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

时间:2019-05-13 10: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

第一篇:“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

作文教学现状的悲哀在于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已被异化成了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诸如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课内学习,让学生远离自然和社会,致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注重与其他学科沟通,封闭了学生的知识视界;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割裂开来,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的需要,致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假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

所谓“体验作文”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体验作文教学是对传统作文教学观的一种颠覆,其价值取向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本、关注生长。

1.关注生命

目前作文教学受到功利性的应试影响,作文训练的目的直接指向考试。作文不再是心灵诉说的载体,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教师迎合考试,学生迎合教师。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因素,注重作文技巧、结构模式的指导,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作文中弄虚作假,空话大话连篇,作文结构程式化,作文内容雷同化,语言表达成人化,缺少了个体的真情实感,缺失了自我的独特个性。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了首位。体验作文教学倡导的正是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强调独特的个性体验,鼓励独到的个性思考与表达。

2.关注生活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地从“学习作文,也是学习一种生活态度”的角度,给作文以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特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拘泥于教材,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作文“真实而鲜活”,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正的体验中积淀写作素材,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在关注生活这一点上,体验作文教学最大的突破是在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上所做的实践探索。在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三个写作要义中,认识水平是学生最弱的环节,而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又恰恰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感受和感悟的能力,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体验作文教学努力给学生以生活情境的体验,又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陪,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切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3.关注生本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从“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角度,给作文以新的活力。作文内容假大空,形式千篇一律,其背后是教师强大控制力和学生个性被扼杀导致的悲哀,是教学中教师“独大”、目中无“生”产生的后果。以体验作文教学观之,是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因此,体验作文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写作主体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写作需求,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努力让写作进入一种自愿的、快乐的、水到渠成的状态。

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文的写作题材源于生活,采用游戏、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或是生活场景再现,或是媒体引导激活,或是经历唤醒等等。在作文命题上,重视学生心理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写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和实物实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陛,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作文的主体理所当然是写作者,是学生。然而,作文教学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师授模式”依旧是目前的现状。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而且怎样写也是遵循教师传授的所谓写作模式。于是学生的作文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教师成为学生作文的主宰者,客观上也成了学生个性的屠宰者。体验作文的教学正好相反,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最真切、最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的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服务者。

4.关注生长

语言表达技能决定作文的形式,情感思想决定作文的内容。作文水平提升的过程,正是学生写作技能与情感思想同步提升的过程。体验作文教学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体验、深入生活,也重视指导学生表达生活体验。教师创设条件,营造情境,诱发学生的体验;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体验。

体验作文教学依托于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生活实践,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筛选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指导,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解决学生写作“假”“空”的有效途径。“生活一体验一感悟一作文”的体验作文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接受。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针对性,其发展的过程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它自身的局限性。体验作文教学要更好地达成语文课标的教学要求,也需要不断寻求完善与突破。

第二篇:浅论课文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

浅论课文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的体验

双峰县永丰中心学校贺中元

内容摘要: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对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有所忽视。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二是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扮演好“首席发言人”——“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价值取向、独特体验、平等中的首席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一、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偏差

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但是有些做法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很有可能矫枉过正,一味的鼓励和肯定不负责任的“创新”,让语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头脑中的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胡说八道”。我想很有必要就价值取向与独特的体验的关系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曾有一位教师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那两个骗子的?”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开始了发言,有的说骗子狡猾;有的说骗子“聪明”,他们能洞悉皇帝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也有的说他们“勇敢”,敢在皇帝面前玩弄骗术,要知道弄不好,就会人头落地的呀!更有的说他们是在替天行道,不骗这些贪官污吏还骗谁呀!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叹服这位老师设计之巧妙。尤其会认为后面的回答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应该得到鼓励。不错,学生这种勇于独立地思考和表达,而不人云亦云的做法,确实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然而如果我们仅到此为止,那就有些不妥了。我们应该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就骗子是“狡猾”还是“聪明”展开争论,说出各自的理由。争论结果,统一了认识,认为骗子是“狡猾”的,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谋取私利,是不道德的。骗子是“聪明”还是“狡猾”就要看他们所作所为的目的和手段。如何看待骗子,反映了学生对骗子所作所为的态度,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很显然,如果不提这一问,学生不能畅所欲言,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体验,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正确引导,展开争论,就既注意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正确引导价值取向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对矛盾。我们必须面对而不能回避,当前阅读教学有一种倾向是:在培养创新精 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等思想指导下,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对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有所忽视,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如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所指出的,“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又在“教学建议”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离开教材思想内容的纯工具训练,是课程标准所反对的。

