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董大》(唐) 高适
biã dǒng dà
别董大
别董大一般指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作品名称 《别董大二首》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高适
题材 送别诗
biã dǒng dà
别 董 大
(唐)高 适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tiā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ū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词语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5)谁人:哪个人。(6)君:你,这里指董大。
白话译文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第二篇:读后感 从文化欣赏的角度看高适的《别董大》
从文化欣赏的角度看高适《别董大》
盛唐时期,诗坛出现了一种了重要的诗体──反映边塞主题的边塞诗,这种诗体给诗坛带来了一种新的气象,表现出盛唐文人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反映出盛唐使人不同于其他时代诗人新的特质。
这时起边塞诗人的著名代表之一就有我们很熟悉的高适,他的边塞诗我们并不陌生,现就其著名的《别董大》进行分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全诗意境悠远,读完我们就能感受到其意境的开阔,蕴意的悠远。谁说不是呢,前两句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云好像也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也淡然失色,好像落日余晖;大雪也旁若无人般地下着,群雁则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一副凄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云”“雪”点出了环境的空旷寂寥,毫无生气,本来说这样空旷的原野有大雁的点缀能给人带来一丁点的安慰,但是这些大雁却也不能永远呆在这个茫茫雪原中,它们要离去,到温暖的南方去,空旷无声的雪海带上大雁的几声鸣叫显得更加寂静。“千里送君,终有一别”,点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
乍一看,我们还觉得这首诗写得很悲,而且十分消极。虽有朋友的陪伴,但却面临离别的忧愁,只留下无限的空寂,昏沉沉的环境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诗人这是在为朋友的前途担忧,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堪忧。可是仔细一体味诗人的心境,我们就会发现里面其实孕育了一种希望,的确,冬天过后,春天就不远了,一切都在默默生长着。还有那群雁,它们还是会回来的,生命在无声无息地成长壮大。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劝慰朋友,以一种十分积极的与其激励着朋友,话语响亮有力,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希望朋友能够努力奋斗,一定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谁人不识君”这句诗,更加体现出一种真诚祝愿朋友的决心。诗人写这首诗不仅是为朋友写的,更加表现出了自己的心境,朋友走了,自己也就孤独地呆在这个寂寞的边塞,没有朋友的相伴,但是他自己仍然相信,天下一定会有自己的知音,一定会有人听得懂自己的琴声。
高适的这首诗,让人看了觉得一目了然,并且有时也会使人产生共鸣,送友是很多人都可能接触的问题,他的那种思想也许也在很多人心中产生过,虽然不能知道分别以后的事,但是人们的想法却又是那么相近,也许因为同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可是虽然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如果没有盛唐时期那种社会环境,也是不能写出那种诗情的。他脱离了齐梁宫体诗的那种柔弱的脂粉气;没有陶渊明“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清新脱俗;也仍然没有王孟山水田园所独有的兴致。他具有的是他自己的特色,那个时代的特色。的确,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投笔从戎,转向边塞,使边塞诗极为兴盛,文人们也有那种为国为家的情操,他们希望在边塞上展示自己的抱负,表现自己的才华。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如意,高适的早年就不是很如意,放荡不羁、不拘小节的性格使他空有才华而不得用。但是他却不悲观,他对自己有信心,确切地说,是对这个社会有信心。正是因为他的心境,才使他写出了这样一首诗,让千百人传唱。
诗人的豪迈和满腔热情在今天已化成一首首流传千古的绝唱,通过这些诗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还能触摸到盛唐边塞诗的灵魂。一曲终了,带给我们的是无边的想象,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先辈的诗情,何尝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呢?
