玉恒教授提到了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教师对教材要有正确的解读。比如《丰碑》,原来的教参说的是写人的文章,有的老师就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上;其实,它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是说明一个事理的文章,文章通过叙述军长在率部行军中的忧虑、插入军需处长这个事例、再写到军长忧虑的消失,说明了红军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这一事理。又如《五星红旗》,有的老师讲成了宣扬爱国主义,文章其实是在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外国人对中国的敬仰。
最后,支玉恒教授说,语文教学中读书是最根本的手段,其他手段要慎用。例如多媒体课件的滥用会限制学生的想象。语文教学要强调学习语言,语文教师要把力气使在语言文字上。他强调,多读多写是学习语文不二的法宝。
二、戴建荣(上海市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特级教师,对古诗教学颇有研究,2009年7月获选《小学教学》语文封面人物)课堂教学展示及讲座
1、课堂教学展示:《送元二使安西》
本堂课借用了凯里市第十四小学五二班学生,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揭示课题。介绍作者王维(唐),宋代诗人曾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时有意空出间距:“送 元二 使 安西”,让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并通过读注释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用轻缓的语气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之情;介绍背景。
第二步:读诗,感悟诗意。教师先指名朗读,引导出古诗的平仄规律,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要求朗读诗句;接着教师配乐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并交流:柳——青翠、发芽、摆动,客舍——新、湿、黑、美,体会作者依依不舍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齐读古诗,并想想作者当时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第三步:唱诗。介绍这首诗的唱曲《阳关三叠》,教师范唱,指导学生齐唱。
第四步:吟诗。介绍半读半唱叫作吟,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吟。第五步:拓展,深化诗情。介绍元二出塞后的结局以及作者也曾出塞的情节,让学生想象作者送别元二时的心理,再次体会朋友间的真情。
2、课堂教学展示:《静夜思》
本堂课借用了凯里市第七小学三四班学生,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揭示课题,教学平仄规律。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跟着一笔一划地书写,适时指导书写;教学“思”,作为动词时读sī(思考、想念之意),作名词时读sì(是心情之意),通“腮”sāi(意为胡须多的样子);学生试读,教师教学平仄规律,一二声为平声应读得长一些,三四声为仄声应读得短一些。
第二步:教学新课,感悟诗意。让学生标出平仄声,反复指导学生按平长仄短的要求朗读古诗,并感悟诗意;教师范唱,让学生静听并说..出感受;介绍吟诗的要求,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吟;介绍李白的故乡,.引出《古朗月行》;再次朗读诗句,找出情绪最低落的词“霜”,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第三步:再次朗读古诗,感悟诗情。
3、专题讲座:《戴建荣的古诗教学法》
戴老师认为,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情感共鸣,仅有读是不够的。他的古诗教学包含了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结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的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喜悦。
读之,按照“平长仄短”的要求高声朗读诗句。古诗文诵读的要点是:通顺、节奏、情感。情感是想象与联想的催化剂„„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要多读,有感情地吟唱,没必要多解。解读诗文意境的最佳途径就是诵读,入忘我之境,学会毫不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歌(唱)之,即是配乐唱诗。戴老师说,唱诗需要音乐的配合。古诗原配之曲,现大多已失传,流传至今的为数极少,如为《送元二使安西》所作的《阳关三叠》,就是其中一首经典之作。在教学古诗时,老师需要自己选曲配唱。选曲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①准确理解诗意,曲子要和诗歌的情调吻合;②弦律要简单,易于吟唱;③弦律应高雅古朴,一般不宜选流行歌曲。
吟之,即半读半唱,按照唱的韵律,用读的语调,把古诗诵读出来。吟不同于唱,讲究“无腔无调,随意而出”,吟时依字行腔。意在通过吟诗,心中复现情景,领会诗情。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吟是读者对诗境的“个性化解读”,对诗意的“个性化表达”。在吟诗时注意尾音的颤动、修饰、延长。
舞之,(由于时间关系,戴老师对此没作太多的讲解,笔者也没记录清楚。大致意思是这样:“舞之”就是在的读、唱、吟时,大胆地加入手势,借手语表达情意,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舞动起来。让学生展现即兴发挥的体态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最后,戴老师教学生吟诵的具体做法是:先读,再唱,后吟。老师要示范,让学生模仿开始,逐步了解和掌握吟诗的方法,从而感受到古诗的音韵之美。
(参考资料:网易博客http://qidianyuwen.blog.163.com/blog/static/***53354963/,《嗟叹之 咏歌之 舞蹈之》作者:朱文君)
三、吴琳(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教研员,北京市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及讲座
1、课堂教学展示:《生命 生命》
第一步: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教师板书课题后说明,空格表示停顿。介绍作者杏林子关于生命的名言及其与病魔抗争的故事。
第二步: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词(音、形)并放到句中去理解:动弹(轻声)、糟蹋(轻声)、有限、..短暂、震撼、欲望、听诊器,并找出描写飞蛾和瓜苗的词(骚扰和挣扎、不屈向上和茁壮成长)。
第三步: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让学生分段轮流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初步弄清第二至四自然段各写了什么事例,教师提问、引导、归纳:飞蛾的生命、瓜苗的生命、“我”的生命(学生表述的要求是“谁的生命怎么样”)。
第四步:深读课文,感悟交流。①第二自然段,弄清飞蛾的处境,了解其对生命无法自己掌握;②第三自然段,弄清瓜苗在逆境中茁壮成长,体会其坚强;③第四、五自然段,弄懂“我”的生命名可以自己掌握,教师引出了杏林子的病情日记、作品,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有限和生命价值的无限;④要求熟读、背诵第五自然段。
第五步:课堂练习。练习时间为三分钟,学生选作“写感受”、“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后班内交流。
