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3 10:0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

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李陵③李广④霍去病 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

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武帝④汉宣帝 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 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

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张良③萧何④陈平

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的汉初功臣是: 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韩信

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 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

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 ①英布②卢绾③彭越④樊哙

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 ①英布②韩信③灌夫④窦婴

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项羽③荆轲④春申君 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 ①朱英②李园③庄贾④田蚡 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

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 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韩非③李斯④张汤

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李斯③李广④张汤

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 ①冯谖②春申君③窦婴④灌夫

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 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

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 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

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

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 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

①《平准书》②《李斯列传》③《货殖列传》④《魏其武安侯列传》

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 ①颜回②子路③子贡④子夏

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 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

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 ①春申君②平原君③信陵君④孟尝君

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 ①苏秦②张仪③伍子胥④楚怀王

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 ①文种②张仪③伍子胥④西施

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 ①白起②蒙恬③李斯④韩非

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 ①韩信②彭越③英布④陈平

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 ①伯夷②孔子③孟子④屈原

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的历史人物是: ①白起②蒙恬③项羽④李广

28.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内在苦痛的《史记》篇目是: ①《李将军列传》②《伯夷列传》③《管晏列传》④《淮阴侯列传》 29.“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

①《李将军列传》②《伯夷列传》③《管晏列传》④《淮阴侯列传》 30.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 ①刘邦②项羽③张良④荆轲

31.被人斥为“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的汉儒是: ①董仲舒②叔孙通③公孙弘④田蚡 32.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汉儒是: ①董仲舒②叔孙通③公孙弘④田蚡 3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的义侠是: ①灌夫②聂政③郭解④鲁仲连

34司马迁从经济变化角度揭示出汉代由衰到盛,又将由盛到衰这一趋势的《史记》篇目是: 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货殖列传》④《平准书》 35.司马迁批判汉武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的《史记》篇目是: 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李将军列传》④《平准书》 36.司马迁揭露汉武好仙这一病态心理的《史记》篇目是: 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李将军列传》④《平准书》 37.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 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惠帝④汉文帝 38.在右北平战中,“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的汉将是: ①李广②李敢③李陵④李闯

二、多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1.以下所列,曾惨遭同学毒害的人物有: ①范雎②韩非③孙膑④伍子胥 2.李广指挥的战斗有: ①上郡遭遇战②巨鹿之战③背水一战④右北平之战 3.在《史记》中,自杀而死的人物有: ①项羽②陈胜③李广④白起 4.韩信指挥的战役有: ①井陉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垓下之战④潍水之战 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劝韩信反汉: ①武涉②萧何③陈余④蒯通 6.汉初被杀的功臣有: ①韩信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 7.死于吕后之手的人物有: ①韩信②戚夫人③彭越④陈余 8.战国四公子是: ①春申君②信陵君③孟尝君④平原君⑤成安君 9.由“至友”而成死敌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张耳③彭越④陈余

10.《管晏列传》叙述了哪些人间友情: ①鲍叔牙与管仲②信陵君与侯赢③孟尝君与冯谖④晏子与越石父 11.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的汉将有: ①李广②李陵③霍去病④卫青⑤李牧

12.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有:

①《货殖列传》②《伯夷列传》③《孔子世家》④《越王勾践世家》 13.对汉武政策予以批判的《史记》篇目有:

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淮阴侯列传》④《平准书》 14.歌颂“知己”之情的《史记》篇目有:

①《魏公子列传》②《管晏列传》③《伯夷列传》④《张耳陈余列传》 15.曾刺杀过嬴政的勇士有: ①韩信②荆轲③项羽④张良 16.属于李广家族的人有: ①李陵②李敢③李广利④李耳 17.《刺客列传》所记载的刺客有: ①郭解②曹沫③专诸④聂政⑤荆轲⑥豫让

三、填空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1.桃李不言,_________。

2.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又称__________。

3.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___________。4.“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____________。5.集中表现出司马迁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是____________。6.被茅坤称为“兵仙”的军事家是_______。

7.在《赵世家》中,与公孙杵臼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______。8.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_______。

9.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

10.“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11.堪称为一篇“鼠传”的《史记》篇目是____________。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_______。

13.被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的汉之名将是____________。14.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_______。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16.《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_______。

四、标点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五、简答、简析题(共18小题,每题10分,共180分)

1.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为什么? 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请你对李广“还,赏不行”的原因作出分析。

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的描写与评价? 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的具体战法。

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的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在你看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 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你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的高下作出分析吗? 8.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请你说说项羽少时的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的因果关系。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10.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 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他们的“刎颈之交”?

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丰富内涵。

13.请你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的解释。14.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 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 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的评价? 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 18.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谁?这个人对项羽的弱点作出了怎样的分析?

六、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30分)1.论析韩信的个人才干与品质

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鼠传”? 3.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对哪两对人物的知交之情进行了重点描写?叙述这两对人物知交之情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的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③ 2.① 3.③ 4.① 5.④ 6.③ 7.② 8.④ 9.② 10.② 11.③ 12.③ 13.② 14.① 15.② 16.① 17.② 18.③ 19.④ 20.④ 21.③ 22.① 23.③ 24.① 25.① 26.② 27.① 28.② 29.② 30.① 31.② 32.③ 33.③ 34.④ 35.① 36.② 37.① 38.②

二、多项选择题 1.②③ 2.①④ 3.①③④ 4.①③④ 5.①④ 6.①③ 7.①②③ 8.①②③④ 9.②④ 10.①④ 11.①②③④ 12.①② 13.①②④ 14.①② 15.②④ 16.①②

17.②③④⑤⑥

三、填空题 1.下自成蹊 2.背水一战 3.卢绾

4.《伯夷列传》 5.《货殖列传》 6.韩信 7.程婴 8.汉文帝 9.刘邦 10.韩信

11.《李斯列传》 12.李斯 13.李广 14.韩信 15.管仲

16.《管晏列传》

四、标点题

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五、简答、简析题

1.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为什么? 李广的优秀品质有:其一,勇于当敌,胆略过人。李广身为“世世受射”的将门之后,自幼练就了善射的本领。不惟如此,李广更具有一种过人胆略。在上郡遭遇战与右北平之战中,李广面对敌众我寡的危急局面,镇定自若,指挥若定,表现出超人的胆略。其二,李广不仅才气天下无双,还特有一种轻财爱士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广大士兵的爱戴。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正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在我们看来,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后一点。从秦汉以来,边塞战争绵绵不断,一将功成万骨枯,谁又曾顾问过千百万士兵的死活?茫茫宇宙天地之间,李将军李广的英名之所以得以传颂千古,根由不在于他有什么赫赫战功,而在于仁爱士卒。此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请你对李广“还,赏不行”的原因作出分析。

李广战功卓著,却误入了汉景帝与梁孝王的矛盾之网中。梁孝王为汉景帝之弟,更是颐指气使的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窦太后本欲让梁孝王当皇帝,虽未获成功,但在两兄弟间造成了内在冲突。按照汉法,李广既为汉廷直属将军,就不能接受梁王的封赠。但梁王为了表示对景帝的不满,为了说明他本应成为皇帝,所以他偏要封赠汉将李广。李广在梁地作战,如果拒绝了皇帝弟弟的封赠,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果说这件事有错,追究罪责的应是梁孝王。汉景帝深知梁孝王再向他示威,自然怒火中烧,但迫于母威,又不好发作,于是他便通过惩罚李广以示对梁孝王的回击。如此,飞将军李广就成了他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的描写与评价?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着力描写了李广轻财爱士的优秀品质,说明了李广赢得广大士兵与民众爱戴的原因。与此同时,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向世人展示了卫青、霍去病的本质属性。在司马迁看来,卫、霍两人之所以有辉煌战功,实因为他们身为皇亲国戚,他们本人并没有过人的智略。不惟如此,司马迁还特别指出霍去病“不省士”的恶劣作风。在篇末的赞语中,司马迁更直接地对卫、霍两人不为天下贤大夫称颂的表现提出批评。而在《李将军列传》赞语中,司马迁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语词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两相对比,一优一劣,褒贬自现。

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是:韩信纵论天下,对项羽的性格弱点、战略错误,对三秦乃至天下的民心向背,都有深刻的把握。据此,他指出,应当利用项羽的战略错误,利用三秦父老对章邯等人的怨恨以及对汉王的爱戴,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的心理,乘势向东挺进,以完成夺取关中、夺取天下的大业。意义:刘邦正是在韩信这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从绝境中走了出来。最终取得了天下。

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的具体战法。

在井陉口之战中,韩信一方面正面出兵井陉口外,另一方面又预遣轻骑二千人各持一赤帜,隐蔽山后。在正面战场,韩信背水列阵,故意将数万兵力暴露于数十万赵军之下,以示其弱,使敌懈怠。果然,引诱出赵军空营出战。在正面与敌大战之时,韩信即用奇兵袭击敌军营地,再两面夹击,结果大获全胜。在垓下之战中,韩信为大军统帅,“先为小却,以待左右两翼之夹击,而后回军三而蹙之,是以项羽十万之众一败无余。

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的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在你看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 从表面上看,韩信血案为最高统治者所精心策划,近乎天衣无缝。如果要为韩信辩诬,自非易事。但司马迁依据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依据韩信恪守信义的本质,从汉廷狱案中看出破绽,力求以他迷离开合、寄意无穷的文字说明韩信反汉罪名的虚妄,力求对汉初最大血案作出公正的判决。韩信的沉冤,司马迁论之明矣!

