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愿快乐陪伴她一生---我的家访微故事
愿快乐陪伴她一生
-------我的家访微故事
小丹是一个漂亮、活泼的小女孩,她特别喜欢唱歌,声音非常动听,是我们班的百灵鸟。她笑起来露出甜甜的小酒窝,眼神特别纯真,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在学校里,小丹是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好孩子。课堂上发言比较积极,作业完成的也较好。但是她有一个坏毛病。一回到家,作业却非常不认真,正确率很低。于是我来到了小丹的家,她的妈妈热情地接待了我。小丹的妈妈是一个的朴实、温柔、善良的人,知道我的来意之后,便开门见山地谈起了小丹的故事。原来小丹不是她亲生的,她爸妈已经离婚很多年了。现在一直是这个妈妈带着她,她们家庭也不算富裕,现在自己又有一个小孩。也没人给他们看孩子,只能自己在家带孩子。小丹的亲妈很少来看她,经常两三个月看她一次。看得出小丹跟弟弟的感情很深,一回家就要带弟弟玩,所以作业完成的很差。现在的妈妈因为个人原因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另外还有一个小孩子需要照顾,所以对小丹的学习顾不过来了。听完她妈妈的叙述,我心中的疑问豁然而解,觉得这次家访不须此行,我也越发怜惜这个孩子。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家人虽然经济上并不宽裕,但是她们却很和谐,激励气氛非常好。妈妈对小丹很关心。小丹也跟弟弟和妈妈很亲,看到这些,我由衷地为小丹高兴。作为她的班主任,我该更多的关心她,爱护她,教育她,让她甜美的笑容永远灿烂,愿快乐陪伴她一生……
第二篇:我愿像你一样走过一生
我愿像你一样走过一生
看完你的平凡,哭过,方知你的伟大。
--题记 不知有多久没哭过了,这人间有时冷漠的让人觉得早已没什么事情会让自己感动到落泪,但我确实落泪了。是的,看过彭云支书的事迹后我哭了,也许有人说我矫情,我理解,若是不知老支书的事迹,看到别人哭泣,我也会这般认为。但现在落泪的人是我自己,那我便不惧说出我的真心所想,真实所感。
我想每个了解过彭云事迹的人都会有想哭的感觉,那是真正灵魂膜拜的感觉,自己做不到,但见到有人做到了,于是有了惭愧,内疚,继而决定向榜样学习的复杂心理过程。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高尚道德的标准,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都了解。这标准,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每个人都做不到。说能做到,是说做上一件两件简单,说做不到,是要坚持一辈子难,但是,再难的标准,毕竟有人做得到。彭云,这位平凡的小村支书,做到了,他用平凡的一生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是伟大。
这年头,再小的官,毕竟是有权的,是管事的,不说贪污敛财,即使本本分分的做个支书,也至少能过个小康水平,若是略微使点坏心眼,在农村做支书,成就个土财主真的是小菜一碟。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谁也别哄谁,我说的,是实情。当官与做人一样,有些标准看似简单,但要坚持,难!彭云事迹之所以被人们自发传唱,彭云精神之所以被人们学习,正是因为他的高尚,他的坚持。彭云同志生于60年,那个年代距今有些年头,但熟知历史的我们,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把饥饿作为60年代的主题,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是恰当的。塞北自古也不是什么富饶之地,雁门关外的口子梁村地处洪涛山腹地,村民的生活说是忍饥挨饿,其实是极为温和的描述了。可以想象,彭云的童年就是在饥饿中度过的。山村的生活艰苦,洪涛山因其浑厚的山势得名,彭云是大山的儿子,农村出生,又在农村生活一生,奉献一生的彭云,其憨厚,吃苦的性格像极了这大山,与大山一样是村民的依靠,与大山一样为村民默默奉献。
少年时的彭云便帮父母跳起了家中的重担,各种农活不说,还外出打工,但因为得病,彭云后来回村了。这也许便是天意,若是没有这次的生病,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彭云支书,更不会有为村民奉献一生的当代中国农村极具代表性的村魂,是上天的意思,赏给口子梁村民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好支书。
彭云当选支书时,正是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之时。求富求发展的观念也影响了口子梁这个身居内陆的小山村,但恶劣的自然因素却极大的限制了口子梁村的发展。大山荒凉,田地少且贫,这些甚至可以说是口子梁艰苦条件中较为其次的因素,因为这个村子居然连喝水的水源都没有。望前方,艰险重重,看心中,激情似火,这就是当时彭云刚当上支书的境遇。条件恶劣到没有条件,只有心中的一团热火,奉献自己,带领村民,为了好日子努力奋斗!直到燃尽生命,仍有热火传承!