第六步:拓展。展示冰心关于感谢生命的句子,理解“痛苦也要感谢生命”。
2、专题讲座《让学生爱上阅读》
首先,吴琳老师介绍自己关于语文教学的相关作品:《梅林看课堂》、《静下心来学语文》、《吴琳讲语文》、《梅林对话小语名师》等(吴琳老师笔名:梅林)。
接着,吴琳老师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尽力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并竭力引导学生认真去体会。她讲到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她去到西部一个比较落后的县城小学上公开课,遇到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这个班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她以课本里的一句话“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为例,如果去掉前半句里的“漂呀漂”三个字,吴老师反复读(她戏称,读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也让学生读,让学生听了以后体会这样两句话在表达的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她的引导下,慢慢就有许多人举起手回答问题了,尽管回答不是那么准确,但和老师的感情拉近了,学生在她的引领下,很快就领会了课文的内容。
然后,吴琳老师说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是第一位的,一篇文章要抓住主要的段落,主要的句子和重点的字词。如《去年的树》中后面的几句话里的“看”字,就很好的体现了小鸟对树的真情和遵守诺言的诚恳,让学生反复地阅读会有效地打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会深受感动,让学生在知识得到提升,在心灵上受到磨练,对学生人格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她说:语文教师就是在课文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赫尔墨斯,要让学生读得懂,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是最好的解释。
之后,吴琳老师还讲到阅读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老师在上阅读课要有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有较强的资源意识(这里讲的是老师要尽力去挖掘文本外的资源)。举例:《美丽的丹顶鹤》。
(参考资料: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4/18/110188.html,《有感于吴琳老师的<让孩子爱上阅读>》作者:田拥军)
三、本人的三点体会
在观摩了三位专家的课堂教学展示并聆听了他们的专题讲座之后,笔者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在此,别的不想多说,只略谈三点深刻的体会。
一是语文课要保证语文味。其实,我们在以前上语文课还是很注重对文本进行研读的,即是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研读中去学会字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是在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相关教学法的提出以及多媒体应用的介入,老师们的语文课堂也渐渐丰富起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了音乐、美术等元素,也借用多媒体视频课件对课文相关情节进行展示。在没有把握好其他手段运用尺度的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似乎变味了。
当然,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无可厚非,有时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其他手段的应用要有一个“度”,要确保语文课的语文味,不要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乐课、美术课、思想品德课„„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是如此,对字、词、句、段及相关资料的展示是可以的,但单纯地借用课件来诠释文本,则失去了学习语言的意义。正如支玉恒教授所说的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即是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听说读写,把力气落使在语言文字上。在2009年凯里举办的“小学语文新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上,于永正教授也提出了:去繁就简,简简单单教语文,保证语文课的语文味。
确实,在新课标提出以后,不少老师(当然也包括我)不知道如何去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在上课之前挖空心思去设计了好多来源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环节,下载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还拓展了好多的相关资料,弄得老师累了不说,学生也被搞得眼花缭乱。自从前年听了于永正教授的讲座后,我对怎么上好语文课作了一些反思;这次听了支玉恒教授的讲座后,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次研讨会,支玉恒教授和吴琳老师都选择了《生命 生命》进行教学课堂展示,同课异构,风格各异。但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在课堂上重视对字词的指导、对文本的研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和感悟,在读后进行交流,并在写的方面也作了指导。正应了那句:重视听说读写,把力气使在语言文字上。吴琳老师关于作者杏林子相关资料的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是,我觉得关于杏林子的作品、名言以及冰心的名言这些资料应该适当精简一些,避免占去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是古诗教学应重视诵读。一提到这一话题或许有的老师会皱起眉头:难道我们以前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还不算重视吗?其实,笔者不是否定了我们过去的做法,只是想说明我们在以前教学古诗时对诵读的要求及所花的精力还没到位而已,还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深受中国千百年优秀文化的熏陶而已。
想想过去多数老师在教学古诗是的做法:①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②初读,读准字音,读通顺;③再读,读诗句和字词注释,理解诗意,此时还会要求学生逐句把诗意记下来;④深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⑤熟读,即是把古诗背下来。我们的读,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意、记住词句的注释、记住诗句字词,归根结底是为了应付考试。
看看戴建荣老师的古诗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走完了“读——唱——吟”等几个教学环节,戴老师不仅在“读——唱——吟”这几个环节中巧妙配乐,还大胆地运用手语,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师“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和吟唱中理解了诗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个课堂自然、活跃而略带夸张。不少老师感慨:古诗,还可以这么上!
