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人与海》导学导练答案
老人与海导学导练
一、判断正误:
1.海明威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剪裁,以极简洁的语言,铸人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既凝练又精当。这样,人们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正确)2.《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2、美国)3.“狮子”作为力与勇的另一称呼,它在小说中的不断出现,构成了一种寓意十分明确的象征: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这种搏击精神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的体现。(正确)4.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4、无中生有牵强附会)5.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 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此书的主题。(正确)6.《老人与海》代表了海明威对作家和写作的一些看法。老人就是作家的象征,捕鱼的技巧就是创作的方法与艺术,而大鱼则象征伟大的作品。(正确)7.老人和鱼似乎是一个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体力不足但智慧和顽强有余,一个不但强健而且沉着机智。鱼和老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双子座。(正确)8.桑提亚哥是一个刚硬,坚强,不屈服的汉子,小说表现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8.小说表现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错误。)1
9.当出海的第八十四天,当那条居然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出现燃起老人希望的火花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桑提亚哥已经走向了失去精神支柱的崩溃边缘。(9.“当出海的第八十四天”错误。)10.老人桑提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超越了人生中 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正确)11.《老人与海》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11.小说的主旨应是积极的,昂扬的。)12.全书故事的叙述是多角度的,在直叙中有插叙,在插叙中交织着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感慨。(正确)13.《老人与海》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自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辞藻华丽,形象生动。(13.语言风格清澈流畅、朴素无华。)14.小说以象征手法表现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 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14.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15.在塑造桑提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正确)16.大马林鱼作为一种自然的壮观与伟大的象征而与孤独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照,反射出作为它的追捕者与征服者的老人那副黑瘦的躯干中所蕴涵的力量与光辉。(正确)17.《老人与海》中用浓墨重彩描写大海,使人读时酣畅淋漓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从而有力 地烘托了主人公桑提亚哥不屈、坚毅、不服输的形象。(17.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2
18.在浩淼的大海上,老人桑提亚哥想象不断梦见狮子,暗示了他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这样描写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18.这暗含了作者对人生奋起的基本要求,揭示了老人永远不会老的意志。)19.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提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19.老渔夫桑提亚哥和男孩马诺林两人。)20.作者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马诺林与狮子就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也是人类的希望;狮子为百兽之王,是力量的象征。他们多次给老人以鼓励和勇气,成为老人汲取力量的源泉。(正确)21.《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小说中的老人桑提皿哥表面上看失败了,但精神并不屈服。诚如他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是这部小说的一一曲打不败的失败者的赞歌。(正确)22.《老人与海》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有两个方面作用:一是结构上的照应,首尾呼应,深化主题。二是突显老人要做精神之王的特点。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正确)23.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桑提皿哥与鲨鱼共有四次搏斗,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5次)24.《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却展现了一个世界。小说内容十分丰富,含义深刻,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读后回味无穷。(正确)3
25.《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巴西。(古巴。)
26.《老人与海》这本书中的老人、小孩、海鸟、海、鱼都有各自的特殊的意义,老人指的是:人生中奋斗的道路;小孩指的是:新的希望。(正确)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A.《老人与海》可以看做是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B.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小说中的人物自始至终充满了激情,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壮的。
D.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
E.老人和鱼似乎是一个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体力不足但智慧和顽强有余,一个不但强健而且沉着机智。鱼和老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双子座。
答案:1.B D(B项,主旨错误;D项,忽略了人的作用。)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A.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B.《老人与海》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简练特色,结构单纯,情节不枝不蔓,人物只有桑提皿哥一人,性格特征单一鲜明,刻画人物主要运用简洁的对话和生动的动作描写。
C.《老人与海》描述了老渔夫桑提皿哥经过重重艰险,最终只带回一副鱼的骨架的故事。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性的小说,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带了足够的面包,所缺少的是淡水。E.桑地亚哥是一个“硬汉子’’的形象,他勇敢坚毅,有自信、不服输的精神。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
答案: 2.B D(B项,《老人与海》中的人物不止桑提亚哥一人;D项,老渔夫没有带面包,他是靠吃生鱼肉活下来的。)
三、简答题
1.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清根据文意回答。《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出的一条“硬汉”。他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他永不气馁的精神。