说彭云是村魂,我想是因为他出身农民,扎根农村,为村民奉献一生。他的身上有着中国亿万农民身上最可贵的精神,憨直,进取。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的他知道村民真正需要什么,他不只心系农村,更扎根农村,说他是村魂,我想这不是赞誉,而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
很难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的人,事事想着别人,时时念着他人,不贪私利也就罢了,还牺牲自己利益。奉献精神固然是讲自愿的,但是像彭支书这样无私奉献的,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要求所有人似他一般,也许是难的,但求努力靠近,不愧对良心。
从彭支书的身上学到的除了无私奉献,还有公。“公”这一字,有公平,公道,公信......这些,彭支书都做到了。基层工作要说简单,做个甩手掌柜也是可以的,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大多数的村干部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去工作。广大农民受制于认识的局限性,有些工作很难开展,要说落实那更是难。但彭云同志却在工作中能做到一丝不苟,落实到位。这些,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其实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公正无私,真是缺一不可。像彭云一般,既做到公正,又做到无私的人,真正就有了立身的基础,在村民心中,彭支书是大家的亲人,而大家真正成为了一家。
彭支书身上还有着可贵的奋斗精神,一句“不要怕!”,不仅是紧急关头时给村民的定心丸,更是时时刻刻鼓励自己的强心针。
村里没水,彭支书先后使出各种法子解决,引罗庄沟泉水入村,为村民免费拉水,兴修水窖等等。当支书的22年中,他无时不刻不在考虑怎样解决口子梁村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直到临终前,彭支书还艰难的喘着气念念不忘:“我得去拉水。”在他的心里,没有彻底解决口子梁村的缺水问题始终是一个遗憾。但因为他的奋斗,口子梁村村民再不用害怕没水喝,其实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伟大功绩了。
作为村支书,陈云在工作一心为了村民着想,各种政策积极落实到位,不惜自己先垫钱也要让村民享受到各项福利优惠。有这样的好支书,口子梁村的村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有这样的好支书,党和政府也是放心的。若有更多这样的好书记,是千万中华儿女的福分,人民怎能不幸福,国家怎能不强盛!
彭云其实是有机会富裕的,比如他先后买过几辆四轮车,都为村民办事了,再比如他要是答应别人开石场,也赚钱了,他没有选择这些道路,他选择的是奉献村民,放弃自己富裕的机会。他的心中想的,是如何让村民们都富起来。为了提高村民粮食产量,他身先士卒,带头尝试种植新品种,带头运用农业技术,从而让村民们很快的接受了科技富农的思想。为了村民们提高收入,他鼓励村民们利用口子梁村有交通要道通过的优势开铺经营赚钱。他还构想利用口子梁村的优势中药种植,甚至为之自己贴钱去外地学习。很难想像还有几个人愿意这般牺牲自我,一心为集体奋斗。
彭云事迹的意义,不只在于感动我们,更在于鼓励我们向他学习,立足时代,贴近百姓。我们要切实加强自我道德教育,要学习彭支书的奉献精神和公正品质。茫茫人海,我们亦只是平凡的一人,做着平凡的事,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若能如彭云一般坚持着一些小小的善念,我们亦能伟大。
除了彭云的无私奉献精神,彭云的奋斗精神也深深的鼓舞了我,彭云远去,但他的伟大将会延续。我愿像彭云一样平凡而伟大的走过一生,坚定道路,坚定信念,拥有充满爱的一生,拥有充满斗志的一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争当发展先锋!为党为人民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三篇: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
夏玉平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我通过家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实际上,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因此,必须要跟家长好好沟通、交流,以便能够更快地、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樊坤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跑生意,根本顾不到家,家里就只有他和他姨夫,在与他姨夫的交流中我发现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的周志强在家是个固执的孩子。因为是开学后来转来的插班生,刚进校那天,他万般不情愿,认为爸爸把他送错了学校,上课做那里发呆,也不看课本。家访中了解到他姨夫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只能说孩子却不能打孩子,因为他不是他爸爸妈妈,他以前习惯说话带脏话,我只有多次和他交流和他谈心,而且在各种引导下,2个月下来,周志强进步很快,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课,字写得也很认真,偶尔调皮被训斥时,也会嚎几声为自己辩解。
再比如我费劲辛苦终于摸到杨玉国家,他妈妈热情的邀请我进屋。家里布置很温馨,走进王道钰的卧室,床边挂满了富有童趣的饰物,在临近卧室门口的地方还放置了一张书桌,桌上有台灯及几本孩子爱看的故事书、作文选等,可以看出妈妈在房间的设计上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整个房间充满了爱意与童真,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妈妈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呵护与关爱。王道钰见到我表现得很腼腆,直到他妈妈提醒才意识到拿来水果招待我。听他妈妈说,她在新疆上班时间很紧,平时很难得有空回家看孩子,所以觉得亏欠孩子很多。他妈妈还告诉我,作为家长她从来都没有不关心这个孩子,有空走亲访友她都会把王道钰带在身边,就想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友聚会也不会忘记带上儿子,或许正是妈妈这种特殊的关注,王道钰很懂事,从来没有令妈妈在朋友面前尴尬过,其实,生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谁能说王道钰不幸福呢?王道钰只是小毛病很多,上课爱接话茬,打扫卫生不认真,性格活泼,喜欢和同学们闹着玩,而且给他们起外号,一些同学给气哭了,总是来找我,我于是就天天找他谈话,告诉他一些大道理,他点点头,告诉我:“老师,我一定尽力改。”我对他只能等待让他慢慢得改正一些坏毛病,近来我发现他一天一天地在变化,自从我家访之后,他改变很多,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地事情,看到他改变我真的很欣慰。如果不是这一次家访,这对可爱的父母还不知要伤心多久,这个可爱的孩子也不知道还要迷失多久,我对这个孩子不良的表现原因的探究也不知还要进行多久。这次我是真的感受到了家访的神奇魅力,他可以轻松帮你解决教育中疑难问题,从王道钰家出来我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将家访进行到底。