是啊,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和吟唱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激起心灵的火花,那些经典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描绘的景色会在学生的大脑中一幕幕呈现出来。当然,遇上难点的词句,通过讲解或者借助注释来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必要时老师还要适当介绍诗文的写作背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领会。不然,光知道诵读而不深入理解,岂不是变成了读“喊天书”?
戴老师为我们的古诗教学打开了一扇窗,他的做法不仅值得肯定,还值得大力推广。但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在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还要在课堂上激情四射地进行古诗教学,确实有些难度。这除了要求我们在安排工作任务时要适当给语文老师松绑之外,还要求语文老师要对语文教学有十二分的热爱,才能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和研究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从而引导学生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品中徜徉。当然,目前最迫切的是希望戴建荣老师能够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小学古诗教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来,那么,小学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的研修就少走弯路了。
三是让学生爱上阅读会使其受益一生。阅读,不仅可以让我们拓宽眼界、获取知识还能够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思想修养。由此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我们受益一生。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入知识的殿堂,老师应该为其开好阅读这扇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健康成长。关于阅读,在小学语文课标中已有了明确的规定:“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心生成就感,让他们感到读书好、想读书;
2、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老师除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研读文本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开展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
2、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有意识地阅读、有选择地阅读、在读中思考和感悟、读后能做好笔记并理顺个人的见解等方面,这需要老师一步步耐心地进行培养。
当今社会,受经济发展的冲击,追求享受和贪图玩乐的人多了,能够静心读书、善于思考的人少了。浏览新生一代的习作及其网上留下的评论等语言文字方面的足迹,那些错字、别字、不通顺的话语,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轻浮和冲动,无不刺痛着我们的神经。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肩负传承文明和指导学生的重任,现在不抓紧,还待何时?
上一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感性认识 下一篇: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第三篇:大学区作文教学研讨稿
积累、演练——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主持人: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最害怕上什么课?
(教师齐答作文课)
主持人:对!以下摄取的是发生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几个常见镜头:
谁来读一读这三个镜头(课件指名读)
镜头一:“唉,又是作文课,没劲!”教室里,几个男生一声叹息,斜斜地靠在座椅上。
镜头二:几位“有心”的女生悄悄地把《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压到语文书下面,正襟危坐,等着老师的到来。
镜头三:老师在讲台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文章如何巧构思,如何写具体,如何写生动。随着老师粉笔一挥,习作要求清清楚楚地出现在黑板上,学生呢,眉头紧锁,手中的笔不住地翻着“筋斗”。写什么呢?有什么可写呢?一个个问号写在他们脸上,忧愁塞在他们心中。
主持人:毋庸置疑的是,作文是最令学生害怕的,也是最令教师头疼的。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成绩难提。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经过上一次大家的研讨,我们共同认为,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写作之“假”根深蒂固;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很多。
这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了三篇日记: ××年××月××日
今天,在放学的路上,我看到一只小鸟落在地上。它的翅膀受伤了,伤口在流血。我把它抱回家,给它包扎伤口。过了几天,它的伤口好了。我把它放了!小鸟拍着翅膀,飞上天空,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 ××年××月××日
今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只小狗受伤了。它的腿断了,伤口不停地流血。我把它抱回家,给它包扎伤口。过了几天,它的伤口好了。我把它放了,心里真高兴啊!××年××月××日
今天,在放学的时候,我看到一只小猫受伤了。我把它抱回家,给它包扎伤口。过了几天,它的伤口好了。我把它放走了!主持人:看了这三则日记,你最想说什么? 全体教师:假,太假了,不真实„„
2、作文形式套路。
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等到写作文时就直接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学生作文沿袭套路,仿照范文,改头换面地抄袭“优秀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例如: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镇××村,这是一座美丽的学校。
学校里有一棵桂花树。
清晨,我一进校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桂花树跑去。桂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的好像马上要破裂似的„„ 主持人:老师们,对划线部分熟悉吧!出自那篇文章呢? 教师们:《荷花》
主持人:对。以上划线的语句照搬自三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的《荷花》。对于名家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和模仿。但这种模仿必须是基于观察和实践之上的。如此生搬硬套,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3:(课件)作文材料贫乏、雷同。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惰性思想的影响,常选择一些自己较为熟悉的、老生常谈的话题,如做好事就是在小区里清扫楼道、公共汽车上让座这类故事,人云亦云,思维狭窄,缺乏创新;
4:积累不足、选材平淡、新瓶装老酒。
主持人:我不想多谈造成作文教学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只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运用小办法,解决作文教学的大问题。今天我们从积累、演练两方面谈谈怎样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主持人:一提起积累,我们大家最常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背古诗词、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实际上,引导学生积累,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下面,就请各位教师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想法。
