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案qw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2.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3. 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
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
第二篇: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陶器、瓷器,谈谈你的看法。3 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教学重点: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教学准备: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农村常见的喜字瓶)实物、一杯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在欧洲,外国人把陶瓷也叫china,二.在他们眼里,陶瓷象征中国,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走进古代陶瓷艺术(板书)。
一
了解陶器和瓷器
1、教师出示一个普通的陶器和一个瓷器瓶。请学生说一说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皿”。
2、比一比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区别方法)
a、摸一摸:让学生从手感上区别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陶器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瓷器摸起来手感很光滑。
b、敲一敲:用笔敲陶器,声音不清脆,用笔敲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
教师:“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视频,来看看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 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是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二
欣赏陶瓷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鬹》、《青瓷莲花尊》
学生说一说这几件陶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师:《白陶鬹》新时期时代的一件饮煮器。整个器皿似一昂首扬尾的动物,富有特色。器皿底部突出的三足,便于下面放柴火燃烧。《青瓷莲花尊》整个器形像两朵仰、覆的莲花。
2、课件出示:北宋《汝窑粉青莲花式碗》、新石器时代《黑陶蛋壳高柄杯》
师:说说这两件陶瓷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这件《黑陶蛋壳高柄杯》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它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
3、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船形壶》
陶壶为盛水器。整个器皿呈一艘船的形状,非常别致。肩上左右半环耳用来系绳的,在腹部绘画网,使人不由得与当时的渔猎生活产生联想。三
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
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并肩携手,欢快起舞。
2,课件出示:元《鬼谷子下山》
说到瓷器,就不能不说元青花。说到元青花,就不能不提元青花中的传奇——人物故事纹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它以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此件元青花珍品在2005年7月的英国佳士得公司拍卖会上以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了佳士得公司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鬼谷子下山”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产自七百年前的中国景德镇。此罐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栩栩如生,各种辅助纹饰也是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显然是出自大画家之手,这使得此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堪称中国古代瓷器之瑰宝。
3、课件依次出示:清《五彩花鸟纹瓶》、金《白釉黑牡丹纹瓶》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让学生欣赏瓷器纹饰美。
师:这件《白釉黑牡丹纹瓶》,洁白的底色和漆黑的牡丹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罐上纹样运用镂空、雕塑、堆帖、釉下彩绘为一体的手法,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青花鸳鸯莲纹盘》盘心绘有莲池,两只鸳鸯在水中追逐,画面静中有动,极为传神。
三
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釉色上。课件出示:明《孔雀绿釉碗》、《黄釉碗》和清《祭红梅瓶》
让学生比一比,这几个瓷器和刚才的瓷器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纹饰,颜色单
一、艳丽)
教师:“瓷器除了外形美和纹饰美,各种颜色釉,使瓷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三
陶器、瓷器大擂台
陶器和瓷器,你最喜欢哪个?问什么?
四
课堂小结
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瓷器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勤劳、勇敢、正直的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将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在你们的手中能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其更加的发扬光大。
第三篇: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2、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难点:
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制作方法,猜测元青花“鬼谷下山”、“四爱图梅瓶”创造世界纪录的原因。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进行了校本化的处理,第一课时介绍陶瓷与瓷器的区别,欣赏陶器。第二课时以点带面,侧重学习瓷器(青花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图像、视频、动画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有直观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几件陶瓷艺术品,学生准备陶瓷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陶、瓷,了解陶与瓷的不同
1、师:教师出示陶、瓷不同的实物
有那位同学想来谈一谈,你对这两件作品的认识。生:陶的特点、瓷器的特点、外表、声音、材质等地不同。师总结屏幕出示瓷器与陶器的区别表。
2、“说道瓷器,在本节课中我们不得不谈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青花瓷””。
二、初步感受青花,欣赏青花瓷
1、欣赏视频,“鬼谷下山”、“四爱图梅瓶”的相关资料。目的让学生了解到青花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珍藏价值。这两件作品为什么能拍卖出这么高地价格“天价之宝”。通过感短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问题。生:为什么这么贵啊?贵在什么地方?
