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1:4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抛描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逐渐探索出这个情境背后的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现用高中数学教学的《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说用这种教学的应用方法.一、应用真实的情境抛出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很多学生接触到高中数学知识时,不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背后代表什么意义,不能寻找到学习的要点,从而不愿意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抛描教学法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数学教师要给出一个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迅速理解这一节课他们要探索什么知识.例如,在讲“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图1中描述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请计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说明这个面积代表的数学问题;如果现在这辆汽车的读数为2010km,请按照图1说明在这之前,汽车的里程数与读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函数表达式说明两者的关系.如果教师用过于抽象的问题令学生思考函数模型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一概念知识,从而不愿意思考数学问题.现在教师给出直观的图形,学生参看图形便能了解到“矩形面积=长×宽=速率×时间=路程”,即领悟到数学模型的意思就是要给出解决数学模型的规律.这张图片,就是教师抛出的“锚”,而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抛出的第二个锚,即在学生领悟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路程=速率×时间”这一模型应如何建立.二、应用综合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有时会比较复杂,学生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有时会有学习挫折感,从而不愿意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用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克服学习障碍.同上例,教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图1的阴影部分面积为50×1+80×1+90×1+75×1+65×1=360.“路程=速率×时间”是建立数学模型的依据.如何将这一公式转化为需要的数学模型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原理.教师提出问题:汽车里程表的读数与汽车里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了解到两者的关系为“汽车里程表读数s=2010+汽车行驶路程”,突破了这一学习难点.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可用二段函数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即第一段函数有第一段函数的计算规律,第二段函数有第二段函数的计算规律.如果以二段函数的方法思考这一数学问题,便可以图1为基础,设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行车时间为t、v为t的分段函数,那么可将“路程=速率×时间”的函数表达式描述如下:

得到函数表达式后,有个学生认为可将该函数表达式应用图象的方法描述出来,找出两幅图象之间的规律.这个提议,让学生找到新的数学知识探索点.三、抛出经典的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这些数学知识有什么用?这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教师可以一道经典习题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到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愿意积极拓展相关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这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问题、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化过程,教师要提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经典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总之,抛锚教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为:抛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拓展问题?教师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就能优化抛锚教学法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第二篇:浅析抛锚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抛锚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永城市高级中学 韩宝灵

【内容提要】: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关键,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抛锚式教学策略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信息技术课教学 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优势

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有很大的帮助。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抛锚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贯穿学习活动始终的问题解决活动、完成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真实任务是促使学生持续付出努力的最佳途径,这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

2、提高了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作多媒体计算机作品,诸如电子报刊、网页等。都是通过学生协作完成的。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血的教学任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抛锚式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如:在进行《电子报刊制作》教学中有关。超级链接”的内容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问题角度考虑:可对哪些内容设置超级链接?如何插入超级链接?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这几种设置超级连接的操作方法有何区别?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超级链接操作的多种方法.再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全面认识超级链接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抛锚式教学强调问题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利用P0werPont制作贺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将问题逐步深化,将讨论引向深入,再通过上机实践、探究,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特别是学生学会了确定中心学习内容以缩小问题解决范围,学会了通过知识迁移解决问题。还学会了通过同学、老师、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5、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实例进行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通过制作“网页”、“电子报刊”等基于真实情境的计算机作品。学会了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抛锚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 之上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该策略中,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通过“抛锚”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如:制作电子报刊、网页、贺卡、计算机绘画、计算机动画等,下面以《用PowerPoint制作贺卡》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先创设情境,用亲切的话语问学生:新年快到了,怎样表达对亲友、同学的尊重、热爱、祝福?学生很容易想到买张贺卡送给他们。教师向学生提出:我们能否自己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呢?学生都很愿意,然后演示一些优秀的贺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教师并不直接讲贺卡的制作方法与技巧,而是先提出问题:贺卡应由什么构成?请同学们分组分析作品并讨论。学生讨论后总结出贺卡中要有背景、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动画、音乐。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我们还没学的新知识?学生找出已学过的有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其余的为新知识。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在贺卡中如何插入音乐?如何设置动画和背景?能否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请同学们试一试,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们上机探究后得出设置音乐的方法同于插入图片文件,方法较简单,设置动画和背景就有些难了。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当我们遇到不会的操作(包括忘记的操作)时,该怎么办?还是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后知道,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可以通过书本解决,还可以去专题学习网站甚至互联网上查找解决办法。同时,学 生还意识到:对于。如何设置动画及背景。这类学生基本不会且有些难度的内容。最好由老师讲解。教师讲解时还是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只讲基本操作(如:如何让文字、图片动起来),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设置文字、图片等的动画顺序?如何启动动画(自动出现还是鼠标控制出现)?如何设置音乐的播放?教师再稍加引导后由学生去摸索、体会。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个别辅导。设置“背景”操作的教学也采用同样方法。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后,就可动手设计、制作送给亲友、同学的贺卡了。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抛锚,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探究、上机实践、总结,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并逐渐缩小新知识范围。直到“心求通而未得”时再由教师讲授。教师讲授时。也是讲得少而精。引导多。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状态,逐渐掌握贺卡制作的方法、技巧。并且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需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进行 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问题、事件要有真实性。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真实性水平越高,问题、事件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越紧密,学生的反应就会越积极主动。如:教师在开始进行《网页制作》教学时提出:结合自己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分组制作网页,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进行具体内容的教学时再通过。如何设置页面布局”、“如何组织网页”、“如何美化网页”等问题引导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自己密切相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转变学生角色。在传统的 信息技术教学的“讲解演示——模仿操作”模式中,虽然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时间较多,但知识由教师灌输,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自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转变学生角色。如:在进行《信息搜索》的教学时。教师请同学们做导游,查找黄山、桂林、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的文字、图片资料向同学介绍。比比看谁找得快。学生很快以导游身份积极地投入到查找比赛中,由找得快的学生介绍查找方法,再由学生讨论总结,教师适当加以引