文化路姜浩:我先来谈一谈,为了让孩子们清风活水随时来,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因为写作离不开生活,我们可以积累生活中与学生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提起下雪,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很多老师也会在每年下第一场的时候要求学生写一写雪。只是大多数的学生所写的文章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罢了。记得有一年初冬,咱们沈阳下第一场雪。上午第一节课时,天空飘飘洒洒下起了小雪。于是我在第一节下课后,就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当时操场上景色––因为雪小,地面上只是有了些许湿意,雪花落下来很快就化掉了;第二节下课后、中午放学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站路排时,我又分别引导学生观察当时的景色,雪越下越大,地面、远处的房屋面慢慢地被一层白色所覆盖。那天的雪下了一天,所以那天晚上我留的家庭作业中有一项是:和爸爸、妈妈或是门口的小伙伴们一起玩雪。第二天,我引导学生根据前一天发生的事情写作文。因为孩子们亲身参与了整件事情,所以大家都有话说,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异彩纷呈。有的孩子写的是雪花飘落的过程,有的孩子写的是如何玩雪,还有的孩子写的是自己是如何观察下雪、学习观察的„„。
文化路许岩:姜老师说的经历我也有。记得一次语文课上,那时是夏季。狂风乍起,本来就很昏黄的天气,骤然变得更加昏暗。很快的大雨在隆隆的雷声中下了起来。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根本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我放下课本,索性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稍做准备后,引导学生进行了口头作文。有的学生口头描述了雷雨的可怕景象,有的学生着重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我又让学生把口头即兴作文整理成《雷雨来了》的笔头作文。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之更加敏捷、灵活。
牡丹街梁艳琦: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案例:大连的一位老师一天在上语文课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一个孩子上课时突然开始打嗝,而且怎么也停不下来。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被这件事吸引住了,最后师生想了许多办法,才帮助那个孩子止住了打嗝。但孩子们的心已经收不回来了。那位班主任非常机智。他马上停止了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情景,让打嗝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请其他同学回顾打嗝的同学当时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和老师是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件事的,然后引导学生写出了一篇篇非常生动有趣的作文。解放赵丹:刚刚三位老师谈到了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非常赞同,除此之外还可以留心共同经历的活动,在活动中积累。学生们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是非常长的,在学校里,他们会共同经历许多活动,有心的老师应该善于放大这些现有的活动素材,对所有的活动精心准备、全程指导。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为了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会在班级里组织许多活动,相信大家最常做的应该就是小队和小组的评
比了,这些活动也可以指导留心观察、加以积累。在我们班每个月搞得最热闹、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就是小队评比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学生们最兴奋的一天,因为那天班级要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小队评比的表奖!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切身的感到自己是小队的一份子,不努力会给小队的荣誉摸黑,拖大家后腿,以此作为学生的压力,最终变为凝聚力和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而最后的表奖,奖品是食物。虽然是很便宜东西,有的甚至是平时孩子们不喜欢吃的,但是在那一天,获奖的同学都非常高兴,吃的兴高采烈。别小看那点东西,孩子们真的很往心里去的。每到表奖日的时候真的是有笑的、有哭的;有开心的、有生气的。当我在组织这项活动时,也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是自己真实的经历,孩子写得也就格外的精彩。
:沙柳1:我来补充一下。赵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除了可以积累学生在校活动经历外,还可以从社会经历中积累。学生作文材料有的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的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我们都知道,2008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其实观看奥运会,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写作素材。例如:杜丽的失金和夺金,我们可以写《战胜自己》、刘翔的退出比赛,我们可以写《放弃有时
是最佳选择》、再如: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地球1小时活动、建党90周年等等都可以写成一系列感人的文章。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用心指导,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镜头,那么平凡的生活就可以成为灵动的写作素材。而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掌握方法、认真积累素材,那么写作对于孩子们来说就不会望而生畏。
主持人:刚才几位老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了如何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留心观察生活,才能写好作文,这是每一个老师都对学生说过的话,那么到底该如何去留心观察呢?这恰恰是我们教师没有教给孩子们的,所以到目前为止,对于“留心观察生活”这句话,很多孩子也就是把它当成教科书里的一句话而已。其实,留心观察生活,不应该只是我们在讲语文课时的一句口头禅,它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许引导学生一天一点微不足道,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不得了了。坚持下来,每日每月一点点地观察、把观察及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学生们必然会在积累中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假以时日孩子们必然会养成留心周围的习惯,那么就是这小小的观察,就会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创造奇迹。提到积累,我们不得不谈阅读,在阅读中怎样引导孩子积累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来谈一谈。