通过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距离,既传达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把我们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家长。一些家长教育不好孩子,不一定是对孩子不关心。有的家长虽然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存在什么问题,但苦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显得束手无策。家访,正好可以向家长传授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还可以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家长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同发育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根据孩子性别、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办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因爱而美丽,通过家访,让老师的爱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而我,也感谢家访,因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发生着,我也相信,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发生下去。
第四篇:我的家访故事
心系家访
情牵万家
———我的家访故事
“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一个学生只不过是三十六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作为老师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
放学后,我和李老师像往常一样,又开始了家访工作。我们先走进了学习困难的李小冉同学家。“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难。”在我们走访的学生中,李小冉是最令我们心酸的一个学生。在家访前,我们只知道课堂上的李小冉是少言寡语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特别是新学年,他常常不完成作业,对任何事都是所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这种想法,我们来到了他的家---一个不大的房子,比较简陋,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
刚见到我们时,老人们一怔,我们赶忙解释我们来的缘由。李小冉的爷爷连忙倒茶招待我们。老人说起李小冉的身世,是一脸的伤感和无奈。老人说,两年前李小冉的父母离婚,母亲从此杳无音信,父亲平时回家很晚,基本上不管孩子。现在,就凭他爷爷奶奶给别人帮工干点儿活,维持生计。老人说,要说这孩子,他原来活泼可爱、性格开朗,自从父母离婚以后,他就变得很少说话,很少有笑容了。老人说年纪大了,也没有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学习怎样也不清楚,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吃穿也就行了。听着老人的叹惜,我也倍感辛酸。悲苦的老人,可怜的、缺少爱的孩子,或许是很长时间没有人和老人拉家常了,老人说了很多。说到高兴处,喜悦挂在老人脸上;说到伤心处,老人也会抹上几把眼泪。在交谈过程中,家长也谈及了李小冉 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做作业有点拖拖拉拉,不能迅速完成;胆子较小,在公共场合不善于表达,希望教师能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等等。随后,我们把李小冉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告诉两位老人。这一次,我们同老人家聊了许久。
我们继续走着,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杨元明家。因为前段时间,我们班的杨元明同学又和其他同学打架了。杨元明这孩子父母离异,缺少母爱,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性格暴躁,不服老师,喜欢和同学动拳头。我多次和他父亲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他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决定去他家和他父亲一起寻找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刚跨进杨元明家,他父亲预料孩子又犯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连忙解释:“杨师傅,请别误会,我们几位老师只是来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我当着他父亲的面表扬了杨元明,说他在学校里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听到这里,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我便请他认真找一找杨元明身上的闪光点,结果我们一致认为杨元明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小男子汉。我们商量好了决定给杨元明一定的奖赏。这时的杨元明脸上有了笑容。我见时机成熟,连忙拉过孩子,鼓励孩子发扬优点,改掉爱打架的毛病。杨元明非常惭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答应第二天主动向被打的同学道歉。在我和他父亲的共同努力下,杨元明改掉了打架的毛病,并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信心。