2.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如何理解?(1)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2)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3.《老人与海》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 从表面上看,《老人与海》采用的是写实手法,写的是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的冒险经历;但实际上,作品中的形象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寓意性。马林鱼、鲨鱼和狮子都是自然界中强者的化身,大海则是厄运的象征,桑提亚哥则是人类中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就是人类总是失败的一幅缩影。
4.“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表现了桑提亚哥坚毅刚强的性格。请举作品中的一个细节具体说明。午夜时,鲨鱼成群袭来。老人又要搏斗了。他不顾死活乱棍打去,棍子被鲨鱼咬走。他用 舵把又打又砍,可是鲨鱼一条一条蹿上来,他又迎面劈去,一次又一次,舵把断了,他就用断 下的把手朝鲨鱼戳去。鲨鱼一松嘴,一翻身游走了。这是最后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什么 东西可吃了。
5.桑提亚哥是位怎样的老人?在你看来,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桑提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作者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英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成功者,一位真正的英雄。6.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第二篇:《社戏》导学练案答案
《社戏》导学练案
鲁迅
【学习目标】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3、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4、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前置学习】
预习内容及要求: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潺潺(chán)絮叨(xù)撺掇(cuān duo)惮(dàn)
踱(du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撺(cuān
凫水(fú)
桕(jiù)树
旺相(xiàng)
撮(cuō)......蕴藻(yùn zǎo)楫
(jí)
棹(zhào)
掇(duo)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乐土:自由快乐的地方。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分。
潺潺:象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絮叨:翻来覆去地说。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依稀:隐隐约约。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弥散:弥漫消散。
怠慢:冷淡。怠,轻慢,不恭敬。惮:怕,畏惧。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旺相:茂盛。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
2、【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2)文学常识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作者塑造的。因此本文中的“我”(迅哥儿),不同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这里的“我”是作者塑造的,而那个“我”就是鲁迅自己。(3)背景知识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导入
多媒体播放《童年》MTV 师: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预习展示】
1、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课前搜集)
【学习探究】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回忆的四件事。
(1)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概括文中所写的事:
2、复述事件:
(1)方法指导:复述事情大体过程,抓关键语句。
(2)小组交流、补充,推举一人,准备全班复述。
(3)全班交流。
3、鲁迅先生对天真浪漫自由有趣的童年进行了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童年的时光信令人难忘,同学们,还记得你童年发生过的趣事吗?接下来,请同学们以“我的童年”为题,说一说你童年时印象深刻的趣事,请同学们叙述完整,声音洪亮。
4、说话训练,评点人物
小说塑造了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请同学们深情研度课文,运用“我喜欢文中的(人物)。因为他(她)们(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举人物表现)”的句式,用三言两语,简笔勾勒人物形象,闪亮登场发言。
4、同学们,“偷“一般意义上是残酷、自私的行为,那么,在课文中,小朋友们“偷豆”是好还是坏呢?我们是不是也该学习他们的这一行为呢?
【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活动】老师准备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小伙伴们“偷豆”的目的是什么?
2、他们“偷”的谁家的豆呢?
3、他们是怎么样“偷”的?
4、他们怎样预防“偷”的秘密被人发觉,又怎样对待可能出现的后果呢?
5、孩子们“偷”豆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设计说明】(1——4)问题容易答,可找学习差的同学来答。(5)问题有一定深度可找中等及成绩好的同学来答。
【教师归纳】“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正确性。文中的“偷”成为了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
【学以致用】
1.说说下列句子各表现了文中人物怎样的性格。
①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地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热情好客,淳朴,无私} ②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给你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善良,淳朴,豪爽,风趣)③双喜拔前篙……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忽而大声的说。(聪明,机智,直爽)
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追求自由,渴望友谊,厌恶封建教育。)2.“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明作者难忘平桥村老人小孩那淳朴真挚的感情,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3.课文最后一部分为什么要写六一公公送豆?(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另一方面是进一步突出平桥村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品质。)
4.双喜是这篇小说中刻画得比较生动的一个形象,分析双喜的言行,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了双喜的。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表现了双喜
。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并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又表现双喜
。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哪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
。最后六一公公上门责怪,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又表现了双喜
。(备选答案:聪明、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聪明、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且办事果断、考虑周到、反应灵敏)
5.就你的理解,谈谈《社戏》中的三种美:
自然美:自然美:豆田、河流、远山、月色、航船等优美的景物描写;
人性美:伙伴的无私、热忱、善良、周到,善意的嘲笑,偷的幼稚无不体现着人性的率真、自由与活力;
情感美:小朋友伴“我”游玩,外祖母的气恼,伙伴的同情与叹息,双喜的鼎力相助,母亲的再三叮嘱,六一公公的热情,无不注溢出一种脉脉的温情。
6.“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句中“轻松”和“舒展”与前
文有什么关系?