解放郑军:可以从阅读中积累题目。我们的语文教材有许多经典的文章,作为教师,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重视课题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及时赏析、弄清命题的类型。尤其是高年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要注意结合例文,帮助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这样命题,弄清这样命题的精妙之处何在?要知道,有时候对题目的理解,就是在帮助学
生理解文章的中心。例如: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讲的是:做事情要想别人没想到的,要有创新精神;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告诉我们的是做人要客观看待人与事;《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告诉我们助人为乐、给予的快乐;《全神贯注》讲的则是做事要认真、专心;再如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好的题目。比如《再添一把柴》讲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脚比路长》讲诉的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故事;《行为是最美的预言》则告诉我们脚踏实地的道理;《一生的财富》揭示的是:用爱心关心人,以温情帮助人,不仅会为自己增添一份无价的财富,更会为生命增添一份美丽„„这些文章的题目都能够极好的浓缩出文章的中心,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题目积累下来,并仿照课文结合自己身边的小事来写作文。例如:如何处理同学之间出现的小矛盾呢?我们就可以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写作文;观察学习和做事非常认真的同学,就可以用《全神贯注》来写作文;再如还可以结合平时班级中爱、互助方面的教育,用《给予是快乐的》来写作文、„„ 民主1:在阅读中积累思想。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有自己的点睛之笔,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地将这些文章的思想积累下来,就可以指导他们结合这些思想写自己的故事。比如五年级《珍珠鸟》中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可以用来做生活中发生在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情之间、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故事的中心句;《落花生》中爸爸的话、《钓鱼的启示》„„还有课外阅读中《免费而珍贵的礼物》里的“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
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却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也都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加以积累,同时有机地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写作文。
民主2:我认为在阅读中最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这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积累方法。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忽略对语言的欣赏和品析,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积累。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读要读得滚瓜烂熟、赏要弄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例如:《秋天的雨》一课,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巧妙串联了秋天的许多景物,写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走进了文本,然后抓住重点句段反复地朗读,反复品味;让他们把秋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转化为语言文字,把文字与景象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读记的实践中,不断地把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我想只有赏析到了,才可能用到。
沙柳2:刚才
老师的积累语言我也常用,个人觉得在阅读中还要积累写法。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提倡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写作方法。而体会到的这些写法也是需要我们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积累的。如:《落花生》一课,在学法上是典型的借物喻人,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能从平凡的生活中选择一颗小花生来写,而且写出这样有意义的文章,这就是选材好,然后就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点,也从平凡的生活中选取一个小东西,写成有意义的文章。对于写景的文章,我们主要要引领学生体会修辞、点题方法、结构和表达方面的精妙之处。例如学完《海上日出》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抓景物颜色、形状变化等来写自己眼中的日出或日落等。
而四年级语文有一个单元是《童话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童话故事想像丰富、拟人化、设想神奇等写法,引导学生编写自己的童话。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例文,发挥作用,体会不同的写法,及时加以指导学以致用,这样让写与读回首呼应,使之一脉相承。主持人:刚才仔细聆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发现许多老师都提到了从课外阅读中积累,我也非常赞同,语文教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可以用以上的方法,结合课外阅读交流的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课外积累,我想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就一定能使学生劳于阅读,益于写作。以上我们从积累方面探讨了如何走出习作教学的困境,下面我们从演练方面谈谈见解。
牡丹梁艳奇:我先来说吧。我们的课本中,许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的。课文插图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我们只要好好的利用它,就可以变成很好的写作资源。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中有一幅“英雄烈火烧身”的插图。而文中写插图的话只有一句,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进行小练笔,把画上的内容变成学生们的话。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写话练习,[出示: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但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啊!你看,他的眉头(),他的嘴唇()、他的手指()他的眼睛()。此时此刻,他一定在想()]让学生结合邱少云手抓泥土的动作、他的神态、火苗的样子体会邱少云此时心理会想些什么?写出画外音。
再如:五年级的《桥》一课,对于文中的插图课文中也只写了一句话。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观察并想象:人们神态、动作、大呼小叫拼命逃生的情景,并引导及时写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写法运用开去,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菜市场的喧闹、或是一些学校的真实生活的画面。(课件出示:2个小片断)