“走进千家万户,关爱万千心灵”,我校“访万家”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深知,只有走进学生的家里,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家访的路虽然很长很长,但路的远方,一定会有灿烂的阳光。
第五篇: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之循循善诱 访问者:向小红
被访问者:陈建峰的家庭 访问原因:
1、了解造成学生陈建峰叛逆的原因。
2、找到解决问提的切入点,联合家庭教育的力量一齐来转变学生。
3、平时细心观察陈建峰的表现,跟班主任任老师了解他以前的表现。家访详细情况:
和他们这届学生相处了一年多,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大家逐渐熟悉起来,心中彼此怀有亲切之情,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所以相处融洽、愉快。陈建峰,自控能力较差,不分场合,口到手到。搞破坏,打架惹事,从不做作业。上课喜欢怎样就怎样,随便高声说话,甚至在课室里来走去„„老师不在身边时可想而知了。我代他们的英语,不是班主任老师,相对来说,在我的课堂上他还“猖狂”一些。开始两周根本无法上课,我先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接着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我一次次苦心策划的转化计划都宣告失败,实在是无计可施了,但又不忍放弃,下情况吧!于是与其家长联系见面。
经了解从小是他妈妈一直带他,爸爸在外地,妈妈从小过于溺爱他,对他的不良行为没及时给予纠正,甚至不敢教;对他的野蛮行为,只能用物质作为条件,如果改了就给予物质需求,逐渐地,他尝到了甜头,这就造成他反叛情绪愈演愈烈的原因。家长发现后,软硬兼施,但没有效果。入学后,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想法偏执。老师、家长多次联手教育,但始终收效甚微。初诊结果缺乏“善诱”二字。研究对策:
我对其心理进行研究,很偶然的一次,我看到关于陶行知一段故事: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土块砸同班的同学,当即制止并要他放学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于是,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王友惊疑地接过糖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送给你的,因为我当时叫你不再打人,你立即住手了。”王友更疑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果,塞到王友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他们,是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很正直,所以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吧!我错了,我不该砸自己的同学!”陶行知满
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我明白,我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失败,是因为我缺少了陶行知先生的糖果——对学生的宽容和善诱。家访反思:
绝大多数同学都害怕老师家访,因为“家访”几乎成了“告状”的代名词,这样就极易导致“负效应”,导致学生对家访老师的惧怕心理,对抗心理和家长对学生的斥责、体罚行为。
我在多次对学生教育、谈话不奏效后,决定去家访了解情况。我初次走进陈建峰家门,陈建峰一家的态度立即使我感到了一种对立情绪。我想:情感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不消除陈建峰全家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对陈建峰的教育帮助就不会取得成效。我去家访是要消融学生心头的冰,争取学生及家长的信任,这点在家访中得到证实。把第一次家访掌握到的陈建峰的情况作了分析,在陶行知先生的启发下,找到解决问提的切入点,这次对陈建峰的家访,目的只有两个:一方面是争取陈建峰父母的信任与支持,说服家长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是通过与家长的谈话中让陈建峰知道:我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真诚的朋友。以此举向学生及家长敞开了胸怀,让陈建峰感受到我对他的信心和期望,使他有了求进步的动机和力量。
看来,要教育好学生,任何家访,首要目的应该是赢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不管采用何种暗示手段,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示”,在于给对方以疏导、启迪与激发,离开这一原则,学生就会感觉拘谨,甚至对教师心存戒备,更谈不上相互之间的理解与默契了。
我的家访故事
他,一名上学期刚转学过来,一个上学期最后期末检测没及格的孩子,一个性格过于内向、甚至于自卑的孩子,他是一个长得那么清秀的孩子,怎么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和另外两名任课教师到他家去了解一下,他的名字叫王太生。
没想到,我到他家听到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他的邻居笑着说的“老师来了,肯定又是犯了什么错误”,这是一个小平房,却租住着好几家像王太生家一样在外打拼的外地务工人员,在他们看来,老师上门,肯定没好事,他无心一句话,却使王太生更加的沉默。我们进门之后,连忙解释,肯定王太生在这学期的进步,但妈妈的表情却还是没有舒展开,也
许在她的心目中,老师也只是安慰安慰她。这时我突然有了感概,为什么连她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呢?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人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个老师,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培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这句话是巴金先生说的,也是父母应该做到的。
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社会上处处是学校,生活中到处有老师。但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这样的老师是最亲近,也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家长的都应该牢记这句话。王太生连一句心里话都不敢向他爸爸吐露,这样怕爸爸。是真的好吗?老师可能一时错怪了孩子,但孩子都不敢站出来说“老师,我没错”,而是其他同学打抱不平说出来,这样怕老师,是真的好吗?