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你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的高下作出分析吗? 在《项羽本纪》中,可以看出项羽对樊哙极为欣赏。而在《淮阴侯列传》中,则可见韩信对樊哙嗤之以鼻。樊哙本以屠狗为业,是一介武夫。项羽欣赏樊哙,说明项羽也终为一介武夫;而韩信对樊哙的不同态度,说明韩信对匹夫之勇的鄙视。韩信之所以在汉中一针见血地看穿项羽徒有匹夫之勇的本质,也正显示出韩信高出于项羽之上的见识与胸怀。

8.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请你说说项羽少时的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的因果关系。在项羽的人生之初,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后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其豪气诚然令人叫绝,但又显得粗略疏阔。在司马迁看来,项羽最终的失败,其中的一大根源在于“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这样一种“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的精神弊端,正与项羽少时不学无术的表现两相呼应。而司马迁之所以从项羽少时写起,也正是说明项羽最终失败的种因早就埋伏在项羽少时的表现中。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

范蠡一语道破了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10.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 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三类:一则为项羽、韩信的悲剧。当他们取得巨大成功之时,理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牢牢把握住“天机”与自我的契合点,否则就会“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二则为白起、吴起、商君、文种等人的悲剧。他们成功之时,也正是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之时。这时,他们已经面临绝对不可超越的限界。既如此,他们应该觉悟到:“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否则就会“亢龙有悔”。三则为韩非、孙膑、虞卿等人的悲剧。他们“能言”而“不能行”,结果陷入困境、绝境。以上三类,均因自我蔽暗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他们的“刎颈之交”?

所谓刎颈之交,初义是要同生死,共患难,断颈无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张耳、陈余这一对忘年交在人生苦旅中也确实做到了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但后来却反目为仇,成为死敌。张耳、陈余始以生死相许,殊不料割下自己颈子的竟然是对方。所谓“刎颈之交”,结果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

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丰富内涵。

《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内涵:其一,着力描写“非常之人”,使人感到人生最神圣的是超越自我的努力与奋斗,人生最有价值的是追求生命奇特。其二,司马迁对人物的行动、意愿、个性、理想、情感,对人物的苦难、悲哀、诅咒、呼告、死亡都始终给予了莫大的关注,表达了他对生命底蕴的咀嚼、感叹与沉思。其三,对摧残生命的君主专制政治进行了大胆无畏的揭露,表现出一种护持历史中生命个体的历史良心。其四,揭示了人性的灰暗一面:人性之恶,显示出他敢于正视人性之恶的勇气。其五,在正视人性恶的基础上,高擎人的美德与良知。其六,在洞察人性真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既能顺应又能控制人情、人性的新世界构想。

13.请你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的解释。

司马迁深以为,人性中存在着各种欲望,如果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出现人人争夺、人人残杀的混乱局面。既至如此,人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往往自取灭亡,整个社会也将在这种混乱中迎来它土崩瓦解的末日。结果,追求欲望却反而得不到欲望。先王体察人性,为了使人在有秩序的社会中得到种种欲望的满足,便制订了能容纳人之欲望的“礼”,使人从中怡然自足,享受快乐。由此看来,“礼”不但不是压抑人性的存在,而恰恰是使人之欲望得以长久满足的保证。故而,司马迁反复申言:“礼者,养也”,“制礼义以养之欲”。我们结合历史上因违背礼义规则,一味贪于男欢女爱而终至殒身亡国的无数个例,就不能不深深感到“制礼义以养之欲”、“礼者,养也”这一论点的深远与透辟。14.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 宿命论认定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它反映了一种无痛感的麻木心态,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人生基本态度。而司马迁对命运并不持忠实信奉的态度,他的命运感往往以疑问的形式出现,在疑问中仍不乏探询、否定的意味。正因如此,这种命运感并没有导致他走向宿命,没有导致他历史意识的丧失,相反他常常否定天命的存在。可以说,司马迁的命运感并非芸芸众生的宿命论,而是一个“好学深思”者在一个更高品位上对一种无限本体的困惑感受。对命运的困惑与否定这两相结合,显示了司马迁历史理性的震荡与重建,显示了他在克服重重矛盾中表现出的主体的英雄意志与探求精神。

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一方面对项羽的英雄本质着力描写,以其动情之笔写就了一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交响曲;另一方面,司马迁对项羽的一系列政治军事错误也作了极其理性的分析、批评。以《项羽本纪》赞语为例,司马迁对项羽的功过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在赞语的前半部分,司马迁显得有些感情冲动。在后半部分,司马迁则以深刻的理性对项羽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肯綮的剖析。这样一种双重评判,既坚持了一个史家的原则立场,又表现了司马迁作为血肉之躯的感情好恶。与此相映照的是,司马迁对刘邦也保持了双重评判。司马迁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刘邦,但在理智上认识到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在于他善于笼络人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如此,司马迁既给我们以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又充分表现了他在观照历史过程中的情感意向。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的评价? 司马迁对他那个时代的盛大气象有着强烈的感受。在海内一统的时代背景下,司马迁心胸开阔,气魄沉雄,对汉武盛世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司马迁更在海内一统的盛大气象中看到了衰败的端绪。从《史记》中,我们看到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对武帝的经济政策展开了全面批判,在《酷吏列传》中对武帝的高压政治进行了大胆揭露,在《封禅书》中对武帝的迷信心理作了深入剖析。这三篇鼎足而三,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 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平准书》、《酷吏列传》与《封禅书》中。在《平准书》中,司马迁对武帝的经济政策展开了全面批判;在《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武帝的高压政治进行了大胆揭露;在《封禅书》中,司马迁对武帝的迷信心理作了深入剖析。这三篇鼎足而三,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18.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谁?这个人对项羽的弱点作出了怎样的分析? 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韩信。针对刘邦畏惧项羽的心理,韩信深刻地指出:项羽虽“喑噁叱咤,千人皆废”,但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项羽虽“言语呕呕”,分食推饮,但却玩印不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羽“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但“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项羽又“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所以项羽“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他在目前看来很强,但很快就会衰弱下去。

六、论述题

1.论析韩信的个人才干与品质

其一,纵论天下,首建大策。在汉中登台拜将时,韩信凸现出一种卓越的战略眼光。针对将士思乡的心理,韩信提出了打出汉中、占据关中,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决策。他向刘邦指出,应当利用项羽的战略错误,利用三秦父老对章邯等人的怨恨以及对汉王的爱戴,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的心理,乘势向东挺进,以完成夺取关中、夺取天下的大业。后来,刘邦正是在韩信这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从绝境中走了出来。最终取得了天下。其二,出奇制胜,未尝血战。韩信坐而论道,深中肯綮。在战场上,他同样独步千古。井陉一战,韩信背水列阵,故意将数万兵力暴露于数十万赵军之下,以示其弱,使敌懈怠。果然,引诱出赵军空营出战。在正面与敌大战之时,韩信即用奇兵袭击敌军营地,再两面夹击,结果大获全胜。他如潍水之战等,也都表现出韩信出奇制胜,未尝血战“兵仙”本色。其三,决胜垓下,以灭项羽。韩信在汉中首建大策后,分兵以北,“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造成了有利于刘邦的战略态势。而在楚汉命运的垓下之战中,韩信为汉军统帅,彻底摧灭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综上所述,韩信在楚汉之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四,重情重义,绝不反汉。这位战无不克的天才人物,也是一位重情重义、心胸豁达的仁者。他漂母之恩必报,赐之千金;下乡南昌亭长虽“为德不卒”,他也赐之百钱;对于曾令自己出其胯下的淮阴恶少年,他不记前仇,反而任他为中尉。由此可见,在韩信的内心深处,特具一种有情必报、有仇不复的宽仁大度。如此心胸,也表现在他对刘邦的态度上。当韩信破赵定齐后,其势力已远在刘、项之上。这时,武涉与蒯通都劝韩信反汉。但韩信却恪守情义,念念不忘刘邦的知遇之恩,表现出一种重情重义、绝不反汉之心。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鼠传”? 李斯在人生之初,即表现出一种猥琐阴暗的心理。他从“厕鼠”与“仓鼠”两种生存的对比中,发誓要做人中的“仓鼠”。司马迁作为时刻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命洞察者,敏锐捕捉到李斯这一卑下欲念,选取了李斯“年少观鼠”这一典型事例,揭开了李斯内在的龌龊本质。后来,为了保住自己“仓鼠”的丞相地位,他把自己的同学韩非推向了死亡之地。龌龊的本性产生龌龊的行为,李斯也由于这一自私的本性决定了他自己可悲的命运。秦始皇死后,李斯以他一以贯之的卑劣之心,“被迫”参与了赵高、胡亥改写遗诏、谋害扶苏及蒙恬的罪恶活动。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由此他已开始了向死亡的堕落。不久,他即被赵高、胡亥以“谋反罪”判处死刑。李斯这一“仓鼠”由于本性的溃疡,不惜以牺牲他人生命、他人天下为代价,竭力想保住自己“食积粟,居大庑之下”的生存状态,但最终死于他人“毒手”,落了个夷灭三族的可悲结局。面对李斯生命的沉沦,司马迁在赞语中拨开“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这一认识上的迷雾,劲笔指出李斯之死实根源于他那“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的恶劣本性。纵观《李斯列传》全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卑劣私欲的人的心史,看到的是一个由“厕鼠”而“仓鼠”而“囚鼠”而终至于“死鼠”的历史。从这一意义上看,《李斯列传》实为一篇“鼠传”。

