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物理“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的实践与体会_物理论文[大全]
如何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教育科研的重要问题之一。多年的教研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有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眼光,不断更新落后的观念,进行大胆的探索,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遵循教育规律,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不断发现新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987年我市参加了省教育学院中教部物理教研室组织的初中物理“教与学综合改革实验”,近十年来走过了一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深化的改革之路。??这项实验是1989年哈尔滨市教委评定推广的十七项科研成果之一。1991年又被省教委评为教育成果一等奖,并确定为“八五”的重点课题。这项实验成果现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
一、实验目标“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的总目标是:让全体同学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下分两个目标系统。其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目标系统,由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意目标和德育目标组成。其二是教法与学法同步发展的目标系统,其核心是寻求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成功机会,以教法的转变促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形成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原则1.综合同步发展原则: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在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同步展开,既要重视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又要重视学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且使这两者的发展同步。2.循序渐进动态变化原则: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素质不断提高的规律,设计动态的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素质朝着预定目标变化。3.学生参与与成功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情境,提供全体学生参与的气氛,给中、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4.反馈调节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获得自我反馈的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寻求反馈信息,同时进行自我调整的习惯。5.时效原则: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必须以45分钟课堂时间为基准。当堂作业,当堂完成,从少留课外作业,到不留课外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
三、教改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初步实验阶段1.预实验阶段:1987年7月到1988年8月,在这一年里组织各区、县(市)教研员和实验教师学习理论,考查和借鉴国内外各种教法的长处,设计了“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的框架,边学习边研究,初步形成了进行教改的骨干队伍。2.探索前进阶段:1988年9月到1990年9月,进行各种专题研究,边探索边完善。探索的问题有如何掌握学生各种素质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准备的内容、形式和程度的把握;参与的形式和质量;如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等等。第二阶段:探索提高、推广阶段1990年到1992年,?对前3年的实验进行了全面总结,以实验点为基地,逐渐推广。要求在哈市的八区五县中,区区县县有实验点,这样就由原来的五个实验点发展到二十多个实验点,有的实验点从实验的有效作法中抽取大多数教师能操作的作法,推广到其它学科和班主任工作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个阶段:大面积推广并向教学常规转化阶段教改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全体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我市物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从教改所获得的丰富经验中提取易于被广大教师所掌握、操作性强的,使用有效的好作法,向广大教师推荐。这些作法是:(1)?用丰富多彩的鼓励形式,激励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不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言词和动作。(2)针对学生的实际,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优异成绩,用以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产生可以学好也一定能学好物理的心理意识。(3)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组织、引导、启发、点拨,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获取的过程。(4)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是协作完成同一任务的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有轻松自如的表现,促使并给予学生在积极敏捷的思维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5)在学生回答问题和观察实验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和参与,积极从诸多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捕捉能使教学活动深化的机遇。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使双边的或多边的研讨话动自然而深入地展开,并得到完满的结论。(6)对于希望让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教师要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教师要有训练意识。(7)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组织阅读物理课外读物的读书会,做一些物理趣味实验,师生共同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举办小制作展览和评比,举办物理小论文评比,组织现代科技讲座等等。(8)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查,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如抽查、同桌互检、自检,交流学习经验等。经过近10年的实验,我们的体会是:(1)提高各区教研员对教改工作的认识是搞好教改,并使其深入发展下去的前提。在开展”综合教改实验”的前几年里,仍有教研员认为不教改学生也能升学到盛市重点校,教改是花架子,摆样子。在有的区己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时候,他们仍按兵不动。当认识到“综合教改实验”的目的不是着眼于提高中考的分数,而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时,他们才真正参与到这项改革实验中来。(2)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的认识,是使教改在学校扎根并使其发展下去的动力。有一些教改实验出现短期行为,昙花一现,虎头蛇尾,追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在课堂上要摆平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在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和习惯的过程,不是教师一方就能左右、主观臆断的事情。所以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参与关系,是伙伴,是朋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能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引导、激发和点拨的作用,而不能有主宰、代替学生思维、动作的想法和行为。(3)树立教改样板,可促使学校领导下决心进行教改。我市阿城五中,在1987年以前是教学的三类学校,学生入学后纷纷外流。自从1987年齐和老师参加”综合教改实验”后,出现一批教改成果。齐和老师担任校长职务后,又将物理科的教改成果,扩展迁移到其他各个学科,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五中由原来不知名的学校一跃而为在阿城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的学校,流失生、外流生不见了,还有不少学生要求到五中就读。我们宣传五中的做法和成就,宣传齐和老师的精神和远见卓识,引起了社会效应,1995年哈市四十一中、五十三中等,由校长组织全校教师集体到阿城五中听课调研,吸取五中的经验和做法。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地进行本校的”综合教改实验”,现已收到良好效果。(4)只有常规教学槁得好的教师,才能成为教改的重点试验点,才能出成果。我们在“综合教改实验”的开始阶段,只注意选择一般学校中的教学能力也一般的教师作为我们的实验教师。实践证明还没有掌握好教学常规的教师是没有能力槁教改实验的,更谈不上出成果。所以教改实验是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的事,吸取教改成果中的有效做法是广大教师的事。我们将教改成果转化为教学常规也是基于这一思想进行的。(5)教改锻炼人,教改培养人,教改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哈尔滨市近五年,初中物理科评出的市级骨干教师共36名,其中有31名搞“综合教改实验”?,占86%,其他5名”教师也不同程度地搞其他教法的教改实验。近几年的省级公开课,东北三省教改研讨会公开课,以及省电视自聘请的讲课教师均为我们教改实验的教师。哈市五十三中物理组有四名教师参加“综合教改实验”,近五年其中有两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做省级公开课4人次,市级公开课6人次,有一人被哈尔滨有线电视自聘请为讲课教师,有一名教师的电教课被评为市电杯竞赛一等奖。中学物理“教与学综合教改实验”的实践与体会