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独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习惯,树立关爱、合作、宽容、创新、感恩的现代意识。这才是培养孩子良好人文素质的重中之重。
这些只是我这次家访后个人的一些感想,我真的希望通过这次家访能改变王太生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能改善孩子孤僻的性格,让他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小学生。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我通过家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实际上,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我今年带得是七年级四班,而且是班主任,面对班主任工作,看着一群新生,他们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不懂事,自主能力很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我对于他们很多情况都不了解,因此,必须要跟家长好好沟
交流,以便能够更快地、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周志强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跑生意,根本顾不到家,家里就只有他和他姨夫,在与他姨夫的交流中我发现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的周志强在家是个固执的孩子。因为是开学后来转来的插班生,刚进校那天,他万般不情愿,认为爸爸把他送错了学校,上课做那里发呆,也不看课本。家访中了解到他姨夫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只能说孩子却不能打孩子,因为他不是他爸爸妈妈,他以前习惯说话带脏话,我只有多次和他交流和他谈心,而且在各种引导下,2个月下来,周志强进步很快,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课,字写得也很认真,偶尔调皮被训斥时,也会嚎几声为自己辩解。
再比如我费劲辛苦终于摸到王道钰家,他妈妈热情的邀请我进屋。家里布置很温馨,走进王道钰的卧室,床边挂满了富有童趣的饰物,在临近卧室门口的地方还放置了一张书桌,桌上有台灯及几本孩子爱看的故事书、作文选等,可以看出妈妈在房间的设计上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整个房间充满了爱意与童真,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妈妈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呵护与关爱。王道钰见到我表现得很腼腆,直到他妈妈提醒才意识到拿来水果招待我。听他妈妈说,她在新疆上班时间很紧,平时很难得有空回家看孩子,所以觉得亏欠孩子很
子,有空走亲访友她都会把王道钰带在身边,就想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友聚会也不会忘记带上儿子,或许正是妈妈这种特殊的关注,王道钰很懂事,从来没有令妈妈在朋友面前尴尬过,其实,生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谁能说王道钰不幸福呢?王道钰只是小毛病很多,上课爱接话茬,打扫卫生不认真,性格活泼,喜欢和同学们闹着玩,而且给他们起外号,一些同学给气哭了,总是来找我,我于是就天天找他谈话,告诉他一些大道理,他点点头,告诉我:“老师,我一定尽力改。”我对他只能等待让他慢慢得改正一些坏毛病,近来我发现他一天一天地在变化,自从我家访之后,他改变很多,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地事情,看到他改变我真的很欣慰。如果不是这一次家访,这对可爱的父母还不知要伤心多久,这个可爱的孩子也不知道还要迷失多久,我对这个孩子不良的表现原因的探究也不知还要进行多久。这次我是真的感受到了家访的神奇魅力,他可以轻松帮你解决教育中疑难问题,从王道钰家出来我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将家访进行到底。
通过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距离,既传达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把我们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家长。一些家长教育不好孩子,不一定是对孩子不关心。有的家长虽然很关
心自己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存在什么问题,但苦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显得束手无策。家访,正好可以向家长传授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还可以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家长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同发育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根据孩子性别、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办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因爱而美丽,通过家访,让老师的爱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而我,也感谢家访,因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发生着,我也相信,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发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