3.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对哪两对人物的知交之情进行了重点描写?叙述这两对人物知交之情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的用意。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精心为我们展示了管仲与鲍叔牙、晏子与越石父的知交之情。鲍叔牙自幼与管仲交游,深知管仲很有才能。两人合伙经商时,管仲“分财利多自与”,但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贫寒,所以从来不与他计较,反而“终善遇之”。后来,鲍叔牙佐助齐公子小白,管仲佐助齐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为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也随即被囚。这时,鲍叔牙出面说情,将管仲推荐给桓公。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结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业。对于叔牙的知己之情,管仲这样感慨万千地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出自肺腑的心声,是对人间友情的最高礼赞。在本传中,司马迁又精心叙写了齐另一相国晏婴赎贤、荐贤的事迹。晏子知被绑的罪人越石父是位贤者,便以自己的左骖替他赎了罪,并一同坐车返回。到了家后,晏子没有打一声招呼,就进入内室。越石父见晏子“知己而无礼”,便要求离去。越石父在“知己”面前所表现出的人格自尊,正显示了朋友间的一种关系准则。

统观《管晏列传》,司马迁对管晏二人的功业只是虚写,而对管仲与鲍叔牙、晏子与越石父的知交则加以重点描写。通过这一重点描写,司马迁实表现了对理想友情的珍视与渴望。司马迁将《管晏列传》列于《伯夷列传》之后而成为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正显示了司马迁的无限用意。如果说《伯夷列传》置于列传之首是为了弘扬一种最高的节义,那么《管晏列传》则展示了一种珍贵的友道。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人间难得的真情、信义寄予了莫大的关注,表现出一个伟大史家对于人间友道的珍视。

第二篇: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史记研究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

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 ①韩信 ②李陵 ③李广 ④霍去病 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

①汉文帝 ②汉景帝 ③汉武帝 ④汉宣帝 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 ①韩信 ②张骞 ③李广 ④霍去病

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 ①韩信 ②张良 ③萧何 ④陈平

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 的汉初功臣是: ①英布 ②萧何 ③彭越 ④韩信

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 ①英布 ②萧何 ③彭越 ④张良

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 ①英布 ②卢绾 ③彭越 ④樊哙

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 ①英布 ②韩信 ③灌夫 ④窦婴

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 ①韩信 ②项羽 ③荆轲 ④春申君 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

①朱英 ②李园 ③庄贾 ④田蚡 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

①《伯夷列传》 ②《游侠列传》 ③《扁鹊仓公列传》 ④《儒林列传》 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 ①韩信 ②韩非 ③李斯 ④张汤

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 ①韩信 ②李斯 ③李广 ④张汤

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 ①冯谖 ②春申君 ③窦婴 ④灌夫

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 ①齐桓公 ②管仲 ③韩信 ④范雎

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 ①鲁仲连 ②荆轲 ③孔子 ④孟子 17.《史记》七十列传的

史记研究

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

①《平准书》 ②《李斯列传》 ③《货殖列传》 ④《魏其武安侯列传》

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

①颜回 ②子路 ③子贡 ④子夏 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 ①项羽 ②管仲 ③屈原 ④贾谊

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 ①春申君 ②平原君 ③信陵君 ④孟尝君

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 ①苏秦 ②张仪 ③伍子胥 ④楚怀王 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 ①文种 ②张仪 ③伍子胥 ④西施 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 ①白起 ②蒙恬 ③李斯 ④韩非

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 ①韩信 ②彭越 ③英布 ④陈平

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 ①伯夷 ②孔子 ③孟子 ④屈原

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的历史人物是: ①白起 ②蒙恬 ③项羽 ④李广

28.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内在苦痛的《史记》篇目是:

①《李将军列传》 ②《伯夷列传》 ③《管晏列传》 ④《淮阴侯列传》 29.“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

①《李将军列传》 ②《伯夷列传》 ③《管晏列传》 ④《淮阴侯列传》 30.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 ①刘邦 ②项羽 ③张良 ④荆轲

31.被人斥为“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的汉儒是: ①董仲舒 ②叔孙通 ③公孙弘 ④田蚡 32.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汉儒是: ①董仲舒 ②叔孙通 ③公孙弘 ④田蚡 3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的义侠是:

①灌夫 ②聂政 ③郭解 ④鲁仲连

34司马迁从经济变化角度揭示出汉代由衰到盛,又将由盛到衰这一趋势的《史记》篇目是: ①《酷吏列传》 ②《封禅书》 ③《货殖列传》 ④《平准书》 35.司马迁批判汉武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的《史记》篇目是:

①《酷吏列传》 ②《封禅书》 ③《李将军列传》 ④《平准书》 36.司马迁揭露汉武好仙这一病态心理的《史记》篇目是:

史记研究

①《酷吏列传》 ②《封禅书》 ③《李将军列传》 ④《平准书》 37.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 ①汉文帝 ②汉景帝 ③汉惠帝 ④汉文帝 38.在右北平战中,“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的汉将是: ①李广 ②李敢 ③李陵 ④李闯

二、多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1.以下所列,曾惨遭同学毒害的人物有: ①范雎 ②韩非 ③孙膑 ④伍子胥 2.李广指挥的战斗有: ①上郡遭遇战 ②巨鹿之战 ③背水一战 ④右北平之战 3.在《史记》中,自杀而死的人物有: ①项羽 ②陈胜 ③李广 ④白起 4.韩信指挥的战役有: ①井陉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垓下之战 ④潍水之战 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劝韩信反汉: ①武涉 ②萧何 ③陈余 ④蒯通 6.汉初被杀的功臣有: ①韩信 ②萧何 ③彭越 ④张良 7.死于吕后之手的人物有: ①韩信 ②戚夫人 ③彭越 ④陈余 8.战国四公子是: ①春申君 ②信陵君 ③孟尝君 ④平原君 ⑤成安君 9.由“至友”而成死敌的人物是: ①韩信 ②张耳 ③彭越 ④陈余 10.《管晏列传》叙述了哪些人间友情: ①鲍叔牙与管仲 ②信陵君与侯赢 ③孟尝君与冯谖 ④晏子与越石父 11.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的汉将有: ①李广 ②李陵 ③霍去病 ④卫青 ⑤李牧

12.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有:

①《货殖列传》 ②《伯夷列传》 ③《孔子世家》 ④《越王勾践世家》 13.对汉武政策予以批判的《史记》篇目有:

①《酷吏列传》 ②《封禅书》 ③《淮阴侯列传》 ④《平准书》 14.歌颂“知己”之情的《史记》篇目有:

①《魏公子列传》 ②《管晏列传》 ③《伯夷列传》 ④《张耳陈余列传》 15.曾刺杀过嬴政的勇士有: ①韩信 ②荆轲 ③项羽 ④张良 16.属于李广家族的人有:

史记研究

①李陵 ②李敢 ③李广利 ④李耳 17.《刺客列传》所记载的刺客有: ①郭解 ②曹沫 ③专诸 ④聂政 ⑤荆轲 ⑥豫让

三、填空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1.桃李不言,_________。

2.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又称__________。

3.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___________。4.“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____________。5.集中表现出司马迁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是____________。6.被茅坤称为“兵仙”的军事家是_______。

7.在《赵世家》中,与公孙杵臼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______。8.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_______。

9.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

10.“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11.堪称为一篇“鼠传”的《史记》篇目是____________。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_______。

13.被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的汉之名将是____________。

14.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_______。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16.《史记》七十列传的

史记研究

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五、简答、简析题(共18小题,每题10分,共180分)1.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为什么? 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请你对李广“还,赏不行”的原因作出分析。

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的描写与评价? 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的具体战法。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的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在你看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 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你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的高下作出分析吗? 8.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请你说说项羽少时的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的因果关系。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10.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 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他们的“刎颈之交”? 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丰富内涵。

13.请你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的解释。14.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 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 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的评价? 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 18.历史上

史记研究

之情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的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③ 2.① 3.③ 4.① 5.④ 6.③ 7.② 8.④ 9.② 10.② 11.③ 12.③ 13.② 14.① 15.② 16.① 17.② 18.③ 19.④ 20.④ 21.③ 22.① 23.③ 24.① 25.① 26.② 27.① 28.② 29.② 30.① 31.② 32.③ 33.③ 34.④

史记研究

35.① 36.② 37.① 38.②

二、多项选择题 1.②③ 2.①④ 3.①③④ 4.①③④ 5.①④ 6.①③ 7.①②③ 8.①②③④ 9.②④ 10.①④ 11.①②③④ 12.①② 13.①②④ 14.①② 15.②④ 16.①②

17.②③④⑤⑥

三、填空题 1.下自成蹊 2.背水一战 3.卢绾

4.《伯夷列传》 5.《货殖列传》 6.韩信 7.程婴 8.汉文帝 9.刘邦 10.韩信

11.《李斯列传》 12.李斯 13.李广 14.韩信 15.管仲

史记研究

16.《管晏列传》

四、标点题

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五、简答、简析题

1.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为什么? 李广的优秀品质有:其一,勇于当敌,胆略过人。李广身为“世世受射”的将门之后,自幼练就了善射的本领。不惟如此,李广更具有一种过人胆略。在上郡遭遇战与右北平之战中,李广面对敌众我寡的危急局面,镇定自若,指挥若定,表现出超人的胆略。其二,李广不仅才气天下无双,还特有一种轻财爱士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广大士兵的爱戴。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正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在我们看来,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后一点。从秦汉以来,边塞战争绵绵不断,一将功成万骨枯,谁又曾顾问过千百万士兵的死活?茫茫宇宙天地之间,李将军李广的英名之所以得以传颂千古,根由不在于他有什么赫赫战功,而在于仁爱士卒。此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研究

