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珍爱艺术,陶冶情操
珍爱艺术,陶冶情操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二二班的某某某。今天有我来为大家进行国旗下的演讲,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珍爱多彩艺术,陶冶高尚情操。”
王羲之和王献之两父子都是我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书法家,一手好字写得炉火纯青,飘逸娟秀。王献之小时候就体现出了对书法这门艺术的热爱。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可见小献之对书法的专注。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观者无不啧啧称道。小献之的如此成就并不仅仅只是靠着他的天赋,更多方面来自于他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古来像王献之这样写的一手好字的神童也许并不少,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像王献之对书法的这种热爱。自然也就不可能像王献之这样与父亲千古流芳。
2008年5月12日那场震撼全国的大地震中,想必不少同学都听说过那位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女孩李月。一场无情的自然灾害摧毁了这个女孩最美好的梦想——李月被压断的一条腿就这样活生生的被截肢了。可是病床上的小李月却并没有放弃自己想要舞蹈的执着,正是因为这份对艺术不屈不挠的热爱。奥运会上女孩终于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这场舞蹈,震撼人们的心灵。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舞蹈,更是一种对情操的高尚陶冶。它不但让人们看到了艺术的绚烂美好,也更让人们体会到了原来可以对艺术这般珍爱。
在艺术的道路上,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这些艺术文化也许是墨香缭绕、刚健端庄的书法;也许是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绘画;也许是或轻盈或奔放的歌舞。这些艺术看似遥远,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公园里老爷爷的以水代墨草书兰亭序。居委会老奶奶的翩翩画扇悠然起舞,路边卖艺人的绘画„„虽然不起眼,却也是一种真真切切的艺术,它在无形中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一个更高层次提升的同时,也让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的劳累中寻找到了一份轻松。
珍爱身边的艺术,陶冶我们的情操。
同学们,何乐而不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生活中寻找到那份多姿多彩的艺术,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南宁十三中初二:御玖樱雪
第二篇:参观画展 陶冶情操
参观画展 陶冶情操
柳州市柳石路第二小学六年级三班 赵小荷
星期天上午,我和爸爸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博物馆,参观“2010中国著名画家走进柳州”画展。
来到画展展厅,如同步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国画。100幅名家的墨宝荟萃于展馆,使得满堂生辉。所有画共分三大类——山水、人物、花鸟,它们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纤巧通灵,各具特色。“名家丹青醉龙城”七字充分体现了画展的规模大、名家盛、水准高。
展厅内,人们静静地欣赏着名画,整个展厅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我和爸爸也迫不及待地赏起画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名为“岁寒三友” 的花鸟画:一棵挺拔多姿的竹子坚挺地立在中间,两旁,傲放的梅花与坚毅不拔的松树相伴,共同以旺盛的生命力迎接寒冷的风雪到来,给人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感觉。噢,原来“岁寒三友”的意思是松、竹、梅三个“朋友”在严寒中依然不凋零呀!这幅画仿佛告诉我们:要学习松、竹、梅不畏困难的高洁风格。“原来,一幅画就能诉说一个大道理呢!”我不禁啧啧赞叹,对它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接着往前走,欣赏其他名画。这时,一幅山水画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幅画以素描的手法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座没有扶杆、简简单单的小木桥横跨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半山腰住着一户人家,而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这座小木桥不禁引发我无限的想象:这座桥是怎么修的?人们怎么走过这座桥?„„我仿佛看到了人们走过桥时摇
摇晃晃的、害怕的样子。看着画我由衷地敬佩起来:“嗬!简简单单的美术器具在画家的手里,就能变成一幅精致的画来,真了不起呀!”
在花鸟类的画中,有一幅画很有趣。这幅画中,青翠的荷叶衬托着粉嫩的荷花,只见一朵荷花若隐若现,似乎在荷叶外骄傲地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又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藏在荷叶中,只露出半个脑袋,几笔淡墨勾勒出了蜻蜓的模样,停在荷花上。整幅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细细地欣赏着,细细地品味着,忽然若有所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不正是妈妈对我的殷切期待吗?”