三、尊重独特体验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有权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进而把知识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力。《新课标》由此指出,语文教育特别需要 3 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四、正确处理价值取向与情感体验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关系,笔者认为特别要注意的是这样两个要点。一是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教材的价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和灵魂,教师怎样理解和把握,关系到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引导,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吸取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如《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教师本该引导学生去体会怎样面对人生困难等方面的启示。如“只要坚持不懈奋斗,就最终能克服困难”,“诚之所至,金石为开”等等,这些精神决不因时代发展而失去它的意义。课文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思想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学生认为不如搬家或搞山区旅游开发,这并没有错。但问题是这不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往往会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二是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面对同一作品。相同问题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评价,面对课堂中的百花齐放,教师固然不能一棒子横扫千军,但是否就意味着不用对其加以修整,任其自由开放,独树一帜呢?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知识点仍有其确定统一的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仍有其主流取向。否则学生思想杂乱纷陈,人际 交流无法进行。就学生个体而言,囿于其本身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情感体验所限,不能保证他们的想法个个都正确全面,无法保证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达到教学所要求的高度。这就要求教师像园丁一样,除去杂草,剪掉败枝,确保花卉枝繁叶茂、鲜花怒放。但让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是,有些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多样的体验和发散的思维的同时,他们自己却成了学生思想的应声筒。他们不敢对学生任何“标新立异”的发言给予过激或否定的评价,甚至在一些关于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问题也不置可否。

五、扮演“首席发言人”的角色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扮演好“首席发言人”的角色,也就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先,要把握好角色的定位。教师作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中介,他的思想,文化,人生经验,审美水准都要高于学生。另外,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中也承担着“传道”的义务。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取向。没有价值取向的纯客观的教学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首席”地位是客观存在的。其次,我们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我们不能因为客观的首席地位,而对课堂教学进行垄断和专制,取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引导时所起的作用在于:创设和谐情境,增进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在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再次,面对富有争议的话题,教师不要以权威者自居。而只能充分行使自己与学生同样具有的发言权,为学生开拓新的思路,开阔更广的视野,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当然,教师的发言应有较强的指向性,而不是泛泛空谈,他的发言应该像夜幕里的一盏明灯,能拨开由争论而引发的笼罩于学生心头的迷雾,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语文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学习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样学生就有了不同的体验。作为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必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

丰城中学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

——做科研型优秀教师

一、丰中青年教师是丰中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应有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价值承担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新知识新文化的创生者、开发者,还是开启智慧灵魂的播种者。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本教材,一只粉笔,教师教,学生学”,更何况现在又兴起了多媒体教学,只要鼠标点点就是一节课,不就这么简单吗?我们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也不承认这就是教育。也许有两种人会说这样的话:一是没有从事过教育、不了解教育的那些人;二是从事者教育事业,却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去做的教师,在他们的眼中教育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陷入了所谓功利的境地。身为新教师,我们必须了解:教育真的不简单!教育是一门培育人的伟大的艺术,而教师是培育人,甚至影响人一生的伟大职业。自古及今,教师是最值得永远尊敬之职业。教师受人尊敬源于教师之贤,贤者贤能,贤者贤明,贤者贤品。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受世人尊敬,是因为他们作为师者,集智慧、美德、勇气于一身,为真理而奋斗一生。

身为新教师,我们必须知道:教育,真的不简单!教育是充满智慧和高尚的事业,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高尚的品格,不只是“传道授业”,更多的是“启智、陶情、冶性”,要“坐而论道,起而躬行”。那么,今天如何做教师?如何成为智慧的、高品格的教师?我认为,必须做好三修:修身、修心、修研。