导,使学生学会通过目录搜索及关键字搜索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学生还学会通过恰当设置关键字。增加“+”、“一”等方法缩小搜索范围,提高信息的查找速度,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转变教师角色。抛锚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角色的转换,其知识内容专家的角色有所弱化,强调的是知识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最新的技术,不可能成为学生所选择的每一个问题的专家,为此,教师自己也应该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学习者,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认知教练”和 学生的“学习伙伴”。此外,即使教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也应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如:在进行“设置网页布局“的教学时,教师不是开始就讲授通过表格设置网页布局的方法,而是先提出问题:“如何设置页面布局,才能使页面看起来简单明快、条理分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一些优秀作品,使学生自主认识到利用表格能使页面赏心悦目、有条不紊,还可以进行图文混排。从而获得达到设置页面布局的理想效果。

4、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抛锚式教学提倡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在 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学生才能获取丰富的信息,经过充分的小组讨论、上机实践、自主探究、协作.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探究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其计算机作品内容才会更丰富、水平才会更高。

5、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视角入手解决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提高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如:在结合电子报刊制作学习。超级链接。时。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菜单”、“工具栏”、“单击鼠标右键”多种方法设置超级链接。触类旁通,学生也就学会了网页制作中超级链接的操作

总之,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抛描式教学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例如:当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做加法、减速法或进行分与时的换算,此时,教师就会及时地参与教学:他首先鼓励学生运用他们的直觉接近问题,然后向他们提供获得进步所必需的援助。这经常包括在课本和其它的信息源中发现相关的材料,或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以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了一个杰斯帕的挑战、发现对新技能的需要并懂得何时应这样做以后,教师和学生常常共同提出超出杰斯帕背景的工作范围。如,当学生比较清晰地意识到需要更好地理解小数及其与摩擦力的关系后,他或她就可以提出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学习目标。

第三篇: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所谓学导式教学法是指把教与学重点放在“学”字上,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真正将高中数学打造成“以学为中心”“以主动求知为核心”课堂。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三角函数;演练环节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学导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按照“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对如何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中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一、自学环节

该环节是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熟练掌握y=sinx;y=cosx;y=tanx的图象与性质;能熟练进行图象的平移伸缩,等。组织学生带着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如:有学生提出:在函数图象的移动中,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应该怎样移动?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在制作图象时,我们只能选择0、π/

2、π、3π/

2、2π这样的

特殊值?更有学生提出:能否在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进行图像转化?„„这些都是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入“解疑环节”,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解疑