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请你对李广“还,赏不行”的原因作出分析。

李广战功卓著,却误入了汉景帝与梁孝王的矛盾之网中。梁孝王为汉景帝之弟,更是颐指气使的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窦太后本欲让梁孝王当皇帝,虽未获成功,但在两兄弟间造成了内在冲突。按照汉法,李广既为汉廷直属将军,就不能接受梁王的封赠。但梁王为了表示对景帝的不满,为了说明他本应成为皇帝,所以他偏要封赠汉将李广。李广在梁地作战,如果拒绝了皇帝弟弟的封赠,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果说这件事有错,追究罪责的应是梁孝王。汉景帝深知梁孝王再向他示威,自然怒火中烧,但迫于母威,又不好发作,于是他便通过惩罚李广以示对梁孝王的回击。如此,飞将军李广就成了他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的描写与评价?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着力描写了李广轻财爱士的优秀品质,说明了李广赢得广大士兵与民众爱戴的原因。与此同时,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向世人展示了卫青、霍去病的本质属性。在司马迁看来,卫、霍两人之所以有辉煌战功,实因为他们身为皇亲国戚,他们本人并没有过人的智略。不惟如此,司马迁还特别指出霍去病“不省士”的恶劣作风。在篇末的赞语中,司马迁更直接地对卫、霍两人不为天下贤大夫称颂的表现提出批评。而在《李将军列传》赞语中,司马迁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语词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两相对比,一优一劣,褒贬自现。

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是:韩信纵论天下,对项羽的性格弱点、战略错误,对三秦乃至天下的民心向背,都有深刻的把握。据此,他指出,应当利用项羽的战略错误,利用三秦父老对章邯等人的怨恨以及对汉王的爱戴,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的心理,乘势向东挺进,以完成夺取关中、夺取天下的大业。意义:刘邦正是在韩信这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从绝境中走了出来。最终取得了天下。

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的具体战法。

在井陉口之战中,韩信一方面正面出兵井陉口外,另一方面又预遣轻骑二千人各持一赤帜,隐蔽山后。在正面战场,韩信背水列阵,故意将数万兵力暴露于数十万赵军之下,以示其弱,使敌懈怠。果然,引诱出赵军空营出战。在正面与敌大战之时,韩信即用奇兵袭击敌军营地,再两面夹击,结果大获全胜。在垓下之战中,韩信为大军统帅,“先为小却,以待左右两翼之夹击,而后回军三而蹙之,是以项羽十万之众一败无余。

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的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在你看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 从表面上看,韩信血案为最高统治者所精心策划,近乎天衣无缝。如果要为韩信辩诬,自非易事。但司马迁依据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依据韩信恪守信义的本质,从汉廷狱案中看出破绽,力求以他迷离开合、寄意无穷的文字说明韩信反汉罪名的虚妄,力求对汉初最大血案作出公正的判决。韩信的沉冤,司马迁论之明矣!

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你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的高下作出分析吗? 在《项羽本纪》中,可以看出项羽对樊哙极为欣赏。而在《淮阴侯列传》中,则可见韩信对

史记研究

樊哙嗤之以鼻。樊哙本以屠狗为业,是一介武夫。项羽欣赏樊哙,说明项羽也终为一介武夫;而韩信对樊哙的不同态度,说明韩信对匹夫之勇的鄙视。韩信之所以在汉中一针见血地看穿项羽徒有匹夫之勇的本质,也正显示出韩信高出于项羽之上的见识与胸怀。

8.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请你说说项羽少时的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的因果关系。

在项羽的人生之初,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后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其豪气诚然令人叫绝,但又显得粗略疏阔。在司马迁看来,项羽最终的失败,其中的一大根源在于“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这样一种“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的精神弊端,正与项羽少时不学无术的表现两相呼应。而司马迁之所以从项羽少时写起,也正是说明项羽最终失败的种因早就埋伏在项羽少时的表现中。

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

范蠡一语道破了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10.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 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三类:一则为项羽、韩信的悲剧。当他们取得巨大成功之时,理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牢牢把握住“天机”与自我的契合点,否则就会“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二则为白起、吴起、商君、文种等人的悲剧。他们成功之时,也正是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之时。这时,他们已经面临绝对不可超越的限界。既如此,他们应该觉悟到:“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否则就会“亢龙有悔”。三则为韩非、孙膑、虞卿等人的悲剧。他们“能言”而“不能行”,结果陷入困境、绝境。以上三类,均因自我蔽暗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他们的“刎颈之交”?

所谓刎颈之交,初义是要同生死,共患难,断颈无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张耳、陈余这一对忘年交在人生苦旅中也确实做到了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但后来却反目为仇,成为死敌。张耳、陈余始以生死相许,殊不料割下自己颈子的竟然是对方。所谓“刎颈之交”,结果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

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丰富内涵。

《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内涵:其一,着力描写“非常之人”,使人感到人生最神圣的是超越自我的努力与奋斗,人生最有价值的是追求生命奇特。其二,司马迁对人物的行动、意愿、个性、理想、情感,对人物的苦难、悲哀、诅咒、呼告、死亡都始终给予了莫大的关注,表达了他对生命底蕴的咀嚼、感叹与沉思。其三,对摧残生命的君主专制政治进行了大胆无畏的揭露,表现出一种护持历史中生命个体的历史良心。其四,揭示了人性的灰暗一面:人性之恶,显示出他敢于正视人性之恶的勇气。其五,在正视人性恶的基础上,高擎人的美德与良知。其六,在洞察人性真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既能顺应又能控制人情、人性的新世界构想。13.请你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的解释。

司马迁深以为,人性中存在着各种欲望,如果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出现人人争夺、人人残杀的混乱局面。既至如此,人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往往自取灭亡,整个社会也将在这种混乱中迎来它土崩瓦解的末日。结果,追求欲望却反而得不到欲望。先王体察人性,为了使人在有

史记研究

秩序的社会中得到种种欲望的满足,便制订了能容纳人之欲望的“礼”,使人从中怡然自足,享受快乐。由此看来,“礼”不但不是压抑人性的存在,而恰恰是使人之欲望得以长久满足的保证。故而,司马迁反复申言:“礼者,养也”,“制礼义以养之欲”。我们结合历史上因违背礼义规则,一味贪于男欢女爱而终至殒身亡国的无数个例,就不能不深深感到“制礼义以养之欲”、“礼者,养也”这一论点的深远与透辟。

14.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 宿命论认定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它反映了一种无痛感的麻木心态,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人生基本态度。而司马迁对命运并不持忠实信奉的态度,他的命运感往往以疑问的形式出现,在疑问中仍不乏探询、否定的意味。正因如此,这种命运感并没有导致他走向宿命,没有导致他历史意识的丧失,相反他常常否定天命的存在。可以说,司马迁的命运感并非芸芸众生的宿命论,而是一个“好学深思”者在一个更高品位上对一种无限本体的困惑感受。对命运的困惑与否定这两相结合,显示了司马迁历史理性的震荡与重建,显示了他在克服重重矛盾中表现出的主体的英雄意志与探求精神。

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一方面对项羽的英雄本质着力描写,以其动情之笔写就了一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交响曲;另一方面,司马迁对项羽的一系列政治军事错误也作了极其理性的分析、批评。以《项羽本纪》赞语为例,司马迁对项羽的功过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在赞语的前半部分,司马迁显得有些感情冲动。在后半部分,司马迁则以深刻的理性对项羽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肯綮的剖析。这样一种双重评判,既坚持了一个史家的原则立场,又表现了司马迁作为血肉之躯的感情好恶。与此相映照的是,司马迁对刘邦也保持了双重评判。司马迁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刘邦,但在理智上认识到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在于他善于笼络人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如此,司马迁既给我们以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又充分表现了他在观照历史过程中的情感意向。

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的评价? 司马迁对他那个时代的盛大气象有着强烈的感受。在海内一统的时代背景下,司马迁心胸开阔,气魄沉雄,对汉武盛世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司马迁更在海内一统的盛大气象中看到了衰败的端绪。从《史记》中,我们看到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对武帝的经济政策展开了全面批判,在《酷吏列传》中对武帝的高压政治进行了大胆揭露,在《封禅书》中对武帝的迷信心理作了深入剖析。这三篇鼎足而三,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 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平准书》、《酷吏列传》与《封禅书》中。在《平准书》中,司马迁对武帝的经济政策展开了全面批判;在《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武帝的高压政治进行了大胆揭露;在《封禅书》中,司马迁对武帝的迷信心理作了深入剖析。这三篇鼎足而三,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18.历史上

史记研究

项羽虽“喑噁叱咤,千人皆废”,但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项羽虽“言语呕呕”,分食推饮,但却玩印不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羽“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但“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项羽又“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所以项羽“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他在目前看来很强,但很快就会衰弱下去。