师:青花瓷被称为“永不凋谢的青花”,“国瓷”。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伴随着周杰伦的青花瓷,走进更多的青花瓷绝世珍品,体验青花之美。(播放视频)。
三、小组讨论质疑
关于青花瓷,你想知道什么?可以提出你的问题。
生:怎么烧制的、图案怎么画上去的、问什么这么贵、问什么用不掉色?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这些问题老师也不知道,需要大家自己去探索。通过实物观察、触摸,观看视频资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屏幕出示鉴赏的表格,给学生以提示作用。
1、器形(什么形状的,还可以做什么用)
2、色彩(蓝白相间的色彩带给你什么感觉)
3、纹饰(什么样的图案,有什么用的作用)
4、声音
5、质感(摸一摸,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青花瓷的制作方法
1、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制作过程,教师做简单的解说。
2、师介绍“鬼谷下山”、“四爱图梅瓶”的传奇故事。
五、升华青花的体验,拓展学习瓷器
谈谈青花瓷带给你的感受与收获。
中国的瓷器,除了青花瓷还有宋代的五大名窑,明清的粉彩、斗彩、珐琅彩等,大家可以根据青花瓷的欣赏方法,参看书籍与网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备课的时候把内容进行了缩减,以点带面,以青花瓷作为焦点,通过学习鉴赏青花瓷交给学生们一种欣赏瓷器的方法。这节课我设计的完全以学生为主,自己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学习自己在解决问题。
这节课知识性内容也很多,把所有的内容都交给了学生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因为有些内容就是的靠老师的讲解学生们才能知道,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好。
知道骄傲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太好了,真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我对陶瓷质疑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实在是太少,没能很好的给孩子们解释,这又是一大缺憾。以后要大学生的问题作为课题的一大亮点,学会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安排自己的课堂。
总体来说,学生们对待这种欣赏课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自己能感觉出自己学到了知识,对待中国传统的这种历史文化艺术有很高的兴趣,不过就是我的知识面太狭窄了,没能给学生们很好的解决问题。
第四篇: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案
五年级上册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张利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陶器、瓷器,谈谈你的看法。3 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教学重点: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教学准备: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农村常见的喜字瓶)实物、一杯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了解陶器和瓷器
1、教师出示一个普通的陶器和一个瓷器瓶。请学生说一说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皿”。、比一比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区别方法)
a、摸一摸:让学生从手感上区别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陶器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瓷器摸起来手感很光滑。
b、敲一敲:用笔敲陶器,声音不清脆,用笔敲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
C、试一试:用一滴水滴在陶器上,水很快就被吸到陶器的了,而把水滴在瓷器上,水不但没有吸住还直接流了下来。
教师:“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是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二
欣赏陶瓷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鬹》、《青瓷莲花尊》
学生说一说这几件陶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师:《白陶鬹》新时期时代的一件饮煮器。整个器皿似一昂首扬尾的动物,富有特色。器皿底部突出的三足,便于下面放柴火燃烧。《青瓷莲花尊》整个器形像两朵仰、覆的莲花。
2、课件出示:北宋《汝窑粉青莲花式碗》、新石器时代《黑陶蛋壳高柄杯》
师:说说这两件陶瓷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这件《黑陶蛋壳高柄杯》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它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
3、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船形壶》
陶壶为盛水器。整个器皿呈一艘船的形状,非常别致。肩上左右半环耳用来系绳的,在腹部绘画网,使人不由得与当时的渔猎生活产生联想。三
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
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并肩携手,欢快起舞。
2,课件出示:元《鬼谷子下山》
说到瓷器,就不能不说元青花。说到元青花,就不能不提元青花中的传奇——人物故事纹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它以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 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此件元青花珍品在2005年7月的英国佳士得公司拍卖会上以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了佳士得公司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鬼谷子下山”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产自七百年前的中国景德镇。此罐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栩栩如生,各种辅助纹饰也是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显然是出自大画家之手,这使得此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堪称中国古代瓷器之瑰宝。
3、课件依次出示:清《五彩花鸟纹瓶》、金《白釉黑牡丹纹瓶》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让学生欣赏瓷器纹饰美。
师:这件《白釉黑牡丹纹瓶》,洁白的底色和漆黑的牡丹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罐上纹样运用镂空、雕塑、堆帖、釉下彩绘为一体的手法,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青花鸳鸯莲纹盘》盘心绘有莲池,两只鸳鸯在水中追逐,画面静中有动,极为传神。
三
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釉色上。课件出示:明《孔雀绿釉碗》、《黄釉碗》和清《祭红梅瓶》
让学生比一比,这几个瓷器和刚才的瓷器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纹饰,颜色单
一、艳丽)
教师:“瓷器除了外形美和纹饰美,各种颜色釉,使瓷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三
陶器、瓷器大擂台
陶器和瓷器,你最喜欢哪个?问什么?