(一)教师修身,在于学养和教养。

学养,是指人之学识、人格精神和气质风范,是生命个体自然流露出的道德境界和书卷气息。有学养则自成高格,无气度则难为大家。教养,即教师的教学素养。一名有良好“教养”的优秀教师,须是一个对教育教学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懂得教学规律、深知学生学习心理、巧于驾驭教学过程、善于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活动的人。教师修身,在于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精神生活也有此日臻完善。

(二)教师修心,在于修教育之心灵。

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三种伟大,第一种是成就功业的伟大,第二种是思想的伟大,然而不管是第一种伟大还是第二种伟大,都比不上第三种伟大,那就是心灵的伟大。心灵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也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源泉,它从根本上改变并影响着人一生的行为。因此,教师修心,就是要修认识教育、顿悟教育的能力,修提升自我、创造自我的教育境界,修积淀幸福自我、快乐自我的教育情怀,砥砺我们的心灵。

(三)教师修研,在于修研究之功力。教师教学就是一门研究的艺术: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功也是研究的过程,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有特色;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出成效;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成功。教师修研,是教师工作之必需,也是教师成长、成功必然之选,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二、新教师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当下我们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育思想不正确,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全面性。

1、在指导思想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为分数而分数,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智能是教育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全部。片面的教育带给学生不均衡的发展,最终也影响了成绩。

2、在培养目标上,重知识型,轻创造型;重智轻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普遍存在把表现“听话”、“老实”当做学生思想好的片面看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视野狭窄,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教育方法不恰当,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创造性。

1、对学生进行单纯的书本知识的灌输,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缺乏社会责任感,无生存意识、竞争意识,缺少感恩之心,造成学生思想狭隘,自已为是,性格孤僻。

2、对学生进行被动的管制,把学生完全定位成一个被管理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工作完全由班主任做主,学生只是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压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产生群体的离心作用,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3、对学生只注重个体的学习,学生的合作学习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在多数情况下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对学生不够公正,尤其在使用激励策略时,“看人下菜”“激优贬劣”,造成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失衡,进而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在班级中形成“小帮派”、“小集团”,使班级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5、对学生学习忽视个体差异性,学生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记忆储存器”,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

6、对学生不能利用各种隐性媒介从心理上管理学生,缺少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7、面对新世纪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不能利用网络资源为班级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使管理工作偏“堵”少“引”。

(三)教育理论不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会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使得教育实践没有明确的方向。

(四)教育观念亟待更新。

新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存在诸多错误观念:

1、传统师生关系。错把家庭关系中的父子关系迁移过来,即所谓的“师徒如父子”,这种关系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二者不是平等关系。

2、传统的师道尊严。维护师道尊严,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要求学生绝对服从,硬管硬,是搞不好教学工作的。

3、“精英教育”不能正确对待发展存在差异的学生。

4、教育工作是“良心活”。把教育看成是给予学生的一种恩赐,教育教学工作混日子。这种观念影响广泛,危害极大。

(五)教育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计划,预设好计划,教育工作才不会盲目。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学生在什么阶段犯什么错误,作为教师应该有先见之明。在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这一阶段会出现问题。无论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计划性强了,才不会盲目,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智慧的主阵地。

当前,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尤其是这两年推出了翻转课堂、慕课、个性化小班课堂、电子书包课堂,但我们的条件还不能实现这些尝试,不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大有可为之处。在构建主义学习观下,教师要创设学习环境,即教师要能够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究的一系列任务情景或活动。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最重要的并不是学生是否完成了指定的任务,而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任务完成所需的认识、理解、分析、综合、思维判断等思想方法的反省及在这种反省或讨论过程中的再认识和再综合。

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需要学会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观察和模拟现象,开展实验或探究,对结果进行种种猜测、解释或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又体验和学会了学科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方式,还发展了因自由的探索、失败的沮丧、意外发现的惊喜等而激发的强烈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通过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构建式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有机结合。

更重要的是,建构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将学科知识视为确定性真理和结论的窠3 臼,让学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和解释证据、论证和交流解释的过程体验中,理解学科知识形成、论证和发展的过程。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知识观,而且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到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成为能够自我反省,具有学会学习能力的个体。