(与前文心情的失望、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我”此时的心情畅快,浑身舒适。)7.“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回望”写出“我”此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再次把戏台比作“仙山楼阁”,写戏台在红光水气的笼罩下时隐时现,就好像是画上的仙境一般美丽动人。)
8、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
9、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
10、通读课文后说说作者回忆的是怎样一群童年伙伴。作者回忆的是一群质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友爱热情。“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切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跑上阿发以“我们的大故里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无私品质的突出表现。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样,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他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能举出让“外婆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能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似的亲切关怀;他敢于负责,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已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时,他果断提议回家;回家途中,大家偷阿发家的豆,他劝阻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挺善于为别人着想。
布置作业:
写一个片段,回忆童年时的一段往事。要求刻画出其中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传达出一种情趣。
学后记:
教后记:
第三篇:《老人与海》导学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
1、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2、把握小说主人公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
3、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㈡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把握主人公形象。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㈠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㈡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㈢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步骤:
1、导入语:
2、作者简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3、关于《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4、阅读课文,学生概述大意。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5、重点字词
堤(dī)岸 黏(nián)液 攥(zuàn)住 攮(nǎng)进去 吞噬(shì)蹂躏(rǒu lìn)拽掉(zhuài)榫头(sǔn)掌柁(duî)鲭(qīng)鲨
脊鳍(qí)嗜(shì)杀 鳐(yáo)鱼 戳(chuō)
6、概括课文情节:
根据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情节,划分文章脉络层次
㈠老人第一次与一头鲨鱼的搏斗。㈡老人杀死一头鲨鱼之后的心理活动。
㈢老人与两条星鲨的搏斗。㈣老人与犁头鲨的战斗。
㈤老人又与两条星鲨的搏斗。㈥筋疲力尽的老人的心理活动。
㈦与群鲨的搏斗。㈧与鲨鱼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7、阅读文章,填写下表,从鲨鱼和达马林两方面填写。
第一次
攻鲭鲨
击者
数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量
队
老鱼叉
绑着绑着短棍
短棍、人刀子刀子舵把
作的桨的桨
战工具
结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杀死杀死两条老人被局
磅
星犁头星鲨打败
鲨,鲨,受重了,大大鱼刀子伤,大鱼只剩被吃被折鱼被残骸
掉四断
咬烂分之一半
一
8.结合课文,理解字词或句子意义。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
次
次
次
星鲨
犁头 星 鲨
鲨
鲨
鱼(1)他扎它,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着无比的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问题:a.“什么希望”是什么希望?
答:杀死它,不要让它吞噬马林鱼。
b.“十足的恶意”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实际意思是什么?
答:褒义词。老人对鲨鱼十分愤恨。
(2)我应该把它(1)的长吻儿砍掉,用它(2)去跟鲨鱼斗。
问题:解释 它(1): 它(2):
答: 它(1):马林鱼 它(2):马林鱼的长吻儿
(3)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问题:“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比喻什么? 答:鲨鱼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又能反衬什么?答:表现鲨鱼速度的迅猛。反衬老人的英勇顽强。
(4)“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四十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他很清楚,把船开进海流的中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
问题:a.“丢掉了四十磅鱼肉”本来是件坏事,老人为什么要说“船走起来更轻快些”?能表现老人这种精神的类似的描写,再从文章中找出一个来。
答:老人面对厄运能够换个角度思考,表现老人的乐观主义精神。(例子略)
b.老人“很清楚,把船开进海流的中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那么,到底会是“什么事情”呢?老人又有什么准备呢? 答:鲨鱼又会出现。
(5)摘录课文中能表现桑地亚哥精神的句子,说说老人是怎样一个人?