四
课堂小结
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瓷器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勤劳、勇敢、正直的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将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在你们的手中能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其更加的发扬光大。
第五篇: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说课稿
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阶段目标,确定《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是一节欣赏课。通过欣赏课件,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思想目标: 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艺术,陶冶艺术情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简单介绍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什么是陶器? 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图片资料,学生欣赏、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讨论,我给与总结: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二)发展阶段:
1、通过展示图片我给学生讲解瓷器和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三项区别: A:烧制的原材料不同。B:烧制的温度不同。
C: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的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的制瓷业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和图片,根据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从器皿的外形上、纹饰上、釉色上、来进行讲解。从东汉到南北朝,是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样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的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有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釉也比较丰富。
本课我重点介绍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是元代瓷器,1964年5月出土与河北保定。青花和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两种不同颜色的高温釉下彩瓷。元代匠师们巧妙的把钴蓝料和铜红料应用在同一件器物上,形成红、蓝两色争艳的艺术效果,故称青花釉里红,又称“青花夹紫”。这件元代盖罐,形体丰满,腹部突出,部分作四个菱形开光,以凸串珠纹作开光轮廓线,内镂雕洞石和四季花卉。红色的花朵,蓝色的枝叶。呈色鲜艳与罐体白地纹饰交相辉映,颇有四季花色满园之感。肩部绘四组灵芝,垂云图案开光,内蓝地白莲,淡雅宜人。罐盖贴塑坐狮状兽纽。它的造型古朴雄伟,制作精良,装饰丰满,层次分明,融合了镂空,雕塑、堆贴、釉下彩绘为一体,达到主辅分明,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增强了立体感,构图饱满,疏密有致,堪称元代瓷器中的精品。
唐代,瓷器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用彩泥塑造一个器皿,使学生加深对陶瓷工艺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陶瓷艺术美的认识!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青花瓷)艺术》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说课的课题是——《古代的陶瓷艺术(青花瓷)》。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这三个部分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教学构思,倘有谬误之处请多加指正。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分析,该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九册第16课,是一节以古代陶瓷为主题的美术欣赏课,纵观现状, 由于欣赏课包含的人文信息比较多,把握不好,很容易使学生成了一个被动的听众,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如何才能使美术知识打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的重点。
从教材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教材设计中涉及的陶瓷种类和知识点非常的多, 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必然难以满足5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层次。因此我借鉴“抛锚式教学法”,选取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学生又相对熟悉的青花瓷器作为本课的授课重点和主线。
目的是要让学生以青花为切入口,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掌握从瓷器的釉色、纹饰和器形等方面去观赏陶瓷艺术的方法,从而提高对瓷器的欣赏能力,起到一个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了对课型的定位和思考,接下来就该围绕目标出招了,下面请您跟我一起走进我的课堂设计中。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在这节课上,我以情景教学法,以瓷器拍卖活动贯穿首尾,设计了“情景激趣导入”、“走近青花”、“探究青花”、“体验青花”、“评价拓展”(感知—鉴赏—体验)等5个环节, 抓住“青花”这一落脚点,巧设活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首先是第一环节:情景激趣导入。
为了在一开课就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我巧妙地利用情景、激趣导入,出示一个在拍卖中创造了瓷中神话,被奉为“瓷中霸主”的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让小组模拟拍卖,讨论出价。并通过央视的鉴赏节目视频揭价,一件瓷器竞拍出如此天价,青花瓷器为何有如此的魅力,让世人如此为她着迷呢?巨大的价格反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达到了“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此时,我便把握住学生萌发的积极情绪,顺水推舟地点出本课学习的重点。面对一件瓷器,我们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欣赏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欣赏和品味青花瓷独特的美。
紧接着是第二环节:走近青花。