按照这种理解,建构主义的课堂评价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重新思考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能够深刻理解在特定问题或任务情境下,学生建构式学习的表现特征,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或疑惑以及不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等,能够随时发现或甄别,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二、关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和质量。建构主义学习通常以开放性的现实问题或任务情境为依托。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讨论就变得非常重要。小组学习的方式不仅让个体学会如何和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观点的互动、讨论或辩论,扩展自己相对狭隘的经验,产生新的认知。在建构主义课堂评价中,对小组合作或讨论质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合理的分工。教师在课堂任务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不同小组成员构成及任务分配的可能性,要确保每个成员独有参与的可能性和参与的能力。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不同小组是否根据成员的特征进行了合理分工,每个成员能否切实参与到小组建构学习的进程中并承担相应的任务。

考查小组讨论质量,需要关注小组是否形成一种安全、宽松和鼓励性的氛围。,每个成员都表现积极参与的意愿和行为,小组讨论是否民主和公平,是否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的证据和形成的解释,自由表达个人在建构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小组成员之间是否关注讨论的焦点,围绕当前的议题贡献观点,观察或质疑,共同开展对各种观点或论据的辨析、讨论、反思和论证,促进新的论据、解释和主张的不断生成。

三、采取各种方式收集学生的表现证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协商式对话、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和比较等方式,引导不同学生或小组开展真实意义上的建构学习。

四、充分运用我校“348高效课堂”平台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一、课题名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人员:

顾问:邬春芹

组长:陈凡凡

组员:蒋静敏郭 丹戴玥张洪 韩 梅凌芝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价值取向: 指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的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意向或倾向,它以一种外在行为的形式体现着人们的价值意识、价值理想、价值追求等。

2.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就大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就研究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作了很多的尝试。如方俐洛和凌文辁等就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建构作了很大的贡献。梁龙娟和佘贤君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标准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就业标准主要涉及工作发展前景、工资收入、个人潜能的发挥、住房、工作单位所在地、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工作量以及个体兴趣等。在郑伦仁和窦继平所作的研究中,将职业价值观概括为进取心、自主性、经济价值、声望和工作安定性等5 种尺度,其中,进取心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显然,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研究中,虽然国内研究者较多采用了量表测量的方法,但在研究工具上并不统一,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工具。同时,在对价值观区分的标准方面也不尽相同,而在不同价值观理论指导下所编制的问卷也会不同。例如,Holland 首次从个体特质维度

提出“职业选择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编制了职业兴趣调查问卷,而Lofquist 和Dawis 则提出了工作调整理论,开发了满意度问卷和职业需求满意量表等研究工具。上述问题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择业标准、择业地区意向、择业单位性质意向、择业薪酬期望、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等六个方面,综合考察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得出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的若干思路。

五、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择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择业过程中对择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它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与追求。

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取向:第一,个人取向,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来探讨职业行为,重视个人的需要、能力、兴趣和人格等内在因素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特性2因素论(t rait2factor theory)、需要论(need theory)和职业选择发展理论等均从个体角度出发,探讨职业决策者的价值取向;第二,社会取向,倾向于研究作用于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强调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社会经济学

理。在参照有关问卷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江苏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择业标准、择业地区意向、择业单位性质意向、择业薪酬期望、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等六个方面,并于2005~2008年连续3年对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六、研究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

通过观察、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测量题目的确定及量表结构、因素分析、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信度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分析。

2.文献研究法

著作中可供我们参考的有价值的东西很多,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可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少走弯路,早出成果。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及安排: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制定研究方案,建立

课题组。

2.实施阶段 :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研究实施,分步骤

有重点地推进研究工作,进行问卷调查。

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分析问卷,总结课题。

3.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月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结题工作。

八、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我校届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显著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既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又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既能正视就业压力,又存在消极心态;既偏重个人兴趣,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看重经济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心态;就业意向城市化趋向加重,社会奉献意识淡化。注重个体价值,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物质利益,过于追求经济价值的实现;择业观念较为传统,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与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尽管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存在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消极的就业意识以及盲目的择业行为,应引起