第二篇:物理综合实践论文
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
——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它是与具体学科课程的相辅相成,统筹一体。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虽然随着国家教育教学装备的不断投入,但农村中学的硬、软件资源还是严重匮乏,面对这种现状,为了优化和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中学的发展,应构建“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用以规范当前的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并通过联系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农村中学物理活动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自主活动 有机结合 主动发展 联系实际 亲身体验 创新精神
一、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分析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的指出:要“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为必修课程。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进一步加强课程结构的改革和各类型课程内部的整合,建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符合农村中学的物理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全新课程体系,是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活动的主旨就是突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它与具体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统筹一体,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主要作用。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优势,通过学科内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科内物理知识为拓展的物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较为便利的实现物理学科的课程目标。但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活动类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教师水平关系和教学理论的不完善,导致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失去了本来面目,乃至一些教师把它当成学科课程来教,为了优化和完善发展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有功能,尝试构建“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用以规范农村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农村中学物理活动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理论。
二、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农村社会实际,通过亲身劳动、活动体验进行学习实践,积累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物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使学生养成从物理的角度去考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的良好习惯。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应注重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着升学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
三、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落实是没有蓝图可鉴的,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各种硬 软件资源严重匮乏,教育基本条件得不到保障。而国家的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迫切使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迎难而上,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结合农村校的实际,学生的水平,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能自觉地给予注意及重视,让学生能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参加者。
2、形成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和正常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的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领导和被领导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培养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是经亲身体验、亲自尝试而来的经验总结,是淡化了学科界限的综合知识。因为实践活动是以某一特定任务的完成为目的,各种有关知识相互交融并统一在具体的任务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各科知识自然和谐地结合的过程。、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最高的标准。
四、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研究的内容不同、活动形式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所以不可能有统一的教学模式。
1、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应以学生的直接兴趣为依据,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格和个性完善。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各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同学的视野。
2、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足量完备的活动资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创造意识,对于有创新的活动及经验要善于归纳总结推广。、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多方面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自方性,引导学生体验和分享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做、乐中创。4、学生要有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权利,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自主探索自我体验的机会。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五、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教师应引领学生制定以多种目标形式的活动内容,实践激发求知欲,事半功并恰当提出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使学生活动有序定向。学生从生活、物理、社会的相关联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围绕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等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声、热、光、力、电、能量等知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自主选择成立活动小组。
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包括小组人员的分工,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指导对象的确定等。使学生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着手实施,学会调查、记录、采访,进一步细化整理各类相关资料。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自主确定活动主题。