学生将在一段激扬的配乐中欣赏精美绝伦的古代青花瓷图片,进一步走近青花,青花美吗?美!美在哪里呢?在音乐的渲染和老师的引导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模糊地归纳出青花主要美在器形、釉色和纹饰上,这也是瓷器欣赏三个主要切入口。当然,仅仅停留在这个感性的认识上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对青花进一步聚焦。下面是第三环节:探究青花
这个环节是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而进行的。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瓷器欣赏的方法,理解青花独特的魅力,我运用了任务驱动法设计了一个小组自学与探究互动的环节,针对五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与归纳能力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先给学生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小组自学探究资料,把本节课需要展握的有关青花的人文知识,化整为零,让各个小组根据小组学习汇报单的要求从不同的层面展开探究,如第一组探究青花瓷的年代;第二组探究青花瓷的釉色特点及美感;第三组探究青花瓷的器型美;第四组:探究青花瓷的纹饰的寓意美;第五组:探究青花瓷装饰工艺的书画美。最后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汇报整合,老师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穿针引线”、“归纳整合”的引导者,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与满足,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四环节:体验青花
新课标中提到“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地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孔子也有云:欲先动其心,必先动其情。因此,在本课中,我还尝试运用创作体验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借助白色素胚瓷碟和蓝色颜料体验青花蓝白相映的魅力。从而增加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加强审美情感体验、为学生的视觉欣赏和理性思维提供更丰富的支持。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评价与拓展”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各小组将学以致用,运用学到的知识推荐出小组优秀作品参与班级作品拍卖会,最后教师总结,回应板书,再次点题。不仅是青花瓷,面对其他种类的瓷器,我们也可以从它的年代、釉色、器型、纹饰及其工艺等5个方面去欣赏它。作为拓展,我还将介绍青花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之美。激励学生传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并给学生推荐介绍中国陶瓷艺术网,鼓励学生对其他陶瓷种类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以下便是我的板书设计和课堂剪影。请多多指导。
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四.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
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案二
过程设计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考考你们英语。教师板书:China
问: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生:------
师:谁知道‘China’的本来意思是什么? 师:是陶瓷。
师: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的一千多年前,中国己经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当中国的瓷器经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被运送到欧洲各国,立刻收到外国朋友们的喜爱。他们对陶瓷的美——造型之美、纹饰之美、色彩之美等等十分着迷。他们也特别佩服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勤劳能干,所以他们就把中国称做‘瓷器之国——China’。许多外国人认识中国就是从认识陶瓷开始的。
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课下收集的有关陶瓷的知识,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陶瓷是我国的一种艺术瑰宝,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深受各国收藏家们的喜爱。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陶器,比较细腻光滑的是瓷器。同学们可以摸一摸,比较一下。
2、.欣赏陶瓷艺术精品,直观地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1)、在教师的带领下欣赏。
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陶瓷的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陶瓷种类。让我们来欣赏几件代表作品。(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首先看到的是半山类型陶器,主要是陶罐和陶盆。为了使用方便,它们的腹部都是膨大的。陶罐是有肩、小口,大多有耳,便于运水和储水。陶盆则无肩无颈、大口,便于煮饭和饮食。
(教师边讲解边用流畅、肯定的线勾画出陶罐的外形,让学生感受教师是怎样用线的。)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陶罐上的花纹像什么? 生:------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陶器上的这些线条就是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描绘。人们观察到小石子扔到水里激起的波纹很好看,就把它描绘在陶器上;看到渔网上的网格很好看,就把它描绘在陶器上;发现人们舞蹈的姿势很优美,也把它描绘在陶器上……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花纹。
师:这件作品是一件宋代的瓷器。口向外翻,有颈、鼓腹,仔细观察,腹部有哪些花纹? 生:------
师: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明嘉靖年间的五彩鱼藻纹盖罐。罐身和罐盖上绘满鱼和水藻,底部绘有水纹。鱼的姿态各不相同,嬉戏于荷花水藻间。在中国传统美术中,鱼、荷花等都是有吉祥含义的。鱼带有‘连年有余’的意思,荷花则表示清廉、出淤泥而不染。整个罐体五彩花纹满密、色彩强烈,给人以华美清新的感觉。
师:这件作品是粉彩九桃天球瓶,是故宫旧物。观察它的外形,花纹,色彩,有哪些特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师:这个花瓶长颈、圆腹,周身白色,从瓶底部伸出一枝桃花和一枝梨花,桃枝上结九只大桃,粉红的桃花、大红的桃子、乳白的梨花、绿色和花青色的叶子相互映衬,色彩清新淡雅。(2)、学生独立欣赏。
师:同学们在欣赏下面儿件陶瓷作品时,注意观察它的外形、花纹、色彩有什么特点,小组内讨论。然后说一说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并热烈讨论)