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国家、高校和家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国家、社会、高校等各个层面既要转变观念,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控,完善与优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制定出引导毕业生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要推进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奉献意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意识教育,要积极营造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舆论氛围,转变家庭的传统就业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合理择业和顺利就业,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组织人员保证,成立课题组。

顾问:邬春芹

组长:陈凡凡

组员:蒋静敏郭 丹戴玥张洪 韩 梅凌芝

2.制度保证:学校建立可以研究责任制;建立课题组活动研讨制度。

3.经费保证:学校每年投入课题研究经费千元左右。

4.资料设备: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订阅相关杂志。

第五篇: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修改稿)(写写帮整理)

如何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教研实施方案

----------中宁三小语文组

一、教研目的:

为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次教研活动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为广大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三、活动原则: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研活动的宗旨,充分体现全体性、导向性、操作性、发展性、激励性。

教研活动立足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并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围,使教研组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四、教研主题:如何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 五|、主持人:汪凤兰

参与人员:我校高年级语文组教师

六、活动流程:

主持人:大家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这两方面的关系该如何处理,教师应该怎样把握,都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是让学生八仙过海,还是让他们墨守清规戒律呢?或者是教师点化后的普渡众生呢?

今天的教研活动,我们结合我校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调研活动,谈谈关于在阅读教学中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如何把握的粗浅看法,与各位从事语文教育的同行 1

商榷。

常玮:教材中所蕴涵的价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和灵魂,关系到给学生提供怎样的精神食粮。作者写成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从中无不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当然是毫无疑义的。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激剧的变化。阅读前人的作品,对于作者的价值取向,既有认同、接受、赞赏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异义和碰撞。这就不能使学生仅仅局限于对文本作者的价值取向的认识。教材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应奉为“圣经”,学生不仅可以接受、赏析,也可以质疑、批判。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作品的主体意识和独特体验,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向、多层面地去揣摩感受作品的内涵,去发现作品中新的意义,才能使教材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黄占红:《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情感体验、享受审美乐趣的重要途径,应当让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处理好这一门艺术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不但要看到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的千差万别,我们更要看到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又要引导学生能够走出文本,感悟新的价值。走得进,出得来,个性与共性,文本与生活,也就相得益彰。

任改花: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堂是开放的,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自然是多元的,只要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违背真善美的基本原则,都是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小学生还处在心理不成熟的时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分辨力较差,有时甚至出现混淆;他们对事物的感悟体验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这种经验可能是积极、健康,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

主持人:感情的体验有可能折射出非主流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乃至错误。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可能对大家引发一些错误的信号时,教师应该顺着学生合理的信息,引导学生看清那些隐含着的不合理的错误信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上,激励学生大胆独特体验,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有悖于文本的价值取向给予引导,从而实现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统一。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PPT课件

教学案例一)

就这样,这堂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思维撞击,实现思维互补,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学生也会从对作品主流价值的准确感悟中进入作品“精神的家园”,使学生“旧我不断失落,新我不断再生”。我们也为老师的机智处理而称赞。

王 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握价值取向中真善美的原则。《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学生对语文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能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尤其小学生还处在不成熟期,他们对课文的感情、体验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这种经验可能是积极的、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感悟和体验有时可能折射出非主流的社会价值。这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会削弱教学内容对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的提高。因此,教师既要对儿童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奇给予支持,又要对他们做好“价值取向”上的引导,引领学生攀登人格的高山、思维的高山、知识的高山。

(聂玲芳:对于王娟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们来看看案例二)ppt 此时,怎么办?薛老师由此谈到了学校、社会的一些规定并语重心长地说:“规定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小时侯违反规定,犯小错误;长大后就会违法犯罪。”

虽然学生的表情还存疑惑,人文熏陶的目标还没达到,但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回归课文潜在的价值理念,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一层面上来,却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薛老师在后来与学生同场扮演父与子的角色扮演中,巧创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刚才认识的错误之处,一笑之间顿悟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