六、论述题

1.论析韩信的个人才干与品质

其一,纵论天下,首建大策。在汉中登台拜将时,韩信凸现出一种卓越的战略眼光。针对将士思乡的心理,韩信提出了打出汉中、占据关中,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决策。他向刘邦指出,应当利用项羽的战略错误,利用三秦父老对章邯等人的怨恨以及对汉王的爱戴,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的心理,乘势向东挺进,以完成夺取关中、夺取天下的大业。后来,刘邦正是在韩信这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从绝境中走了出来。最终取得了天下。其二,出奇制胜,未尝血战。韩信坐而论道,深中肯綮。在战场上,他同样独步千古。井陉一战,韩信背水列阵,故意将数万兵力暴露于数十万赵军之下,以示其弱,使敌懈怠。果然,引诱出赵军空营出战。在正面与敌大战之时,韩信即用奇兵袭击敌军营地,再两面夹击,结果大获全胜。他如潍水之战等,也都表现出韩信出奇制胜,未尝血战“兵仙” 本色。其三,决胜垓下,以灭项羽。韩信在汉中首建大策后,分兵以北,“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造成了有利于刘邦的战略态势。而在楚汉命运的垓下之战中,韩信为汉军统帅,彻底摧灭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综上所述,韩信在楚汉之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四,重情重义,绝不反汉。这位战无不克的天才人物,也是一位重情重义、心胸豁达的仁者。他漂母之恩必报,赐之千金;下乡南昌亭长虽“为德不卒”,他也赐之百钱;对于曾令自己出其胯下的淮阴恶少年,他不记前仇,反而任他为中尉。由此可见,在韩信的内心深处,特具一种有情必报、有仇不复的宽仁大度。如此心胸,也表现在他对刘邦的态度上。当韩信破赵定齐后,其势力已远在刘、项之上。这时,武涉与蒯通都劝韩信反汉。但韩信却恪守情义,念念不忘刘邦的知遇之恩,表现出一种重情重义、绝不反汉之心。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鼠传”?

李斯在人生之初,即表现出一种猥琐阴暗的心理。他从“厕鼠”与“仓鼠”两种生存的对比中,发誓要做人中的“仓鼠”。司马迁作为时刻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命洞察者,敏锐捕捉到李斯这一卑下欲念,选取了李斯“年少观鼠”这一典型事例,揭开了李斯内在的龌龊本质。后来,为了保住自己“仓鼠”的丞相地位,他把自己的同学韩非推向了死亡之地。龌龊的本性产生龌龊的行为,李斯也由于这一自私的本性决定了他自己可悲的命运。秦始皇死后,李斯以他一以贯之的卑劣之心,“被迫”参与了赵高、胡亥改写遗诏、谋害扶苏及蒙恬的罪恶活动。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由此他已开始了向死亡的堕落。不久,他即被赵高、胡亥以“谋反罪”判处死刑。李斯这一“仓鼠”由于本性的溃疡,不惜以牺牲他人生命、他人天下为代价,竭力想保住自己“食积粟,居大庑之下”的生存状态,但最终死于他人“毒手”,落了个夷灭三族的可悲结局。面对李斯生命的沉沦,司马迁在赞语中拨开“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这一认识上的迷雾,劲笔指出李斯之死实根源于他那“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的恶劣本性。纵观《李斯列传》全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卑劣私欲的人的心史,看到的是一个由“厕鼠”而“仓鼠”而“囚鼠”而终至于“死鼠”的历史。从这一意义上看,《李斯列传》实为一篇“鼠传”。

3.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对哪两对人物的知交之情进行了重点描写?叙述这两对人物知交

史记研究

之情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的用意。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精心为我们展示了管仲与鲍叔牙、晏子与越石父的知交之情。鲍叔牙自幼与管仲交游,深知管仲很有才能。两人合伙经商时,管仲“分财利多自与”,但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贫寒,所以从来不与他计较,反而“终善遇之”。后来,鲍叔牙佐助齐公子小白,管仲佐助齐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为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也随即被囚。这时,鲍叔牙出面说情,将管仲推荐给桓公。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结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业。对于叔牙的知己之情,管仲这样感慨万千地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出自肺腑的心声,是对人间友情的最高礼赞。在本传中,司马迁又精心叙写了齐另一相国晏婴赎贤、荐贤的事迹。晏子知被绑的罪人越石父是位贤者,便以自己的左骖替他赎了罪,并一同坐车返回。到了家后,晏子没有打一声招呼,就进入内室。越石父见晏子“知己而无礼”,便要求离去。越石父在“知己”面前所表现出的人格自尊,正显示了朋友间的一种关系准则。

统观《管晏列传》,司马迁对管晏二人的功业只是虚写,而对管仲与鲍叔牙、晏子与越石父的知交则加以重点描写。通过这一重点描写,司马迁实表现了对理想友情的珍视与渴望。司马迁将《管晏列传》列于《伯夷列传》之后而成为七十列传的

第三篇:《史记研究》期末作业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38 小题,每题 1 分,共 38 分)

1.被司马迁称为 “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 ” 的人物是: ① 韩信 ② 李陵 ③ 李广 ④ 霍去病 2.认为李广 “ 数奇 ” 的汉皇是: ① 汉文帝 ② 汉景帝 ③ 汉武帝 ④ 汉宣帝 3 . “ 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 ” 的将军是 : ① 韩信 ② 张骞 ③ 李广 ④ 霍去病

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 ① 韩信 ② 张良 ③ 萧何 ④ 陈平

5.“ 拔魏 赵,定燕 齐,使 汉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 灭 项 籍 ” 的汉初功臣是: ① 英布 ② 萧何 ③ 彭越 ④ 韩信

6.韩信 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 ① 英布 ② 萧何 ③ 彭越 ④ 张良

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 ① 英布 ② 卢绾 ③ 彭越 ④ 樊哙.在 “ 十二月晦 ” 这一天被 “ 弃市渭城 ” 的人物是: ① 英布 ② 韩信 ③ 灌夫 ④ 窦婴

9.早年 “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 的人物是: ① 韩信 ② 项羽 ③ 荆轲 ④ 春申君 10.暗杀春申君的 “ 弱人 ” 是: ① 朱英 ② 李园 ③ 庄贾 ④ 田蚡 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

① 《伯夷列传》 ② 《 游侠 列传》 ③ 《扁鹊仓公列传》 ④ 《儒林 列传 》 12.发誓要做人中 “ 仓鼠 ” 的人物是 : ① 韩信 ② 韩非 ③ 李斯 ④ 张汤

13.临死前慨叹 “ 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的人物是 : ① 韩信 ② 李斯 ③ 李广 ④ 张汤

14.说出 “ 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 这句话的人物是 : ① 冯谖 ② 春申君 ③ 窦婴 ④ 灌夫

15.慨叹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的人物是 : ① 齐桓公 ② 管仲 ③ 韩信 ④ 范雎 16.说出 “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 这句话的人物是 : ① 鲁仲连 ② 荆轲 ③ 孔子 ④ 孟子

17.《史记》 七十 列传 的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 “ 辅导答疑 ” 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① 《伯夷列传》 ② 《管晏列传》 ③ 《 孟子荀卿 列传》 ④ 《李将军列传》 18.“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 出自于 :

① 《平准书》 ② 《李斯列传》 ③ 《货殖列传》 ④ 《魏其武安侯列传》

19.“ 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 ” 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 : ① 颜回 ② 子路 ③ 子贡 ④ 子夏 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 : ① 项羽 ② 管仲 ③ 屈原 ④ 贾谊

21.“ 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 的战国公子是; ① 春申君 ②平原君 ③ 信陵君 ④ 孟尝君

22.“ 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 ” 的历史人物是 : ① 苏秦 ② 张仪 ③ 伍子胥 ④ 楚怀王 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 : ① 文种 ② 张仪 ③ 伍子胥 ④ 西施 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 : ① 白起 ② 蒙恬 ③ 李斯 ④ 韩非

25.临死前哀叹 “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 ” 的汉初功臣是 : ① 韩信 ② 彭越 ③ 英布 ④ 陈平

26.临终前慨叹 “ 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 的历史人物是 : ① 伯夷 ② 孔子 ③ 孟子 ④ 屈原

27.临死前哀叹 “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 ” 的历史人物是 : ① 白起 ② 蒙恬 ③ 项羽 ④ 李广

28.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内在苦痛的《史记》篇目是 : ① 《李将军列传》 ② 《伯夷列传》 ③ 《管晏列传》 ④ 《淮阴侯列传》 29.“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 出自于 :

① 《李将军列传》 ② 《伯夷列传》 ③ 《管晏列传》 ④ 《淮阴侯列传》 30.见到秦始皇时慨叹 “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 的历史人物是 : ① 刘邦 ② 项羽 ③ 张良 ④ 荆轲

31.被人斥为 “ 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 的汉儒是 : ① 董仲舒 ② 叔孙通 ③ 公孙弘 ④ 田蚡

32.被人斥为不 “ 正学以言 ”,反 “ 曲学阿世 ” 的汉儒是 : ① 董仲舒 ② 叔孙通 ③ 公孙弘 ④ 田蚡 3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的义侠是 : ① 灌夫 ② 聂政 ③ 郭解 ④ 鲁仲连

司马迁 从经济变化角度揭示出汉代由衰到盛,又将由盛到衰这一趋势的 《 史记 》 篇目是: ① 《 酷吏列传 》 ② 《 封禅书 》 ③ 《货殖列传》 ④ 《平准书 》 35.司马迁 批判汉武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 的《 史记 》 篇目是: ① 《 酷吏列传 》 ② 《 封禅书 》 ③ 《李将军列传》 ④ 《平准书 》 36.司马迁 揭露汉武好仙这一病态心理 的《 史记 》 篇目是: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 “ 辅导答疑 ” 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① 《 酷吏列传 》 ② 《 封禅书 》 ③ 《李将军列传》 ④ 《平准书 》 37.慨叹李广 “ 惜乎,子不遇时 ” 的汉皇是 : ① 汉文帝 ② 汉景帝 ③ 汉惠帝 ④ 汉文帝

