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与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合水二中
高世强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所包涵的知识和技能十分广泛,并且该学科知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所以初中学生开始学习物理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会产生畏难心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抓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要注重研究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新课程理念和人本化的课程目标向我们表明,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学物理、从探索中学物理、从实验中学物理。下面本人就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中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向大会做以汇报,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一、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
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将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作为物理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注重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应把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相互联系,把物理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要紧扣课本,突出“双基”
中考试题覆盖面大,考查内容全面,直接来自课本的内容约占60%,从课本上稍加改变的约占30%,略有变化的约占10%,突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因此,加强教学研究,切实做好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衔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物理新课程标准,就会发现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设计等,都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认知上的接触和碰撞。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每一个问题的探究中相互交流、讨论,促使学生和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最近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新课程强调由以人为本、把握“双基”和培养能力的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转化。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八年级学生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新教材上增添了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只要认真做好这些实验就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巧妙地解决问题。
2、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这种畏难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在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的基础上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便于理解和接受,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降低初学门槛,使学生轻松自如的步入正轨。
3、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要全面了解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主动求知的空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开始几周的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学生往往因语文水平有限而表现出有话说不出、有理讲不准,啰啰嗦嗦,这段时间不应作过高要求,只要他们答题时能用“自己的物理语言”回答清楚就行。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示范性的答题,慢慢引导学生入渠,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脑子也开动起来了,加之教师的鼓励和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初中物理起始阶段应着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害怕心理上下功夫,不必担心会影响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放松要求,相机引导,随着学生思想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深层次变化,就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稳固扎实的基础.三、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等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作为保证,中学生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争相挤占学生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花时间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掌握方法。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时,我只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得出电流电压的关系,剩余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找。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讨论、分析、归纳,最后得出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本,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其次,要根据教材特点,进行阅读指导。物理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教师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次,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可以先布置如下预习任务:给出一个电路图,然后让学生通过预习,尝试寻找解题方法。学生通过努力不能完成,在老师介绍“拆除法”时就听得非常认真。
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要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感到难学。从而使学习的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除了由于在思想上不重视外还在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习惯于小学的学习方法对较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就难以适应。所以应努力寓学习方法于物理教学之中。
1、指导学习物理学的观察方法 从认知规律看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观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物理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实验等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2、指导学习物理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看书阅读既培养了自学能力也可减轻课外的学习负担。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事先设计好阅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然后配以观察、实验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信息窗”。指导阅读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恰当的方法集中阅读或分步阅读重点阅读概念、原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3、指导学习物理学的归纳方法 由于物理自身的特点许多概念术语在教材中重复出现率较低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归纳形成概念系统、概念网以增强理解和减少记忆难度。教师在板书中应注意对有关各类知识用表解进行归纳和概括同时指导学生在作表解以便理解和记忆并发现知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以上几种学习方法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逐渐培养起来并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习方法要素有机地把握几种学习方法并能将其结合起来寓学习方法于物理教学之中。
五、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目前大部分初中都存在后进生面广的问题。要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关键。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注重培养能力和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辅导、发问、作业、甚至考查都要区别对待,各有侧重,合理定标。例如:对一些简单的电学计算,引导他们先审清题意,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条件,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然后采用逆推顺解的方法进行解题。题做完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这是哪一章哪一节学的,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在那里,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我在教学中,对于后进生采用分层教学法。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总是层次不齐的,我结合平时学习中的实验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进步程度,参考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秀(A)、良好(B)、满意(C)、期待进步(D)四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订立不同的奋斗目标,在课前检查、教学内容设置、作业设置、课外辅导等方面分层进行。尤其对D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提问、课外辅导时,做到关心、爱护、体贴,不厌其烦,耐心辅导。我还给他们指定了小老师,并要求这些小老师对他们也要做到耐心细致。
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做好学科培优工作。
对待优等生,我校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口号,在近几年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为他们设置难度大、智力要求高的试题,限时要求他们完成,并采用集中或个别辅导的方式予以讲解。按学校要求,我与其他物理老师抱团组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学优生进行集中授课,我们学科组集体备课,分工承担授课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专业素养,培养了创新能力。注重选拔考试,不断遴选优生中的优胜者作为参赛选手,开始培养时,我们要在全级选出30名学生进行培养,以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测试,临近考试时每两天进行一次测试,最终结合历次考试成绩报送参赛选手。
七、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要注重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四种类型。结合教学实际对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创新,发挥物理实验的最佳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手脑并用感悟自然现象、提出合理假设,探索自然规律,得出正确结论。教学中不能说实验,可以使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验素材巧设悬念,找出疑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使学生处于想摘“桃子”而又要使劲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的状态,使学生加强记忆,强化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八、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还要重视习题教学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解题,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1、指导学生找出习题的隐含条件