第三篇:别董大说课稿
别董大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董大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别董大说课稿1一、说教材
《别董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可爱的中国》 《古诗二首》 《城市的标识》 拓展阅读和综合活动。《别董大》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借景抒情,描述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新课标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已经建构了自己的心理词典,能够独立完成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学,让他们在自学的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 学法
通过精彩的开头,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假如让学生认可你了,那你的教学会尽善其美。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多引导,多启发,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洋思”的一套模式,少讲多练,把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一座花园、一座田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以贴近学生学习心灵,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况下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产生智慧的火花,进一步理解教材。
三、其他
诗歌,文字优美,感染力强,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多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熏陶,才能增强语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别董大》
教学目标:
1.理解“曛、知己、君”等词在句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认识新朋友,想一想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从而引出古人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送别诗《别董大》。
2齐读课题
3、释题:别:分别。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通过探讨,提出目标问题。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学习诗文(范读、自渎、男女分角色读)
2、自学古诗,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汇报。把你们初读的收获和体会谈一谈。
四.再读诗歌,探究诗意,感悟诗意
1、通过再学,学生提出问题<诗中那句是写景的,那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2、背诵并默写诗歌(指名背和全体背结合,教师做评价;学生自己写,同桌检查并更正)
五.升华延伸
这一句句激动人心的文字,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文字,让我们激动不已。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这样的文字(出示《送别》),大家一起读一读。
六.作业
1、课内作业
《别董大》是 代边塞诗人 写的。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 的景色;景中寓。后两句的意思是:表现了诗人 的`胸怀。
2、课后作业
<配套练习>第一、第二及理解古诗,完成练习第1题。
别董大说课稿2一、说教材
《别董大》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
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他最擅长七弦琴,但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因此他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
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好朋友高适赶来为
他送行,写下了这千古名篇。
古诗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古诗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诗意,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豪迈的气概及乐观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读悟情,想象诗境。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品味法、师生合作精读入境法、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法、以读代讲法等,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五、说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音乐、文字、图片有机地融为一体,迅速拉近了学生、教师和古诗之间的距离。实用、省时、高效。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对古诗的解读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节课我设计了富有特色的五个
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
2、简介诗人及相关背景,出示古诗
3、读古诗,学生字。
4、理解诗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顺利达成我们的“知识目标”:理解诗意,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将学生带入诗境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豪迈气概及乐观精神,并逐渐把诗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4、背诵古诗。
5、拓展延伸。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写景凄凉、寒冷、空旷
抒离别情以心相送,以话鼓励
别董大说课稿3一、说教材
《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高适在困境中送别朋友时所写的,但是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勉励朋友自信、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高适的这种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这首诗放在第六单元,我个人认为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朋友”之意,感受朋友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设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三、说教法
要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怎样开导他?如果你是董大听了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董庭兰是著名的琴师,能听懂董大琴声的人不多,高适是他难得的知音。知音相别会是怎样的不舍?伯牙断琴别知音,董大和高适呢?将《伯牙断琴》与这首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诗句的内涵,使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诗教学鲜活起来。要抓住重点词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诗中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要从这28个字中感悟出诗境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勾画重点词,并且指名读诗,突出重点词,逐步引导,使得学生明白诗人是在黄沙漫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的环境中和朋友话别的,为下面体会诗人的精神作铺垫。
四、说学法
由环境到现实,由雁及人,体会诗人那种精神。在那样的环境中一只大雁却在奋力高飞,不畏严寒与困难,由此引出几种对话方式,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来发表见解,逐步感悟出这只雁实际是引喻现实中的人,雁有如此的品格,人也有如此高贵的精神,从而体会出诗人那种不断奋斗拼搏的精神。五、说板书在“愁”、“莫愁”的对比中,在“景”、“情”中,感受朋友间的这份深情厚谊,在这送别诗里,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发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说课稿4【说教材】
《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高适在困境中送别朋友时所写的,但是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勉励朋友自信、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高适的这种精神。
【说学情】
本班学生活泼可爱,喜欢举手发言,学生已经能掌握语文基本的,能自主阅
读课文,主动学习生字。在日常生活中诵读多首古诗,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吟诵古诗词;学生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在课堂上积极发
言。
【说教学目标】
这首诗放在“送别诗”一组,我个人认为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朋友”之意,感受朋友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设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1.学会“曛”这个生字,会写“莫”“愁”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1.能生活积累,借助工具书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3.理解作者和董大的生平。
3.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1.感受大漠的壮美,理解诗人此刻心境的忧愁。
2.帮助学生了解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说教学重难点】
1.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2.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说教法】
本堂课我抓住重点词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诗中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要从这28个字中感悟出诗境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勾画重点词,并且指名读诗,突出重点词,逐步引导,使得学生明白诗人是在黄沙漫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的环境中和朋友话别的,为下面体会诗人的精神作铺垫。
要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从诗歌的前两句先感受送别的场面十分壮美,然后用一个“曛”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此时内心的暗冷。最后再出示诗人与董大的生平与整首诗的背景,来感受诗人面对困难时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二)了解相关背景,出示古诗
(三)初读古诗,体会情感
1、把古诗读通、读顺,解决生字词
2、划分节奏地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了解意思
1、理解“黄云”“千里”,感受整首诗场面的壮美、辽阔
2、再由一个“曛”字让学生感受到场面的暗冷、凄凉
3、引入诗人与董大的生平来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
4、加入小练笔:如果你是董大,你想对高适说些什么?