在自主学习环节,我们不要急着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而要在解疑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使其能在互相讨论中顺利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当然,除了上述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如:(1)三角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除了有平移变换之外,还有什么变换?(2)函数y=sin(2x+π/3)的图象可由y=sinx怎样变换而得?(3)请用多种变换方式来实现函数y=sinx向y=2sin(2x+π/3)进行转化?„„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且,这样的问题探究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锻炼学习的能力。

三、进入精讲环节

精讲环节是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保障,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结束了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我组织了师生“讲”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除了教师“讲”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讲”。也就是说,在精讲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精讲,比如:“请用多种变换方式来实现函数y=sinx向y=2sin(2x+π/3)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将自己小组得出的变换方式展示给其他学生,之后,有补充的也可以进行补充,等等。接着,进入的是教师精讲环节,在这个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针对学生在上述环节中未能解答的问题以及存在模糊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结合教材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组织学生进入演练环节

该环节是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该环节,我们要精心选择相关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下面几道练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演讲,如:(1)用多种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sinx(x∈[0,2π]),y=cosx(x∈[-π/2,3π/2])的图形,通过观察两条曲线,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2)想一想,函数y=sin(x-3π/2)和y=cosx的图形,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草图。

(3)若函数y=cos(ωx+π/3)(ω>0)的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间距离为π/2,则ω等于_____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在自主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上述的几个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

第四篇:浅谈抛锚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链板式输送机

www.xiexiebang.com

高职目前面临的生源压力和就业形势,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开创各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加强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促使高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在《硬件

与系统维护》课程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方法后,对于学生来说,在项目制订、实施过程中能学到很多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对于我来说,通过对抛锚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我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课堂组织、效果评价都有了新的认识,积累了可

贵的经验。

一、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

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

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抛锚式教学在硬件与系统维护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抛锚式教学正是把学生置于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探索构建知识,并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硬件与系统维护》课程,是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另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由于硬件发展与系统更新速度较快,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病毒的泛滥,系统维护的难度和复杂度日益加强,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内容的发散度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会被漫长、枯燥的课堂讲解消除掉,并造成动手能力较差,知识的连贯性不够的局面,更难形成知识的迁移和熟练 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和进程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

三、抛锚式教学在硬件与系统维护课中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的抛锚环节

1、根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创设相关情景。

情景创设,是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考虑到学校有专用的系统维护教学机房,我为学生设置了如下情景:现在学校老师办公室电脑数量已超过1000台,但由于使用的原因和病毒、恶意软件的侵害,很多老师的电脑出现了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办公及教学,并导致专业老师的维护工作量很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能凭自己的特长,成立课外维护小组,并与各教研组结对,帮助教师进行硬件和系统的维护。此情景一旦创设,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情景的扩展:我们能解决学校老师电脑的系统维护,也同样可以给同学、朋友、亲戚的电脑进行系统维护,这是一项非常有成就感、令人自豪的事。

此情景的创设,要求学生不但有一定的硬件基础,也必须有系统及常用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它基本上把《硬件与系统维护》这门课程所要求的、分散的任务有效地联系起来。

2、根据特设情景,帮助学生制订项目计划。

此环节,是任务抛锚的重要阶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要求学生根据情景要求,自行确立学习的内容、方向,并制订相应的项目计划。为此,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项目计划表,要求每个学生根据现有的认知水平,对情景的要求进行项目规划。

图1 项目规划表(局部)

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及工具知识与工具的获取方式时间与进度安排希望达到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我努力做好“搭建脚手架”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援助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在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通过鼓励学生到老师中走访和发调查卷的方法,了解教师在日常使用电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安装什么系统和工具软件,从而使任

务的设计更符合课程

教学的要求和实际需要。在项目计划基本确定后,专门用4课时的时间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如今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发展及系统安全性的问题,使学生对项目的要求有了基本的感性

认识。

3、改变教师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作用。

当任务抛锚后,就要进入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阶段,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老师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项目计划表,对学生进行的分组,组成3-4人的小团队,并使课堂组织形式变为松散型,要求每个团队要有人员分工,也要团体合作,共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一个专用机房,让学生进行资料查阅、软件下载等工作。我欣喜的发现,大多数原来在上课时经常打瞌睡、开小差学生表现积极;许多学生忙碌地在上网机房和维护机房之间来回跑动;一起为问题争论、为成功欢呼的场面层出不穷„„