„„
参观完这次名家画展,我感觉真象品尝了一次饕餮大餐,我觉得它比可乐更解渴,比肯德基更解馋,名家们的书画陶冶了我的情操,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三篇:吟写经典 陶冶情操
吟写经典 陶冶情操
洪湖市万全镇中心学校 王诗坪
【摘要】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精神支撑。都不能离开文化的引领。学校要开展“诗文”、“写字”教育活动就是要将学校教育植根于经典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让它吸取精华,根红苗正,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关键词】经典 诗文 写字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集文学性、哲理性、艺术性于一体,它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美好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经典诗文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精神支撑。都不能离开文化的引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中,中国人要有自己的立根之本,这个根本就是中华经典。这也是我校要开展“诗文”、“写字”活动的初衷。就是要将学校教育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让它吸取精华,根红苗正,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教育之根本——以德为首,我校首先从“诗文写字”与德育关系进行探索。确立了“吟诗养德,习字立德”的特色教育。
一、吟诗养德,德行天下 《庄子·天下篇》中提到“诗以道志”,意即“赋诗以言志”这是中国古代先贤们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方式之一,这里的“志”指的是思想、抱负、志向之意。读一篇经典诗文,就是与先贤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吟一首经典诗文,就是一次感悟先贤们美好的人格魅力;诵一段经典诗文,就是传承先贤们美好的情操与品行。所以,吟诗便能养德。学校培养学生美好品行的同时与传统诗文相结合,就是让学校德育之根深深扎入精美传统文化中,吸取其精华,滋养学生德行,茁壮成长,成人成材。在“吟诗养德”上,我们由政教处主要落实“每日八吟”
1、千人吟诵——爱国篇
只要是天气晴朗,每天做操前,全校师生近千人,齐列队形,昂首挺胸集体吟诵一首爱国诗篇。每首三遍。第一遍,听吟,全校师生,整齐站好队形,屏息聆听校园广播上的名家吟诵,把握基调,听清节奏,蓄集情感。第二遍,跟吟,再次听名家吟诵,小声跟着名家吟诵,找准节奏,找准基调,再蓄情感。第三遍,齐吟,全校近千名师生与名家一齐大声朗诵,吟出诗情,直抒胸臆,顿时,整个校园吟声嘹亮,气势雄壮,成为校园清晨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的千人大吟诵。每天激发师生的爱国之情,激励学生报国之志。
2、晨读齐吟——惜时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为教育学生惜时,我们从经典诗文收集到惜时诗文或名言警句。在朝读前花15分钟到各班与教师齐吟齐背,吟记在心。吟背前首先教师简介其内容,讲解其含义,然后学生将惜时篇摘抄在各自的诗文积累本上。最后,教师引读,学生跟读,齐吟齐诵,背记这首诗。
3、课前吟唱——励志篇
上课铃响,学生陆续走进教室,一首校园歌曲之后,教师宣布上课,班长带头全班起立,一齐吟诵,由班主任定制的励志诗一首。或吟唱配乐诗一首。然后,开始上课,让学生收心静神,开始新的课程学习。
4、课间共吟——情趣篇
课间活动,我们把一些诗文与学生的课间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三字经》、《弟子规》以及一些五言诗,我们把它们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歌谣,学生两人一组,三五成群边玩边一起吟诵一些富于情趣的诗文,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课间行为。让学生的课间玩耍也变得文雅起来。
5、广播引吟——赏析篇
每天的校园广播开辟有一个专栏叫“美文赏析”,精选两道诗文,与全校师生一齐赏析,品味诗中的意境与情感。
6、餐前目吟——勤俭篇
学校的餐厅文化,以勤俭为题。学生每进一次餐厅,就会感受一次勤俭节约的教育。此外,在学生每天早、中餐之前,学校食堂管理员会在菜谱公示栏边附上一首勤俭节约或感恩诗文。让学生边排队,边欣赏这首诗文。既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又化解了学生排队等候的烦闷。
7、日常心吟——专题篇
在校园绿化地旁,运动场边,楼道之中,教室走廊墙,甚至垃圾桶上,厕所墙壁上,都配有诗文与歌谣,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讲究卫生,注意安全,注意文明礼让,学生日常所到之处,都会耳濡目染,目之所及,诗即在眼,用心吟之,正心正行。
8、课余测吟——任务篇
为丰富学生诗文底蕴,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要完成古诗背诵2首,每人配有诗文摘抄本和诗文检测卡,完成规定篇目,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学生相互检测作好记载,家长也可参与督促,在诗文检测卡上作好检测的记载。丰富学生的积累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二、习字立德,字如其人
俗语说“字如其人”,字犹如人的名片,它是书者人品写真,古往今来,书法之大成者,无不是德行的楷模。因此,习字也能立德,学校从习字入手,培养学生写规范汉字,陶冶高尚情操。
1、每天临摹20个字
学生结合下发的的《写字》教材,每天用专门的习字本临蓦20个小字。(以课本上生字、新词、古诗文语句等)
2、每天摘抄2首诗
每个学生在《必背古诗文》中,根据吟背的任务,认真抄写即将要求背诵古诗。1—3年级抄写《三字经》、《弟子规》两行。边抄边背,完成所要积累任务。
3、每天开辟20分钟的写字训练时间
20分钟的写字时间,就是中餐午餐过后,上课之前的安排20分钟的写字课,由专门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写字。低年级注重写字坐姿,握笔方法,书写基础,练习写字。中年级侧重笔画、笔顺的练习。高年级侧重间架结构,字体形成为主。
4、每周完成二张毛笔习字作业。
由学校专门的书法教师辅导学生练习写毛笔大字
5、每月完成两幅书法作品。
让学生作品存档,就是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回看自己的作品,感知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学生持之以恒习字练心。养性养德。
三、诗化校园,翰墨飘香
“吟诗养德,习德立德”。诗文素养教育是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让诗文栖息校园,滋润校园。
1、班子落实
为了让诗文写字教育在我校结出硕果,学校成立诗文写字教育的领导专班,成立诗文写字教育的研讨小组,聘请诗词学会会员充实队伍,让诗文、写字教育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2、方案落实
根据课改要求,学校制定《万全镇中心学校诗文教育方案》、《万全镇中心学校写字教育方案》、《万全镇中心学校诗文写字教育课题研讨方案》、《万全镇中心学校吟诗养德、习字立德的创建方案》为诗文、写字活动深入开展作好制度的保障。
3、氛围落实
①诗化校园,校园教学楼走廊、花坛、餐厅等公共场所都配有古诗文,或教师自创的“校园小诗”,让校园每个角落充满诗意。
②诗化班级,各班条幅中名言、警句来自经典诗文
每周的更新一次的黑板报要有诗文写字专栏。推介精美诗文,展示学生诗文作品,公布诗文、写字检测结果。
③开辟两处诗教阵地:
其一为:红领巾广播站;其二为:诗文写字文化墙。红领巾广播站,除落实每天的千人大吟诵,诗文赏析外,还在校园新闻中,播放各班开展诗文、写字活动的动态。