(这是孩子们上完体活课,练完操后的一个情景。片断一:校园天天在“地震”。这不,操终于练完了,同学们像班师回朝的“马蜂”一样向楼梯拥来,嘴里不停的叫嚷着,再也没有刚才累得影子。三个楼梯很快被我们占领了。“谁敢挤我?我非整他!”大家都想早点进教室,然后好好休息。这可苦了楼梯。大孩挤小孩,小孩再挤栏杆。同学的叫喊声加上杂乱的脚步声,整个校园可不就像“地震”了一样!这是孩子们中午去小卖店买东西的一个场景。片断二:
中午一到,便听见小卖店里一片吵闹声。走进去一看,妈呀!同学们互不相让,拥挤的拥挤,嚷嚷的嚷嚷,屋里一片嘈杂:“阿姨,我要冰红茶,”“我要方便面!”“快、快找我钱!”„„店主忙得不可开交,被使唤得团团转。)
文化路姜浩:可以仿写精彩篇章。任何学习的第一步,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它在从读到写中起桥梁作用。要知道,对于文本的有效积累,就是为我所用。例如:《匆匆》一课,我们可以仿着抓生活的细节写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悟;《钓鱼的启示》可以模仿着写一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桂林山水》或《九寨沟》后可以仿造着写一写家乡丹东的山水;„„知识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运用中才能生成智慧,同样,语
言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运用中,才能变成精彩的表达。
解放赵丹:我认为可以移花接木。例如:《鱼游到了纸上》有一段描写青年人认真画画的文字,是说:“青年人一会„„一会„„”稍加改动就可以写成某人认真做事的片断;再如:《鸟的天堂》共写了两次看鸟的世界,将第二次看鸟的天堂的情景抄下来,同时再稍加想象,改动后即可以变成一篇描写鸟儿幸福生活的小练笔。
民主1:多写读后感,我们的教材中,可以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的文章有很多,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例如:《凡卡》这课教学结束老师总结谈话:凡卡悲惨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在当时吃人的统治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幸福的生活吗?请以《幸福的童年》为题写篇短文,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
沙柳1:还可以抓住文章的空白处,把简练的地方写具体。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教学时,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对全面把握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抱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他挖了36小时,历尽艰辛,终于救出了儿子。学生通过品读很容易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而儿子的伟大,学生的感觉并不那么强烈。因父亲的伟大,作者是“浓墨描绘”的,而相对来说儿子的伟大,作者是“轻描淡写”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父亲在废墟上“挖”的情节想象儿子在废墟下“等”的具体画面进行练笔训练,如儿子会想些什么?会和同学们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
呢?来感悟儿子的伟大之处。貌,这样的练笔并不难,因为学生有了文本素材的依托,便可以愉快地胜任了。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当理解感悟:老人喂海鸥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有如下的设计:老人喂海鸥和海鸥亲昵地讲话,我们好像听到一阵阵亲切喃呢的和谐交流,静下心来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老人与海鸥》一课中的15自然段写道:“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这一段描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情义,读了感人至深。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海鸥,写一段话表达对老人的留恋。民主2:欣赏古诗,改一改
我们每一册教材都有古诗,这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进行改写,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可感的篇章。例如:《暮江吟》可以改写成傍晚看景的小文;《赠汪伦》可以改写成送别的叙事文;如《游子吟》可以改写成歌颂母爱的小故事;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各位慧眼明智的老师只要懂得抓住“读写”结合的契机,给学生恰到好处的锻炼机会,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化路许岩:留心生活,及时写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写作的素材,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都可以指导孩子们进行小练笔。关键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及时动笔。比如当学生丢失了物品时,教给他写一篇充分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
谢意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情时,建议他们制做抒写“歉意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谅解,鼓励他们直视自己的缺点,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良好的建议时,教给他们写建议书。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可以开展“电影评论”“行家评球”等活动,给学生评说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 解放郑军:关注思想,随时写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事情,他们的心理变化也是瞬息万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思想等变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记录,勤写日记,将这些珍贵的写作素材随时积累下来。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小学生作文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应该让他们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坚持写日记,眼看耳闻、脑思、去粗取精、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鼓励他们多实践、多体验人生世态和大自然风光。有意识的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
主持人:关于积累和演练,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老师都有独
特的见解。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课件演示一:积累––让孩子涌出活水。
二:演练––让孩子们妙笔生花)
主持人:让孩子们写出好作文是我们共同的期待,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呢?(课件)
9岁的郦思哲写的《妈妈回来了》才107个字,它没有优美的文笔,没有严谨的结构,没有深刻的内涵„„却获得了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是什么让这篇107字的短文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呢?原文如下: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gan觉,就是一种想哭的gan觉。这就是那篇获奖的作文,它获奖的唯一理由就是“真”。
一篇好文章的最重要的标准就应该是“真”。文章的内容是否是作者的真实生活体验?文章中的情感是否是真实的情感流露?文章表达思想是否是作者内心真正想表达的心声?有了这个“真”,才考虑文章的内涵、结构、文笔„„。没有这个“真”,其他一切标准都不能成为标准。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氛围之中,教会学生“本真”更是何等重要!