4、引入WEBQUEST的教学理念,把镶嵌性教学作为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学生在具体实施项目计划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主动加入到各团队中,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我同时引入了WEBQUEST的教学理念,收集了上百篇的相关文章放到学校网站上,并提供了20多个网站地址,供学生查阅和下载软件,以避免同学们在网络探究过程中漫无目的。

5、对教学效果进行多角度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

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

-[论文网 www.xiexiebang.com]果。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应做到多样性,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与教师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

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当课程进程进行到60课时后,各个团队基本都完成了项目任务。首先我让各个小组进行了项目展示,并由团队代表综述了项目实施过程,并对本项目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我专门设计了2课时的互评主题课,让学生对其它小组所装系统进行比较性评估。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组装电脑、安装系统和软件,对于老师来说,应看到他们成功的一面:已经完成了项目任。但也应该发现问题:如硬件拆装时,有不规范的行为并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导致硬件损坏;系统安装后没得到很好的优化;软件安装不合理等。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每个团队和个人的学习过程,并在最后,对每个团队的项目成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好的一面和不足之处。

四、抛锚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体会

在《硬件与系统维护》课程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方法后,通过教学的抛锚、实施与迁移等环节,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项目制订、实施过程中能学到这么多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和体验,是他们开始时万万没想到的。许多成绩偏差的学生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态度积极、表现出色,同学们对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精彩表现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相信这会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正面影响。对于我来说,通过对抛锚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我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课堂组织、效果评价都有了新的认识,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也为今后的计算机专业教

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第五篇:抛锚式教学法的解析

抛锚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法是较成熟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的一种,其是以一种技术学为基础的重要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简称CTGV)在约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的领导下开发的。抛锚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成抛锚。它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宏观背景。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处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凭借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抛锚式教学有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其一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其二是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1.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将科学内容跟真实世界的情境结合起来,并促使学生在知识、知识的应用以及他们作为家庭成员、公民和工作者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情境的选择要提供给学生一种真实可靠的语言信息,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语言形式要符合实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情境中体会语言,使用语言。例如 我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在上课以前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快的融入梁祝的曲调当中,我先让同学们观看了舞蹈梁祝的经典片段,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自己仿佛处于梁祝的故事当中。2.提出问题

抛锚式教学法的问题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它的课程构成的三要素——情境、学生和课程。所以问题的提出必须和它们紧密相联,使三者之间协调一致。考虑情境,情境的设计是整个课程展开的关键,要把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真实,生动而又充满知识技能的网络体系。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进行,学生是教学的整体,我们必须认真地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水平方面的情况。在课堂中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把握好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虑课程,在问题的设计前我们要认真地考虑课程中哪些知识点应用技能和任务布置是学校重视的,哪些是重点难点并要多花些时间来讲解演绎的。因此,设计每个问题前要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掌握到的知识点进行充分预测。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去掉的同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述音乐知识,而是提问学生音乐的那些要素改变了才导致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表心里,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曲子的印象。3.组织协作

基于问题进行小组协作讨论,发挥学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形成由外部导向到个体内部驱动的过程。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协作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协作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它的组成要素为: 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或生活体验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在个体之间采用对话、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例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中,我让学生讨论如果让自己选乐器,用什么乐器能表现强大的封建势力,用什么乐曲能表现弱小的祝英台呢?这样一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对话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它促进了学生音乐思维的逐步形成。4.效果展示

效果展示是对学习成果的展现,传统教学中往往注重以考试的形式来展现学生学习的成果,一系列的考试给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无形的压力,使音乐学习变得枯燥单调,而且缺少了语言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音乐学习需要更多地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操练来检验它的成果,音乐教学中“趣味性”问题也是头等重要的问题。游戏和竞赛等方式的效果展示使教学成果表现的更直观,在游戏和竞赛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得到认可和鼓励,例如在上学期我并没有采取考试的方式来给学生打成绩,而是举办了一场班级的歌唱表演赛,同学生们都很积极,这样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和参与的兴趣。5.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教师用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操作方式,是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观察。通过对学习效果的适时反馈,通过师生对话,教师可以对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习方式如何,学习状况如何有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进行思考,主动学习。

(2)生生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生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切磋,互相启迪,互相批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使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成为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在学生的独立反思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弄清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优势。