3、欣赏线描陶瓷作品。(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线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质感、花纹……比如:纤细的线可以给人轻盈的的感觉、粗壮的线则让人感觉沉重,流畅的线可以表现光滑的物体、颤抖的线给人粗糙的感觉。
三、自由创作,表达感受。
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陶瓷作品,我看同学们都有点跃跃欲试了。老师要求你们先认真观察你面前的陶瓷,感受它的形态、花纹有什么样的特点,再想想应该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现,然后再动笔。只要你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一定能用线表现出漂亮的陶瓷。请你们试一试吧。
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示,相互学习。
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可以随意欣赏他人作品,发现其优缺点,进行点评并相互学习。
重点与难点
感受陶瓷的美,并用线来表现陶瓷的外形和花纹。
学习资源 陶瓷常识。
总结反思
陶瓷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艺术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精美的陶瓷,其靓丽典雅的色泽,造型优美的花纹,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对它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而深入地描绘。教学过程清晰,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案三
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中国陶瓷的生产与发展。
2、器与陶器的区别。
3、如何欣赏陶瓷艺术的美。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知识学生不易掌握。
教学准备:各种资料(魔灯平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登陆魔灯平台,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春晚歌曲《青花瓷》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播放)生:随声附和。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生:青花瓷。
师:大家喜欢青花瓷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
师:我也非常喜欢青花瓷。青花瓷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代表,当然在不同时期,陶瓷的发展是不同的,想了解与陶瓷有关的更多的知识吗? 生:想。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古代陶瓷艺术留给我们回味无穷的美。板书课题:古代的陶瓷艺术
三、新授:
(一)了解陶瓷在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
师:同学们请看《中国民俗大观》片头。提出问题:看完后,你对陶瓷有了怎样的认识? 生:陶瓷的世界影响力很大,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陶瓷在中国有上万年的历史,在远古时候,全世界的人类都会用泥土制陶,而瓷器却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也因此成为瓷器的故乡。英文China是什么意思? 生:中国、瓷器。
4、陶器和瓷器的产生与发展 师: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板书:陶器、瓷器。
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发现制陶的秘密,想知道吗? 生:想。(观看视频,自己寻找答案)
师: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黄河的泥土为制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时出现在的陶器多为红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地域的差别,出现更多的陶器的种类,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展示,师简单介绍)
2、原始瓷的出现。
师:说到这,我们的瓷器要出场了,人们在使用陶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如:吸水性太强,易碎等。是否可以改进一下呢?人们发现在陶器的表面施一层釉,再用更高的温度去烧制,就会变得光滑,坚硬,不吸水了,于是原始瓷现出了。(欣赏,生说出它与陶器的区别)
5、瓷器
师:正是有了原始瓷的出现,才有了后来的五彩纷呈的各种精美的瓷器。(欣赏古代的瓷器,师做讲解)
(二)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觉得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资料,请同学们查看 生:在魔灯平台中寻找答案。
(三)如何欣赏陶瓷艺术的美
师:这些陶瓷为什么能一直流传,被受世人喜爱? 生:它很美 师:那看了这么多,有没有你喜欢的陶瓷艺术品呢?同学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自己喜欢的的陶器或瓷器的图片进行贴图,或者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生:上网查找
师:展示学生的查找资料,进行分析讲解。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例如喜欢它的颜色、形状等 师板书:形体、花纹、釉彩 生:查看“提示”(魔灯平台)
师: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找出了陶瓷的美。老师也要为同学们推荐一个国宝级的精品!鉴赏:国宝瓷母(从形体、花纹、釉彩等方面进行强调分析)
四、课后拓展
师:许多这样制作精美的瓷器,却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而被侵略着疯狂的挣抢、破坏!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断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网上留言——〈为烧圆明园〉带给我们的思考。师:补充板书——珍爱国宝
五、小结
1、表扬学生课堂表现。
2、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网站,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课后进行学习。
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2、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央二台每周三晚上7:30—8:30,有一个专门介绍文人字画、青铜器、丝绸等国宝的栏目,叫《 》(鉴宝)今天我们也来欣赏一样国宝,那就是陶瓷,而且是古代的。(揭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的导入进入本课欣赏内容,同时为下阶段的欣赏活动打下伏笔。
二、自学交流:
1、自学:请大家翻到最后一课,仔细读读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并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了解的有关陶瓷的哪些知识?