主持人:各位同仁,作文教学其实也不难,关键是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和方式,并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
素质。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件)
1、解放老师
*解放老师落后的作文教学思想 *解放老师繁杂的作文教学程序 *解放老师陈旧的作文教学内容 *解放老师单一的作文教学方法 *解放老师过多的作文评价要求 *解放老师一成不变的作文评改方式
2、解放学生
*解放学生的双手,在写作中,学生的双手不仅仅是用来写字的。*解放学生的双脚,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勤于思索,乐于想象。
*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解放学生的眼睛和耳朵,扩大阅读量,提供优秀的视听材料,给予学生足够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还要引导他们“于无影处见有影,于无声处闻有声”。
主持人:今天我们从积累、演练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走出作文教学的阴霾又何止这两方面,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摸索、探究、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作文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感谢各位领导和教师的耐心倾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
见!
第四篇:起步作文教学研讨
作文教学交流稿
(起步作文——快乐学)
汇川区北关小学 贺亚辉 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我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其实当我接到参加今天经验交流的安排后,我感到惶恐不安,也很惭愧。说实在的,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把自己在工作的一些做法、探索和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文,是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创造者。它综合地体现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三、四年级阶段,作文刚刚起步,这是一个作文教学的关键时刻。不过小孩子的自控能力始终较差,情感容易转移,再加上三年级开始从一二年级的口语交际,上升到了书面写作,这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要承上启下,具有过渡的特殊性,学生一时很难适应,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因此,三年级这个过渡阶段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
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儿童心理、年龄的特点,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使作文教学既生动又活泼呢?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因此我试着将作文教学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学好写作。
一、从导入开始,驰骋学生的想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导人作文教学时,乐于创设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地敞开心扉,提高教学效率。以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为例,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很多的小孩都举手,有的说:“我喜欢公鸡,因为它看起来很威武”,有的说“我喜欢爱捉老鼠的小猫”孩子们对聊自己喜欢的动物这个话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觉得自己有话可说。特别是听到我让他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有哪些特征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公鸡有大红鸡冠,身穿五彩衣”。有的孩子还用我们学过的儿歌给我说他喜欢的兔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还有爱吃萝卜和青菜”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补充他知道的信息。这时我就抓住契机,和孩子们聊他们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引导孩子们抓特征,他们很高兴地和“小白兔”一起学习写作。整堂课,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毫无刚开始上作文课时的紧张感。这样充满了童趣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习作的热情,给与了孩子认知的快乐。在教学上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臵情境,可以启发想象;也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二、摘抄优美名段,接受模式训练。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孩子知道一些事物,但是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来描绘,文章怎么写也不具体。这是很苦恼的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们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优美词句,可以是课本上的,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甚至是听到的都可以积累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好词佳句就自然而然多起来了。同时要鼓励学生把一些好词佳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为孩子创设一种临摹仿写的机会,让学生在仿写中进步,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坚持让孩子写心里话,坚持回话。
我认为教学中要增加学生求知的乐趣,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年龄的和谐、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学生才会乐学。因此,我鼓励孩子们每天写心里话。刚开始时,一个懒惰的孩子在写话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老师,今天我没什么话要给你说的”,当时我看到这样文字,说实话,很生气但没有放弃,我找到那个调皮的孩子,和他交流谈心,我发现他并不是真的无话可说,而是不知道该给我说什么,因为他认为我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我不是他的小伙伴,于是干脆放弃不写。我试图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聊一些在学校看到的有趣的事,和他说动画片《黑猫警长》,用这样的方式来拉近我们的距离,鼓励他写下心里最深处的话语。第二次他这样写:“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希望你原谅我”当时的我看到这样的心里话时,我给他回了他这样的一段话“好孩子,把我当你的知心朋友好吗?期待着你的答复”当我期待的第三次写话交上来时,我看到了这样的内容:“老师,你最喜欢看《黑猫警长》里的哪个故事呢?”我知道孩子和我一样的期待看到答复的内容,我抓紧时间回了一段话,同时留了一句“你能告诉我你喜欢哪一个故事吗?为什么呢?”