38.在右北平战中,“ 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 ” 的汉将是 : ① 李广 ② 李敢 ③ 李陵 ④ 李闯

二、多项选择题(共 17 小题,每题 2 分,共 34 分)1.以下所列,曾惨遭同学毒害的人物有 : ① 范雎 ② 韩非 ③ 孙膑 ④ 伍子胥 2.李广指挥的战斗有 : ① 上郡遭遇战 ② 巨鹿之战 ③ 背水一战 ④ 右北平之战 3.在《史记》中,自杀而死的人物有 : ① 项羽 ② 陈胜 ③ 李广 ④ 白起 4.韩信指挥的战役有 : ① 井陉 之战 ② 巨鹿之战 ③ 垓下之战 ④ 潍水 之战 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劝 韩信 反汉 : ① 武涉 ② 萧何 ③ 陈余 ④ 蒯通 6.汉初被杀的功臣有 : ① 韩信 ② 萧何 ③ 彭越 ④ 张良 7.死于 吕后 之手的人物有 : ① 韩信 ② 戚夫人 ③ 彭越 ④ 陈余 8.战国四公子是 : ① 春申君 ② 信陵君 ③ 孟尝君 ④平原君 ⑤ 成安君 9.由 “ 至友 ” 而成死敌的人物是 : ① 韩信 ② 张耳 ③ 彭越 ④ 陈余 10.《管晏列传》叙述了哪些人间友情 : ① 鲍叔牙与管仲 ② 信陵君与侯赢 ③ 孟尝君与冯谖 ④ 晏子与越石父 11.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的汉将有 : ① 李广 ② 李陵 ③ 霍去病 ④ 卫青 ⑤ 李牧

12.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有 :

① 《货殖列传》 ② 《伯夷列传》 ③ 《孔子世家》 ④ 《越王勾 践 世家》 13.对汉武政策予以批判 的《 史记 》 篇目有:

① 《 酷吏列传 》 ② 《 封禅书 》 ③ 《淮阴侯列传》 ④ 《平准书 》 14.歌颂 “ 知己 ” 之情 的《 史记 》 篇目有:

① 《 魏公子列传 》 ② 《 管晏列传 》 ③ 《伯夷列传》 ④ 《 张耳陈余列传 》 15.曾刺杀过嬴政的勇士有 : ① 韩信 ② 荆轲 ③ 项羽 ④ 张良 16.属于李广家族的人有 :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 “ 辅导答疑 ” 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① 李陵 ② 李敢 ③ 李广利 ④ 李耳 17.《刺客列传》所记载的刺客有 : ① 郭解 ② 曹沫 ③ 专诸 ④ 聂政 ⑤ 荆轲 ⑥ 豫让

三、填空题(共 16 小题,每题 1 分,共 16 分)1.桃李不言,_________。

2.韩信指挥的 井陉 之战又称 __________。

3.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 ___________。4.“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 出自于 ____________。5.集中表现出司马迁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是 ____________。6.被茅坤称为 “ 兵仙 ” 的军事家是 _______。

7.在《赵世家》中,与公孙杵臼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 ______。8.慨叹李广 “ 惜乎,子不遇时 ” 的汉皇是 _______。

9.见到秦始皇时慨叹 “ 大丈夫当如此也 ” 的历史人物是 _______。

10.“ 拔魏 赵,定燕 齐,使 汉 三分天下有其二 ” 的历史人物是 _______。11.堪称为一篇 “ 鼠传 ” 的《史记》篇目是 ____________。12.发誓要做人中 “ 仓鼠 ” 的人物是 _______。

13.被称为 “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 ” 的汉之名将是 ____________。

14.临死前哀叹 “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 ” 的汉初功臣是 _______。15.慨叹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的历史人物是 _______。16.《史记》七十列传的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 “ 辅导答疑 ” 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 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 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 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五、简答、简析题(共 18 小题,每题 10 分,共 180 分).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 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 ? 为什么 ? 2.李广 “ 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请你对李广 “ 还,赏不行 ” 的原因作出分析。

3.结合 《 李将军列传 》 与 《 卫将军骠骑列传 》 的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的 描写与评价 ? 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5.简要叙述 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的具体战法。.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的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在你看来,司 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 ? 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 你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的高下作出分析吗 ? 8.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请你说说项羽少时的相关行为,并简

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的因果关系。9.说明范蠡长男 “ 过失 ” 杀弟的原因。

10.在《史记》中,“ 不自知 ” 的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 ? 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他们的 “ 刎颈之交 ” ? 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丰富内涵。

13.请你对 “ 制礼义以养之欲 ” 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的解释。14.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 ? 15.司马迁在 《 项羽本纪 》 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 ? 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

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 ? 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的评价 ? 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 ? 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 ? 18.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谁 ? 这个人对项羽的弱点作出了怎样的分析 ?

六、论述题(共 3 小题,每题 20 分,共 30 分)1.论析韩信的个人才干与品质

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 “ 鼠传 ” ? 3.在 《 管晏列传 》 中,司马迁对哪两对人物的知交之情进行了重点描写 ? 叙述这两对人物知交之情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的用意。

第四篇:2012复习题答案

简述蒋经国对台湾发展的重要贡献。1969年,60岁的蒋经国接任“行政院”副院长,开始接手管理整个政府。1973年,在台湾社会处于强烈的外交挫折感之际,他宣布提出一项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十大建设”等能源、交通和重工业制造等基础建设,以快速地将台湾推入高度开发的社会。蒋经国在台湾发展经济,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蒋经国总是强调,抓人枪毙不能解决问题,而他倡导的包容态度,更为台湾奠定了民主改革的基石。面对来自台湾岛内人民的不同声音,他采取了接纳、包容的态度,他愿意承担民主改革失败或成功的所有责任。1987年7月14日,由蒋经国正式签署发表,宣布将从7月15日零点起在台湾地区“解严”,可以称之为世界戒严之最的、持续38年的“戒严令”的就此撤销。

简述李登辉上台后国民党的三次分裂。李登辉初任“总统”时,重用郝伯村等外省籍大老任“行政院长”及其他重要职位,使外省派对李登辉放松戒心,但李登辉则暗中架空外省派的权力,到最后李登辉与郝伯村的斗争明朗化,演变成一场党内的斗争,造成“新国民党连线”出走,并创立新党,郝伯村则为新党的精神领袖。宋楚瑜成为第一任民选“省长”。不过这第一任也在李登辉运作的“精省”下成了最后一任。宋楚瑜与“省府”系统人士出走,成立亲民党,成为国民党第二次的分裂。

国民党的第三次分裂,是李登辉与连战之争,连战可说是李登辉一手提拔,从“行政院长”到“副总统”,但是去年“大选”的失败,李登辉被党内指责辅选不力,黯然下台,连战则接任失去政权后的国民党党主席。

简述连战访问大陆的意义。

一、连战借“和平之旅”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争取岛内民心,也为个人政治生涯创造历史。

二、台当局诬蔑“和平之旅”,淡化连战大陆行的积极意义和对“台独”的冲击,巩固泛绿选票。

三、连战访问大陆将取得重大成果,不仅将建立国共两党高层对话机制,建立“党对党”的交流对话新渠道,更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连战大陆行说明缓和、发展两岸关系仍是岛内主流民意,更说明大陆“以人为本”的对台政策深得民心。

简述台独思潮的主要社会根源。“台独”思潮是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种政治主张或思想倾向,即谋求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台独思潮及台独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意识及行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的背景。

(一)“台湾意识”的负面作用被膨胀利用

(二)国民党的独裁及其封闭式的反共的大陆政策

(三)经济的畸形发展与其国际地位的不相称性

(四)美国对台的“双轨政策”

(五)李登辉主政后的国民党主流派日趋“台独”化,助长、纵容了台独势力的发展

简述台湾问题的由来、本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原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错误政策。它在中国人民积极准备解放台湾时,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机会,公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行动,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并通过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领土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的政策,造成了台湾当局在其庇护下,与大陆军对峙超过50年。台湾海峡地区局势因之长期紧张,台湾问题也由此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美国政府负有重大责任。

简述ECFA协议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两岸签署的ECFA协议,它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是深远而重大的,它标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

①通过ecfa,两岸互信进一步加强,有利两岸制度化协商向纵深推进

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台独”的社会根基,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与认同,为未来进行政治协商不断累积制度性合作的基础

③ecfa的签署不但打破两岸经贸关系的隔阂,也使两岸和平共同发展更进一步。

一是签署ECFA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里程碑。ECFA是两岸60年以来签订的最重要、最复杂、影响最广的协议。岛内主流媒体一致认为此次协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两岸互信进一步加强,有利两岸制度化协商向纵深推进。ECFA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今后向更深层制度合作的良好开端,对两岸形成一个有效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和共同市场架构具有重要价值。岛内舆论认为,通过ECFA的签署将为两岸关系开启“互信协商”新时代。

三是一定程度削弱“台独”社会根基。大陆透过释放善意与诚意,将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与认同,让“台独”势力在岛内造势的市场进一步受到限制。《联合报》评论认为,随着两岸关系进一步紧密,两岸“化敌为友”的民众情绪逐渐浓厚,这将使“台独”意识形态“接近破除”。