2、交流:(文字、图片或实物演示)
3、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谈了陶瓷的种类、发展史、陶瓷的区别这几方面,看到了陶瓷悠久的历史,学会了如何区分陶器和瓷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陶瓷博物馆,欣赏一下被称为中国灿烂文化象征的陶瓷艺术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陶瓷的知识,认识到陶瓷的文化价值。
三、欣赏评述:
1、你们看到了哪些陶瓷?(壶、盘、盆、酒器、瓶等)
小结过渡: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除了实用,还很——?(美)美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外形、纹饰、釉色)设计意图:了解古代陶瓷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为后面欣赏陶瓷提出可从外形、纹饰、釉色三方面入手。
2、欣赏:(1)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赏宝专家,首先邀请蒋专家作一个示范。(师示范欣赏船形彩陶壶)设计意图:提供欣赏范例,并让教师参与到欣赏中
(2)现在请大家结合手中的资料,对你们想要欣赏的陶瓷作一些详细的研究,可以和你们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然后由你们组的小组负责人填写一张表格,等一下我们要根据你们的欣赏情况选出最佳赏宝专家组。
(3)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4)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由小组合作探讨陶瓷的外形、纹饰、釉色及文化内涵,和其他同学在交流中汲取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四、总结拓展:
1、这些几千年前的生活用品,既实用又美观,时间和尘土并没有掩埋它灿烂的光芒。这样精美的陶瓷,又何止书上的这些!(媒体播放各个时代的陶瓷代表作)从远古时期的泥质陶的起源、夹砂陶、白陶、黑陶、彩陶的繁荣到原始青瓷的出现;从唐三彩的兴盛到宋代各有特色的陶瓷名扬天下;从元明陶瓷工艺的灿烂辉煌到清朝各种陶瓷彩绘的炉火纯青,一个又一个陶瓷技艺的奇迹,既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时代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产物。难怪有人要说:“闻名世界的中国陶瓷是举世无双的,中国陶瓷的伟大发明,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整体感受陶瓷的美,并渗透发展史,感受古代陶瓷在国家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贡献。
2、看到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怎么对待它?(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红笔板书:珍爱)
设计意图:升华学生的认识,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3、欣赏是为了更好地创造,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把这种灿烂文化发扬光大,创造出更多的美。下一堂课请你们做一回小小陶瓷设计师,给陶瓷手绘一件美丽的外衣。
附表:
我们欣赏的是(朝代)的(器皿名称),属于 器(陶器或瓷器)中(a白陶b黑陶c彩陶d青瓷e青花f釉里红g五彩)
外形是:,花纹是,用的装饰手法是(a、镂空b、浮雕c、堆贴d、釉上彩绘:五彩e、釉下彩绘:青花或釉里红f、几种手法共用)釉色是,纹饰的内涵(可根据选项自由联想,):
(a、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b、反映当地怎样的习俗c、反映美好愿望d、热爱自然)欣赏后的感受(一句话):
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案五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放映录象
五、教后反思
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案六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教学难点
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简单的发展过程,了解一些陶瓷艺术的制作方法。
(2)搜集古代陶瓷作品图片及欣赏的文字资料做课件。(3)制作古代陶瓷作品欣赏表格。
2、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陶瓷制作及发展过程的资料。(2)小组准备一两件陶器和瓷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女性爱美引入课题
二、了解陶瓷的发展史及制作过程
1、自读教材,提出要求
(1)画出每件作品的制作年代。
(2)细读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实物上加以印证。遇到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全班交流
(1)让学生说出作品的制作年代,师板书(新石器时代、、、、、、南朝、、、、、、宋、金、元、明、清)师简介陶瓷发展史,并补充唐三彩及宋五大名窑。(课件出示瓷器发展史)
4、请学生说一说陶瓷的制作过程。师板书(黏土——坯胎——上釉——窑烧——陶瓷)
三、分辨陶与瓷
1、请学生说一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用实物区别陶器与瓷器。
四、欣赏作品
1、课件出示陶瓷图片,引出欣赏方法。
2、师引导从外形、纹饰、釉色方面欣赏陶器《彩陶船形壶》
3、师引导欣赏《青瓷莲花尊》。
4、小组欣赏一件作品,填写欣赏表。
5、全班汇报交流。
五、总结,拓展我们学习了陶瓷的发展史,明白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还懂得了从外形、纹饰和釉色方面欣赏陶瓷,宋代五大名窑成就很大,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一下。相信会对中国陶瓷有更深的认识。
板书设计