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时要通过精选课堂练习题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出习题的隐含条件。在平常的解题过程中可以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知道一些约定俗成提法的含义,例如“一物体在光滑面上运动……”其中“光滑”的含义为不计摩擦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零。②掌握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例如“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③记住一些有关数据例如水的密度、比热、熔点、沸点等。④熟练掌握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掌握了它们就能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例如“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所以隐含条件为流过两灯的电流强度相等。⑤注意寻找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外在关系,例如“水、酒精等液体先后装于同一瓶中,而瓶的容积是不变的”,所以隐含条件为水和酒精等液体体积相等。
2、立足学生创设解题情景
在进行习题教学时要研究学生,估计他们常见的错误;同时研究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精选课堂练习题,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使他们走出思维定势,这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很重要的。例如关于“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题中,要求学生分析利用注射器、橡皮帽、弹簧测力计等仪器设计实验方法,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的原因。很多学生都认为原因是注射器内壁和活塞之间存在摩擦。但是再考虑一下可以发现这个原因会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大也就使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偏大,所以他们的答案是错误的。而造成大气压强测量值偏小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管内还残留少量空气。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在讲授新课时就使学生知道实验中:①由于存在摩擦使测量值偏大②由于管内残留空气使测量值偏小的道理,那么学生在解题时的正确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分析一些习题时,可以充分利用画图法来说明习题的题义,也可以充分利用画图法来说明某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等。例如要研究物体所受的浮力是否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有关,要求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必须写出所需器材、研究步骤及设计一个供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对于这一问题的实验设计过程,除了必要的文字外,还应配上相应的图画。
总之,物理中考备考的策略很多,只要教师们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配合,真正处理好以上几点的关系,那么,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篇:初中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选课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拥有幸福感。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使我懂得了怎样备好、上好、评好一节课;对怎样成长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历时一个多月的学习,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专家讲解,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及时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对参加选课培训的几点感想:
第一,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
第二,如何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物理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物理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物理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物理大餐”!
第三,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物理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物理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物理。抓住物理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物理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乐学、爱学物理。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物理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物理方法,体现物理课的灵魂,使物理课上出“物理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工作对学生人生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此次机遇,再学习、认识、反思,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捕捉教育良机,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能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活力。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镇头中学郑海鹏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物理实验中更能展现出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也是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科学精神和利用科学改造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我认为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提高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须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策划出如何解决的对策,当然也可以故意预设一些实验错误,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
“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 1
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然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显”是显明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增加物理知识的神秘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通过实验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所以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器材足够大,确保所有学生看的清楚,必要时自制教具。
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 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 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1)注意力分散。
在老师讲时, 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
(2)仪器无端损坏。
特别是老师在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介绍实验原理时,使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时, 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
(3)热闹而无序。
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 但实验效果较差, 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
有打好, 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 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1)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 , 我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 又可以听老师讲解,并且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效率大大提高。(2)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 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只有通过老师很好的示范作用,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 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三、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 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 探究实验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我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1)、引导学生科学选取探究性实验的课题
探究性实验的选题要切合 《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准、新、奇。准──即准确, 科学合理。新──即新颖, 别致, 有趣。奇──即想象丰富, 思维创新。因此各学习小组在选题时,应注重科学性、需要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
(2)、认真地组织好探究性实验的活动
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 积极主动参与, 并经过认真的观察, 实践,思考, 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 勇于提问, 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个
性特色和合作精神。
自从开展有效教学之后,我对物理实验教学做了以下改进:
(一)改讲解物理规律为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物理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过程。在物理教材中,许多对我们来说已经有明确结果和结论的定理、定律和原理,对学生来说结果是未知的,这正好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素材。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对某一规律发现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像物理学家那样去思考物理”的同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家们“善于质疑、大胆猜想、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二)改讲解物理现象为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现象
物理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理解某些物理现象的重要特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某一物理现象所具备的特征给学生罗列出来,让学生一条条记住,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如果我们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自己探索和发现这些物理现象的特征,甚至有些特征还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才能发现,那么,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的特征理解到位,而且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改讲解物理概念为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概念