诗文、写字文化墙,主要内容有《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孝图解》、《经典诗文》、《师生诗文、写字作品展》、《学校诗文、写字活动展》等内容。
4、师资落实 良好的师资是开展诗文写字教育的保证。我校的语、数教师分别担任本班诗文、写字教育的辅导教师,其次我校积极倡导有书法基础或有书法爱好的教师担任写字兼职教师。第三,聘请校外书法爱好者或诗词学会会员到学校任辅导员。
5、活动落实
学校认真落实“诗教每日八吟”、“写字每日五个二”,要求每班,每月开展一次赛诗会。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大型赛诗会,和诗文文化测试赛,诗文手工创作比赛。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诗文艺术节”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又陶冶了学生良好的情操。
6、评比落实
为了能让诗文写字活动在我校开花结果,学校对方案实施教设立评价机制。对每次活动都进行公正评比,引入竞争机制,推动诗文写字教育上品位、上档次,收到良好效果。一九九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合发表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实践证明,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我们必将有更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
王诗坪,男,40岁,大学文化,洪湖市万全镇中心学校校长,中学一级教师,洪湖市小学教育学会会员,荆州市骨干教师。撰写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
通讯地址:洪湖市万全镇中心学校
邮
编: 433207 电
话: *** E-mail:
561827118@qq.com
wqsp88@qq.com
第四篇:激发兴趣 陶冶情操 磨练意志
激发兴趣 陶冶情操 磨练意志
近日气温下降,天气骤然如同数九,滴水成冰。但会川镇纳定小学的操场上洋溢着热火朝天的气氛,一阵阵喝彩声、呐喊声和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
这里正在举行冬季小型体育竞赛,虽然学校规模不大,学生只有一百多名,六个教学班,九名教师,但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在搞好教育教学,保证师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利用两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分高、中、低三个比赛组,开展了拔河、跳绳、运球接力赛等五个项目的比赛。尽管参加比赛的孩子年龄偏小,但他们在比赛中体现的非常积极、勇敢、不甘示弱,个个都兴致高昂。胜利者欢呼雀跃,败者不气馁,个个摩拳擦掌还想再决胜负。好多学生家长前来观看为孩子们助劲加油……
通过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既陶冶了情操,又磨练孩子们的顽强意志,有效的延伸了课堂教育。
会川镇纳定小学
2013年10月21日
第五篇:审美教育是陶冶情操
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摘要】为了加强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推动语文美育的研究,本文选择了这一论题。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实际教学感受,针对语文美育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语文审美教育中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操和鉴赏美、表达美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审美教学科目,以其独特的语符传达美的“气息”,将认知、审美、德行三者溶于一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学生语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语文审美心理结构。
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审美教育具有巨大的认知和伦理教育价值,尤其是在当前语文教学陷入困境,传统文化失落的大社会背景下,实施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理性知识的掌握,对提升个人思想品格,促进个性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增强智育、德育学习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审美教学科目,不同于其他以物质为媒介传达的学科,而是以其独特的语符传达美的“气息”,将认知、审美、德行三者溶于一体,即语文是智育、美育、德育三育的结合。从语文教育的内部关系来看,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是协作关系。智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而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德育和美育是贯穿其中的内容,与智育并行。如果语文只进行单纯的智育,那么我们的母语教学将沦为没有任何思想内涵的空壳,丧失其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也再次沦为枯燥的讲解。美育使人的道德向善,情操高尚。那么在这同一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是先导,利用学生爱美之心而调动起学习情绪。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审美即自审,主观情感性是审美的特质,人在审美对象面前的情感是自由自在的,一种自我关照,而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时期的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主要是从自我的主观情感出发,据个体的思维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见解,呈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千奇百怪”的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因为美学上,任何意义都是作者本意与读者他意的结合,是文本原形理解与读者创造理解的相融。这种允许众说纷纭的包容姿态,是语文审美理念的重要原则。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
第一,从注重传授书本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中的文学艺术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学科更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重视课堂教学生成性打破了传统,不是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上,而更注重书本以外的知识;既能使学生投入高层次的认知加工活动,深入理解文本信息,加快新旧知识的综合和联系,又能促进培养他们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1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首先是一种思考过程,而不是一种思考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目标设定要求学生应该在五方面获得发展,最高要求即是发现•创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随着问题解决过程的展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会发生新的变化,他们的认知策略和认知技能都会得到慢慢发展,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可以使文学作品人文性得到深化。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似乎在这一环节上凸现了它的功效。