四是为未来两岸政治协商开展积累“和平善因”。ECFA商签过程为两岸以协商方式解决政治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同时,未来两岸将进一步密集开展更多的经贸、文化交流,特别是ECFA协议确定两岸经贸社团将互设机构,筹设“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等官方、半官方的合作机制,这为未来进行政治协商不断累积制度性合作的基础。

总之,ECFA签署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言,ECFA签订将“有利于两岸共同提升经济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共同增进广大民众福祉,有利于两岸共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有利于两岸共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

论述题:

1.结合相关资料,论述两岸实现“大三通”的重要历史意义。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是两岸关系发展中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三通”的实现,大大减少了飞行航行两岸的时间,缩短了路程,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极大的促进了两岸民众的相互往来,促进了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密切了两岸的经贸关系,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福祉,推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当然随着“三通”的推进,会不断地改善,更好地满足两岸人民的需求。比如进一步增加航班的问题,因为票价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随着两岸关系迅速的发展,随着两岸三通的深入推进,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第一,“三通”是两岸和平发展及良性互动的成果,也是两岸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且勿论政治上、军事上的意义,单是经济上、民生上的意义,已使两岸人民“拍烂手掌”。无论是世界格局或两岸格局,和平都是主流,都是民众的要求和期盼。假如以“和平”及“战争”给两岸人民选择,笔者敢说,除了陈水扁等极端偏激的“台独”原教旨主义者,两岸人民只会选择和平,绝对拒绝战争。台湾人民不会像陈水扁那样叫嚣“决战境外”,这是丧心病狂的吹牛之言,以两岸的总体实力,试问有可能“决战境外”吗?阿扁是在“痴人说梦”。只有两岸保持和平状态,才是台湾长治久安之道。既以和平为圭臬,军事上已没有什么大问题。政治上,下一步可能是朝向签订和平协议前进。目标明确,但不必着急,更不必强求,只要双方都有诚意和善意,条件成熟时,水到渠就成。和平,一切从和平出发,这是两岸未来关系发展的最高准则,这也是两岸双方的共识。

第二,“三通”开始后,两岸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共融、大发展的新局面。就两岸关系而言,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时代,甚至是由日据时代起一个多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刚刚开始不久的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就是台海两岸大力发展经济,并且在国际经济层面大展拳脚的世纪。世上早就有“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确,全面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将向世人展示,对于中国,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大时代的来临。

第三,两岸“三通”之后,台海的形势肯定不再是“火药库”,战争的可能性即被极度地淡化,真正符合“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样一个崇高的目标。近六十年来,两岸关系有时见好,有时僵持,有时紧张,偶而甚至出现剑拔弩张或擦枪走火的高危情景,国际上因而将台海形容为“火药库”之一,与伊朗及朝鲜的“核武”问题并列。

“三通”之后,两岸建立军事互信,对话取代对抗,谈判取代对立,和解取代冲突。时机成熟时,两岸可展开和平协议的谈判,最终必会签订,以符两岸人民的期盼。长远而言,两岸将会统一,这也就是马英九所说的“终极统一”。“大中华经济圈”基础坚实

第四,在“三通”之中,通商早已在半明半暗中进行,通邮则较少轰轰烈烈的效果,最受人注意的则是通航,包括空运直航和海运直航。这次直航首日,两岸的空港、海港均有隆重盛大的启航仪式。例如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天津港,马英九在高雄港,分别主持两岸海运直航仪式。直航的最大意义是省时省成本,体现了两岸同胞本是一家人。比之于过去的“曲航”,无论是航机或货轮,均必须经香港或日本中转,那是方便多了。

第五,两岸人民以至全世界的华人,长期以来一直憧憬“大中华经济圈”,这可以说是民族性使然,也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表现。大陆和台湾,无疑是“大中华经济圈”的骨干和支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中华经济圈”谈得多而做得少,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因两岸有隔阂,甚至有“独派”人物蓄意“阻头阻势”。“三通”之后,阻路的石头已经搬开,甚至已经砸碎,两岸的合作共融,将成为金融合作、拓展全球经贸的重要平台,成为实现“大中华经济圈”的坚实基础。

2.结合两岸关系现状,综述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马英九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取得重大突破。两岸民众情感日益加深,岛内主流民意期盼两岸和平发展。未来两岸关系必将围绕经济合作、文化教育交流、民间往来等议题继续推进,取得更大进展。

一、两岸双方把握历史契机,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发展马英九上台后承认“九二共识”、反对“法理台独”。3.2012台湾地区大选后,台湾社会走向及两岸关系展望。马英九以近80万优势的高票后的连任,而这选举的结果是为维护两岸关系前四年和平发展的成果,并确保今后四年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进,争取到了宝贵的先机。毫无疑问,两岸执政当局应抓住机遇,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层面障碍深入交流,这样必然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更加紧密关系迈进。政治互信会更加巩固。在经济方面,会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文化方面,两岸文化本属同源,也共同继承中华文化及历史情感。未来四年两岸的文化交流不仅指现有的民间各项交流应继续,每年一次的两岸大型经贸文化论坛和海峡论坛应照常举办,还会在制度化、机制化、正常化上有所突破。

4.综论台湾民主化的历程 形成: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了台湾。为了稳固统治,台湾一直实行“军事戒严”,国民党在台湾施行的是专制统治。从1960年知识分子主导的“自由中国”到1971年大众参与的“保钓运动”,从1979党外人士与国民党政府抗争的“美丽岛事件”到美国影响下的“江南案”,从1986年民进党成立到1987年7月14日年蒋经国宣布正式取消持续了38年的“戒严令”,象征着台湾正式进入了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

原因:台湾民主化的发生,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台湾社会面对的内外变化,二是台湾领导人的决断。

(首先是台湾社会的发展,给了国民党政府很大的压力。当台湾的经济在70年代取得大发展的同时,台湾的中产阶级也成长起来,同时台湾也逐渐开始对外开放,大量的人走出台湾,了解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社会内部要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要求民主的呼声在不断加大。社会要求开放公众政治参与之路,让公民进行政治参与,而不是国民党垄断权力。社会各界办的各种各样的媒体不断涌现,随封随开,政府无法禁止;非政府组织也大量出现。与此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大陆进入联合国,台湾退出联合国,引起台湾内部巨大的震动;中国大陆从70年代末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国际大格局的转变,对台湾带来更为巨大的外来压力。)

这些内外压力,形成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巨大挑战,迫使台湾地区领导人经过再三考虑,终于在1987年果断地宣布解除戒严,顺应民意,开放媒体和社会空间,并开放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访问。

发展:虽然台湾1987年“解严”,标志着台湾从此进入一个自由的社会。但选举制度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990年,万年国代取消;1994年,省市长直选;1996年,“总统”直选。2000年,陈水扁胜选,民进党执政,台湾首次通过民主的方式完成政党轮替;2004年,两颗子弹让陈水扁转败为胜,让我们看到了民主带来的乱象;台湾民主混乱的一面,统独、族群、省籍均成操纵民意的手段,而经济凋零、贪腐横行。一个成功的反对党不一定能同样成为一个成功的执政党。

2008年,马英九胜选,曾经的威权政党又通过民主的方式卷土重来,台湾民主,也一步步走向成熟。台湾民主开始走向成熟:

一、台湾选民抵制住煽动和诱惑,表现出了成熟和理性,让全球华人对民主有了信心。

二、一个威权的政党因推行民主失去政权之后,在民主的浴火中完成自身凤凰涅磐,再次卷土重来。

(台湾开放民主的道路也逐渐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变化。蒋经国去世以后,对于台湾民主的走向,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了委任直选和公民直选两大派的争论,导致第一次国民党的分裂,新党出走,并成为一个有实力的反对党。台湾的民主化最终导致领导人的全民直接选举。1996年,台湾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民大选。如果从理解民主最主要的内容是选举来看的话,这就是台湾民主的真正开始。在1996年的选举中,虽然面对各路人马的竞争,国民党还是轻易取得了胜利,继续执政。但是在2000年的大选中,执政的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当时,宋楚瑜和国民党领导人闹翻,结果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宋楚瑜的参选再次分裂了国民党,分散了国民党的支持票,结果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赢得了大选的胜利,当时陈水扁的得票率只有39.3%。在2004年的选举中,国民党和其它泛蓝力量进行整合,由连战和宋楚瑜联袂出马竞选,本来大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但是或许是由于选举中出现的“两颗子弹”事件,使得民进党以微弱多数再次赢得选举胜利。一直到2008年,马英九和萧万长再次统合泛蓝力量,才夺回了丢失8年之久的台湾政权)

第五篇:读史记自测题答案

读史记自测题答案,请文学社的各位同学自己对照并订正

1、蚩尤是个巨人,力气过人,性情残暴。

2、皇帝与 炎帝 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了一起,中华民族是“ 炎黄子孙 ”的说法由此而来

3、有关一年共计 365天,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定,就是在夏朝 时完成的。

4、舜帝效仿尧帝,把帝位传给更有才能、更有美德的。

5、商纣王命令卫士剖开 比干的胸膛,挖出一颗血淋淋的心。商纣王在牧野与周武王决一死战。商纣王是 荒诞五度,必败无疑。

6、烽火戏诸侯是 周幽王。

7、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巩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① 统一各国文字 ;② 统一道路宽度;③ 统一当时的货币;④ 统一划分为36郡;⑤ 收缴民间兵器。

8、“ 一饭三吐哺,一净三握发”的意思是周公全力以赴操劳国事,以诚心对待来访的客人。每当听到有人来访的通报,马上把 自己的事情丢在一边,以迎接客人。他的这种态度感动了天下的 才人贤士,使得很多人投奔到周朝来