课题式教学

课题式教学是以明确的目标展开的设计活动,所以课题的训练能为学生创造一种体验设计过程的机会,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去体现设计本质—创造力、设计中的创造包含着多层学科的交融和多种能力的体现,课题式教学就是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把握这种关系和能力.课题式教学主要是在建立在专业工作室制下,以课题目标为导向,把设计基础教学与设计创新联系起来,使基础知识直接应用于设计之中.在课题训练的调查分析中,让学生切实的去了解设计的方法、程序以及设计与产品、生产、流通等之间的一些相互关系.课题式教学的特点:实践性是课题式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实践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体会设计的过程,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乐趣,这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和自强.同时,这种方式也使学生改变了从过去被动式接受到主动学习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独立性是课题式教学的特点之二,通过课题训练,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判断、思考来确定设计中的观点、任务;用自己的选择和方法来表现设计中的风格、形式;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扩展自己的思路.创造性是课题式教学特点之三.创造是以创新、变化为前提的,课题实践的一切内容和形式都是围绕着创造展开的,它是课题教学的核心.如何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潜能,是课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例如在《音乐画面与美术画面的设计》一课当中,为使学生实践的内容切实落实到计划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 1.准备阶段:明确课题,针对课题内容让学生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探讨设计的表现风格形式.如:设计的主题是以复活节、情人节、圣诞节为内容,定位是欧洲市场的文化礼品、日用品的包装.设计要求是如何把欧洲的传统文化习俗、人的情感需求融入设计主题之中,使其设计的形式因素与目标相一致.同时提出设计规定。西方宗教的文化知识,并借鉴设计的形式,传达这种信仰和情感.这既明确了设计问题,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校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成为了真正的学习空间,这种教学和过程,也填补了基础教学上的一些不足.2.创造阶段:学生根据提出的课题要求和调查分析结果,进行设计构思和草图表达,对原有类型的设计和要求发展的方案进行比较,力求在形式感上首先有所突破.例如传统上的圣诞色彩多以红绿色为主基调,图形多以圣诞老人头像为主标志,手法多以写实的风格表现,这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模式.我们根据设计的发展和流行趋势的变化,进行了多种风格表现的尝试.首先,以平面形式展开.比如《圣诞》系列的设计,在形态色彩上多以抽象、意象的手法,以强化视觉延续性和形象的识别性,从而传达主题的鲜明特征.《复活》系列的设计,则采用了隐喻的方法,以植物、昆虫的组合构成,加之绿色基调,隐喻春天复苏之意在创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解决和掌握两个主要问题.其一,创意与形式表现:创造包括意念的创造和形式的创造,好的创意只有通过完美的视觉表现形式才能展示,形式也可以丰富、强化创意.比如《复活》系列中的花朵与瓢虫的设计,形象普通,二者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却巧妙地传达了春天的意境,隐喻着复活。《复活》的系列设计,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展开的.我们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其题材相关的一些产品种类和表现形式,还要了解和掌握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和特点,在创意上要有突破.这样势必加快了学生的自学和自强能力的培养,潜在的能动性也得以发挥.3.评价阶段:评价阶段对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是课题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定义即是对设计的结果做出评估,意指评价者关心的一系列价值.方案建立以后,我们组织学生观摩、交流、发表见解,以教学目标为准则,讨论创造性的形态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在课题中,设计标准首先要关注的是整体,它包罗设计各方面的问题.就是说,通过课题的训练,使学生明确,设计关注的不仅是如何表达,还要注重它的价值是代表谁的,学会去平衡设计的需求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在评价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个性的不同,有的倾向理性,即注重设计的形式、结构的严谨性,以及它的程式.比如在形态、色彩及版式上都具有很独立的概念模式;有的侧重于感性,即用个人设计的感觉经验直接来判断,其设计结果则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而两者之间对设计经验的建造都是重要的.在教学中都不可缺少.评价中,让学生必须意识到平衡两种倾向,以吸取各自的优越特点,能使设计方案达到最佳和理想.评价的目的有助于决定设计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揭示出优秀的设想,并不断完善,使设计的各个局部追求一致性,从而达到方案的确定.4.制作阶段:方案确定之后,为使方案转化为可行性的产品以适应生产、工艺技术的要求,还需学生对方案进行程序上的编辑、技术上的处理、审查,以验证方案可行的程度.比如,设计中的图形,色彩在印刷前,首先要把它转变成一种电子文件.文件的输入、输出的格式影响其品质的变化分辨率的大小与格式将改变文件的规格、尺寸,色彩模式要与印刷模式要求相吻合等等.通过制作过程,学生学到了很多技能和实践经验,对软件的应用和设备的了解更加熟练.同时计算机图形和视像还会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图库.从中为学生的设计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帮助,使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得以完美展现。