第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握教材中有关自然美的内容,注意发掘其中的审美因素,认真阅读,细心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审美情趣。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2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庄文中同志指出:“中学语文学科有自己的教育目的,包括智育的、美育的、德育的目的。”“美育目的: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一定要为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服务,且审美教育要服从于具体教学内容。
(一)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读书方法,训练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在学生读懂、读会、会读的同时,去感知美、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注意选择并运用能为审美教育服务的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完成审美教育。
阅读教学中的变序阅读、逻辑引读、举一反
三、串讲等都能使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都能感到美,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朗读的好坏,将是学生审美能力是否得到培养的主要标准。美读激情。叶圣陶先生曾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就是强调通过对声音节奏之美的感觉,设身处地,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的体验时写出了如下文字:“常常高声朗读。朗读时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读到最后‘唯见碧流水’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限的豪情胜概,大有低徊往复、依依不舍之意。”这里谈的显然是在欣赏高潮阶段,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感应及其彼此界限的消融,是由朗读的节奏之美达于作品的深层情思,造成全身心的震颤,形成主体对象的感应,自我与世界的交融,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由此得知,朗读作品时诱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是激发审美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进行审美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第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握教材中有关社会美的内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社会,进而在实践活动中享受美、体验美,提高审美能力。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实践活动的美,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体现。社会美是直接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而心灵美是社会美的具体体现。“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说明对美的追求和审美需要是驱动人格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实验证明,对美的欣赏有助于唤起人的潜能,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实施审美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注意讲求实效,要认真考虑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还要注意根据课型特点设计教学。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求知、明理、学能与感知美、感受美、分析鉴赏美、接受美的感染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披文入情”,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做到“情”贯始终。
第四,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握教材中有关艺术美的内容,以人为中心将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审美的把握,通过想象、虚构、变形、夸张等形象思维的途径,创造体现艺术家的审美体验、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以达到使人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净化自己的心灵的崇高目的。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它存在于各类艺术作品的之中。艺术美比现实美更集中、更强烈、更有普遍意义。因此,它具有现实美所无法替代的审美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我们会责无旁贷的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用艺术美教育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头戏。结语: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举措。它是依据教材固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寓教于乐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是贯穿于听说读写全过程的一种美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凭借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是我们全体同人应该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参考文献:
【1】 曹宝开.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浅谈[EB/OL].http://,2010-06-19.【2】 徐晓鸿.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阅读是写作的关键[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年第7期:21-32,【3】 张友君.浅议语文课审美教育之手段[EB/OL].http://125.74.221.103/jiao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30,200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