主题确定是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中选取他们关注的问题。主题确定要基于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发展的需求。在内容的深度上要有伸缩性,在广度上要有可操作性。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间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4、制定活动方案的形式。
由于物理学科特征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这决定了“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具有多种课型,灵活优化和选择。
①情境型:指教师创设的某一种物理情境或提出物理活动主题,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定向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基本教学程序:确定目标 ——自主设计 ——实际操作 ——成果欣赏。充分发挥情境的感染育人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完成角色的定位与实现。
②创造型:以启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课型。教学基本程序:引导发现问题 ——寻找规律设想 ——操作尝试 ——总结延伸。要发挥学生兴趣特长,要与创造性活动创新思维活动相联系,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
③启示型:让学生在群体中各自充分展示活动才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其教学法基本程序为:提出要求——展示才能——欣赏交流——课后延伸。为学生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干的机会,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
④游戏型 :以游戏形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交往能力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其教学程序为:提出要求 ——自主游戏(自主设计)——游戏活动(解决问题)——评价总结。有利于激发学生活动热情,有利于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自我心理调节,有利于增进学生在活动的主动性。
运用“自主活动,主动发展”教学模式时,要求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首先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类型,其次要依据“自主活动,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理论及操作程序来优化处理自己的教学设计。
五、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起到了调控、定向、激励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学信息反馈和矫正,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双向提高。评价方法有汇报成果、作品展示、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面相结合。
第三篇: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与实践论文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为中学物理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以教学生活化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实践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和落实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能够使中学物理教学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加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总称,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式生活化是指适当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转移到生活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素质。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于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朝着综合化、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潜力,将构建性学习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物理作为一门生活类的教学课程,其中的众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之中,因此,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型和主动型并存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我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创设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要创建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原理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例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的讲解中,物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较深地对汽化性质进行理解。
2.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物理教师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紧贴现实生活,将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去,在构建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扩展物理知识的视野,强化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浮力》这一内容的讲解中,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探究的形式,引入生活实际中有关浮力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提高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使教学活动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以实际的生活经验为理论基础,加以研究不断总结而形成的,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开展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物理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和扩展实验用具等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实现外在知识到内在思想的有效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冉宏中.浅谈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策略[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136-137.[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49.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网络环境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2003年公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怎样才能实现呢?只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肯定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两种教学的比较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上就有明显的不同,下面予以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传统]1.知识能力:①掌握楞次定律内容,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网络环境下]1.知识能力:①通过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积极探索、动手动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传统]讲授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练习应用楞次定律内容。
[网络环境下]自我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自己详细反复观察电脑动画课件得到实验现象,在网页中设定的“导学”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小组合作归纳得出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以讲解)。学生利用网页中设定的“练习与反馈”栏目自主练习、同学间讨论交流、电脑反馈和指导。
“使用教具或媒体”的比较:
[传统]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
[网络环境下]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大屏幕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台(每人一台)。