9、晋献公用 玉璧和骏马贿赂虞国国君虞公,达到了与虞国和好 的目的,不仅灭了虢国,回国时还顺道灭掉了 虞国。

10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在外流亡 19年,重耳登基成为君王,号 晋文帝,那时他已经 62 岁了。

1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对楚庄王写照。

12、郑庄公这种 孝顺、忍让的做法,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

13、为了保护赵氏孤儿,门客 赵朔,朋友 程婴一个以身殒责,一个扶立孤儿,直到完成任务才自杀。

14、孔子 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在他参与国政的三个月里,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 分开行走,人们不捡遗失在路边的东西,宾客来鲁国办事也不必送礼。晚年,孔子在家乡开办学校,用《 诗 》《书》《 礼 》《乐》等作教材,就读的弟子 三千 人,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

15、张良一直辅助刘邦,是个忠臣。一生清正廉洁,不计前仇,让他的对头 兼何接替他的职务。

16、“ 不食周粟”这个成语肯定了伯夷、叔齐的 忠诚,同时又点出了他们那不可思议的固执。

17、铁面无私的司马穰苴,文才能够让对方佩服,武功能够让敌人低头。他说过:将帅在接受任务的日子里,就应该 忘掉自己的小家庭;身在军队,受纪律约束,就要 不徇私情 ;击鼓进军的战场上,就应该舍生忘死。

18、大军事家孙子名武,著有《 孙子兵法 》。在孙武训练宫女时,对吴王宠爱的两个违反 军纪的爱妃当场斩首示众,也让吴王 阖闾知道了他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将军。成了吴王最得力的助手。

19、孙膑年轻时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砍断了孙膑的双腿,田忌 把他推荐给了 齐威王。在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时,他用 围魏救赵 的方法,并设计让庞涓 上当,落得个 生擒的下场。

20、伍子胥 回到楚国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骨用 鞭子抽打,以解父兄被杀的心头大恨。“掘墓鞭尸”的传说,就是禹为了众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生动写照。

21、子贡一次次出使,以 巧言游说各国,使得齐国 乱,吴国从此 破落,晋国变得 强,越国称霸东方。后来子贡担任了鲁国的相国。

22、范睢被魏齐鞭打装死 得以逃生,改名换姓张禄,到秦昭王处,受到重用,在秦国做了相国。报了仇:让囚徒强行喂加害过他的马料;让 魏齐 走投无路,只得自杀。

23、楚怀王听信了 上官 大夫的诽谤,罢免了 屈原的职务。屈原悲痛交加,写下了《离骚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其中的一个的名句。屈原在流放中投 汨罗江自尽了。屈原投江这一天已经成为纪念屈原为主要内容的 端午节。

24、荆轲答应 太子丹 刺杀 秦王。当樊将军 知道荆轲要用他的人头接见秦王,便自杀来成全刺杀秦王的计划。太子丹又为荆轲准备了天下 最锋利涂上毒药。但荆轲没有刺死 秦王,自己却被刺死了。

25、指鹿为马的是 赵高。李斯也被他胁迫而自杀

26、蒙恬奉命 筑长城,秦二世听从 赵高 的馋言,要杀他,他便 自杀了。

27、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心心相印,一起过日子。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辞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如《 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 》《长门赋》等,大多数 散佚,注意避免再犯负心郎错误。

28、淳于髡 就是这样一个人,外表的滑嵇以及所擅长的 察言观色,其实表明了他是一个最懂得在 什么场合 说什么样的话的人,以 喝酒的故事 切中事理,从而 劝解齐威王,达到兴国利民的目的。

29、纸上谈兵是对赵括不切实际的写照。渑池之会是蔺相如升为

2赵国大夫的奖赏。将相和 又是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保证。

qq251645582

随笔专题

2010-6-10 16:06:43

薛小丽

等级:光明使者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3223

金钱:4612

声望:156

经验:3221

发帖数:1794

注册:2006年2月14日

资料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412楼

读《史记》自测题,请文学社的孩子对照答案订正:

1、蚩尤是个巨人,力气过人,性情残暴。

2、皇帝与 炎帝 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了一起,中华民族是“ 炎黄子孙 ”的说法由此而来

3、有关一年共计 365天,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定,就是在夏朝 时完成的。

4、舜帝效仿尧帝,把帝位传给更有才能、更有美德的。

5、商纣王命令卫士剖开 比干的胸膛,挖出一颗血淋淋的心。商纣王在牧野与周武王决一死战。商纣王是 荒诞五度,必败无疑。

6、烽火戏诸侯是 周幽王。

7、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巩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① 统一各国文字 ;② 统一道路宽度;③ 统一当时的货币;④ 统一划分为36郡;⑤ 收缴民间兵器。

8、“ 一饭三吐哺,一净三握发”的意思是周公全力以赴操劳国事,以诚心对待来访的客人。每当听到有人来访的通报,马上把 自己的事情丢在一边,以迎接客人。他的这种态度感动了天下的 才人贤士,使得很多人投奔到周朝来

9、晋献公用 玉璧和骏马贿赂虞国国君虞公,达到了与虞国和好 的目的,不仅灭了虢国,回国时还顺道灭掉了 虞国。

10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在外流亡 19年,重耳登基成为君王,号 晋文帝,那时他已经 62 岁了。

1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对楚庄王写照。

12、郑庄公这种 孝顺、忍让的做法,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

13、为了保护赵氏孤儿,门客 赵朔,朋友 程婴一个以身殒责,一个扶立孤儿,直到完成任务才自杀。

14、孔子 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在他参与国政的三个月里,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 分开行走,人们不捡遗失在路边的东西,宾客来鲁国办事也不必送礼。晚年,孔子在家乡开办学校,用《 诗 》《书》《 礼 》《乐》等作教材,就读的弟子 三千 人,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

15、张良一直辅助刘邦,是个忠臣。一生清正廉洁,不计前仇,让他的对头 兼何接替他的职务。

16、“ 不食周粟”这个成语肯定了伯夷、叔齐的 忠诚,同时又点出了他们那不可思议的固执。

17、铁面无私的司马穰苴,文才能够让对方佩服,武功能够让敌人低头。他说过:将帅在接受任务的日子里,就应该 忘掉自己的小家庭;身在军队,受纪律约束,就要 不徇私情 ;击鼓进军的战场上,就应该舍生忘死。

18、大军事家孙子名武,著有《 孙子兵法 》。在孙武训练宫女时,对吴王宠爱的两个违反 军纪的爱妃当场斩首示众,也让吴王 阖闾知道了他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将军。成了吴王最得力的助手。

19、孙膑年轻时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砍断了孙膑的双腿,田忌 把他推荐给了 齐威王。在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时,他用 围魏救赵 的方法,并设计让庞涓 上当,落得个 生擒的下场。

20、伍子胥 回到楚国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骨用 鞭子抽打,4以解父兄被杀的心头大恨。“掘墓鞭尸”的传说,就是禹为了众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生动写照。

21、子贡一次次出使,以 巧言游说各国,使得齐国 乱,吴国从此 破落,晋国变得 强,越国称霸东方。后来子贡担任了鲁国的相国。

22、范睢被魏齐鞭打装死 得以逃生,改名换姓张禄,到秦昭王处,受到重用,在秦国做了相国。报了仇:让囚徒强行喂加害过他的马料;让 魏齐 走投无路,只得自杀。

23、楚怀王听信了 上官 大夫的诽谤,罢免了 屈原的职务。屈原悲痛交加,写下了《离骚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其中的一个的名句。屈原在流放中投 汨罗江自尽了。屈原投江这一天已经成为纪念屈原为主要内容的 端午节。

24、荆轲答应 太子丹 刺杀 秦王。当樊将军 知道荆轲要用他的人头接见秦王,便自杀来成全刺杀秦王的计划。太子丹又为荆轲准备了天下 最锋利涂上毒药。但荆轲没有刺死 秦王,自己却被刺死了。

25、指鹿为马的是 赵高。李斯也被他胁迫而自杀

26、蒙恬奉命 筑长城,秦二世听从 赵高 的馋言,要杀他,他便 自杀了。

27、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心心相印,一起过日子。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辞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如《 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 》《长门赋》等,大多数 散佚,注意避免再犯负心郎错误。

28、淳于髡 就是这样一个人,外表的滑嵇以及所擅长的 察言观色,其实表明了他是一个最懂得在 什么场合 说什么样的话的人,以 喝酒的故事 切中事理,从而 劝解齐威王,达到兴国利民的目的。

29、纸上谈兵是对赵括不切实际的写照。渑池之会是蔺相如升为赵国大夫的奖赏。将相和 又是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保证。

下载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心理学复习题研究

    一、填空题 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__________、社会交往需要、__________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一般我们将气质分成胆汁质、多血质、________......

    唐诗研究复习题

    一、平仄、韵部 忆东山 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其二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

    《国际金融》复习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国货币升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何种影响( B ) 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C.出口增加,进口增加D.出口减少,进口减少2......

    饮酒复习题及答案

    《饮酒》 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

    党课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分×20题,共40分) 1.C 2.C 3.C 4.C 5.A 6.C 7.B 8.A 9.A 10. B 11.C 12.C 13.B 14.B 15. A 16.C 17.A 18. B 19. A 20.B 1、我国社会主义的立国......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党课复习题及答案

    1. 一名党员应如何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答:首先,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崇尚金钱的思想日益加重,诚信危机,是非难辩,传统道德底线被无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