(五)背诵古诗
【说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愁 景
莫愁 情
第四篇:别董大教案
《别董大》教案
【教学理念】
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学习目标】
一、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二、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三、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一)播放歌曲《送别》。师诵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别之词,从这个旋律之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板书:别)
(二)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现在有汽车、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三)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四)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五)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的人并不多。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适。)
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二)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教师抓住以下重点词点拨:第一句的“曛”,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三)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1.指名读前两句诗并说理解。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顺势
点到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这昏黄一片的天地,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挫折。)
3.指导感情朗读这前两句诗。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师范读)4.是啊,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五)品读后两句。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高适会对董大怎么说。
(学生自由表达,充实后两句诗的内涵。)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很难体会到他的苦衷阿!(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别董大》共有两首,他在第一首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他在鼓励好友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渐渐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
(生试背,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生比较,指名汇报。
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交流。
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
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配乐深情诵读)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我想,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我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今后还要借助教材,尝试望月诗、登高诗、伤春诗、临水诗、悲秋诗等主题诗歌的教学。
古诗教学尤其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同是送别之诗,《赠汪伦》是一曲李白汪伦友谊的赞歌,诗风激情浪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多了一些绵长与悠远,比起李汪的情意,更显深情;《渭城曲》则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质朴而优美;《别董大》则一改离别诗的悲切惜别情调,豁达豪爽地劝慰朋友,体现出挚友豪放洒脱的情怀。引领学生欣赏其中蕴含的别具一格的美,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置身于民族灿烂文化的熔炉之中,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第五篇:别董大教案
北师大版小语12册
别 董 大
成都市簇桥小学
廖馨梅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读出节奏,了解大意。
2、通过对景物的学习,借助资料,感受前两行诗句中的“愁”。(此为难点)
3、通过朗读,体会诗句中“起承转合”中的“转”的妙处,感受高适的豪迈。(重点)教学过程:
一、引入:唐朝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我们学过的绝大多数的诗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我们随口就能说出几个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在唐朝比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同一类诗——送别诗。(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送别诗——齐读课题《别董大》。它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
二、自学,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请两个同学来读。
3、齐读。(板书:读出节奏。)
4、诗句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以后,我们还应该弄清楚诗句的意思。借助注释,想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哪些还不太懂。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帮助一下。
5、老师有几个:解题、解释前两行(相机点出前两行写景,解决“曛”的意思。)、解释后两行(抒情)。还有什么不懂的?
6、齐读。
三、感受“景”中包含的愁绪。
1、学习古诗,只知道它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明白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PPT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景物的描写当中暗藏着作者的内心情感。
2、那在这首诗里写了怎样的景?齐读前两行。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3、反复读前两行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想想你体会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预期:压抑、沉重、凄凉、辛酸、难受。)你怎么体会出来的?(点评落到“从景中悟出了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备用问题:当千里的黄云、暗淡的太阳、呼啸的北风、哀啼的大雁、纷纷的大雪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你又是什么感受? 这种种心情用诗中一个字来表达——(提炼出“愁”,板书。)是啊,这样的景物,就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从景中我们能悟出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那诗人就是在借景抒情。
4、高适抒发着他的愁绪,他到底在愁什么呢?看着以下的资料,也许你会有所发现的。(董庭兰擅长弹奏七弦琴,有一首诗是这样写他的琴声的——PPT(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通过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可是在唐朝的宫廷里,几乎没有人会欣赏七弦琴。唯一能欣赏董庭兰的宰相房琯被贬了官,董庭兰被迫远走他乡、四处漂泊。当时,他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了,在与高适短暂相聚后,他又不得不继续漂泊„„)孩子们,你们现在知道高适在愁什么了吗?
预期学生答案:愁董大生活落魄;愁董大怀才不遇;愁两人很快就要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备用问题:PPT怀才不遇的、生活落魄的董大是在这样一个阴沉的天气里,冒着寒风,顶着大雪远走他乡,你想想,高适还愁什么?)(适时板书忧愁、哀愁)
5、董大怀才不遇,愁啊!董大远走他乡,更愁啊!董大走后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更是愁上加愁!高适把这种种的愁绪都寄托在了这眼前的景物当中,让景物也染上了愁的色彩!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单独读、分男女生读。(板书:读出情感)
6、小节:高适心中的愁让他眼中的每一处景物都染上了愁的色彩,而暗淡、悲凉的景物又反过来增添了高适的愁绪,难怪王国维说——PPT读: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感受“情”
1、过渡:可接下来,高适却这样说——PPT
2、如果你就是高适,老师就是董大,请你对我说这两句话,你准备怎么说?先自己练读,然后指名读,追问,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激励,激励我怎样?鼓励,鼓励我干什么?给我以勇气,什么勇气?患难见真情!)(提示学生加上动作来鼓励)(板书:莫愁)。
3、是啊,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在愁的情绪当中,要大胆向前、勇敢面对!齐读,一起来鼓励我!
4、生活落魄的董大在高适的鼓励下,一定会燃气生活的希望。可当时高适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我们读读他另一首《别董大》就知道了。PPT
5、高适这么穷、这么艰难,却乐观地鼓励朋友勇敢向前,多么难得啊!同学们,古诗学到这里,我们不仅了解了诗的意思,也领悟了诗中的情感,我们应该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推断出高适是个怎样的人?(交流时点出高适豪迈、乐观、坚强„„)
6、只有高适这样豪迈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激励人心的豪迈之词,才让“愁”,变成“莫愁”,这就是古诗“起承转合”里的“转”。正是这一转,让董大燃气生活的希望,也正是这一转,让《别董大》成为——千古名篇!
7、PPT我们把这首诗完整读一读,读出前后不同的情感来。配乐读全诗。
六、总结:同学们,你们即将毕业,也许你在今后的道路上也会遇到挫折,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愁 ——————莫愁
转
忧而不戚 哀而不悲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董庭兰,唐朝著名乐师、音乐圣手。在家中排行最大,故称“董大”。
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莫: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