朱 云:结合聂老师的案例,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如今的社会呈现出全面开放的格局,多元的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学生对文本的一些独特体验,其实就是多元价值观念在学生身上的反映。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真的发生向背的时候,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和强行的灌输,更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应该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学生领悟文中的道理,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区,让他们真正理解文本的价值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更好的落实人文素养。

朱海霞:就人文素养来说,阅读教学不是一味地调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确切地说,就是以一定价值取向的文本,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个人情感,同时又以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来促进价值取向的发展与丰富。

任改花:学生解读文本后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按照文本所反映的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有效地指导。语文教材具有感染熏陶的作用,它往往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由于学生的经验阅历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首先要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作交流,没有师道尊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以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王娟:还有,教师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常玮: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上的。作为教师,必须从内容、语言文字两方面去认认真真地探究文体,挖掘文本的价值,以防止对文本价值出现偏、错、空或者是其它枉自拔高的消极现象。

在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转变对教师作用的认识。教师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解释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掌舵者。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文本解读过程,才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完成重新构造自身的过程,即学生能获得认知、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

聂玲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价值取向”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对话过程中得到的共识,具有共性。“多元理解”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独到感受和体验,展示个性。教学中即要追求共性,又要张扬个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组织者,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得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而且作好引导者,要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文本所呈现的价值取向。

朱海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第一关就是要让学生诵读,开口读,逐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语气和语调,进而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在循序渐进的诵读过程中,学生除了能不知不觉感受到语言的美,体味到课文所创设的优美深邃的意境,潜移默化中更能体味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悲壮,或欢快,或尖酸刻薄,或诙谐幽默,或郑重严肃„„的感情,朱 云: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课文的思想感情深藏在文本中,但于此同时,它又是向接

受者——学生和教师开放的。文本中的语句是联系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结构较复杂、内涵丰富语句,表现文章或段落主旨的句子,表达有特色的句子都是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关键语句。

王娟:教师还要驾驭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了解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驾驭教材的目的是把教材变为学材,把教本变为学本。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生通向教材的桥梁,使学生感到亲近、亲切。

主持人:以上所谈及的这些方法贯穿着阅读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它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大大拓展了阅读教学的空间,丰富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渠道。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训练和操作,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意识会有明显增强,情感体验的能力也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黄占红:我们在教学每一篇文章时都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这是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没读懂文本就盲目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谈个人感受,就会造成既完不成教学任务又误导学生的后果。

(PPT

看教学案例三)

由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同学们既准确理解了“温暖而舒适”的真正含义,又在细读感悟中陈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老师的“苦心”化成学生智慧的点点火花,更可贵的是老师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些“火花”,在一次次读书、交流中使之有了燎原的可能!常玮: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字的表面理解上,而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及时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通过生活加强体验,并结合品读文中有关语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情感的体验是不完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每一篇课文,找准切入点,设计出能提高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认识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小女孩再擦一次火柴,她还可能会看见什么?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给课文添加一段内容,看看谁能成为未来的安徒生。

(同学们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交流。看PPT)

这些合情合理的想象,既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又深化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我觉得很好地处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关系。

主持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潜在的价值。因为,课本是编者潜心编制的,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它负载的是人类几千年文化遗产的精髓。让学生学习这样一个个文本就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个支撑点。文以载道,语文教师要追求的,应当是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同在互存。

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一阵扑面的新风,给我们的阅读教学一个崭新的亮点,更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一个经久的、永固的支点!

下载“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专业: 学号: 班级编号: 姓名: 有关人士预计,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劳动力就业问题,而21世纪失业大军的主体将是大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院系:四川外语学院专业:英语(国际经贸方向)班级:组员:赵德纯 应用外语学院17班 201009290057 余廷红 201009290061 王新新 201009290066 胥果 201......

    调查报告——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范文——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影响到高校......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大......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

    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 摘要: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价值取向作为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引着人类的思想与行动。基于价值观的社会依附性,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朱聪200810197303艺设3班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

    浅谈劳动法的价值取向(精选五篇)

    浅论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摘 要:劳动法是法学界已公认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劳动法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还很不完善。本文浅显地研究了劳动法的价值取向,并认为劳动法的价值取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