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了以“学”为中心,比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定位,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 1 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模式等方面正在冲击和改变着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认真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章节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网络环境下进行。在实践中选用有下列特点的课题:(1)网络环境有较多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3)时空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上动手完成操作实验的;(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像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的;(6)课堂信息量与课时安排上应是比较适合的。显然,课题《自由落体》具备上述大部分特点,适宜进行教学实验。
2.精心制作、收集网络课件,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制作网络环境教学课件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师生协作、促进学习的软件环境。包括:(1)搭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媒体开发的基于Web界面的协作学习数字平台;(2)提供一个原创性资料库。在设计《自由落体》一课中,我除了使用平时积累的视频资料外,还用flash软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资料。此外,还从国内乃至国外网站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对它们认真地挑选、剪辑和编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需要。(3)设置导航提示。其目的是:①便于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在《自由落体》的课件中,我将页面制成框架网页,按主学习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随意进入载有各认知要点、导学学探教材的学习模块,按有关文字链接所需的学习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图片),按资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进入对应的资料区,并找到呈现所需资料的窗口;(4)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为杜绝盲目上网,学生学习区呈现的教师导学资料要建议学生沿正确的途径搜寻,启发学生总结、概括、讨论,使学生能够参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使网上协作学习过程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5)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课件的界面应设立E-mail信箱和BBS互动讲座区,对各种观点,老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协作;(6)能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由落体》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上等生要求解决综合性较强、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总是以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为目标。
3.实例《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谈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
①知道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导致快慢不一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和伽利略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它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学策略
①首先由“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讨的情景。该部分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以故事吸引学生,以问题启发学生,并辅助以网络手段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加以了解,引导学生注重伽利略的思维方法。
②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想出验证的办法,利用网络教材给出两种类似的办法──频闪和打点计时器,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搜索并给出在tom.com上有关高空坠物的新闻。以新闻中给出的信息计算出高空坠物时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讨论在校园里还存在某些学生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钢笔等小物品随意抛出窗外的害处。
④利用FLASH、ASP编写程序(或者使用应答器)制作一个可以交互的练习软件,让学生可以分层次练学习和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将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放在物理“未来教育网”主页上,让学生在回家后还可以利用网络复习今天的内容。
4.课堂教学后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48名学生调查以后,统计结果。
[发现]①有52%的学生认为“相比较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能更好!”,14.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以往!”。②有5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推广”。③影响本节课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的原因是:23%的学生认为“注意力易分散”,只有23%的学生认为“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的知识的能力不够”。
[思考]
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关键
大部分学生认同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或主动性不强,暂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后,学生会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有教育者称,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③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对互动课件的使用作简单说明,作为“操作指南”提醒学生,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后的教学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后有老师和学生说,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实在且具有操作性”,“在让学生自主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教学过程控制得体”,课件操作指南“非常必要”。
④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存在着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在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注意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纠正不良心理。
另外,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发帖子时,有多少学生“倾听”和“考虑”了别人的观点?可以说现在的状况是多数学生的讨 3 论是一家之言,多数观点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其实并未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不过,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人机”的对话来实现,这样就会造成认知、情感的缺失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失去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优势。例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种情感暗示在网络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如何有效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⑤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设计网络页面(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网络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三、我校采取的措施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为了学习必须要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此,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采取了强化性的培训手段,主要是基本内容的普及;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网络浏览、邮件发送等方面的教学;通过“科技节”中组织网页制作大赛、建立班级网页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通过“校本课”的选修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较高级的应用和操作,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0%的学生能上网获取资料,能下载网上学习资料,能通过网上资源处理信息;55%以上的学生能进行电脑制图,能编制电脑小报。