基于问题式学习

为了使“基于问题的学习”更能广泛地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之中,借鉴美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模式,依据我国的教育实际,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音乐教学的三个实施步骤,实施过程包含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及交流与合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个模式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其系统性在于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而其灵活性则在于步骤可以增减,教师应根据课时的要求灵活掌握。即在具体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可以包括所有步骤,也可以只包括部分步骤,或者可以相应的缩短每个步骤的时间和限制每个环节进行的深度。

1.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即让学生明确对于问题他们已经知道什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对该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对问题情境有一个清楚而相对彻底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需要收集的信息范围,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可行的解决问题初步方案。这部分的讨论以集体讨论最佳,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已知、未知、看法等记录下来。随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越来越深亥,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与原有的看法发生冲突。因此学生需要不断重复这一过程,重新明确问题、发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2.收集和共享资源

将学生分成八到十人的小组,通过召开小组会议,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组长,内部协调各人的任务,收集信息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最可能会遇到如下困难,如:如何收集和处理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如何与专家取得联系并获得帮助,如何处理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沟通问题等等,教师应主要在前两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插入讲解,如文献查阅的方法,告知学生信息密集的网站,某些超出理解范围的知识的讲解和写信的技能、统计软件的应用、与成人沟通的礼仪等技能。

3.解决问题

①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学生初次接触“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时,可能会对问题束手无策,对如 何解决问题毫无头绪。此时,教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插入评价是教师引导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提问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专注于问题和重要学习环节。教师可以从认知、元认知、认知论水平层面来对学生的活动提出问题,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和反思,锻炼其批判性的思维。教师在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合适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入概念和规律,构建起学科的知识结构框架和相关的学习方法结构链,让学生通过团队的探索活动和集体交流进行学习。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概念、规律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②记录思路

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记下自己的答案和想法,或者对已有的思路的疑问,在小组会议中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以前对问题的陈述和界定并与整理好的资料和思路进行比对,重新确定问题的陈述和界定,多次重复以上步骤,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③确定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小组成员通过面对面或者电子邮件、聊天室进行交流,对思路整理表上罗列的各种策略进行比较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自己对解决该问题的建议或主张。学生以获得的研究材料及数据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每次小组讨论,需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4.“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一篇论文,一首诗歌,一条建议,一个观点,一次演讲或者一件作品来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应举办一次大范围的展示会,邀请其他班级、年级的学生、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家长和社会人员来参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通过口头陈述、项目展览或者其他方式的机会,来展示他们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外界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和学校之外的人一起交流、探索,和身处逆境的人一起感受生活的艰难、分享人生体验”。在成果展示结束后,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完成课题报告表的填写,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

5.“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正如Steven Covey说过的,“当你开始做事时,你就应该想到事情做完 后可能达到的结果。”这给教师们一个启示,就是在活动幵始之前,就应先向学生 展示评价的标准和方式,使学生通过了解这一人性化、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估方式 提高学习热情。新课程所倡导可以促进学生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 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的教育评价,而不仅仅是关注分数和分数的准确性。“基于问题的学习”音乐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因此不能沿用传统的、形式单一的书面考试作为评估这一教学方法的唯一方式,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评价体系。

下载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抛锚式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和价值

    抛锚式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和价值 摘要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深受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注重情景学习,要求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去感受和学习学......

    试析抛锚式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5篇模版]

    试析抛锚式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对中职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逐渐将抛锚式教学方法应用于......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徐丽华 (西安邮电学院 外语系 陕西 西安 710016) 摘 要: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 尝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改......

    浅谈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终五篇)

    浅谈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先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应用的意义,之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应用的策略,......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 【摘 要】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抛锚式教学模式也被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或实例式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中通过听对知识进行间接了解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求学生走进教学实际环境......

    问题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实施问......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参与式教学法的基础是是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参与情况,并通过与花课堂教学、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