答:(句子略)老人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具有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精神。
9.【合作探究】 “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这句话是老人的内心独白,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从结构上看,写“报纸”的作用是什么?能够表现什么? 答:呼应结尾。表现老人生活穷困。
2.这句内心独白显得有点消极,那么,海明威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答:为表现老人在遇到困难时却异常勇敢乐观作反衬。
3.假如作一个设想:在遭到鲨鱼第一次攻击之后,桑地亚哥老人既然能够预见到还会遭到无数次鲨鱼的攻击甚至最后自己的劳动成果荡然无存,那么,还不如及早把自己捕获的大马林鱼扔进大海,还可以及早回家。你认为这种设想是否明智的、合宜的?说说你的理由,最好用事实说话。
答:这种设想是不明智的、合宜的。因为人生的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如果采取消极的退避的态度,那么,人生毫无意义。
10.难点探究:
①【提问】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明确】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②【提问】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11.课文赏读:
⑴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⑵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教学后记:
第四篇:学导练心得体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学导练”教学模式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和思想的冲击力,让我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但在这种冲击力下,也有些困惑:教学本教无定法,倘若各学科都背装进这模子里,学科特性、教师个性、学生个性该如何体现?那课堂教学不成了装在套子里的教学吗?一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一边琢磨着这些疑惑。有幸参加了本月在古交市十二小开展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感觉这些困惑逐渐被消灭。
通过聆听教研室南红树主任的《“学导练”模式》的专题讲座,我明白了课堂教学需要模式化,“一个学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成熟的标志,一个教师有成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技能成熟的标志”。同时对于其讲座中提到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力求解决的问题,也深有同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被动听课,练得太少;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不够;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其实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有着这样的思虑,但就是没有毅力、魄力去完全改变,只是试着局部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去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转变教师主体角色等;而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合课堂上的练习的确兼顾得比较少。因此,课堂效果往往不及教学预设的效果。面临一周五课时的语文教学时间,我也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想办法改进;但总觉有所欠缺。“学导练”教学模式本着“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调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让我看到了希望。再有,曾经以为固定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过程僵化,但这次培训使我明白这“学导练”的教学模式并不影响教学的灵活性。譬如,“学”、“导”、“练”既可以是相对独立三个教学板块,也可以把这“学”、“导”、“练”贯穿在三个板块的实施过程中。这个理念的确立,彻底打消了我对教学模式的排斥,而明白了教学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教学。
具体的“学导练”教学模式观摩课,也让我坚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落实“学导练”模式的信心。熊甫军老师一堂“学导练”作文教学课,在“学”、“导”、“练”三环节中都落实了“学”、“导”、“练”的三个步骤,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有“大“获”!反思自己的语文课教学,其实也常常有这样的措施,但没有提炼,没有模式化。这也再次提醒我一定要边教学,边反思,边总结,边提炼。这样,才会有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要切实落实“学导练”教学模式,铸造高效课堂,必须从改变我们教师的思想观念着手。这次培训,确实转变了我教学理念,曾经认为教学不能有模式,而现在认为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有效教学。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更坚信了要做一个真正的负责的老师,不能够紧靠时间的付出、精力的付出,还更需要智慧的付出,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
学习者。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导练”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这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篇:写作导练
写作导练
怎样抒发爱国情怀
李士霞
从《彩色的翅膀》通过叙事表现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中华少年》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我们怎样去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呢?
一、确定一个小的题目,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
“爱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凡是与祖国相关的、积极向上而健康的材料,都在这个写作话题范围之内。总有老虎肯天无处下嘴的感觉,那么如何在众多的材料中取舍呢?
将大化小,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下笔,将范围缩小,比如我们可以回顾历史,牢记屈辱;描写祖国的河山;或叙述自己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祖国。也可从祖国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写起,抒发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而且同一小话题下的事例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选取典型的事例、精当的材料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该舍就舍,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二、以小见大来表现。
选择能够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小事,以小见大,用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比如从节约每一滴水,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小事中表达爱国情怀。
三、选择合适的文体。
选择自己的擅长和材料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如表现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可选择记叙文,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就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祖国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强大,科技的发展,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用散文去讴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冷静思考,则非议论莫属。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期盼,则要在叙事的基础上加以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