物理学中为了描述某一现象都会引入一些物理概念,而所引入的物理概念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用这一物理概念来描述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等问题一直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的。如果采用让学生自己寻找或定义一个物理量,该物理量要能够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的现
象,那么学生就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自己分析、自己设计实验,寻找这一物理量,同时论证自己的观点。
(四)改介绍物理仪器的构造和原理为让学生自己设计物理仪器 物理学在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研究中常常要使用一些仪器,这就需要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和原理。如果我们把讲解物理仪器的构造和原理改为根据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物理仪器的话,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仪器的构造和原理,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仪器要设计成这个样子;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发明和设计仪器的基本方法,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发明和设计仪器的艰辛和快乐
总之,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教法学法各有不同, 功效不同, 但他们之间有必然联系。实验教学是中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实验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与学
初中数学教与学
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篇
广西贺州
【前言】 《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1]把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现在,学校实行五天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由于考查科目的增加等,每堂课的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广大数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对教材的处理工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环环相扣,注意细节。课后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倾听学生心声, 不断调整教学,总结反思。
【关键词】 教材 现代化教学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作为数学教师,可能都会发现过这样一幕,有时数学课堂是台上唾沫乱飞、激情高昂,台下却是另一幅风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是一个从事了十一年数学教学的初中教师,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不紧学会了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运用的实际当中等问题的一些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现在,学校实行五天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由于考查科目的增加等,每堂课的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课前必须做好对教材的处理工作。
1、对教材的掌握应做到“熟”字
义务教育的初中教材,立志高远,其内容是今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必须的。新教材难易程度适中,面向的是全体初中生,精选了一些基本的代数、几何知识,将部分与高中联系紧密的知识点移到高中,删去了一部分作用不大的内容。这样就更加突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进一步了解教材,理解好学习目的,明确书中数学思想的形成,以及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理论的推理过程。这样教学才会游刃有余。
2、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应做到“透”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明了初中阶段的培养方向。就《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基础知识、技巧和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要透彻地领会其含义。只有领会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明确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这样教学才会有“方向感”。
3、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做到“细”字
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文字简洁、语言流畅,起点低、坡度平缓,注重新与旧的联系,出发点建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通过复习巩固扫清认知障碍,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拾级而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讲究一个“细”字,细到每个知识点在大纲中是如何要求,教学中如何实施,做到心中有数;细到每一课时中的应知应会,学生是否都已掌握,若能做到会事半功倍。其次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二次函数》这一课是整个二次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解析几何第二十四章的《圆》中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隐含在图形中的两个数量d和r并加以比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动画和行驶在不同路面上的自行车的动画等,放映“日出的动画”后小组讨论问题1: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怎样?放映“行驶在不同路面上的自行车的动画”后小组讨论问题2:行驶在不同路面上的自行车轮胎和地面(把轮胎看成一个圆,地面看成直线),可能会出现几中情况?通过观看两组动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能使学生更好的直观感受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给出定义时,尽可能地由学生来概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总结并在多媒体上逐个放映,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要求作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学生通过观察、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台板演的那两位的同学,更是终生难忘了。
第三 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机一幕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余弦、视图与投影等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第四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5]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第五 在教学过程中要环环相扣,注意细节。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2、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3、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实习时讲授《复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时,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间当带到这个问题的时,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解答。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同学说,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我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4、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第六,课后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5]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倾听学生心声, 不断调整教学.教师在教学的同时, 可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 并根据这些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 这样师生之间就会走得更近,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亲,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数学老师, 就会及时地向他倾吐心声, 会更加喜爱数学课,这样对老师的教学不无裨益.即所谓“教学相长”.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没有学生的学, 教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教, 学则枯燥乏味.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的重要工作就是指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并在活动中长见识, 积累经验, 提高能力,开发智力.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一个教师, 应不断总结经验, 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才会使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布鲁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教育目标分类学》 1956年出版 [4]《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俱乐部www.xiexiebang.com [5] 李求来编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05
第五篇:初中物理老师听课体会
初中物理老师听课体会
201x年x月20日我听了我校两位物理老师的课。作为一名原来教过很长时间物理的我来说, 任何一次物理听课都是我再次学习的大好机会。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清晰流畅的教学程序,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大开眼界,我不禁感叹:原来物理课可以这样上,现在我将自己的听课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二、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陈文静老师充分抓住初三学生刚学物理这一特点,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钢尺、梳子、鼓来探究物理知识,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觉得物理很亲切,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爱学物理,慢慢学好。
三、老师调控课堂能力强
听了这两节课,感觉两位老师的教学功底非常扎实,调控课堂能力很强,也是我要努力学习的。
一堂生命化的课,能够充分释放学生天性,深刻挖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收获和快乐。反思自己的课堂,更觉出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之大,高超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能力绝不是一日之功,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但应该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所以,加强内功的历练才是最要紧的。只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增强应变能力,将课堂效果最优化,真正做到把课上活,把书教活。
以上这篇是初中物理老师听课体会。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