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对话中,他找到了朋友,也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平常孩子们在写的时候,我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地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就是倾吐,是件快意的事情。孩子在富有儿童情绪的动感中,在老师的关心鼓励下学习作文,变懒惰为勤奋,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巩固训练,发展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热情。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动笔描写无疑是一大难题。对初步学习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写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不断扩大视野范围,从身边的小事写起,逐步使内容越来越丰富。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在练习习作时难免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于是我在课堂中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比如在教学写《校园一角》时,我让孩子们走到操场去观察,去尽情的玩耍。很多孩子欣喜地告诉我,这样的课堂可有意思了,玩得都不想听到下课铃声了。我及时地引导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说出“快乐体育园”的特别之处,要么就让文静的女孩子们说出花坛为什么让她们流连。在谈话中,在玩耍中,孩子们知道了写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说具体。聪明的孩子们很快就能举一反三,等我教学“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那些孩子们就知道该怎么来记录自己的开心历程了。这种以游戏加想象的形式,使孩子们易于接受,有助于孩子们对写作的理解,也培养了孩子去探究,去创新的学习精神。他们在玩中练,在练中玩,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把事物说具体,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更使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就改变了以往作文教学中的机械式操作,增加了思维的含量,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是有价值的写作技巧。
五、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对于小学的学生,作文教学如果不创设竞争情境,那么孩子们也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进行习作比赛。例如:“我是小老师”的比赛,同桌互相学做小老师,“ 小老师”必须认真阅读对方的作文,并帮助对方纠正错误。孩子始终是孩子,即使有的学困生只是帮别人纠正了一个错别字,我们也应当给予肯定。我还把优秀习作的发给同学们,进行“找好词佳句”的游戏。平常孩子们都是在名家名作中积累好词佳句,我一改常态的做法很受用,无论是小作者,还是好奇的孩子们都很兴奋,表现欲望都很强,我知道,他们在羡慕中比拼,在竞争中收获。
六、习作讲评重在激励。
(这点我也是从别人的作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在讲评作文的时候,我时常要概括出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带有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适时点评写法,学生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针对班上带有共性的问题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
当然,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引导学生修改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习作修改提炼成两句话就是:“像扩写句子一样把作文内容写具体” “像修改病句一样改作文中的错误”。现在我举例来说说“像扩写句子一样把作文内容写具体”比如写《妈妈笑了》,有些学生就缺乏具体形象描述的能力,可能干巴巴的两句话就说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想想平时扩句是怎样做的,我们写作文写妈妈笑了,还要写哪些内容才能让人读了感到形象生动。他们自己就会提出我们还写妈妈为什么笑,笑的原因要讲清楚;妈妈怎样笑的,她笑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她可能说什么,她心里还会想什么等等。学生小的时候,看自己的作文时,因为对所写的内容很熟悉,写完后读作文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但他们有一个特点,很愿意做别人的老师,也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习作修改多采取同学互评,相互指正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学习别人写作上的长处。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作文。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我想只要遵循教学规律,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会有进步的。
再此,我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心,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第五篇:作文教学研讨心得
作文教学研讨心得
河清小学 幸丽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是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每次都付出许多的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这次范老师的一堂作文示范课和我校中高年级语文教师的一次交流。我对作文教学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首先,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着我们。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平时多说、大胆说、说完整的话、优美的话。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主动读课外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现在我班也有同学读书,但他们不会选择书。但更多的是不想读书,多是读给老师看的,读书的也是囫囵吞枣,不会注意中间的优美词句,动人情节。作为语文教师我想,我们应该重视他们读什么书,注意读书,想点什么办法让他们主动读好书,这才能起到读书的效果。
其次,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我想这个日记应该是歇一天中真实的一件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句话也可,只要有它的特色,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无拘无束的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多写、多练,熟就能生巧。然后,我明白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子大死。应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要有教育的要求,基础差的一个好词,一个佳句都应该及时表扬。最好能让学生只见相互评价,也能促进习作水平。
总之,这次作文研讨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但作文教学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