第五篇:制图教改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制图,教改,职业教育
【论文摘要】通过自己的制图教改实践,研究了对改变传统制图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具体解决方案,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制图教学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在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的今天切实地贯彻教改思想,形成新的制图教学体系.是当前制图教学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重要课题。
图纸是工程设计和制造的技术语言对机械类的职业教育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培养一个实用人才.必须把制图教学与各种岗位特点相结合,将制图教学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针对不同的教育任务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才能使一直被独立出来,脱离了实际岗位的制图教学,从基础理论教学的模式中走出来,成为一门实用好学服务于岗位技能的课程。
1、传统制图教学的问题分析
1.1内容陈旧、一成不变,强调课程的基础性而忽视学科的发展性
在传统产业中平面图纸是主要的信息载体但CA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自1960年诞生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已经普及到了涉及“设计”的各个领域,在机械制造领域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现代制造产业已经到了使用计算机直接绘制三维实体模型并直接转换为投影图,甚至直接使用数控设备加工的时代。而传统的制图课程完全没有反映设计领域的这个巨大变化。
1.2学科孤立,教学脱离实际应用。强调课程的独立性而忽视学科的交叉性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制图课过分的强调了图解法。由于与应用环境分离.使知识的衔接性差,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我们纵观一个产品的诞生的全过程你会发现,人们最初设计的原创模型是三维的,制造出来的零件也是三维的最后人们使用的还是三维的。但是,自画法几何问世以来,在过程中间传递信息的却是二维图样,机械制图课程的核心就是教授学生用平面图形表达空间立体。因此为使学生具备绘图和读图能力,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三维立体与二维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也必须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建立起空间思维和构形能力这就势必要求有较高的授课学时而所进行的训练却不是人的正常思维方式。更不用说让学生理解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了。
1.3培养目标偏差,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从创意到成型的整个设计过程中绘图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仅仅是将设计思想或设计结果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本身不具创造性。因此.这样的环节理应强调效率。但后来的制图课为追求纸介质图面外观质量而让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保证图线均匀、图面整洁等重复性劳动上,使学生疲于应付。这不仅效率低下,更无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传统的机械制图课强调学生垂直思维、强调独自工作.却没有横向思维和团队协同工作等方面的教学环节,而这恰恰是现代教育需要培育强化的。
2、教改的基本思路的探索
2.1将制图教学与技能培养、岗位训练结合起来
制图是设计和生产工作的一种技术.它不应该独立于实际应用存在。因此。我们的教改首先就要解决脱离应用的问题。
要到设计、生产中去发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岗位.寻找典型的零件,紧紧围绕具体工作和零件开展制图教学。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还使教学体现出一定的实用性。例如讲公差的表示法.就以测绘一个零件的公差情况为例来讲.并让学生实际去做。用具体的量具测量出来.用图形表示出实际的零件,并用图形将公差信息表达清楚。
2.2引入CAD、CAM思想与工具,使制图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的应用范围正逐步缩小制图基本原理和技术的实现形式有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绘图笔、绘图纸正逐步被计算机取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就必须引入CAD、CAM等思想和具体的工具软件.并把他们直接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制图技术。
2.3提倡数字化教学、强化三维课件教学
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成了当今教育技术手段的热点.带来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机械制图课程要介绍三维物体和二维图形之间的变换过程及其结果,因此特别适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改造.尤其是二维、三维动画仿真可以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CAI正是在教与学之间起着沟通的作用。3、教改实施条件的研究
3.1教师必须深入企业.改变观念
要教改必须知道我们的教学欠缺什么?不到企业实际的劳动环境中向工人师傅请教,不去了解实际的工作内容是绝对不能搞好教改的。只有站在实际岗位上才能懂得我们最应该教什么!才能真正转变我们的观念,把制图教学的教改落到实处。
3.2教学条件与教材建设必须配套
要实现数字化环境与多媒体教学.就必须把配套教学条件完善好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上把软硬件配合问题考虑进去,把教材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考虑好。不仅要直接使用象:AutoCAD.CAXA这样的实际的CAD类软件还要使用制作精良的CAI课件。使制图课程教学中CAD.CAM应用和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既不偏重,又精彩引入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思想。CAD不仅是新的教具.更是新的思想的载体。
4、教改的实施与效果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及深入工厂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企业生产中制图技术应用现状并致力于这项工作的实践。
4.1直接使用AutoCAD做教具进行教学同时引入CAD思想
在制图教学中适当增加CAD的基本思想与概述的教学,以AutoCAD为具体例证,直接应用于制图教学中是我进行教改实践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教改措施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良好作用,特别是针对职教中心的特点,搞好这一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进步,有利于学生接受最新的技术.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思想既切合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2将零件测绘及公差测量技能向制图教学内容中进行整合学习制图课程的学生往往尚无实践经验.对诸如常用零件和标准件的加工工艺、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工艺等没有概念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起来又非常抽象、枯燥,因而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结合到具体的某项实际工作中,例如测绘过程,将相关的知识的意义得到具体的诠释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走入工厂现场一样,学习和了解实际知识。它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知识面。从而使教学摆脱了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束缚,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拥有自由的学习空间,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4.3开发制图教学课件
为配合自己的教改思路设想,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配合自己的教学课程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的制图课件。课件大量采用AutoCAD及三维动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制图课中需要让学生看到的实际情况展示出来,把在现实中不容易展示的东西都用动画模拟出来,使原本枯燥、理论性很强的课堂充满生机.学生有了兴趣.空间概念很快建立起来.学起来就容易了,自然教学的效果就有了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